机械工程材料基础_
- 格式:pptx
- 大小:3.48 MB
- 文档页数:28
“工程材料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课程编号:MATL300102(10位)学时:52 (理论学时:44 实验学时:8 上机学时:课外学时:(课外学时不计入总学时))学分:3适用对象:本科生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材料力学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 沈莲,范群成,王红洁.《机械工程材料》.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 席生岐等。
《工程材料基础实验指导书》.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3] 朱张校等。
《工程材料》.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一、课程性质和目的(100字左右)性质:专业基础课目的:为机械、能动、航天、化工等学院本科生讲解材料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使学生了解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性能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根据零构件设计的性能指标选择合适材料,做到“知材、懂材”并能合理使用材料。
二、课程内容简介(200字左右)工程材料基础是面向机类、近机类及口腔医学专业开设的材料基础理论课程。
课程主要向学生讲授典型零件的失效方式及抗力指标、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材料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的内在关系,掌握工程材料实际应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知理论、懂性能、会选材”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课程实验主要包括金相试样制备和显微镜使用、铁碳合金组织的观察与分析、碳钢热处理与性能综合实验。
一、教学基本要求(1) 了解机械零构件的常见失效方式及其对性能指标的要求。
(2) 掌握碳钢、铸铁、合金钢、有色金属的成分、组织、热处理、性能特点及工程应用的基本知识。
(3) 掌握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特点及常用材料的种类和用途。
(4) 学生具有根据零构件的服役条件、失效方式和性能要求选择材料及编写冷热加工工艺路线的基本能力。
(5) 了解新材料、新工艺的基本概况及发展趋势。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机械制造产业成为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重要部分。
而机械制造又离不开工程材料的选用和应用,因此,熟悉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对机械制造从业者至关重要。
一、工程材料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指以金属元素或其合金为主要成分和基体组成的材料。
金属材料具有导电性好、热导率高、强度高、耐磨损、耐腐蚀等特点,因此在机械制造中被广泛应用。
常用金属材料有钢、铜、铝、镁、锌等。
2. 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是指一类不含金属或含金属量较低的材料。
常用的有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其中,陶瓷材料通常用于高温炉具和电子产品;高分子材料适用于制作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和纺织品等;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二、机械制造基础1. 机械制造方法常见的机械制造方法有车、铣、钻、刨、磨、冲压、焊接、锻造等。
各种机械制造方法的应用根据具体工艺之间的关系进行设计和选择。
2. 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是指制造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技术和方法,包括材料加工技术、生产加工技术、制造技术等。
其中,材料加工技术包括金属材料的锻造、挤压、模锻等方法,非金属材料的成型、压缩、挤压、拉伸等方法;生产加工技术包括车床加工、铣床加工、磨床加工等;制造技术则包括设计、加工、质量控制等。
3. 机械制造质量控制机械制造质量控制是保证机械制造品质的关键要素。
质量控制主要通过检测、检验等方式实现。
检测是检查组件、零件尺寸、外形、材料、硬度等,以记录分析;检验是通过材料检验、件检验、总体检验等方式,按照规定质量要求,分析原因,以实现优质机械制造。
三、结语工程材料和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制造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能够实现从材料的选择、到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技术选择、生产、质量控制,以及最终出厂的检查等各个环节的全掌控。
因此,各个从业者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机械工程材料》基础篇一:填空1. 绝大多数金属具有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立方三种类型,α-Fe是体心立方类型,其实际原子数为 2 。
2.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3.固溶体按溶质原子在晶格位置分为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
4.铸造时常选用接近共晶成分(接近共晶成分、单相固溶体)的合金。
5.金属的塑性变形对金属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性能趋于各向异性、晶粒破碎,位错密度增加,产生加工硬化、织构现象的产生。
6.金属磨损的方式有粘着磨损、磨粒磨损、腐蚀磨损。
7.金属铸件否(能、否)通过再结晶退火来细化晶粒。
8.疲劳断裂的特点有应力低于抗拉极限也会脆断、断口呈粗糙带和光滑带、塑性很好的材料也会脆断。
9.钢中含硫量过高的最大危害是造成热脆。
10.珠光体类型的组织有粗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11.正火和退火的主要区别是退火获得平衡组织;正火获得珠光体组织。
12. 淬火发生变形和开裂的原因是淬火后造成很大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
13. 甲、乙两厂生产同一批零件,材料均选用45钢,甲厂采用正火,乙厂采用调质,都达到硬度要求。
甲、乙两厂产品的组织各是铁素体+珠光体、回火索氏体。
14.40Cr,GCr15,20CrMo,60Si2Mn中适合制造轴类零件的钢为 40Cr 。
15.常见的普通热处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16.用T12钢制造车刀,在切削加工前进行的预备热处理为正火、球化退火。
17.量具钢加工工艺中,在切削加工之后淬火处理之前可能的热处理工序为调质(退火、调质、回火)。
18.耐磨钢的耐磨原理是加工硬化。
19.灰口铸铁铸件薄壁处出现白口组织,造成切削加工困难采取的热处理措施为高温退火。
20、材料选择的三原则一般原则,工艺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21.纯铁的多晶型转变是α-Fe→γ-Fe→δ-Fe 。
22.面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原子数为 4 。
23.在立方晶格中,如果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数值相同时,那么该晶面与晶向间存在着晶面与晶向相互垂直关系。
机械设计基础学习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学科的核心领域之一,它涉及到机械元件的设计、制造与应用。
而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中,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机械设计中常用的工程材料以及它们的特点与应用。
一、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机械设计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钢、铁、铝、铜等。
钢具有高强度、刚性和耐磨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制造机械零件和结构件。
铝材轻巧、导热性好,常用于制造轻型机械零件和外壳。
铜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适用于电子元器件的制造。
在选择金属材料时,需要考虑其强度、耐腐蚀性、导电性等特性,以及成本和可加工性等因素。
二、合成材料合成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
常见的合成材料有复合材料、聚合材料、陶瓷复合材料等。
复合材料由纤维和基质组成,具有高强度、高刚度和低密度的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聚合材料如塑料、橡胶等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绝缘性能,常用于制造密封件和电气元件。
陶瓷复合材料具有高温耐磨性和绝缘性能,适用于高温和腐蚀环境下的应用。
三、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玻璃等。
塑料具有良好的韧性和绝缘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器、家具等领域。
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磨性,适用于制造密封件和减震器等。
玻璃具有透明的特性,适用于制造光学元件和仪器。
四、选材原则在机械设计中,选材的原则是根据机械零件所处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首先,要考虑材料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机械零件在工作负荷下不发生变形和破坏。
其次,要考虑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以延长机械零件的使用寿命。
同时,还需考虑材料的导热性、导电性和绝缘性能,以满足特定工作要求。
最后,成本和可加工性也是选材的考虑因素之一。
五、材料应用案例1. 在汽车制造领域,使用高强度的钢材制造车身和车架,以提高碰撞安全性能。
2. 在飞机制造领域,使用复合材料制造机翼和机身,以提高飞机的轻量化和燃油效率。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制造领域的核心知识,它包括了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以及机械制造方面的相关技术。
工程材料的选择和机械制造的工艺直接影响着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掌握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对于机械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供读者参考和学习。
一、工程材料工程材料是指在机械制造、建筑、化工、航空航天等工程领域中使用的材料。
工程材料的种类很多,涵盖了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等多种类型。
其中,金属材料是最常用的一种工程材料,由于其在强度、重量比等方面的优势,在机械制造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机械制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金属材料的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决定了机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常用的金属材料有铁、钢、铜、铝、锌、镁、钛等。
其中,铁和钢是最常用的材料,它们在制造汽车、火车、船舶、建筑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2. 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是指不包含金属元素的材料,如陶瓷、玻璃、橡胶、塑料等。
这些材料常被用于制造密封件、冷却系统、耐高温、耐低温、耐腐蚀等零部件。
非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轻便、耐磨、耐腐蚀等特点。
3.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具有单一材料所不具备的性能。
复合材料常用于制造高强度、高硬度、高温耐性、耐腐蚀、轻便等零部件。
常见的复合材料有碳纤维复合材料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
二、机械制造机械制造是制造机器和设备的生产过程,它包括了机械零部件的加工技术、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等方面。
机械制造在现代工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机械制造中的一些常见工艺和技术。
1. 压力加工压力加工是指通过施加力量使材料发生形变和变形的加工过程,包括了锻造、拉伸、挤压、压缩等多种工艺。
压力加工能够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强度,契合精度提高,可用于制造齿轮、轴等机械零部件。
2. 切削加工切削加工是指通过旋转或移动刀具来削除工件材料的加工工艺。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教材《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是一本综合性的教材,主要分为三篇。
第一篇为工程材料,主要介绍了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铁碳合金、钢的热处理以及常用金属材料等内容。
其中,着重讲述了钢铁材料和热处理的内容。
第二篇为热成形工艺基础,主要介绍铸造成形、锻压成形、焊接成形等内容。
此外,还系统阐述各种热加工工艺方法、特点、规律、应用与结构工艺性等内容。
第三篇为冷成形工艺基础,主要介绍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常用加工方法综述、典型表面加工分析等内容。
本篇综合介绍了各种机加工方法、特点、应用等内容。
第四篇: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包括切削工具、夹具、量具和机床等基础知识。
同时,还会涉及到现代制造技术,如数控加工、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制造等。
第五篇:工程材料的应用与选择这一部分将从工程应用的角度,介绍如何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使用工程材料。
包括材料的选用原则、材料性能与成本的综合考虑、材料的可加工性、耐腐蚀性、耐磨性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篇:质量控制与检测这一部分将介绍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统计过程控制、抽样检验等。
同时,还将介绍常用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如无损检测、硬度测试、金相分析等。
附录:实验指导与习题这一部分将提供一系列的实验指导和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实验指导部分将详细介绍实验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习题部分则将涵盖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供学生练习和巩固。
《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可以满足教学计划60~90课时的教学需要,可作为高等学校机电类应用型本科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高职高专、夜大等学生的教材,并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总的来说,《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是一本综合性的教材,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工程材料和机械制造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工程材料和机械制造技术,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点汇总一、工程力学基础。
1. 静力学基本概念。
- 力: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外效应)或使物体发生变形(内效应)。
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刚体:在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状都不变的物体。
这是静力学研究的理想化模型。
- 平衡: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如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静力学公理。
-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条直线,且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3. 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 约束: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起限制作用的周围物体。
常见约束类型有柔索约束(只能承受拉力,约束反力沿柔索背离被约束物体)、光滑面约束(约束反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约束物体)、铰链约束(分为固定铰链和活动铰链,固定铰链约束反力方向一般未知,用两个正交分力表示;活动铰链约束反力垂直于支承面)等。
- 受力图:将研究对象从与其相联系的周围物体中分离出来,画出它所受的全部主动力和约束反力的简图。
4. 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方法有几何法(力多边形法则)和解析法(根据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计算合力)。
平衡条件为∑ F_x=0和∑ F_y=0。
- 平面力偶系:力偶是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组成的力系。
力偶只能使物体产生转动效应,力偶矩M = Fd(F为力偶中的力,d为两力作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结果为一个合力偶,平衡条件为∑ M = 0。
《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30分)1、金属化合物;与组成元素晶体结构均不相同的固相2、固溶强化;随溶质含量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3、铁素体;碳在a-Fe中的固溶体4、加工硬化;随冷塑性变形量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5、球化退火;将工件加热到Ac1以上30——50摄氏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至600摄氏度后出炉空冷。
6、金属键;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就叫做金属键。
7、再结晶;冷变形组织在加热时重新彻底改组的过程.8、枝晶偏析;在一个枝晶范围内或一个晶粒范围内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9、正火;是将工件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10、固溶体。
合金在固态时组元间会相互溶解,形成一种在某一组元晶格中包含有其他组元的新相,这种新相称为固溶体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1、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P16》l 结晶的基本过程——晶核形成与晶核长大结晶时的冷却速度(即过冷度)随着过冷度的增大,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都增大,但形成率的增长比成长率的增长快,同时液体金属中难熔杂质以及振动和搅拌的方法也会增大形核率2、手锯锯条、普通螺钉、车床主轴分别用何种碳钢制造?手锯锯条:它要求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因此用碳素工具钢制造。
如T9,T9A,T10,T10A,T11,T11A普通螺钉:它要保证有一定的机械性能,用普通碳素结构钢制造,如Q195,Q215,Q235车床主轴:它要求有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用优质碳素结构钢,如30,35,40,45,503、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组织和性能发生什么变化?《1》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性能趋于各向异性,如纵向的强度和塑性远大于横向等。
《2》晶粒破碎,位错密度增加,产生加工硬化,即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而塑性和韧性下降,《3》织构现象的产生,即随着变形的发生不仅金属中晶粒会被破碎拉长,而且各晶粒的晶格位向也会沿着变形的方向同时发生转动,转动结果金属中每个晶粒的晶格位向趋于大体一致,产生织构现象,《4》冷压力加工过程中由于材料各部分的变形不均匀或晶粒内各部分和各晶粒间的变形不均匀,金属内部会形成残余的内应力,这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不利的,会引起零件尺寸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