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角型青光眼手术
- 格式:ppt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8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工作流程哎呀,说起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工作流程,这可是一个相当专业的话题啊。
不过别着急,我这就给你说说,保证让你听明白,而且还有趣呢!咱们得了解一下什么是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这个病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它是一种眼压升高导致的眼病,严重的时候可能导致视力丧失。
得了这个病的人可得重视起来,赶紧去正规医院治疗。
说到治疗,手术是其中一种方法。
手术是怎么进行的呢?咱们一步一步来解释。
医生会给你做个检查,确定你确实是得了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且需要手术治疗。
这个检查可不能马虎,因为如果检查结果不对,可能会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就是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了。
这时候,医生会让你吃一些药物,以减轻你的疼痛和不适。
别觉得这些药没什么用,它们可是能让你顺利度过手术的关键哦!准备工作做接下来就是手术本身了。
这时候,你得躺在手术台上,保持放松的状态。
医生会在你的眼睛上涂一层麻醉药膏,这样你就不会再感到疼痛了。
医生会用特殊的工具打开你的眼睛,让你的眼球暴露出来。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了——激光治疗。
医生会用激光把你的虹膜打开一个小口子,让眼压降低。
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短暂的疼痛,但是不用担心,医生会给你打麻药的。
激光治疗完成后,医生会把你的眼球放回去,并用特殊的胶带固定住。
这时候,你得休息一下,等眼睛恢复好再说。
手术结束后,医生会给你开一些药物,帮助你消肿、止痛。
你还得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确保病情得到控制。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工作流程虽然复杂,但是只要找对了正规医院和专业医生,就不用太担心。
毕竟,眼睛可是咱的窗户嘛,可不能有半点马虎!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者不适,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哦!。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分期及治疗
⑴临床前期⑵先兆期⑶急性发作期⑷间歇期⑸慢性期⑹绝对期。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基本治疗原则是以手术治疗为主。
⑴临床前期及先兆期
及时作周边虹膜切除术或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手术。
对暂时不愿手术者应给予滴用缩瞳剂1%毛果芸香碱2~3次/天。
⑵急性发作期①高渗剂
可以升高血液渗透压,使玻璃体脱水浓缩降低眼压。
②碳酸酐酶抑制剂
房水分泌减少③缩瞳剂
促进房水引流保护房角粘连④其他房水抑制剂
有效协助眼压的控制⑤其他药物⑥手术治疗。
⑶间歇期
施行周边虹膜切开术,解除瞳孔阻滞防止房角关闭。
⑷慢性期
滤过性手术。
⑸绝对期
疼痛症状较为显著的绝对期青光眼主要采用睫状体破坏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简称PACG,是一种常见的青光眼的类型。
该疾病多数为慢性发展,患者常会经历多次急性青光眼发作,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生活困扰。
针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方式,有手术方法和非手术方法。
本文将对PACG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手术治疗方式PACG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三种:虹膜成形术、激光治疗和手术切除。
1.虹膜成形术虹膜成形术是为改善PACG患者的前房深度而设计的,其通过缩小虹膜基部大小来达到目的。
虹膜成形术具有微创、操作简便、疗效好的优点。
该手术适用于患者的深度角度浅、角度狭窄的情况。
2.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采用激光对虹膜射线周围区域进行切割,使得前房积液和眼房深度得到改善。
此种方法对于中度PACG患者的疗效良好,但对于重度病例效果并不理想。
3.手术切除对于PACG重度发作及经过两种非手术方法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
手术切除方法分为小切口和大切口。
但采用大切口方法容易造成创伤过大、恢复缓慢的情况,现已较少使用。
相反,小切口手术创伤较小,恢复时间也短,因此成为目前手术切除的主要方式。
二、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注意事项1.饮食别太放肆手术后在三个月内,患者在饮食上要避免食用海带、海鲜等食物,以免食物的高盐分和富含碘会导致眼压升高。
2.不宜太累在术后一个月时间内,患者应减少体力活动,不做剧烈运动,不提重物,以免引起眼压过高。
3.不宜洗澡在术后两周内,患者应避免游泳和洗澡,以免污染切口,引发感染。
4.用药要规范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眼药水和消炎药水,用药要严格按照医生指令,以免药理“失灵”,导致病情反复。
三、手术治疗的风险1.手术后可引发更多并发症手术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复视、角膜混浊等情况,需要即时就诊和处理。
2.手术后视力也可能下降虽然手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眼压和疼痛等症状,但如果手术失败或并发症出现时,患者的视力可能也会下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围手术期的护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发病急、致盲率高,常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伴有全身症状的常见眼病。
主要治疗措施是应用药物降低眼压后,早日行小梁切除术,是减轻眼损害,促使视力恢复的最佳治疗方法。
现将42 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42 例,男18 例,女24 例,年龄34~83 岁,平均59 岁,平均住院15 天,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9 例,单眼14 例,合并双眼闭角型伴左眼视神经萎缩1 例。
实行双眼显微小梁切除10 例。
42 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2术前护理2.1术前用药的观察与护理:青光眼主要症状是眼压急剧升高,降眼压是术前治疗的重要措施。
在临床护理中,严密观察病情,耐心听取患者的心声,遵医嘱用药,加强用药监护。
给药途中,严格遵循“三查八对一注意”的原则,用药前后要加强对患者的解释工作和监护。
手术前禁用扩瞳孔眼药水,以免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
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前通常用缩瞳剂降低眼压及缩小瞳孔,缩瞳剂能开放房角,改善房水循环因而降低眼压。
常用的缩瞳剂有:1%~2%匹罗卡品,前5 钟,滴1 次/ 分钟,1 滴/ 次,滴5次,从第六分钟开始,1次/5min , 1滴/次,滴5次;最后30 分钟,1 次/15 钟,1 滴/ 次,滴2 次。
滴药过程中注意观察瞳孔变化,滴眼药次数时间与间隔时间。
临床护理中,慎用安定、颠茄酊类药物,以免引起瞳孔散大、睫状肌麻痹和扩张致眼压升高。
在使用高渗剂如:20%甘露醇静脉滴注时,对年老体弱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注意使用前询问病史,使用中密切观察有无胸闷、气喘、心悸等不适,以便早期发现心衰、肺水肿。
输液过程中有无乏力、头痛、恶心等症状,避免出现脱水过度或低钾现象发生。
使用后患者应平卧,勿立即起床,防止发生意外。
2.2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中的主要对象,心理学知识帮助改善和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1] 。
手术给每例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尤其对青光眼患者。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术前术后护理措施。
方法:对5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通过良好的护理,患者术眼疼痛缓解。
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的治疗成功与术前术后的护理密不可分。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68-02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多房角关闭,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急骤升高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能够在短期内使人致盲,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视力的眼科急症之一[1]。
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急性闭角性青光眼52例手术病人,通过术前术后的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2例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病人中男16例,女36例。
年龄60~75岁,平均60±7岁。
52例病人均眼痛难忍。
48例伴有同侧偏头痛及恶心、呕吐。
眼压6.61 kpa~10.61 kpa。
1.2 结果:手术前后的眼压变化明显改善,手术治疗后眼压明显下降。
其中48例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
2 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发病突然,心理压力大,严重影响治疗,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通过亲切交谈、间接观察患者的表情和行为,有针对性地对其变化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2]。
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2.2术前用药护理:甘露醇是常用的高渗脱水剂,应注意在30分钟内滴完,间隔时间最短6小时。
使用毛果芸香碱降眼压时,应注意滴眼药水后压迫内眦部2~3min,以防药物经鼻粘膜吸收而引起中毒症状。
使用噻吗洛尔眼液时应注意观察心律变化,以防诱发心血管意外。
2.3完善各种常规检查。
2.4训练患者能按要求眼球向各方向转动。
提醒患者术中要尽量避免咳嗽、打喷嚏及随意转动头部。
3 术后护理3.1心理护理。
两种术式在闭角型青光眼中的疗效比较及应用意义【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术式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中的疗效分析及临床意义。
方法将150例(155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眼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75例(采用超声乳化治疗)。
对照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视力、视野水平变化及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眼压、视力、视野水平比较(t=312、345、401,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手术后眼压、视力、视野水平比较(t=562、485、4 98、502,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术前静脉注射20%甘露醇,匹罗卡品滴眼,噻吗心安口服使眼压下降,术前应尽量将控制眼压与正常水平,不散不缩瞳孔,滴激素类滴眼液。
待角膜恢复透明后,行房角检查。
对照组患者均采用眼小梁切除术,球后阻滞麻醉,颞下方切口,长约1 cm角膜穿刺后缝上直肌牵引线牵引牵拉球结膜向瞳孔侧后,行3 mm左右平均的四边形切口切除角巩膜深层组织于瞳孔侧,周边部分虹膜一并切除后按摩角膜,恢复虹膜。
观察组采用超生乳化技术,球后阻滞麻醉后爱尔凯因滴眼,开睑器开睑,眼球于水平位,固定上直肌,剪开上方球结膜,在患眼右侧上方行宽2 5 mm巩膜切口,烧灼巩膜止血,局部作虹膜根部切除,超声时间平均1 min,超声能量平均45%,周边部分虹膜残留用灌注系统自动吸出,恢复虹膜。
两组术后全身应用给予抗生素、甘露醇和地塞米松,局部给予滴眼液滴眼。
对照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视力、视野水平变化及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1 3 青光眼疗效标准痊愈:眼压控制,视功能未减退或稍有减退;有效:眼压在加用药物后可控制;显效:眼压在加用药物后可基本控制;无效:眼压即使在加用药物后也不能控制。
1 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2 1 两组治疗前后眼压、视力、视野水平变化比较,见表1。
闭角型青光眼的健康指导1. 患者术后术眼包扎及眼部不适,生活能力下降,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同情、帮助、关怀,护理人员应在生活上给予细心照料,如进食、洗漱、大小便等,避免发生跌伤。
2. 术眼的护理(1)术后注意术眼有无渗出,及时换药,用抗生素眼药水清洗术眼。
遵医嘱正确使用眼药水,并教会患者家属正确点眼方法。
患者同时应用2种以上眼药水,必须间隔5~10min,减少不必要的全身反应。
(2)包扎的术眼,患者家属不可随意松解加压绷带或用力揉眼,避免碰撞术眼。
入厕要有人扶助,保证安全,妥善保护术眼。
3.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术眼前房有无出血。
如有出血现象即给予半卧位或高枕卧位,使积血沉积于前房下方,并与医生联系,采用止血、抗感染药物,尽快止血,防止感染。
一般前房积血1周内可逐渐吸收。
4. 饮食护理饮食要有规律,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含有丰富纤维素,多食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不暴饮暴食,禁烟酒,不要大量饮水,每次<300ml,每日不超2000ml,防饮水过多,导致高眼压。
出院指导保持心情舒畅,生活有规律。
用眼不能过度疲劳,不要长时间看书、看电视、长时间低头活动。
不在黑暗的地方久留,以免瞳孔扩大影响房水排泄。
术眼按医生要求,继续用药,点眼前用流水洗手,保持双手清洁。
眼药水应滴入穹窿部。
严格查对扩瞳或缩瞳药。
点眼后压迫泪囊2~5min。
眼压下降后不宜频繁使用缩瞳药。
勿自作主张乱用药,如有不适门诊随访。
由于闭角型青光眼不易根治,嘱患者定期到医院检查。
一般1~2周进行1次复查,以后每月复查1次,3个月后眼压平稳,滤床功能良好,每6个月复查1次。
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复查。
眼压控制不良者,可做眼部按摩。
眼压反复升高者,药物治疗,或再次手术。
注意休息,可动静结合,特别是老年体弱患者,肠蠕动功能减弱,饮食结构不合理,极易引起腹胀、便秘,在室内轻度活动,可减少腹胀便秘。
睡眠时,头部垫高,减轻头部充血。
日常生活中不要长时间低头、弯腰以避免眼压升高。
2015.01临床经验132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据统计青光眼的总人群发病率为1%。
青光眼病症可造成持续的高眼压,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若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视野全部丧失或失明。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青光眼的一种发病类型,有数据统计显示[1],我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约占青光眼的79.6%~86.1%,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由眼内房角突然狭窄或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房水涨满,眼压急剧升高引起,可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恶心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可在24h~48h 内完全失明。
因此对尚处于临床期的青光眼患者实施早期的防治治疗极为重要。
本文通过研究激光虹膜周切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的效果,以期给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良好借鉴。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其中1眼被确诊患有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患者258例,其中男性患者107例,女性患者151例,年龄37岁~78岁,平均年龄62.7±4.8岁;病程1d~33d,平均病程6.5±2.8d 。
手术前患者的视力正常,眼压在10mmHg~21mmHg,眼底正常。
1.2 治疗方法采用美国Coherent 氩激光机以及YAG 激光机。
患者手术前1h 给予1%匹罗卡品滴眼液2次缩瞳,给予3次~4次奥布卡因滴眼液,将仪器的瞄准光对准虹膜11:00处瞳孔边缘至周边部,现给予氩激光,降低虹膜厚度,60例激光虹膜周切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李晓青青海省乐都县中医院 青海省乐都县 810799【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激光虹膜周切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其中1眼被确诊患有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患者258例,对其实施氩激光联合YAG 激光虹膜周切术,手术后随访1年-5年。
结果:258例患者中有251眼眼压维持正常,占97.3%,患者的视力、房角以及眼底等与手术前比较差异不显著;有7眼出现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占2.7%。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虹膜周边切除术)临床路径一、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虹膜周边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H40.200x002),行虹膜周边切除术(ICD-9-CM-3:12.140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症状:急性眼红眼痛伴视物模糊。
2.体征: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房角关闭。
3.辅助检查:眼压升高,裂隙灯提示前房浅、周边房角窄,前房角镜提示房角关闭或粘连。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行虹膜周边切除术指征:急性或慢性前房角关闭、前房角粘连闭合范围累计< 180°、无视盘改变和视野损害者,可选择激光或手术方式行周边虹膜切开或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与退出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H40.200x002)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糖等检查;(3)心电图。
2.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房角镜、UBM、眼球B超。
3.根据病情选择:视野、OCTA、AS-OCT、电生理。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术前常规预防性用药至术日。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联合结膜筋膜下麻醉。
2. 术中用药:利多卡因、罗派卡因或布比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