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三层交换机动态路由
- 格式:ppt
- 大小:397.50 KB
- 文档页数:7
设备配置三层交换路由协议配置在企业网络中,为了实现网络之间的通信和数据转发,常常需要使用三层交换路由协议进行配置。
三层交换路由协议是指在局域网中使用交换机进行数据转发,并在网络层使用路由协议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
本文将介绍如何配置设备的三层交换路由协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选择和准备2.路由协议选择和配置3.设备间连接和接口配置4.运行和维护1. 设备选择和准备要进行三层交换路由协议配置,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
常用的设备包括交换机和路由器。
交换机用于实现局域网内的数据转发,而路由器用于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
根据网络规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型号和数量。
在选择设备前,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设备性能:确保设备具备足够的处理能力和内存容量,以支持网络的数据转发和路由功能。
•网络拓扑:根据企业网络的拓扑结构,选择合适的设备,如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和接入交换机等。
•安全需求:考虑网络的安全需求,选择支持安全功能的设备。
配置三层交换路由协议之前,还需要对所需的设备进行准备。
确保设备的硬件连接正确,包括电源、网络线缆等。
2. 路由协议选择和配置在配置三层交换路由协议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
常用的路由协议包括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
静态路由是手动配置的路由,需要管理员手动指定路由表中的目的网络和下一跳地址。
适用于较小的网络规模和路由信息变化不频繁的场景。
静态路由的配置简单,维护成本较低。
动态路由协议是通过路由协议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信息。
常用的动态路由协议包括OSPF、BGP、RIP等。
动态路由协议适用于网络规模较大或需要频繁变化的场景。
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后,需要对设备进行相应的路由协议配置。
配置的具体步骤和命令根据不同的设备和路由协议可能有所不同,请参考设备的操作手册和路由协议的配置指南。
3. 设备间连接和接口配置在配置三层交换路由协议之前,需要确保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正常。
在局域网中,可通过交换机实现设备之间的连接。
三层交换机实现路由功能三层交换机是一种集成了路由和交换功能的设备,它可以实现在局域网内进行路由转发和数据交换。
与二层交换机相比,三层交换机具有更高的功能和灵活性,可以根据IP地址进行路由转发,支持虚拟局域网(VLAN)和QoS(Quality of Service)等功能。
1.静态路由:静态路由是通过手动配置路由表来实现的,管理员需要手动指定每个网络的下一跳路由器。
静态路由的设置简单,适用于网络规模较小且变动较少的场景。
2. 动态路由:动态路由是根据网络拓扑和链路状态自动更新路由表的一种方式。
三层交换机可以支持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动态路由可以实现网络的自动调整和优化,适用于大规模网络或网络拓扑变动频繁的场景。
3.路由策略:三层交换机可以根据不同的策略进行路由转发,如基于源IP地址或目的IP地址进行转发,也可以基于服务质量(QoS)的需求进行转发。
路由策略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提供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路由转发方式。
4.虚拟局域网(VLAN):三层交换机支持虚拟局域网的划分和隔离。
通过将不同的端口划分到不同的VLAN中,可以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隔离和通信。
三层交换机可以通过VLAN间的路由功能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数据转发。
5.安全性:三层交换机可以实现网络的安全防护和访问控制。
通过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可以限制网络的访问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三层交换机还可以支持虚拟专用网(VPN)和防火墙等安全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相对于专用的路由器来说,性能可能有一定的限制。
在需要处理大规模的路由转发或者复杂的路由策略时,可能需要采用专用的路由器设备。
综上所述,三层交换机通过集成的路由表和路由功能实现了在局域网内的路由转发和数据交换。
它支持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提供了路由策略和虚拟局域网(VLAN)等功能,同时还能提供一定的安全性。
三台三层交换机OSPF多区域划分动态路由实验⼀、实验拓扑⼆、实验步骤1、给主机设置IP,⽹关;给交换机划分VLAN,给VLAN划分端⼝,给VLAN设置IP2、启⽤OSPF、宣告⽹段(network ⽹络地址反掩码区域名其中0区域为主⼲区域)▲SwitchA 的相关配置Switch>enableSwitch#configConfiguring from terminal, memory, or network [terminal]?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Switch(config)#hostname SwitchASwitchA(config)#vlan 10SwitchA(config-vlan)#exitSwitchA(config)#vlan 20SwitchA(config-vlan)#exitSwitchA(config)#vlan 100SwitchA(config-vlan)#exitSwitchA(config)#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1-10SwitchA(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SwitchA(config-if-range)#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11-20SwitchA(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SwitchA(config-if-range)#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3SwitchA(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0SwitchA(config-if)#SwitchA(config-if)#interface vlan 100SwitchA(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00.1 255.255.255.0SwitchA(config-if)#no shutdownSwitchA(config-if)#interface vlan 10SwitchA(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0.1 255.255.255.0SwitchA(config-if)#no shutdownSwitchA(config-if)#interface vlan 20SwitchA(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0.1 255.255.255.0SwitchA(config-if)#no shutdownSwitchA(config-if)#exitSwitchA(config)#router ?eigrp 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EIGRP)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OSPF)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RIP)SwitchA(config)#router ospf ?<1-65535> Process IDSwitchA(config)#router ospf 1SwitchA(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0 0.0.0.255 area 0SwitchA(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0 0.0.0.255 area 0SwitchA(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0.0 0.0.0.255 area 0SwitchA(config-router)#▲SwitchB 的相关配置Switch>Switch>enableSwitch#configConfiguring from terminal, memory, or network [terminal]?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Switch(config)#vlan 3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vlan 4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vlan 101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vlan 20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hostname SwitchBSwitchB(config)#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1-10SwitchB(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 30SwitchB(config-if-range)#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11-20 SwitchB(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 40SwitchB(config-if-range)#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3SwitchB(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1SwitchB(config-if)#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4SwitchB(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0SwitchB(config-if)#SwitchB(config-if)#exitSwitchB(config)#interface vlan 101SwitchB(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00.2 255.255.255.0 SwitchB(config-if)#no shutdownSwitchB(config-if)#interface vlan 200SwitchB(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00.1 255.255.255.0 SwitchB(config-if)#no shutdownSwitchB(config-if)#interface vlan 30SwitchB(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30.1 255.255.255.0 SwitchB(config-if)#no shutdownSwitchB(config-if)#interface vlan 40SwitchB(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40.1 255.255.255.0 SwitchB(config-if)#no shutdownSwitchB(config-if)#exitSwitchB(config)#route ospf 1SwitchB(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0.0 0.0.0.255 area 0 SwitchB(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30.0 0.0.0.255 area 0 SwitchB(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0.0 0.0.0.255 area 1 SwitchB(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40.0 0.0.0.255 area 1 SwitchB(config-router)#▲SwitchC 的相关配置Switch>Switch>enableSwitch#configConfiguring from terminal, memory, or network [terminal]?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Switch(config)#hostname SwitchCSwitchC(config)#vlan 50SwitchC(config-vlan)#exitSwitchC(config)#vlan 60SwitchC(config-vlan)#exitSwitchC(config)#vlan 201SwitchC(config-vlan)#exitSwitchC(config)#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1-10 SwitchC(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 50SwitchC(config-if-range)#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11-20 SwitchC(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 60SwitchC(config-if-range)#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4 SwitchC(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1SwitchC(config-if)#exitSwitchC(config)#interface vlan 201SwitchC(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00.2 255.255.255.0SwitchC(config-if)#no shutdownSwitchC(config-if)#interface vlan 50SwitchC(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50.100 255.255.255.0SwitchC(config-if)#no shutdownSwitchC(config-if)#interface vlan 60SwitchC(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60.100 255.255.255.0SwitchC(config-if)#no shutdownSwitchC(config-if)#exitSwitch(config)#router ?eigrp 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EIGRP)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OSPF)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RIP)Switch(config)#router ospf ?<1-65535> Process IDSwitch(config)#router ospf 1Switch(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50.0 0.0.0.255 area 1Switch(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60.0 0.0.0.255 area 1Switch(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0.0 0.0.0.255 area 1Switch(config-router)# 当三台交换机都设置好ospf动态路由后,⽤以下命令查看(在特权模式下)SwitchC#show ip route结果如图三、实验结果所有的PC间全通。
配置动态路由RIP(三个三层交换机Vlan互通)网络拓扑如下:配置如下:第一个交换机:1、重命名设备Switch#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Switch(config)#hostname S12、创建Vlan 10、20、30S1#vlan databaseS1(vlan)#vlan 10 name toyotaVLAN 10 added:Name: toyotaS1(vlan)#vlan 20 name LexusVLAN 20 added:Name: LexusS1(vlan)#vlan 30 name ShareVLAN 30 added:Name: Share3、将网口1-5给Vlan10,网口21-24给Vlan20,将G1做扩展相互通信使用.S1(config)#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1-5S1(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S1(config-if-range)#exitS1(config)#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21-24S1(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S1(config-if-range)#exitS1(config)#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1S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30S1(config-if)#exit4、Vlan 配置上IPS1(config)#interface vlan 10S1(config-if)#ip address 10.6.1.2 255.255.255.0S1(config-if)#exitS1(config)#interface vlan 20S1(config-if)#ip address 10.6.2.2 255.255.255.0S1(config-if)#exitS1(config)#interface vlan 30S1(config-if)#ip address 10.6.3.2 255.255.255.0S1(config-if)#exit5、台式机测试网络,测试OKA、如发现仅能ping所属Vlan的地址,需要在三层启动IP routing6、其他二个交换机配置类似,需注意中间的S2交换机,需将G0/1、G0/2都划给Vlan30,G0/1连接S1,G0/2连接S37、配置动态路由,并查看路由状态。
13实验⼗三三层交换机OSPF动态路由实验⼗三三层交换机OSPF 动态路由⼀、实验⽬的1. 掌握三层交换机之间通过 OSPF 协议实现⽹段互通的配置⽅法。
2. 理解 RIP 协议和 OSPF 协议内部实现的不同点。
⼆、应⽤环境当两台三层交换机级联时,为了保证每台交换机上所连接的⽹段可以和另⼀台交换机上连接的⽹段互相通信,最简单的⽅法就是设置静态路由。
三、实验设备1.DCRS-5650-28C 交换机 2 台2.PC 机 2—4 台PC1PC2 PC1PC3PC4五、实验要求1.在交换机A 和交换机B 上分别划分基于端⼝的VLAN:2.交换机A 和B 通过的24 ⼝级联。
3.配置交换机A 和B 各VLAN 虚拟接⼝的IP 地址分别如下表所⽰:4.PC1-PC4 的⽹络设置为:5.验证:没有OSPF路由之前:PC1 与PC2,PC3 与PC4 可以互通。
PC1、PC2 与PC3、PC4 不通。
配置OSPF路由之后:四台PC 之间都可以互通。
若实验结果和理论相符,则本实验完成。
六、实验步骤1.交换机恢复出⼚设置(以交换机A为例,交换机B配置步骤同A)DCRS-5650-28C>enableDCRS-5650-28C#set defaultAre you sure? [Y/N] = yDCRS-5650-28C#writeDCRS-5650-28C#reload Process with reboot? [Y/N] y2. 创建vlan10和vlan20、vlan100 和并给相应vlan添加端⼝。
DCRS-5650-01(Config)#vlan 10DCRS-5650-01(Config-Vlan10)#switchport interface ethernet1/1-8DCRS-5650-01(Config-Vlan10)#exitDCRS-5650-01(Config)#vlan 20DCRS-5650-01(Config-Vlan20)#switchport interface ethernet 1/9-16 DCRS-5650-01(Config-Vlan20)#exitDCRS-5650-01(Config)#vlan 100DCRS-5650-01(Config-Vlan100)#switchport interface ethernet 1/24 Set the port Ethernet1/24 access vlan 100 successfullyDCRS-5650-01(Config-Vlan100)#exitDCRS-5650-01#show vlan3.配置交换机各vlan虚接⼝的IP地址1)开启三层转发功能(默认情况下此功能关闭,若要配置多个IP,需要先开启此功能)DCRS-5650-01((Config)#l3 enable (此命令不能⾃动补全,需⼿动输⼊)2)分别给Vlan 10 与Vlan 20、vlan100配置IP地址DCRS-5650-01(Config)#int vlan 10DCRS-5650-01(Config-If-Vlan10)#ip address 192.168.10.1 255.255.255.0 DCRS-5650-01(Config-If-Vlan10)#no shutDCRS-5650-01(Config-If-Vlan10)#exitDCRS-5650-01(Config)#int vlan 20DCRS-5650-01(Config-If-Vlan20)#ip address 192.168.20.1 255.255.255.0 DCRS-5650-01(Config-If-Vlan20)#no shutDCRS-5650-01(Config-If-Vlan20)#exitDCRS-5650-01(Config)#int vlan 100DCRS-5650-01(Config-If-Vlan100)#ip address 192.168.100.1 255.255.255.0 DCRS-5650-01(Config-If-Vlan100)#no shutDCRS-5650-01(Config-If-Vlan100)#exit4.配置各PC的IP地址,注意配置⽹关验证PC之间是否连通:查看路由表,进⼀步分析上⼀步的现象原因。
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通信三层交换机可以实现VLAN间通信,即不同VLAN之间的主机可以互相通信。
下面将从三层交换机的原理、实现方法以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三层交换机是在二层交换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三层功能,即支持IP协议栈的路由功能。
它可以实现不同VLAN间的通信,通过将不同VLAN的信号进行路由处理,使得主机在不同VLAN间可以进行通信,实现了虚拟局域网之间的互通。
实现VLAN间通信的方法有两种: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通过手动配置交换机的路由表来实现VLAN间通信。
管理员需要手动配置交换机上每个子网的网关地址,并设置路由表,指明从哪个接口出去到达目标VLAN。
这种方法配置简单,但不适合规模较大的网络,因为需要手动维护路由表。
动态路由是通过使用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RIPv2等,来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表,实现自动的VLAN间通信。
这种方法适合规模较大的网络,因为可以自动更新路由表,减少管理员的配置工作。
1. 提高网络性能:通过实现VLAN间的通信,可以减少广播域的范围,减少广播报文的传输,提高网络性能。
2. 增强网络安全性:通过划分不同的VLAN,可以实现不同VLAN的隔离,阻止不同VLAN间的流量传播,增强网络的安全性。
3. 提供灵活性:通过使用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可以将不同的VLAN划分到不同的子网中,提供更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更好的资源利用。
1. 成本较高:相比于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的成本较高,对于小型网络来说可能不划算。
2. 复杂性:三层交换机的配置相对复杂,需要管理员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和技能才能正确配置。
三层交换机可以实现VLAN间通信,通过路由功能将不同VLAN的信号进行路由处理,从而实现虚拟局域网之间的互通。
不同的实现方法有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优点包括提高网络性能、增强网络安全性和提供灵活性,缺点包括成本较高和配置复杂。
三层交换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它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下面我们结合本站有关思科及微软关于三层交换方面的文章为大家介绍这方面的资讯,更多更丰富的相关方面内容我们将在以后日子里进行补充。
部署第三层交换正迅速发展成可作为下一代应用启动平台的最适合的网络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此项技术以及如何部署第三层交换才能获得最大效率。
第三层交换是局域网许多区域(包括核心和服务器集中点)的关键组件,因为该项技术能解决许多在性能、安全和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然而,在一些网络区域,该项技术的使用效果并不十分显著,尤其是在桌面连接方面。
本文将会重点讨论这种网络性能较低的情况,特别是在新一代高级第四层桌面交换技术已经能够提供高性能和控制能力的今天。
本文也将详细阐述第二(四)层交换机是如何提供成本更低、更加简单、更易于管理的桌面解决方案。
概述任何一种新技术进入市场时,都要经历业界专业人员对伴随这种技术的新术语和“技术行话”进行筛选的阶段。
这些新的技术术语往往会造成迷惑,甚至自相矛盾,具体情况取决于供应商使用它们的方式。
“第三层交换”和有关的技术也不例外,随着越来越多交换机和路由器技术的推出,有关它们技术术语的迷惑只会增多。
比如,第三层交换、第四层交换、多层交换、多层数据包分类和路由交换机等新术语就令交换机和路由器之间的传统区别变得模糊起来。
此外,由于许多供应商在原本用于布线室的第二层交换机平台上提供了第三层交换技术,从而让人更加迷惑不解。
这些变化使网络设计人员很难了解如何部署高效的网络解决方案。
因此,必须去伪存真,并专注于基础知识,才能真正了解何时、何地以及为什么采用第三层交换。
了解网络各层为了充分认识第三层交换,在此有必要对目前使用的大多数网络体系结构的强大分层模型进行分析。
如图所示,网络基础架构设备(如网桥、路由器和交换机)在传统上一直按OSI 分层模型分类。
三层交换机原理详解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三层网络的结构。
在一个三层网络中,存在三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物理层负责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比如网线、光纤等;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将数据分割成帧,并加上控制信息;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它使用IP地址来寻址和路由决策。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三层交换机的工作方式。
三层交换机在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之间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和路由选择。
它不仅可以通过MAC地址进行数据包的转发,还能够根据IP地址进行数据包的路由选择。
三层交换机会维护一个路由表,其中包含了目的网络的IP地址和对应的下一跳路由器。
当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时,三层交换机会检查目的IP地址,并根据路由表选择最佳的下一跳路由器,然后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接口。
三层交换机的路由选择是通过路由协议来实现的。
常见的路由协议有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路由信息,适用于较小的网络环境。
动态路由则是通过交换机之间的网络协议动态学习并更新路由信息,适用于较大的网络环境。
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有RIP、OSPF和BGP等。
对于三层交换机还有两个重要的概念需要提及:子网划分和VLAN。
子网划分是将一个大的网络划分成若干个较小的网络,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三层交换机可以通过对子网进行划分,将不同的子网连接到不同的接口上。
而VLAN(虚拟局域网)则是将一个物理局域网划分成多个逻辑上的虚拟网络,实现不同用户群之间的逻辑隔离。
总结起来,三层交换机可以实现数据包的转发和路由选择。
它通过维护路由表和使用路由协议来选择最佳路径,并支持子网划分和VLAN等网络功能。
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三层交换机是一个重要的网络设备,能够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管理性。
三层交换机路由功能
三层交换机是在二层交换机的基础上增加了路由功能的设备。
它不仅可以实现二层交换机的快速转发功能,还可以实现网络层的路由功能,能够根据目的IP地址对数据包进行转发。
三层交换机具有以下路由功能:
1. 路由表管理:三层交换机内置了路由表,用于存储网络中所有可达的目的IP地址。
路由表的构建可以通过手动配置静态路由,也可以通过动态路由协议自动学习路由信息。
2. 路由选择:当三层交换机收到一个数据包时,根据目的IP 地址在路由表中查找下一跳地址,并将数据包转发到对应的端口。
路由选择可以根据最长前缀匹配规则进行。
3. 网络分割:三层交换机可以根据不同的IP地址段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
可以通过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协议来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路由。
4. 路由过滤:三层交换机可以通过路由过滤功能,对进出的数据包进行过滤和控制。
可以根据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协议类型等条件设置路由过滤规则,实现安全策略的控制。
5. 路由更新:三层交换机可以通过动态路由协议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信息。
通过与其他三层交换机或路由器之间的路由协议通信,可以获取最新的路由信息,并更新路由表。
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能够增加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网络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数据包转发和路由选择。
它可以减轻核心路由器的负担,分担网络流量和提高网络性能。
同时,它还可以提供更多的网络安全和管理功能,保障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实验二十九(2)、三层交换机RIP动态路由一、 实验目的1、掌握三层交换机之间通过RIP协议实现网段互通的配置方法。
2、理解动态实现方式与静态方式的不同二、 应用环境当两台三层交换机级联时,为了保证每台交换机上所连接的网段可以和另一台交换机上连接的网段互相通信,使用RIP协议可以动态学习路由。
本实验交换机使用的软件版本DCNOS版本均高于6.1.0.0。
三、 实验设备1、DCRS-7604(或6804)交换机1台2、DCRS-5526S交换机1台3、PC机2-4台4、Console线1-2根5、直通网线2-4根四、 实验拓扑五、 实验要求1、在交换机A和交换机B上分别划分基于端口的VLAN:交换机 VLAN 端口成员10 1~8交换机A20 9~16100 24交换机B 30 1~840 9~16101 242、交换机A和B通过的24口级联。
3、配置交换机A和B各VLAN虚拟接口的IP地址分别如下表所示:VLAN10 VLAN20 VLAN30 VLAN40 VLAN100 VLAN101 192.168.10.1 192.168.20.1 192.168.30.1192.168.40.1192.168.100.1 192.168.100.24、PC1-PC4的网络设置为:设备 IP地址 gateway MaskPC1 192.168.10.101 192.168.10.1 255.255.255.0PC2 192.168.20.101 192.168.20.1 255.255.255.0PC3 192.168.30.101 192.168.30.1 255.255.255.0PC4 192.168.40.101 192.168.40.1 255.255.255.05、验证:z没有RIP路由协议之前:PC1与PC2,PC3与PC4可以互通。
PC1、PC2与PC3、PC4不通。
z配置RIP路由协议之后:四台PC之间都可以互通。
三层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介绍三层交换机是一种网络设备,可以实现网络分层和数据转发功能。
在网络架构中,三层交换机用于连接不同子网,并根据目标IP地址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子网。
本文将介绍三层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包括IP地址的配置、VLAN的配置、路由的配置等。
IP地址的配置配置三层交换机的IP地址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可以提供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
以下是配置三层交换机IP地址的步骤:1.进入三层交换机的命令行界面,通常可以通过串口或Telnet方式登录。
2.使用命令enable进入特权模式。
3.使用命令configure terminal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4.使用命令interface vlan <vlan number>进入指定的VLAN接口配置模式。
如果要配置主管理IP地址,可以选择VLAN 1。
5.使用命令ip address <ip address> <subnet mask>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6.使用命令no shutdown开启接口。
7.使用命令end或exit退出配置模式。
VLAN的配置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是将局域网划分为不同虚拟局域网的技术。
通过配置VLAN,可以将三层交换机的不同接口划分到不同的虚拟局域网中。
以下是配置VLAN的步骤:1.进入三层交换机的命令行界面,通常可以通过串口或Telnet方式登录。
2.使用命令enable进入特权模式。
3.使用命令configure terminal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4.使用命令vlan <vlan number>创建一个新的VLAN,可以为其指定一个唯一的VLAN号。
5.使用命令name <vlan name>为VLAN指定一个名称。
6.使用命令exit退出全局配置模式。
7.使用命令interface <interface name>进入指定的接口配置模式。
《网络互联技术与实践》(第2版)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2018-2019年度立项建设课程,并于2023年认定为江苏省首批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本课程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实践验证理论,理论促进实践。
主要内部包括:作为网络互连技术基础的网络互联设备、互联介质介绍。
作为网络互连技术基础的网络设备基本配置。
通过交换机路由器技术来讲解整个网络互连过程,其中交换机技术包括交换机广播隔离技术,交换机网络健壮性增强技术等;路由器技术包括路由技术,直连路由与静态路由技术,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另外包括三层交换以及V1AN间通信等;连接互联网技术NAT技术以及访问控制列表AC1技术。
最后通过大型校园网组网技术来整个前面学过的知识。
所有实践项目均以思科网络设备为例,并通过思科虚拟仿真软件PaCketTraCer进行。
本课程适合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高年级专科生或应用型本科生学习,同时适合社会在职人员再培训学习。
本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揭示发达国家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验证实践,实践促进理论(3)每个实践项目都有详细的配置过程以及具有相关命令行的解释(4)以校园网组建这一大型网络互联项目为依托,贯穿整个课程(5)课程提供一定数量的课外实践题目,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满足当前网络工程相关行业的需求。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网络组网,网络互联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掌握交换机特性,以及V1AN技术,不同V1AN间通信,掌握直连路由,静态路由技术,默认路由,动态路由协议RIP,OSPF,EIGRP,同时掌握访问控制列表,以及网络地址转换技术,为学习其他课程以及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开发、管理和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1、掌握网络互联技术基本概念,网络设备基本特征2、掌握交换机路由器基本配置,交换机V1AN技术,STP技术,VTP技术,链路聚合技术,路由器路由协议,AC1以及NAT技术等3、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三、适用专业(领域)及层次:适用于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学习。
什么是三层交换,说说和路由的区别在那里三层交换机就是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有的路由功能也是为这目的服务的,能够做到一次路由,多次转发,什么是三层交换,说说和路由的区别在那里。
对于数据包转发等规律性的过程由硬件高速实现,而像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维护、路由计算、路由确定等功能,由软件实现。
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传统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既可实现网络路由功能,又可根据不同网络状况做到最优网络性能。
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都可工作在网络的第三层,根据ip地址进行数据包的转发(或交换),原理上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两个名词趋向于统一,我们可以认为三层交换机就是一个多端口的路由器。
但是传统的路由器有3个特点:基于CPU的单步时钟处理机制;能够处理复杂的路由算法和协议;主要用于广域网的低速数据链路在第三层交换机中,与路由器有关的第三层路由硬件模块也插接在高速背板/总线上,这种方式使得路由模块可以与需要路由的其他模块间高速的交换数据,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外接路由器接口速率的限制(10Mbit/s-100Mbit/s),资料共享平台《什么是三层交换,说说和路由的区别在那里》(https://unjs)。
对路由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方提出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简单说明一下你所了解的路由协议。
路由可分为静态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由管理员手动维护;动态路由由路由协议自动维护。
路由选择算法的必要步骤:1、向其它路由器传递路由信息;2、接收其它路由器的路由信息;3、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计算出到每个目的网络的最优路径,并由此生成路由选择表;4、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及时的做出反应,调整路由生成新的路由选择表,同时把拓扑变化以路由信息的形式向其它路由器宣告。
两种主要算法:距离向量法(Distance Vector Routing)和链路状态算法(Link-State Routing)。
计算机网络原理路由器与第三层交换机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成为了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重要基础设施。
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器和第三层交换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就像是网络世界中的交通指挥员,负责数据的传输和路由选择,确保信息能够准确、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路由器。
路由器是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它工作在网络层。
简单来说,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数据包中的 IP 地址来决定数据的流向。
当一个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会查看其目标IP 地址,并在自己的路由表中查找最佳的路径,然后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接口上。
路由器的路由表就像是一张详细的地图,里面记录了各种网络地址和它们对应的出口。
这个路由表可以通过静态配置或者动态路由协议来学习和更新。
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设置的,适用于小型、简单的网络环境。
而动态路由协议则能够自动发现网络中的变化,并相应地更新路由表,适用于大型、复杂的网络。
路由器在网络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它可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隔离和互联,比如将公司内部网络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同时,它还能够提供网络安全功能,如访问控制列表(ACL),可以限制某些数据包的进出,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第三层交换机。
第三层交换机可以看作是结合了交换机和路由器功能的设备。
它不仅像传统的第二层交换机那样能够基于 MAC 地址进行数据帧的交换,还能够像路由器一样处理网络层的信息。
第三层交换机的出现是为了提高网络的性能和效率。
相比于路由器,它在数据转发速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因为它使用硬件来进行路由决策和数据包转发,而路由器通常是通过软件来完成这些任务,所以第三层交换机能够更快地处理大量的数据流量。
在工作原理上,第三层交换机在接收到数据包后,会先查看其目标IP 地址,并通过查找自己的硬件转发表来确定输出端口。
如果在硬件转发表中找不到相应的条目,才会通过软件来进行路由计算,并将结果更新到硬件转发表中,以便下次能够快速转发。
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通信三层交换机是一种能够在OSI模型第三层网络层进行数据包转发的网络设备。
它能够根据IP地址来进行路由和转发,从而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互通。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是一种利用网络技术将一个局域网分成多个虚拟局域网的方法。
每个VLAN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局域网,可以拥有自己的IP地址段、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传统的交换机只能将同一VLAN的设备连接在一起,而三层交换机则可以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
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通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通过在三层交换机上手动配置路由表来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
管理员需要在交换机上设置路由器接口、路由目的地和下一跳地址。
当交换机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它会根据路由表判断数据包的目的地,并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VLAN。
动态路由是通过使用动态路由协议来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
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有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等。
交换机会通过与相邻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自动更新路由表并实现数据包的转发。
1. 降低网络延迟:传统的交换机在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需要经过路由器,造成了一定的网络延迟。
而三层交换机可以直接在交换机上进行路由和转发操作,减少了数据包的传输时间,降低了网络延迟。
2. 提高网络性能:三层交换机具有更快的转发速度和更高的转发能力,能够处理更大量的数据流量。
它可以通过硬件加速和硬件转发表等技术,提高网络性能。
3. 简化网络管理:三层交换机可以将不同VLAN的设备进行逻辑分组,使网络管理更加简便。
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对不同VLAN进行配置和管理,而不会影响其他VLAN的正常运行。
三层交换机通过在网络层进行路由和转发操作,实现了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