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竞技心理能力和状态诊断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4
运动员竞技心理能力和状态诊断一、我国运动心理实验和测验发展概况现在世界许多国家对优秀运动员通常利用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并在心理学家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其目的在于对运动员的训练要求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应用心理实验与测验作为对运动员心理现象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的方法,是保证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的重要手段。
运动员竞技心理能力和状态诊断是研究运动员心理现象的测试,是测量运动员心理状态数量化的手段,即是通过有目的控制或改变运动员心理现象发生的条件,从而引起和改变运动员某种心理活动,以揭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发展规律。
在现代体育运动中,身体与心理能力的有机结合以及合理战术地运用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基础。
因此,多学科应用于体育运动是我国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心理实验和测验作为很有实用价值的评定手段,目前,许多国家已在体育运动科研领域广泛采用。
运动实践证明,通过心理实验与测验可以选拔优秀运动员,辨别具有哪些心理特点的人从事某运动专项具有较大成功的可能性,这样就提高了人材选拔的效率,减少淘汰率。
通过心理实验与测验还可对运动员心理潜在机能发展进行科学的预测,对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心理活动及其特征进行评定,并能够较全面地评价他们心理方面的优缺点,预测参加比赛获得成功的把握程度。
运动心理实验和测验有助于及时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充分发挥他们身心潜能、以取得比赛的胜利。
二、测试指标“运动员竞技心理能力和状态诊断”系统测试指标共分八大类:个性特征、竞赛情绪、注意特征、感知觉能力、比赛动机水平、意志品质、自信水平和中枢神经疲劳。
1、个性特征测试指标包括性格倾向性、精神质(适应力)和情绪稳定性:2、竞赛情绪包括赛前情绪和竞赛状态焦虑水平:3、注意特征包括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转移:4、感知觉能力包括速度知觉和反应能力:5、比赛动机水平包括赛前动机水平和动机变化趋势:6、意志品质包括主动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和自觉性:7、自信水平包括一般自信、特质自信和状态自信:8、中枢神经疲劳主要是运动员自我感受的测试。
一1.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员选材: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将有潜质的运动员选拔出来从事运动训练的竞技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与社会的媒介。
5.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6.教练员:是从事竞技运动训练工作,培养运动员并指导他们参加比运动竞赛争取优异成绩的专业人员。
7.运动员: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竞技活动中竞技能力的直接体现者和运动成绩的创造者。
二1.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2.体能类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好人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3.快速力量性项群:以运动员体能中的快速力量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田径运动中的众多跳跃、投掷项目和举重运动项目。
4.速度性项群:以运动员体能中的速度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短距离跑(100米、200米、400米),短距离游泳(50米、100米),短距离速度滑冰(500米)和短距离赛场自行车等项目。
5.耐力性项群:以运动员体能中的耐力素质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包括中长距离走跑、速滑、游泳、越野滑雪、长距离公路自行车,划船及铁人三项等项目。
乒乓球运动训练诊断指标乒乓球是一项快节奏、高强度的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有出色的技术、反应能力、耐力和灵活性等各方面素质。
因此,在乒乓球运动训练中,必须要有一系列科学的诊断指标来评估、指导和优化训练。
一、技术指标技术是乒乓球运动的基础,因此,技术指标是必不可少的诊断指标。
需要评估的技术指标包括发球、接发球、攻防转换、进攻及防守等各个方面。
运动员的技术表现可以通过视频分析、运动学测试等手段进行量化评估,从而更好地指导训练,提高技术水平。
二、体能指标体能水平是乒乓球运动员的重要素质之一,在乒乓球训练中,体能训练是不可或缺的。
需要评估的体能指标包括耐力、力量、速度、灵敏度等方面。
可以通过跑步测试、爬坡测试、短距离冲刺、俯卧撑等测试来评估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从而针对性地进行体能训练,提高运动员的体能素质。
三、心理指标乒乓球是一项高度竞争的运动项目,心理素质对于运动员的表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需要评估的心理指标包括自信心、专注力、竞技状态等方面。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手段进行评估,从而帮助运动员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竞技状态。
四、营养指标营养对于运动员的身体恢复、能量补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营养指标也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指标。
需要评估的营养指标包括身体成分、体重、饮食结构等方面。
可以通过体成分分析、体重监测、饮食问卷等方式进行评估,从而科学地制定运动员的饮食计划,保障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乒乓球运动训练中的诊断指标非常重要,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了解自身水平,科学地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自身水平。
同时,教练员也可以根据诊断指标来制定合理、科学的训练计划,从而实现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运动训练学结构可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划分:竞技能力: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和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这包括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知识能力五个方面。
训练理论体系: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根据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进行指导。
这个理论体系包括运动训练的主体构成(内容、负荷、方法、过程)和基本原则。
训练过程: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需要包括运动员状态诊断、训练目标的建立、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活动的组织实施、训练效果的检查评定以及训练目标的最终实现六个基本环节。
以上三个结构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学体系。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归纳一、运动训练学总论运动训练的定义与特点运动训练是指在一定的计划和组织下,通过各种练习手段,对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进行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以达到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目的。
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和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运动训练的目标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练习手段和方法,包括体能、技能、战术、心理等方面的训练。
(2)鲜明的竞技性和竞赛性。
运动训练是一种竞技体育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因此训练过程中需要紧密围绕比赛进行,使训练尽可能接近比赛的要求。
(3)高度的计划性和组织性。
运动训练是一项高度计划性和组织性的工作,需要有明确的训练计划和周密的安排,以确保训练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4)全面参与和科学指导。
运动训练涉及运动员的各个方面,需要进行全面的参与和指导,同时还需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使训练更加有效、科学、合理。
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程运动训练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经验积累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一阶段主要是体育活动的积累和总结阶段,各种体育项目开始逐渐形成,但缺乏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2)科学探索阶段(20世纪中叶-)。
这一阶段开始对体育训练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逐渐形成了系统的训练理论和方法,包括体能训练、技能训练、战术训练等方面的研究。
简述运动员状态诊断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运动员状态诊断在运动训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对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和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评估和分析,帮助训练员和教练员制定出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首先,运动员状态诊断可以帮助训练员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
通过对运动员的体力测试、体成分分析等,可以确定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如耐力、速度、力量等。
这样训练员就可以根据运动员所处的健康状态,进行合理的训练安排,以更好地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其次,运动员状态诊断可以帮助教练员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况。
通过对运动员的心理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可以了解运动员的自信心、集中力、意志力等心理因素。
这样教练员就可以采取相应的心理训练手段,帮助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提高竞技状态。
此外,运动员状态诊断还可以帮助训练员和教练员了解运动员的技术能力。
通过对运动员的实际比赛或训练情况的观察和评估,可以确定运动员的技术问题和不足之处。
在训练计划中加入相应的技术训练,帮助运动员提高技术水平,从而提高竞技表现。
综上所述,运动员状态诊断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训练员和教练员全面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和技术能力,并根据诊断结果制定出合理的训练计划,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整体水平。
完整训练过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
完整训练过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运动员竞技能力诊断:通过对运动员的训练表现、技术水平、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诊断,评估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并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2. 运动员运动成绩诊断:通过对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训练表现等方面的诊断,评估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水平,并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3. 运动员所能承载的负荷诊断:通过对运动员的身体承受能力、体能水平等方面的诊断,评估运动员所能承载的负荷水平,并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状态诊断还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4. 运动员心理状态诊断:通过对运动员的情绪、意志、心理稳定性等方面的诊断,评估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并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5. 运动员伤病情况诊断:通过对运动员的伤病史、训练表现等方面的诊断,评估运动员的伤病情况,并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6. 运动员营养状况诊断:通过对运动员的饮食、消化状况等方面的诊断,评估运动员的营养状况,并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状态诊断应该全面、客观、准确,以便为训练计划制定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
同时,状态诊断的结果应该与训练目标相结合,以确保训练计划的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是运动训练理论中两个至为重要的基本概念。
一切训练活动都围绕着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而组织进行,所有运动员参加比赛都力求创造理想的运动成绩。
作为各项工作直接的期望目标,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对于整个运动训练及比赛活动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对训练和比赛效果进行科学诊断的客观标准,也是对训练和比赛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重要依据。
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一、运动成绩释义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一)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作竞技水平。
不同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比赛结果的评价方法也不相同。
田径、自行车、游泳、速度滑冰、举重、射箭及射击等项目,可运用标定的计量工具予以客观的测量,通过对时间、距离、重量和环数的准确测定评价其竞技水平的高低;体操、艺术体操、技巧和跳水等项目,由裁判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运动员所完成的动作给予评分来确定该次比赛中各个选手竞技水平的高低;各种球类运动及摔跤、柔道、拳击等双方同场直接对抗性项目,则需要通过对与该专项主导竞技能力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指标参数的综合评定来反映运动员(队)竞技水平的高低。
(二)比赛名次比赛名次是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不论哪一个运动项目,比赛结果都必须要分出名次。
在许多情况下,比赛名次的意义甚至超过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的价值。
在世界性大赛中,人们追求的首先是金牌,是胜负和名次。
例如:球锦标赛决赛的结果是5:3还是3:2并不是最重要的,人们最关心的是谁是比赛的胜利者;自1972年第20届奥运会至1980年第22届奥运会,三届大赛中男子1500米决赛冠军所表现的竞技水平都不高,徘徊在3分36秒~3分39秒17之间(而同期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已从3分32秒1提高到3分31秒36),但这却丝毫无损于奥运会冠军的声誉。
1.一切训练活动都围绕着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而组织进行,所有运动员参加比赛都力求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A.正确B.错误答案:A2.依比赛的性质可将比赛训练法分为教学性比赛方法,模拟性比赛方法,检查性比赛方法和适应性比赛方法。
()A.正确B.错误答案:A3.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分别标识着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的起点和终点。
()A.正确B.错误答案:A4.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竞技水平。
()A.正确B.错误答案:B5.按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可把所有的竞技项目划分为单一动作结构,多元动作结构两大类。
()A.正确B.错误答案:B6.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A.正确B.错误7.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
()A.正确B.错误答案:A8.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称为比赛训练法。
()A.正确B.错误答案:A9.比赛名次和运动成绩无关。
()A.正确B.错误答案:B10.一般训练理论主要阐明运动训练基础理论和训练过程中带有特殊性的问题的的理论体系。
()A.正确B.错误答案:B11.依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可将所有的运动项目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两大类。
()A.正确B.错误答案:A12.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B.错误答案:A13.一个完整的起始状态诊断只要包括运动成绩诊断就可以的。
()A.正确B.错误答案:B14.一定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反映着相应的生长发育水平、机能水平和竞技能力水平。
()A.正确B.错误答案:B15.模式训练法由训练的目标模型,检查手段和训练方法三种构件组成。
()A.正确B.错误答案:B16.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出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原因。
()A.正确B.错误答案:A17.基本训练周的任务,是通过特定的程序和反复练习使运动员掌握和熟练专项技、战术,以及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现象,以获得多种竞技能力的提高。
2.竞技体育的结构: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
3.竞技体育的特点:竞争性,集群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观赏性,功利性。
5.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6.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照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7.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14.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依据竞技能力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具体特征与功能建立的反映竞技能力构成共性的模型,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概括、归纳、抽象,反映着竞技能力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本质特征。
15.竞技能力结构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所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16运动训练过程:运动训练活动进行的步骤和程序。
是运动训练在时间维度上的体现,是运动训练的固有属性。
17运动员状态诊断:对运动员在特定时刻训练状态与比赛状态的评价。
18竞技状态: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处于的适宜的准备状态,也可以理解为运动员比赛状态的综合表现。
19.运动训练管理: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为实现运动训练目标,对运动训练系统及训练过程进行计划,并予实施的组织行为。
20.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任务:有效的整合训练的资源,规范训练的流程,提高训练的质量。
21.运动训练管理的层次结构:运动训练的宏观管理,运动训练的中观管理,国家对运动训练的微观管理。
22.运动队训练管理的工作体系:训练决策系统,训练实施系统,科技服务系统,医学保障系统,生活与物质保障系统。
23.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管理:思想教育管理,训练竞赛管理,组织人事管理科技服务管理,运动业务和文化学习管理,财务后勤管理。
24.高等院校优秀运动员管理: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高水平运动员的学籍管理,党团组织建设,专业文化科学习管理,运动训练管理,生活和营养医务监督管理。
柔道运动员心理诊断与赛前赛中心理状态调控基本原则发布时间:2022-07-19T09:52:23.127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5期作者:马艳芬[导读] 因赛前青少年运动员比赛心理定位和目标取向的不恰当造成心理过分紧张以及心理状态调节滞后而导致赛中技战术水平发挥失常的现象非常普遍马艳芬山东省淄博市体育运动学校,山东淄博,255000摘要:因赛前青少年运动员比赛心理定位和目标取向的不恰当造成心理过分紧张以及心理状态调节滞后而导致赛中技战术水平发挥失常的现象非常普遍。
为使赛前竞技状态达到最佳化水平,首先要了解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各种表现并作出准确诊断,积极做好各种心理预案,赛中对出现的各种不利比赛心态采用多种针对性手段予以及时调整控制,保证技战术水平充分发挥。
关键词:柔道;赛前;赛中;心理状态;心理诊断;心理调控在柔道综合竞技能力中,运动员心理能力和状态对体能、技术和智能的发挥产生重大影响并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按照柔道项目运动特征表现,其比赛过程中技战术实施实质是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自主运动且是开放环境下复杂应变行为,心理状态对中枢神经内的认知加工整个过程产生影响,总体调节着技战术操作过程的合理性、有序性、高效性。
良好心理状态下运动员脑功能能对场上复杂变化局面产生清晰、准确、合理判断并作出及时正确应对措施,反之表现为动作感知觉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准确控制能力差,失去基本判断和行为控制能力,技战术应用陷入混乱无序状态,错误决策和行为增多,整个比赛局面陷入被动而不能有效逆转。
根据长期训练比赛实践总结,柔道运动员最佳比赛心理状态表现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⑴目标适度,心理放松,压力适度;⑵感知觉完整、准确、清晰;思维纯净、敏捷,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当前任务;⑶充分自信、乐观,比赛表现欲望强烈;战胜对手的勇气、决心与意志;摆正位置,立足于拼对手;(4)抗干扰能力强,并能向对手施加压力与干扰;(5)正确处理对待可控与不可控因素。
竞技能力诊断名词解释
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有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主观条件或自身才能,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任何运动项目、任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是由这5个要素,或称5种子能力构成的,都应该从这五个方面去认识、发展和评价自己的竞技能力。
竞技能力诊断:主要讲授运动员竞技能力概念、构成要素以及关于竞技能力的研究进展;同时将以理论讲授和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讲授竞技能力状态诊断的各种常用方法、手段以及如何进行评价等相关的竞技能力状态诊断与监测系统的构成。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科学的认识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以及诊断方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体育锻炼合理化、运动训练科学化奠定基础,为论文设计和摇写提供帮助。
竞技能力构成要素
体能
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是所有项目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和参加专项竞技必要的自身物质条件。
在竞技活动中,运动员的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各基本运动素质及这些素质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人体的形态学特征是其体能的质构性基础,人体的机能特征是其体能的生物功能性基础。
运动训练应用指南练习题1答案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以及科研医务等人员的共同参与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竞技能力:竞技能力即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过程之中。
3 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根据项目的比赛特点和运动员获取成绩的需要,从实践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因素的训练原则。
4.竞技状态也就是参赛的准备状态。
也就是在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时身心所处的最适宜的准备状态5.畅流体验当完全沉浸于所从事的活动时,并且思想都集中于所从事的活动中;感觉能控制住自己及周围的环境,所以既不厌烦也没有威胁感。
6、训练手段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7 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着既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8 法特莱克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无氧供能能力和发展速度素质的方法。
法特莱克是一个瑞典词语,意思是“速度游戏”9 想象训练法:是一种心理学训练方法。
这种方法是在运动员大脑内部语言和套语的指导下进行战术表象回忆,能够帮助运动员在大脑中建立丰富而准确的战术运动表象。
10 重复训练法是: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11 竞技能力竞技能力即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过程之中。
12 重复训练法是: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13 运动训练原则: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二、填空1、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2、运动技术的合理性、肌肉收缩的物质基础、肌肉收缩的工作条件3、先天遣传、后天训练、环境影响4、基本周、赛前周、比赛周、调整周5、按竞技能力主动因素、动作结构、成绩评分标准6、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7、命令型、顺从型或合作型8、实施诊断、收集信息、检查评定9、“练什么”、“练多少”、“怎么练”10、准备部分、指导部分、实施部分和控制11 体育知识、动机、共情12 一般训练学、项群训练学、专项训练学。
一、名词解释: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升为对不同项目的运动训练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
专门的研究,从而形成系统性的理论。
状况的综合评定。
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的反应,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能力的训练原则。
确的动作表现,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
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是指在运动训练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进行训练的方法。
训练方法。
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作快慢等要素。
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特长技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得分概率相对较高的技术。
运动技术评价:指对于运动技术的掌握或完成状态予以描述和评定的活动运动员心理能力: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诱导训练法:指在训练中采用有效刺激物把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引导到某一个事物或方向上去的训练方法,可为顺利完成训练与比赛任务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模拟训练法:指模拟设置未来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条件进行的训练。
参加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
束部分组成。
一、竞技体育1 6答: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27答: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观赏性39答:①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②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③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二、运动训练413答:成功的参加竞赛是运动员训练的最终目的,运动训练的内容和安排应力求符合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和竞赛规则的要求,最终求得在比赛中充分地表现出已经具备的竞技能力。
运动员竞技心理能力和状态诊断
一、我国运动心理实验和测验发展概况
现在世界许多国家对优秀运动员通常利用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并在心理学家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其目的在于对运动员的训练要求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应用心理实验与测验作为对运动员心理现象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的方法,是保证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的重要手段。
运动员竞技心理能力和状态诊断是研究运动员心理现象的测试,是测量运动
员心理状态数量化的手段,即是通过有目的控制或改变运动员心理现象发生的条件,从而引起和改变运动员某种心理活动,以揭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发展规律。
在现代体育运动中,身体与心理能力的有机结合以及合理战术地运用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基础。
因此,多学科应用于体育运动是我国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心理实验和测验作为很有实用价值的评定手段,目前,许多国家已在体育运动科研领域广泛采用。
运动实践证明,通过心理实验与测验可以选拔优秀运动员,辨别具有哪些心理特点的人从事某运动专项具有较大成功的可能性,这样就提高了人材选拔的效率,减少淘汰率。
通过心理实验与测验还可对运动员心理潜在机能发展进行科学的预测,对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心理活动及其特征进行评定,并能够较全面地评价他们心理方面的优缺点,预测参加比赛获得成功的把握程度。
运动心理实验和测验有助于及时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充分发挥他们身心潜能、以取得比赛的胜利。
二、测试指标
“运动员竞技心理能力和状态诊断”系统测试指标共分八大类:个性特征、
竞赛情绪、注意特征、感知觉能力、比赛动机水平、意志品质、自信水平和中枢神经疲劳。
1、个性特征测试指标包括性格倾向性、精神质(适应力)和
情绪稳定性:
2、竞赛情绪包括赛前情绪和竞赛状态焦虑水平:
3、注意特征包括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和
注意转移:
4、感知觉能力包括速度知觉和反应能力:
5、比赛动机水平包括赛前动机水平和动机变化趋势:
6、意志品质包括主动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和自觉性:
7、自信水平包括一般自信、特质自信和状态自信:
8、中枢神经疲劳主要是运动员自我感受的测试。
本系统包括四个功能模块:1、多项心理测试2、速度知觉测试3、赛前动机测试、4心理因素测试
1、多项心理测试可以对运动员的多项心理能力及水平进行测量和诊断。
本部分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测试:(1)运动员注意力水平测验:包括注意分配、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和注意转移等四项注意品质测验。
(2)运动员意志品质测验(YZP-1):该测验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和主动性五个维度意志品质进行测验,完成测验
所需时间约3分钟。
(3)运动员赛前情绪诊断:分为个体失败焦虑、自信、躯体焦虑和社会期待焦虑。
(4)运动员自我描述量表:分为运动员比赛心理能力量表、赛前心理状态诊断量表、赛中心理状态诊断量表。
(5)自我感受量表:该量表是通过运动员自我报告评定精神疲劳程度。
(6)艾森克个性量表:P(精神质)、E(内外向)、N(神经质)、L(测谎)。
2、速度知觉测试共分为3个主要参数:运动方向、运动速度、屏蔽点。
速度知觉测试结果评价:在速度知觉评测结果数据中,包括:受测者编号,测试总用时,知觉水平,知觉方向性,知觉稳定怀和练习效应。
(1)知觉水平为平均相对误差分之一,得分越大,表示知觉水平越高。
(2)知觉方向性得分大于1时,表示偏向于高估速度;当知觉方向性得分小于1时,表示偏向于低估速度。
(3)知觉稳定性由知觉水平变异系数的倒数来表示,得分越高,表明知觉水平越稳定。
(4)练习效应用一组测试后一半测试的平均知觉水平与前一半测试的平均知觉水平的比值来表示。
得分大于1,表示多次测试产生积极影响,也表示有一定发展潜力;练习效应得分小于1,表示多次测试手知觉水平降低,可能与疲劳、厌倦等因素有关。
3、比赛动机测试:系统将运动员个人赛前90天、45天、15天、3天、比赛当天5个时间点的动机水平描绘出趋势曲线,与所在专项目赛前动机的成功和失败两种参照曲线相比较,在“参照曲线选择”中,有“总体水平参考曲线”和“专项水平参考曲线”供选择。
如果只选择一项,则在成绩曲线框中只显示一种选择的“成功”和“失败”
两条曲线。
如果二者都选择,则显示二种共四条曲线供对比。
根据二者变化趋势的差异情况,来调控自己的动机水平,使受测运动员自身动机水平变化趋势与成功参照曲线相符合,以利于在比赛中取得最好成绩。
4、心理因素测试:“心理因缘测试分为自信心、特质自信心、状态自信心。
(1)自信心得分有“1”、“2”、“3”三种,1代表自信心高、2代表自信心水平一般、3代表自信心低。
(2)特质自信心得分有“1”、“2”、“3”三种,1代表特质自信心高、2代表特质自信心水平一般、3代表特质自信心低,(3)状态自信心得分有“1”、“2”、“3”三种,1代表状态自信心高、2代表状态自信心水平一般、3代表状态自信心低。
“运动员竞技心理能力和状态诊断”希望能给运动员提高心理素质。
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