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的收购历程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一公司背景及发展过程一,公司的起源:英格兰移民威廉.波克特( WILLIAM.PROCTE)与爱尔兰移民詹姆斯.甘保(JAMES.GAMEBLE),一心想在美国西部寻求发展机会,但由于客观原因在辛辛那提市带了下来。
威廉.波克特从事制造蜡烛的生意,而詹姆斯.甘保学习制造蜡烛,但碰巧的是这两个人取了两姐妹,在岳父的说服下,成了合伙人。
在1837年4月12日,他们开始共同生产肥皂和蜡烛,8月22日,两方各出资3,596.47美元,确立合作关系,并于10月31日签定合伙契约,并用两个的名字,成立了宝洁公司,简称P&G。
二,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837年-1890年)公司的起步与发展:自签约后,由于美国经济危机,公司发展很慢,直到1850年后,才有了突破。
在公司创立22年后,宝洁年销售额首次超过100美元,员工发展为80人。
1879年,创始人的儿子共同开发出一种质量好且价格适中的香皂,取名为象牙皂,于1886年进行生产和销售,到1887年,宝洁首创美国最早的利润制度。
第二阶段(1890年-1945年)创新与发展:1890年,宝洁公司创立了一个分析实验室,新产品一个接一个的产生,并实施了员工认购公司股份制度。
1904年开始在辛辛那提以外设厂,到1923年,宝洁尝试采用新的传播媒介--电台广播,并成为首创使用电台广告的公司之一。
1930年,保洁创立一百周年纪念,年销售额达到2,3000万美元。
第三阶段(1945年-1980年)崭新的领域,迅猛的发展:1946年后,宝洁公司推出了一系列产品,比如,汰渍,在试销一年后,在美国各地正式推出,接着又推出了佳洁士牙膏,并确认为防龋牙膏,佳洁士的销售突飞猛进。
1973年,又收购了日本Nippon.Sunhome公司,在日本制造并销售产品,这时的宝洁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销售额突破100亿美元。
第四阶段(1980年以后):宝洁已发展成为全美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通过对一些外国公司的收购,加快了宝洁公司全球化的进程,建立了全球性的研究开发网络,研究中心遍布美国,欧洲,日本,拉美等地,全球雇员近10万,再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
2015并购案例在2015年的并购市场中,有许多重大的并购案例发生。
以下是其中一些值得一提的案例:1. 范克兰国际(Valeant Pharmaceuticals)并购Roman Perringle 公司:加拿大制药公司范克兰国际以约1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Roman Perringle公司,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全球医疗保健市场的影响力。
这笔并购使范克兰国际成为全球最大的药品公司之一。
2. 宝洁并购葛兰素史克(GSK)的健康护理部门:消费品巨头宝洁以16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葛兰素史克的健康护理部门,包括著名的品牌泰诺(Tums)和生理盐水(Physiogel)等。
这笔交易使宝洁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保健品市场的地位。
3. 基联工业(Keurig Green Mountain)收购Dr Pepper Snapple Group:咖啡机制造商基联工业以2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饮料巨头Dr Pepper Snapple Group,创造了一个新的饮料巨头,进一步扩大了其在饮料市场的份额。
4.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收购The Weather Company:IBM以大约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The Weather Company,使其能够利用天气数据和预测来优化其业务。
这笔交易进一步巩固了IBM在数据和分析领域的领导地位。
5. 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 Group)收购飞猪网: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集团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在线旅游平台飞猪网,进一步拓展了其在旅游行业的业务。
以上是2015年一些重要的并购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全球各个行业的并购活动以及企业通过并购来扩大业务范围、获得市场份额和提高竞争力的趋势。
案例3-4:美国宝洁公司(P&G)在中国的投资宝洁公司创建于1837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总部设在美国辛辛那提,全球雇员超过12万,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洗发、护法、护肤用品、化妆品、婴儿护理产品、妇女卫生用品、医药、食品、饮料、织物、家居护理及个人清洁用品。
在2012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年度“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榜单,宝洁位居第9名,并在日化行业中位居榜首,同时在2012年世界500强排名第86名。
宝洁公司在中国的投资进程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1. 进入中国市场阶段,即1987~1989年。
1987年宝洁公司到广州肥皂厂调研然后选择李嘉诚为合作伙伴。
宝洁公司于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分别以69.25%和30.75%的股权比例在香港注册P&G-Hutchinson Ltd.(宝洁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简称“宝洁和黄”)。
1988年8月,宝洁与广州肥皂厂及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进出口贸易公司在中国广州组建了第一家合资企业——广州宝洁有限公司。
这是宝洁公司在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合资企业,真正开始进入了中国市场。
2. “增资集权阶段”,即1990~1998年。
1990年,宝洁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宣布对广州宝洁增资900万美元而广州肥皂厂没有经济实力增资,导致其所持有的股份缩减至20%。
1994年,宝洁和记黄埔公司又进行了两次合资,这既是为了扩大规模也是为了减少竞争对手。
先是与广州浪奇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成广州宝洁有限公司,后来与北京日化二厂合资成立北京熊猫宝洁洗涤用品有限公司。
宝洁以65%的股份控股合资公司,同时宝洁公司支付给“熊猫”品牌50年的使用费 1.4亿人民币。
在两次合资以后,“熊猫”和“浪奇”两个品牌在市场的份额逐步萎缩,品牌价值逐渐减低,而“宝洁”品牌的地位逐步上升。
3. 宝洁公司独资化阶段,即1999~2004年。
宝洁系列培训资料2第一章:宝洁公司简介宝洁公司是世界领先的消费品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
成立于1837年,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
宝洁公司主要专注于家庭护理和个人护理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涵盖日常生活中的多个领域,如洗护、洗涤、美容等。
第二章:宝洁公司的发展历程2.1 成立初期宝洁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生产和销售蜡烛和香皂等产品,产品质量和品牌声誉迅速提高,深受消费者欢迎。
2.2 品牌的扩张和多元化发展宝洁在20世纪初开始推出新的产品线,并进军国际市场。
通过收购和合并等方式,宝洁不断扩大品牌和产品的范围,涉足了家居清洁、口腔护理、护肤美容等领域。
2.3 全球化战略的实施20世纪后期,宝洁公司开始实施全球化战略。
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建立工厂和销售网络,宝洁在世界范围内提供产品和服务,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第三章:宝洁公司的经营理念3.1 品质至上宝洁公司始终坚持品质至上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持续的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2 顾客至上宝洁公司始终将顾客需求放在首位,通过市场调研和消费者洞察,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以便更好地开发和推广产品。
3.3 可持续发展宝洁公司致力于可持续发展,通过减少环境影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四章:宝洁公司的培训体系4.1 员工培训计划宝洁公司注重员工培训,通过内部培训课程和外部合作,向员工提供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培训,以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
4.2 新员工培训宝洁公司为新入职员工提供全面的培训计划,包括公司文化、产品知识、销售技巧等内容,以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和融入工作环境。
4.3 领导力培训宝洁公司为中高层管理人员提供领导力培训,通过培养和提升领导核心素质,推动组织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五章:宝洁系列培训资料2应用示例5.1 销售培训宝洁公司针对销售人员开设的销售培训课程,包括销售技巧、顾客关系管理、市场分析等内容,旨在提高销售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销售业绩。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更多资料请访问.(.....)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总部设在波士顿的吉列公司成立于1901年,目前有雇员3万人,主要生产剃须产品、电池和口腔清洁卫生产品,去年第四季度盈利4.75亿美元。
总部设在辛辛那提的宝洁公司是美国最大日用保洁品生产商,拥有雇员近11万人,去年第四季度盈利20.4亿美元。
预计两家公司合并后,每年将节约140亿到160亿美元经营成本。
合并后公司将裁减员工约6000人,约占两公司员工总数的4%。
据悉,并购事宜已经获宝洁和吉列公司董事会许可,但这项合并还有待监管部门的批准催生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一向以多品牌战略扩张的宝洁已经在洗涤用品、护肤用品、婴儿产品等多个日用品市场站稳脚跟,并推出了飘柔、沙宣、汰渍等一系列为国人所熟知的日化品牌。
与吉列的合并使其得以进军剃须刀、须后水以及电池及小家电市场。
宝洁方面表示,这一并购将造就世界上最大的日用品公司,并使宝洁超越竞争对手联合利华成为这一市场的霸主。
宝洁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富礼将自己和吉列的“联姻”视作“非常般配的强强联合”,他认为,吉列和宝洁拥有相似的企业文化,并且都将公司的核心业务放在品牌推广、产品创新、扩大规模等方面,合并之后会很容易磨合。
据悉,吉列公司的首席执行官JamesM.Kilts将成为宝洁公司的副总裁,并加入宝洁公司董事会。
宝洁与吉列的这项交易将以0.975:1比例的换股方式进行,换股之后,吉列的股票将会从原来的每股45.85美元升值至53.94美元,上升幅度达到18%。
这样的预期毫无疑问将会令每一位吉列的股东乐开了花。
在这场看起来皆大欢喜的购并中,惟一受到损失的就是一部分宝洁的员工了。
虽然并购之后的两大公司的业务部门合并可以使公司省下每年140亿至160亿美元的营运开支,然而裁员也是不可避免的。
美国宝洁公司的发展历程广州市轻工业中等职业学校吴彩霞美国宝洁公司(P&G,Procter & Gamble)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全球雇员近10万,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英格兰移民威廉?波克特(WILLIAM PROCTER)与爱尔兰移民詹姆斯?甘保(JAMES GAMBLE)凑巧娶了两姐妹。
1837年10月31日,两方各出资3,596.47美元,正式签订合伙契约,在辛辛那提市成立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以两个合伙人的名字命名)。
1859年,宝洁年销售额首次超过1百万美元,公司员工发展为八十人。
20世纪初期,在辛辛那提以外设厂。
1915年,宝洁首次在加拿大设厂。
1930年,宝洁在英国购买了Thomas Hedley有限公司,建立第一个海外分支机构。
到1931年,宝洁公司创立了专门的市场营销机构,由一组专门人员负责某一品牌的管理,而品牌之间存在竞争。
这一系统使每一品牌都具有独立的市场营销策略,宝洁的品牌管理系统也正式诞生。
1933年,由宝洁赞助播出的电台系列剧“Ma Perkins”在全美播出,大受欢迎,“肥皂剧”也因此得名。
1937年,宝洁创立一百周年纪念,年销售额达到二亿三千万美元。
1946年,宝洁推出被称做“洗衣奇迹”的Tide(汰渍)。
汰渍卓越的洗涤效果及合理的价格,使汰渍于1950年成为美国第一的洗衣粉品牌。
它的成功为公司积累了进军新产品系列以及新市场所需的资金。
在汰渍推出后的几年里,宝洁开拓了很多新的产品领域。
第一支含氟牙膏佳洁士得到美国牙防协会首例认证,很快就成为首屈一指的牙膏品牌。
宝洁发明了可抛弃性的婴儿纸尿片,在1961年推出帮宝适。
公司原有业务的实力不断加强, 1961收购了Folger's咖啡,推出第一种织物柔顺剂-Downy。
为拓展全球业务,宝洁开始在墨西哥,欧洲和日本设立分公司。
宝洁公司Procter&Gamble,简称P&G,是一家美国消费日用品生产商,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之一。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介绍。
欢迎欣赏阅读。
宝洁公司的发展历史1837英格兰移民威廉.波克特WILLIAMPROCTER与爱尔兰移民詹姆斯.甘保JAMESGAMBLE开始共同生产销售肥皂和蜡烛。
两方各出资3,597美元,正式确立合作关系,并于10月31日签订合伙契约。
首间生产厂兼办公室位于辛辛那提市。
1850“星月争辉”标志在19世纪50年代成为公司非正式的商标。
到了60年代,星月标志出现在所有公司产品以及来往文件上。
由于电灯的发明和使用,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终止生产蜡烛。
1859在公司创立二十二年后,宝洁年销售额首次超过1百万美元,公司员工发展为八十人。
1879创始人的儿子:JAMESNORRISGAMBLE和一位化剂师,共同开发出一种质量与进口的橄榄香皂一样,而价格适中,颜色洁白的香皂。
另一位创始人的儿子:HARLEYPROCTER为这种香皂取名为“象牙”皂。
这个名字很能体现这种香皂纯白,温和以及耐用的特性。
1882宝洁公司首次投资11,000美金以印刷广告在全国促销Ivory象牙香皂。
通过一份名为“独立”的周刊,象牙皂纯白温和以及可飘浮于水面的特性被广为宣传。
1885P&G首创周六下午不用上班而员工仍可支薪的福利措施。
1886Ivorydale工厂投产,工厂的设计融合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并同时注重员工工作环境的舒适,这在当时是很罕见的。
1887宝洁首创美国最早的利润分享制度,员工们在该年的十月欢庆第一个分红配息日。
1890宝洁在Ivorydale工厂建立了一个分析实验室,研究及改进肥皂制造工艺,这是美国工业史上最早的产品开发研究实验室之一。
1892宝洁正式实施员工认购公司股份制度。
1896公司聘请当时著名的艺术家设计制作“象牙”女士及“象牙”宝宝形象,以吸引公众注意力,这成为历史上肥皂制造商所作的第一个彩色印刷广告。
宝洁在中国的发展史
宝洁在中国的发展史可以追溯至1988年,当时宝洁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开始销售其品牌的家居清洁用品。
1991年,宝洁公司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工厂,开始生产与销售洗衣粉和洗发水等产品。
1998年,宝洁在中国市场上推出了其著名的品牌“飘柔”,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推出了多个家居清洁和个人护理品牌。
2000年,宝洁在中国上海成立了亚太创新中心,以便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此后,宝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成为该届奥运会的官方赞助商之一。
2017年,宝洁在中国市场上推出了全新的品牌战略,旨在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偏好。
该战略包括推出更多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以及加强与中国的供应链和分销伙伴的合作。
总的来说,宝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但它始终坚持创新和适应当地市场的方式,成功地建立了自己在中国市场上的领导地位。
- 1 -。
宝洁的扩张与跨文化成长一、宝洁的发展历程宝洁公司1837年成立于辛辛那提市,刚开始只是一家蜡烛厂。
现在,宝洁公司生产从剃须刀到尿布、从洗发水到洗涤剂、从咖啡到杀虫剂的各种各样的消费品。
在它庞大的产品线中包括了100多个品牌,其中有22个品牌的年销售额超过了10亿美元。
公司运营的地理范围也极度扩大,每年全世界140个国家中有1亿顾客会购买宝洁的产品。
公司的生产设施也分布在美国和其他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1915年,在加拿大建造了第一个海外生产厂,在20世纪30年代,宝洁已经开始在欧洲收购当地企业,在此后的10年间,宝洁收购了一系列海外厂商,海外增长有了自主的动力。
今天,宝洁公司且正在向全球企业转变,公司一半的收入来自美国以外的市场,这一比例还在继续上升。
二、宝洁全球扩张的途径宝洁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和国际的扩张都出现了停滞,产品创新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宝洁公司的管理者们对这样的前景很不满意,1998年,他们制定了一组严格的全球性增长目标,宝洁将全球化战略作为主要的增长动力,不过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重大的挑战。
宝洁长期以来一直主导着美国和西欧的市场。
例如,它的婴儿护理产品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为50%,而在美国则达到了60%。
许多海外市场已经变得十分庞大,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地区有10个。
为了增长,宝洁公司必须找出新的“空白点”。
新的空白点代表着企业服务中的缝隙,它包括与公司当前产品有关而尚未得到开发的新的销售地区和具有高速成长潜力的产品。
第一类缝隙是新的、相关性产品的开发。
2000年以来,宝洁开始将现有产品的延伸产品推向市场,例如口腔护理佳洁士产品线的spinbrush电动牙刷。
在内部研发中则产生了一些新的药品,其中有些原来只能做为处方药而现在则成为可以在普通药房购买的药品,还有一些是全新的药品,例如用于止痛的热敷产品ThermaCare。
第二类缝隙是将在某一市场中开发的产品推广到另一个市场中去。
美国宝洁公司的发展历程广州市轻工业中等职业学校吴彩霞美国宝洁公司(P&G,Procter & Gamble)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全球雇员近10万,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英格兰移民威廉?波克特(WILLIAM PROCTER)与爱尔兰移民詹姆斯?甘保(JAMES GAMBLE)凑巧娶了两姐妹。
1837年10月31日,两方各出资3,596.47美元,正式签订合伙契约,在辛辛那提市成立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以两个合伙人的名字命名)。
1859年,宝洁年销售额首次超过1百万美元,公司员工发展为八十人。
20世纪初期,在辛辛那提以外设厂。
1915年,宝洁首次在加拿大设厂。
1930年,宝洁在英国购买了Thomas Hedley有限公司,建立第一个海外分支机构。
到1931年,宝洁公司创立了专门的市场营销机构,由一组专门人员负责某一品牌的管理,而品牌之间存在竞争。
这一系统使每一品牌都具有独立的市场营销策略,宝洁的品牌管理系统也正式诞生。
1933年,由宝洁赞助播出的电台系列剧“Ma Perkins”在全美播出,大受欢迎,“肥皂剧”也因此得名。
1937年,宝洁创立一百周年纪念,年销售额达到二亿三千万美元。
1946年,宝洁推出被称做“洗衣奇迹”的Tide(汰渍)。
汰渍卓越的洗涤效果及合理的价格,使汰渍于1950年成为美国第一的洗衣粉品牌。
它的成功为公司积累了进军新产品系列以及新市场所需的资金。
在汰渍推出后的几年里,宝洁开拓了很多新的产品领域。
第一支含氟牙膏佳洁士得到美国牙防协会首例认证,很快就成为首屈一指的牙膏品牌。
宝洁发明了可抛弃性的婴儿纸尿片,在1961年推出帮宝适。
公司原有业务的实力不断加强, 1961收购了Folger's咖啡,推出第一种织物柔顺剂-Downy。
为拓展全球业务,宝洁开始在墨西哥,欧洲和日本设立分公司。
宝洁收购高露洁棕榄在亚洲销售的洗涤剂品牌2006年01月05日11:01大| 中| 小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 Co., 又名:宝硷公司)收购了高露洁棕榄(Colgate-Palmolive Co.)在东南亚地区销售的四个洗涤剂品牌,此举将提振宝洁在该地区的洗护业务。
宝洁宣布,将收购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香港的Fab、Trojan、Dynamo和Paic四个洗涤剂品牌。
宝洁目前在东南亚地区销售碧浪(Ariel)和汰渍(Tide)两个品牌。
双方没有披露此项交易的财务条款。
此举将大大提振宝洁在亚太地区中最为疲弱的东南亚市场的洗护业务。
根据研究机构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数据,2004年,宝洁在亚太地区洗护市场的占有率为13%,仅次于市场占有率为18%的联合利华公司(Unilever),但宝洁在新加坡市场的占有率仅为2.1%,在泰国、马来西亚均为0.3%,在香港为1.2%。
而高露洁棕榄单是Fab一个品牌2004年在新加坡市场的占有率就达到11%,在泰国为7.6%,在马来西亚为12%,在香港为11%。
在其东南亚产品组合中增加了Fab这样的重量级品牌可能会大大提高宝洁在该地区的收入增长率。
Euromonitor的数据显示,2004年,宝洁在整个亚太地区的洗护业务销售额较2003年增长14%,为13.3亿美元。
而2004年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香港四地的销售收入仅为310万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3%。
宝洁驻新加坡的发言人说:“在我们的东南亚洗护业务中增加Fab、Trojan、Dynamo和Paic 品牌同公司关注洗护领域并加强东南亚市场地位的策略相一致。
”她说,此项交易中收购的四个品牌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表现非常出色,占据着市场领导地位。
对高露洁棕榄而言,此次出售是其重组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高露洁棕榄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鲁本•马克(Reuben Mark)在声明中表示,此次出售是高露洁棕榄继续弱化和剥离低利润率业务,关注高利润率、快速增长的口腔、个人护理和宠物护理业务的战略举措之一。
更多资料请访问.(.....)总部设在波士顿的吉列公司成立于1901年,目前有雇员3万人,主要生产剃须产品、电池和口腔清洁卫生产品,去年第四季度盈利4.75亿美元。
总部设在辛辛那提的宝洁公司是美国最大日用保洁品生产商,拥有雇员近11万人,去年第四季度盈利20.4亿美元。
预计两家公司合并后,每年将节约140亿到160亿美元经营成本。
合并后公司将裁减员工约6000人,约占两公司员工总数的4%。
据悉,并购事宜已经获宝洁和吉列公司董事会许可,但这项合并还有待监管部门的批准。
催生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一向以多品牌战略扩张的宝洁已经在洗涤用品、护肤用品、婴儿产品等多个日用品市场站稳脚跟,并推出了飘柔、沙宣、汰渍等一系列为国人所熟知的日化品牌。
与吉列的合并使其得以进军剃须刀、须后水以及电池及小家电市场。
宝洁方面表示,这一并购将造就世界上最大的日用品公司,并使宝洁超越竞争对手联合利华成为这一市场的霸主。
宝洁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富礼将自己和吉列的“联姻”视作“非常般配的强强联合”,他认为,吉列和宝洁拥有相似的企业文化,并且都将公司的核心业务放在品牌推广、产品创新、扩大规模等方面,合并之后会很容易磨合。
据悉,吉列公司的首席执行官JamesM.Kilts 将成为宝洁公司的副总裁,并加入宝洁公司董事会。
宝洁与吉列的这项交易将以0.975:1比例的换股方式进行,换股之后,吉列的股票将会从原来的每股45.85美元升值至53.94美元,上升幅度达到18%。
这样的预期毫无疑问将会令每一位吉列的股东乐开了花。
在这场看起来皆大欢喜的购并中,惟一受到损失的就是一部分宝洁的员工了。
虽然并购之后的两大公司的业务部门合并可以使公司省下每年140亿至160亿美元的营运开支,然而裁员也是不可避免的。
据宝洁公司透露,公司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6000人,这一数字是宝洁全球工作团队的4%。
目前,宝洁公司在中国的雇员数量超过4000人,对于这一全球裁员计划是否会对中国雇员造成影响,宝洁(中国)有限公司方面未对此予以答复。
并购公司案例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通过并购来扩大规模和优化资源配置。
下面就让我们以一起来了解一个典型的并购公司案例吧。
以2012年发生的宝洁与电信公司听云的合并案为例。
宝洁是全球领先的消费品公司,而听云则是一家专注于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的创业公司。
通过收购听云,宝洁旨在提升自身的移动互联网能力,进一步巩固其在消费品行业的竞争优势。
在并购过程中,宝洁首先进行了全面的尽职调查。
通过深入了解听云的核心技术、产品与服务、市场地位等方面,宝洁对听云的潜力和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估。
随后,双方进行了谈判,制定了合并协议。
根据协议,宝洁将以现金支付和股票交换的方式,收购听云的全部股权。
紧接着,宝洁还需要进行后并购整合。
首先,宝洁着手整合听云与自身的移动互联网业务。
宝洁的市场调研团队与听云的技术团队进行沟通与交流,以了解目标用户需求和消费者行为,从而调整产品和服务策略,提升用户满意度。
其次,宝洁进行了组织结构的调整,以使听云的团队与宝洁现有的业务部门更好地合作。
宝洁也为听云的员工提供了培训和发展机会,以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在并购过程中,宝洁还积极推动企业文化融合。
宝洁强调丰富的企业历史与价值观,并与听云的员工分享宝洁的成功故事,以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宝洁还推动两家公司的员工开展互访和交流,以促进文化融合和合作。
通过这次并购,宝洁成功获得了听云的技术和专业能力,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优势。
听云作为一家创业公司,也得到了宝洁全球资源的支持,得以更好地发展壮大。
总结来说,这个案例是一个典型的并购案例。
在此过程中,宝洁通过进行尽职调查、制定合并协议等步骤,成功收购了听云。
在后续整合过程中,宝洁重点关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整合、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文化的融合。
这使得宝洁得以进一步扩大规模和提升竞争力,同时也为被收购公司带来了资源支持和更好的发展机会。
宝洁公司从合资到独资的原因是什么 ⼴州市最⼤的利税户,中外合资⼴州宝洁有限公司成为外商独资企业,宝洁公司从合资到独资经历了什么事情?下⾯是店铺精⼼为你整理的宝洁公司从合资到独资的原因,⼀起来看看。
宝洁公司合资到独资的原因 话还得从头说起。
1988年以前,世界⽼⼤级⽇⽤消费品⽣产商和销售商美国P&G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希望能够在中国⼤陆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为了能尽快达到这⼀⽬的,P&G公司策划了开拓中国市场的⼏⼤战役,第⼀⼤战役即是在中国⼤陆寻找合适的合伙⼈。
据⾏内⼈⼠分析,当时P&G认为,在中国⼤陆做⽣意,如果不⾸先取得中⽅的⽀持,外资企业往往举步艰难。
于是,P&G公司先与⾹港和记黄埔(中国)有限公司携⼿,并经过⼴泛的调查,慎重地选中了⼴州肥皂⼚。
在当时来说,拥有60多年历史的⼴州肥皂⼚有着许多优势:位于珠江三⾓洲,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对外通讯及外商往来都很⽅便。
尤其是这家⼯⼚⾃1980年以来,发展的“洁花”系列洗护肤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定的影响和信誉,并建⽴了很好的销售渠道,合资以后可以沿⽤这个渠道使产品顺利地进⼊市场。
1988年8⽉,美国P&G公司、⾹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与⼴州肥皂⼚和⼴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进出⼝贸易总公司合作,共同创建了中国的第⼀家合资企业————中美港合资⼴州宝洁有限公司。
中美港各⽅合作初期达成协议,第⼀期投资为1000万美元。
美国P&G公司为“宝洁”提供管理与技术援助,⼴州肥皂⼚(拥有20%股权)提供劳动⼒和当地市场经验,⼴州技术开发区(拥有5%)股权,提供新建⼚房,⾹港和记黄埔(中国)有限公司协助产品出⼝创汇。
事实证明,P&G公司的选择是正确的。
⾃宝洁公司成⽴后,仅⽤了⼀年多时间,先后⽣产出“海飞丝”、“⽟兰油”、“飘柔”等国际名牌产品,⾏销中国⼤陆20多个省市、出⼝⾹港、东南亚等地,深受消费者欢迎。
⼴州宝洁有限公司的初战告捷,为P&G公司进⼊中国市场打开了⼤门,同时,也为该公司在中国公众中树⽴起企业形象奠定了基础。
宝洁的收购历程!2005宝洁公司收购吉列Gillete,开辟了男士剃须用品市场,也是宝洁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收购。
2003玉兰油成为宝洁第十三个年销售超过10亿美元的品牌,宝洁收购威娜公司。
2002宝洁庆祝165周年。
雷富礼当选董事长,宝洁拥有12个年销售过10亿美元的品牌2001宝洁公司从施贵宝公司收购伊卡露系列。
伊卡露是全球染发、护发领导品牌,年销售额达1 6亿美元。
2000雷富礼先生当选为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
宝洁公司推出reflect. com, 一个互动性网上商务美容公司。
美国FDA通过了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新药--Actonel。
作为发明者的宝洁公司将与Aventis n. 安内特(财富500强公司之一,总部位于法国)制药集团共同营销这一新药品。
就象一个多世纪前宝洁的创始人Procter和Gamble一样,宝洁人永远着眼于未来,我们将继续为全世界的消费者提供一流品质的产品,让消费者的每一天尽善尽美!1999公司前首席营业执行德克雅各先生被任命为公司董事长、总裁和首席执行。
公司收购了lam s公司,开始进军宠物保健和营养产品领域。
Lams公司是一家在高档宠物食品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另外,公司收购Recovery 工程公司、并运用公司在水处理方面的技术,开发了PUR品牌水过滤系统。
1998宝洁Olean新厂落成投产。
宝洁公司2005机构改革方案开始实施。
宝洁公司已经成为一家真真正正的跨国企业,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经营业务,产品畅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7宝洁公司收购了Tam brands公司和它旗下的全球知名品牌Tampax(丹碧丝),扩展其妇女卫生用品市场。
宝洁公司和赫斯特Marion Roussel公司签订全球性的协议,共同营销Acto nel-宝洁公司的一种骨骼保健新药物。
1996宝洁推出一种无热量的食用油-Olean,用于各种咸味小吃。
Olean获得美国食物和药物管理局的检验认可。
Olean使消费者能够尽情享受小吃,而不用担心发胖。
宝洁公司举办全国性的“全美最脏小孩”比赛,庆祝汰渍洗衣粉推出50周年。
宝洁公司继续拓展国际市场。
1995白波先生当选为公司第九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德克雅各先生当选为公司首任首席营业执行。
公司开始采用四个地域性机构来管理全球生意。
宝洁公司荣获美国府颁发的国家技术奖章-这是美国对技术成就所授予的最高荣誉。
这一奖章充分肯定了宝洁公司开发、运用先进技术,改善消费者生活的种种努力。
1993-94宝洁在中国发展更多合资企业,连续建立了四间公司和五个生产基地。
宝洁重新进入南非市场。
宝洁荣获美国劳动部颁发的“机会2000”大奖。
这是一个年度性颁发的奖项,鼓励企业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建立多元化的员工队伍。
1993宝洁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
在公司历史上,国际分部的销售额第一次超过总额的50%。
在日本神户,日本的总部和技术开发中心落成1992宝洁重新推出原Richardson-Vicks公司的Pantene-Pro-V(潘婷)品牌。
(1985年宝洁收购理查逊-维克斯公司(Richardson-Vicks)时,潘婷(Pantene)作为收购的一部分,还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品牌,仅限于百货公司销售,并且采取高定价策略,带有一种神秘色彩)此品牌迅速成为世界上生意发展最快的洗发香波产品。
1991宝洁购买了Max Factor(高端彩妆品牌的蜜丝佛陀)和Betrix,进一步扩展公司的化妆品和香水生意。
宝洁购买捷克的Rakona,建立在东欧的第一间分公司。
同年,在其它东欧国家如匈牙利、波兰和俄罗斯设立分公司。
1990宝洁购买Shulton"s Old Spice产品系列,扩展男士个人护理用品的生意。
Spic and Span Pine采用100%可回收的塑料做包装,为公司赢得杜邦国际包装大奖。
1989宝洁购买Noxell公司和它的Cover Girl(雅芳、美宝莲和封面女郎(Cover Girl)是在青少化妆品每个领域中都领先的三大品牌)、Noxzeme和Clarion品牌,进入化妆品和香料生意行业。
宝洁公司在中国首次招聘本地大学毕业生。
1988宝洁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广州宝洁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这是公司在这一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建立的第一间公司。
1987宝洁创立一百五十周年纪念,公司在“财富杂志”全球五百强企业排名榜上被列入全球最大五十家企业的行列,并且是这五十家企业中历史最长的第二家公司。
宝洁收购了欧洲的Ble ndax系列产品,包括Blend-a-med和Blendax宝洁控股公司(德国)牙膏。
这是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国际性收购。
1986宝洁首创一种新的技术,使消费者可以采用洗发水和护发素二合一的产品来同时清洗和护理头发。
Pert Plus,又名Rejoice飘柔洗发水迅速成为世界上领先的洗发香波品牌之一。
1985宝洁购买Richardson Vicks公司,扩展成药保健用品市场。
公司又购买了Mefumucil、Dr amamine和Icy Hot三种品牌,成为最大的非处方类零售成药制造商。
1983宝洁推出了一种优质妇女个人卫生用品,Always,又名Whisper(护舒宝),该品牌在1985年成为同类产品全球市场的领先品牌。
1980销售额突破100亿美元。
1980年,宝洁150年大庆在即,公司已为迅猛的发展做好准备。
宝洁已发展成为全美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
通过收购Norwich Eaton制药公司(1982),Rechardson-Vicks公司(198 5),公司活跃于个人保健用品行业;通过80年代末,90年代初收购了Noxell,密丝佛陀,E llen Betrix公司,宝洁在化妆品和香料行业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些收购项目也加快了宝洁全球化的进程。
为了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的优势,宝洁建立了全球性的研究开发网络,研究中心遍布美国、欧洲、日本、拉美等地。
宝洁的帮宝适、护舒宝、潘婷、汰渍、碧浪、佳洁士、Vicks和玉兰油等成为全球知名的品牌,是市场上的佼佼者。
2009年,宝洁公司12月14日宣布,该公司已经与美国莎莉集团(Sara Lee Corporation)签署了一份有约束力的要约,将以3.2亿欧元(4.7亿美元)收购香必飘(Ambi Pur)品牌。
根据该协议条款,宝洁将收购香必飘以及在西欧和亚洲市场占据有力地位的数种卫生间护理产品。
据了解,香必飘是世界知名企业莎莉旗下的空气护理品牌,截至2009年6月的年度销售额约为2.60亿欧元,业务遍及80个国家。
“通过收购香必飘,我们能拓展服务范围,从而巩固了宝洁在家居护理,特别是空气护理市场的全球领导地位。
这次收购会带来强劲的香必飘品牌资产,并扩大地域分布,尤其是欧洲和亚洲的地域分布。
”宝洁公司全球家居护理集团总裁大卫-泰勒(David T aylor)表示。
资料显示,美国莎莉集团(SaraLeeCorp.)系全球500强之一,早在1992年就已抢滩中国。
莎莉在中国的大本营设在福建,莎莉设在中国的独资公司“福建莎莉日用化工产品有限公司”,早已在中国占据策、资本、地理、人力与产品的多重优势,拥有其他日化企业不具有的对日化业策的熟谙经验。
其旗下的香必飘品牌在中国也有着成熟的网络布局,对其的收购,为宝洁进一步抢占中国空气护理板块又添砝码。
大卫-泰勒补充说:“香必飘还为我们当前的空气护理组合带来了高性能产品和新技术,其中包括汽车空气清新剂、电池供电空气清新剂、马桶清洁剂和多种无需供电型空气清新剂。
未来的许多年里,我们有大量机会来利用这些增加的技术以及宝洁在消费者认知、创新、品牌塑造和走向市场方面的核心能力,从而大力发展纺必适(Febreze)和香必飘品牌。
”美国莎莉集团国际家庭和身体护理部首席执行Vincent Janssen 则表示,“获得领先消费品企业宝洁的这一要约则证实了这位创新空气护理领导者的强大趋势和潜力。
”宝洁收购威娜宝洁公司于3月18日以65亿欧元(约合4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家族股东所持股份的形式正式收购了德国化妆品和洗发护发产品生产商威娜集团。
宝洁公司同时将承担这个已有123年历史公司的约11亿欧元的债务。
这是宝洁公司迄今为止最大的一项商业收购计划,公司希望借此在欧洲的洗发护发行业中占据有利地位。
宝洁公司拥有诸多知名美容品牌,但在欧洲市场缺乏知名品牌。
所以继2001年收购伊卡璐(clairol)后,宝洁一直在寻求机会扩展其在欧洲市场的地位。
威娜以其专业染发产品而闻名。
据高盛集团估计,威娜是欧洲第二大专业染发公司和世界第三大洗发护发产品公司,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为24%,仅次于拥有29%份额的欧莱雅。
收购威娜将使宝洁公司在从未涉足的欧洲美容沙龙领域占据主要地位。
威娜公司于1880年由26岁的德国发型师弗朗兹·斯多赫创建,并从一个街边店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洗发护发公司。
2002年,公司拥有员工17210人,销售额达到34亿欧元。
除了生产洗发护发产品和头饰品外,公司还获得许可为gucci, alfred dunhill等公司生产香水,是世界第六大香水生产商。
——《泰晤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