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溶液导电性试验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溶液的导电性,探究不同溶质对溶液导电性的影响。
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导电性测试仪、导线、电源2. 实验溶液:盐水溶液、糖水溶液、蒸馏水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确保导电性测试仪和电源正常工作。
b) 将导电性测试仪的探头清洗干净,并确保接触良好。
2. 测量盐水溶液的导电性:a) 将盐水溶液倒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
b) 将导电性测试仪的探头插入盐水溶液中。
c) 打开电源,记录导电性测试仪显示的数值。
d) 关闭电源,取出探头并将其清洗干净。
3. 测量糖水溶液的导电性:a) 将糖水溶液倒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
b) 将导电性测试仪的探头插入糖水溶液中。
c) 打开电源,记录导电性测试仪显示的数值。
d) 关闭电源,取出探头并将其清洗干净。
4. 测量蒸馏水的导电性:a) 将蒸馏水倒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
b) 将导电性测试仪的探头插入蒸馏水中。
c) 打开电源,记录导电性测试仪显示的数值。
d) 关闭电源,取出探头并将其清洗干净。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测量了盐水溶液、糖水溶液和蒸馏水的导电性。
盐水溶液的导电性很高,导电性测试仪显示数值较大。
这是因为盐水溶液中含有离子,溶解盐会导致正负离子分离,并能在溶液中自由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糖水溶液的导电性相对较低,导电性测试仪显示数值较小。
糖水溶液中的糖分子不会分离成离子,因此不能导电。
尽管糖水溶液中可能存在微量的离子,但它们的数量非常有限,无法形成连续的导电通路。
与盐水溶液和糖水溶液不同,蒸馏水几乎不导电。
蒸馏水中没有离子存在,因此不能形成导电通路。
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溶质的存在对溶液的导电性具有重要影响。
含有离子的溶液(比如盐水溶液)能够导电,而不含离子的溶液(比如糖水溶液和蒸馏水)则不能导电。
这一现象可以解释为,只有溶液中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时,电流才能够在溶液中传导。
在盐水溶液中,盐分解为离子后,正负离子能够在溶液中自由移动,形成连续的导电通路,导致溶液的导电性增大。
化学分析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沉淀反应滴定法和质谱法导电性沉淀反应滴定法和质谱法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两种方法,用于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的成分和浓度。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介绍和比较。
一、导电性沉淀反应滴定法导电性沉淀反应滴定法是一种基于导电性变化的分析方法,通过观察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变化来确定其中的成分和浓度。
该方法主要包括设定滴定终点、反应方程和滴定指示剂等几个关键步骤。
1. 设定滴定终点滴定过程中,当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中的电解质发生反应,导致溶液的导电性发生变化,可以通过电导仪或电位计等设备来实时监测导电性的变化。
当导电性达到一个稳定的值时,即为滴定终点。
滴定终点的设定需要根据具体实验条件和滴定反应的性质进行调整。
2. 反应方程导电性沉淀反应滴定法主要是通过离子间的沉淀反应来实现的,在反应方程中通常会有沉淀物的生成和消耗。
根据具体的滴定反应,可以编写相应的反应方程,并确定所需的滴定试剂和指示剂。
3. 滴定指示剂滴定指示剂在导电性沉淀反应滴定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根据溶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达到滴定终点。
常用的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等,选择合适的指示剂需要考虑溶液的颜色变化和反应滴定的条件。
二、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通过离子在质谱仪中的荧光或离子信号来分析样品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样品的制备、质谱仪的使用和数据分析等几个步骤。
1. 样品的制备在质谱法中,样品的制备十分关键。
一般情况下,样品需要经过前处理步骤,如萃取、稀释、衍生化等,以提高样品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制备过程还需要注意样品的纯度和稳定性。
2. 质谱仪的使用质谱仪是质谱法中不可或缺的仪器设备。
质谱仪可以根据样品中的质谱信号来确定离子的质量和结构。
不同的质谱仪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使用前需要熟悉并正确设置质谱仪的参数。
3. 数据分析在质谱法中,数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质谱仪获取的数据可以进行质谱图的绘制和解析。
数据的分析需要结合实验设备和化学知识,对质谱图中的离子峰进行归属和定量分析。
实验教案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实验教案: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引言:导电性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个重要实验现象,通过对不同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可以揭示溶液中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特性。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究一些常见物质在溶液中的导电性表现,以加深我们对溶液特性的理解。
实验目的:1. 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2. 判断不同物质在溶液中的导电性;实验器材:1. 直流电源;2. 导线;3. 电流计(电阻器);4. 导电性溶液:盐水、醋水、葡萄糖水、纯净水;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导电性溶液;2. 将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电流计的一个引线相连,将电流计的另一个引线与一个导线相连;3. 将导线的另一端与所需要测试的溶液中的导电性物质相连;4. 记录电流计的示数,并判断溶液的导电性;实验结果与分析:1. 盐水:将两端与盐水连接的导线插入电流计,电流计显示有电流通过。
这是因为盐水中的盐离子和水分子之间会发生电离,形成带电离子,从而导致盐水具有较好的导电性。
2. 醋水:将两端与醋水连接的导线插入电流计,电流计显示有微弱电流通过。
这是因为醋水中含有少量的电离物质,如醋酸等,导致醋水具有轻微的导电性。
3. 葡萄糖水:将两端与葡萄糖水连接的导线插入电流计,电流计显示没有电流通过。
葡萄糖是一种非电解质,无法在水中电离,因此葡萄糖水不导电。
4. 纯净水:将两端与纯净水连接的导线插入电流计,电流计显示没有电流通过。
纯净水中没有离子或电离物质存在,因此纯净水不导电。
实验结论:1. 盐水是一种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2. 醋水是一种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弱;3. 葡萄糖水是一种非电解质溶液,不导电;4. 纯净水是一种非电解质溶液,不导电。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结束后,及时断开电源,避免安全事故;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实验环境清洁,避免其他物质的干扰;3. 切勿用手直接接触导线和电源,以免触电。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不同物质在溶液中的导电性表现,并进一步认识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
!"#$%&'()*+,!"EFGHIJ7EK2345阿伦尼乌斯阿伦尼乌斯!瑞典化学家$!"+$年*月!$日生于乌普萨拉$!""!年!他来到斯德哥尔摩深造$当时埃德隆教授正在研究和测量溶液的电导$埃德隆教授非常欢迎阿伦尼乌斯的到来!在教授的指导下!阿伦尼乌斯研究浓度很稀的电解质溶液的电导$这个选题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个选题!阿伦尼乌斯就不可能创立电离学说了$在实验室里!他夜以继日地重复着枯燥无味的实验!整天与溶液,电极,电流计,电压计打交道!这样的工作他一干就是两年$在!$世纪上半叶!已经有人提出了电解质在溶液中产生离子的观点!但在较长时期内!科学界普遍赞同法拉第的观点!认为溶液中'离子是在电流的作用下产生的($阿伦尼乌斯在研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时发现!浓度影响着许多稀溶液的导电性$阿伦尼乌斯对这一发现非常感兴趣!特地向导师请教!埃德隆教授很欣赏他敏锐的观察能力!向他指出进一步做好实验,深入探索是关键所在$阿伦尼乌斯在实验中对教授设计的仪器做了大胆的改进!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他得到了一大堆实验测量的结果$处理,计算这些结果又用去了好长时间$此间他又发现了一些更有趣的事实$例如!气态的氨是根本不导电的!但氨的水溶液却能导电!而且溶液越稀导电性越好$氢卤酸溶液也有类似的情况$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过去了!阿伦尼乌斯紧紧抓住稀溶液的导电问题不放$他的独到之处就是!把电导率这一电学属性!始终同溶液的化学性质联系起来!力图以化学观点来说明溶液的电学性质$实验仅仅是研究工作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对实验结果的思考$阿伦尼乌斯已经完成了足够的实验!他离开了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实验室!回到乡下的老家$离开了那些电极,烧杯等设备!他开始探索实验数据背后的规律$在实验中!阿伦尼乌斯发现!很稀的溶液通电后的反应与浓溶液相比!规律要简单得多$以前的化学家也发现了在浓溶液中加入水之后!电流就比较容易通过!甚至已经发现加入水的多少与电流的增加幅度有一定的关系$然而他们却很少去想一想!电流和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通过+ , 6 7 8 + , 9 :实验和计算!阿伦尼乌斯发现!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对导电性有明显的影响$'浓溶液和稀溶液之间的差别是什么+(阿伦尼乌斯反复思考着这个简单的问题$'浓溶液加了水就变成稀溶液了!可见水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阿伦尼乌斯静静地躺在床上!沿着这个思路往下想%'纯净的水不导电!纯净的固体食盐"氯化钠#也不导电!把食盐溶解到水里!盐水就导电了$水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阿伦尼乌斯坐起来!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他想起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年提出的一个观点%'只有在通电的条件下!电解质才会分解为带电的离子$('是不是食盐溶解在水里就电离成为氯离子和钠离子了呢+(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设想$因为法拉第认为'只有电流才能产生离子(!可是阿伦尼乌斯认为'食盐溶解在水里就能产生离子(!这与法拉第的观点不一样$不要小看法拉第这个人!他的一些观点在当时还是金科玉律$另外!还有一个问题要想清楚%氯是一种有毒的黄绿色气体!盐水里有氯!但并没有哪个人因为喝了盐水而中毒!看来氯离子和氯原子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因为离子带电!原子不带电$那时候!人们还不清楚原子的构造!也不清楚分子的结构$阿伦尼乌斯有这样的想象能力已经是很不简单的了$当溶液被稀释时!由于水的作用!溶液的导电性增加!为什么呢+他指出%'要解释电解质水溶液在稀释时导电性的增强!必须假定电解质在溶液中具有两种不同的形态!非活性的 分子形态!活性的 离子形态$实际上!稀释时电解质的部分分子就分解为离子!这是活性的形态&而另一部分则不变!这是非活性的形态 ('当溶液稀释时!活性形态的数量增加!所以溶液导电性增强$(伟大的发现1阿伦尼乌斯的这些想法!终于突破了法拉第的传统观念!提出了电解质自动电离的新观点%电解质是溶于水中能形成导电溶液的物质&这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时!一部分分子离解成离子&溶液越稀!离解度就越大$这一学说是物理化学发展初期的重大发现!对溶液性质的解释起过重要的作用$它是物理和化学之间的一座桥梁$阿伦尼乌斯因此获得了!$&,年诺贝尔化学奖$;<=>!-在初中!我们已经知道酸,碱在水溶液中能分别解离出1@,01=!那么其他物质能不能解离出带电的粒子呢+*-电器安全操作规程中有一条%手上有水!未擦干者不可触动电源开关!这是为什么+!"#$%&'()*合作者%日期%实验名称%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目的%!-复习初中学过的酸,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离子的过程$*-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实验仪器和用品%烧杯!石墨电极!电线!学生电源!小灯泡!玻璃棒!7825固体!A 70,固体!蒸馏水等$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图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三个烧杯!分别加入干燥的7825固体,A 70,固体和蒸馏水!如图所示连接装置!将石墨电极放入盛干燥7825固体的烧杯中!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将石墨电极放入盛有A 70,固体的烧杯中!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将石墨电极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取上述烧杯中的7825固体,A 70,固体各少许!加入另外两个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溶液$如图所示!将石墨电极放入7825溶液中!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将石墨电极放入A 70,溶液中!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 , 6 7 8 + , 9 :交流心得%!实验结论%!!-7825固体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化是%!$ *-A70,固体在水中电离需要通电这个外界条件吗+,-是不是所有物质的水溶液都能导电+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AB----------------------------例!!如图所示!向装置中分别加入%"干燥的7825固体ṹ固体&'稀盐酸&(7801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7825溶液&,蔗糖固体&-熔化的7801$连接低压直流电源后!能使灯泡发光的是$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填序号#.解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故125,7801,7825的水溶液能导电!熔化的7801也能导电$酒精,蔗糖不是电解质!它们的溶液不能导电$电解质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不是电解质$.答案/'(+-!"#-例"!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125!!7801!!7825!!A70,!!!"#$%&'()*.答案/"""1251@@25=!"""780178@@01="""782578@@25=!A 70""",A @@70=,+,CD ----------------------------!-填空%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的化合物&盐%电离时生成的化合物$*-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1*40%%&!7801%&A 70,%$,-下列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9-氯化镁晶体:-氯化钠溶液2-液态氯化氢;-熔融氢氧化钾%-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9-铝:-食盐2-硫酸;-蔗糖+-下列物质中水溶液不能导电的是"!!#9-A 01:-A 70,2-71%120,;-酒精#-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9-1*40"""%*1@@40*=%:-71%70""",71@%@70=,2-78*20""",78*@@20*=,;-:8"01#"""*:8*@@*01='-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判断中!正确的是"!!#9-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在熔融状态下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2-在熔融状态下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和溶液中都能导电的化合物教材实验中是将电解质溶液盛装到烧杯中!把两根电极伸入溶液!以灯泡发亮来证明电解质溶液具有导电性$小乐学完这节课后!想探究这些能导电物质的导电性强弱$他通过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后想道%若以音乐芯片替代灯泡!当有电流通过时!音乐芯片会发出声音$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弱不同!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也不尽相同!音乐芯片发出声音的音量大小也随之变化!因此可借助音乐芯片发出声音的音量大小来判断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利用手机下载的测声软件对音量进行测定!为实验讨论提供了定量化的参考$+ , 6 7 8 + , 9 :请你和小乐同学一起来探究$实验用品%音乐芯片,,智能手机等$ 7801溶液,2825*溶液,71, 1*0溶液,170,溶液,1*40%溶液,21,2001溶液,7825溶液,78*20,溶液,蔗糖溶液及自来水,蒸馏水和无水乙醇以及等$实验步骤%智能手机联网后!打开'应用宝(软件!在搜索框内输入'分贝计(!搜索结果中有很多免费的小软件可供下载使用$本实验选择'分贝计(软件下载并安装使用$!!!!将手机放置在距离音乐芯片!B)处!打开手机中'分贝计(软件!连接闭合回路!测量三次!记录数据$依次对其他几种溶液,液体按上述步骤进行测定$记录数据!比较各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实验记录%物质现象实验分析与结果讨论%!!!A @@70,=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全部是1@!全部是01=!阳离子"或71%@#和酸根离子*-1*40% """*1@@40*%=!7801"""78@@01=!A 70, """ ,-;!%-9!+-;!#-2!'-2。
课题5溶液的导电性和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原理:一种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该溶液里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非电解质溶液不能导电。
而且,单位体积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越多,溶液的导电性就越强。
所以,一般情况下,同浓度的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要比弱电解质来得强。
此外,溶液的导电能力还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本例将利用TI-83图形计算器及CBL数据采集器和电导率探头顺利完成这一研究。
研究目标:1.学习使用CBL数据采集器和电导率探头测量溶液的导电性。
2.探究学习:溶液的导电性和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1.实验药品:0.01 ~0.05mol/L NaCl 溶液,0.1 mol/L NaCl溶液,0.01mol/L HAc 溶液,0.01mol/L NaAc 溶液, 0.01mol/L Na2SO4。
2.实验仪器:TI-83图形计算器、CBL数据采集器、电导率探头;电磁搅拌器;50ml 烧杯。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
(1)按顺序连接好各仪器并使处于打开状态。
按APPS键,进入APPLICATIONS 菜单,选择进入CHEMBIO程序,回车。
(见图1、图2)图1 图2 (2)进入MAIN MENU菜单,选择“1:SET UP PROBES”。
(见图3)(3)按屏幕提示“ENTER NUMBER OF PROBES:”,输入“1”。
回车。
(即本例只需用一个探头)(见图4)图3 图4 (4)进入“SELECT PROBES”菜单,选择“6:CUNDUCTIVITY ”,回车。
(即本例使用电导率探头)(见图5)(5)屏幕出现如图提示,确认后回车。
(见图6)图5 图6 (6)按屏幕提示“ENTER CHANNAL NUMBER:”,输入“1”。
回车。
(即本例使用通道1传送数据信息“)(见图7)(7)屏幕出现“**CALIBRATION**”菜单,如图。
选择“1:USE STORED”。
回车。
(见图8)图7 图8 (8)屏幕出现如图提示(见图9),选择“3:”(9)回到MAIN MENU菜单。
有关溶液导电性实验实验演示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证明强、弱电解质导电性不同。
操作方法取等体积,浓度为0.5mol/L的盐酸、氨水以及醋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的水溶液,分别倒入五个烧杯,并分别将两根碳棒插入五个烧杯中,连接电源、灯泡,注意观察灯泡的明亮程度。
实验现象插入NH3·H2O,CH3COOH溶液中的灯泡暗,其他灯泡亮。
注意事项1、影响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直接因素是溶液中电荷的浓度,不要误以为与溶质的浓度有直接关系,1mol/L的BaCl2溶液与2mol/L的NaCl溶液导电能力相同;只有各离子所带的电荷相同,才可以用物质的浓度说明问题,本实验所选试剂电离出来的离子均带有一个单位的电荷。
2、导电能力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或溶液的体积也没有直接关系,上述实验中所取溶液体积不相同照样说明问题。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可知体积和浓度相同而种类不同的酸、碱和盐的水溶液在同样条件下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比氨水和醋酸溶液强。
实验考点1、强、弱电解质的判断2、溶液导电能力的影响因素经典考题1、下列物质中是弱电解质的是()A. CH3COONaB. NH4ClC. KNO3D. H2S试题难度:易2、把0.01mol纯净的烧碱固体分别投入下列100mL的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有明显变化的是()A. 0.5mol/L的硫酸B. 0.5mol/L的醋酸溶液C. 0.25mol/L的盐酸D. 0.25mol/L的硫酸铜溶液试题难度:中3、用水稀释0.1mol/L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A. c(OH-)/c(NH3·H2O)B. c(NH3·H2O)/c(OH-)C. c(H+)和c(OH-)的乘积D. OH-的物质的量试题难度:难1 答案:D解析: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是强电解质,弱酸、弱碱、水是弱电解质。
2 答案:B解析:注意题目条件是“有明显变化”,而不是“导电能力最强的”。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改进作者:汤晶倪刚吴晓红来源:《化学教学》2017年第05期摘要:借助干电池、音乐芯片、回形针、输液管和手机测声软件,对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进行了改进。
通过测量音乐芯片发出声音大小的分贝值来判断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对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起到提升的作用。
关键词: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实验改进文章编号:1005–6629(2017)5–007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1 问题的提出高中化学课程标准[1]提出“课程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借助生活中常见的资源,能够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化化学知识。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化学实验进行生活化设计与改进的研究日益增多。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在初高中课本中均有出现,在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中有实验10-7试验物质的导电性[2],实验借助低压电源、灯泡、电极等仪器,对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和乙醇的导电性进行验证。
对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实验中有较复杂的低压电源及电极等仪器装置,且需要外接动力电源,此外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强酸强碱溶液均处于敞开体系中。
这些对于好奇心较强的初中学生来说均有可能成为不安全的潜在因素。
对此,很多研究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研究。
邵玲琍[3]将6V交流电源、低压灯泡(6V 500mA)、2mol/L电解质溶液和电流表串接,通过观察灯泡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来判断导电性的强弱。
虽可测得各组溶液的电流,但通过弱电解质溶液时灯泡没有发亮。
董金水[4]利用笔式电导率计下端伸入试液中,通过记录显示器上的数值来判断溶液的导电性。
但电导率概念对中学生来说较为陌生,还需讲解导电率计的工作原理。
谭建红[5]将电源电壓改为4V,对相同浓度的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进行测试,通过观察发光二极管发亮的个数来判断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
盐水导电实验教案教案标题:盐水导电实验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2. 学生能够设计和执行盐水导电实验。
3. 学生能够观察和解释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关结论。
教学资源:1. 盐水(如食盐和蒸馏水)2. 电池3. 电线4. 两个电极(如铜或铝)5. 面包板或导线夹6. 多用途表(或电流表)教学步骤:引入:1. 引起学生对导电性的兴趣,可以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可以导电,而有些物质不能导电?”2. 引导学生思考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
实验准备: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需要准备一套实验材料。
2. 提供所需的实验材料,并确保学生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和操作。
实验步骤:1. 将两杯蒸馏水倒入两个不同的容器中。
2. 向其中一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并搅拌直至溶解。
3. 将两个电极(铜或铝)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上。
4. 将电极插入两个容器中的溶液中,确保两个电极不相互接触。
5. 将电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多用途表的两个引脚上。
6. 打开电池开关,观察并记录多用途表上的读数。
7. 反复尝试在两个容器中的溶液中插入电极,并记录每次的读数。
实验结果与讨论:1. 学生观察到加入食盐的溶液中的电流比纯蒸馏水中的电流更强。
2.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加入食盐的溶液可以导电,而纯蒸馏水不能导电。
3. 解释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是如何帮助电流传导的。
结论:1. 盐水是一种电解质溶液,其中的离子可以帮助电流传导。
2. 盐水导电实验证明了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设计其他实验,探索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电解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和操作技巧。
2. 提问学生关于实验结果和结论的问题,评估他们对实验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原理。
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实验,如测量不同浓度盐水的导电性。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遵守安全规范,如正确使用电池和避免触摸裸露的电极。
2019年7期┆141教育前沿探究高中化学溶液的导电性□ 宋金粉摘 要:高中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里面所包含的知识点十分丰富。
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化学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许多化学溶液具有一定的导电性,高中化学溶液导电性历来是考试的重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高中化学溶液导电性进行分析,通过明确一些知识讲授以及实验设计来强化学习,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溶液;导电性 一、概述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
一般来讲,我们常见的物质主要有三种形态的存在,即固定、液体以及气体。
所以说溶液一般也有三种状态。
本文所研究的是液体溶液。
溶液之所以具有导电性,主要是受其内部成分的构成以及比例大小,不同类型的溶液导电能力也有所差别。
总之,溶液导电能力大小是受溶液中离子数目影响的,自由离子越多导电性越高。
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能力的强弱主要由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的大小决定。
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的强,如较浓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比较稀HCL 溶液的导电能力强;CaCO ₃虽为强电解质,但溶于水所得的溶液极稀,导电能力弱。
不同的溶液导电能力差别很大,这要根据溶液自身的性质进行判断。
溶液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是均一性,溶液的内部构成是比较均一的;其次是稳定性,当外部条件没有发生变化时溶液的内部成分是比较稳定的;三是溶液至少包含两种以上的成分,具有混合性。
溶液的这些性质决定了溶液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重点对其进行分析和把握。
溶液的特点要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才能把握溶液自身的特性以及导电性。
二、溶液导电性实验设计实验的目的:通过相关的实验来表明不同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是最为直接的方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操作方法:取等体积,浓度为0.5mol /L 的盐酸、氨水以及醋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的水溶液,分别倒入五个烧杯,并分别将两根碳棒插入五个烧杯中,连接电源、灯泡,注意观察灯泡的明亮程度。
电解液的奥秘电解液的电导率实验电解液的奥秘:电解液的电导率实验电解液是一种带有离子的溶液,当电流通过时,离子会在溶液中运动,从而导电。
电解液的电导率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通过测量电导率可以了解电解液中离子的浓度以及传导能力。
本文将探讨电解液的电导率实验的原理、方法以及一些实际应用。
一、电解液的电导率实验原理电解液的电导率实验原理基于离子在溶液中的传导行为。
溶液中的离子可以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当施加电势差时,阳离子向负极移动,阴离子向正极移动,从而形成了离子运动的电流。
电流的大小与离子浓度和传导能力有关。
电导率是反映电解液导电能力的物理量,通常用倒数表示。
电解液的电导率与溶液浓度成正比,并受溶液温度的影响。
在实验中,常用电导仪器测量电解液的电导率,并通过改变溶液浓度和温度等条件相对比较不同溶液的导电能力。
二、电解液的电导率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实验中需要准备电导仪器、电极、电解液以及适量的溶剂等。
电极可以选择玻璃电极、导线电极等。
电解液可以使用常见的电解质溶液,如酸、碱、盐等。
2. 校准电导仪器: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对电导仪器进行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通常使用标准电导液进行校准,根据标准电导液的电导率值和实验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来调整仪器。
3. 进行实验测量:将电解液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使用电极浸入溶液中,连接电导仪器,并将电势差施加到电解液中。
根据电导仪器显示的电导率值,可以得出电解液的导电能力。
4. 改变实验条件:为了研究电解液的导电性质,可以改变实验条件,如改变溶液浓度、温度等。
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电导率值,可以进一步了解电解液中离子浓度和传导能力的变化情况。
三、电解液的电导率实验的实际应用电解液的电导率实验在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化学领域:电解液的电导率实验可以用于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离子的生成和消失,从而了解反应机制和动力学。
此外,电导率实验还可以用于测量电解质的浓度,追踪反应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变化。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创新与应用
何德胜
【期刊名称】《安徽教育科研》
【年(卷),期】2024()3
【摘要】电解质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研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电解质的相关知识。
在对教科书中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进行分析和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选用低压LED灯、双显表、干电池组、透明塑料盒、石墨棒等材料对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创新,并用改进后的装置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促进了学生高阶思维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页数】3页(P81-83)
【作者】何德胜
【作者单位】肥东县城关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改进
2.数字化实验在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中的改进
3.数字化实验在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中的改进
4.手机传感器在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中的创新应用
5.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创新与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关溶液导电性实验
实验演示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证明强、弱电解质导电性不同。
操作方法
取等体积,浓度为0.5mol/L的盐酸、氨水以及醋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的水溶液,分别倒入五个烧杯,并分别将两根碳棒插入五个烧杯中,连接电源、灯泡,注意观察灯泡的明亮程度。
实验现象
插入NH3·H2O,CH3COOH溶液中的灯泡暗,其他灯泡亮。
注意事项
1、影响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直接因素是溶液中电荷的浓度,不要误以为与溶质的浓度有直接关系,1mol/L的BaCl2溶液与2mol/L的NaCl溶液导电能力相同;只有各离子所带的电荷相同,才可以用物质的浓度说明问题,本实验所选试剂电离出来的离子均带有一个单位的电荷。
2、导电能力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或溶液的体积也没有直接关系,上述实验中所取溶液体积不相同照样说明问题。
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可知体积和浓度相同而种类不同的酸、碱和盐的水溶液在同样条件下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比氨水和醋酸溶液强。
实验考点
1、强、弱电解质的判断
2、溶液导电能力的影响因素
经典考题
1、下列物质中是弱电解质的是()
A. CH3COONa
B. NH4Cl
C. KNO3
D. H2S
试题难度:易
2、把0.01mol纯净的烧碱固体分别投入下列100mL的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有明显变化的是()
A. 0.5mol/L的硫酸
B. 0.5mol/L的醋酸溶液
C. 0.25mol/L的盐酸
D. 0.25mol/L的硫酸铜溶液
试题难度:中
3、用水稀释0.1mol/L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 c(OH-)/c(NH3·H2O)
B. c(NH3·H2O)/c(OH-)
C. c(H+)和c(OH-)的乘积
D. OH-的物质的量
试题难度:难
1 答案:D
解析: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是强电解质,弱酸、弱碱、水是弱电解质。
2 答案:B
解析:注意题目条件是“有明显变化”,而不是“导电能力最强的”。
3 答案:B
解析:加水稀释促进电离,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减少,
所以A中比值增大,B项是A项的倒数,故必然变小;但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乘积不变。
溶液导电与金属导电的异同点
导电的条件:有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溶液导电与金属导电的相同点:都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粒子,金属是自由电子,溶液中为自由离子。
溶液导电与金属导电的不同点:金属能导电,电解质溶液也能导电,它们导电原理不同。
金属导电只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导电过程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的自由移动的带有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两种离子在电场作用下,阳离子向与电源负极相连接的阴极移动,并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了还原反应;阴离子向与电源正极相连的阳极移动,并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了氧化反应。
即在插入的两个电极上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电导率
电导率是物质传送电流的能力,是电阻率的倒数。
在液体中常以电阻的倒数——电导来衡量其导电能力的大小。
水的电导是衡量水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它能反映出水中存在的电解质的程度。
根据水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不同,则溶液导电的程度也不同。
通过测定溶液的导电度来分析电解质在溶解中的溶解度。
这就是电导仪的基本分析方法。
溶液的电导率与离子的种类有关。
同样浓度电解质,它们的电导率也不一样。
通常是强酸的电导率最大,强碱和它与强酸生成的盐类次之,而弱酸和弱碱的电导率最小。
因此,通过对水的电导的测定,对水质的概况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电导率:电阻率的倒数即称之为电导率L。
在液体中常以电阻的倒数——电导来衡量其导电能力的大小。
电导L的计算式如下式所示:L=l/R =S/l电导的单位用姆欧又称西门子即S来表示,由于S单位太大。
常采用毫西门子,微西门子单位1S=103mS=106μS。
当量电导
液体的电导仅说明溶液的导电性能与几何尺寸间的关系,未体现出溶液浓度与电性能的关系。
为了能区分各种介质组成溶液的导电性能,必须在电导率的要领中引入浓度的关系,这就提出了当量电导的概念。
所谓的当量电导就是指把1g当量电解质的溶液全部置于相距为1cm的两板间的溶液的电导,符号“λ”。
由于在电导率的基础上引入了浓度的概念。
因此用各种水溶液的电导来表示和比较了。
在水质监测中,一般通过对溶液电导的测量可掌握水中所溶解的总无机盐
类的浓度指标。
温度对电导的影响
溶液的电阻是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即溶液的浓度一定时,它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增加的幅度约为2%℃-1。
另外同一类的电解质,当浓度不同时,它的温度系数也不一样。
在低浓度时,电导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用下式表示:L1=L0[1+α(t-t0)+β(t-t0)2]由于第二项β(t-t0)2之值较小,可忽略不计。
在低温时的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可用以下近似值L1=L0[1+α(t-t0)]表示,因此实际测量时必须加入温度补偿。
电导的温度系数
对于大多数离子,电导率的温度系数大约为+1.4%℃-1~3%℃-1对于H+和OH-离子,电导率温度系数分别为1.5%℃-1和1.8%℃-1,这个数值相对于电导率测量的准确度要求,一般为1%或优于1%,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