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尔雅《民俗与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22
民俗文化知识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在民俗文化中,人们通过各种仪式、节日、习俗和传统活动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民俗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传统,其中包括婚礼、葬礼、节日庆祝活动等。
这些传统活动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娱乐,更是人们凝聚情感、传递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婚礼是民俗文化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婚礼仪式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将两个人的生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婚礼通常包括结婚仪式、婚礼宴会和婚礼舞会等环节。
婚礼上,新郎新娘会穿上华丽的婚纱和礼服,接受亲友的祝福和祝福。
婚礼还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习俗和传统,如拜堂、喜糖、敬酒等,这些习俗代表着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祝福。
葬礼是民俗文化中最庄重的仪式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葬礼习俗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逝去的亲人送行,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葬礼通常包括告别仪式、火化仪式和悼念活动等环节。
在葬礼上,亲友们会穿上素色的服装,为逝者送行和祈祷。
葬礼还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习俗和传统,如守夜、烧纸、撒纸钱等,这些习俗代表着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节日庆祝活动是民俗文化中最欢乐的时刻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节日庆祝活动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庆祝特定的事件或纪念特定的人物。
节日庆祝活动通常包括庆祝仪式、游行游玩和娱乐活动等环节。
在节日庆祝活动中,人们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和游戏。
节日庆祝活动还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习俗和传统,如燃放烟花、舞狮、吃汤圆等,这些习俗代表着对节日的庆祝和祝福。
民俗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参与和传承民俗文化,人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底蕴和文化的魅力,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民俗⽂化资料第⼀章绪论第⼀节民俗与民俗学⼀、什么是民俗、民俗学民俗(Folklore),即民间风俗,指⼀个国家或民族中由⼴⼤民众所创造、享⽤和传承的⽣活⽂化。
民俗学(Folkloristics) ,对历史与当代的民间社会⽣活⽂化事象进⾏调查、整理和研究,阐述其本质结构、特点与功能,揭⽰其发⽣、发展、传承、演变、消亡之规律的⼀门⼈⽂科学。
民俗学1846年创⽴于英国.早期的含意是指关于民众知识或智慧的科学. William Thoms 以“folk”(民众、民间)和“lore‘’(知识、学问)合成为⼀个新词----"Folklore" .历史上⼈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1.⽂化遗留物说2.精神⽂化说3.民间⽂学说4.传统⽂化说。
民俗事象纷繁复杂.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物质民俗①居住;②服饰;③饮⾷;④⽣产;⑤交通、通讯;⑥交易2、社会民俗①家族、亲族;②村落;③各种社会职业集团;④⼈⽣礼仪式(⽣、葬、婚);⑤岁时习俗3、语⾔民俗①神话、传说、故事;②歌谣、叙事诗;③谚语、谜语;④民间艺术4、精神民俗①巫术;②宗教;③信仰;④禁忌;⑤道德、礼仪;⑥民间游戏⼆、民俗学的内容与作⽤1.民俗学的内容民俗学原理民俗史民俗志民俗学史资料学民俗学⽅法论——“⽥野作业”或“采风调查”是学科研究的根据和基础,⽐较法和结构分析法也是常⽤的⽅法。
其它研究⽅法:⼈类学⽅法,社会学⽅法,⼼理学⽅法,结构分析⽅法等。
●我们主要了解中国汉民族丰富多彩的的民俗事象及其⽂化内涵第⼆节民俗的基本特征与社会功能⼀.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集体性与地域性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类型性⼆.民俗的社会功能教化功能规范功能维系功能调节功能第三节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史前民俗史前民俗,指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以前的民俗,即原始社会的民俗。
史前时期没有国家政权,在⽒族⽣活中,⼀切按传统习俗办事。
尔雅《民俗资源与旅游》期末考试一.单选题(共50题,50.0分)12006年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北京B、天津C、上海D、广州正确答案:C2山东潍坊第一次举办潍坊风筝节是在()。
A、1990年B、1974年C、1984年D、1983年正确答案:C3在当今的祭祀民俗发展中,以下()不是祭品市场的“三大件”代表。
A、高尔夫球场证B、国际护照C、信用卡D、房子正确答案:D4中国古代送已婚女子石榴寓意是()A、日子红火B、过日子踏实C、多子D、日子红火踏实正确答案:C5不属于当代民俗文化的社会背景的是()A、传统文化消解,出现文化空位B、于传统当中寻找情感寄托C、城市美化运动D、打击现代文化正确答案:D6云南罗平县的()花海是滇东北高原上一大景观。
A、玉兰B、海棠C、油菜D、菠菜正确答案:C7现代迷信的信仰者范围广、()遍及中国的城市、农村A、人员多B、层次高C、结构复杂D、行业多正确答案:B8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学习影视鉴赏的三种境界:()A、知电影之其然B、电影就是我们的生活C、知电影知所以然D、艺术修养、人文素质、审美情趣、综合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正确答案:B9下列关于上海的说话错误的是()A、理性使上海公共事务井然有序B、“实用理性”C、精于算计D、更重形式正确答案:D10民俗艺术来自()。
A、民间B、贵族阶层C、政治体系D、外来文化正确答案:A11秦始皇死后,继位的是下列哪位人物:()A、胡亥B、蒙恬C、扶苏D、赵高正确答案:A12对于某种旅游业或者餐饮业,人们喜欢凑热闹是因为这种资源具有某种()。
A、地域性B、独特性C、新鲜性D、时效性正确答案:C13下列哪项不是市场形成的必要条件()A、人流B、信息流C、物流车流正确答案:D14中国近代的()说民俗乃一国文化的基础A、谭嗣同B、徐志摩C、林徽因D、梁启超正确答案:D15有“全国收藏的半边江山”之称的城市是()。
A、天津B、台北C、北京D、上海正确答案:D16下列关于中国近20年的经济增长说法正确的是()A、靠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来获得B、靠消耗资源C、靠扩大投资获得D、靠消耗资源和扩大投资获得正确答案:D17“上海县”的设立是在()A、清代B、元代C、明代D、唐代正确答案:B18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的文化中心是()。
中国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其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北方的皮影戏到南方的腰鼓舞,从东部的中国结到西部的刺绣艺术,中国的民间艺术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了独特的审美观念、智慧和独特的民俗习俗。
本文将探讨中国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的特点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民间艺术的特点与表现形式中国的民间艺术具有多样的形式和特点,无论是音乐、舞蹈、戏剧还是美术、工艺品等,都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特色。
首先,音乐方面,中国的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多样,包括民歌、曲艺、民间乐器演奏等。
例如,黄河流域的花鼓戏、川渝地区的川剧变脸等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表演形式。
其次,舞蹈方面,中国的传统舞蹈形式极其丰富,例如西域的舞狮、东北的大秧歌等都是具有地域特色和庆祝意义的舞蹈表演。
再次,戏剧方面,中国的民间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
各地的民间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戏剧性传达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智慧。
同时,中国民间美术和工艺品也是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铸造了中华民族较高的审美理念和技艺水平。
例如,陶瓷、漆器、织锦等工艺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承之一。
二、民俗文化的特点与传承方式民俗文化作为社会和历史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一个地区特有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节日庆典等方面的民间文化现象。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保留和传承至今。
首先,民俗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俗节日,是中国人世代相传的重要节庆活动,也是人们欢聚一堂、祭祀祖先、传承文化的重要时刻。
其次,民俗习俗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
例如婚礼、葬礼、宴会等,都是富有特色的民俗习俗,代表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
再次,神话传说和口头传统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尔雅课民俗资源与旅游考试答案修订版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民俗资源与旅游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分)1开埠后,上海逐渐成为国内最大的进出口贸易港,取代了()的地位。
(1.0分)1.0?分A、青岛B、香港C、浙江D、广州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2每一个时代的人们所能实际利用的资源只能是它的()。
(1.0分)1.0?分A、信息资源B、现实资源C、信息形态资源D、未来资源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3()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
(1.0分)1.0?分A、资源B、人力C、环境D、能源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4下列城市中能够体现中国两千年历史的城市是()。
(1.0分)1.0?分A、北京B、上海C、西安D、南京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5从()这个时期开始,诗意的田园风光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破坏。
(1.0分)1.0?分A、乡村城镇化B、二十世纪八十年代C、新中国成立D、文革时期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6()认为分散化的需求被集中化的资源所满足时,系统就会崩溃。
(1.0分)1.0?分A、谭嗣同B、李光耀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7台湾风水师认为,风水学是一门似是而非的()。
(1.0分)1.0?分A、主观想象B、客观事实C、唯物的哲学D、违心的哲学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8()是江南古镇建筑物的特色。
(1.0分)1.0?分A、土楼居多B、高大雄伟C、粉墙黛瓦D、外表破旧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9民俗艺术产生于(),流行于民间。
(1.0分)1.0?分A、乡间B、大众C、民间D、农民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10从民俗文化角度来讲,上海市的地标性建筑是()。
(1.0分)1.0?分A、东方明珠B、龙华庙C、城隍庙D、静安寺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11研究者们对所有艺术的解释归根结底都是()。
尔雅《民俗与文化(1)作业标题:何谓民俗文化(物态和非物态)1民俗是通过传媒来进行记载与传播的,但是传媒不会影响民俗的发展。
正确答案: ×2民俗是由“民间”和“风俗”组成。
正确答案:√3高雅文化的基础是()。
A、人类B、社会C、民俗D、政治正确答案: C4民俗不具有()特点。
A、集体性B、政治性C、地域性D、民族性正确答案: B作业标题:都市民俗与旅游资源1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实践活动。
正确答案:√2()匈牙利人将汽车第一次带到上海。
A、1905年B、1900年C、1895年D、1890年正确答案: A3民俗文化是一种与()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
A、社会群体B、社会政治C、自然界D、人类社会生活正确答案: D4政治文化是一国的基础文化。
正确答案: ×乡村民俗与旅游资源1乡村民俗物态旅游资源不包含()。
A、古村落B、乡间民居C、建筑风格D、自然风光正确答案: C2非物态都市民俗旅游资源不包含()。
A、传统节日B、传统娱乐C、传统民俗文化技艺D、传统建筑正确答案: D3从建筑风格来讲,山西的()建筑比较多。
A、钟楼B、四合院C、大院D、石塔正确答案: C4都市民俗旅游资源分为物态的资源和非物态的资源。
正确答案:√5一切自然的东西、人文的东西、历史的东西都会被传承。
正确答案:×资源概念的新拓展1主导性的资源驱动力是()。
A、人力资源B、知识C、社会D、选项A和选项B正确答案: D2人力资源的本质是()。
A、劳动能力B、脑力劳动C、体力劳动D、智慧的表现正确答案: A3资源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的总称。
A、物质B、能量C、信息D、以上答案都正确正确答案: D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和能动性。
正确答案:√5李光耀先生认为当集中化的资源满足于分散化的需求时系统就会奔溃。
正确答案:×民俗旅游资源开发1以下()不是资源的范畴。
A、民间传说B、民间故事C、民俗风葬D、封建迷信正确答案: D2通过()可以将资源转化为财富。
【单选题】文化的三个层次不包括()。
rA人的主观活动■r B主客观活动的统一r C实践的结果■D外部环境的影响【单选题】国外关于传统的代表性著作《论传统》是()的著作。
r A巴特勒*B希尔斯r■C庞德r■D弗罗斯3【单选题】中体西用是()的观点。
r■A戊戌变法r■B太平天国(7*C洋务派D五四运动4【单选题】传统是动态的文化,是人类生活方式的()。
*A总和r■ B 一部分r C对立面D提炼5【判断题】传统拥有强大的力量,是不可变的,不可被选择的。
(错)【单选题】关于典籍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典籍文化是发扬古代文化的基础性工作B、典籍文化等同于传统C、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整理典籍D、典籍文化包含传统文化我的答案:A得分:20.0分2【单选题】正确地对待传统,首先要()。
A、对传统有个清醒的认识,要对这一传统作岀价值的判断B、破除、发扬、转换传统的条件、环境、步骤,避免空谈对某一传统的取舍C、在选择传统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传统的相互制约,避免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D、注意各个系统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性我的答案:A得分:20.0分3【单选题】要正确地对待传统,首先要有一个()的态度。
A、辨证B、客观C、主观D、谦虚我的答案:A得分:20.0分4【单选题】关于人与传统的关系具有()。
A、两重性B、三重性C、四重性D、五重性我的答案:B得分:0.0分5【判断题】吴相洲认为《曾国藩家书》不属于传统文化。
()我的答案:V得分:20.0分【单选题】()的诗称为文天祥在狱中的精神支撑。
A、李白B、孟浩然C、杜甫D、李商隐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2【单选题】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民主因素不包()。
A、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B、革命的文化传统C、文学的优秀文化传统D、国外的文化传统我的答案:D得分:0.0分3【单选题】李约瑟在()中提出,现在我们几乎每一项发明都可以在中国找到渊源。
■A、《中国科技史》* B、《中国传统文化》* C、《世界发明与传统》D、《中国与世界》我的答案:A得分:20.0分4【判断题】要想充分发扬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必须对其进行新的阐释。
民俗资源与旅游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分)1开埠后,上海逐渐成为国内最大的进出口贸易港,取代了()的地位。
(1.0分)1.0?分•A、青岛•B、香港•C、浙江•D、广州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2每一个时代的人们所能实际利用的资源只能是它的()。
(1.0分)1.0?分•A、信息资源•B、现实资源•C、信息形态资源•D、未来资源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3()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
(1.0分)1.0?分•A、资源•B、人力•C、环境•D、能源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4下列城市中能够体现中国两千年历史的城市是()。
(1.0分)1.0?分•A、北京•B、上海•C、西安•D、南京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5从()这个时期开始,诗意的田园风光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破坏。
(1.0分)1.0?分•A、乡村城镇化•B、二十世纪八十年代•C、新中国成立•D、文革时期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6()认为分散化的需求被集中化的资源所满足时,系统就会崩溃。
(1.0分)1.0?分•A、谭嗣同•B、李光耀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7台湾风水师认为,风水学是一门似是而非的()。
(1.0分)1.0?分•A、主观想象•B、客观事实•C、唯物的哲学•D、违心的哲学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8()是江南古镇建筑物的特色。
(1.0分)1.0?分•A、土楼居多•B、高大雄伟•C、粉墙黛瓦•D、外表破旧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9民俗艺术产生于(),流行于民间。
(1.0分)1.0?分•A、乡间•B、大众•C、民间•D、农民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10从民俗文化角度来讲,上海市的地标性建筑是()。
(1.0分)1.0?分•A、东方明珠•B、龙华庙•C、城隍庙•D、静安寺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11研究者们对所有艺术的解释归根结底都是()。
(1.0分)1.0?分•A、人类的发展•B、人性的美好•C、人类的生殖•D、人类的生命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12以下古文化遗址中,上海文化的发祥地是()。
民俗与文学民间口头文学是民众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文体可分为三大类:散文的口头叙事文学,包括神话、传说和各种民间故事;韵文的民间诗歌(抒情的和叙事的长诗、各种歌谣)、谚语、谜语;综合叙事、抒情、歌舞,具有较多表演成分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
上节课,我们大致介绍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工艺美术等四种民间艺术。
为了减少重复,下面着重论述民间口头散文叙事文学和民间诗歌。
一、民俗与中国古代文学流变的关系概说当我们用民俗学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国文学史时,我们可以发现,从《诗经》、《楚辞》的时代以迄当今,文学中有许多反映民俗的内容。
最有意思的是钱钟书先生的一段话,其实也在无意中提到了这个事实:从六朝到清代这个长时期里,诗歌愈来愈变成社交的必需品,贺喜吊丧,迎来送往,都用得着,所谓“牵率应酬”。
应酬的对象非常多,作者的品质愈低,他应酬的对象愈广,该有点真情实话可说的题目都是他把五七言来写“八股”、讲些客套虚文的机会。
他可以从朝上的皇帝一直应酬到家里的妻子──试看一部分“赠内”、“悼亡”的诗;从同时人一直应酬到古人──试看许多“怀古”、“吊古”的诗;从傍人一直应酬到自己──试看不少“生日感民俗与文学民间口头文学是民众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文体可分为三大类:散文的口头叙事文学,包括神话、传说和各种民间故事;韵文的民间诗歌(抒情的和叙事的长诗、各种歌谣)、谚语、谜语;综合叙事、抒情、歌舞,具有较多表演成分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
上节课,我们大致介绍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工艺美术等四种民间艺术。
为了减少重复,下面着重论述民间口头散文叙事文学和民间诗歌。
一、民俗与中国古代文学流变的关系概说当我们用民俗学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国文学史时,我们可以发现,从《诗经》、《楚辞》的时代以迄当今,文学中有许多反映民俗的内容。
最有意思的是钱钟书先生的一段话,其实也在无意中提到了这个事实:从六朝到清代这个长时期里,诗歌愈来愈变成社交的必需品,贺喜吊丧,迎来送往,都用得着,所谓“牵率应酬”。
作业标题:何谓民俗文化(物态和非物态)1民俗是通过传媒来进行记载与传播的,但是传媒不会影响民俗的发展。
正确答案:×2民俗是由“民间”和“风俗”组成。
正确答案:√3高雅文化的基础是()。
A、人类B、社会C、民俗D、政治正确答案:C4民俗不具有()特点。
A、集体性B、政治性C、地域性D、民族性正确答案:B作业标题:都市民俗与旅游资源1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实践活动。
正确答案:√2()匈牙利人将汽车第一次带到上海。
A、1905年B、1900年C、1895年D、1890年正确答案:A3民俗文化是一种与()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
A、社会群体B、社会政治C、自然界D、人类社会生活正确答案:D4政治文化是一国的基础文化。
正确答案:×乡村民俗与旅游资源1乡村民俗物态旅游资源不包含()。
A、古村落B、乡间民居C、建筑风格D、自然风光正确答案:C2非物态都市民俗旅游资源不包含()。
A、传统节日B、传统娱乐C、传统民俗文化技艺D、传统建筑正确答案:D3从建筑风格来讲,山西的()建筑比较多。
A、钟楼B、四合院C、大院D、石塔正确答案:C4都市民俗旅游资源分为物态的资源和非物态的资源。
正确答案:√5一切自然的东西、人文的东西、历史的东西都会被传承。
正确答案:×资源概念的新拓展1主导性的资源驱动力是()。
A、人力资源B、知识C、社会D、选项A和选项B正确答案:D2人力资源的本质是()。
A、劳动能力B、脑力劳动C、体力劳动D、智慧的表现正确答案:A3资源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的总称。
A、物质B、能量C、信息D、以上答案都正确正确答案:D4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和能动性。
正确答案:√5李光耀先生认为当集中化的资源满足于分散化的需求时系统就会奔溃。
正确答案:×民俗旅游资源开发1以下()不是资源的范畴。
A、民间传说B、民间故事C、民俗风葬D、封建迷信正确答案:D2通过()可以将资源转化为财富。
作业标题:何谓民俗文化(物态和非物态)1民俗是通过传媒来进行记载与传播的,但是传媒不会影响民俗的发展。
正确答案:×2民俗是由“民间”和“风俗”组成。
正确答案:√3高雅文化的基础是()。
A、人类B、社会C、民俗D、政治正确答案:C4民俗不具有()特点。
A、集体性B、政治性C、地域性D、民族性正确答案:B作业标题:都市民俗与旅游资源1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实践活动。
正确答案:√2()匈牙利人将汽车第一次带到上海。
A、1905年B、1900年C、1895年D、1890年正确答案:A3民俗文化是一种与()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
A、社会群体B、社会政治C、自然界D、人类社会生活正确答案:D4政治文化是一国的基础文化。
正确答案:×乡村民俗与旅游资源1乡村民俗物态旅游资源不包含()。
A、古村落B、乡间民居C、建筑风格D、自然风光正确答案:C2非物态都市民俗旅游资源不包含()。
A、传统节日B、传统娱乐C、传统民俗文化技艺D、传统建筑正确答案:D3从建筑风格来讲,山西的()建筑比较多。
A、钟楼B、四合院C、大院D、石塔正确答案:C4都市民俗旅游资源分为物态的资源和非物态的资源。
正确答案:√5一切自然的东西、人文的东西、历史的东西都会被传承。
正确答案:×资源概念的新拓展1主导性的资源驱动力是()。
A、人力资源B、知识C、社会D、选项A和选项B正确答案:D2人力资源的本质是()。
A、劳动能力B、脑力劳动C、体力劳动D、智慧的表现正确答案:A3资源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的总称。
A、物质B、能量C、信息D、以上答案都正确正确答案:D4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和能动性。
正确答案:√5李光耀先生认为当集中化的资源满足于分散化的需求时系统就会奔溃。
正确答案:×民俗旅游资源开发1以下()不是资源的范畴。
A、民间传说B、民间故事C、民俗风葬D、封建迷信正确答案:D2通过()可以将资源转化为财富。
第七讲酒习俗与中国文学酒作为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饮料,毫无疑问对中国文化发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一般认为,酒的起源是以农耕经济基础的,当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了剩余粮食后,才开始酿酒的。
如方心芳在《对<我国古代的酿酒发酵>一文的商榷》一文中指出:“在农业出现前后,贮藏谷物的方法粗放。
天然谷物受潮后会发霉和发芽,吃剩的熟谷物也会发霉,这些发霉发芽的谷粒,就是上古时期的天然曲蘖,将之浸入水中,便发酵成酒,即天然酒。
人们不断接触天然曲蘖和天然酒,并逐渐接受了天然酒这种饮料,于是就发明了人工曲蘖和人工酒,久而久之,就发明了人工曲蘖和人工酒。
”华夏民族很早就进入了定居农耕社会,这就为酒的诞生提供了重要先决条件。
学术界认为,5000-6000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和公元前4000-500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均有陶器和农作物遗存,具备了酿酒的物质条件,但无法确定在那时我们的先民是否掌握了酿酒技术。
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龙山文化时期酿酒已成为较为发达的行业。
和酿酒业的发展相伴随,出现了一系列和酒的起源、酒德等相关的故事传说,如关于酒的发明,《世本》云:“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
”《吕氏春秋》亦言“仪狄作酒”,等等;关于酒德,《战国策·魏策》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故事:“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于禹。
禹饮而甘之。
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这些标志着酒文化已经形成。
在后世,酒文化蔚为大观,在文学作品中有着鲜明体现,并对文学创作的主题和题材等发生了深广影响。
一、中国文学中所反映的酒礼俗文化1酒与祭祀。
酒最初的主要文化功能应该是祭祀。
在人类文明早期,人们普遍相信神是世界的主宰,因此人要通过各种手段敬神、通神和娱神,酒是履行这一文化功能的主要凭借。
这种早期文明状态中酒的祭祀功能在一些作家的笔下有所体现。
如盛唐诗人王维《鱼山神女祠歌.迎神》中有“女巫进,纷屡舞。
陈瑶席,湛清酤”的描写;《鱼山神女祠歌.送神》中有“纷进舞兮堂前,目眷眷兮琼筵”的描写。
作业标题:何谓民俗文化(物态和非物态)1民俗是通过传媒来进行记载与传播的,但是传媒不会影响民俗的发展。
正确答案:×2民俗是由“民间”和“风俗”组成。
正确答案:√3高雅文化的基础是()。
A、人类B、社会C、民俗D、政治正确答案:C4民俗不具有()特点。
A、集体性B、政治性C、地域性D、民族性正确答案:B作业标题:都市民俗与旅游资源1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实践活动。
正确答案:√2()匈牙利人将汽车第一次带到上海。
A、1905年B、1900年C、1895年D、1890年正确答案:A3民俗文化是一种与()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
A、社会群体B、社会政治C、自然界D、人类社会生活正确答案:D4政治文化是一国的基础文化。
正确答案:×乡村民俗与旅游资源1乡村民俗物态旅游资源不包含()。
A、古村落B、乡间民居C、建筑风格D、自然风光正确答案:C2非物态都市民俗旅游资源不包含()。
A、传统节日B、传统娱乐C、传统民俗文化技艺D、传统建筑正确答案:D3从建筑风格来讲,山西的()建筑比较多。
A、钟楼B、四合院C、大院D、石塔正确答案:C4都市民俗旅游资源分为物态的资源和非物态的资源。
正确答案:√5一切自然的东西、人文的东西、历史的东西都会被传承。
正确答案:×资源概念的新拓展1主导性的资源驱动力是()。
A、人力资源B、知识C、社会D、选项A和选项B正确答案:D2人力资源的本质是()。
A、劳动能力B、脑力劳动C、体力劳动D、智慧的表现正确答案:A3资源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的总称。
A、物质B、能量C、信息D、以上答案都正确正确答案:D4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和能动性。
正确答案:√5李光耀先生认为当集中化的资源满足于分散化的需求时系统就会奔溃。
正确答案:×民俗旅游资源开发1以下()不是资源的范畴。
A、民间传说B、民间故事C、民俗风葬D、封建迷信正确答案:D2通过()可以将资源转化为财富。
中国民俗文化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一什么是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文化生活。
➢最早见于《礼记·王制》“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礼记·缁衣》中“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史记·孙叔敖传》“楚民俗,好痹车”;《汉书·董仲舒传》“变民风,化民俗”。
➢相近词:风俗、习俗、民风、谣俗二、(1)民俗形成原因——经济原因案例:纳西族东巴祭祀经诗──《祭天古歌》(2)民俗形成原因——政治原因婚姻制度的演变上古时期杂婚从母姓“姜、姬”姓奴隶社会抢婚称“昏礼”封建社会婚礼有了一定的程序历代婚姻制度变化很大,但与政治的变化息息相关(3)民俗形成原因——地缘原因(4)民俗形成原因——原始宗教影响(图腾崇拜)三、什么是民俗学➢1927年,广州中山大学创办《民俗》周刊,“民俗”成为一个固定的学术名词。
➢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民俗事象的学问。
➢与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节民俗学主要研究领域1、物质民俗: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1、集市:北方叫“集”,江南叫“市”,两广叫“墟”,云南叫“街子”,川黔叫“场”。
袖里吞金。
赶墟2、行商:一是商队,另一种是货郎小贩。
马帮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地图丝绸之路货郎吆喝北京叫卖大王——臧泓3、坐商主要表现:幌子、字号牌匾、店堂标牌、商标等。
中国最早的商标——北宋“白兔儿”“白兔儿”铜板,时间不晚于1127年(北宋年间),比1473年英国最早的印刷广告还早三百年。
2、社会民俗:又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
放风筝3、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4、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预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民俗与文化学习计划一、学习目的民俗与文化学习是一项以了解和传承传统习俗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不仅可以增进对当地文化的了解,还可以提高文化素养,培养综合能力。
本学习计划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民俗与文化学习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学习内容1. 民俗- 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 传统习俗:婚嫁习俗、丧葬习俗、农事习俗等。
- 民间民俗:谜语、谚语、俗语等。
2. 文化- 传统文化: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剪纸、民间故事等。
- 文学作品: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解读。
- 历史文化:古代历史文化知识与常识。
三、学习方式1. 课堂学习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将系统地了解和学习民俗与文化的知识,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
2. 实地调研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民俗文化活动地点,如博物馆、古镇、文化馆等进行实地调研学习。
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3. 课外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如参观传统手工艺品展览、观赏传统戏曲、参加传统民俗节庆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习和感受传统文化。
四、学习时间通过课程设置和学习安排,每周至少安排2-3个学习时间,每次学习时间不少于40分钟。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
五、学习评价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考试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学生除了要通过考试测试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外,还要参加实践活动,完成相关展示或实践报告,以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学习资源学校应该配备民俗文化相关的书籍、资料和多媒体设备,形成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的学习环境。
同时,学校应加强与社会资源的联系,组织学生参与与民俗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
七、学习效果通过上述学习方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学生应该能够全面了解和体验民俗与文化,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形成对文化的自信和自尊。
民俗与文化题库及答案作业标题:何谓民俗文化(物态和非物态)1民俗是通过传媒来进行记载与传播的,但是传媒不会影响民俗的发展。
正确答案:×2民俗是由“民间”和“风俗”组成。
正确答案:√3高雅文化的基础是()。
A、人类B、社会C、民俗D、政治正确答案: C4民俗不具有()特点。
A、集体性B、政治性C、地域性D、民族性正确答案: B作业标题:都市民俗与旅游资源1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实践活动。
正确答案:√2()匈牙利人将汽车第一次带到上海。
A、1905年B、1900年C、1895年D、1890年正确答案: A3民俗文化是一种与()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
A、社会群体B、社会政治C、自然界D、人类社会生活正确答案: D4政治文化是一国的基础文化。
正确答案:×乡村民俗与旅游资源1乡村民俗物态旅游资源不包含()。
A、古村落B、乡间民居C、建筑风格D、自然风光正确答案: C2非物态都市民俗旅游资源不包含()。
A、传统节日B、传统娱乐C、传统民俗文化技艺D、传统建筑正确答案: D3从建筑风格来讲,山西的()建筑比较多。
A、钟楼B、四合院C、大院D、石塔正确答案: C4都市民俗旅游资源分为物态的资源和非物态的资源。
正确答案:√5一切自然的东西、人文的东西、历史的东西都会被传承。
正确答案:×资源概念的新拓展1主导性的资源驱动力是()。
A、人力资源B、知识C、社会D、选项A和选项B正确答案: D2人力资源的本质是()。
A、劳动能力B、脑力劳动C、体力劳动D、智慧的表现正确答案: A3资源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的总称。
A、物质B、能量C、信息D、以上答案都正确正确答案: D4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和能动性。
正确答案:√5李光耀先生认为当集中化的资源满足于分散化的需求时系统就会奔溃。
正确答案:×民俗旅游资源开发1以下()不是资源的范畴。
A、民间传说B、民间故事C、民俗风葬D、封建迷信正确答案: D2通过()可以将资源转化为财富。
作业标题:何谓民俗文化(物态和非物态)1民俗是通过传媒来进行记载与传播的,但是传媒不会影响民俗的发展。
正确答案:×2民俗是由“民间”和“风俗”组成。
正确答案:√3高雅文化的基础是()。
A、人类B、社会C、民俗D、政治正确答案:C4民俗不具有()特点。
A、集体性B、政治性C、地域性D、民族性正确答案:B作业标题:都市民俗与旅游资源1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实践活动。
正确答案:√2()匈牙利人将汽车第一次带到上海。
A、1905年B、1900年C、1895年D、1890年正确答案:A3民俗文化是一种与()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
A、社会群体B、社会政治C、自然界D、人类社会生活正确答案:D4政治文化是一国的基础文化。
正确答案:×乡村民俗与旅游资源1乡村民俗物态旅游资源不包含()。
A、古村落B、乡间民居C、建筑风格D、自然风光正确答案:C2非物态都市民俗旅游资源不包含()。
A、传统节日B、传统娱乐C、传统民俗文化技艺D、传统建筑正确答案:D3从建筑风格来讲,山西的()建筑比较多。
A、钟楼B、四合院C、大院D、石塔正确答案:C4都市民俗旅游资源分为物态的资源和非物态的资源。
正确答案:√5一切自然的东西、人文的东西、历史的东西都会被传承。
正确答案:×资源概念的新拓展1主导性的资源驱动力是()。
A、人力资源B、知识C、社会D、选项A和选项B正确答案:D2人力资源的本质是()。
A、劳动能力B、脑力劳动C、体力劳动D、智慧的表现正确答案:A3资源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的总称。
A、物质B、能量C、信息D、以上答案都正确正确答案:D4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和能动性。
正确答案:√5李光耀先生认为当集中化的资源满足于分散化的需求时系统就会奔溃。
正确答案:×民俗旅游资源开发1以下()不是资源的范畴。
A、民间传说B、民间故事C、民俗风葬D、封建迷信正确答案:D2通过()可以将资源转化为财富。
A、生产力B、生产资料C、人类劳动D、社会生产正确答案:C3传统经济中占据经济增长且具有主要贡献地位的是()。
A、劳动力B、自然资源C、资本D、以上答案都正确正确答案:D4资源的大部分都是现实的资源。
正确答案:√5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正确答案:×创意民俗旅游资源1创意与民俗旅游资源转化要点不包括()A、仿古融今B、活化故事C、不需要创造情感D、重视知识产权正确答案:C2创意与民俗旅游资源转化要点中的“三观”不包括哪项()A、整合观B、品牌观C、体验观D、分散观正确答案:D3“符号“复原又可称为()A、古罗马精神B、场所精神C、复原精神D、符号精神正确答案:B4“符号复原” 也可称“场所精神“,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它源自古罗马人对场所守护神的信仰,后成为建筑现象学的核心词汇之一。
正确答案:√5场所精神指客观物理环境与人的主观意识系统相互交流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过程,以及对这种体验到的情感状态的描述。
正确答案:√6知识产权是可以复制的,而民族的东西是不可以复制的,所以要重视知识产权。
()生命精神与稚拙古朴的艺术神韵1以下()不属于民俗。
A、音乐B、建筑C、戏曲D、剪纸正确答案:B2()是中国民俗艺术的特征。
A、审美性B、艺术性C、实用性D、经济性正确答案:A3()是人类真善美方面发展水平的标志。
A、民俗B、富强C、文化D、金钱正确答案:C4没有用的东西一定不是资源。
正确答案:√表现形式粗犷质朴1以下()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A、坚忍不拔B、自强不息C、互利共赢D、吃苦耐劳正确答案:C2民俗艺术的发展与社会时代的发展二者呈现出相互独立的关系。
艺术风格活泼清新1以下()不是民间艺术“花”的分布地。
A、宁夏B、青海C、陕西D、甘肃正确答案:C2以下()是老百姓原生态的,劳动人民从内心表达出来的艺术。
A、民歌B、田歌C、情歌D、以上答案都正确正确答案:D3民俗资源是民族精神与现实生活的体现。
正确答案:√乡土气息生活情趣1民俗中“锁”意味着()。
A、锁住财富B、锁住人脉C、锁住官位D、锁住生命正确答案:D2大多数艺术研究者对艺术的最终解释是()。
A、人性的美好B、人类的生殖C、人类的发展D、人类的生命正确答案:B3中国的民俗艺术是老百姓真实生活的代言。
正确答案:√色彩斑斓的民间艺术1戏剧最早来源于()。
A、敬神B、驱鬼C、祭祖D、以上答案都正确正确答案:D2摇船舞属于()的传统舞蹈。
A、侗族B、京族C、瑶族D、苗族正确答案:B3民俗艺术来自()。
A、贵族阶层B、政治体系C、民间D、外来文化正确答案:C4从美学特点来讲南方剪纸和北方剪纸不同。
正确答案:√5民俗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不及博物馆中精髓的陈列品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正确答案:×中国旅游资源概述姓名:徐华露班级:默认班级成绩:50分1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旅游市场在()。
A、日本B、中国C、泰国D、印度尼西亚正确答案:B2旅游资源与经济效益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正确答案:×中国旅游资源开发1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旅游资源具有()。
A、被淘汰性B、地域性C、时效性D、发展变化性正确答案:D2对于某种旅游业或者餐饮业,人们喜欢凑热闹是因为这种资源具有某种()。
A、地域性B、独特性C、新鲜性D、时效性正确答案:C3旅游资源具有可创造性。
正确答案:√中国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1以下()不是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
A、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法B、旅游资源的吸引级别分类法C、旅游资源的创造D、旅游资源的限度法正确答案:C2以下()不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特征。
A、地域的固定性B、重复的利用性C、追求艺术性D、开发成本的节俭性正确答案:D3索菲亚教堂是哈尔滨地标性的建筑。
正确答案:√中国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1发展旅游资源的前提条件是()。
A、旅游商业配套B、旅游交通C、旅游餐饮D、旅游住宿正确答案:B2对已破坏的旅游资源应当进行()。
A、重建B、修复C、废弃D、选项A和选项B正确答案:D3以下()不是旅游开发的原则。
A、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B、特色原则C、多样性原则D、协调性原则正确答案:A4民俗文化旅游的意义与价值在于体验异文化的情调。
正确答案:√5只要有旅游资源,无需对其进行论证便可开发。
正确答案:×上海的历史沿革1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初()一度成为远东闻名的经济中心。
A、南京B、上海C、广州D、北京正确答案:B2“上海”的名字源于大海。
正确答案:×3上海的地缘特征可概括为襟江带海。
正确答案:√移民与多元文化融合1看中国两千年的历史要看()。
A、西安B、上海C、北京D、南京正确答案:A2()不是上海的传统建筑。
A、教堂B、寺庙C、东方明珠D、道关正确答案:C3()以后上海在短短三年内着实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A、民国成立B、改革开放C、二十一世纪D、新中国成立正确答案:D4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的经济呈现出畸形的发展。
正确答案:√百年老店与上海市商文化1在上海的发展历史上,原本在()的商业贸易移到了上海镇后上海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前提条件A、青浦镇B、青龙镇C、安亭镇D、南翔镇正确答案:B2上海各行各业的商业性质的会馆建立于开埠之前。
正确答案:√风云际会与市民文化1上海的优势集中在()。
A、海港B、市中心C、郊区D、周边城市正确答案:A2开埠后,上海逐渐取代了()的地位成为国内最大的进出口贸易港。
A、青岛B、武汉C、广州D、重庆正确答案:C3在上海成为商埠以前木棉和土布并不是商品。
正确答案:√4上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混合城市。
正确答案:×现代都市与新民俗文化的建构1事物的()对上海人说永远是第一位的。
A、收藏价值B、外观价值C、答案都正确D、实用价值正确答案:D2在上海民俗文化的发展中上海人的()决定了其在管理公共事务时井然有序。
A、信仰B、个人素质C、理性精神D、人生价值观正确答案:C3下列选项中,()是对上海这个区域整体人群文化心理素质的精辟概括。
A、淳朴厚道B、精明之至C、洋溢热情D、冷酷之及正确答案:B4上海人在中国人中表现出不厚道的一面。
正确答案:√5上海的商人个个都精于商战。
正确答案:√城市化进程中的学科重点转移12006年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北京B、天津C、广州D、上海正确答案:D2农村的农民所表现出来的乡土民俗正在随着()而消失。
A、农村的消失B、农民的流动和迁徙C、城镇化的建设D、农业工业化正确答案:B3有人群的地方就会产生民俗。
正确答案:√4根据世界上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人类社会是在向城乡结合社会发展。
正确答案:×都市民俗学(urban folklore)1北京的文化产业实质上与上海的()相同。
A、民俗产业B、创业产业C、创意产业D、创新产业正确答案:C2民俗的特点是()。
A、物质生活B、精神生活C、现代与传统结合的生活D、选项A和选项B正确答案:D3有市民阶层就会有满足市民群体的城市民俗。
正确答案:√民俗文化学1城市民族文化现象的理论的概括来源于()。
A、调查研究B、传说C、书本资料D、想象正确答案:A2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的文化中心是()A、北京B、南京C、西安D、上海正确答案:D3知识系统是由人类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人际关系形成。
正确答案:√亟待保护的成熟民俗资源1从民俗文化角度来讲,上海市地标性的建筑是()。
A、东方明珠B、静安寺C、城隍庙D、龙华庙正确答案:C2对城市文化资源的保护可通过()进行。
A、研究性保护B、组织性保护C、租借性保护D、以上答案都正确正确答案:D3有“全国收藏的半边江山”之称的城市是()。
A、上海B、天津C、台北D、北京正确答案:A4民间工艺文化与口承文化资源不属于上海市城市文化保护的对象。
正确答案:×5上海的人文文化特色是小心谨慎。
古镇与传统民俗1新市镇是指农村和城市的结合部。
正确答案:√2新市镇与周围农村的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
正确答案:×新市镇与新民俗1上海四座历史文化名镇不包含()。
A、嘉定镇B、松江镇C、南翔镇D、陆家嘴镇正确答案:D2上海市文化名镇朱家角镇形成于()。
A、元代B、明代C、南宋时期D、清代正确答案:C3中国科举制度博物馆位于()内。
A、文庙B、孔庙C、静安寺D、城隍庙正确答案:A4民俗资源具有天然的地域性并且是可再生资源。
正确答案:√5小镇的风情和人文精神具有可复制性。
上海古镇——嘉定、松江、南翔、朱家角1()是明清时期江南著名的经济文化重镇。
A、罗店古镇B、安亭镇C、七宝古镇D、朱家角古镇正确答案:A2市镇个性化的重要的因素不包括()。
A、建筑B、历史C、民俗D、文化正确答案:A3一个市镇的形象就是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