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
- 格式:doc
- 大小:44.4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章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第一节 一次方程与一次方程组【考点1】一元一次方程定义:只含有 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
(系数不为0)的整式方程。
形式:一般形式ax+b=0 ; 最简形式 ax=b (a ≠0) 解 :abx(a ≠0) 【提示】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定要先把方程化简以后再用定义进行判别。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移项要变号);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考点2】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定义:含有 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的整式方程。
一般形式: ax+by=c ,有无数组解。
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⑴代入消元法:多适用于方程组中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是 或 的情形。
⑵ :多适用于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相同未知数的系数 或互为 的情形。
【考点3】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⑴审:即审清题意,分清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 ⑵设:即设关键未知数;⑶列:即找出适当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⑷解:即解方程(组);⑸验:即检验所解答案是否正确或是否符合题意; ⑹答:即规范作答,注意单位名称。
2.列一元一次方程常见的应用题类型及关系式 ⑴ 利润率问题:利润=售价-进价 ;利润率=进价利润×100﹪ (先确定售价、进价、再计算利润率,其中打折、降价的词义应清楚)⑵ 利息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本息和=本金+利息 ;利息税=利息×税率 ; 贷款利息=贷款数额×利率×期数⑶ 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 (把全部工作量看作单位1,各部分工作量之和=1)⑷ 浓度问题:浓度=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⑸ 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① 追击问题(追击过程时间相等)② 相遇问题 (甲走的路程 乙走的路程=A 、B 两地间的路程)③ 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 +静水(风);逆水(风)速度=船速-【中考试题精编】1.练习本比水性笔的单价少2元,小刚买了5本练习本和3支水性笔正好花去14元,如果设水性笔的单价为x 元,那么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 5(x-2)+3x=14B. 5(x+2)+3x=14C. 5x+3(x+2)=14D. 5x+3(x-2)=142.某班在学校组织的某场篮球比赛中,小杨和小方一共投进篮球21个,小杨比小方多投进5个。
第二章知识系统网络:一元一次分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与实际结合)方程与方程组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一元二次分式方程不等式及其性质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应用(与实际相联系)重要知识点与难点:(一)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0 方程有_____________实数根△= 0 方程有_____________实数根△< 0 方程 _____________实数根2.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个实数根为x1、x2,则x1+x2= ,x1x2= 。
(二)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或常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易错点:1.解分式方程时忘了验根2.应用根的判别式的时候忽略二次项的系数不为0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改变不等号的方向时易出错4.解系数是字母的不等式时,忽略字母的符号方程与方程组【命题趋势】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有关方程的基础,必考。
一元二次方程主要以填空,选择,解答和综合题(尤其与实际生活热点联系的题目)来考察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分式方程只考察能化简为一元一次分式方程的分式方程(即无论题目看上去多复杂,一定能通过化简化为一元一次分式方程),但分式方程是比较容易在化简过程中出错的,要仔细! 方程和方程组在中考中分值比例在14分~20分左右,主要考察概念与解法,形式比较固定。
【例题】1.(2009年四川省内江市)若关于x ,y 的方程组⎩⎨⎧=+=-n my x m y x 2的解是⎩⎨⎧==12y x ,则n m -为( )A .1B .3C .5D .2 2.(2009年上海市)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13101x x x x --+=-时,如果设1x y x-=,将原方程化为关于y 的整式方程,那么这个整式方程是( )A .230y y +-=B .2310y y -+=C .2310y y -+=D .2310y y --=3.(2009泰安)某服装厂准备加工400套运动装,在加工完160套后,采用了新技术,使得工作效率比原计划提高了20%,结果共用了18天完成任务,问计划每天加工服装多少套?在这个问题中,设计划每天加工x 套,则根据题意可得方程为 (A )18%)201(400160=++x x (B )18%)201(160400160=+-+x x (C )18%20160400160=-+x x (D )18%)201(160400400=+-+xx 4.(2009年杭州市)已知关于x 的方程322=-+x mx 的解是正数,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5.(2009贺州)解分式方程:163104245--+=--x x x x6.(2009年福州)整理一批图书,如果由一个人单独做要花60小时。
章末整合知识结构·理脉络等式与不等式⎩⎪⎪⎨⎪⎪⎧等式⎩⎪⎪⎨⎪⎪⎧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解集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求根公式:x =-b ±b 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b a ,x 1x 2=ca 方程组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等式与不等式⎩⎪⎪⎨⎪⎪⎧不等式⎩⎪⎪⎨⎪⎪⎧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不等式的概念实数(代数式)大小的比较⎩⎪⎨⎪⎧ 依据⎩⎪⎨⎪⎧a -b <0⇔a <b a -b =0⇔a =ba -b >0⇔a >b基本方法:作差法、作商法不等式的性质:对称性、传递性、可加性、可乘性等式与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概念解法⎩⎪⎨⎪⎧ 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含参不等式的解法应用⎩⎪⎨⎪⎧ 解分式不等式——化归为整式不等式从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等式与不等式⎩⎪⎪⎪⎨⎪⎪⎪⎧均值不等式⎩⎪⎪⎨⎪⎪⎧内容:a+b2≥ab(a>0,b>0),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证明⎩⎪⎨⎪⎧几何证明代数证明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求最值⎩⎪⎨⎪⎧⎦⎥⎤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具备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解决实际问题要点梳理·晰精华1.不等式基本性质中注意问题(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中性质4、6要注意符号,另外还有一些常用的结论,同学们也要掌握.如:“a>b且ab>0,则1a<1b”,“a>b,c<d,则a-c>b-d”,“a>b>0,c>d>0,则ad>bc”.在使用这些性质时,要注意上述各不等式成立的条件.(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中,对表达不等式性质的各不等式要注意“箭头”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也就是说,每条性质是否具有可逆性.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答不等式问题时,要注意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否则将会出现一些错误.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判别式Δ=b2-4ac Δ>0Δ=0Δ<0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有两相异实数根x1=-b-Δ2a,x2=-b+Δ2a(x1<x2)有两相等实数根x1=x2=-b2a没有实数根ax2+bx+c>0(a>0)的解集{x|x<x1,或x>x2}{x|x∈R,x≠-b2a}Rax2+bx+c<0(a>0)的解集{x|x1<x<x2}∅∅3.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为x1,x2,则x1+x2=-ba,x1+x2=ca,若bc =0时,关系式仍然成立.4.不等式组、简单分式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不等式组的解集等于组成该不等式组的每个不等式解集的交集. (2)解简单分式不等式应等价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整式不等式组)求解.(3)解绝对值不等式可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也可按零点分段法逐段脱去绝对值号求解.5.均值不等式及有关结论(1)均值不等式:如果a >0,b >0,那么a +b2≥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即正数a 与b 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2)几个常用的重要结论:①b a +ab≥2(a 与b 同号,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 ②a +1a ≥2(a >0,当且仅当a =1时取等号),a +1a ≤-2(a <0,当且仅当a =-1时取等号).③ab ≤(a +b 2)2(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3)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 已知x >0,y >0,则①如果积xy 是定值p ,那么当且仅当x =y 时,x +y 有最小值2p (简记:积定和最小). ②如果x +y 是定值s ,那么当且仅当x =y 时,xy 有最大值s 24(简记:和定积最大).素养突破·提技能类型 特殊不等式的解法 ┃┃典例剖析__■ 1.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典例1 解不等式:(x +2)(x 2-x -12)>0.思路探究:可转化为不等式组或用数轴标根法两种方法求解.归纳提升:解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主要通过数轴标根法来求解,其步骤是(1)将f(x)最高次项系数化为正数.(2)将f(x)分解为若干个一次因式或二次不可分解的因式的积,然后求出f(x)=0的解,并在数轴上标出.(3)自数轴正方向起,用曲线从右至左、自上而下依次从各解穿过数轴.(4)记数轴上方为正,下方为负,根据不等式写出解集.在用数轴标根法求解高次不等式的过程中要注意:①区间端点能否取到;②各因式中最高次项的系数要全为正数;③奇数个等根,穿过,偶数个等根,穿而不过.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典例2解不等式:x2+2x-3-x2+x+6<0.思路探究:一般地,解分式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是化分式不等式为整式不等式或整式不等式组.归纳提升:分式不等式的求解在高考中比较常见,解分式不等式的过程就是转化的过程,通过不等式的性质和符号运算规律将其转化为整式不等式问题,注意不等式的等价变形.类型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求解策略┃┃典例剖析__■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是高考中的热点内容,它以多种形式出现在高中数学的各个分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求解含参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的关键是转化与化归思想.一般而言,针对不等式的表现形式,有如下两种策略.1.判别式法典例3对于x∈R,不等式x2-2x+3-m≥0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思路探究:不等式x2-2x+3-m≥0恒成立,可转化为函数y=x2-2x+3-m图像恒在x 轴及其上方,即Δ≤0.归纳提升:有关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问题,若能把不等式转化为二次函数或一元二次方程,通过根的判别式或数形结合思想,可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2.分离变量法典例4 若关于x 的不等式ax 2-2x +2>0对于满足1<x <4的一切实数x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思路探究:可先将参数的a 分离出来即a >2x -2x 2,然后再求2x -2x 2的最值.归纳提升:如果能够将参数分离出来,建立明确的参数和变量x 的关系,那么可以利用函数的最值求解.a >y 恒成立⇔a >y max ,a <y 恒成立⇔a <y min .类型 均值不等式的变形技巧 ┃┃典例剖析__■ 1.技巧一:添项典例5 求函数y =3x 2+162+x 2的最小值.思路探究:当求和的最小值时,尽可能凑定积,本题需添6,减6.2.技巧二:放入根号内或两边平方典例6 求函数y =x 1-x 2(0<x <1)的最大值.思路探究:求积的最值(因式中含根号),把变量都放在同一条件下的根号里或者将两边平方去根号,整合结构形式,凑成定和,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3.技巧三:分子常数化典例7设x∈(0,+∞),求函数y=2xx2+4的最大值.思路探究:当分子的变量因子次数比分母的小且变量因子不为零时,都可同时除以分子所含变量因子使分子变量常数化,以实现变量形式的统一,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归纳提升:运用均值不等式求解函数最值的关键是在求解过程中充分重视运用“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观察结果,合理变形.其中,成功实现变形是关键.。
高一数学讲义 第二章 不等式§2.1不等式的性质1.两个实数a 与b 之间的大小关系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1->⇔>⎧⎪2-=0⇔=⎨⎪3->0⇔<⎩();(); 若a 、b +∈R ,则()()().aa b b aa b b aa b b ⎧4>1⇔>⎪⎪⎪5=1⇔=⎨⎪⎪6<1⇔<⎪⎩;;2.不等式的性质 (1)(对称性或反身性)a b b a >⇔<; (2)(传递性)a b b c a c >>⇒>,;(3)(可加性)a b a c b c >⇒+>+,此法则又称为移项法则; (同向可相加)a b c d a c b d >>⇒+>+,; (4)(可乘性)a b c ac bc >>0⇒>,;a b >,c ac bc <0⇒<; (正数同向可相乘)a b c d ac bd >>0>>0⇒>,; (5)(乘方法则)()n n a b n a b >>0∈⇔>>0N ; (6)(开方法则)()a b o n n >>∈2⇔>0N ,≥;(7)(倒数法则)a b ab a b11>>0⇒<,. 我们证明性质(4)如果a b >,且c >0,那么ac bc >;如果a b >,且c <0,那么ac bc <. 证明:()ac bc a b c -=-. .a b a b >∴->0,根据同号相乘得正,异号相乘得负,得 当c >0时,()a b c ->0,即ac bc >; 当c <0时,()a b c -<0,即ac bc <.由性质(4),又可以得到:推论:如果a b >>0,且c d >>0,那么ac bd >.(同学们可以自己证明)很明显,这一推论可以推广到任意有限个两边都是正数的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乘,这就是说,两个或者更多个两边都是正数的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乘,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由此,我们还可以得到:如果a b >>0,那么()n n a b n n >∈2N ,且≥. 例1.设()f x ax bx 2=+,且()()f f 1-12214,≤≤≤≤,求()f -2的取值范围.解:因()()f a b f a b 1-1=-221=+4,,≤≤≤≤为 所以()()f f a 3-1+1=26,≤≤ 又()f a b a b a -2=4-2=2-2+2, 所以()f 5-210≤≤.例2.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bx c 2=++的图像过点()-10,,问是否存在常数a b c ,,,使不等式()()x f x x 21+1≤≤2对一切x ∈R 都成立? 解:假设存在常数a b c ,,,满足题意, ()f x 的图像过点()-10,, ()f a b c ∴-1=-+=0又不等式()()x f x x 211+2≤≤对一切x ∈R 都成立, ∴当x =1时,()()f 21111+12≤≤,即a b c 1++1≤≤, a b c ∴++=1由①②可得:a c b 11+==22,,()f x ax x a 211⎛⎫∴=++- ⎪22⎝⎭,由()()x f x x 211+2≤≤对一切x ∈R 都成立得:()x ax x a x 22111⎛⎫++-1+ ⎪222⎝⎭≤≤恒成立, ()ax x a a x x a 22⎧11⎛⎫-+-0 ⎪⎪22∴⎝⎭⎨⎪2-1+-20⎩≥≤的解集为R , a a a >0⎧⎪∴11⎨⎛⎫-4-0 ⎪⎪42⎝⎭⎩≤且()a a a 2-1<0⎧⎪⎨1+82-10⎪⎩≤, 即()a a 2>0⎧⎪⎨1-40⎪⎩≤且()a a 21⎧<⎪2⎨⎪1-40⎩≤, a c 11∴=∴=44,,∴存在常数a b c 111===424,,使不等式()()x f x x 211+2≤≤对一切x ∈R 都成立. 例3.已知()()f x x a x 2=+2-2+4,(1)如果对一切()x f x ∈>0R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如果对[]()x f x ∈-31>0,,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1)()a a 2∆=4-2-16<0⇒0<<4;(2)()()a f ⎧--2<-3⎪⎨-3>0⎪⎩或()a ⎧-3--21⎪⎨∆<0⎪⎩≤≤或()()a f ⎧--2>1⎪⎨1>0⎪⎩,解得a ∈∅或a 1<4≤或a 1-<<12,∴a 的取值范围为1⎛⎫-4 ⎪2⎝⎭,.基础练习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1)如果a b c d ><,,那么a c b d +>+; (2)如果a b c d >>,,那么a c b d -2>-2; (3)如果a b c d >>,,那么ac bd >. 2.对于实数a b c ,,中,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①若a b >,则ac bc 22>; ②若ac bc 22>,则a b >;③若a b <<0,则a ab b 22>>;④若a b <<0,则a b 11<;⑤若a b <<0,则b a a b>; ⑥若a b <<0,则a b >; ⑦若c a b >>>0,则a bc a c b>--; ⑧若a b a b11>>,,则a b >0<0,.3.设n >-1,且n ≠1,则n 3+1与n n 2+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4.比较下列两个数的大小:(1与2(2)2(3)从以上两小题的结论中,你能否得出更一般的结论?并加以证明. 5.已知()()()f x ax c f f 2=--41-1-125,,≤≤≤≤,求()f 3的取值范围. 能力提高6.若不等式()()a x a x 2-2+2-2-4<0对一切x ∈R 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7.若关于x 的方程x ax a 22++-1=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求a 的取值范围.8.关于x 的方程()m x m x 2-3+3=的解为不大于2的实数,求m 的取值范围.9.已知6枝玫瑰花与3枝康乃馨的价格之和大于24元,4枝玫瑰花与5枝康乃馨的价格和小于22元,则2枝玫瑰花的价格和3枝康乃馨的价格比较结果是( ) A .2枝玫瑰花价格高; B .3枝康乃馨价格高; C .价格相同; D .不确定.§2.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求不等式的解集叫做解不等式,如果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相等,那么这两个不等式就叫做同解不等式,一个不等式变形为另一个不等式时,如果这两个不等式是同解不等式,那么这种变形叫做不等式的同解变形.像x x 2-5<0这样,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二次不等式. 下面,我们来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x x 2-5<0的解集: (1)探究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的零点的关系: 容易知道: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 x 12=0=5, 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x x 12=0=5,于是,我们得到: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的零点. (2)观察图像,获得解集画出二次函数y x x 2=-5的图像,如图2-1,观察函数图像,可知:x图2-1当x <0,或x >5时,函数图像位于x 轴上方,此时,y >0,即x x 2-5>0; 当x 0<<5时,函数图像位于x 轴下方,此时,y <0,即x x 2-5<0; 所以,不等式x x 2-5<0的解集是{}|x x 0<<5. 探究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筹式的解法任意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总可以化为以下两种形式: ()ax bx c a 2++>0>0,或()ax bx c a 2++<0>0,一般地,怎样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ax bx c 2++>0与ax bx c 2++<0的解集呢?从上面的例子出发,可以归纳出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关键要考虑以下两点:(1)抛物线y ax bx c 2=++与x 轴的相关位置的情况,也就是一元二次方程ax bx c 2++=0的根的情况;(2)抛物线y ax bx c 2=++的开口方向,也就是a 的符号. 总结结果:(1)抛物线()y ax bx c a 2=++>0与x 轴的相关位置,分为三种情况,这可以由一元二次方程ax bx c 2++=0的判别式b ac 2∆=-4三种取值情况(∆>0∆=0∆<0,,)来确定.因此,要分二种情况讨论;(2)a <0可以转化为a >0,分∆>0∆=0∆<0,,三种情况,得到一元二次不等式ax bx c 2++>0与ax bx c 2++<0的解集.一元二次不等式ax bx c 2++>0或()ax bx c a 2++<0≠0的解集;设相就的一元二次方程()ax bx c a 2++=0≠0的两根为x 1、x 2且x x 12≤,b ac 2∆=-4,则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经常用区间来表示.区间是指介于某两个实数之间的全体实数,这两个实数叫做区间的端点. a b ∀∈R ,,且a b <.{}|x a x b <<称为开区间,记为;()a b ,; {}|x a x b ≤≤称为闭区间,记为[]a b ,; {}|x a x b <≤称为左闭右开区间,记为[)a b ,;{}|x a x b <≤,称为左开右闭区间,记为(]a b ,.以上都是有限区间,以下是无限区间:[){}|a x x a +∞=,≥、(){}|a x x a +∞=>,、(]{}|a x x a -∞=,≤、(){}|b x x b -∞=<,、实数集()=-∞+∞R ,,“-∞”读作“负无穷大”,“+∞”读作“正无穷大”.区间长度的定义:两端点间的距离(线段的长度)称为区间的长度. 例1.解不等式x x 2-+2-3>0.解:整理,得x x 2-2+3<0.因为∆<0,方程x x 2-2+3=0无实数解, 所以不等式x x 2-2+3<0的解集是∅.从而,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例2.已知{}|A x x x 2=-3+20≤,(){}|B x x a x a 2=-+1+0≤, (1)若AB ,求a 的取值范围;(2)若B A ⊆,求a 的取值范围. 解:{}|A x x =12,≤≤当a >1时,{}|B x x a =1≤≤;当a =1时,{}B =1;当a <1时,{}|B x a x =1≤≤.(1)若AB ,则a a a >1⎧⇒>2⎨>2⎩;(2)若B A ⊆,当a =1时,满足题意;当a >1时,a 2≤,此时a 1<2≤;当a <1时,不合题意. 所以,a 的取值范围为[)12,.例3.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kx k x 2--4-4>0,其中k ∈R .(1)当k 变化时,试求不等式的解集A ;(2)对于不等式的解集A ,若满足A Z B =(其中Z 为整数集).试探究集合B 能否为有限集?若能,求出使得集合B 中元素个数最少的k 的所有取值,并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1)当k =0时,()A =-∞4,;当k >0且k ≠2时,()A k k 4⎛⎫=-∞4++∞ ⎪⎝⎭,,;当k =2时,()()A =-∞44+∞,,;(不单独分析k =2时的情况不扣分) 当k <0时,A k k 4⎛⎫=+4 ⎪⎝⎭,.(2)由(1)知:当k ≥0时,集合B 中的元素的个数无限; 当k <0时,集合B 中的元素的个数有限,此时集合B 为有限集.因为k k4+-4≤时取等号当且仅当k =-2时取等号,所以当k =-2时,集合B 的元素个数最少. 此时()A =-44,,故集合()B =-3-2-10123,,,,,,.例4,已知a 为实数,关于x 的二次方程()()x a x a a 227-+13+--2=0有两个实根分布在()()0112,,,上,求a 的取值范围.解:令()()()f x x a x a a 22=7-+13+--2,由二次函数图像知 ()()().f f f 0>0⎧⎪1<0⎨⎪2>0⎩,,即.a a a a a 222⎧--2>0⎪-2-8<0⎨⎪-3>0⎩,,解得a -2<<-1或a 3<<4. 所以a 范围是()()-2-134,,.基础练习1.设a b c a b c 111222,,,,,均为非零实数,不等式a x b x c 2111++>0,a x b x c 2222++>0的解集分别是集合M N ,,则a b c a b c 111222==是“M N =”的充要条件对吗? 2.已知不等式ax bx c 2++>0的解集为{}|x x 2<<4,求不等式cx bx a 2++<0的解集. 3.不等式()ax ab x b 2++1+>0的解是x 1<<2,求a b ,的值. 4.若不等式x kx 2-+-4<0的解集为R ,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5.已知不等式ax x 2-3+6>4的解集为{}|x x x b <1>或. (1)求a 、b ; (2)解不等式x cax b->0-(c 为常数). 能力提高6.若关于m 的不等式()mx m x m 2-2+1+-10≥的解集为空集,求m 的取值范围. 7.已知不等式组x x a a x a 22⎧-+-<0⎨+2>1⎩的整数解恰好有两个,求a 的取值范围.8.已知()f x ax bx c 2=++在[]01,上满足()f x 1≤,试求a b c ++最大值.§2.3分式不等式像x x 16<-1-1这样,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分母含未知数的不等式,称为分式不等式,解分式不等式,关键是将它变为整式不等式去解,其一般特征为: 分式不等式()()f xg x >0(或0≥)或()()f xg x <0(或0≤)要正确运用以下同解原理.(1)()()f xg x ≥0(或<0)与()()f x g x ⋅>0(或<0)同解.(2)()()f x g x 0≥(或0≤)与不等式组()()()f x g x g x ⎧⋅0⎪⎨≠0⎪⎩≥()()()f x g x g x ⎛⎫⎧⋅0⎪ ⎪⎨ ⎪≠0⎪⎩⎝⎭或≤同解. 例1.解不等式x x x x 22-9+117-2+1≥.解:移项,通分得x x x x 22-6+5+40-2+1≥,()()()x x x 22+13-4∴0-1≤ 转化为()()()()x x x x 22⎧2+13-4-10⎪⎨-1≠0⎪⎩,,≤ ()()x x x ⎧2+13-40⎪∴⎨-1≠0⎪⎩,,≤ 则所求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x ⎧14⎫-<11<⎨⎬23⎩⎭或≤≤.例2.解关于x 的不等式()x a x x ax222+-1+3>1+.解:原不等式等价于x x x ax22-+3>0+.由于x x 2-+3>0对x ∈R 恒成立, ∴x ax 2+>0,即()x x a +>0当a >0时,{}|x x a x <->0或; 当a =0,{}|x x x ∈≠0R 且; 当a <0时,{}|x x x a <0>-或.例3.k 为何值时,下式恒成立:x kx kx x 322+2+<14+6+3.解:原不等式可化为:()()x k x k x x 222+6-2+3->04+6+3,而x x 24+6+3>0,∴原不等式等价于()()x k x k 22+6-2+3->0,由()()k k 2∆=6-2-4⨯2⨯3-<0得k 1<<3. 基础练习1.解下列不等式: (1)x x x x 22-3+2<0-2-3;(2)x x -30-2≥; (3)x x1>; (4)()()x x x x 232-2≥+1>0++1;(5)x x x x 2215-11+2<0-2+3+2.2.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k x bx a x c++<0++的解集为()()-2-123,,,求关于x 的不等式kx bx ax cx -1+<0-1-1的解集. 3.若a b c >>,a 、b 、c 为常数,求关于x 的不等式()()()x a x c x b 2-->0-的解集. 4.解不等式x x x x 1111+>++4+5+6+3. 5.若不等式x ax x 2+0+4+3≥的解集为{}|x x x -3<<-12或≥,求实数a 的值.6.若m n >>0,求关于x 的不等式()()mx n x x --20-1≥解集.§2.4 高次不等式像x x x 22+3>2+6这样,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高于两次的不等式称为高次不等式. 我们研究()()()()x x x x -1+1-2-3<0的解,此不等式的左端是关于x 的高次不等式,已不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求解,首先解方程()()()()x x x x -1+1-2-3=0得x 的四个解分别为1,-1,2,3.然后将x 的取值分成5段,使得四个因式x x x x -1+1-2-3,,,的积为负的范围就是所求的解集. 列表:借助于数轴并根据积的符号法则表示为图2-2.图2-2由图可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23-11,,. 此方法为“数轴标根法”也可以叫“串线法”,高次不等式常常用“数轴标根法”来解,其步骤是: ①等价变形后的不等式一边是零,一边是各因式的积.(未知数系数一定为正数) ②把各因式的根标在数轴上. ③用曲线穿根,(奇次根穿透,偶次根不穿透)看图像写出解集. 例1.解不等式x x x 32+3>2+6.解:原不等式化为()(x x x +3>0∴原不等式的解为x x -3<<例2.解不等式:()()()()x x x x x 2+1-20-3-5≤.解:原不等式等价于()()()x x x x -20-3-5≤或x =-1.标根(见图2-3);图2-3解集为[](){}0235-1,,.基础练习1.解不等式x x x 32+3>2+6.2.解不等式()()x x x x 22-4-5++2<0. 3.解不等式()()()()x x x x 23+2-1+1-2<0. 能力提高4.对于一切x 1⎡⎤∈-2⎢⎥2⎣⎦,,不等式ax x x 32-++10≥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5.设P x x x x 432=+6+11+3+31,求使P 为完全平方数的整数x 的值.6.已知x y a x y b c >0>0=+=,,,m 使得对于任意正数x y ,可使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构成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m 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7.已知函数()()x k k x f x x x 42242++2-4+4=+2+4的最小值是0,求非零实数k 的值.§2.5无理不等式像x3-不等式,关键是把它同解变形为有理不等式组.无理不等式一般有如下几种形式:()()()()f xg xf xg x⎧0⎫⎪⇒⎪⎬⎪⇔0⎨⎪⎭⎪>⎪⎩定义域≥≥例1>0.解:根式有意义∴必须有:xxx3-40⎧⇒3⎨-30⎩≥≥≥又有x-3x-3解之:x1>2∴{}{}|x x x x x x⎧1⎫>3>=>3⎨⎬2⎩⎭()()()()f xg xf xg x2⎧0⎪⎪⇔0⎨⎪>⎡⎤⎪⎣⎦⎩≥≥或()()fxg x⎧0⎪⎨<0⎪⎩≥例2x>4-3.解:原不等式等价于下列两个不等式组得解集的并集:Ⅰ:()xx xx x x222⎧4-30⎪⎪-+3-20⎨⎪-+3-2>4-3⎪⎩≥≥Ⅱ:x xx2⎧-+3-20⎨4-3<0⎩≥解Ⅰ:xx xx4⎧⎪3⎪64⎪12⇒<⎨53⎪⎪63<<⎪52⎩≤≤≤≤解Ⅱ:x4<23≤∴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6⎫<2⎨⎬5⎩⎭≤.()()()()()f xg x g xf xg x2⎧0⎪⎪⇔>0⎨⎪<⎡⎤⎪⎣⎦⎩型≥例3x +2. 解:原不等式等价于()x x x x x x 222⎧2-6+4⎪⎪+2>0⎨⎪2-6+4<+2⎪⎩≥0x x x x 21⎧⎪⇒>-2⎨⎪0<<10⎩或≥≤{}|x x x ⇒2<100<1或≤≤ 例4>.解:要使不等式有意义必须:x x x x x 1⎧2+10-⎧1⎪⇒⇒-2⎨⎨+102⎩⎪-1⎩≥≥≥≥≥.>)22∴>,即()x >-+1.x +10≥,∴不等式的解为x 2+10≥ 即x 1≥-2.基础练习1.解下列不等式:(1> (2)x x 3-3+3 (3> (4)(x -10. 2>3. 3>. 4>1.5.满足x 3-x 的集合为A ;满足()x a x a 2-+1+0≤的x 的集合为B . (1)若A B ⊂,求a 的取值范围; (2)若A B ⊇,求a 的取值范围;(3)若A B 为仅含一个元素的集合,求a 的值. 6.求不等式()x x 224<2+9的解集.7.求使关于x k 有解的实数k 的最大值. §2.6 绝对值不等式1.含有绝对值不等式有以下两种基本形式:(1)()x a a a x a <>0⇔-≤≤(()x a a a x a >0⇔-≤≤≤), (2)()x a a x a x a >>0⇔><-或(()x a a x a x a >0⇔-或≥≥≤). 2.解绝对值不等式的关键在于去掉绝对值的符号,一般有以下方法: (1)定义法;(2)零点分段法:通常适用于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 (3)平方法:通常适用于两端均为非负实数时(比如()()f x g x <); (4)图像法或数形结合法. 例1.解不等式x x 2-5+5<1.解法一:利用不等式()x a a <>0的解集是{}|x a x a -<<和整体的思想()()f x f x <1⇔-1<<1,因此,这个不等式可化为x x x x 22⎧-5+5<1⎪⎨-5+5>-1⎪⎩ ①②解不等式①得解集{}|x x 1<<4 解不等式②得解集{}|x x x <2>3或∴原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①和不等式②的解集的交集,即解集为{}|x x x 1<<23<<4或解法二:平方去绝对值.原不等式可化为:()()xx x x 22-5+6-5+4<0,即()()()()x x x x -2-3-4-1<0 利用“数轴标根法”(见图2-4),图2-4∴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 x x 1<<23<<4或.例2.解关于x 的不等式()x m m 2-1<2-1∈R .解:若m 2-10≤,即m 12≤,则x m 2-1<2-1恒不成立,此时原不等式无解;若m 2-1>0,即m 1>2,则()m x m -2-1<2-1<2-1,所以m x m 1-<<. 综上,当m 12≤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当m 1>2时,原不等式解集为{}|x m x m 1-<<. 例3.解下列不等式: (1)x 4<2-37≤; (2)x x -2<+1; (3)x x 2+1+-2>4.解:(1)原不等式可化为x 4<2-3≤7或x 2-3<-4-7≤,∴原不等式解集为17⎡⎫⎛⎤-2-5⎪ ⎢⎥22⎣⎭⎝⎦,,.(2)原不等式可化为()()x x 22-2<+1,即x 1>2, ∴原不等式解集为1⎛⎫+∞ ⎪2⎝⎭,.(3)当x 1-2≤时,原不等式可化为x x -2-1+2->4,x ∴<-1,此时x ∴<-1;当x 1-<<22时,原不等式可化为x x 2+1+2->4,∴x >1,此时x 1<<2;当x 2≥时,原不等式可化为x x 2+1+-2>4, ∴x 5>3,此时x 2≥. 综上可得: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1+∞,,.例4.某段城铁线路上依次有A 、B 、C 三站,km AB =5,km BC =3,在列车运行时刻表上,规定列车8时整从A 站发车,8时07分到达B 站并停车1分钟,8时12分到达C 站,在实际运行中,假设列车从A 站正点发车,在B 站停留1分钟,并在行驶时以同一速度km/h v 匀速行驶,列车从A 站到达某站的时间与时刻表上相应时间之差的绝对值称为列车在该站的运行误差. (1)分别写出列车在B 、C 两站的运行误差;(2)若要求列车在B 、C 两站的运行误差之和不超过2分钟,求v 的取值范围. 解:(1)列车在B 、C 两站的运行误差(单位:分钟)分别是 v 300-7和v 480-11 (2)由于列车在B 、C 两站的运行误差之和不超过2分钟,所以 v v 300480-7+-112≤ 当v 3000<7≤时,①式变形为v v300480-7+-112≤,解得v 300397≤≤. 当v 300480<711≤时,①式变形为v v 3004807-+-112≤,解得v 300480<711≤. 当v 480>11时,①式变形为v v3004807-+11-2≤, 解得v 480195<114≤. 综上所述,v 的取值范围是195⎡⎤39⎢⎥4⎣⎦,.基础练习1.解不等式x x x 2-1<++1.2.已知{}|A x x a =2-3<,{}|B x x =10≤,且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3.求不等式x x 3+14+2>5的解集. 4.求不等式x x -1+-5<7的解集.5.(1)对任意实数x x x a +1+-2>,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2)对任意实数x x x a -1-+3<,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能力提高6.在一条公路上,每隔km 100有个仓库(如图2-5),共有5个仓库,一号仓库存有10t 货物,二号仓库存20t ,五号仓库存40t ,其余两个仓库是空的.现在想把所有的货物放在一个仓库里,如果每吨货物运输1km 需要0.5元运输费,那么最少要多少运费才行?五四三二一图2-57.若关于x 的不等式x x a -4++3<的解集不是空集,求a 的范围.§2.7绝对值的不等式的性质定理:a b a b a b -++≤≤证明:()a a a a b a b a b b b b ⎫-⎪⇒-+++⎬-⎪⎭≤≤≤≤≤≤a b a b ⇒++≤ ①又a a b b =+- b b -=由①a a b b a b b =+-++-≤ 即 a b a b -+≤ ② 综合①②:a b a b a b -++≤≤.注意:1︒左边可以“加强”同样成立,即a b a b a b -++≤≤.2︒这个不等式俗称“三角不等式”——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a b ,同号时右边取“=”,a b ,异号时左边取“=”. 推论1.n n a a a a a a 1212++++++……≤. 推论2.a b a b a b --+≤≤. 证明:在定理中以b -代b 得:()()a b a b a b a b --+-+-+-≤≤≤,即a b a b a b --+≤≤.例1.设a b <1<1,,求证a b a b ++-<2.证明:当a b +与a b -同号时,a b a b a b a b a ++-=++-=2<2; 当a b +与a b -异号时,()a b a b a b a b b ++-=+--=2<2. a b a b ∴++-<2.例2.已知()f x a b ≠时,求证:()()f a f b a b -<-. 证明:()()f a f b -===()()a b a b a b a b a ba b+-+-=++≤a b =-.基础练习1.ab >0,则①a b a +> ②a b b +< ③a b a b +<- ④a b a b +>-四个式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x 为实数,且x x m -5+-3<有解,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m >1B.m 1≥C.m >2D.m 2≥ 3.不等式a b a b+1+≤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A.ab ≠0B.a b 22+≠0C.ab >0D.ab <04.已知a b ≠,a b a b m n a ba b-+==-+,,那么m 、n 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A.m n >B.m n <C.m n =D.m n ≤能力提高5.已知()()f x x ax b a b 2=++∈R ,,求证:()()()f f f 1+22+32≥. 6.实数x 1、x 2、…、x 2007∈R ,满足x x x x x x 213220072008-+-++-=2007…,设kk x x x y k12+++=…,k =123,,…,2007.求y y y y y y 213220072006-+-++-…的最大值.§2.8 含字母系数的不等式像()ax a x 2-+1+1<0这样,只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的不等式,称为含字母系数的不等式.解不等式时,对字母的取值要进行恰当的分类,分类时要不重、不漏,然后根据分类进行求解. 例1.解关于x 的不等式()ax a x 2-+1+1<0其中a >0 解:由一元二次方程()ax a x 2-+1+1<0的根为x x a121-1=,知 (1)当a1>1,即a 0<<1时二次函数()y ax a x 2=-+1+1的草图为图2-6: 故原不等式的解为a 1⎛⎫1 ⎪⎝⎭,.图2-6(2)a10<<1,即a >1时二次函数()y ax a x 2=-+1+1的草图为图2-7:图2-7故原不等式的解为a 1⎛⎫1 ⎪⎝⎭,. (3)a1=1,即a =1时二次函数()y ax a x 2=-+1+1的草图为图2-8:故原不等式的解为∅.图2-8综上,当a 0<<1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a 1⎛⎫1 ⎪⎝⎭,;当a >1时原不等式解集为a 1⎛⎫1 ⎪⎝⎭,;当a =1时原不等式解集∅.例2.解关于x 的不等式()x x a a 2---1>0. 解:原不等式可以化为:()()x a x a +-1->0. 若()a a >--1即a 1>2,则x a >或x a <1-. 若()a a =--1即a 1=2,则x x x 211⎛⎫->0⇒≠∈ ⎪22⎝⎭R ,.若()a a <--1即a 1<2,则x a <或x a >1-. 例3.关于x 的不等式()ax a x a 2+-1+-1<0对于x ∈R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解:当a >0时不合题意,a =0也不合题意,必有:()()a a a a a a a 22<0⎧<0⎧⎪⇒⎨⎨3-2-1>0∆=-1-4-1<0⎪⎩⎩()()a a a a <0⎧1⎪⇒⇒<-⎨3+1-1>03⎪⎩.例4.解不等式:aa x >1--2.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a x a x -1+2->0-2,即()()()a x a x -1+2--2>0⎡⎤⎣⎦.当a >1时,原不等式与()a x x a -2⎛⎫--2>0 ⎪-1⎝⎭同解.若a a -22-1≥,即a 0<1≤时,原不等式无解:若a a -2<2-1,即a <0或a >1, 于是a >1时,原不等式的解为()a a -2⎛⎫-∞2+∞ ⎪-1⎝⎭,,.当a <1时,若a <0,解集为a a -2⎛⎫2 ⎪-1⎝⎭,;若a 0<<1,解集为a a -2⎛⎫2 ⎪-1⎝⎭,. 综上所述:当a >1时,解集为()a a -2⎛⎫-∞2+∞ ⎪-1⎝⎭,,;当a 0<<1时,解集为a a -2⎛⎫2 ⎪-1⎝⎭,; 当a =0时,解集为∅;当a <0时,解集为a a -2⎛⎫2 ⎪-1⎝⎭,.基础练习1.设a b >0>0,,解关于x 的不等式ax bx -2≥.2.解关于x 的不等式:()()x a x x x 22-+1+1>1-1(其中a >1).3.解关于x 的不等式:()m x x 2+1-4+10≤()m ∈R . 4.解关于x 的不等式:ax x x 2-1>0--2.5.关于x 的不等式()()()m x m x m 2+1-2-1+3-1<0的解是一切实数,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能力提高6.设m m ∈≠0R ,,解关于x 的不等式x m x m m m 211⎛⎫-++-<0 ⎪⎝⎭.7.设不等式()()x m x 22-1>-1对满足m 2≤的一切实数m 的值都成立,求x 的取值范围. 8.若关于x 的不等式ax +2<6的解休是()-12,,求不等式xax 1+2≤的解集. 9.设不等式x ax a 2-2++20≤的解集为M ,如果[]M ⊆14,,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0.已知不等式xy ax y 22+2≤对于[][]x y ∈12∈23,,,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2.9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图2-9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你能在这个图案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图2-9将图中的“风车”抽象成如图2-10,在正方形ABCD 中有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 b ,.这样,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ab 2,正方形的面积为a b 22+.由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不等式:a b ab 22+2≥.当直角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 b =时,正方形EFGH 缩为一个点,这时有a b ab 22+=2. 定理1(基本不等式1):C图2-10一般的,如果a b ∈R ,,那么a b ab 22+2≥(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证明:因为()a b ab a b 222+-2=-当a b ≠时,()a b 2->0,当a b =时,()a b 2-=0, 所以,()a b 2-0≥,即a b ab 22+2≥.特别的,如果a b >0>0,,我们用分别代替a 、b,可得a b +≥()a ba b +>0>02, 通常我们称a b+2为a 、ba 、b 的几何平均数. 例1.已知x 、y 都是正数,求证: (1)y xx y+2≥; (2)()()()x y x y xy x y 223333+++8≥.证明:x y ,都是正数x yx y x y y x2233∴>0>0>0>0>0>0,,,,, (1)x y y x +=2≥即x yy x+2≥. (2)x y x y x y 2233+0+>0+0,,≥≥≥()()()x y x y x y x y 223333∴+++=8≥ 即()()()x y x y xy x y 223333+++8≥.说明:在运用定理:a b+2时,注意条件a 、b 均为正数,结合不等式的性质(把握好每条性质成立的条件),进行变形. 例2.(1)用篱笆围成一个面积为2m 100的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的篱笆是多少?(2)段长为m 36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解:(1)设矩形菜园的长为m x ,宽为m y ,则xy =100,篱笆的长为()m x y 2+.由x y+2x y +≥()x y 2+40≥.等号当且仅当x y =时成立,此时x y ==10.因此,这个矩形的长、宽都为m 10时,所用的篱笆最短,最短的篱笆是40m .(2)设矩形菜园的宽为m x ,则长为()m x 36-2,其中0x <<18, 其面积()()x x S x x x x 22112+36-236⎛⎫=36-2=⋅236-2=⎪2228⎝⎭≤ 当且仅当x x 2=36-2,即x =9时菜园面积最大,即菜园长m 18,宽为9m 时菜园面积最大为2162m . 归纳:1.两个正数的和为定值时,它们的积有最大值,即若a b +∈R ,,且a b M +=,M 为定值,则M ab 24≤,等号当且仅当a b =时成立.2.两个正数的积为定值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即若a b +∈R ,,且ab P =,P 为定值,则a b +≥,等号当且仅当a b =时成立.定理2(基本不等式2):如果a b c +∈R ,,,那么a b c abc 333++3≥(当且仅当a b c ==时取“=”)证明: ()a b c abc a b c a b ab abc 3333322++-3=++-3-3-3 ()()()()a b c a b a b c c ab a b c 22⎡⎤=+++-++-3++⎣⎦()a b c a ab b ac bc c ab 222⎡⎤=+++2+--+-3⎣⎦()()a b c a b c ab bc ca 222=++++---()()()()a b c a b b c c a 2221⎡⎤=++-+-+-⎣⎦2. a b c ∈+R ,,, ∴上式0≥.从而a b c abc 333++3≥.推论:如果a b c ∈+R ,,,那么a b c ++3a b c ==时取“=”)证明:a b c 333++++≥≥a b c++⇒3由此推出:a b c abc 3++⎛⎫⎪3⎝⎭≥.例3.求证:(1)()a b c a b c 111⎛⎫++++ ⎪⎝⎭≥9;(2)a b c b c a b c a a b c ⎛⎫⎛⎫++++9 ⎪⎪⎝⎭⎝⎭≥.证明:(1) a b c ,,都是正数a b c a b c ++111∴>0++>03,≥ ()a b c a b c 111⎛⎫∴++++=9 ⎪⎝⎭≥.(2)a b c ,,都是正数a b c b c a ∴++3≥,b c a a b c ++3≥. a b c b c a b c a a b c ⎛⎫⎛⎫∴++++9 ⎪⎪⎝⎭⎝⎭≥. 例4.一根水平放置的长方体形枕木的安全负荷与它的宽度a 成正比,与它的厚度d 的平正比,与它的长度l 的平方成反比,见图2-11.lda图2-11(1)将此枕木翻转90︒(即宽度变为了厚度),枕木的安全负荷变大吗?为什么?(2)现有一根横断面为半圆(半圆的半径为R )的木材,用它来成长方体形的枕木,木材长度即为枕木规定的长度,问如何截取,可使安全负荷最大?解:(1)由题可设安全负荷ad y k l 212=⋅(k 为正常数),则翻转90︒后,安全负荷da y k l 222=⋅.因为y dy a 12=,所以,当d a 0<<时,y y 12<,安全负荷变大;当a d 0<<时,y y 12>,安全负荷变小.(2)如图2-12,设截取的枕木宽为a ,高为d ,则图2-12a d R 222⎛⎫+= ⎪2⎝⎭即a d R 222+4=4 枕木长度不变,u ad 2∴=最大时,安全负荷最大.u d d ∴====当且仅当d R d 222=-2,即取d a ==,时,u 最大,即安全负荷最大. 定理3(基本不等式3)*ni a a a n a R i n n+12+++∈∈1N …,,≤≤.这个结论最终可用数学归纳法,二项式定理证明(这里从略).这里涉及到“平均数”的概念.如果n a a a n +12∈>1R ,,…,,且n +∈N ,则na a a n12+++…叫做这n 做这n 个正数的几何平均数.定理3的语言表述为:n 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基础练习1.已知a 、b 、c 都是正数,求证:()()()a b b c c a abc +++8≥. 2.设a b c +∈R ,,,且ab bc ca ++=108,求ab bc cac a b++的最小值. 3.(1)若x >0,求()f x x x9=4+的最小值; (2)若x <0,求()f x x x9=4+的最大值. 4.(1)若x ≠0,求x x1+的取值范围; (2)若ab =1,求a b +的取值范围; (3)若x 5<4,求x x 14-2+4-5的最大值; (4)若x >2,求x x x 2-3+3-2的最小值;(5)若x y >0,,且x y 19+=1,求x y +的最小值;(6)若x y >0,,x y +=1,求x y41+的最小值;(7)求y 2y 2=(8)若a b >0,,且ab a b =++3,求ab 的取值范围.5.某工厂要建造一个长方体无盖贮水池,其容积为3m 4800,深为m 3,如果池底每21m 的造价为150元,池壁每2m 1的造价为120元,问怎样设计水池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多少元?6.某房屋开发公司用100万元购得一块土地,该地可以建造每层m 21000的楼房,楼房的总建筑面积(即各层面积之和)每平方米平均建筑费用与建筑高度有关,楼房每升高一层,整幢楼房每平方米建筑费用提高%5.已知建筑5层楼房时,每平方米建筑费用为400元,公司打算造一幢高于5层的楼房,为了使该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最低(综合费用是建筑费用与购地费用之和),公司应把楼层建成几层? 能力提高7.用水清洗一堆蔬菜上残留的农药,对用一定量的水清洗一次....的效果作如下假定:用1个单位量的水可洗掉蔬菜上残留农药量的12,用水越多洗掉的农药量也越多,但总还有农药残留在蔬菜上,设用x 单位量的水清冼一次以后,蔬菜上残留的农药量与本次清洗前残留的农药量之比为函数()f x . (1)试规定()f 0的值,并解释其实际意义;(2)试根据假定写出函数()f x 应该满足的条件和具有的性质;(3)设()f x x 21=1+,现有()a a >0单位量的水,可以清洗一次,也可以把水平均分成2份后清洗两次,试问用哪种方案清洗后蔬菜上残留的农药量比较少?说明理由.8.设a a a a 11211>-1≠=1+1+,.(1a a 12,之间; (2)a a 12,;(3.9.设常数a b +∈R ,,试探求不等式()ax a b b 2=+-1+>0对任意x >1成立的充要条件. 10.已知集合(){}|D x x x x x x k 121212=>0>0+=,,,(其中k 为正常数). (1)设u x x 12=,求u 的取值范围;(2)求证:当k 1≥时,不等式k x x x x k 22212⎛⎫⎛⎫112⎛⎫--- ⎪⎪ ⎪2⎝⎭⎝⎭⎝⎭≤对任意()x x D 12∈,恒成立;(3)求使不等式k x x x x k 22212⎛⎫⎛⎫112⎛⎫--- ⎪⎪ ⎪2⎝⎭⎝⎭⎝⎭≥对任意()x x D 12∈,恒成立誓k 2的范围.11.已知a b c +∈R ,,,且满足()()kabc a b a b c a b c22++++4++≥,求k 的最小值.§2.10 不等式的证明证明不等式不但用到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证明的技能、技巧,还要注意到横向结合内容方方面面.如与数列、三角函数、函数等相结合,解答时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不等式的证明,由于题型多变,技巧性强加上无固定程序可循,因此常有一定的难度,解决个困难的出路在于深刻理解不等式证明中应用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熟练掌握等式的性质和一些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常用方法有: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性、反证法. 1,比较法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它有两种基本形式: ①求差比较法,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变形方向:变为一个常数;或变为平方和形式;或变为因式之积的形式. 这种比较法是普遍适用的,是无条件的.它的理论依据是实数大小关系:a b a b a b a b a b a b ->0⇔>⎧⎪-=0⇔=⎨⎪-<0⇔<⎩应用范围:常用于指(对)数式的比较.这种比较法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除式”的符号一定. 例1.若a b n >0>1,,,则n n n n a b a b ab -1-1++≥ 证明:()()()()n n n n n n a b a b ab a a b b a b -1-1-1-1++=---()()n n a b a b A -1-1=--=.若a b >,则n n a b -1-1>,则A >0; 若a b <,则n n a b -1-1<,则A <0; 若a b =,则A =0. ∴原不等式成立.②求商比较法,步骤是:作商——变形——判断. 做商法是依据当b >0,且ab>1时,则a b >,反之则亦然. 例2.设a b c ,,为正数,证明()a b c a n ca b c abc ++3≥.证明:易知上式是轮换的,不妨设a b c ≥≥. 上式即()a b ca b c a b c abc ++333≥a bb ca ca b c b c a c a b a b c a b a a b c b c c ---222+++⎛⎫⎛⎫⎛⎫=1 ⎪⎪ ⎪⎝⎭⎝⎭⎝⎭≥.∴原不等式成立.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主要有作差或作商,变形,判断三个步骤. 基础练习1.(1)若x >1,求证:x x x31>+-1; (2)若a b ∈R ,,求证:a b ab a b 22+++-1≥;(3)若a b <<0,求证:a b a b a b a b2222++<--;(4)若a b >0>0,,求证:a b b a a b a b ≥. 2.若x y z a b c +∈∈R R ,,,,,,则()b c c a a b x y z xy yz zx a b c222+++++2++≥. 3.若a b c ,,为不全相等的正数,则a b ab b c a c ac abc 22222++++>6. 4.已知ab R +∈,且a b ≠,求证:()()()a b a ab b a b 222222--+<-.2.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时,有时可以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使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不等式转化为判定这些充分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如果能够肯定这些充分条件都已具备,那么就可以断定原不等式成立,这种方法通常叫做分析法,分析法也称逆推法.例3>1+(22>即12+>16+2即35>19+,即4,即15<16(22>即12+>16+35>19+即35>19+,即4,即15<16例4.已知n ∈N ,求证:n n n n 111111111⎛⎫⎛⎫1++++++++ ⎪ ⎪+1352-12462⎝⎭⎝⎭……≥① 证明:要证明不等式(1),只须证()n n n n 1111111⎛⎫⎛⎫1+++++1++++ ⎪ ⎪352-12462⎝⎭⎝⎭……≥②②式左边即n n n n 111⎛⎫+++++ ⎪22352-1⎝⎭…③ ②式右边即n n n 11111111⎛⎫⎛⎫+++++++++ ⎪ ⎪24622462⎝⎭⎝⎭……④n n n n 1111111⎛⎫⎛⎫=+++++++++ ⎪ ⎪22462462⎝⎭⎝⎭…… 比较③和④可知要证②式成立,只须证明 n n 1111⎛⎫++++ ⎪22462⎝⎭…≥⑤ n n111111++++++352-1462……≥⑥ ⑤,⑥两式显然成立,故不等式①成立.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时,应注意每一步推理都要保证能够反推回来.分析法的优点就是比较符合探索题解的思路,缺点就是叙述往往比较冗长,因此,思路一旦打通,可改用综合法解答,它适用于条件简单而求证复杂或从条件无从下手的题. 基础练习1<2.设,x y >0>0,证明不等式:()()x yxy11223323+>+.3.已知,,a b c 分别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之长,求证c a b a b b c c a++<2+++. 4.若,,x y z +∈R ,且x y z xyz ++=,证明不等式y z z x x yx y z x y z 2⎛⎫+++111++2++ ⎪⎝⎭≥.5,已知,,x y z ∈+R ,且x y z 222++=1,求证:x y z x y z 222++1-1-1-6.已知,,a b c 01≤≤,求证:a b cbc ca ab ++2+1+1+1≤. 3.综合法综合法是“由因导果”,即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不等式性质,函数性质或熟知的基本不等式,逐步推导出要证明的不等式.例5.已知△的三边长为,,a b c ,且a b c s ++=2,求证:()()()abcs a s b s c ---8≤. 证明:由条件得:,,s a s b s c ->0->0->0 ()()()s a s b c s a s c s a b 222-+-1⎛⎫∴--=2--= ⎪244⎝⎭≤.同理:()()()(),a b s b s c s c s a 22----44≤≤.三式相乘再开方得()()()abcs a s b s c ---8≤.在实际应用中,常常用分析法寻找思路,用综合法表述,即所谓的综合分析法,这样使得叙述不会太过于冗长,请看下例:例6.设,,,a b x y R ∈,且,a b x y 2222+=1+=1,试证:ax by +1≤. 证法1:用分析法。
第二章 方程与不等式第七讲 一次方程(组)【基础知识回顾】一、 等式的概念及性质:1、等式:用“=”连接表示 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2、等式的性质:①、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减)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即:若a=b,那么a±c=②、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 (除数不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即:若a=b,那么a c= ,若a=b (c≠o )那么a c= 【名师提醒:①用等式性质进行等式变形,必须注意“都”,不能漏项②等式两边都除以一个数或式时必须保证它的值 】二、方程的有关概念:1、含有未知数的 叫做方程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 的值,叫做方程的解4、一个方程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 ,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三、一元一次方程: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的 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可以化成 的形式。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
2。
3。
4。
5。
【名师提醒: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各个步骤的依据分别是等式的性质和合并同类法则,要注意灵活准确运用;2、特别提醒:去分母时应注意不要漏乘项,移项时要注意。
】四、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法:1、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 ;2.解方程组的解法:① 消元法 ② 消元法【名师提醒:1、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 组,我们通常在实际应用中要求其正整数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应写成 五、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一般步骤:1、审:弄清题意,分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2、设:直接或间接设未知数3、列:根据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组)4、解:解这个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5、验:检验方程(组)的解是否符合题意6:答: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重点考点例析】 一、选择题1.一元一次方程2x=4的解是( )A .x=1 B .x=2 C .x=3 D.x=4x=ay=b 的形式2.已知方程组2535x yx y+=⎧⎨+=⎩,则x+y的值为()A.-1 B.0 C.2 D.3A.4150048000x yx y+=⎧⎨+=⎩B.4150068000x yx y+=⎧⎨+=⎩C.1500468000x yx y+=⎧⎨+=⎩D.1500648000x yx y+=⎧⎨+=⎩二、填空题12.方程组31x yx y+=⎧⎨-=⎩的解是.13.若方程组7353x yx y+=⎧⎨-=-⎩,则3(x+y)-(3x-5y)的值是.14.湖园中学学生志愿服务小组在“三月学雷锋”活动中,购买了一批牛奶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如果送给每位老人2盒牛奶,那么剩下16盒;如果送给每位老人3盒牛奶,则正好送完.设敬老院有x位老人,依题意可列方程为.15.某商场将一款空调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可获利10%,若该空调的进价为2000元,则标价元.三、解答题20.解方程组128 x yx y=+⎧⎨+=⎩.21.解方程组251x yx y+=⎧⎨-=⎩.【基础知识回顾】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1、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二次项是一次项是,是常数项【名师提醒: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要特别注意强调a≠0这一条件2、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时要按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排列,并一般首项为正】二、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如果ax 2 =b 则X 2 = X1= X2=2、配方法:解法步骤:①、化二次项系数为即方程两边都二次项系数,②、移项:把项移到方程的边③、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的形式④、解方程:若方程右边是非负数,则可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3、公式法:如果方程ax 2+bx+c=0(a≠0) 满足b 2-4ac≥0,则方程的求根公式为4、因式分解法: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如果左边能分解因式,即产生A.B=0的形式,则可将原方程化为两个方程,即、从而得方程的两根【名师提醒: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应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用,较常用到的是法和法】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0)根的情况由决定,我们把它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般用符号表示①当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②当时,方程看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方程有两个实数跟,则③当时,方程没有实数根【名师提醒:在使用根的判别式解决问题时,如果二次项系数中含有字母一定要保证二次项系数】四、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c=0(a±0)有两个根分别为X1、X2则x1+x2 = x1x2 =【重点考点例析】一、选择题1.方程x2-5x=0的解是()A.x1=0,x2=-5 B.x=5 C.x1=0,x2=5 D.x=0 2.已知关于x的方程x2-kx-6=0的一个根为x=3,则实数k的值为()A.1 B.-1 C.2 D.-23.已知b<0,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1)2=b的根的情况是()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没有实数根D.有两个实数根4.一元二次方程2x2-5x+1=0的根的情况是()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没有实数根D.无法确定5.已知一元二次方程:①x2+2x+3=0,②x2-2x-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都有实数解B.①无实数解,②有实数解C.①有实数解,②无实数解D.①②都无实数解6.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a的值是()A.4 B.-4 C.1 D.-17.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A.k<1 B.k>1 C.k=1 D.k≥08.若关于x的方程x2-4x+m=0没有实数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A.m<-4 B.m>-4 C.m<4 D.m>49.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2x+3=0有实数根,则整数a的最大值是()A.2 B.1 C.0 D.-110.一元二次方程(x+6)2=16可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其中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是x+6=4,则另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是()A.x-6=-4 B.x-6=4 C.x+6=4 D.x+6=-4 11.用配方法解方程x2-2x-1=0时,配方后得的方程为()A.(x+1)2=0 B.(x-1)2=0 C.(x+1)2=2 D.(x-1)2=2二、填空题三、解答题21.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1)27(23)28x -=; (2)223990y y--= (3)221x +=; (4)2(21)3(21)20x x ++++= 2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为(m-1)x 2-2mx+m+1=0.(1)求出方程的根;(2)m 为何整数时,此方程的两个根都为正整数?24.小丽为校合唱队购买某种服装时,商店经理给出了如下优惠条件:如果一次性购买不超过10件,单价为80元;如果一次性购买多于10件,那么每增加1件,购买的所有服装的单价降低2元,但单价不得低于50元.按此优惠条件,小丽一次性购买这种服装付了1200元.请问她购买了多少件这种服装?25.要建一个面积为150m 2的长方形养鸡场,为了节约材料,鸡场的一边靠着原有的一条墙,墙长为am ,另三边用竹篱笆围成,如图,如果篱笆的长为35m ,(1)求鸡场的长与宽各为多少?(2)题中墙的长度a 对题目的解起着怎样的作用?第九讲 分式方程【基础知识回顾】一、分式方程的概念分母中含有 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名师提醒: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是区分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根本依据】二、分式方程的解法: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 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即分式方程 ﹥整式方程2、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①、 ②、 ③、3、增根:转化 去分母 A B D E F在进行分式方程去分母的变形时,有时可能产生使原方程分母为 的根称为方程的增根。
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公式、定理、结论图表)1.不等关系不等关系常用不等式来表示.2.实数a,b的比较大小文字语言数学语言等价条件a-b是正数a-b>0a>ba-b等于零a-b=0a=ba-b是负数a-b<0a<b3.重要不等式一般地,∀a,b∈R,有a2+b2≥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4.等式的性质(1)性质1如果a=b,那么b=a;(2)性质2如果a=b,b=c,那么a=c;(3)性质3如果a=b,那么a±c=b±c;(4)性质4如果a=b,那么ac=bc;(5)性质5如果a=b,c≠0,那么ac=b c .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对称性:a>b⇔b<a.(2)传递性:a>b,b>c⇒a>c.(3)可加性:a>b⇔a+c>b+c.(4)可乘性:a>b,c>0⇒ac>bc;a>b,c<0⇒ac<bc.(5)加法法则:a>b,c>d⇒a+c>b+d.(6)乘法法则:a>b>0,c>d>0⇒ac>bd.(7)乘方法则:a>b>0⇒a n>b n>0(n∈N,n≥2).6.基本不等式(1)有关概念:当a,b均为正数时,把a+b2叫做正数a,b的算术平均数,把ab叫做正数a,b的几何平均数.(2)不等式:当a,b是任意正实数时,a,b的几何平均数不大于它们的算术平均数,即ab≤a+b2,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7.已知x、y都是正数,(1)若x+y=S(和为定值),则当x=y时,积xy取得最大值S24.(2)若xy=p(积为定值),则当x=y时,和x+y取得最小值2p.上述命题可归纳为口诀: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8.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二次不等式.9.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1)ax2+bx+c>0(a≠0).(2)ax2+bx+c≥0(a≠0).(3)ax2+bx+c<0(a≠0).(4)ax2+bx+c≤0(a≠0).思考1:不等式x2-y2>0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吗?提示:此不等式含有两个变量,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可知不是一元二次不等式.10.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与解集使一元二次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其解的集合,称为这个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思考2:类比“方程x2=1的解集是{1,-1},解集中的每一个元素均可使等式成立”.不等式x2>1的解集及其含义是什么?提示:不等式x2>1的解集为{x|x<-1或x>1},该集合中每一个元素都是不等式的解,即不等式的每一个解均使不等式成立.11.三个“二次”的关系|b提示:结合二次函数图象可知,若一元二次不等式ax2+x-1>0的解集为R,则>0,+4a<0,解得a∈∅,所以不存在a使不等式ax2+x-1>0的解集为R. 1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主导思想:化分式不等式为整式不等式类型同解不等式思考1:x -3x +2>0与(x -3)(x +2)>0等价吗?将x -3x +2>0变形为(x -3)(x +2)>0,有什么好处?提示:等价;好处是将不熟悉的分式不等式化归为已经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13.(1)不等式的解集为R (或恒成立)的条件设二次函数y =ax 2+bx +c若ax 2+bx +c ≤k 恒成立⇔y max ≤k 若ax 2+bx +c ≥k 恒成立⇔y min ≥k14.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步骤(1)阅读理解,认真审题,分析题目中有哪些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准不等关系.(2)设出起关键作用的未知量,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或表示成函数关系).(3)解不等式(或求函数最值).(4)回扣实际问题.思考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提示: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构造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选择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未知量为x,用x来表示其他未知量,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关系再求解.<解题方法与技巧>1.作差法比较大小的一般步骤第一步:作差;第二步:变形,常采用配方、因式分解等恒等变形手段,将“差”化成“和”或“积”;第三步:定号,就是确定是大于0,等于0,还是小于0(不确定的要分情况讨论);最后得结论.概括为“三步一结论”,这里的“定号”是目的,“变形”是关键.典例1:已知x≤1,比较3x3与3x2-x+1的大小.[解]3x3-(3x2-x+1)=(3x3-3x2)+(x-1)=3x2(x-1)+(x-1)=(3x2+1)(x-1).∵x≤1得x-1≤0,而3x2+1>0,∴(3x2+1)(x-1)≤0,∴3x3≤3x2-x+1.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不等式注意事项(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其推论可以证明一些不等式.解决此类问题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2)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推导时,应注意紧扣不等式的性质成立的条件,且不可省略条件或跳步推导,更不能随意构造性质与法则.典例2:若a>b>0,c<d<0,e<0,求证:e(a-c)2>e(b-d)2.[思路点拨]可结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分析所证不等式的结构,有理有据地导出证明结果.[证明]∵c<d<0,∴-c>-d>0.又∵a>b>0,∴a-c>b-d>0.∴(a-c)2>(b-d)2>0.两边同乘以1(a-c)2(b-d)2,得1(a-c)2<1(b-d)2.又e<0,∴e(a-c)2>e(b-d)2.3.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2.对基本不等式的准确掌握要抓住以下两个方面:(1)定理成立的条件是a、b都是正典例3:给出下面四个推导过程:①∵a、b为正实数,∴ba+ab≥2ba·ab=2;②∵a∈R,a≠0,∴4a+a≥24a·a=4;③∵x、y∈R,xy<0,∴xy+yx=-- 2.其中正确的推导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B[解]①∵a、b为正实数,∴ba、ab为正实数,符合基本不等式的条件,故①的推导正确.②∵a∈R,a≠0,不符合基本不等式的条件,∴4a+a≥24a·a=4是错误的.③由xy<0,得xy、yx均为负数,但在推导过程中将整体xy+yx提出负号后,为正数,符合均值不等式的条件,故③正确.]4.利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大小1.在理解基本不等式时,要从形式到内含中理解,特别要关注条件.等号成立的条件是a=b;a2+b2≥2ab成立的条件是a,b∈R,等号成立的条件是a=b.典例4:(1)已知a,b∈R+,则下列各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a+b≥2ab B.ba+a b ≥2C.a2+b2ab ≥2ab D.2aba+b≥ab(2)已知a,b,c是两两不等的实数,则p=a2+b2+c2与q=ab+bc+ca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1)D(2)a2+b2+c2>ab+bc+ac[解](1)由a+b2≥ab得a+b=2ab,∴A成立;∵ba+ab≥2ba·ab=2,∴B成立;∵a2+b2ab≥2abab=2ab,∴C成立;∵2aba+b≤2ab2ab=ab,∴D不一定成立.(2)∵a、b、c互不相等,∴a2+b2>2ab,b2+c2>2ac,a2+c2>2ac.∴2(a2+b2+c2)>2(ab+bc+ac).即a2+b2+c2>ab+bc+.]5.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1.条件不等式的证明,要将待证不等式与已知条件结合起来考虑,比如本题通过“1”的代换,将不等式的左边化成齐次式,一方面为使用基本不等式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可实现约分与不等式的右边建立联系.2.先局部运用基本不等式,再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注意限制条件),通过相加(乘)合成为待证的不等式,既是运用基本不等式时的一种重要技能,也是证明不等式时的一种常用方法.典例5:已知a,b,c是互不相等的正数,且a+b+c=1,求证:1a+1b+1c>9.[思路点拨]看到1a+1b+1c>9,想到将“1”换成“a+b+c”,裂项构造基本不等式的形式,用基本不等式证明.[证明]∵a,b,c∈R+,且a+b+c=1,∴1a +1b +1c =a +b +c a +a +b +c b +a +b +c c =3+b a +c a +a b +c b +a c +b c=3≥3+2b a ·a b+2c a ·a c+2c b ·b c=3+2+2+2=9.当且仅当a =b =c 时取等号,∴1a +1b +1c>9.6.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关键是获得满足基本不等式成立条件,即“一正、二定、三相等”.解题时应对照已知和欲求的式子运用适当的“拆项、添项、配凑、变形”等方法创设应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具体可归纳为三句话:若不正,用其相反数,改变不等号方向;若不定应凑出定和或定积;典例6:(1)已知x <54,求y =4x -2+14x -5的最大值;(2)已知0<x <12,求y =12(1-2x )的最大值.[思路点拨](1)看到求y =4x -2+14x -5的最值,想到如何才能出现乘积定值;(2)要求y=12x (1-2x )的最值,需要出现和为定值.[解](1)∵x <54,∴5-4x >0,∴y =4x -2+14x -5=--4x 3≤-2+3=1,当且仅当5-4x =15-4x,即x =1时,上式等号成立,故当x =1时,y max =1.(2)∵0<x<12,∴1-2x>0,∴y=14×2x(1-2x)≤14×=14×14=116∴当且仅当2x=1-2xx=14时,y max=116.7.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条件最值1.本题给出的方法,用到了基本不等式,并且对式子进行了变形,配凑出满足基本不等式的条件,这是经常使用的方法,要学会观察、学会变形.f(x)=ax(b-ax)型.典例7:已知x>0,y>0,且满足8x+1y=1.求x+2y的最小值.[解]∵x>0,y>0,8x+1 y=1,∴x+2yx+2y)=10+xy+16yx≥10+2xy·16yx=18,+1y=1,=16yx,=12,=3时,等号成立,故当x=12,y=3时,(x+2y)min=18.8.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1.在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注意如下思路和方法:(1)先理解题意,设出变量,一般把要求最值的量定为函数;(2)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把实际问题抽象成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3)在定义域内,求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4)正确写出答案.时,可用函数的单调性求解典例8:如图,动物园要围成相同面积的长方形虎笼四间,一面可利用原有的墙,其他各面用钢筋网围成.现有36m 长的钢筋网材料,每间虎笼的长、宽分别设计为多少时,可使每间虎笼面积最大?[解]设每间虎笼长x m ,宽y m ,则由条件知,4x +6y =36,即2x +3y =18.设每间虎笼面积为S ,则S =xy .法一:由于2x +3y ≥22x ·3y =26xy ,所以26xy ≤18,得xy ≤272,即S max =272,当且仅当2x =3y 时,等号成立.x +3y =18,x =3y ,=4.5,=3.故每间虎笼长为4.5m,宽为3m 时,可使每间虎笼面积最大.法二:由2x +3y =18,得x =9-32y .∵x >0,∴0<y <6,S =xy =-32y =32y (6-y ).∵0<y <6,∴6-y >0.∴S ≤32(6-y )+y 22=272.当且仅当6-y =y ,即y =3时,等号成立,此时x =4.5.故每间虎笼长为4.5m ,宽为3m 时,可使每间虎笼面积最大.9.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对于恒成立不等式求参数范围问题常见类型及解法有以下两种:(1)变更主元法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确定合适的主元,一般知道取值范围的变量要看作主元.(2)转化法求参数范围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函数值的集合为B={y|m≤y≤n},则(1)y≥k恒成立⇒y min≥k即m≥k;(2)y≤k恒成立⇒y max≤k即n≤k.典例9:已知y=x2+ax+3-a,若-2≤x≤2,x2+ax+3-a≥0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思路点拨]对于含参数的函数在某一范围上的函数值恒大于等于零的问题,可以利用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求解.[解]设函数y=x2+ax+3-a在-2≤x≤2时的最小值为关于a的一次函数,设为g(a),则(1)当对称轴x=-a2<-2,即a>4时,g(a)=(-2)2+(-2)a+3-a=7-3a≥0,解得a≤73,与a>4矛盾,不符合题意.(2)当-2≤-a2≤2,即-4≤a≤4时,g(a)=3-a-a24≥0,解得-6≤a≤2,此时-4≤a≤2.(3)当-a2>2,即a<-4时,g(a)=22+2a+3-a=7+a≥0,解得a≥-7,此时-7≤a<-4.综上,a的取值范围为-7≤a≤2.。
第二章 方程与不等式
★2.1一元二次方程
1. 定义:只含有1
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
2. 整式 单项式:数或字母的乘积,如4,a ,
4a ,
23
aa 2 多项式 :若干个单项式的和或差 如4a+2c ,a-5b
分式:形如a
a 的式子,且A ,B 为整式,B 中有字母。
√且√下含有字母的式子
3. 解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的常用方法:
(1)配方法:二次项系数化为1⇨移向(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配方(方程的两边各加上一次项系数
一半的平方),把方程化成(x+m )2=n 的形式⇨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
(2)求根公式法:a =−a ±√a 2−4aa
2a
注意条件△=b 2-4ac >0时,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2-4ac=0时,方程有2个相等的实数根,△=b 2-4ac <0时,方程无实数根。
(3)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缺少一次项或常数项的一元二次方程。
如:x 2=9x ,
4 x 2=5等
4. 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或者有2个,或者没有。
例如x 2=2x ,不能把x 约去,否则
会丢根。
★2.2不等式
1. (复习)任意两个实数a,b 具有的基本性质:a-b >0⇔a >b a-b <0⇔a <b a-b=0⇔a=b
2. 比较两个实数或代数式的大小的方法:通常用做差比较法。
方法是:把要比较的两个实数(或代数式)做差,然后进行化简,或配方,或因式分解,直到能判断实数或代数式的符号为止,最后根据结果的符号来判断大小。
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a >b ⇔a+c >b+c (或a-c >b-c ) 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a >b ,c >0⇔ac >bc (或a a >a a
) 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a >b ,c <0⇔ac <bc (或a a <a a ) 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5.
6.解题时要理解“且”和“或”的关系,且是取交集,表示都得满足,或是取并集,表示都可以满足。
例如:x-3<0或x+4≤0的解集是?
7.在解8.一元二次不等式(一般形式ax 2+bx+c >0或ax 2+bx+c >0,a ≠0)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
式经过配方再开方,变成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最后转化成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从而求出解集。
当m >0时,X 2≤m 2⇔|x|≤m ,即-m ≤x ≤m
X 2≥m 2⇔|x|≥m ,即x ≥m 或x ≤-m
☆你能分清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集到底取并集还是取交集吗?例题: 1.解不等式|2x-3|<1
2.解不等式 |2x-3|>1
3.解不等式组 2x-3>1
2x-3<-1
注:
不等式组的解集等于各不等式的解集的交集,因为解集需要同时满足不等式组的每一项。
不等式的解集需要满足不等式的性质: |x|≤m,即-m≤x≤m(取交集)
|x|≥m,即x≥m或x≤-m(取并集)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