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春晓》
- 格式:ppt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22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春晓》。
(2)理解古诗《春晓》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大自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春晓》。
2. 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古诗《春晓》的文本。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景色,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看到的春天的景象有哪些?”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春晓》,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跟读,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3)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朗读和背诵。
3. 解释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和解释。
(2)学生互动交流,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4. 理解古诗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古诗《春晓》的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和背诵成果。
(3)教师鼓励学生欣赏更多的古诗,培养对文学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还应考虑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古诗《春晓》的内容和意境。
2.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和运用。
3.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八、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互动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抄写生字词的准确性和整洁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4课《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春晓》XX中小西校区一(2)班XX一、教学设计三、拓展延伸四、课堂检测(二)理解感悟1、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
2、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3、交流讨论学习。
(1)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2)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
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
(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3)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吟诵。
1、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2、朗读全诗,背诵。
查阅作者孟浩然的其他诗句。
3、提出任务,进一步为理解诗意、体悟感情打基础;小组分工合作学习,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学生教学生,以点带面,激发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古诗的意境有了比较深的理解和感悟,再次通过想象,再次体会春天的美好和作者爱春、惜春之情,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使感情得以升华。
5、课堂作业练习二、课堂实录一、导入揭题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
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齐读。
学习“古、诗、首”两个字。
二、学习《春晓》(一)出示整首诗,读通。
1、师: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
(齐读诗题)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一年级下册必背古诗以下是一年级下册必背的12首古诗:
1.《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悯农(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7.《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8.《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0.《悯农(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1.《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2.《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年级下册语文《春晓》知识点1. 了解《春晓》诗歌背景2. 掌握《春晓》的整篇诗歌3. 熟悉《春晓》的作者王之涣4. 了解《春晓》的诗歌形式和韵律5. 解读《春晓》的诗歌意境6. 探究《春晓》的具体描写和意象7. 辨析《春晓》的诗歌主题和意义8. 比较《春晓》与其他春天诗歌的异同9. 练习《春晓》的朗读和背诵10. 运用《春晓》的诗句,进行创作与表达1. 了解《春晓》诗歌背景:应该了解此诗歌创作背景和出现的历史背景。
比如:王之涣创作此诗歌时正值唐朝盛世时期,表达出对春天充满爱和希望的感受。
2. 掌握《春晓》的整篇诗歌:要求熟练掌握《春晓》整篇诗歌的节奏、韵律和诗句。
可以通过多次朗读和背诵来掌握。
3. 熟悉《春晓》的作者王之涣:了解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便更好地理解此文的意境。
4. 了解《春晓》的诗歌形式和韵律:《春晓》是七绝诗,每句四个字,如果从韵律上分析,全诗共四个韵。
5. 解读《春晓》的诗歌意境:《春晓》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观,表达出作者对美好的祝愿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向往太平盛世的理想。
6. 探究《春晓》的具体描写和意象:《春晓》通过具体自然景色的描绘包括泉水、草木、小鸟等,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7. 辨析《春晓》的诗歌主题和意义:主要通过此文来阐述,在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唤起人们的爱和希望,并反映唐代社会的总体情况。
8. 比较《春晓》与其他春天诗歌的异同:在比较与分析其他春天相关的文学作品时,可以从文学表现形式和诗歌主题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异同之处。
9. 练习《春晓》的朗读和背诵:学习《春晓》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语言表达技巧,还需要正确的发音、音量控制等方面的练习。
10. 运用《春晓》的诗句,进行创作与表达:可以用《春晓》的诗句来启发自己的思考,给自己的写作提供灵感。
写一些关于春天、希望、爱情的文章,比如:春天的阳光洒满大地,让人心情愉悦;表达对朋友、家人等的深切关爱等等。
《春晓》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全篇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抒情来表达对美好和向往的深刻体悟。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
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
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注释]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赏析]《春晓》是一首惜春诗,看似极为口语化,却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跌宕起伏。
作者以“不知——知;知——不知”的句式,将春天的景物展现给读者。
不知清晨,但是却知道报晓的鸟儿鸣叫;知道春风春雨的光顾,却不知道落英多少。
诗人就是这样在反复周折的句式中来描写大好春光的。
全诗以清新活泼、明朗畅晓的语言来描写春天的秀丽景色,抒发诗人内心萌发的深厚春意,墨淡而意浓,景美而情切,并且给人留下鸟啼无意,而落花有情的不尽韵味。
《春晓》创新教案【教学设想】学会“晓、眠、觉、闻、啼”这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
知道“觉”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jué”。
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老师:同学们听过这句话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而春天的早晨则是一天当中最宝贵的时间。
(二)出示图片:1.老师:同学们,你们从这张图片中能不能看出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景色?图画中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设计思路:出示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加集中精力观察。
)2.老师:同学们,有哪位同学愿意来跟我们分享下他(她)的观察结果啊?学生:这是春天,老师:你怎么看出来是春天啊?学生:桃花开了(鼠标点击桃树),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点击燕子)。
老师:好,非常棒,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
老师:那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地上到处是被风雨打落的花瓣。
(点击落花)老师:同学们,春天花会自然落这么多吗?这是不是说明昨夜刮风下雨啦?(设计思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有顺序地叙述图意。
)过渡:老师:看来同学们观察得都非常仔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啊,就是跟我们描述的景色是一样的,不过在学这首诗之前啊,有位小朋友叫老师放一短视频给你们看。
3.播放:《春晓》这首诗的朗读4.老师:同学们,她读得好不好啊?学生:好老师:那你们想不想跟她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好听,更准确呢?学生:想。
(设计思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更加想去了解这首诗。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介绍作者。
1.老师:同学们,打开书本第12页,你们用拼音拼读的方法,读一读这首古诗,看看你们能不能读懂这首诗歌。
把你们不懂的字、词圈出来,等下讨论。
(注意诗中的“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
)2.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了吗?有什么不懂的吗?(把学生不懂的词语都写出来,稍后再分析。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
一、课文题目
本课的题目是《春晓》,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
二、课文内容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三、词汇学习
在本课中,学生将学习到以下词汇:
春眠不觉晓:春天睡觉很舒服,不知不觉就天亮了。
处处闻啼鸟:到处都能听到鸟的叫声。
夜来风雨声:晚上能听到雨声和风声。
花落知多少:不知道有多少花被风吹雨打落下了。
四、句子理解
本课的句子结构简单,意义清晰,适合一年级学生理解。
以下是对课文中重点句子的解释:
1. “春眠不觉晓”:这句话描绘了春天舒适温暖的睡眠,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享受。
2. “处处闻啼鸟”:这句话描绘了春天鸟儿欢快的叫声,表达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感受。
3. “夜来风雨声”:这句话描绘了夜晚雨打风吹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多雨多风的印象。
4. “花落知多少”: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春天花朵凋落的感慨,
同时寄托了对春天的珍惜和留恋。
五、情感教育
本课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同时培养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此外,本课还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不要像春天的花朵一样轻易凋谢。
一年级语文《春晓》教案一年级语文《春晓》教案1【设计理念】学生的知识积累是不同的,学生的理解方法也是各异的,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应该是自主的,让学生运用以有的知识和能力,研究学习理解古诗,逐步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课文2个生字,拓展学习部分新字,进一步巩固对形声字造字律的认识。
2、自主、探究学习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件创设情景,指导练习说话1、出示画面:春天,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枝头,不时有小鸟飞来,唧唧喳喳地叫着,到处春意盎然。
2、看画面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3、是呀!春天多么美好。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课件出示古诗)二、自主学习生字,初步了解古诗1、自由诵读古诗,说说这首诗给你的第一印象。
2、读通古诗,自己找合作伙伴学习生字。
3、交流反馈:你对哪个生字最感兴趣?有什么好办法识记:初拟交流重点如下:⑴晓:晓是天亮的意思,所以用日字旁。
晓字在书写时不要在右上角多一点。
⑵啼:啼用了口字旁,啼的意思是叫。
啼右边是皇帝的帝。
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把交流的话语组织好。
4、娃娃教学,拓展学字:小朋友们学会了晓字,你们还认识和晓字长相很像的姐妹吗?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
学生回答情况例举:⑴我来给大家介绍认识晓的姐妹烧,(学生随即把烧板书在黑板上。
)这个烧字,我是昨天刚认识的,因为昨天我妈妈买来了一只不粘烧锅,很特别,我就把商标上的烧字记住了。
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晓和烧哪儿像,哪儿不像?你还能给烧组个词吗?⑵我也来给大家介绍晓的另一个姐妹浇。
(学生也把浇字板书在黑板上。
)这是浇花的浇,请小朋友一起跟我读。
(齐读浇。
)这个浇字,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因为我家阳台上种了很多花,我天天给它们浇水。
哪个小朋友能运用办法很快记住它?⑶老师,我还有呢!(边说边走到黑板跟前板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