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3人口迁移
- 格式:ppt
- 大小:835.00 KB
- 文档页数:50
《人口迁移》知识总结1.人口迁移: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影响人口机械增长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的判断:①空间移动:跨越行政区域,县级以上;②居住地改变;③时间限度:永久或长期(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分类按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1)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2)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而,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按移动方向分类分:①农村到农村;②农村到城市(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主要的迁移形式);③城市到城市;④城市到农村3.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推拉理论)1)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2)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
3)政治因素: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②战争(战争难民)、③政治中心变革等(如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国首都的变更)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
根本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导致了人口的迁移。
4.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少的国家。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
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
●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1954~1984年中国人口迁移特点——迁移规模小,频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