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文化教学的经典之作__欧洲文化简明教程

欧洲文化教学的经典之作__欧洲文化简明教程

欧洲文化教学的经典之作__欧洲文化简明教程
欧洲文化教学的经典之作__欧洲文化简明教程

第27 卷第6 期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Vol.27 No.6 2014 年11 月JOURNAL OF WEIFAN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Nov.2014

doi: 10.3969 / j.issn.1009 - 2080. 2014. 06.022

欧洲文化教学的经典之作

———评李正栓《欧洲文化简明教程》

张瑞民,谢捷,郭志斌

( 衡水学院,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欧洲文化简明教程》是一本有着深厚学术背景的经典教材,是作者多年教学的积累。该书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是一部编者与读者讨论与沟通,具有独特视角的、实用性很强的关于欧洲文化的著作。从古希腊罗马开始,到当代结束,涉及欧洲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历史、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建筑等,处处闪现着欧洲文化过往的灵动之光。更重要的是,《欧洲文化简明教程》语言简练,易学易懂,设计巧妙,融会贯通,符合学生的发展心理特点和学习心理规律。

关键词:《欧洲文化简明教程》; 欧洲文化; 经典

中图分类号: K500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9 -2080( 2014) 06 -0078 -03

大学的英语课程不仅是旨在提高语言技能的语

言课程,也是旨在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知识和提

高人文素养的素质教育课程。早在2011 年,全国人

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指出: 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

可以互相吸取,受中华文化熏陶的中国人,能够根据民族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主动吸取西方文化的营养,

推动民族的强盛和国家的兴旺。因此,大学课程体系的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传授国际文化知识。“欧洲文化”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和文化高度融合的知识

型课程,也是学习英语文学和其他专业知识的辅助课程,更是培养完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

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欧洲国家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教育、文学、艺术及其文化传统,提高文化素养,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这一背景下,如何

规划、设计简明易懂、接近学生认知水平的语言文化课

程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对学界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李正栓主编的《欧洲文化简明教程》( 以下

简称《简明教程》) 正是这样一部极具学术价值和指

导意义的应时之作。2014 年5 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李正栓主编的

《欧洲文化简明教程》,这是中国外国文化教学界的

一件幸事。作者李正栓早年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在诗

歌翻译、诗歌研究等方面造诣颇深,出版过多部学术

著作。《简明教程》是他多年教学研究的成果,融知

识性、新颖性和应用型为一体,在国内外也是不多见

的。该部著作依据但不照搬国内外已有研究,结合学

生语言接受水平和欣赏水平,科学并客观地讲述欧洲

文化历史发展脉络;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欧洲文

化上下数千年的发展过程; 站在人类总体文学的高

度,把欧洲文学放在它们所处的文化体系中加以考

察,肯定其特征与意义。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清晰

的脉络,相互比照,总结出基本规律,描绘出总体发

展走向。从全书构架上看,是极具开拓性,集指导

性、实用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于一身的不可多得的高

等学校专业或拓展课教材。

该书在内容编排上很有特色,是一部编者与读者

讨论与沟通,实用性很强的学习欧洲文化的教材。全

书共分十章,从古希腊罗马开始,到当代结束,涉及欧

洲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历史、哲学、宗教、文学、艺

收稿日期: 2014 -09 -27

作者简介: 张瑞民( 1962 -) ,男,河北新河人,衡水学院教授; 谢捷( 1970 -) ,女,河北阜城人,衡水学院教授;

郭志斌( 1972 -) ,男,河北衡水人,衡水学院教授。

78

术、建筑等。纵观全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内容丰富,层次分明

该书采用多源头、多方位、多层次的叙述方法, 比较全面地展示欧洲经典文化。全书共分十章,第一 章介绍了西方文化源头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分别介 绍了古希腊罗马灿烂的艺术之花、历史概貌、文学、哲 学、科学、艺术雕塑及其历史贡献和影响。第二章是 对圣经文化的概述,包括: 旧约,基督教的兴起,新约 《圣经》译本在欧洲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 罗马帝国黄金时代后,欧洲进入黯淡的中世纪,但是 中

世纪的黑暗表象并没有完全掩盖中世纪的文化成 就,中世纪欧洲仍具有巨大的创造力,这便是第三章 的内容和主要观点。第四章讲述欧洲文艺复兴和宗 教改

革,中世纪的欧洲为欧洲文化复兴时期提供了物 质基础、阶级基础和文化基础,本章还介绍了法国、英 国、西班牙、荷兰和德国等其他国家的文艺复兴。第 五章介绍十七世纪欧洲的科技革命、新的社会体系的 尝试以及巴洛克艺术风格。资本主义萌芽不但为复 兴运动,同时也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可能。第六章主要 介绍欧洲启蒙运

动、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洛可可式 艺术、古典音乐等。

第七章成功地从启蒙运动转入浪 漫主义,侧重介绍了欧洲各国浪漫主义文学和浪漫主 义文艺。第八章主要介绍的是马克思主义和达尔文

主义。第九章分别介绍了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印象主 义和后印象主义艺术风格。第十章首先介绍了深受 一战影响的欧洲现代

主义文学思潮,包括意象派、意 识流、新小说、荒诞戏剧、愤怒的青年等主潮。然后介 绍了欧洲现代艺术运动,这场运动中,表现主义、达达 主义、立体派、野兽派和超现实主义对现代设计的影 响最为明显。

二、内容安排和研究视角创新

从内容的安排上看,这本书突出了各个时期的 历史状况、欧洲民族文学发展概貌、代表作者作品的 评介。作者对于各个时期社会历史状况的概述很有 特色,有选择地重点介绍了与当时文学艺术活动密 切相关的文化现象,其中特别突出了民族文化和文 学发展史。首先以扫描的形式概括出某一时期文学 的整体面貌、主要特质和成就,然后以史纲的形式勾 勒具有代表性的各国民族文学的特质和发展规律,

最后对重点作家作品进行评介。重点关注其中的哲 学思潮、政治变革、宗教运动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对文

学所产生的影响。还采用网络式的结构,既注意到 了各个阶段文学发 展 的 历 时 性,以纵向叙述为主, 又关照到同一个发展阶段各国文学的思潮和流派、影 响和差异、共性和民族性,作共时性的横断面展示, 这样线和面都照顾到了。这种编排论述体现了编写 者研究世界文化与文学发展脉络的新视角。

三、语言简明,易学易懂,夹注音标,选配课文 该教材没有照搬国外教材相关内容,用浅显易懂

的语言接近学生的认知和欣赏水平,易学易记。该书 脉络清晰,详略得当。以历史发展为脉络,在宏观和 微观的论证中,较好地做到了脉络清晰而又细致深

入,达到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效果。本书的撰写 更是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不拿晦涩的术语吓人,既 充分考虑了通俗易懂,又不缺乏理论深度,是一本难 得的通俗易懂的好教材。另外,该书还加注音标,选 配译文,使文化学习无障碍,语言学习轻松活泼,趣 味盎然。

四、设计丰富的练习、评价研讨环节,凸显应用

性和实用性 该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介绍欧洲经典文化,但 并不满足于纯粹的单方面介绍,也没有一味地罗列

概念和理论。与以往的国内西方文化著作相比,本 书增加了练习和评论型思考题,做到了形式多样,举 一

反三,主客观相结合,记忆型和批评型相结合和学 练结合。同时作者对一些问题进行适度分析论述后,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适当地拓展和创新,这是该 著作的又一大特点。通过阅读读者可以领会到宗教 与文学、艺术与文学的同源混生、天然亲缘的关系。

宗教对文化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世界各民族的文 学,同样受到各民族宗教的极大影响。作为社会现 象的宗教与文学,千百年来无处不在并共同影响着 人类生活的方方面 面,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精神。 作为西方文化重要源头之一的基督教,不仅对西方 中世纪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而且对近代和现当 代西方文化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不了解 基督教,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西方文学和艺术。 文学与宗教之间不仅存 在着积极与消极的相互影

79

响、联系,而且还存在着互补与对立的共生关系。

五、该教程符合学生的发展心理特点和学习心理

规律

作为“欧洲文化”的课程教材,该书语言简明流畅,文字与图表的使用科学、严谨、规范,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为可贵的是,编者对如何教授和学习该课程做出了全面说明。李正栓教授有丰富的“欧洲文化”课程教学经历,积累了很多经验,并且非常恰当地将他的经验融入该书。对于讲授本教程的课时安排和学习本课程的要求,都有详细说明和解释,这正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再者,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在讲到欧洲文化时,提及中国文化进行比较,可见编者的细致和用心。因此,无论是从欧洲文化研究的层面,还是从欧洲文化教育实践的角度,该教程都不失为一部难得的佳作。

综上所述,《欧洲文化简明教程》是一部优秀的欧洲文化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选用适合的教学策略,如学生提前预习,课上师生互动讨论,课后自主练习,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交际文化能力。建议加强比较意识,重视中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的比较,也可尝试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正栓.欧洲文化简明教程[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4.

[2]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A Classic of Teaching European Culture

———on A Concise Course Book of European Culture by LI Zheng -shuan

ZHANG Rui -min,XIE Jie,GUO Zhi -bin

( Hengshui University,hengshui Hebei 053000)

Abstract: A Concise Course Book of European Culture is a classic of teaching European culture,which has a rich academic background. The book is a product of the author's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s.The book is rich in content and clear in organization.Being unique and practical,it is a bridge for both the readers and the author to discuss and communicate about European culture.It starts with ancient Greek and Rome culture and ends up with contemporary culture,including all aspects,such as history,philosophy,religion,liter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and so on.What is more important is that its language is brief,easy,well -designed and integrated,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sychology and cognition.

Key words: A Concise Course Book of European Culture; European Culture; classic

( 责任编辑: 张连军)

80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为全校文法类各专业通识课。本课程将通过对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的讲解,使全校文法类各专业的本科生了解西方文化孳乳繁衍、发生进化的来龙去脉,掌握西方文化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认识不同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状貌,为从不同专业的涉外部分的学习、进行中西比较、或直接学习研究具体领域的西方文化打下知识基础。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 习题要点:米诺斯文明, 迈锡尼文明, 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希腊神谱, 神谱的文化学意义,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爱琴文明与希腊城邦文明之间的文化联系。2.希腊神话的源流与谱系。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要求基本理解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脉络,掌握希腊罗马文化的特征。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希腊城邦文化

习题要点:希腊城邦的发展演变, 希腊城邦的崛起与殖民,早期希腊城邦的政治变革,斯巴达的政治与文化,雅典的政治与文化,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2.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理解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掌握希腊哲学发展的基本梗概。第三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城邦文化的衰落与希腊化时代 习题要点: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雅典民主制的蜕变,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分离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化的历史契机。2.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的过程,理解与掌握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第四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罗马帝国的兴衰 习题要点:罗马政治制度演化与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罗马政治制度演化的基本情况。2.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罗马帝国的兴衰、罗马的起源、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恺撒与奥古斯都,理解罗马帝国的衰亡过程与原因。 第五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罗马文化的特征 习题要点:希腊人与罗马人,罗马英雄主义,罗马的宗教,罗马法,罗马的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罗马世风的腐化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的联系与差异。2.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的联系与差异,理解与掌握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第六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基督教的早期发展 习题要点:基督教的“两希”传统,基督教与希腊哲学,基督教与罗马帝国,苦难的历程,基督教的合法化与国教化,基督教与异教文化,修道运动,基督教与日耳曼族,罗马帝国时期的日耳曼人,蛮族 大入侵,蛮族的皈依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基督教的“两希”文化渊源。2.基督教对日耳曼蛮族的教化。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基督教的“两希”传统,理解与掌握基督教对日耳曼蛮族的教化(基督教与日耳曼族)等要点。 第七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 习题要点:封建制与庄园经济,修道院经济,西欧封建社会的生活状况,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格局,“神圣” 与“世俗”,十字军东征,“阿维农之囚”与罗马教会的衰落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2.中世纪教俗之争的发展历程。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与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与中世纪教俗之争的发展历程。 第八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文化概况 习题要点: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教会与大学,中世纪的哲学,骑士精神与骑士文学,基督教唯灵主义与哥特式建筑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基督教信仰对于中世纪西欧精神生活的重要影响。2.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精神特征。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基督教信仰对于中世纪西欧精神生活的重要影响。掌握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精神特征。 第九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衰落 习题要点:信仰的衰落与道德的沦丧,教会的堕落,宗教裁判所,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等的具体内容。本单元重点、难点:1.中世纪赎罪方式的形式化和虚假化。2.基督教的本质精神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实践活动之间的尖锐矛盾。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中世纪信仰的衰落与道德的沦丧,中世纪赎罪方式的形式化和虚假化,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基督教的本质精神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实践活动之间的尖锐矛盾。 第十章西方近现代文化: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习题要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宗教改革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的不同背景和目标。2.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西方现代化历程的客观影响。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理解与掌握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的不同背景和目标,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西方现代化历程的客观影响,新教三大主流教派的基本情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一模试卷(附答案)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一模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 1.“陶片放逐法”是雅典公民实行民主的一种重要方式。美国考古学家在希腊发现了刻有铁米斯托克里(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名字的陶片190枚,辨认字迹确定是由14人刻写。由此可以看出“陶片放逐法” 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 C.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D.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 2.从“征服意大利半岛”“称霸地中海地区”“凯撒夺取政权”这些关键词中可以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A.希腊的繁荣B.罗马共和国统治C.罗马帝国的扩张D.雅典民主政治3.“不断的扩张使其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环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并将其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材料中的“大帝国”是() A.罗马帝国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 4.有个家庭,成员是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小男孩、一名小女孩、一名男奴隶、一名女奴隶,若去参加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这个家庭可以去几个人?() A.1B.2C.3D.4 5.与“台伯河畔”“元老院”“屋大维”这些关键词有关的学习内容是 A.古代埃及B.古代印度C.古代希腊D.古代罗马 6.古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战争,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下列属于罗马《十二铜表法》内容的是( ) ①诉讼程序②所有权③债务权④宗教法⑤契约关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7.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如下图漫画场景最早出现于() A.罗马共和国B.雅典城邦C.罗马帝国D.法兰克王国 8.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下图罗马万神庙可以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学分数3分,周学时3个小时, 主要教授内容: 西方文化概论是一门以西方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人文学科。“西方文化概论”是一门向高等学校文科学生系统介绍西方文化的课程。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一是全面了解西方文化传统极其演进历程,了解西方文化的历史、现状和特征,增强我们对西方历史文化的认识;二是在了解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精神轨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特性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情况,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 主要教学方法: 以讲授方法为主,其他教学手段为辅。(建议用多媒体教学以增强教学效果) 第一章导论(6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西方文化精神,西方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特征。 本章需要掌握西方文化的内在精神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特征,这是本章的重点的难点。 第一节二希传统 古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是欧洲文化的两大源流,文化史上称为“二希”传统,它们在漫长的历史流变中呈矛盾冲突和互补融合之势。欧洲近代文化的人文观念和艺术精神的基本内核,都来自于这两大传统。 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之一,其中所蕴含的“人”的思想观念,经由古罗马文化对后来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同自然分离后,就产生了强烈的个体意识时,作为主体的人就处于高于自然与社会的位置上,主张人对自然与社会的征服和改造,主体与客体呈分立态势。

希伯莱文化是欧洲文化的又一源头,其中所蕴含的“人”的观念,经由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对后来的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重视人的精神和理性本质,强调理性对原欲的限制,是早期希伯来文化和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价值观念的主要特征。这种尊重理性、群体本位、崇尚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的宗教人本意识,是以后欧洲文化内核的又一层面。 基督教实际上是希腊文化和希伯莱文化两大文化传统的融合。近代以来,为传统教义的反叛者的宗教思想家和教外思想家所重新解释的基督教日渐超出狭隘的宗教意义,渗透了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因此,虽然近几个世纪以来宗教的外壳逐渐松动甚至解体,但宗教的内核仍深藏于西方人的价值观念、伦理原则和文化方式之中。宗教文化得以保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理性对其的渗透和改造,时代愈晚,从希腊文化中产生的理性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就愈大。 第二节、西方文化精神 西方文化主要是图像化的,呈现出空间性特征。 超越变动不定的现象,求得永恒不变的真实,在对永恒完美的原型的追摹中寻求自身的完美。然而,自身的欠缺却使他们深感自我与理式、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和深刻对立,竭力弥合而不能,人们在对完美理式的信念中不停地战胜冲突,完善自身。 西方文化的两个支柱和轮子为理性和宗教。

德国的待客礼仪

德国的待客礼仪 在德国这样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不论在偏僻的小乡镇,还是在繁华的大都市;不论是私人宴请,诬是官方招待,主人待客的饭菜都极其简单:一道主菜,外加色拉、面包或油炸土豆条;饭前开胃汤,饭后咖啡茶加甜点。虽不能说千篇一律,但从程序到内容,大致相仿。烹饪作为一种文化,德国显然不如中国发达.但德国请客吃饭的做法确值得我们中国人效法。 第一,不摆阔气。德国是众所公认的“经济巨人”,人均国民收入比我们要高出几十倍。但人们不讲排场,不摆阔气。 第二,不浪费。德国人视浪费为“罪恶”,讨厌凡事浪费的人,所以没有奢侈的习惯。如与他们进餐时,不能多要根本吃不了的东西,自己要的饭菜必须吃光;剩下的汤水饮料,也要用面包蘸着吃下去或喝光;用舌头舔光盘子的场面也司空见惯。德国的官方招待会或宴会,经常采用自助餐的形式:菜、面包、点心、饮料、酒类,放在桌子上,客人爱吃什么取什么,能吃多少拿多少。 第三,不劝酒。德国人请客时,饮料和酒类是必备的,主人会向客人介绍各种酒,希望你喝,还会陪你喝,但绝不硬劝,硬灌。在家宴请时,主人做了饭菜。总希望你多吃,但也不硬劝。 第四,不拖长宴会时间。德国的官宴、私宴,历时都不长,边吃边聊,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 第五,陪吃者不能吃完就走。有些社会团体和官方的宴会,客人自然不用掏钱,但陪吃者必须自掏腰包。

韩国的礼仪 韩国人崇尚儒教,尊重长老,长者进屋时大家都要起立,问他们高寿。和长者谈话时要摘去墨镜。早晨起床和饭后都要向父母问安;父母外出回来,子女都要迎他人才能吃。乘车时,要让位给老年人。吃饭时应先为老人或长辈盛饭上菜,老人动筷后,其他人才能吃。 韩国人见面时的传统礼节是鞠躬,晚辈、下级走路时遇到长辈或上级,应鞠躬、问候,站在一旁,让其先行,以示敬意。男人之间见面打招呼互相鞠躬并握手,握手时或用双手,或用左手,并只限于点一次头。鞠躬礼节一般在生意人中不使用。和韩国官员打交道一般可以握手或是轻轻点一下头。女人一般不与人握手。 在社会集体活动和宴会中,男女分开进行社交活动,甚至在家里或在餐馆里都是如此。 在韩国,如有人邀请你到家吃饭或赴宴,你应带小礼品,最好挑选包装好的食品。席间敬酒时,要用右手拿酒瓶,左手托瓶底,然后鞠躬致祝辞,最后再倒酒,且要一连三杯。敬酒人应把自己的酒杯举得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杯沿去碰对方的杯身。敬完酒后再鞠个躬才能离开。做客时,主人不会让你参观房子的全貌,不要自己到处逛。你要离去时,主人送你到门口,甚至送到门外,然后说再见。 韩国人用双手接礼物,但不会当着客人的面打开。不宜送外国香烟给韩国友人。酒是送韩国男人最好的礼品,但不能送酒给妇女,除非你说清楚这酒是送给她丈夫的。在赠送韩国人礼品时应注意,韩国男性多喜欢名牌纺织品、领带、打火机、电动剃须刀等。女性喜欢化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Theory 课程编号:011501-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后续课程:美学概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流派、文艺心理学、文艺学研究方法论、中国文学批评史 总学分:4 总学时:72学时(其中64课时为理论讲授,8学时为实践环节) 总体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的本质、特征、功能、发展、创作、风格、作品、语言、鉴赏、批评等基础理论。具体包括: 1、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研究与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 2、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增强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 3、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与成为中文专业的卓越人才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教学方法: (1)教师应按本教学大纲认真施教,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和准备教学内容,着重讲清楚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同时注意追踪文学理论的前沿动态,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采取以讲授为主,辅之于课堂讨论、情境模拟、互动交流、自学辅导、课题研究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应将文学概论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结合进行,努力扩大知识视野,“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完整版欧洲文化入门参考资料

欧洲文化入门参考资料 这是一本中国大学生了解欧洲文化的英语教科书,为了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学习英语的中国大学生在阅读英文书刊和同英语国家人士的交往中,往往感到由于缺乏欧洲文化知识而增加了许多困难。英语中有数不清的典故、名言、成语、人名、地名等等来自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历史著作,希伯莱的圣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或者牵涉到各时期思想、科技、政治、社会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果对这些所知无多,读书未必全懂,对谈也难顺利。而一旦对这些有了较多知识,则不仅了解程度会提高,而且由于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 《欧洲文化入门》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英文名称:European Culture: An Introduction 2、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程 3、课程学时:32学时 4、学分:2 5、先修课程:《高级英语》、《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 6、适用专业:英语 7、大纲执笔:英语专业教研室 8、大纲审批:外语系学术委员会 9、制定(修订)时间:2005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程,旨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有关欧洲文化的基本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文化修养,并为以后开专业课提供大量重要的背景文化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英语,提高文学欣赏水平。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教学大纲对象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全部用英语授课。 了解欧洲文化对英语发展的影响和欧洲文化发展的脉络; 了解来自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历史著作,希伯莱的圣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的典故、名言、成语、人名、地名等; 了解欧洲各时期思想、科技、政治、社会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将欧洲文化与同时期的中国文化进行比较; 学生应准备一些工具书、参考书、选本、译本。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希腊、罗马文化 基督教及其《圣经》 中世纪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十七世纪 启蒙运动 浪漫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达尔文学说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及其它 五、考试考核办法:笔试 六、教材及参考书: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人文素质课课程代码:W30242 总学时:32学时学分:2 适用专业:任何非英语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无先修课程要求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人文素质课。其任务是:1. 培养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文化意识、文化比较意识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2. 向学生介绍语篇分析法、人际交际的基本概念、跨语篇交际的理论和哲学思想、具体的语篇系统,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提高知识共享和如何处理交际失误。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 1.了解、掌握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了解、掌握人际交际的基本概念。 3.了解跨语篇交际的理论和哲学思想。 4.掌握交际失误的处理方法。 这是一门新学科,它所包含的实际内容仍在不断丰富,牵涉到的理论问题人们也仍在探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Introduction and course requirements(2学时) 2、Discourse approach(2学时) The topic; The limits of language; Successful inter-discourse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Approaches to inter-discourse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3、Doing things with words(2学时) Sentence meaning and speaker meaning; Speech acts, speech events, speech situation; Grammar of context. 4、Interpersonal politeness and power(4学时) Communicative style or register; Face; the “self” as a communicative identity; The paradox of face: Involvement and independence; Politeness strategies; Politeness system; Miscommunication. 5、Conversational inference: interpretation in spoken discourse(2学时) How do we understand discourse; Cohesive devices: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Cognitive schemata; Prosodic patterning; Metacommunication; Interactive intelligence. 6、Topic and face: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patterns in discourse(4学时) Definition; Topic, turn taking, and timing; Deductive monologue; The inductive pattern;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rhetorical strategies; Topic and face systems; Face relationships in written discourse; Limiting ambiguity. 7、Ideologies of discourse(2学时) Three concepts of discourse; The utilitarian discourse system; Multiple discourse systems. 8、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stereotyping(4学时) Definition of culture; Culture and discourse systems; Cultural ideology and stereotypes; Negative stereotypes; Positive stereotypes. 9、Corporate discourse(2学时) Discourse systems; The corporate discourse system (corporate culture). 10、Professional discourse(2学时)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2004年制订,2005年修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人文科学----哲学、文学、史学、艺术、宗教及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 文化传统和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祖国悠久、丰厚的文化遗产,把握中华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二、教学对象: 本课程主要针对三年制专科政治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什么是文化,认识中国文化的源流、特点、精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决心。 四、教学要求 本课程采用面授辅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面授教学中,要将系统教授与重点、难点教授相结合,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五、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要求 本课程学时:72学分:4 学时分配: 导论文化和传统文化 教学要求;

1、了解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基本含义。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教学内容: 一、传统和文化释义 二、传统文化的要义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特征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环境和基本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现代意义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 一、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环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宗教传统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来源及其特征 2、了解中国古代主要宗教及其文化意义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特征 一、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阶段 二、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资源 三、中国古代哲学的整体特征 第二节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及文化意义 一、中国古代宗教发展历程 二、中国古代宗教的主要特点 三、儒教的基本精神特质和文化作用 四、道教的基本信仰、教规、特征及文化影响

英语文学文化及影视赏析

《英语文学文化及影视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名称(中英文):英语文学文化及影视赏析/English Literature and Culture & Appreciation of English movies 2、学时学分:75学时理论教学,2学分 3、适用专业:非英语专业研究生 4、开课学院:外国语学院 5、课程负责人:姜萌萌 二、课程描述: 本课程拟对英语经典文学与相关文化概况进行简要介绍,并遴选英美国家的经典作家和作品,对其文学特色、文化背景进行分析。课程重视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西方历史文化的联系,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寓教于乐。在课内,不仅有作家作品、相关文化背景和信息的介绍、经典作品片段的解读,并通过课堂讨论以及影视作品的欣赏帮助学生最直观地理解西方文化与文学作品的文本意义。在课外,学生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完成相关问题的回答与读书报告,以一种轻松愉悦并且多方面切入的方式学习、了解和体验英语文学文化。该课程目的在于通过英语文学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掌握能力、增强对英语文学经典的理解力和对西方文化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养成对英语的敏感性,培养人文素质和文学涵养。 三、教材: 王守仁主编,《英国文学选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陶洁主编,《美国文学选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秦秀白,《英美国家概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佐良,《欧洲文化入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自编讲义 四、教学方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考核方式: 提交一篇与所学课程相关的课程论文,用英语完成。 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考勤占10%)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2018.4.12

中国文化概论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四年制) 总学时数:36 学分数: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中国文化概论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为: 1. 系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精神,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深刻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认识我国的国情。 2. 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 以这门课程教学为基础和依托,进一步拓展学生文化素质教学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资料片观摩、课堂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简论(1学时) 【目的要求】 概括了解文化和中国文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1. 文化的含义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2. 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可概括为: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3. 中国文化的内容。 第二章地理状况(2学时) 【目的要求】 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地理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地理情况。 【教学内容】 1.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 2.中国的历代疆域。中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秦奠定了我国现有版图的基础,以后有所发展。 3.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第三章历史纵横(3学时) 【目的要求】 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历史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历史情况。 【教学内容】 1. 中国文化的源头 仰韶文化是母系氏族文化,被称为彩陶文化。龙山文化被称为黑陶文化。 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的观点。四大区域说。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几个代表。 2. 三皇五帝 3. 夏代文明和商周社会 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夏,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汤建立商朝。盘庚迁殷,故商朝又称殷商。 西周的青铜器、社会制度。 4. 春秋战国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开始兼并战争。战国形成齐楚韩魏赵燕秦“战国七雄”。 5. 秦汉帝国 6. 魏晋南北朝 7. 隋唐时代 8. 宋元明清 9. 近代历史 第四章姓氏与名、字、号(3学时) 【目的要求】

德国文化及风俗

德国的人文文化 人口 8237万(2001年底),主要是德意志人,还有少数丹麦人、吉卜赛人和索布族人。有750万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9%。通用德语。居民中33.7%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33.2%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 文化 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德国的18世纪文学走向顶峰。歌德、海涅、席勒、莱辛和格林兄弟都是杰出的代表。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有托马斯?曼、海因利希?曼和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和贡特?格拉斯分别于1972年和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德国有3000多座博物馆,收藏内容十分丰富。此外,每年都举行各种艺术节、博览会和影展等。法兰克福和莱比锡是德国图书出版业中心。德国图书出版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占第二位。 音乐是德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德国造就了各个不同时期的音乐大师,如贝多芬、巴赫、门德尔松、瓦格纳等。柏林爱乐乐团更是享誉世界。 教堂、宫殿和古堡德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著名大学有科隆大学、慕尼黑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海德堡大学等。 德国人时间观念比较强,无论是在商务上还是在私人交往上,德国人注重准时。德国人重视商业信誉,一般不轻易更换合作伙伴。 德国的教育和文化艺术事业由联邦和各州共同负责,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教育规划和职业教育,并通过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协调全国的教育工作,在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进修方面,主要立法和行政管理权归属于各州。全国性的文化艺术活动由联邦政府予以资助。对外文化交流由外交部负责协调。大、中、小学和职业教育发达,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小学学制4-6年,中学学制5-9年。高等学校享有一定自主权,原则上实行自由入学,对部分学科采取名额限制。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普及。教师为终身公职人员,必须受过高等教育。

自考《欧洲文化入门试卷及答案练习题》

课程《欧洲文化入门》考试时间 120 分钟日期年月日姓名学号学院班级 Ⅰ.Read the following unfinished statements or questionas carefully. For each unfinished statement or question, four suggested answers marked A, B, C and D are given. Choose the one that you think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or answers the question. Write the letter of the answer you have choosen in the corresponding spcae on the answer sheet. (40 points, 2 point for each) 1. ———— was the founder of scientific mathematics. A. Pythagoras B. Democritus C. Aristotle D. Diogenes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figures was regarded as “the master of those who know”by Dante? A. Plato B. Socrates C. Aristotle D. Cicero 3. ________ was called “the greatest historian that ever lived”by Macaulay. A. Thucydides B. Herodotus C. Socrates D. Aristotle 4. The first king to unite the Hebrews was a warrior-famer name________ . A. Moses B. Joshua C. Saul D. David 5. Who issued the Edict of Milan in 313,whick granted religious freedom to all and made Christianity legal? A. Domitian B. Valerian C. Constantine D. Theodosius 6. The ancestors of the Jews are called Hebrews which mean ________ . A. wanderers B. travelers C. traders D. merchants 7.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e fourth century the ________ swept into Europe from central Asia. A. Turkish B. Huns C. Athens D. Roman 8. Apart from being a place of worship, the ________ was a place for recreation and the center of trade and community activity. A. bridge B. church building C. village D. subway 9. For two centuries beginning from the late fifteenth century,________ was the golden city which gave birth to a whole generation of poets, scholars,artists and sculptors. A. Milan B. Florence C. Venice D. the papal states 1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figures knows “how to make beauty yield meaning and meaning

2190-337550-西方文化概论X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37550 课程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Western Culture 1结构 本课程大纲规定了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总体要求,课程内容、课时分配与教学要求、课程考核要求和选用教材及参考资料。 2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开设的文化选修课,旨在通过重点介绍欧洲的文化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发展,帮助大学生拓展有关欧洲文化历史发展的知识,提高阅读英文书刊、准确翻译和同英语国家人事交往的能力,以及对于当今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授课形式以讲为主,抓住重点,分清主次,了解大概,忽略细节。课堂主要为专题讲座的形式,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除了课堂讲解外,还有选择性地给学生播放讲座、电影片断,力求寓教于乐,并辅以相关专题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目标 本课程主讲教师根据2000年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发展相关的知识,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电子教案、课程内容、课外补充资料等,努力帮助学生实现课前阅读、课堂讨论和课后自选专题进行网上扩展阅读,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并就当今世界东西方文化碰撞所导致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矛盾,以史为鉴,进行思考和分析,然后完成平时作业,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4总体要求 知识 ——古希腊和古罗马在文学、哲学、科学和艺术等不同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欧洲哲学史上的三个最伟大的哲学家; ——《圣经》的主要内容和经典故事,以及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中心概念; ——欧洲的封建制度,以及欧洲的文学、科学、艺术和建筑在中世纪取得的巨大成就; ——宗教改革与反改革的内容,以及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三个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17世纪科学、哲学、政治和文学的代表人物,以及巴洛克艺术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启蒙运动的三个代表人物——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和他们的学说,以及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浪漫主义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品,以及在不同国家取得的成就;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达尔文的著作和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和达尔文学说在不同国家取得的成就;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以及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欧洲文化入门中文版课件

第一章希腊罗马文化 希腊罗马文化可以说是欧洲文明的起源,所以这一章节应该是比较重要的章节。我们先看希腊的发展。 希腊文明分为几个时期,她形成于公元前800-500年,经历了古典时代(也就是公元前500到公元前336年)和希腊化时代(也就是公元前336年到公元前31年)。希腊文明达到顶峰是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146年,希腊被罗马攻克。希腊文明也就被罗马文明所取代。 这段历史的重要大事有: 1、公元前12世纪,随着特洛伊人的入侵,希腊堕入“黑暗时代”。荷马史诗描述的正是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之间的战争(《以利亚特》和《奥得赛》)。这里要注意的是,荷马史诗描述的时代并非荷马生活的时代。荷马生活在公元前700年。 2、公元前6世纪,希腊世界开始有了全面改变,为后来的古典时代打开了通途。其中两个重要的城邦国家是雅典和斯巴达。雅典发展起一个完全不同类型的社会,公元前594年,梭伦成为雅典的首席执行官,他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雅典之所以在当时拥有卓越的地位,是因为它在打败庞大的波斯帝国这场重大战争中起了最主要的作用。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书中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3、由于雅典的不断扩张引起了斯巴达的恐慌,因而在公元前431

年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最终以雅典的失败而告终。修昔底得这位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在其作品中,详尽描写了这一战争。 4、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斯巴达专横跋扈,底比斯和雅典为求相互保护而结成新的联盟。公元前371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打败了底比斯和雅典联军,他的闻名世界的儿子亚历山大大帝统治了希腊。至此,古典时代结束,希腊化时代即将开始。 古典时代的希腊造就了一批哲学家和剧作家。哲学家主要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苏格拉底提出自由辩论的重要性。柏拉图的目标是要实现一个既能维持贵族特权,又可为贫苦阶级接受的社会,并构件了唯心主义的根基。亚力士多德寻求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秩序。剧作家有埃斯库罗斯、阿里斯托芬、索福克勒斯。这一时期希腊也造就了像阿基米德和欧几里得这样的数学家,以及像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得这样伟大的历史学家。 希腊的艺术和建筑在神庙上得到最高体现。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圣地帕台侬神庙就是卫雅典娜女神建造的。 接下来我们从希腊文明走向罗马文明。 希腊化时代与罗马时代前期相互交融,最终过渡到罗马时代。罗马时代经历了早期共和国(公元前509-公元前264年)、后期共和国(公元前265-公元前27年)、早期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284年)和后期帝国(284-476年)。公元前500年,

国外风俗与礼仪

国外风俗与礼仪 班次:周五0506节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地科1211班 学号:2012113104 姓名:程艳 指导老师:刘伶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也不是天马行空的事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了解各国的礼仪风俗很有必要。当和别人讨论外国的一些文化时你却一无所知,这时你肯定会陷入无比尴尬的境地。通过“国外风俗与礼仪”这门课,我了解了不同国家的风俗礼仪。这篇文章着重介绍德国的风俗礼仪。 关键词:德国风俗礼仪 一、德国概况 德国原属法兰克王国,于公元919年创立了德意志国家和王权。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35.6545万平方公里,人口7950万,其中德意志人占95%左右,另有少量丹麦人,索布族人和400多万外国移民。德语为国语。白鹳早已成了德国人心目中的国鸟。[1] 二、服饰礼仪 德国人不喜欢服装的花哨,但都很注重衣冠的整洁,穿西装一定要系领带。在赴宴或到剧院看文艺演出时,男士经常穿深色礼服,女士则穿长裙,并略施粉黛。在东部地区,已婚者都带上金质戒指。 三、仪态礼仪 德国人对工作一丝不苟,在社交场合也举止庄重,讲究风度。德国妇女的特点是素,这不光是体现在穿着打扮上,也体现在言谈举止上。与德国人相处时,几乎见不到他们皱眉头等漫不经心的动作,因为他们把这些动作视为对客人的不尊重,是缺乏友情和教养的表现。 四、相见礼仪

德国人比较注重礼节形式。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行握手礼。与熟人朋友和亲人相见时,一般行拥抱礼。在与客人打交道时,总乐于对方称呼他们的头衔,但他们并不喜欢听恭维话。对刚相识者不宜直呼其名。 五、餐饮礼仪 德国人在宴会上和用餐时,注重以右为上的传统和女士优先的原则。德国人举办大型宴会时,一般是在两周前发出请帖,并注明宴会的目的,时间和地点。一生宴会则是在八至十天前发出。他们用餐讲究餐具的质量和齐备。宴请宾客时,桌上摆满酒杯盘子等。他们有个习俗,那就是吃鱼的刀叉不能用来吃别的。六、喜丧礼仪 赠送求爱树是德国的一项独特习俗。波恩小伙子如果看上一位姑娘,就会在4.30或5.1这一天,送姑娘一株小白桦树,以表爱慕之情。德国的节日众多,而且各具特色,如持续时间较长的狂欢节,每10年举行一次的耶酥受难戏剧节。 七、商务礼仪 德国人对工作严肃认真,思考总是深刻敏锐。德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强。因此,一旦约定时间,迟到或过早抵达都被视为不懂礼貌。他们在谈判时态度明朗,谈生意时一般使用商业名片。德国不但货物品质好,服务质量也属上乘。八、旅游礼仪 德国人有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不随便停车,更不会闯红灯。在列车上,大多有禁烟或可抽烟的标志。每年5-10月是旅游的旺季,首都柏林,现政治中心波恩,历史文化和经济名城汉堡、莱比锡等以其优美的风光迎送五洲四海的的宾朋。 九、主要禁忌

欧洲文化入门-中文版

《欧洲文化入门》的考试大致包括以下几种题型:四选一,填空,判断,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 选择题:这种题型可考查考生的记忆、理解、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鉴别评价等多种能力,评分客观,故常被应用。在答题时,如果能瞬时准确地把正确答案找出来最好,假如没有把握,就应采用排除法,即应从排除最明显的错误开始,把接近正确答案的备选项留下,再分析比较强以逐一否定最终选定正确答案。 填空题:这种题型常用于考核考生准确记忆的“再现”能力,在答题时,无论有几个空,回答都应明确、肯定,不能含糊其辞,填空题看似容易实则难,最好的应对办法是对英语语言知识中最基本的知识、概念、原理等要牢记。 名词解释:这种题型一般针对英语专业自考本科段课程中的基本概念、专业名词进行命题,主要考核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在答题时,答案要简明、概括、准确,如分值较大,可简要扩展。 简答题:这种题型一般围绕基本概论、原理及其联系进行命题,着重考核考生对概念、史实、原理的掌握、辨别和理解能力。在答题时,既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答案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并加以简要扩展就可以。 论述题:这种题型一般从试卷编制的全局出发,能从体现考试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和基本问题的角度来命题,着重考核考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考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见性。在答题时,要仔细审题,列出答案要点,然后对要点逐一展开叙述,此时考生应发挥自己的真知灼见,要在深度,广度上下功。如果对哪些要点把握不大,时间又不允许多考虑,那就宁可多答一些要点,但应避免把不能说明问题或者与答案相矛盾的东西都写上。充分认识本课程的知识点的庞杂性,力求以乐观、耐心、仔细和勤奋的态度投入学习。 要研究欧洲发展的历史,我们要仅仅抓住两条线索。一条是社会文化发展线索,那就是希腊和罗马文化历史。另一条则是精神宗教形成线索,即犹太教和基督教历史。正如,想精通中国文化必先熟知孔夫子和道家文化一样。下面我们将分章节进行综述。在每章综述的最后,会有一两道重要的问答题分析。每章还会附有一些练习题,希望大家好好做一做。 好,下面我们开始分章讲述。 第一章希腊罗马文化 希腊罗马文化可以说是欧洲文明的起源,所以这一章节应该是比较重要的章节。我们先看希腊的发展。 希腊文明分为几个时期,她形成于公元前800-500年,经历了古典时代(也就是公元前500到公元前336年)和希腊化时代(也就是公元前336年到公元前31年)。希腊文明达到顶峰是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146年,希腊被罗马攻克。希腊文明也就被罗马文明所取代。 这段历史的重要大事有: 1、公元前12世纪,随着特洛伊人的入侵,希腊堕入“黑暗时代”。荷马史诗描述的正是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之间的战争(《以利亚特》和《奥得赛》)。这里要注意的是,荷马史诗描述的时代并非荷马生活的时代。荷马生活在公元前700年。 2、公元前6世纪,希腊世界开始有了全面改变,为后来的古典时代打开了通途。其中两个重要的城邦国家是雅典和斯巴达。雅典发展起一个完全不同类型的社会,公元前594年,梭伦成为雅典的首席执行官,他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雅典之所以在当时拥有卓越的地位,是因为它在打败庞大的波斯帝国这场重大战争中起了最主要的作用。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书中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3、由于雅典的不断扩张引起了斯巴达的恐慌,因而在公元前431年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