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标准实施细则

浙江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标准实施细则

浙江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标准实施细则
浙江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标准实施细则

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标准实施细则一、学科整体情况

二、临床工作情况(基础学科不作要求)

三、科研工作情况

四、学术交流与技术引进推广

五、条件建设

注:1、本细则中所涉及的省级单位和市县单位分别指承担重点学科建设任务的省级建设单位和市县级建设单位。

2、本细则中所涉及的课题、成果、技术及论文论著等均必须在3年建设期中取得,与重点学科研究方向相符合的中医药类项目,否则不列入考核内容。

3、本细则中所涉及的层次表述“XX级以上”指XX级以上(含XX级)。

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措施

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措施 1、加强我院原有中医药人员的再教育。定期选送人员到吉林省中医医院,进修学习医疗、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诸方面的知识与管理能力。借助其先进的医疗技术,加快医院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2、加强乡村中医药人员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培训完善全县中医药服务网络机制建设,加强县、乡、村三级中医药网络人员沟通,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在全县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知识,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的使用,为创建国家中医先进县而奋力拼搏。创建“网络医院”是医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用多科形势宣传中医药防病治病常识,让病人了解中医药文化知识。在全院医务人员中开展“学中医”活动,提高他们中医药水平,更好地打造中医特色品牌。推进中医药进基层,借助中医网络这个平台,开展汤剂、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理疗、非药物治疗等。充分体现传统中医简、便、验、廉的学科优势,推动中医药的快速普及。 3、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才问题是医院竞争的核心问题,医院既要培养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善于合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又要培养一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队伍,实现人才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目标责任制化。 4、优化卫生技术人员结构,配备充足的中医药人员。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

5、护理人员系统接收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的比例不低于70%。原则上每个临床科室执业医师中至少有60%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麻醉科除外)。 6、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或系统接收中医药专业培训两年以上的比例应达到60%以上。二级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应具备中级以上中医专业技术任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7、努力培养有素质的中医人才创造条件和机遇,选择科内学习与院内学习相结合,基本功训练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调动全体医务人员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促进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强医务人员知识更新,鼓励中专学历升级,开展西学中,逐步改变学历结构偏低的状况。 8、注重中医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坚持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对有潜力、有悟性、有年龄优势的技术人才,选送到上级医院深造。定期邀请医学院校专家进院讲课,进行传帮带,采取“师传徒”的形势,培养学科继承人。医院规模、人才结构、综合实力及战备目标,支持高技术、高效益的原则,制定较为完善的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和激励机制,努力培育具有中医特色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 9、科技发展指标2010年至2015年,选拔培养1—2名具有市级水平的专家,2名县级学科带头人,5名重点骨干人才,5年内建成省级重点中医特色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3个,市级重点专科1—2个,县级重点专科1个;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

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是推进医疗、科研、教学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医院多出人才、多出成果,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促进我院重点学科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充分调动学科带头人的积极性,突出学科优势,增强科研实力,使更多的临床学科尽快达到市、省级重点学科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点学科建设创建期一般为三年,验收通过后,实行动态目标管理,每二年为一个周期。医院将按照浙江省卫生厅、绍兴市卫生局对重点学科建设的考核指标和要求对各级重点学科进行年度考核评估。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院所有临床、医技、护理科室。国家、省、厅(局)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授予的重点学科创建单位和授牌单位均纳入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第二章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第四条指导思想:为适应医疗市场的竞争需要和满足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多层次的需求,引入重点学科建设的竞争机制,以重点学科带动医院全面发展。 第五条目标:把我院建设成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高水平专科妇幼保健院。

第六条重点学科建设的任务 1、医院将按照市级、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申报的要求,结合医学发展的需求,根据学科自身优势,逐渐建设成为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达到市级、省级乃至更高层次重点学科水平的学科。 2、以人为本,培养人才,锻炼队伍。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3、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优化科研平台,明确方向,重点突破,力争取得高层次科研成果。 4、通过重点学科建设,使科研与临床、教学更加紧密结合,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5、重点建设学科应以突出医疗特色,开展临床特色诊疗技术,兼顾科研为建设目标和任务。 第三章重点学科设置、申报与评定 第七条医院成立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论证学术带头人的确定,定期研究解决学科建设中的资金、人员、设备、课题研究等存在的问题,指导、监督学科建设规划的落实,协调各部门在学科建设规划落实过程中的关系。 第八条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教科,由科教科根据医院总体规划,制订医院重点学科发展规划,组织申报、评审、考核和奖惩等具体工作。 第九条巩固和发展医院已有重点学科优势,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在市、省内有影响、有优势的学科。

最新4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4次作业资料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4次作业 A型题: 1.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为:[ 1分] A.组织细胞变性坏死 B.红、肿、热、痛及机能障碍 C.组织内的炎性充血和水肿 d.变质、渗出、增生E.周围血液中白细胞增多和炎区的白细胞浸润 2. 传染性发热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1分] a.生物病原体B.无菌性炎症C.恶性肿瘤D.变态反应E.某些固醇类物质 3. 化脓性炎时,脓液的形成与下列哪一种细胞浸润有关?[ 1分] A.浆细胞 B.单核细胞c.中性白细胞D.嗜酸性白细胞E.淋巴细胞 4.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通过下列哪一项来损害组织细胞的?[ 1分] A.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 B.溶酶体破裂释放溶酶体酶类 C.禁株细胞抑制 d.Ⅱ、Ⅲ、Ⅳ型变态反应E.微循环障碍导致缺血缺氧 5. 内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1分] A.中性粒细胞b.下丘脑C.骨骼肌D.皮肤血管E.汗腺 6. 卡他性炎是:[ 1分] A.浆膜发生的浆液性炎 B.皮肤发生的浆液性炎 C.肺发生的渗出性炎 d.粘膜发生的轻度渗出性炎E.以上均不是 7. 发热病人较易出现:[ 1分] A.呼吸性酸中毒 B.混合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 8. 引起炎症的原因最常见的是:[ 1分] A.理化性损伤 B.机械性损伤c.生物性因子D.免疫反应E.遗传性缺陷 9. 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位是:[ 1分] a.视前区-前下丘脑B.丘脑C.桥脑D.中脑E.脊髓 10. EP是一种[ 1分] a.小分子蛋白B.大分子蛋白C.磷脂D.多糖E.淋巴因子 11. 发热时下列所列举机能改变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 A.神经系统:早期兴奋,持续过高热可转为抑制 B.循环系统: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心跳加快c.消化系统: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强引起恶心、呕吐D.呼吸系统:由于血液温度上升和酸性代谢产物的刺激,呼吸中枢兴奋性增强E.泌尿系统:因交感神经兴奋,肾小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尿量减少 12.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 A.“隐蔽”抗原释放入血b.抑制性T细胞产生过多C.病原微生物与人体内某些组织有共同抗原,免疫系统产生交叉免疫反应D.自身组织的抗原性发生改变E.遗传因素 13. 下列哪项疾病属于增生性炎?[ 1分] A.大叶性肺炎 B.小叶性肺炎c.急性肾小球肾炎D.风湿性心包炎E.慢性活动性肝炎 14. 发热发生机制中共同的基本因素是:[ 1分] A.外源性致热原b.内源性致热原C.前列腺素D.5—羟色胺E.环磷酸腺苷

浙江主治医师职称评审办法

浙江主治医师职称评审办法 浙江省卫生系统职称论文取消? 惊人!医生晋职潜规则,匿名圈内人告诉你真与假。 新职称政策评审问题 一、关于评审权限问题 实行分级管理后,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单位卫技人员参加由市卫生计生委局组建的市高评委评审,评审通过的,由各市发文发证;省、市医疗卫生单位卫技人员参加由省卫生计生委组建的省高评委评审,浙江中医药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原有评审权限不变,负责所在单位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和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推荐工作,评审通过的,均由省里发文发证;改革后,杭州、宁波、温州市不再组织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深化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的意见》(浙教高科〔2014〕28号)精神,高校内辅助系列卫技人员参加卫生高级专业技 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通过人员不公布资格、不颁发资格证书,由高校自主聘任。 经有关高评委评审通过获单位岗位聘任的卫生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同等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待遇;人员在省内流动中,用人单位可根据岗位空缺情况及岗位任职条件,经对本人水平业绩考核后,按照相关程序予以聘任。未获得单位岗位聘用的人员,不享受相应岗位的待遇。 二、关于评委会组建问题 高评委组建执行《浙江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浙人专〔2006〕351号)和《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管理工作的意见》(浙人社发〔2014〕113号)有关规定。 高评委一般分设西医药、中医药专业评委会,各市高评委在体现同行评议的原则下也可合并设置。西医药专业评委会一般可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眼科、口腔、公共卫生、药学、护理、检验、影像、病理等专业审议组;中医药专业评委会一般可分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

附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 的指导意见 中医药重点学科是整个中医药学科群的龙头。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是一项关乎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是统领中医药各项业务建设的基础和平台,也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名医的重要途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促进中医药学科结构调整优化,整体提升中医药教育、科研、医疗、保健和中药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知识创新和文化繁荣,提高中医药学科建设水平,促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遵循中医药学科建设与发展自身规律,增强中医药行业竞争力,提高中医药服务于经济与社会的能力,择优建设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在生命科学领域和临床医学领域居领先地位的中医药重点学科,推进中医药学术与事业的发展。 二、战略目标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要以发展中医药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

心,以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和继承创新为根本,丰富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完善中医药学科结构和体系,提高中医药的学术水平,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产生一批具有原始创新性的科研成果,提高中医药的社会服务能力。 三、阶段目标 (一)要通过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学科体系,突出特色与优势。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求,在中医药重点学科的设置与布局上发挥导向作用。突出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带动特色学科、弱势学科、新兴学科的建设与提升,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发展。逐步形成适合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兼具科学规范的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体系,促进中医药学科的整体优化。 (二)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要着力提高中医药继承、创新、发展水平。要围绕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凝炼学科发展方向,在本学科的核心理论、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方面有所贡献,取得标志性成果,形成若干个能立足中医药学术发展前沿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基地,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贡献力。 (三)要通过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不断增强中医药学科竞争力和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一批在生命科学领域居领先地位的中医药重点学科,充分彰显中医药优势和特色,形成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医疗服务、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为一体的综合集成平台。增强中医药学科的综合竞争力,并在中医药学科领域增强培养高层次人才和解决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能力。

提醒浙江省卫生高级职称评定办法

提醒-最新浙江省卫生高级职称评定办法 我是杭州市某医院的一名医生,我们医院是个三甲医院,综合实力是杭州市医疗行业"十强“,说实话,我从05年开始就是副主任医师了,我本人是硕士毕业,本来应该5年就可以升正高的,以前也没引起重视,拖着拖着就迟了。我很着急,去年为了职称的事我想了很多办法,不过好在历时8年的我,终于在今年升上主任,回头看慢慢职称路,颇多艰辛,现将我呕心沥血之经历与大家共享,希望各位同行引以为戒,少走弯路。 一、基本条件方面的规定 (一)副主任医(药、护、技)师任职的基本条件 文件依据: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转发卫生部〈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和〈实施意见〉的通知》(职改字〔1986〕第20号),要点摘录如下: 必须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遵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本专业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吸取最新科研成就并应用于实际工作; 2、工作成绩突出,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或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论文或经验总结,能顺利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3、具有指导和组织本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指导和培养下一级卫生技术人员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4、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含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工作五年以上;取得博士学位,从事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工作二年以上。 (二)主任医(药、护、技)师任职的基本条件 文件依据: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转发卫生部〈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和〈实施意见〉的通知》(职改字〔1986〕第20号),要点摘录如下: 必须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遵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能根据国家需要和专业发展确定本专业工作和科学研究方向; 2、工作成绩突出,具有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复杂疑难的重大技术问题或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专着、论文或经验总结。能熟练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3、作为本专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善于指导和组织本专业的全面业务技术工作,具有培养专门人才的能力; 4、从事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工作五年以上。 (三)社区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的基本条件

浙江中医药大学国内期刊分级名录(1)详解

浙江中医药大学国内期刊分级名录(2011年版)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的科技活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参考其它高校期刊分类标准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浙江中医药大学国内期刊分级名录(2011年版)》。具体如下: 一、一级期刊(183种) 1.医学 1 中华医学杂志 2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3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4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5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6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7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 虫病杂志 8 中华内科杂志9 中华外科杂志 10 中华妇产科杂志11 中华儿科杂志12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3 中华血液学杂志14 中华肿瘤杂志15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6 中华肾脏病杂志17 中华消化杂志18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 中华精神科杂志20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1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2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3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4 中华骨科杂志 25 中华神经科杂志26 中华放射学杂志27 中华皮肤科杂志 28 中华烧伤杂志29 中华眼科杂志30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31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32 中华创伤杂志33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34 中华麻醉学杂志35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36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37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38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 杂志 39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 志

40 中华病理学杂志41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42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43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4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 杂志 45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46 中华护理杂志47 中华传染病杂志48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49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50 细胞研究(英文版)51 科学通报 52 解剖学报53 病毒学报54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55 中国药理学报(英文 版) 56 药物分析杂志57 中国中药杂志 58 药学学报59 中草药(中文版) 60 中国药学杂志 61 中国药理学通报62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术版) 63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64 中华中医药杂志65 生理科学进展66 中医杂志 67 中国针灸68 中国骨伤69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自然科学 1 中国科学(A-E辑)(中、 英文版) 2 分析化学 3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 生物学报 4 数学物理学报 5 有机化学 6 动物学报(英文版) 7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8 化学学报(中、英文版)9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英文版) 10 遗传11 生命科学12 生理学报 13 中国物理(英文版)14 生物物理学报15 高分子学报(中、英文版) 16 中国物理C(英文版)17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18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 物理学报(中、英文版)20 环境科学学报21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 动物营养学报23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4 动物学研究25 声学学报26 数学年刊(A、B辑) 27 数学学报 28 中国食品学报29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30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3.工学 1 电子与信息学报 2 电力系统自动化 3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浙江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浙江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重点学科代表高校的办学特色、学科优势和科研水平。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开展基础性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是解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重大科技问题和实际问题的主要力量。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为了加强我校重点学科建设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 巩固与发展已有重点学科的优势,进一步发挥临床学科的优势,加强生命科学中前沿学科的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争取更多的学科跻身国家级重点学科的行列或达到国家级重点学科的水平。 二、重点学科的主要任务 学科自身建设要办出特色,强调学科交叉协作,带动相邻学科的发展,逐步形成学科群体优势,提高我校总体学术水平。 (一)科学研究:力争多渠道承担国家和省级的重大科研项目,解决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人才培养:抓好不同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尤其要培养我省和国家中医药事业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社会服务: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科优势,为医药保健事业和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实验室的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科技部、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或全国性行业主管重点实验室等。三、重点学科申请的基本条件 (一)申请国家重点学科按照《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

有关条件执行。 (二)申请省部级、厅局级重点学科按照《浙江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管理试行办法》等有关条件执行。 (三)申请校级重点学科,按照下列条件进行。 1.原则上在具有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学科内择优选择。 2.具有一定优势、特色和发展潜力,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 3.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学术带头人,以及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合理的学术梯队。 4.已承担省部级项目,有较好的实验设备和教学科研设施。 四、重点学科的申请与确定 (一)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重点学科按上级通知规定的时间和要求进行申报,由学校学术委员会评议推荐。 (二)校级重点学科申报 根据学校申报重点学科的通知要求,填写《重点学科申请表》,经所在部门审核后,上报科研处,由学校学术委员会评议,择优推荐,报校长办公会议审定批准。 五、重点学科的日常工作管理 (一)学科建设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各重点学科必须制定明确的学科建设规划,提出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学科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发展目标,以及年度实施计划。 (二)各级重点学科申请重点学科专项资金,应编制经费预算。申请下年度经费时,必须通过重点学科上年度检查。 (三)学科年报表的填报。各级重点学科必须认真填报学科年度报表。(四)各学科因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需对经费使用方向进行相应调整时,必须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 (五)重点学科设立二级管理。 1.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委员会:由学校领导、职能部门以及各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6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6次作业 A型题: 1. 大叶性肺炎早期最严重的合并症为:答案:c.中毒性休克 2. 胃溃疡发病的病灶部位主要在:答案:d.胃小弯近幽门处 3. 大叶性肺炎时,不会发生:答案:e.肺褐色硬变 4. 有关肺结核原发综合征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答案:b.原发灶多在肺尖 5. 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呈碎片状坏死及桥接坏死见于:答案:d.慢性活动性肝炎 6. 下列所述哪项是错误的?答案:e.骨结核多发生于趾(指)骨 7. 以下哪项不符合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答案:c.不会发生干酪样肺炎 8. 下述哪一项不符合小叶性肺炎?答案:b.病变多局限于一个小叶 9. 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特点是:答案:a.肝细胞广泛变性,点灶状坏死 10. 急性普通型肝炎时,肝脏体积增大主要是由于:答案:c.肝细胞弥漫地气球样变 11. 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发病机制为:答案:c.胃酸持续增高 12. 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有:答案:a.肝细胞气球样变 13. 大叶性肺炎咯铁锈色痰出现在:答案:b.红色肝变期 14. 肝脏表现粗大结节性肝硬化是指:答案:b.坏死后性肝硬化 15. 慢性胃溃疡之肉眼形态所见通常是:答案:c.直径2cm以内,溃疡断面呈斜漏斗状,尖端斜向贲门 16.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病理变化有:答案:b.桥接坏死 17. 门脉高压症时的侧支循环形成可出现:答案:b.食道下端静脉曲张 18. 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答案:a.经输血.输血制品传播 19. 下列小叶性肺炎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答案:e.病变融合多发展为肺肉质样变 20. 慢性胃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答案:b.出血 21. 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征为:答案:d.支气管及肺泡化脓性炎症 22. 在下列肺外结核中哪一个可不经过血道播散而发生?答案:d.肠结核 23. 肝硬变假小叶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答案:c.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24. 与肝性脑病有关的假性神经介质是:答案:c.苯乙醇胺 25. 关于原发性肺结核病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答案:a.常发生于儿童 26. 下列关于小叶性肺炎的记述中,哪项不正确?答案:e.病菌多来自血行感染 27. 对十二指肠溃疡病发生的主要机制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答案:b.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胃酸分泌增多 28.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主要组织形态学改变是:答案:d.碎片状坏死及桥接坏死 29. 门脉性肝硬化最严重的合并症是:答案:c.肝性脑病 30. 小儿发烧5天,咳嗽,胸部透视可见右下叶散在小灶性阴影,最可能是:答案:c.小叶性肺炎 31. 产生肝昏迷的机制目前认为:答案:e.上述因素综合作用. 32. 关于肺心病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答案:d.由于肺小动脉痉挛和阻力增加使右心室肥大 33. 大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为答案:a.肺泡充满纤维素性渗出物 34. 肝硬变时,门脉高压症的主要原因是:答案:b.小叶下静脉、中央静脉及肝血窦受压 35. 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其病程迁延在一年以上则可能发展为:答案:b.坏死后肝硬变 36. 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特点是:答案:b.肝细胞大片坏死,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37. 原发性肺结核发生是由于:答案:e.机体对结核病缺乏免疫力 38. 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有:答案:c.肝实质迅速而广泛的坏死 39. 下列对结核病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答案:a.上叶空洞主要发生于原发性结核病 40. 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有:答案:e.广泛肺纤维化 41. 干酪性肺炎通常是哪条途径播散所致?答案:c.支气管 42. 原发性肺结核病的肺内原发病灶常位于:答案:b.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靠胸膜处

甘肃省发展中医条例

甘肃省发展中医条例 【法规类别】中医管理 【发文字号】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3号] 【发布部门】甘肃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00.12.02 【实施日期】2001.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甘肃省发展中医条例 (2000年12月2日甘肃省第九届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保障公民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育、科研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中医系指祖国传统医药,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及藏医、蒙医等少数民族医。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中医工作的领导,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坚持中西医结合,实行保护、扶持、发展中医的政策,将发展中医药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中医管理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中医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中医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条例的具体实施。 各级人民政府的计划、财政、人事、劳动保障、药品监督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中医发展工作。 第五条继承发扬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学习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促进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实现中医现代化。 第二章管理与保障 第六条县级以上中医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中医工作的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中医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并组织实施中医发展规划; (二)组织实施国家和本省制定的中医技术标准和机构建设标准; (三)负责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管理工作; (四)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负责辖区内中医医疗机构的规划、设置、审批、登记、监督及管理; (五)指导中医教学、科研,组织中医科技攻关和成果推广。负责中医继续教育、师承教育的管理; (六)组织实施中医执业人员的培训、考试、考核、资格审查、注册登记、技术职务评审; (七)负责中医经费的管理;

浙江中医药大学 生理学样卷1

生理学复习样卷 第一套 一.__单选题__(本大题共__20_题,每题___1__分,共___20__分。) 1.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刺激所产生的 A. 适应性反应 B. 旁分泌反应 C. 稳态反应 D. 非自控调节 E. 前馈调节 2.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产生饱和现象的机理 A.跨膜梯度降低 B. 载体数量减少 C. 能量不够 D.载体数量所致的转运极限 E. 疲劳 3.动作电位的超射值接近于 A.钠离子平衡电位 B.钾离子平衡电位 C.钠离子平衡电位与钾离子平衡电位的代数和 D.钠离子平衡电位与钾离子平衡电位的绝对值之差 E.锋电位减去后电位 4.血液凝固的发生是由于 A. 纤维蛋白溶解 B. 纤维蛋白的激活 C. 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D. 血小板聚集与红细胞叠连 E. 因子Ⅷ的激活 5.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分析此人的血型为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E. Rh阳性 6.心指数是指下列哪项计算的心输出量

A. 单位体重 B. 单位身高 C. 单位体表面积 D. 单位年龄 E. 单位能量消耗率 7.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 肌小节初长 B. 肌钙蛋白活性 C. 肌浆游离Ca2+浓度 D. 心肌收缩能力 E. 横桥ATP酶活性 8.老年人动脉管壁硬化,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减弱,所以 A. 收缩压降低 B. 舒张压不变 C. 脉压增大 D. 舒张压升高 E. 收缩压、舒张压都升高9.心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 组胺 B. 谷氨酸 C. 乙酰胆碱 D. 肾上腺素 E. 去甲肾上腺素 10.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是 A.血液中的H+ B.血液中的CO2 C.脑脊液中的CO2 D.脑脊液中的H+ E.血液中的PO2降低 11.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A.物理溶解 B.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C.氧合血红蛋白 D.高铁血红蛋白 E.都不是12.下列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 B.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C.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 D.幽门腺分泌黏液 E.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 13.关于基础代谢率测定条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清晨 B.清醒,静卧 C.肌肉放松 D.环境温度在10~15℃ E.空腹 14.机体的散热器官不包括 A.肺及呼吸道 B.泌尿道 C.消化道 D.皮肤 E.肝 15.原尿和血浆相比较,在成份上不同的是 A.K+含量 B.蛋白质含量 C.葡萄糖含量 D.Na+含量 E.以上均不是

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xxxx医院 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为实现“54363”的总体发展规划及“423”工程,落实“名医、名科、名院”发展战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加速培养医学拔尖人才,全面推动我院医学科技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指导方针,认真贯彻“科教兴医”战略,落实省、市委“创建名牌专业,培养拔尖人才”的指示,坚持“人才是关键,学科是基础”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瞄准国内外医学发展的领先水平,根据我院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以重点促一般,带动全院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目标要求: 1、医学重点学科建设总体目标是专业特色突出、人才优势明显、设施条件先进、内部管理完善、发挥龙头和示范作用,其整体学术水平达到省、市级先进水平,某些研究领域达到省、市内领先水平。有一支学术造诣较深、治学严谨、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良好、善于团结协作、有能力冲击医学科学高峰的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队伍。 2、建设方针:以功能为目的实现最优组合;以科技为先导保证高新起点;以人才为基础增强发展后劲;以信息为保障提高质量和效率。 3、发展方向:不断完善市级重点学科建设,使之逐步迈向省级重点学科,同时继续大力发展省级重点发展学科——骨科建设,争取短期内进入 1

省级重点学科行列。 三、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1、成立以院长任组长、主管院长任副组长,有科教科、医务科、人事科、财务科、护理部、器械科、后勤中心和部分专家组成的“廊坊市人民医院医学重点学科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指导重点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教科,由科教科科长任办公室主任,与相关重点学科共同制定发展目标、实施计划、管理措施和配套政策。 2、对重点学科的管理采取重点建设、动态跟踪的基本策略。由学科负责人按照重点学科实施办法和相关文件,提出学科建设发展构想,制定近、远期发展规划,确定各阶段量化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并组织实施。 3、每年召开2—3次重点学科协调会,重点解决省、市级重点学科在学科建设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支持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四、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的管理 1、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每2年选拔一次。 2、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选拔的基本条件是:?长期工作在临床科研第一线,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在某一专业和领域取得省、市内外同行公认的成果;?能把握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前沿,对学术研究有创新思想,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省、市内外先进水平的潜能;?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及从事相应的组织、管理和领导学术队伍的能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年龄和学历符合要求。 3、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面向全国引进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高知名度人才,用良好的待遇和环境留住人才。 2 五、经费管理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 病理学Z 作业6

《病理学Z》第6次作业 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胃溃疡发病的病灶部位主要在: [1分]D.胃小弯近幽门处 2. 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有: [1分]B.食道曲张静脉破裂 3. 结核结节主要由什么细胞构成? [1分]D.类上皮细胞和郎罕氏巨细胞 4. 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呈碎片状坏死及桥接坏死见于: [1分]D.慢性活动性肝炎 5. 下列小叶性肺炎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E.病变融合多发展为肺肉质样变 6. 干酪性肺炎通常是哪条途径播散所致? [1分]C.支气管 7. 大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为 [1分]A.肺泡充满纤维素性渗出物 8. 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是: [1分]A.经输血.输血制品传播 9. 在下列肺外结核中哪一个可不经过血道播散而发生? [1分]D.肠结核 10. 急性普通型肝炎患者出现黄疸是由于: [1分]B.肝细胞坏死较多时对胆红质的摄取、结合和分泌发生障碍 11. 肝硬变时,门脉高压症的主要原因是: [1分]B.小叶下静脉、中央静脉及肝血窦受压 12. 下列对结核病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1分]A.上叶空洞主要发生于原发性结核病 13. 下列所述哪项是错误的? [1分]E.骨结核多发生于趾(指)骨 14. 原发性肺结核发生是由于: [1分]E.机体对结核病缺乏免疫力 15. 慢性胃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为: [1分]B.出血 16. 下列有关小叶性肺炎的病变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A.渗出物中以纤维素为主 17. 干酪样坏死主要是由于: [1分]D.结核菌量大,毒力强,变态反应增高 18. 门脉性肝硬化最严重的合并症是: [1分]C.肝性脑病 19. 大叶性肺炎咯铁锈色痰出现在: [1分]B.红色肝变期 20. 对十二指肠溃疡病发生的主要机制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1分]B.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胃酸分泌增多 21. 小儿发烧5天,咳嗽,胸部透视可见右下叶散在小灶性阴影,最可能是: [1分]C.小叶性肺炎 22. 肝脏表现粗大结节性肝硬化是指: [1分]B.坏死后性肝硬化 23. 大叶性肺炎时,不会发生: [1分]E.肺褐色硬变 24. 慢性胃溃疡之肉眼形态所见通常是: [1分]C.直径2cm以内,溃疡断面呈斜漏斗状,尖端斜向贲门 25. 以下哪项不符合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 [1分]C.不会发生干酪样肺炎 26. 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有: [1分]E.广泛肺纤维化 27.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病理变化有: [1分]B.桥接坏死 28. 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有: [1分]A.肝细胞气球样变 29. 郎罕氏多核巨细胞是由哪种细胞演变形成的? [1分]D.类上皮细胞 30. 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其病程迁延在一年以上则可能发展为: [1分]B.坏死后肝硬变 31. 关于肺心病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1分]D.由于肺小动脉痉挛和阻力增加使右心室肥大 32. 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征为: [1分]D.支气管及肺泡化脓性炎症 33. 产生肝昏迷的机制目前认为: [1分]E.上述因素综合作用 34. 肝硬变假小叶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1分]C.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35. 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发病机制为: [1分]C.胃酸持续增高 36. 与肝性脑病有关的假性神经介质是: [1分]C.苯乙醇胺 37. 急性普通型肝炎时,肝脏体积增大主要是由于: [1分]C.肝细胞弥漫地气球样变 38. 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特点是: [1分]A.肝细胞广泛变性,点灶状坏死 39. 大叶性肺炎早期最严重的合并症为: [1分]C.中毒性休克 40. 原发性肺结核病的肺内原发病灶常位于: [1分]B.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靠胸膜处 41. 下列关于小叶性肺炎的记述中,哪项不正确? [1分]E.病菌多来自血行感染 42. 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特点是: [1分]B.肝细胞大片坏死,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浙江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

浙江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 为规范本省医师多点执业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浙江省制定了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下文是浙江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欢迎阅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本省医师多点执业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根据《中华人民 ___执业医师法》、《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卫生部令第5号)、《 ___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若干意见 ___》(国卫医发〔20xx〕86号)的规定和《中共中央 ___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___》(中发〔20xx〕6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xx〕22号)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师多点执业是指符合条件的临床、口腔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不含执业助理医师),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两个(含)以上医疗机构依法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 第三条下列情形不属于医师多点执业:

(一)对病人实施现场紧急救治; (二)经所在医疗机构同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驻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乡镇卫生院医师驻辖区内村卫生室工作、社区责任医师进家庭提供医疗服务; (三)经所在医疗机构同意,医师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会诊、进修、对口支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后下基层、晋升职称前下基层、学术交流以及卫生计生(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义诊; (四)经主管卫生计生(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多个医疗机构之间通过签订协议等形式进行技术协作或整合医疗资源组成医疗集团,或组建分院、合作办医单位,经所在医疗机构同意即可。 省外医疗机构与省内医疗机构进行技术协作,其技术协作协议必须经省内医疗机构主管卫生计生(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第四条除第三条规定的情形以外,医师按规定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两个(含)以上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均属多点执业。 第五条医师多点执业,不限定执业地点数量,其多点执业前已执业注册的地点为第一执业地点。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三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严重组织损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 [1分] A.凝血因子XII被激活 B.凝血因子III大量入血 C.大量红细胞、血小板受损 D.继发于创伤性休克 E.消除活化凝血因子功能受损 2. 休克时微循环淤血期,组织缺氧的主要原因是: [1分] A.动-静脉短路开放,血液经此走 B.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使微循环多灌少流 C.血流从直捷通路迅速流过 D.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E.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使微循环多灌少流 3. 高排低阻型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类休克? [1分] A.失血性休克 B.烧伤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创伤性休克 4. 多数类型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机制是: [1分] A.心功能不全 B.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 C.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 D.血中儿茶酚胺过低 E.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 5. 关于常用的血氧指标下列哪项不正确? [1分] A.血氧分压 B.血氧容量 C.血氧饱和度 D.血红蛋白含量 E.氧离曲线 6. 关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主要病理变化,下列哪项不正确? [1分] A.凝血功能障碍-出血 B.循环功能障碍-休克 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E.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不全 7. 休克微循环淤血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1分] 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C.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8. 休克早期功能上受到保护的器官是: [1分] A.肺 B.肾 C.胃肠道 D.肝 E.脑 9. 急性左心衰竭时肺水肿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1分] A.肺静脉回流受阻 B.肺淋巴循环受阻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中医院建设规划方案汇报

XX中医院建设规划方案汇报 中医院创省中医名院建设规划 根据省政府《省卫生强省建设和“十一五”卫生发展纲要》、省卫生厅《省中医药攀登工程实施方案》《省中医“名院”项目建设实施办法》提出的名院建设战略,为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我院中医药事业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促进全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在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中的需求,特制定我院创省中医“名院”五年工作规划。 一、医院发展现状 几十年来,我院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卫生局领导下,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在“十五”期间中医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充实和提高,保持着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势头。全院职工在院领导班子带领下,发扬“团结、务实、创新”精神,围绕医院“现代化、人性化、科技化”发展目标,实施“人才立院、科技强院、专科兴院”的发展战略,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将医院发展成一所集中医、中西医结合预防、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现占地面积6550m2,建筑面积13188m2,现有在编职工**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人,开设有20个中西医临床科室、15个专科、专病门诊以及放射、心电、B 超、检验、病理等7个医技科室,住院床位**张,收治有内

科、外科、骨伤科、妇科、五官科等病人,06年业务收入达**万,居全省同行业前列,并相继荣获“市文明单位”、“省文明单位”和“省文明中医院”等荣誉,但发展中也遇到很多问题,如中医经费投入不足、医院基础设施薄弱、医疗用房紧缺、卫生人才短缺、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还未充分体现等需要我们在下一个阶段花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五年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发展目标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浙江省发展中医条例》,坚持“中西医并重,共同发展,互相补充”方针,以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在五年规划期间,完善等级医院建设,巩固创建成果,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以上标准,创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竞争有序、服务便捷高效、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省中医“名院”,为人民群众提供完善有效、质量优良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 (二)具体工作指标 1、中医特色指标 ①逐年引进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建设期末占临床医师比例﹥70%;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计划规划

2018年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计划规划 一、重点学科建设的原则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改革,医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医院必须提高以技术含量为主的医疗服务质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为了增强医院的优势、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医院必须坚持“科技兴院”的方针,实施重点学科建设,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医疗水平。 二、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 临床学科是医院的基本组成单位,学科发展是医院发展的基础。重点学科是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就是要把其特色和优势加以充分发掘,并不断强化和延伸,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当前每所医院的各学科之间发展普遍存在不平衡的现象。由于学科的基础、发展背景的不同,其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也不同,在国内外的影响存在差异。这样,各学科的发展不可能是平衡的,同时由于医院的财力问题,致使医院在考虑学科建设时不能要求所有学科齐头并进,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依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择部分学科作为重点来发展,而这些学科必须有较好的基础和活跃的学术氛围,在适当支持后能产生最大效应。因而,重点学科建设是培育和扶植医疗“精品”,创建“名牌”效应。重点学科建设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兴院”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在以往的重点学科建设中,遵照上述原则,通过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加快了学

科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效应,促进了医院的整体发展。所以,重点学科建设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三、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 医院现有临床科室近30个,国务院津贴享受者3名,正高18名,副高57名,博士后2名,博士6名,硕士23名,博士学位副高职称以上5人。医院开放床位590张,年门急诊量50万多人次,年出院病人1.2万人次。年手术5000余。医院配备CT、DR、C臂X光机、超声刀、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腹腔镜、心脏彩超、腹部彩超、血液透析仪、血滤机、心脏监护仪、高压氧舱等先进医疗设备,设有ICU、CCU病房。 医院专科齐全,特色明显,临床各科均有独特优势和技术特长。传染科是上海市医学领先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XXX主任医师,运用白蛋白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肝炎”成绩卓著,具有较高学术地位。 妇产科、心内科是徐汇区重点学科,妇产科年分娩婴儿2000多人次,运用微创技术进行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承担市科委、市卫生局多项课题;心内科专科主攻方向为各种类型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擅长各种原因引起的顽固性心衰的诊治,同时开展各种心脏病的介入性诊治(如冠脉造影、PTCA、血管内支架术、起搏器植入术及各种类型心率失常的射频消融术等)。 结直肠中心由原XXX医院全国知名的XXX教授领衔,该中心以诊治结直肠肿瘤为特色,在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肿瘤病人个体化治疗、肠造口护理和特殊伤口处理等方面已达到国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