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条文说明精编版
- 格式:docx
- 大小:247.63 KB
- 文档页数:8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一总则1. 为了使博物馆既能向观众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又能使光学辐射对其藏品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规范。
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博物馆的照明设计。
利用古或旧建筑设立的博物馆可参照执行。
3. 博物馆的照明设计必须遵循有利于观赏展品和保护展品的原则,达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技术先进、节约能源、维修方便的要求。
4. 博物馆的照明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二术语1. 光辐射 optical radiation包括可见辐射、紫外辐射和红外辐射。
可见辐射 visible radiation能直接引起视感觉的光学辐射,通常将其波长范围限定在于380nm和780nm之间。
紫外辐射 ultraviolet radiation波长比可见辐射短的光学辐射,通常将其波长范围限定在100nm和400nm之间。
g=EN-US style=mso-bidi-font-size: 9.0pt>红外辐射 infrared radiation波长比可见辐射长的光学辐射,通常将其波长范围限定在780nm和1000μm 之间。
2. 照度 illuminance表面上一点的照度是入射在包含该点的面元上的光通量dф与该面元的面积dA之商,即E=dф/dA,该量的符号是E,单位为勒克斯(1x)。
3. 平均照度 average illuminance规定表面的照度平均值。
4. 维护照度 maintained illuminance是在必须换灯或清洗灯具和房间表面,或者同时进行上述维护工作的时刻所得到的参考面上的平均照度。
5. 维护系数 maintenance factor照明装置在使用一定周期后,在规定表面上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与该装置在相同条件下新装时所得到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之比。
7pt;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6. 照度均匀度 uniformity ratio of illuminance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条文说明根据国内外的博物馆照明设计经验和规范,以下是常见的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一、总则1.1博物馆照明设计应遵循“慧文明”原则,保护文物展品的安全和保存。
1.2照明设计应以展品的特性和展示需求为基础,注重照明效果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1.3照明设计应考虑参观者的视觉舒适度和保护他们的视力健康。
二、灯具选择2.1照明灯具应符合博物馆特殊环境的要求,如耐湿、防尘、防火等。
2.2选择灯具时要注意其光源的色温、显色指数和平均寿命等参数,以及是否符合照明效果需求。
2.3灯具的安装位置和角度应考虑避免直射光照射到展品表面,以免造成损坏。
三、光线控制3.1应根据不同展品的特性和展示需求,对光线的色温、亮度、光束角度等进行调整和控制。
3.2使用调光设备和控制系统,以便根据展览的不同需求和时间变化调整照明亮度。
3.3使用光线开关和传感器,以实现自动控制和能源节约管理。
四、照明布置4.1展览区域的照明布置应符合展品的内容和设计要求,与展品形成较好的对应和协调。
4.2照明设计应注重强调展品的重点、层次和讲述的主题。
4.3展品区域的照明应避免强烈的反射和阴影,以确保观众可以清晰地观看展品。
五、安全与保护5.1照明设计应符合电气安全规范,如使用防水插座、合格的电源线、漏电保护器等。
5.2应避免使用紫外线和红外线等对展品可能产生损害的光源。
5.3照明设计应考虑文物展品的日常保护需求,如控制光线照射时间、热量产生、紫外线和可见光照射等。
六、环境与能源6.1照明设计应注重节能,采用高效节能灯具和系统,以减少能源消耗。
6.2照明设计应考虑自然光的利用,如使用天窗、透明材料等,以减少白天的照明开销。
6.3照明设计应考虑照明设施的维护和管理需求,以延长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
七、人工照明与自然照明7.1照明设计应根据展区的自然光照度和分布,合理安排人工照明的位置和亮度,以保持展览区域的整体照明效果。
7.2人工照明的昼夜变化应与自然光的变化相协调,以适应参观者的视觉适应能力。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一、总则1. 博物馆是各种文物、自然标本和艺术品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宣传的机构。
为了妥善地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和文化财产,必须尽可能地使之免受光学辐射(包括可见辐射、紫外辐射和红外辐射)的损害;为了给观众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又需要提高展品的照度,光学辐射对展品的损害则会相应增加。
解决、处理好这对矛盾,达到既有利于观赏、又有利于保护的目的,是制定本规范的出发点和归宿。
此外,我国到目前为止尚无博物馆照明设计标准,致使博物馆的照明存在许多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有新的建成,而新馆在进行照明设计时往往是模仿现有的博物馆,在照明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为了给新馆的建设、旧馆的改造提供照明设计依据,也迫切要求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涉及博物馆的人工照明设计,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仍以天然采光为主,人工照明为辅。
为了保护展品,本规范也提出了陈列室天然采光设计的原则。
2. 说明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其中改建包括扩建。
对于利用古或旧建筑的,在保证古或旧建筑安全的前提下,也应参照本规范进行照明设计。
本规范所指的博物馆是广义的博物馆,它除包含普通意义上的博物馆外,还包括其它收藏、展示文物、自然标本和艺术品的纪念馆、陈列馆、美术馆、展览馆等。
3. 说明博物馆照明设计必须遵守的原则。
4. 说明本规范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二、照度标准本照度标准的数据是根据对我国博物馆照明现状的调查结果和我国目前的技术经济水平并参考我国的《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以及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和几个主要的发达国家的博物馆、美术馆的照明标准确定的。
我国博物馆的照明现状和我国目前的技术经济水平:通过对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西安、南京、武汉、成都、济南、长沙、昆明、杭州、深圳、厦门、佛山等地的博物馆、美术馆照明现状进行的调查,其结果可以归纳如下:1. 博物馆的建筑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专门设计的,二是直接利用一般性展览馆改造的,三是利用其他古旧建筑设立的。
博物馆照明设计分析2011/4/13 作者:来源:博宝艺术网网友评论:0条博物馆展厅内的采光照明有它自身的标准和必备条件。
诸如调节展览区域给予参观者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有效地控制色温以达到文物展品观赏的最佳效果,以及充分考虑减少光辐射对文物展品的损害,保护文物等等。
因此采光照明是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国家博物馆“国家宝藏展”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国11家博物馆进行了巡回展示。
期间我们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和调研,并针对有关博物馆照明问题适时做了随机采访。
国家宝藏展采光照明的运用关于照明方式,11家博物馆的展厅中,只有一家博物馆因展厅的特殊性,利用两个展厅衔接的通道使自然光能够进入展厅,成为混合照明,其他10家全部是人工采光照明。
由于近年来新建的博物馆展厅多为封闭式,客观因素决定了只能使用人工照明。
由于经费的拮据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博物馆在布置该展时,没有专业的照明设计,最多就是在展厅顶部设置导轨,一些个别场景增加了为数不多的卤钨灯,利用导轨射灯以多点多角度布光。
此外就是在馆内原制作的展柜顶部配置灯具。
有的博物馆制作的独立展柜,柜内灯光采用的是LED和光导纤维。
由于柜内空间制约,灯光调节角度会受到一定限制。
总的看照明效果相当不错,光度柔和色温舒服,当然造价也是可观的。
国家宝藏展在各家博物馆布展具体实施中的采光照明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不同材质的文物有相应的采光照度。
国家宝藏展汇集展示的文物主要有陶器、青铜器、玉器、金银器四大类,体积重量参差不齐,纹饰铭文比比皆是,造型工艺细腻繁缛,绝大多数是可圈可点的精品。
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布置投光方式和调整光的照度非常必要,尤其是光源的色温(光源本身对人眼所引起的光色感觉)。
对于陶器来说,更适合色温较低的暖色光。
仰韶文化时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罐等这些举世精品,展示期间基本做到了光源柔和适度、照度层次有序。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博物馆是展示、保护和研究人类文化历史和自然历史的重要场所,而博物馆的照明设计对于展品的展示和观众的舒适体验至关重要。
以下是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的一些重要方面。
1.展品保护:博物馆的照明设计应遵循展品保护的原则。
首先,应避免直射光照射到展品上,因为长期强烈的光照会导致展品颜色的褪色和材料的老化。
其次,应注意光源的紫外线和红外线辐射,这些辐射也会对展品造成损害。
因此,博物馆照明设计中应选择无紫外线和红外线辐射的光源。
2.照明平衡:博物馆的照明应能够平衡展品的照明和环境的照明。
展品的照明应明亮、均匀,以突出展品的细节和特色。
环境的照明应柔和、均匀,以营造出舒适的参观环境,并且不干扰观众对展品的观察。
3.色温和色彩还原:照明设计应考虑到不同展品的色温和色彩还原需求。
色温是指光源的颜色表现,一般分为冷光和暖光。
博物馆的照明设计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展品,如绘画、文物、自然标本等,应根据其特性选择合适的色温。
色彩还原是指光源对物体颜色的还原能力,照明设计应选择具有高色彩还原指数的光源,以保证展品的真实呈现。
4.照明控制:博物馆的照明设计中,照明系统应具有灵活的照明控制功能。
通过调节光源的亮度和方向,可以创造不同的光影效果,以突出展品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此外,照明系统应具备适应日光变化的能力,以保持展品照明的稳定性。
5.节能环保:博物馆作为文化和历史的守护者,应该以身作则,注重节能环保。
照明设计中应选择能耗低、使用寿命长的LED光源,以减少能源消耗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照明系统应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实现照明的精细化管理和定时控制,以进一步减少能源浪费。
6.合理布局:博物馆的照明设计应结合展品布局和空间特点进行合理布置。
不同类型的展品需要不同的照明方式和角度,照明设计师应根据展品的特点进行灯具的设置和布局,以最大限度地凸显展品的美感和独特性。
综上所述,博物馆的照明设计规范包括展品保护、照明平衡、色温和色彩还原、照明控制、节能环保和合理布局等方面。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GB/T 23863—2009一总则1。
为了使博物馆既能向观众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又能使光学辐射对其藏品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规范。
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博物馆的照明设计。
利用古或旧建筑设立的博物馆可参照执行。
3. 博物馆的照明设计必须遵循有利于观赏展品和保护展品的原则,达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技术先进、节约能源、维修方便的要求。
4。
博物馆的照明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二术语1。
光辐射 optical radiation包括可见辐射、紫外辐射和红外辐射。
可见辐射 visible radiation能直接引起视感觉的光学辐射,通常将其波长范围限定在于380nm和780nm之间。
紫外辐射 ultraviolet radiation波长比可见辐射短的光学辐射,通常将其波长范围限定在100nm和400nm之间。
红外辐射 infrared radiation波长比可见辐射长的光学辐射,通常将其波长范围限定在780nm和1000μm之间。
2. 照度 illuminance表面上一点的照度是入射在包含该点的面元上的光通量dф与该面元的面积dA之商,即E=dф/dA,该量的符号是E,单位为勒克斯(1x)。
3. 平均照度 average illuminance规定表面的照度平均值。
4。
维护照度 maintained illuminance是在必须换灯或清洗灯具和房间表面,或者同时进行上述维护工作的时刻所得到的参考面上的平均照度.5。
维护系数 maintenance factor照明装置在使用一定周期后,在规定表面上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与该装置在相同条件下新装时所得到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之比.6。
照度均匀度 uniformity ratio of illuminance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7. 一般照明 general lighting为照亮整个场所而设置的均匀照明。
第一项项目概况1、建设目标观澜版画艺术博物馆设备配置明细项目,是以观澜版画博物馆艺术和文化成果资源为核心,统筹观澜版画博物馆主要业务领域数字化工作,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的博物馆数字化公众服务平台,弘扬深圳市本土美术文化,促进深圳市美术资源整合,进一步推动深圳市公共文化信息服务水平。
2、建设内容观澜版画艺术博物馆设备配置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1)灯光系统(2)网络系统(3)影音系统(4)工坊系统(5)公共空间系统(6)典藏系统(7)展示系统3、投资及来源本项目投资总额为3000万元人民币,由政府投资,资金来源为100%财政拨款。
4、深圳观澜版画原创基地是在原深圳客家村落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位于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者、著名版画家、美术理论家陈烟桥的故乡—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牛湖社区,总规划面积达140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区面积31.6万平方米。
版画村和客家古村落融合,将客家文化主题目融合到现代景观元素中。
建立相对完善的市场化动作机制,是一个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它把现代版画工坊与客家古村落结合起来,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文化元素,也给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思想的源泉。
5、观澜版画艺术博物馆设备配置规划观澜版画艺术博物馆总面积18000㎡,布展面积为15953.67㎡,主要功能分配为:展厅3个(约为4000㎡),藏品库2个(约为2000㎡),公共空间区域含教育推广、文化服务、导览(约为7000㎡),工坊(约为500㎡),办公科研区域含学术报告厅、画室、行政、科研(约为1500㎡)以及机房等配套区域。
第二项建设原则1.全局性和整体性原则从观澜版画艺术博物馆设备配置明细项目的全局考虑系统的建设,包括灯光、网络、影音、工坊、公共空间、典藏、展示系统及配套支撑系统建设。
2.先进性和成熟性原则系统平台建设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软件、硬件和网络平台,确保系统的先进性,同时兼顾成熟性,使系统成熟而且可靠,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发展和需求的变化,使系统能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光照要求第4.4.1条藏品库房的窗扇玻璃厚度不应小于3mm,并宜采用漫射玻璃或其它防止阳光直射的装置。
收藏对光特别敏感藏品的库房可选用过滤紫外线、吸收红外线的玻璃,或在玻璃上进行滤膜处理。
第4.4.2条藏品库房室内和对光特别敏感展品的照明应选用白炽灯,并有遮光装置。
陈列室内的一般照明宜用紫外线少的光源。
第4.4.3条陈列室的一般照度应根据展品类别确定,推荐值参照表4.4.3。
展品照度推荐值表4.4.3展品类别照度推荐值(LX)对光不敏感:金属、石材、玻璃、陶瓷、珠宝、搪瓷、珐琅等≤300(色温≤6500K)对光较敏感:竹感、木器、藤器、漆器、骨器、油画、壁画、角制品、天然皮革、动物标本等≤180(色温≤4000K)对光特别敏感:纸质书画、纺织品、印刷品、树胶彩画、染色皮革、植物标本等≤50(色温≤2900K)第五章防火第一节建筑防火第5.1.1条藏品库区的防火分区面积,单层建筑不得大于1500㎡,多层建筑不得大于1000㎡,同一防火分区内的隔间面积不得大于500㎡。
陈列区的防火分区面积不得大于2500㎡,同一防火分区内的隔间面积不得大于1000㎡。
第5.1.2条藏品库房、陈列室的隔墙应为非燃烧体。
防火分区内的隔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分隔。
封闭式竖井的围护结构应采用非燃烧体及丙级防火门。
第5.1.3条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内的固定装修应选用非燃烧体或阻燃材料。
第二节安全疏散第5.2.1条藏品库区的电梯和安全疏散楼梯应设在每层藏品库房的总门之外,疏散楼梯宜采用封闭楼梯间。
第5.2.2条陈列室的外门应向外开启,不得设置门槛。
第三节消防设施第5.3.1条大、中型馆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第5.3.2条珍品库房及大、中型馆内收藏纸质书画、纺织品等遇水即损藏品的库房应设置气体灭火装置。
大型馆内的普通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宜设置预防作用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博物馆灯光设计展示照明具体要求有哪些?
1.博物馆灯光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商业照明和居家照明设计,作为展现类空间,博物馆照明和美术馆有着相通的地方。
光柏士灯光设计师建议:博物馆照明设计的中心在于更好的展现展品的细节、表现物件的美,一起要避免灯火辐射对展品的损坏!而关于基础的照明、指向,这些只是十分基础的要求。
然而,我们都知道,要想更好的表现展品的细节和美感,高水平的照度、显色性,就成了博物馆照明设计的中心问题。
2.博物馆是各种文物、历史遗物和艺术品的收藏维护、研讨、展示和宣传的组织,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妥善维护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产业,必须尽可能地使之免受光学辐射(包括可见辐射、紫外辐射和红外辐射)的损害。
3.照明的终究成果给观众创造一个杰出的视觉环境,同时要保证展品应有的照度,还要尽量减小光学辐射对展品的损害。
要处理处理这一问题的矛盾就对灯具产品和光源的选择等照明设计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博物馆的照明质量主要包括照度、显色指数、色温与照度的搭配、均匀性、立体感、眩光、对比度等。
同时,博物馆的照明设计必须遵循有利于观赏展品和保护展品的原则,达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技术先进、节约能源、维修方便的要求。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条
文说明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
一、总则
1.博物馆是各种文物、自然标本和艺术品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宣传的机构。
为了妥善地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和文化财产,必须尽可能地使之免受光学辐射(包括可见辐射、紫外辐射和红外辐射)的损害;为了给观众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又需要提高展品的照度,光学辐射对展品的损害则会相应增加。
解决、处理好这对矛盾,达到既有利于观赏、又有利于保护的目的,是制定本规范的出发点和归宿。
此外,我国到目前为止尚无博物馆照明设计标准,致使博物馆的照明存在许多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有新的建成,而新馆在进行照明设计时往往是模仿现有的博物馆,在照明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为了给新馆的建设、旧馆的改造提供照明设计依据,也迫切要求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涉及博物馆的人工照明设计,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仍以天然采光为主,人工照明为辅。
为了保护展品,本规范也提出了陈列室天然采光设计的原则。
2.说明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其中改建包括扩建。
对于利用古或旧建筑的,在保证古或旧建筑安全的前提下,也应参照本规范进行照明设计。
本规范所指的博物馆是广义的博物馆,它除包含普通意义上的博物馆外,还包括其它收藏、展示文物、自然标本和艺术品的纪念馆、陈列馆、美术馆、展览馆等。
3.说明博物馆照明设计必须遵守的原则。
4.说明本规范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二、照度标准
本照度标准的数据是根据对我国博物馆照明现状的调查结果和我国目前的技术经济水平并参考我国的《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以及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和几个主要的发达国家的博物馆、美术馆的照明标准确定的。
我国博物馆的照明现状和我国目前的技术经济水平:通过对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西安、南京、武汉、成都、济南、长沙、昆明、杭州、深圳、厦门、佛山等地的博物馆、美术馆照明现状进行的调查,其结果可以归纳如下:
1.博物馆的建筑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专门设计的,二是直接利用一般性展览馆改造的,三是利用其他古旧建筑设立的。
2.照明的方法有三种:一是以天然采光为主,人工照明为辅的,这种类型占较大的比例;二是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相结合的;三是全部采用人工照明的,这种类型所占比例较少,在我国的历史较短,大约才20多年。
3.天然采光的方式有四种:一是高侧窗采光;二是侧窗采光;三是高侧窗和侧窗并存;四是天窗采光。
4.人工照明的方式有五种:一是一般照明;二是区域照明结合一般照明;三是定向区域照明;四是定向区域照明结合一般照明;五是展柜照明。
5.照明水平:1)以天然采光为主、人工照明为辅的;画面或展品上的照度高达19001x,而且随展室的位置、气候条件和展示时间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2)天然采光结合人工照明的;其照明水平随采光窗的位置和遮挡的情况而不同,变化也较大;3)全部采用人工照明的:画面或展品上的照度最高为2001x-3001x,最低为401x左右。
6.灯和灯具:灯主要为荧光灯和白炽灯,荧光灯占较大的比例。
灯具多采用市场出售的一般用途的灯具。
7.展柜照明:大多数展馆柜中的光源遮挡不好,一、二次反射现象比较严重。
8.展品的保护和保管:绝大多数陈列室都无防紫外线措施,文物库房的条件一般都比较差。
我国博物馆目前绝大多数经费都比较匮乏,难以从根本上改善照明状况,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博物馆、美术馆的照明状况会逐渐得到改善,陈列室全部采用人工照明的馆会逐渐增多。
三?、陈列室的照明设计
1.一般要求
(1)各陈列室之间可能因为展品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亮度,观众在不同的展室之间走动时,所看见的亮度就有一个变化的范围和变化的方向问题,比如,从低亮度到高亮度或从高亮度到低亮度。
通常,人眼所能适应的亮度变化范围有一个界限,而且从低亮度到高亮度比从高亮度到低亮度所需要的适应时间短。
因此,应使较低亮度的展室与中等亮度的展室相邻接。
(2)观众到博物馆时,必然是从明亮的室外(其水平照度可能高达1000001x)进到相对较暗的展室(其照度只有501x-3001x),如果中间没有一个过渡区域(门厅),就不能满足视觉暗适应的要求,开始时无法看清展品。
(3)在发生火灾意义事故或断电的情况下,启用应急照明,对及时疏散观众、保证观众人身安全和抢救、保护展品至关重要。
(4)一般来说,人的眼睛由于适应状态的不同,即使视对象有相同的亮度,实际感到的主观亮度也会是不同的。
眼睛的适应亮度越低,视对象的感觉就越亮。
因此,只能通过设置视觉适应的过渡区把观众的适应亮度压低,才能使501x的展室看起来仍然明亮。
2.光源和灯具
(1)荧光灯和白炽灯是目前博物馆最普遍采用的人工照明光源,这是因为白炽灯能使展品生动鲜明,而且它的紫外线含量极少,而荧光灯的亮度低,发光效率高,而且紫外线含量也远比天然光低得多,并且这两种灯的品种、规格都很多,便于设计人员选择。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只在特殊情况(展室特别高大、对颜色的鉴别不太重要)时才可采用。
这时要特别注意减少其紫外辐射和控制其眩光。
在采用卤钨灯时,应采取适当的散热和安全防火措施。
(2)由于博物馆的形式、大小千差万别,展览形式也各种各样,很难有普遍适用的灯具,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专门设计灯具。
有条件时,可进行模型试验,以确定灯具的式样和数量。
3.陈列照明
(1)墙面陈列照明
1)采用定向性照明,由于把光集中到墙壁的画面上而不是地板或顶棚上,从墙壁反射的光已足以使观众在陈列室中顺利通行,有利于使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到展品上。
2)在“无光源反射映像区”内布置光源,一方面能避免反射眩光,另方面又能使较厚实的展品(如有画框的绘画等)不至于产生阴影。
“无光源反射映像区”如下图那样确定:以展出绘画为例,画面下沿一般离地0.8m-1.0m,画的中心一般离地1.5m,观众离墙的位置一般为画面对角线长度的1.0-1.5倍距离处,观众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平均为1.5m。
在上面这些参数的基础上,首先在画面的下沿A作一条与墙面成20夹角的直线AH,其次作观众眼睛E与画面上沿D的连线,根据反射定律,作其反射线为DE的入射线FD,最后在D点作与FD成10角的直线DG,则H与G之间的区域即为“无光源反射映像区”。
(2)立体展品陈列照明
1)对于立体展品如一个石膏雕像来说,可以以大面积顶棚面的扩散光作一般照明,在雕像的侧前上方40-60的位置以定向型聚光灯作重点照明,并使重点照明的照度为一般照明的2-5倍,如系青铜像或其他暗色的雕像,重点照明的照度为一般照明的5-10倍时,则雕像的立体感非常好。
2)目的是为了避免展品表面显出不同的颜色。
(3)展柜陈列照明
1)可以运用在展柜内进行通风的方法将展柜中的热量带走。
但通风气流不得直接通过展品。
2)根据光源、观众和展品的位置关系布置光源,就可以避免柜中或柜外光源对观众产生的直接眩光。
3)可以设法使展柜中的亮度比展柜外周围环境的亮度高5-10倍,或设法压低顶棚和周围环境的亮度,如顶棚采用灰色或黑色饰面等,或使展柜的正面玻璃向前倾斜,或采用无反射的玻璃等。
四?、展品的保护
1.由于紫外辐射是引起展品变褪色的主要原因。
红外辐射可能使展品的温度上升,从而使展品产生干化、变形、裂纹等。
利用能吸收紫外线的材料就很容易养活从光源来的紫外辐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做法。
对红外辐射,可以采用红外辐射少的光源(如荧光灯)或采用冷光束卤钨灯等,或在灯前面安装能吸收红外辐射的滤光器。
2.因为光对展品的损害作用的大小与展品上的曝光量(照度与时间的乘积)成正比。
所以,对于敏感和特别敏感的材料,应设法减少曝光时间。
例如,只在有人参观时才开灯、展品上加盖子、利用复制品、放录像、定期更换展品、在非展出时间让展品处于黑暗的环境之中等措施。
当利用复制品时,则其照度不受本标准的限制,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把对光特别敏感而且属于特别珍贵的文物保存在特制的展柜或特别设置的展室里,有利于保护这些文物,也便于管理。
所谓的特殊需要是指专家、学者需要研究或重要人物需要参观等。
五?、陈列室的天然采光设计
1.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当采光系数为1.0%,室内的最低照度为501x,但其最高照度仍然可能超过3001x。
因此,在规定采光系数之后,仍然要采取措施降低天然光照度。
2.直射阳光进入陈列室,除会引起陈列室温度上升之外,还会产生直接眩光和光斑,照度分布极不均匀,极不稳定的问题。
直射阳光中的紫外线含量也很高,会使展品受到损害,利用百叶窗、格栅、窗帘或别的遮挡物就可阻止直射阳光进入陈列室。
3.
4.天然光所含的紫外线最多。
在窗玻璃上涂一层吸收紫外线的涂料或贴一层吸收紫外线的薄膜,或在天窗下加一层吸收紫外线的塑料等或直接采用吸收紫外线的玻璃都可以达到减少天然光中的紫外线的目的。
5.
6.由于天然光在陈列室内产生的照度水平随时间、地点、气候而发生变化,当阴雨天或我国北方地区的冬、春季节的早晚,陈列室的照度水平可能低于标准,因此,除被核定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规定不准引入电气线路的木结构的陈列室外,都必须设置人工照明作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