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病毒与亚病毒
- 格式:ppt
- 大小:26.72 MB
- 文档页数:3
第四章病毒习题一、名词解释1.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2.溶源性(lysogeny)3.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4.原噬菌体5.溶源性细菌6.自发裂解7.诱发裂解8.半数致死剂量9.包涵体10.卫星RNA11.类病毒(viroid):12.一步生长曲线13.逆转录病毒14.噬菌斑(plaque)二、填空题1、病毒的存在范围是病毒能够感染并在其中复制的。
2、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的病毒统称噬菌体,它们包括、和等。
3、病毒属名的词尾是、科名的词尾是、亚科名的词尾是,目名的词尾是。
4、纯化的病毒制备物应保持其和。
5、血凝抑制试验是根据异性的病毒抗体与病毒表面蛋白作用可能抑制性质设计的。
6、螺旋对称病毒体的直径是由决定的,而其长度则是由所决定的。
7、病毒蛋白质根据其是否存在于毒粒中分为和两类。
8、病毒包膜糖蛋白是由多肽链骨架与寡糖侧链,通过将糖链的与肽链的连接形成。
9、由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病毒繁殖的两个特征性数据,即潜伏期和裂解量。
前者为所需的最短的时间,后者为的平均数目。
10、病毒的复制过程依其发生事件顺序分为以下、、、和5个阶段。
三、选择题1、病毒显著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是()。
A.具有感染性 B.独特的繁殖方式C.体积微小 D.细胞内寄生2、病毒纯化方法均是根据病毒的基本理化性质建立的,包括()A.病毒的核酸是DNA或是RNA;B.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是蛋白质;C.病毒含有脂类和糖类;D.病毒体积微小3、病毒物现颗粒计数方法测定的是()。
A.有活力的病毒数量B.无活力的病毒数量C.有活力的病毒与无活力病毒数量的总和D.致病性的病毒数量4、描述螺旋对称壳体特征的参数有()。
A.核酸的相对分子质量B.螺旋长度与直径C.螺旋的外观D.蛋白质亚基大小5、SsRNA能够按照它的极性或意义分为()。
A.感染性核酸和和非感性核酸;B正链RNA,负链RNA和双意RNA; C.反意RNA 和正意RNA;D.嗜肝DNA 病毒7、T4噬菌体的装配包括的亚装配过程有()。
第四章病毒习题一、名词解释1.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2.溶源性(lysogeny)3.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4.原噬菌体5.溶源性细菌6.自发裂解7.诱发裂解8.半数致死剂量9.包涵体10.卫星RNA11.类病毒(viroid):12.一步生长曲线13.逆转录病毒14.噬菌斑(plaque)二、填空题1、病毒的存在范围是病毒能够感染并在其中复制的。
2、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的病毒统称噬菌体,它们包括、和等。
3、病毒属名的词尾是、科名的词尾是、亚科名的词尾是,目名的词尾是。
4、纯化的病毒制备物应保持其和。
5、血凝抑制试验是根据异性的病毒抗体与病毒表面蛋白作用可能抑制性质设计的。
6、螺旋对称病毒体的直径是由决定的,而其长度则是由所决定的。
7、病毒蛋白质根据其是否存在于毒粒中分为和两类。
8、病毒包膜糖蛋白是由多肽链骨架与寡糖侧链,通过将糖链的与肽链的连接形成。
9、由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病毒繁殖的两个特征性数据,即潜伏期和裂解量。
前者为所需的最短的时间,后者为的平均数目。
10、病毒的复制过程依其发生事件顺序分为以下、、、和5个阶段。
三、选择题1、病毒显著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是()。
A.具有感染性 B.独特的繁殖方式C.体积微小 D.细胞内寄生2、病毒纯化方法均是根据病毒的基本理化性质建立的,包括()A.病毒的核酸是DNA或是RNA;B.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是蛋白质;C.病毒含有脂类和糖类;D.病毒体积微小3、病毒物现颗粒计数方法测定的是()。
A.有活力的病毒数量B.无活力的病毒数量C.有活力的病毒与无活力病毒数量的总和D.致病性的病毒数量4、描述螺旋对称壳体特征的参数有()。
A.核酸的相对分子质量B.螺旋长度与直径C.螺旋的外观D.蛋白质亚基大小5、SsRNA能够按照它的极性或意义分为()。
A.感染性核酸和和非感性核酸;B正链RNA,负链RNA和双意RNA; C.反意RNA 和正意RNA;D.嗜肝DNA 病毒7、T4噬菌体的装配包括的亚装配过程有()。
细菌和病毒答案【篇一:第四章病毒与亚病毒答案】名词解释1.溶源性溶原性是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菌细胞后产生的一种特性。
即当温和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菌细胞后,在宿主细胞中检查不到噬菌体存在,但却具有产生成熟噬菌体的能力2.类病毒指没有蛋白质外壳,只有单链环状rna分子,但没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其复制完全利用宿主细胞酶的专性寄生于高等生物的一种亚病毒。
3.温和噬菌体指侵入宿主后,因生长条件不同,可具有两条截然不同的可选择的生长途径。
一条是与烈性噬菌体相同的生长路线,引起宿主细胞的裂解死亡;另一种是将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该细菌细胞继续生长繁殖,并使宿主细胞溶原化的噬菌体4.效价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有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数。
5.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可反映每种噬菌体的三个重要参数——潜伏期、裂解期和裂解量。
6.朊病毒:朊病毒是一类能引起哺乳动物的亚急性海绵样脑病的病因子,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因子。
7.病毒:是一类不具细胞结构,形体微小,活细胞内专性寄生,具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
二.填空1.tmv 是螺旋对称体,腺病毒是 t 偶数噬菌体是 _2.通过烈性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其两个重要的特征参数,分别是潜伏期和裂解量3.烈性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可分为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三个时期.4.昆虫病毒的种类有核型多角体、质型多角体、颗粒体和无包含体病毒四类5.t4噬菌体的吸附位点是6.病毒的核衣壳结构是:外壳是(蛋白质),壳体内是(核酸),二者共同构成(核壳体);有些大型病毒(病毒体)外还包有封套,主要是有(脂类)或者(蛋白质)组成7.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或;植物病毒多为(rna)病毒,噬菌体多为(dna)病毒8.和释放9.温和噬菌体能以(原噬菌体)整合在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形成(溶原性)细胞,该细胞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自发裂解,诱发裂解,具免疫性,溶原性细菌的复愈,还能获得一些新的特性等几个特征10.前噬菌体是噬菌体感染宿主后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噬菌体dna,将这种细菌菌株称前噬菌体,这类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
非细胞生物:分为病毒和亚病毒两大类。
其中亚病毒又分类病毒、拟病毒/卫星与朊病毒;拟病毒又细分为卫星病毒和卫星核酸;朊病毒分颈椎动物与真菌朊病毒。
一、病毒(virus)/病毒粒子/病毒颗粒1、定义:指一类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
2、特点:①不具细胞结构;②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作为遗传信息载体(DNA 或RNA);③以复制方式繁殖,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增殖;④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能量合成系统,不含有功能性核糖体或其他细胞器;⑤严格的细胞内寄生;⑤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3、宿主范围:病毒具有宿主专一性,病毒识别蛋白/反受体(VAP)是一种毒粒表面的结构蛋白分子,可以特异性识别宿主细胞受体并与之结合。
由此病毒可分为噬菌体、植物病毒、动物病毒。
4、形态结构:(个体微小,单位常以nm表示)1)病毒粒的基本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
核酸位于它的中心,称为核心或基因组, 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形成衣壳。
衣壳是由许多壳粒所构成。
核心和衣壳合称核衣壳①衣壳/蛋白质外壳/壳体:指由蛋白质亚基或颗粒排列形成的有规则的壳样结构,是病毒粒的主要支架结构和抗原成分,有保护核酸等作用。
②壳粒:由一种或几种病毒蛋白形成的寡聚体,通常为5聚体或6聚体。
③核衣壳/核壳体:指衣壳与病毒核酸结合而成的复合物,无包膜病毒的核衣壳就是病毒体④包膜:指围绕核衣壳的双层脂质膜,由脂类、蛋白质和寡聚糖组成。
有的包膜上还长有刺突等附属物。
包膜的有无及其性质与该病毒的宿主专一性和侵入等功能有关。
2)壳体结构:①螺旋对称壳体(如烟草花叶病毒TMV、狂犬病毒);②二十面体对称壳体(如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③复合对称壳体(如痘病毒、大肠杆菌T偶数噬菌体)5、化学组成:主要是核酸和蛋白质,包膜蛋白和某些裸露蛋白还有类脂和糖类等1)核酸:病毒核酸有四种存在类型:双链DNA(dsDNA)、单链DNA(ssDNA)、双链RNA(dsRNA)、单链RNA(ssRNA);除dsRNA外其他均有环形和线性之分,单链还有正链和负链的极性之分2)蛋白质:包括结构蛋白(衣壳蛋白、包膜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病毒基因组编码,在复制表达调控中有一定功能,但不结合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毒粒酶:参与病毒感染复制的酶,分为①参与病毒侵入、释放等过程(如T4的溶菌酶);②参与病毒大分子合成(如逆转录病毒的逆转录酶)3)脂类:主要存在于包膜,以磷脂和胆固醇为主4)糖类:核糖/脱氧核糖、糖蛋白、糖脂等二、典型病毒:病毒主要分为三类:噬菌体、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是原核微生物的病毒,包括噬细菌体、噬放线菌体、噬蓝细菌体。
第四章病毒和亚病毒第四章病毒和亚病毒(图未显示)第四章病毒和亚病毒大跳蚤的背上有小跳蚤,而小跳蚤的背上又有更小的跳蚤,以至无穷。
——Augustus De Morgan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或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获得诺贝尔奖的病毒方面的研究:1954年在组织培养中培养脊髓灰质炎病毒。
1966年癌病毒的发现1969年发现病毒和细胞的病毒感染1975年发现RNA肿瘤病毒依赖于RNA的DNA合成;DNA 肿瘤病毒的繁殖1976年乙型肝炎病毒起源和传播的机理、慢病感染研究1997年朊病毒的发现第一节病毒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组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本质是一种只含DNA或RNA的遗传因子。
能以感染态和非感染态两种状态存在。
病毒的化学组成: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有的病毒还含有类脂质和多糖。
▲每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遗传物质),要么是RNA,要么是DNA。
大多数是RNA,少数是DNA;噬菌体例外(大多数是DNA)。
▲ 病毒的主要特征:(1)形体极其微小(10~300nm),必须在电镜下才能观察,一般都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2)没有细胞构造,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故也称“分子生物”、“非细胞生物”。
(3)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
(4)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
(5)以蛋白质和核酸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
(6)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长期保存其侵染能力。
(7)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8)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诱发潜伏性感染。
一、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一)病毒的大小个体微小,能通过细菌过滤器,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以nm为测量单位。
病毒、细菌和真菌这三类微生物个体直径比大约为1:10:100。
标本大致的直径或其宽度×长度(nm)颤蓝细菌红细胞7000大肠杆菌1300 ×4000立克次氏体475痘病毒230 ×320流感病毒85T2大肠杆菌噬菌体65 ×95烟草花叶病毒15 ×300骨髓灰质炎病毒27(二)病毒的形态1、典型病毒粒的构造球状:球状病毒(或多面体病毒)。
微生物学第四章病毒和亚病毒第四章病毒和亚病毒病毒学(virulogy)发展史(花絮:杂色郁金香的荣辱)十九世纪末,动植物病毒性传染病致病因子的认识。
1892,俄国,伊万诺夫斯基(Ивановский)发现烟草花叶病的感染因子能通过细菌滤器;1898,荷兰,贝哲林克(M.W. Beijerinck)证实了以上现象,并把这种病原体取名为“Virus”(毒)1935,美国,斯坦莱(W. M. Stanley)分离提纯了TMV结晶(nobel prize), Bawden提示了TMV实质是核蛋白1940年,Kausche用电镜看到了TMV的杆状外形1952年Kershey 和Chase证实噬菌体遗传传物质是DNA1960年,Anderer弄清了TMV外壳蛋白亚基aa排序1965年,Spiegelma首次在细胞外复制 E.coli噬菌体1970年,Baltimore和 Temin发现反转录酶以后相继发现了亚病毒,朊病毒,拟病毒并相继测出各类病毒核酸一级结构完成了几种病毒基因组的测序第一节病毒学基础(virus)一、病毒特征1.形态极其微小(~100nm),必须在电镜下才能观察,一般都具过滤性---亚显微的可滤过的感染因子2.没有细胞构造,故也称分子生物;3.其主要成分仅是核酸和蛋白质两种;4.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5.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合成系统;6.在宿主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酶系、能量和设备进行增殖,不存在个体生长、发育、二均分裂,以复制繁殖7.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行成结晶;8.对抗生素不敏感, 对干扰素敏感.*干扰素(interferonces, IFNs)是一类由动物机体编码的、具有极强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活性的诱导型蛋白质二、病毒的大小和形态(举例、图示并说明)病毒是亚显微的可滤过的大分子生物,约10~100nm,形态有杆状、颗粒状、蝌蚪状、丝状、砖状、盘状等三、病毒的化学组成(一)病毒化学组成概述1 大多数病毒粒子只有蛋白质和核酸构成2 具囊膜病毒粒子还含有生物膜3 有点噬菌体含脂肪4 绝大多数种类病毒粒子只含一种核酸,但有发现含多条的5 有些病毒粒子含金属离子等(二)病毒的蛋白质1.构成病毒外壳,保护病毒核酸免受核酸酶及其他理化因子的破坏2.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与易感细胞表面存在的受体具特异亲合力,促使病毒粒子的吸附3.决定病毒的抗原性,并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4.少数病毒衣壳中含有一些专用酶,如噬菌体带溶菌酶,流感病毒带神经氨酸酶,劳氏肉瘤病毒带逆转录酶(三)病毒的核酸1.DNA,RAN之一2.单双链(single strand,ss/double strand,ds)之分3.环状,线状之分(闭合,开放)4.正负链之分。
第三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溶源性溶原性是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菌细胞后产生的一种特性。
即当温和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菌细胞后,在宿主细胞中检查不到噬菌体存在,但却具有产生成熟噬菌体的能力2.类病毒指没有蛋白质外壳,只有单链环状RNA分子,但没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其复制完全利用宿主细胞酶的专性寄生于高等生物的一种亚病毒。
3.温和噬菌体指侵入宿主后,因生长条件不同,可具有两条截然不同的可选择的生长途径。
一条是与烈性噬菌体相同的生长路线,引起宿主细胞的裂解死亡;另一种是将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该细菌细胞继续生长繁殖,并使宿主细胞溶原化的噬菌体4.效价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有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数。
5.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可反映每种噬菌体的三个重要参数——潜伏期、裂解期和裂解量。
6.朊病毒:朊病毒是一类能引起哺乳动物的亚急性海绵样脑病的病因子,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因子。
7.病毒:是一类不具细胞结构,形体微小,活细胞内专性寄生,具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
二.填空1.TMV 是螺旋对称体,腺病毒是多面体对称T 偶数噬菌体是复合对称_2.通过烈性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其两个重要的特征参数,分别是潜伏期和裂解量3.烈性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可分为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三个时期.4.昆虫病毒的种类有核型多角体、质型多角体、颗粒体和无包含体病毒四类5.T4噬菌体的吸附位点是尾丝6.病毒的核衣壳结构是:外壳是(蛋白质),壳体内是(核酸),二者共同构成(核壳体);有些大型病毒(病毒体)外还包有封套,主要是有(脂类)或者(蛋白质)组成7.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植物病毒多为(RNA)病毒,噬菌体多为(D NA)病毒8.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释放9.温和噬菌体能以(原噬菌体)整合在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形成(溶原性)细胞,该细胞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自发裂解,诱发裂解,具免疫性,溶原性细菌的复愈,还能获得一些新的特性等几个特征10.前噬菌体是噬菌体感染宿主后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噬菌体DNA,将这种细菌菌株称前噬菌体,这类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