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五传统文化作业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99.50 KB
- 文档页数:4
满分训练(四)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1.[2024·宁波模拟]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B.《陋室铭》《出师表》《岳阳楼记》《马说》《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铭”“表”“记”“说”“书”“序”都是古代的文体。
C.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
D.古代的别称都很固定,如“桑梓”指家乡,“社稷”指国家,“伉俪”指挚友,“布衣”指百姓,等等。
2.[2024·嘉兴模拟]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B.“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C.《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依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便选自这一著作。
D.“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
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这部作品。
3.[2024·金华模拟]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的交际用语常有敬辞与谦辞之分,比如“惠顾”“垂问”“见教”是敬辞,“舍弟”“愚见”“拙作”是谦辞。
B.“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等都是对中国戏曲现象的生动描述,这种描述反映出中国戏曲场景虚拟化的主要特点。
C.梅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凌霜自行,不趋炎势”“筛风弄月,潇洒一生”“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分别表现的是菊、竹、梅的风骨。
D.成语“温故知新”“一鼓作气”“熟能生巧”分别出自《论语》、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欧阳修的《卖油翁》。
2023-2024学年浙江宁波人教版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下面是为《朝花夕拾》绘的一幅插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1)插图所描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2)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画面的内容,用上津津有味迫不及待两个成语。
【答案】5.(1)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
(2)示例: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共四本,当阿长解开包裹时,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其中一本,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解答】略略第2题.请为下面文段写一个点明中心、统领全段的起始句。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所记孔子言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形象生动,精练简洁,带有格言意味。
《孟子》用语警辟,比喻精当,往往借助形象议论说理,深入浅出。
《庄子》想象丰富,汪洋恣肆,总能为其所说的道理创造出生动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
其他诸子散文,如《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也都具有这一特色。
【答案】先秦诸子散文的突出特色是寓理于形,借助形象议论说理。
答案包含2个要点:答出诸子散文的突出特色给,答出寓理于形或借助形象议论说理给.语句通畅给。
【解答】通读语段,明确本段主要论述诸子散文寓理于形的特色,所以用一句点明中心、统领全段的起始句概述即可。
第3题.《雨的四季》课文的第三段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一句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答案】①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②光头浇雨,更有滋味;③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④暑气被一片绿吸收;⑤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夏雨的交响曲。
【解答】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通读《雨的四季》课文的第三段,明确中心句是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下文是从五个方面具体说明别有一番风情,用原句或自己的话总结即可。
第4题.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望岳》中表现诗人傲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2)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2023-2024学年浙江宁波人教版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下面是为《朝花夕拾》绘的一幅插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1)插图所描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2)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画面的内容,用上津津有味迫不及待两个成语。
【答案】5.(1)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
(2)示例: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共四本,当阿长解开包裹时,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其中一本,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解答】略略第2题.《一棵小桃树》中作者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深切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答案】通读全文,明确本文作者明写的是一棵小桃树,明写的是小桃树的生存环境,却很自然地让读者联想到作者及其同代人所面临的那个疯狂的虐杀一切的年代,让读者从中品味到缕缕辛酸与苦涩,从而唤起人们加倍珍惜春光明媚、和风细雨的今朝。
由此总结作者的深切感悟。
答案参考: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解答】通读全文,明确本文作者明写的是一棵小桃树,明写的是小桃树的生存环境,却很自然地让读者联想到作者及其同代人所面临的那个疯狂的虐杀一切的年代,让读者从中品味到缕缕辛酸与苦涩,从而唤起人们加倍珍惜春光明媚、和风细雨的今朝。
由此总结作者的深切感悟。
答案参考: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第3题.阅读《爱莲说》,回答下面问题。
(1)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2)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高尚品格?【答案】牡丹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菊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莲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不慕富贵、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格。
【解答】本题考查词语的象征意义。
根据文中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不追求名利的君子之风的赞赏与追慕,也表达了作者对贪慕荣华富贵的世俗风气的鄙视。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把握。
2023-2024学年浙江宁波人教版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下面是为《朝花夕拾》绘的一幅插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1)插图所描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2)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画面的内容,用上津津有味迫不及待两个成语。
【答案】5.(1)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
(2)示例: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共四本,当阿长解开包裹时,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其中一本,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解答】略略第2题.《女娲造人》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答案】神性表现在:一天变化七十次、揉黄泥造人、挥洒泥浆造人等等。
女娲的人性体现在:具有像人一样的心理、情感、活动等。
具体表现在:寂寞孤独、自豪欣慰、忙碌疲倦等等。
女娲的人性还体现在人落地后开口叫女娲妈妈,女娲十分高兴;女娲给孩子命名,孩子欢呼跳跃,女娲的心里产生爱的情感。
【解答】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
首先要明确神性是神灵所具有的个性,如:一天变化七十次、揉黄泥造人、挥洒泥浆造人等等。
人性是人所具有的喜怒哀乐等个性。
如:具有像人一样的心理、情感、活动等。
具体表现在:寂寞孤独、自豪欣慰、忙碌疲倦等等。
女娲的人性还体现在人落地后开口叫女娲妈妈,女娲十分高兴;女娲给孩子命名,孩子欢呼跳跃,女娲的心里产生爱的情感。
第3题.阅读《爱莲说》,回答下面问题。
(1)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2)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高尚品格?【答案】牡丹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菊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莲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不慕富贵、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格。
【解答】本题考查词语的象征意义。
根据文中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不追求名利的君子之风的赞赏与追慕,也表达了作者对贪慕荣华富贵的世俗风气的鄙视。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把握。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五传统文化作业新人教版(2)1.[20__·滨州]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陈涉世家》节选自这部通史.B.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我们学过他的作品《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的叔叔于勒》.C.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朱自清的《背影》和孙犁的《芦花荡》便是这样的文章.D.古代的称谓是很有讲究的.“尊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卿”是古代君主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晚生”是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2.[20__·长沙]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C.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羊”.D.“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3.[20__·绥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规”指布谷鸟,“鸿鹄”指天鹅;一人一马为一骑,一车四马为一乘.B.《孔乙己》选自《呐喊》,《海燕》是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C.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白居易字“乐天”,“刘二十八使君”是刘禹锡.D.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分别是:葛朗台、阿巴贡、夏洛克和严监生.4.[20__·咸宁]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B.《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D.《繁星》《春水》是冰心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的诗集,其内容大致包括“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三个方面.5.[20__·岳阳]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本布衣”与“往来无白丁”中的“布衣”与“白丁”都是指平民,只不过前者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后者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B.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冠礼,女子成人礼叫笄礼.人们又管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分别叫作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C.《五柳先生传》《出师表》《岳阳楼记》《马说》《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传”“表”“记”“说”“书”“序”都是古代的文体.D.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韩愈,字退之;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6.[20__·湘西州]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联知识对出下联.有一座高山,山顶尖尖,像一支倒上去的笔在天上写字;高山脚下有一片梯田,像横着推过去的一片片树叶,铺满大地庄园,煞是壮观.上联:尖山似笔,倒写青天一张纸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__·嘉兴]传统文化知识.八年级学生小芳想找个微信群,与志趣相投的同龄学友共同探讨一些感兴趣的国学问题.若有以下四个国学爱好者微信群,她选哪个最适合?( )A B C D模拟训练1.[20__·徐州模拟]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对年龄有不同的称呼,如“加冠”指男子十八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而立”指人三十岁;“不惑”指人四十岁.B.“社稷”中“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代称国家;“庙堂”是指朝廷;“桑梓”代指家乡.C.四马一车为“乘”,一人一马为“骑”,“三军”是军队的统称,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D.“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2.[20__·北京__区模拟]在“走近清明”主题班会上,小明同学为大家展示了一则趣味对联故事.请你帮他分析这副对联巧在何处.相传,古时一姓陈的才子,常与一姓李的才子作对互娱.一年清明节,两人路过一湖畔,姓陈的才子吟道:“日临________,清明水底见重阳.”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风起大寒,霜降屋檐成________.”两人不禁相视一笑.分析:上联巧嵌“__①__”“清明”“重阳”三个节日,下联巧嵌“大寒”“霜降”“__②__”三个节气.上联是__③__,下联是风霜,景观不同,对比鲜明,可谓构思巧妙,独具匠心.你认为①②③三处填写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端午②小雪③丽日B.①中秋②大雪③丽日C.①端午②大雪③水清D.①中秋②小雪③水清3.[20__·邵阳模拟]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送东阳马生序》中“既加冠”,表示人进入成年.古时男子年满二十岁行加冠礼.古时称八九十岁为“耄耋之年”,称百岁为“期颐之年”.B.《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一句中,“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C.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觥筹”,“罍而歌者”中“罍”,“衔觞赋诗”中“觞”,“金樽清酒斗十千”中“樽”都是“酒杯”的意思.D.在古诗文中常有用某一词来指代某一现象或某一形象、某一场景的情况.如“三尺”指代“法律”,“寸管”指代“笔”,“杏坛”指代“教坛”,“簪缨”指代“官位”.4.[20__·邵阳模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两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原创预测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了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B.《愚公移山》中提到“山之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凹下的叫阴文.C.桑梓,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D.加冠,古时男子十八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年已十八.2.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有“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之效.以下古代常用借代匹配错误的一项是( )A.婵娟——月亮 B.折柳——思乡C.汗青——史册 D.庙堂——朝廷3.古代女孩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美称,读下面四联诗及对应的四个美称,在括号里写出具体的年龄.(1)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年华——( )(2)碧玉年华足怨思,珠喉解唱净琉璃——碧玉年华——( )(3)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桃李年华——( )(4)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凉州百面雷——花信年华——( )4.古时书信用毛笔书写,其本身就是一幅作品.欣赏下面两幅尺牍(部分),选择合适的选项填空.《丧乱帖》《王英去后帖》《丧乱帖》为唐摹王羲之尺牍,________(体),用笔挺劲,笔法________,可见其感情由压抑至激越的剧烈变化.明文徵明《王英去后帖》,________(体)尺牍,笔画婉转,节奏缓和,在尽心的书写中,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A.楷书 B.行草C.精巧纤细 D.率意天然参考答案真题精选1.B [解析] A项,《陈涉世家》选自《史记》;C项,孙犁的《芦花荡》是小说;D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2.C [解析] “小明应该属‘羊’”的说法错误,依据十二生肖的顺序可知,小明应该属“鸡”,属“羊”的话就比小华大一岁了.3.D [解析] 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他们分别是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D项中的“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经典的吝啬人物.4.B [解析]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5.A [解析] “臣本布衣”与“往来无白丁”分别出自《出师表》和《陋室铭》.“布衣”与“白丁”都是指平民,但“布衣”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白丁”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6.梯田如叶,铺满大地一庄园7.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主要涉及古代年龄称谓.不惑:指人四十岁,所以“不惑岁月”的微信群当以四十多岁的人为主.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而立:指人三十岁,“而立之家”的微信群以三十多岁的人为主.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弱冠一族”应该多是二十多岁的男子.根据题干提示,八年级学生“小芳”“她”,可知小芳选择“豆蔻年华”微信群最适合,故选B.模拟突破1.A 2.A 3.C 4.B原创预测1.D 2.B3.(1)十三四岁(2)十六岁(3)二十岁(4)二十四岁4.B D A。
2023-2024学年浙江宁波人教版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望岳》中表现诗人傲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2)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4)政入万山围子里,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
(6)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_______________。
【答案】'(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弹琴复长啸(3)朔气传金柝(4)一山放出一山拦(5)无丝竹之乱耳(6)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解答】略略略略略略第2题.《一棵小桃树》中作者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深切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答案】通读全文,明确本文作者明写的是一棵小桃树,明写的是小桃树的生存环境,却很自然地让读者联想到作者及其同代人所面临的那个疯狂的虐杀一切的年代,让读者从中品味到缕缕辛酸与苦涩,从而唤起人们加倍珍惜春光明媚、和风细雨的今朝。
由此总结作者的深切感悟。
答案参考: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解答】通读全文,明确本文作者明写的是一棵小桃树,明写的是小桃树的生存环境,却很自然地让读者联想到作者及其同代人所面临的那个疯狂的虐杀一切的年代,让读者从中品味到缕缕辛酸与苦涩,从而唤起人们加倍珍惜春光明媚、和风细雨的今朝。
由此总结作者的深切感悟。
答案参考: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第3题.《韭菜饺子》徐立新①儿子回乡下的老家看父母,但只能在家待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5点半就要走,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儿子跟母亲坐在老房里一直聊到深夜。
②临睡前,儿子有些遗憾地说:妈,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一定在家多待几天陪陪您,还要吃小时您亲手包的韭菜饺子,那个味道太好了,我一直都想着呢。
③之后,儿子便到里屋睡觉了,可母亲却没了睡意,她走到另一间屋,叫醒已经睡下的父亲,说:老头子,你赶紧起来,去问问谁家菜园里有韭菜,跟他打个招呼,割点儿回来,娃想吃韭菜饺子了,我得给他做。
2023-2024学年浙江宁波人教版中考专题语文中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望岳》中表现诗人傲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2)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4)政入万山围子里,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
(6)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_______________。
【答案】'(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弹琴复长啸(3)朔气传金柝(4)一山放出一山拦(5)无丝竹之乱耳(6)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解答】略略略略略略第2题.《一棵小桃树》中作者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深切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答案】通读全文,明确本文作者明写的是一棵小桃树,明写的是小桃树的生存环境,却很自然地让读者联想到作者及其同代人所面临的那个疯狂的虐杀一切的年代,让读者从中品味到缕缕辛酸与苦涩,从而唤起人们加倍珍惜春光明媚、和风细雨的今朝。
由此总结作者的深切感悟。
答案参考: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解答】通读全文,明确本文作者明写的是一棵小桃树,明写的是小桃树的生存环境,却很自然地让读者联想到作者及其同代人所面临的那个疯狂的虐杀一切的年代,让读者从中品味到缕缕辛酸与苦涩,从而唤起人们加倍珍惜春光明媚、和风细雨的今朝。
由此总结作者的深切感悟。
答案参考: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第3题.《韭菜饺子》徐立新①儿子回乡下的老家看父母,但只能在家待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5点半就要走,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儿子跟母亲坐在老房里一直聊到深夜。
②临睡前,儿子有些遗憾地说:妈,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一定在家多待几天陪陪您,还要吃小时您亲手包的韭菜饺子,那个味道太好了,我一直都想着呢。
③之后,儿子便到里屋睡觉了,可母亲却没了睡意,她走到另一间屋,叫醒已经睡下的父亲,说:老头子,你赶紧起来,去问问谁家菜园里有韭菜,跟他打个招呼,割点儿回来,娃想吃韭菜饺子了,我得给他做。
2020年中考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说明文阅读)专题05 传统文化(二)一、(2019·浙江金华)非文学类文本阅读(10分)千年敦煌“活”起来①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②浓缩1650年,跨趋3100公里,正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的“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邀观众步入“瀚海沙漠”和“洞窟”中,共赴一场瑰丽恢宏的敦煌艺术盛宴。
③公元366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苦行僧乐傅云游敦煌,突见鸣沙山金光万道。
圣地奇景令乐傅顿悟,就此结茅,在大泉河谷凿下莫高第一个洞窟。
自此,一个中国文化圣地开启了长达1650多年的兴起、废弃、重生的跌宕命运。
④此次展览由敦煌研究院精心挑选200余件敦煌艺术精华,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
⑤现场构建了3000平米黄沙实景,空运来的逾万株沙地植物点缀其间。
步入此境,张骞的勇气,班超的决绝,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的雄才,唐太宗置安西都护与龟兹、焉者、于阗、疏勒四军镇的大略,法显和玄奘度瀚海越葱岭西行求法的九死一生,高仙芝的义无反顾,张议潮的沉勇孤忠……仿佛在时空的叠加中一齐涌来。
⑥展览在“觉色敦煌”主题下,包含“时光”“如是”“世相”“人心”四大展区,从敦煌洞窟的建造历史、宗教内涵、社会文化、生活形态四个角度带领人们领略敦煌之美。
壁画、彩塑、经书、洞窟,展品体系完整、内容丰富。
首次系统展出的敦煌供养人系列与《放妻书》等26部敦煌遗书复制品,令观者驻足。
⑦首次结合高精度复制洞窟与多媒体投影技术的创意展陈形式,打破了以往敦煌壁画静态展览的常规,观者仿佛回到敦煌——走入“时先”,与供养人对话洞窟建造史;感悟“如是”,在壁画彩塑中领悟佛学智慧;品味“世相”,触摸敦煌建筑、服饰、妆容、歌舞;解读“人心”,从敦煌遗书中还原古人的世俗生活和细节片段。
⑧莫高窟最大的壁画——《五台山图》,高达3米,长达13米的巨幅画卷“活”了起来。
徜徉于1:1高精度仿制的敦煌洞窟中,可以近距离细品精美绝伦的石窟壁画,更可以走出窟外欣赏斑斓多彩的沉浸式投影。
人教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I)卷一、单选题 (共50题;共100分)1. (2分) (2018九上·浙江月考)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十八岁)加冠的礼节,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
B .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
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C .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
D . 愚,常用于自称的谦称,比如称自己的见解为“愚见”。
2. (2分) (2019九下·武城开学考)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 《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和行动,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
B .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
C .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小说有《子夜》《林家铺子》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D . “五体投地”中的“五体”指双手、双膝和头;旧制一斤合十六两,“斤八两”中“八两”即半斤;“点卯”一词因我国旧时政府机关在卯时查点到班人员而得来。
3. (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敬业与乐业》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先生的作品。
B . 雨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C . 巴特农神庙是古埃及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彰显古埃及的历史和文化。
D . 毕淑敏是内科医生,也是著名作家。
著有小说《红处方》。
4. (2分) (2019七下·来宾期末)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俄国诗人。
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B . 纪昀,字晓岚,明代文学家、学者。
《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编写成的文言短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
专题五传统文化考点技法突破考点3 古代称谓礼仪古代年龄、称谓、礼节用词一、古代年龄1.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
2.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龀,换牙。
3.垂髫指儿童。
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
后因以“垂髫”指儿童。
4.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一对像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
《诗经·齐风·甫田》:“总角丱(guàn)兮。
”角,小髻;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
后人因用“总角”代指童年。
5.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唐代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因以“豆蔻年华”指称十三四岁的少女。
6.及笄(jī)笄是古代妇女用来固定盘发的簪子。
及笄指女子至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
7.弱冠男子20岁。
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8.而立之年30岁。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9.不惑之年40岁。
惑,迷惑,疑惑。
10.知命之年50岁。
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11.耳顺之年60岁。
耳顺,通常的解释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2.从心之年70岁。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13.中岁中年。
14.黄发用来指老人。
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二、古代的谦称与敬称(一)谦称1.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辞。
例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2.古代王侯的自谦辞有“孤”“寡”。
例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3.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例臣本布衣。
4.读书人的自谦辞有“小生”“晚生”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例范进道:“晚生久仰老先生。
专题复习五传统文化真题精选1.[2017·滨州]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陈涉世家》节选自这部通史。
B.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我们学过他的作品《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的叔叔于勒》。
C.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朱自清的《背影》和孙犁的《芦花荡》便是这样的文章。
D.古代的称谓是很有讲究的。
“尊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卿”是古代君主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晚生”是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2.[2017·长沙]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C.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羊”。
D.“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
3.[2017·绥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规”指布谷鸟,“鸿鹄”指天鹅;一人一马为一骑,一车四马为一乘。
B.《孔乙己》选自《呐喊》,《海燕》是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
C.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白居易字“乐天”,“刘二十八使君”是刘禹锡。
D.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分别是:葛朗台、阿巴贡、夏洛克和严监生。
4.[2017·咸宁]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B.《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
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D.《繁星》《春水》是冰心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的诗集,其内容大致包括“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三个方面。
5.[2017·岳阳]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本布衣”与“往来无白丁”中的“布衣”与“白丁”都是指平民,只不过前者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后者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
B.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冠礼,女子成人礼叫笄礼。
人们又管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分别叫作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
C.《五柳先生传》《出师表》《岳阳楼记》《马说》《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传”“表”“记”“说”“书”“序”都是古代的文体。
D.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韩愈,字退之;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6.[2017·湘西州]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联知识对出下联。
有一座高山,山顶尖尖,像一支倒上去的笔在天上写字;高山脚下有一片梯田,像横着推过去的一片片树叶,铺满大地庄园,煞是壮观。
上联:尖山似笔,倒写青天一张纸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7.[2017·嘉兴]传统文化知识。
八年级学生小芳想找个微信群,与志趣相投的同龄学友共同探讨一些感兴趣的国学问题。
若有以下四个国学爱好者微信群,她选哪个最适合?( )A B C D模拟训练1.[2017·徐州模拟]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对年龄有不同的称呼,如“加冠”指男子十八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而立”指人三十岁;“不惑”指人四十岁。
B.“社稷”中“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代称国家;“庙堂”是指朝廷;“桑梓”代指家乡。
C.四马一车为“乘”,一人一马为“骑”,“三军”是军队的统称,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
D.“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
2.[2017·北京房山区模拟]在“走近清明”主题班会上,小明同学为大家展示了一则趣味对联故事。
请你帮他分析这副对联巧在何处。
相传,古时一姓陈的才子,常与一姓李的才子作对互娱。
一年清明节,两人路过一湖畔,姓陈的才子吟道:“日临________,清明水底见重阳。
”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风起大寒,霜降屋檐成________。
”两人不禁相视一笑。
分析:上联巧嵌“__①__”“清明”“重阳”三个节日,下联巧嵌“大寒”“霜降”“__②__”三个节气。
上联是__③__,下联是风霜,景观不同,对比鲜明,可谓构思巧妙,独具匠心。
你认为①②③三处填写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端午②小雪③丽日B.①中秋②大雪③丽日C.①端午②大雪③水清D.①中秋②小雪③水清3.[2017·邵阳模拟]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送东阳马生序》中“既加冠”,表示人进入成年。
古时男子年满二十岁行加冠礼。
古时称八九十岁为“耄耋之年”,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B.《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一句中,“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C.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
如“觥筹交错”中“觥筹”,“罍而歌者”中“罍”,“衔觞赋诗”中“觞”,“金樽清酒斗十千”中“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D.在古诗文中常有用某一词来指代某一现象或某一形象、某一场景的情况。
如“三尺”指代“法律”,“寸管”指代“笔”,“杏坛”指代“教坛”,“簪缨”指代“官位”。
4.[2017·邵阳模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两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原创预测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了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
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B.《愚公移山》中提到“山之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
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凹下的叫阴文。
C.桑梓,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D.加冠,古时男子十八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年已十八。
2.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有“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之效。
以下古代常用借代匹配错误的一项是( )A.婵娟——月亮 B.折柳——思乡C.汗青——史册 D.庙堂——朝廷3.古代女孩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美称,读下面四联诗及对应的四个美称,在括号里写出具体的年龄。
(1)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年华——( )(2)碧玉年华足怨思,珠喉解唱净琉璃——碧玉年华——( )(3)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桃李年华——( )(4)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凉州百面雷——花信年华——( )4.古时书信用毛笔书写,其本身就是一幅作品。
欣赏下面两幅尺牍(部分),选择合适的选项填空。
《丧乱帖》《王英去后帖》《丧乱帖》为唐摹王羲之尺牍,________(体),用笔挺劲,笔法________,可见其感情由压抑至激越的剧烈变化。
明文徵明《王英去后帖》,________(体)尺牍,笔画婉转,节奏缓和,在尽心的书写中,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
A.楷书 B.行草C.精巧纤细 D.率意天然参考答案真题精选1.B [解析] A项,《陈涉世家》选自《史记》;C项,孙犁的《芦花荡》是小说;D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2.C [解析] “小明应该属‘羊’”的说法错误,依据十二生肖的顺序可知,小明应该属“鸡”,属“羊”的话就比小华大一岁了。
3.D [解析] 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他们分别是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
D项中的“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经典的吝啬人物。
4.B [解析]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5.A [解析] “臣本布衣”与“往来无白丁”分别出自《出师表》和《陋室铭》。
“布衣”与“白丁”都是指平民,但“布衣”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白丁”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
6.梯田如叶,铺满大地一庄园7.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主要涉及古代年龄称谓。
不惑:指人四十岁,所以“不惑岁月”的微信群当以四十多岁的人为主。
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而立:指人三十岁,“而立之家”的微信群以三十多岁的人为主。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弱冠一族”应该多是二十多岁的男子。
根据题干提示,八年级学生“小芳”“她”,可知小芳选择“豆蔻年华”微信群最适合,故选B。
模拟突破1.A 2.A 3.C 4.B原创预测1.D 2.B3.(1)十三四岁(2)十六岁(3)二十岁(4)二十四岁4.B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