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药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38
局麻药总结引言局麻药(Local Anesthesia)是指通过在局部给药来阻断疼痛传导的药物。
它被广泛应用于手术、治疗和诊断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无痛的体验。
本文将对常用的局麻药进行分类和总结,并讨论其使用注意事项。
分类根据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局麻药可以分为两类:酯类和胺类。
酯类局麻药酯类局麻药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血管扩张作用和降低心跳率的效果,但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常见的酯类局麻药有:•普鲁卡因(Procaine):是一种最早使用的局麻药,具有较短的作用时间和中度的局部麻醉效果。
•丙胺卡因(Procainamide):具有持久和较强的局部麻醉效果,广泛应用于手术和疼痛管理。
•苯佐卡因(Benzocaine):常用于表面和粘膜的局部麻醉,如在牙科和喉咙炎的治疗中。
胺类局麻药胺类局麻药相对酯类来说,具有更长的作用时间和更强的局部麻醉效果。
常见的胺类局麻药有:•利多卡因(Lidocaine):广泛使用的一种局麻药,具有快速、持久和可逆的作用特点。
•布比卡因(Bupivacaine):具有长效的麻醉效果,常用于手术和产科分娩中。
但其毒性较大,使用时需要慎重。
•曲可卡因(Tetracaine):作用时间长,具有很强的麻醉效果,适用于眼科和表面麻醉。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局麻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局麻药的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权衡使用麻醉药物的剂量和方式。
2.毒性反应:某些局麻药如布比卡因具有较大的毒性,在使用时需要特别谨慎,严格掌握用药剂量。
3.过敏反应:局麻药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医生在使用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并进行必要的试验。
4.环境安全:在使用局麻药时,要确保使用环境安全,有完善的监测设备和紧急处理措施。
5.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局麻药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包括正确的注射技术、无菌操作和合理的药物管理等。
结论局麻药在医疗实践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无痛的体验。
局麻药的名词解释局麻药是一种用于局部麻醉的药物,其作用是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使其在手术或其他疼痛性操作中保持清醒。
局麻药可以分为表面麻醉药和深层麻醉药两类,根据其作用部位可分为局部麻醉药和神经阻滞剂两种。
这些药物通过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或防止神经元兴奋,从而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感到疼痛。
局部麻醉药是局麻药中常用的一类。
它们主要作用于局部组织,通过直接接触或注射的方式,使组织和神经末梢表面麻醉,进而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
这类药物包括表面麻醉剂和局部麻醉剂。
表面麻醉剂是一种用于局部表面麻醉的药物,主要应用于皮肤、黏膜和眼结膜等表面组织。
常见的表面麻醉剂有利多卡因凝胶、琥珀酸二丁酯和苯海拉明等。
它们用于手术前的麻醉、小創伤缝合和取血等操作,可以显著减轻病人的疼痛感。
局部麻醉剂和神经阻滞剂是在手术过程中用于麻醉患者的药物。
局部麻醉剂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的方式,阻断神经细胞的传导功能,达到麻醉效果。
常见的局部麻醉剂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丙胺卡因等。
神经阻滞剂则通过阻断神经传导,使神经末梢处接收不到疼痛信号,从而实现麻醉。
神经阻滞剂可根据麻醉的部位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脑神经阻滞、脊髓神经阻滞和周围神经阻滞等。
局麻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干扰或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和感知。
药物通过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改变神经膜的离子通道,在兴奋性神经节上降低膜电位,从而抑制电信号的传递。
局麻药主要作用于神经末梢处,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
然而,尽管局麻药可以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但它们也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
例如,局麻药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心血管不良反应和神经毒性反应等。
因此,在使用局麻药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麻醉效果。
总结起来,局麻药是一种用于局部麻醉的药物,可以用于手术和其他疼痛操作中,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局麻药包括表面麻醉剂和局部麻醉剂。
它们主要通过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达到麻醉的效果。
局麻药常见类型剂型及不良反应1、局麻药分类通常根据化学结构分类,分为酯类和酰胺类。
(1)酯类局麻药酯类局麻药是对氨基苯甲酸的酯类衍生物,由血浆胆碱酯酶代谢,代谢产物为对氨苯甲酸,是一种变应原,使酯类局麻药有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
常用酯类局麻药有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丁卡因、可卡因。
(2)酰胺类局麻药酰胺类局麻药是含有酰胺键的化合物,主要由肝脏代谢,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极小。
常用酰胺类局麻药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2、常用局麻药介绍(1)普鲁卡因①短效脂类,毒性较小,亲脂性低,黏膜穿透性强;②一般不用于表面麻醉,常局部注射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③注射给药后1~3 min 起效,可维持30~45 min;④单次最大剂量(即中毒剂量):1000 mg。
(2)丁卡因①麻醉效能强普鲁卡因10 倍,毒性强其10~12 倍,一般用于表面麻醉;②作用迅速,1~3 min 即生效,维持2~3 h;③单次最大剂量:60 mg。
(3)、利多卡因①局麻作用较普鲁卡因强,其维持时间较长,且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②其毒性较普鲁卡因大,局麻时用量应比普鲁卡因少;③单次最大剂量:400 mg。
(4)布比卡因①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多用于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②胎儿/母亲血浓度比率为0.3 左右,所以产科应用较安全,对新生儿无明显抑制;③可用于酯类局麻药过敏患者;④单次最大剂量:150 mg。
(5)高乌甲素①强效镇痛,与哌替啶相当,持续作用更长,为曲马多替代品;②作用持久,有较强的由深至浅的麻醉作用;③高度安全性;④降温消热,作用类似于阿斯匹林;⑤抗炎消热;⑥可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消除耳廓、足趾、关节、下肢肿胀、抑制肉芽肿形成。
3、新剂型局麻药(1)局麻药微球是将局麻药充分溶解或分散于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将药剂制备成为直径为1~40 pm 的微小球状实体,微球具有生物相容性,可被生物降解。
麻醉学考试资料-常用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也称部位麻醉,是指将局麻药应用于身体局部,使机体某一部位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暂时被阻滞,运动神经传导保持完好或者同时有程度不等的被阻滞状态。
局部麻醉的优点:安全性大,并发症少,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最小。
今天总结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麻醉学考试资料-常用局部麻醉药。
局麻药分类
按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酯类和酰胺类两大类:
(1)酯类: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和丁卡因。
(2)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
按局麻药的作用时间分类
(1)短效局麻药:普鲁卡因。
(2)中效局麻药:利多卡因。
(3)长效局麻药:丁卡因、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各局麻药特点
(1)普鲁卡因毒性作用小,但其扩散和穿透力均差,仅常用于局部浸润麻醉。
(2)丁卡因毒性作用强,脂溶性高,穿透性能较强,麻醉效能强,但起效缓慢,多用于表面麻醉、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和蛛网膜下隙阻滞。
(3)利多卡因性能稳定,起效较快,扩散穿透能力均强,其毒性与药物浓度有关,因此可用于各种局麻。
(4)布比卡因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可改变药液浓度而产生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分离阻滞,其心脏毒性明显,如误入静脉或用药量过大,可致心脏停搏,且难以复苏,尤其对产妇更是如此。
(5)左旋布比卡因毒性作用明显比布比卡因弱。
(6)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其特点:①产生运动阻滞与感觉阻滞分离的程度大于布比卡因;②较布比卡因心脏毒性低;③有血管收缩作用,因此无需再加肾上腺素;④对子宫胎盘血液无影响。
常用局麻药的分类及应用局麻药是用于局部麻醉的药物,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特定部位,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产生局部无痛的效果。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常用的局麻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局麻药的分类(1)酯类局麻药: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神经元细胞膜上的钠通道,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从而产生麻醉效果。
(2)酰胺类局麻药:包括丁卡因、利多卡因等。
这类药物作用机制类似酯类局麻药,但比酯类局麻药的作用持续时间更长。
(3)芳香族酚类局麻药:如普鲁卡因。
这类药物阻断血管壁上的肾上腺素转运体,从而抑制肾上腺素的释放,使局部血管扩张,延长局部麻醉时间。
(4)非局部麻醉药:如氯胺酮、依托咪酯等。
这些药物虽然不具有直接的局部麻醉效果,但可以通过麻醉或镇静作用,来改善患者的局部麻醉耐受性和舒适度。
2. 局麻药的应用(1)神经阻滞:局麻药最常见的应用形式就是神经阻滞,通过直接注射或局部浸润的方式,将药物送入靠近神经根或周围神经的位置,达到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目的。
神经阻滞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产科、骨科等领域,能够提供较长时间的无痛效果,同时减少手术期间对全身麻醉的需求。
(2)硬膜外麻醉:通过将局麻药注射入硬膜外间隙,使其作用于脊神经后根,达到麻醉效果。
硬膜外麻醉广泛应用于分娩镇痛、腹部手术、疼痛治疗等领域。
(3)脊柱镇痛:将局麻药注射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内腔,使其作用于骶髂神经丛和神经根,从而实现疼痛的缓解。
脊柱镇痛常用于分娩镇痛和术后疼痛管理。
(4)表面麻醉:将局麻药涂抹或喷洒于皮肤或黏膜表面,使其透过表皮或黏膜吸收,产生局部麻醉效果。
表面麻醉常用于皮肤手术、口腔手术、内窥镜检查等。
需要注意的是,局麻药使用时需遵循相应的安全操作规范,避免过量使用,以免造成中毒或其他不良反应。
此外,局麻药可能对某些患者产生过敏反应,使用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常用局麻药(一)普鲁卡因1.药理作用普鲁卡因化学结构为对氨基苯二乙胺乙醇,短时效局麻药,时效45~60min,离解常数(pKa)高,在生理pH范围呈高解离状态,扩散和穿透力都较差。
具有扩张血管作用,能从注射部位迅速吸收。
普鲁卡因经血浆胆碱酯酶水解,半衰期仅8min。
2.适应证和禁忌证用于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
一般不用于表面麻醉。
持续输注小剂量普鲁卡因可与静脉全麻药、吸入全麻药或麻醉性镇痛药合用施行普鲁卡因静吸复合或静脉复合全麻。
3.剂量和用法针剂可用于局麻,粉剂可用于脊麻。
浸润麻醉浓度为0.25%~1.0%,极量1g;神经阻滞浓度为1.5%~2.0%,极量1g;蛛网膜下腔阻滞浓度为3.0%~5.0%,极量0.15g。
(二)丁卡因1.药理作用丁卡因化学结构是以丁氨根取代普鲁卡因芳香环上的对氨基,并缩短其烷氨尾链。
长时效局麻药,起效时间10~15min,时效超过3h,药效与毒性均为普鲁卡因的10倍,常与起效快的局麻药合用。
2.适应证用于表面麻醉、硬膜外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
3.剂量和用法表面麻醉时,眼科浓度为1%;鼻腔、咽喉和气管浓度为2%,极量40~60mg;尿道浓度为0.1%~0.5%,极量40~60mg;硬膜外阻滞较少单独应用,常用是0.1%~0.2%丁卡因与1.0%~1.5%利多卡因合用。
(三)氯普鲁卡因1.药理作用氯普鲁卡因与普鲁卡因相似,短时效局麻药,起效短6~12min,时效30~60min。
在血内水解的速度比普鲁卡因快4倍,毒性低,胎儿、新生儿血内浓度低。
2.适应证和禁忌证多用于硬膜外阻滞,尤其是产科麻醉。
不适用于表面麻醉和神经阻滞。
含有防腐剂的氯普鲁卡因制剂不能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
3.剂量和用法局部浸润为1%,极量0.8~1.0g。
二、酰胺类局麻药(一)利多卡因1.药理作用利多卡因(lidocaine)是氨酰基酰氨类中时效局麻药,起效快,时效60~90min,弥散广,穿透力强,对血管无明显扩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