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四年级语文第三课摘要:一、课程背景- 介绍四年级语文第三课的教材版本和教学目标二、课文概述-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介绍课文涉及的主题和思想意义三、课文解析- 详细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解释生词和难句-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细节和象征意义四、教学方法- 推荐适合四年级学生的教学策略和活动- 提出课堂活动和家庭作业建议五、课程评价- 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反思和建议正文:一、课程背景本篇课文是四年级语文第三课的内容,选自我国某版小学语文教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涉及的主题和思想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文概述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主人公小明在学校生活中所发生的故事。
故事围绕小明的成长和他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展开,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努力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三、课文解析课文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引子、发展和高潮。
在引子部分,作者通过描绘小明的日常生活,引出故事背景。
在发展部分,小明面临了学习上的困难,但他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努力克服了这些困难。
在高潮部分,小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在语言方面,课文使用了生动的描绘手法和对话形式,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同时,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都经过精心安排,旨在帮助学生扩展词汇量和提高阅读能力。
此外,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和象征意义,如小明的学习态度转变、老师的关爱等,都具有深刻的寓意,值得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方法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首先,通过图片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其次,通过分段讲解和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结构和语言特点;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寓意,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活动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答、填空和连线题,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下道法第3课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三下道法的基本知识,包括三下道法的定义、原理、应用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三下道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三下道法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新知识(30分钟)。
(1)教师向学生介绍三下道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三下道法的概念和作用。
(2)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三下道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三下道法对于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三下道法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技巧。
3. 梳理知识(1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强调三下道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4. 练习与检测(2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三下道法的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三下道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技巧。
(2)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对学生进行检测,检查学生对三下道法的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三下道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三下道法解决问题。
四、课后作业:1.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并总结三下道法的实际应用方法和技巧,写下个人的体会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练习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意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3课学案姓名:一、课本同步(大数的认识)例1. 有一类数,它们的每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都是50,这类数中最小的数是多少?【举一反三】1.有一类数,他们的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都是37,在这类数中,最小的数是几?2.数字和等于30的最小偶数是多少?3.数字和等于30的最小奇数是多少?例2.有一类数,它们每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都是16,并且每一位上的数各不相同,这类数中最大的数是几?【举一反三】1.有一类数,它们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都是10,并且每一位上的数各不相同,在这类数中,最小的数是多少?最大的数是多少?2.有一类数,它们每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都是21,并且每一位上的数各不相同,这类数中,最小的数是多少?最大的数是多少?二、奥数提升(找规律)例1.根据下面的四个算式,发现其中的规律,然后在()中填入适当的数。
1122÷34=33111222÷334=33311112222÷3334=33331111122222÷33334=()111111222222÷333334=()111…1111 22…2222÷33…3334=()2010个1 2010个2 2009个3【举一反三】1.根据1×1=1,11×11=121,11×111=12321,……,推算1 111 111×1 111 111的结果。
2.根据9×9=81,99×99=9801,999×999=998 001,……,推算999 999×999 999的结果。
3.根据12345679×9=111 111 111,12345679×18=222 222 222,……,推算12345679×27,12345679×36,12345679×63的结果。
例2.有一串数:1,4,9,16,25,…,它们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第20个数比第10个数大多少?【举一反三】1.有一列数:1,8,27,64,…,第10个数是多少?2.有一列数:2,4,7,11,16,…,第10个数是多少?3.有一列数:2,5,10,17,26,…,第10个数是多少?。
清华园学校第三课《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我”》复习学案班级姓名:主备人:李国峰审核人:黄金霞【学习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正确认识新的环境,调整心态,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
2、热爱新的学习环境,自觉融入新的班集体,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3、能客观的认识评价自己,形成比较清晰完整的自我形象。
二、能力目标:掌握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的方法,培养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的能力,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初步培养与同学老师交往的能力,增强主人翁意识;初步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提高自我认识评价能力。
三、知识目标1、了解自己学习环境的变化,明确自己今后的方向。
2、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了解融入集体的方法。
3、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掌握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
【复习内容】1、中学生活有哪些新感受?2、怎样适应新的学习生活?3、良好班集体的表现?4、良好班集体的作用?5、怎样融入新的班集体?6、人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7、一个人应怎样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典型例题】西晋时期,有一个强壮的青年叫周处,在乡里横行霸道。
一天,他看见一位老人在充实的粮仓边唉声叹气,十分奇怪,便问老人:“今年收成挺不错,为什么还苦恼呢?”老人说:“乡里的三害还没除掉呢!”周处询问哪三害,老人回答:“南山猛虎,长桥蛟龙,加上你,祸害乡里,搅乱民生。
”周处决定除掉三害。
他杀猛虎,屠蛟龙,外出求学,注意自己品行的修养。
后来有人推荐他在吴国做了官,西晋灭吴后又出任晋朝的官吏。
他为官清正,大家都称赞他是个了不起的清官呢!1、周处是通过什么途径来认识自己的?2、想一想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认识和评价自己?【复习检测题】一、填空题(写出并背诵下列问题)1、面对新的环境,我们首先要从认可和接受。
如果感到有某些不适应,就要及时,,并采取适当的加以调节,使自己尽快。
2、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我们有必要。
在学习上做到,改进学习的,提高的能力;在生活上做到、;行为上。
六年级的开学第三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掌握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热爱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学生能够感受到课文所传达的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课文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语文学科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节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合作交流。
4. 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主题的把握。
难点1. 写作技巧的掌握。
2. 在阅读理解中,如何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和示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的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3. 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通过合作交流,讨论问题答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技巧讲解与实践(15分钟)教师讲解本节课的写作技巧,并进行示范。
学生根据所学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实践。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写作技巧的应用。
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篇一: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案第3课宋明理学【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开展。
【教学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根本内容和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知识点一:三教合一【自主学习】1.西汉:汉武帝以后,_儒学_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3.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
4.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合作探究1】试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挑战的原因?要点提示: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儒学本身的缺陷和问题〔如理论上的缺陷〕【难点突破1】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有了新开展?要点提示:①从内容上看,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②从传播的范围看,北方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力崇儒兴教;③从影响上看,儒学不仅成为汉族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
★知识点二:程朱理学【自主学习】1.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
2.主要思想:〔1〕程颢、程颐,①世界观: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②伦理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③认识论:“二程〞提出“致知〞的认识论。
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
①世界观: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
②伦理观: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存天理,灭人性〞。
③认识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_明道德之善___,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___南宋__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1.楔形文字(1)创造者: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
(2)地位: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3)作用:在西亚流行了数千年。
2.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1)地位:是目前所知世界上________的史诗。
(2)内容:史诗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中间穿插大量神话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3.建筑、艺术(1)苏美尔人的________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
(2)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________。
(3)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多幅雕刻刻画了臣民进贡的场景,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4.编纂法典——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1)内容①前言:宣扬________,炫耀国王的功德。
②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涉及个人道德,兵役和劳役,________、借贷、债务,以及奴隶地位等方面。
③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2)地位: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________历史的重要资料。
答案:2.(1)最早3.(1)泥偶雕像(2)人首飞牛4.(1)①君权神授②租赁(2)两河流域二、古代埃及文化1.存续时间: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此后虽时有分合,但古代埃及文明绵延约3 000年。
2.文化成就(1)象形文字①它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________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
②约形成于公元前________,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
在此期间,经历了多种变化。
(2)文学作品①古代埃及的建筑艺术受到________较大影响。
②法老们还修建了众多________,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
③祭司们宣扬法老是________的化身,法老则赐予神庙大量财富。
淮阳县第一中学学习的艺术之历史学案组名:姓名:日期:编制:杨彪独立、自主、自学促能力形成;团结、协作、展示让魅力飞扬第三课享誉世界的手工业[旧知链接]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精耕细作的农业。
此后,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使中国的农业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精耕细作既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优秀传统,也是古代中国农业最主要的特点。
[学习目标]本节重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先进技术与精湛工艺本节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定向导学·互动展示[训练课导学] “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书写等级:分数:批阅日期:基础题1.下列史实发生在汉代的是:()(1)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工具(2)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炼钢(3)发明灌钢法(4)使用曲辕犁A(1)(2)(3)B(1)(2)C(1)(2)(4) D(3)(4)2.我国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开始出现是在( )A原始社会B夏商西周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发展题1.杜甫在诗中写道:“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诗中描写的是()A白瓷B青瓷C彩瓷D青花瓷2.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
综合以上现象,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提高题: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中说,“虽然铁的种类很多,但没有一种能和中国来的刚相媲美。
”17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宫廷和王公贵族更是竞相购藏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刺绣,甚至不惜重金到中国定做,运回国内珍藏。
(1)为什么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产品会在海外市场上广受欢迎和赞誉?反映了古代中国手工业生产的哪些特点?(2)有人说,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必然因生产效率的低下而被淘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天窗》的故事情节和主题;–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讨论、朗读和默写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分享和帮助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天窗》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并把握课文中的隐含信息;–运用适当的语感和语气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课本《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师准备的教案和课件。
2.教学环境:–教室内有足够的光线和通风;–学生桌椅整齐排列,保持安静。
3.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写下课文标题《天窗》,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天窗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步:课文学习(20分钟)1.预习导入:让学生念一遍课文标题,回顾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课文呈现:逐段呈现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重点短语,让学生跟读。
3.课文理解: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讨故事情节和主题。
第三步:讨论互动(15分钟)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问题或者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天窗的认识和感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四步:语文练习(15分钟)1.默写重点词语和句子;2.朗读课文,纠正语音语调错误。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准备朗读,并完成相关的练习。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天窗》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最同学们能够在课后认真复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导学案【课标要求】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学习目标】【学习任务】1.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具体表现为哪几个方面?(3分,P13聚焦)2.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条件?(3分,工业革命、拖拉机批量生产、农业机械发明等;注:还可从国家政策推广、市场等角度分析;)3.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如杂交育种技术等)有何积极影响?(2分,P15)4.农业生产产业化有哪些特点?(4分,P14)5.21世纪以来,食物储备技术取得了哪些新的进步?(4分,P15)6.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的食物储备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3分,P14聚焦)7.造成粮食安全问题的因素有哪些(4分,P15;注:也可补充自然灾害、战争、地缘政治、政策等)8.在消除饥饿方面,人类可以从哪些方面应对?(3分,进一步推动食物生产现代化与食物储备技术进步、政府重视、国际组织合作统筹资源等;也可从个人角度分析,如节约粮食等;)9.中国为什么可以在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巨大成就?(5分,P16)10.农业现代对食品安全问题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请举例说明。
(3分,P16)11.中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请举例说明。
(2分,P17)【问题思考】1 .教材P15思考点:冷链物流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①能够为人们提供更新鲜、营养保存更好的农产品。
②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跨季节均衡销隹,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食品种类,并满足其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
③既可以极大地减少农产品的损失,又可以有效地避免生鲜农产品在储备、运输过程中衍生的个别食品安全同题。
④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在整体上有利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2 .教材P16学思之窗: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①原因:对农业投资不足、经济危机、人口增长、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等。
◆3*边城繁华的都市,高楼林立,商品琳琅,乐园怡人,令人目不暇接,心醉神迷。
可是闲暇时,我们是不是也想让生活增添点儿古朴意趣呢?掬来清明如玉的静水,洗涤心中的铅华;眺望青翠苍莽的群山,领略逸脱的神气;走进古朴沧桑的古城,感受正直朴素的人性。
其实,我们不用走出都市,《边城》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山、水、人。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边城”,去聆听她的爱她的恨。
拥抱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春节随兰州铁路局局长慰问青藏铁路大沙漠地段的职工,在慰问大会上局长问养路工有什么困难没有,一位满身沙尘的养路工悄悄凑过来,在局长耳边说了几句话。
局长随即把女记者叫到外面走廊里,严肃而诚恳地求她帮一个忙。
局长说:“好姑娘,刚才那位养路工说想拥抱你一下,轻轻地拥抱。
那养路工在最艰险的一个道班工作,每天看着火车从自己身边轰轰隆隆开过去,他只能隔着窗子,向里面望。
”女记者被感动了,一口答应了下来。
她很快就细心地化了妆,穿上了最美丽的衣裳。
当她站在主席台上与那位养路工紧紧地拥抱时,几乎所有在场的人都流下了眼泪,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其他养路工又去拥抱那位勇敢而又幸福的养路工。
微感言:沈从文名言警句1.我走过无数的桥,看过无数的云,喝过无数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纪的人,我应当为自己感到庆幸。
2.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
3.我不是天才,只是耐烦。
4.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5.人生实在是一本书,内容复杂,分量沉重,值得翻到个人所能翻到的最后一页,而且必须慢慢地翻。
一、作者视窗过去逃学的顽童,未来水乡的赤子。
即使曾漂泊万里,辗转南北,他的文字里永远也脱不去那种自然的朴实与风格的巧趣。
珠玑文字,绘边陲烟水小乡的青苔巷道;只言片语,描依山傍水苗寨女子的婀娜多姿。
他在品,品自然万物,人间百态;他在写,写曼妙情丝,朦胧意境。
他,是中国的骄傲,世界的典型。
【注】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人,苗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四上第三课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的主旨;(3)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和语法知识。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的主旨;(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和语法知识。
2. 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长句;(2)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语法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
(1)预习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听音频,猜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整体阅读,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逐段解读,分段解释课文内容,讲解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讲解语法,通过课文中的句型和语法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语法知识。
3. 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合作练习,设计合作练习,让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4. 拓展延伸。
(1)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
(2)语言游戏,设计语言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反思。
本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对四上第三课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汉字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2.掌握造字法。
3.了解汉字的演进。
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引子“‘神'的诞生”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课堂活动:看“图”识字,思考:原始文字和图画有何联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汉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有哪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字形体主要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结构上看,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组合部位主要有几种方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测基础1.下面关于汉字的造字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演变后,逐渐发展出一些不同于“画图”的造字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
B.像画画那样,用描摹实物的方法创造出的文字是象形字。
C.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都是表意的,而形声字则是单纯表音的。
D.会意字是指在象形字上加个符号或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或指事字拼合在一起造出来的字。
2.下列对汉字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金文B.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C.甲骨文、隶书、楷书、小篆、金文D.甲骨文、楷书、金文、隶书、小篆3.下列各组汉字中完全符合括号内所注的造字方法的一项是()A.木(象形)休(会意)江(形声) 房(形声)B.座(象形)占(形声) 架(会意)芳(形声)C.固(形声) 攻(会意)期(形声)本(会意)D.语(形声) 究(形声) 材(会意) 采(象形)4.下列汉字中全都是形声字的一项是( )A.手抢慢月海B.拉琶盗弦裹C.饮蜻跚峰钟D.鹉警雾基绣答案:1、汉字起源于图画,古人记录自己的语言和思想、描摹事物,常从描绘事物的外形开始。
学习目标:1、明白理想的重要性;
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树立自己的理想,促使自己发展;
3、明确目标和树立理想,积极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学习重点:理想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为自我发展树立远大理想。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进入中学我们又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让我们一起确立一个,制定
,开始新的努力。
2、,,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3、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事先有,就容易成功,否则就可能失败。
4、搜集古今中外的英雄、伟人关于理想问题的言论。
5、你的理想是什么?为实现理想你打算如何努力?
二、合作探究
1、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因为有共同的理想,他们就成立了一个社团,社团的名字叫"花开社"。
为什么叫"花开社"呢?因为花开是没有声音的,却很美丽。
他们的理想就是要通过学习手语来促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的交流。
正是他们完成了完成了《千手观音》的演出,赢得了人们的赞叹。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3、学生代表进行“我的理想”5分钟讲演活动。
4、齐读P18的诗歌。
三、巩固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2.进入少年期尽管我们的思考带有朦胧的色彩,还是不成熟的,但我们毕竟在成长。
下列最能表明我们朝成熟的社会成员与合格公民的方向迈出了决定性一步的是()A.学会合理想象和逆向思维B.展示自己的特长和风采
C.开始思考人生的目标和理想D.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3.“你现在混日子,小心将来日子混你。
”《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这句台词揭示的道理是A理想高于现实B理想源于现实C理想就是奋斗目标D人生需要理想
4."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这段优美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
①人生需要理想②理想是人生的航标,缺乏理想,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就会迷失方向③理想是前进的动力,激励我们不断超越自己④理想是幸福的桥梁,有了理想就能到达幸福
的彼岸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简答题
有一位著名的长跑冠军,在历次比赛中,他总是能以同样的速度完成赛程。
当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说,在赛程中他总是选择一个较近距离的目标物体作为当前目标,尽可能以最快速度到达,然后再以同样的方法设立第二个、第三个......新目标,并以同样的速度向新目标进发。
每跑完一段距离,对自己都是一种激励,于是越跑越起劲,越跑信心越足。
从这位长跑冠军的成功秘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