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景观生态学》 20年西南大学考试题库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6.25 KB
- 文档页数:10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网教/成教) 2020年5月
课程名称【编号】:景观生态学【0603】
A卷大作业满分:100 分
要答案:wangjiaofudao
一、名词解释(10个小题,选作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文化景观
2. 物种-面积关系
3. 景观多样性
4. 斑块内缘比
5. 生态系统稳定性
6. 生态适宜度分析
7. 中度干扰假说
8. 绿道
9. 生态流
10. 生态过渡带
二、简答题(9个小题,选作5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 以河岸植被带为例,说明生态廊道的主要功能及其设计的宽度要求。
2. 影响地表土壤侵蚀量的因素有哪些?
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主要有哪些?
4.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类型?
5. 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
6. 简述世界自然遗产关于景观稀有性的评判标准。
7. 从斑块的成因角度来看,斑块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8. 简述Forman理想的景观总体布局的原则与中心思想。
9. 简述景观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型。
三、论述题(1个小题,20分)
1. 从美学、地理学、生态学角度,阐述景观的多学科涵义及其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指导意义。
景观生态学2007年试题及答案一名词概念解释(20分,每个2分)1景观机制模型:也称景观过程模型,是从机制出发来模拟生态学过程的空间动态。
2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具有弹性,保持着内稳定性,有能力供养并维持一个平衡、完整、适应的生物群落,为人类提供需求的同时,维持着系统本身的多样性特征。
3八邻域规则:eight neighbor rule,与中心细胞直接相连的上、下、左、右以及两个对角线上的8个细胞都为其相邻细胞,因此整个邻域由9个细胞组成。
4半方差分析5高光谱遥感:在紫外到中红外波段范围内,划分成许多非常窄且光谱连续的波段来进行探测的遥感系统。
与多波段遥感相比,其光谱分辨率较高。
6生态学干扰:是指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作用或事件。
7斑块及斑块动态: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
8景观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9尺度推绎: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在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简言之,尺度推绎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
10MODIS: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搭载在terra和aqua卫星上的一个重要的传感器,是卫星上唯一将实时观测数据通过x波段向全世界直接广播,并可以免费接收数据并无偿使用的星载仪器。
二简答题(30分,每个15分)1、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的分析方法景观格局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三大类: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分析法、景观格局分析模型分析法和景观模拟模型分析法。
2遥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1)植被和xx分类(2)生态系统和景观特征的定量化a不同尺度上缀块的空间格局b植被的结构特征、生境特征以及生物量c干扰的范围、严重程度及频率;d生态系统中生理过程的特征。
(3)景观动态以及生态系统管理方面的研究axx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b植被动态(包括群落演替);c景观对人为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反应。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静思笃行,持中秉正,是我们在生态学研究中应当坚持的基本态度。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名词解释,例如景观、生态学干扰、斑块及斑块动态、景观多样性、景观异质性、景观结构、尺度推绎、景观变化、景观指数、内缘比、景观格局、复合种群等。
生态流是指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过程。
而干扰则是指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作用或事件。
生境破碎化则是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并以类似的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
景观多样性则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
它反映了景观的复杂性程度。
景观异质性则侧重于三方面: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功能异质性,指景观内部事物或者其属性在时间或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或非随机性特征。
斑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如植物群落、湖泊、草原、农田和居民区等。
斑块动态是指斑块内部变化和斑块相互作用导致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随时间的变化。
景观结构则指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如景观单元面积、形状和多样性,它们的空间格局以及能量、物质和生物体的空间分布等。
尺度推绎是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它尺度上的特征,或者通过在多尺度上的研究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
景观变化则是受人类和自然干扰,景观不断变化。
景观指数则指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适合定量表达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之间关联的空间分析方法。
内缘比则是斑块周长与斑块面积之比,指斑块的边缘效应。
景观格局则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景观生态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是:A. 植物群落B. 动物种群C. 景观格局和过程D. 土壤肥力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组成单元?A. 斑块B. 边缘C. 基质D. 气候答案:D3. 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是指:A. 一个自然区域B. 一个行政区划C. 一个具有一定空间尺度的自然或人文区域D. 一个城市答案:C4. 景观连通性主要影响以下哪方面?A. 物种多样性B. 土壤质量C. 气候条件D. 水资源答案:A5. 景观破碎化会导致:A. 生物多样性增加B. 生物多样性减少C. 土壤侵蚀减少D. 水资源增加答案:B6. 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指的是:A. 景观的空间分布B. 景观的组成元素C. 景观的功能过程D. 景观的美学特征答案:A7. 景观生态学中“过程”主要指:A. 物种迁移B. 物种竞争C. 景观元素的相互作用D. 景观的美学评价答案:C8.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尺度通常包括:A. 微观尺度B. 宏观尺度C. 从微观到宏观的多个尺度D. 单一尺度答案:C9. 景观生态学中的“边缘效应”通常指的是:A. 景观元素的边界B. 景观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C. 景观元素的内部结构D. 景观元素的外部形态答案:B10.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领域包括:A. 城市规划B. 农业管理C. 自然保护区规划D. 所有以上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景观的空间格局、组成元素、功能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关注景观尺度上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旨在理解和管理景观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解释景观破碎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答案:景观破碎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其他自然因素导致景观元素的分裂和破碎,形成更小的斑块和更复杂的边缘。
这种破碎化会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景观连通性,影响物种迁移和基因流动,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
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学期:2021年春季课程名称【编号】:景观生态学【0603】
考试类别:大作业满分:100分
答案网叫福到(这四个字的拼音)
一、名词解释(10个小题,选作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文化景观
2、千扰斑块
3、景观多样性
4、斑块内缘比
5、生态系统稳定性
6、景观生态规划
7、生态廊道
8、源与汇
9、生态流
10、中度干扰假说
二、简答题(9个小题,选作5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景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2.简述景观中关键点的常见类型。
3.简述景观变化的主要空间过程与模式。
4.简述景观网络-节点模型的涵义。
5.根据人为干扰程度的不同,景观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6.河流与道路林带应该多宽,方可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简述其理由
7.从斑块的成因角度来看,斑块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8.简述景观生态适宜度分析的涵义。
9.简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评价的意义
三、论述题(2个小题,选作1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试述景观的美学、地理学、生态学涵义及其在园林景观规划工作中的指导意义。
2.试述
Forman(1995)理想景观总体布局理论的原则、中心思想与景观结构模式特点。
景观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用背)12.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
(未知)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以下供参考:1.如何理解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关系?景观是一个空间上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而其组成单元(各生态系统)则称为景观要素,即景观要素是景观的基本单元。
景观和景观单元或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
景观这个概念强调的是异质镶嵌体,而景观要素强调的是均质同一单元。
景观和景观要素这个地位转换反映了景观问题与时间空间尺度密切相关。
2.什么叫边缘效应?它和斑块的形状有何关系?边缘效应:是指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斑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斑块中心部分在气象条件(如光、温度、湿度、风速等)、物种的组成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面,都可能与其边缘部分不同。
与形状的关系:应与形状指数联系起来,即形状指数越大,说明边缘所占比例越大,边缘效应也就更为明显。
3.试述大型植物斑快和小型植物斑快的生态学功能。
(1)大型植被斑块:对地下蓄水层和湖泊的水质有保护作用,有利于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有利于生境敏感种(对生境要求高的内部种)的生存,为大型脊椎动物提供核心生境和躲避所,如东北虎、大熊猫等;为景观中其他组成部分提供种源,能维持更近乎自然的生态干扰体系,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对物种绝灭过程有缓冲作用。
斑块大,种群数量增大,但密度减少,从生物多样性来说,斑块大比较好,尤其对保护许多对生境破碎化敏感的物种极为重要。
(2)小型植被斑块:小斑块也有重要的生态学作用,可以作为物种传播以及物种局部绝灭后重新定居的生境,从而增加了景观的连接度,为许多边缘种、小型生物类群以及一些稀有种提供生境;降低种群之间的竞争,减少疾病的传播。
4.你认为城市景观规划的好坏主要应从哪些方面来评价?(1)是否合乎适用。
现代城市景观与环境艺术是服务于人和社会的,所以应有明显的实用性。
城市的形象美应是功能要求和艺术要求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城市景观与环境艺术品应满足人们物质需要或精神需求,否则就可能出现不顾使用要求和环境效果的一些“视觉垃圾”。
景观生态学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道5分,共30分)1、斑块2、基质3、景观格局4、景观功能5、景观稳定性6、景观多样性参考答案:1、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2、基质:基质也称为本底,是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3、景观格局: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4、景观功能:景观功能是指景观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能量流、养分流和物种流从一种景观元素迁移到另外一个景观元素。
通过大量的“流”,一种景观元素可以对另外一种景观元素施加控制作用。
5、景观稳定性:是景观的各种参数的长期变化呈现水平状态,或是在水平线上下摆动的幅度和周期性具有统计特征。
6、景观多样性:通常是指景观单元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反映景观的复杂程度。
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
二、简答题(每道10分,共50分)1、斑块类型及特点2、基质的主要特征3、试述景观的异质性及景观异质性的测度方法4、景观的一般功能5、景观变化及研究意义参考答案:1、斑块类型及特点干扰斑块: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间最短、消失最快的斑块类型。
残存斑块:与干扰斑块类似,具有较高的周转率,消失较快环境资源斑块:存留时间长、周转率低引进斑块:分为:种植斑块:人维护、存留时间长;聚居地:受人干扰的景观中最显著并无处不在的景观成分之一2、基质的主要特征基质是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是景观中的背景地域。
特征:1 面积大,一般采用相对面积作为定义基质的第一条标准:通常基质的面积超过现存的任何其他景观要素类型的总面积。
相对面积是指本底面积占景观总面积的比例。
相对面积大小决定本底对整个景观的控制程度。
2 连通性高,连通性是指单位面积景观被分割的块数,是确认基质的第二个标准。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名称:《景观生态学》课程代码: 0603 学年学季:20192 主观
1、名词解释:斑块内缘比
[正确答案]
:
斑块内部和边缘带的面积比。
2、名词解释:景观连接度
[正确答案]
:
景观连接度是测量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一个指标它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包括结构连接度与功能连接度两个方面。
3、名词解释:斑块
[正确答案]
:
与周围环境(基质)有所不同的非线形地表区域或地块。
4、名词解释:地理信息系统
[正确答案]
: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运算、显示和分析的管理系统。
空间数据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和时态特征3个部分。
5、名词解释:景观对比度
[正确答案]
:
景观对比度是指邻近的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是景观异质性的一个测度指标。
如果相邻景观要素间差异甚大过渡带窄而清晰就可以为是高对比度的景观反之则为低对比度景观。
6、名词解释:生态流
[正确答案]
:
景观中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生物流动。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专业:园林 2017年6月课程名称【编号】:景观生态学【0603】 A卷大作业满分:100 分一、名词解释 (12个小题,选做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文化景观文化景观,即“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文化景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自人类产生后,尤其是农业出现之后,地球上才逐步留下文化的印迹。
尽管地球上已不存在不为人类活动所影响的自然空间,但是严格来说,只有具备具体可视的物质文化形态之景观才是文化景观。
由于一个地区的文化景观往往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由各种文化叠置而成的,因此美国地理学者提出“相继占用”的概念,主张用一个地区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不同文化特征来说明地区文化景观的演变。
文化景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历史因素、心理因素等,评价文化景观必须基于对上述诸因素的分析。
文化景观主要包括城市、乡村等聚落形态、田野道路等土地利用形态及民居、寺庙等建筑形态。
因此,对文化景观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不同态度和不同成就,有助于了解人类文化的空间差异,甚至可以反映出形成区域文化的自然历史背景。
2. 干扰斑块由局部性干扰(如树木死亡、小范围火灾)事件形成的与周边基质不同的斑块。
在一个本底内发生局部干扰,就可能形成一个干扰斑块,例如在一片森林里,发生森林火灾,形成一个或多个火烧迹地,这种火烧迹地就是干扰斑块。
3. 景观异质性景观异质性是指在一个景观系统中景观要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性。
其中,属性可以是具有生态学意义的任何变量,或者是类型变量(如植被类型、土壤类型),或者是数值型变量(如动物分布密度、植物生物量、热能、水分、温度等);变异性包括不均质性和复杂性。
5. 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即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6. 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基本目标,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使廊道、斑块、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并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且适于人类居住。
景观生态学题库景观生态学题库一、名词解释斑块、廊道、景观粒度、景观对比度、空间异质性、尺度、景观边界、景观连接度、生态学干扰、“源”景观、景观格局、环境资源斑块、残存斑块、孔隙度、尺度效应、文化景观、广义景观、景观生态网络、景观指数、组织尺度。
斑块:二、单项选择题1. 景观要素的类型主要由什么构成( )。
(A) 斑块、廊道、基质(B) 斑块、类型、格局(C) 空间、基质、尺度(D) 格局、过程、空间2. 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的本质主要是指什么( )。
(A) 绝对空间尺度(B) 相对空间尺度(C) 景观与特定研究问题相关的空间异质性(D) 景观生态流 3.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什么学科()。
(A) 单一学科(B) 综合性学科(C) 交叉学科(D) 综合性交叉学科4. 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 )。
(A) 个体生态学(B) 种群生态学(C) 群落生态学(D) 生态系统生态学 5. 一个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称为( )。
1/ 28(A) 廊道(B) 基底(C) 斑块(D) 基质 6. 广义景观强调空间的什么性质( )。
(A) 异质性(B) 斑块性(C) 重复性(D) 均质性7. 景观中不同生态系统的面积、形状和丰富度,它们的空间格局以及能量、物质和生物体的空间分布等,均属于下列哪一的内容( )。
(A) 景观结构特征(B) 景观功能(C) 景观动态(D) 景观差异性8. 景观功能的改变可导致什么结果( )。
(A) 结构的变化(B) 功能的改变(C) 动态的变化(D) 不会变化9. 景观结构的具体含义是指( )。
(A) 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B) 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者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C) 景观在结构上和动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D) 景观对其他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10. 景观功能的具体含义是指( )。
(A) 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B) 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者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C) 景观在结构上和动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D) 景观对其他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11. 景观动态的具体含义是指( )。
园林景观生态学考试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1.在干旱地区,河流与冲积扇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A、负关联B、正关联C、不相关D、随机关联正确答案:D2.为便于物种的扩散可()。
A、规划保护区成圆形B、将几个保护区用走廊连接起来C、设计多个小的保护区D、使保护区尽可能大正确答案:B3.在湖南省植物园的高尔夫球场属于()。
A走廊B引入斑块C本底D 环境资源斑块A、走廊B、引入斑块C、本底D、环境资源斑块正确答案:B4.在城市景观中,城市道路网络的连接程度α指数的大小范围是()。
A、0-1.0之间B、1-10之间C、0-1.0之间D、0-5.0之间正确答案:A5.景观异质性一般对景观的稳定性()A、不利B、有利C、无影响D、不确定正确答案:D6.两个景观的类型多样性指数相等,那么两个景观异质性()。
A、完全不一样B、完全一样C、可能不一样D、A、B、C都不对正确答案:C7.在城市景观中,斑块一般面积较小,主要由()组成的。
A、环境资源斑块和干扰斑块B、引入斑块和残余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和引入斑块D、干扰斑块和残余斑块正确答案:B8.对同一景观来说,研究尺度越大,其空间异质性()。
A、无法确定B、不变C、越强D、越弱正确答案:D9.城市中的植物园或树木园,主要是在以下的()作用下形成的。
A、扩散运动B、物流C、携带运动D、扩散运动、物流和携带运动三种运动正确答案:B10.一般来说,景观中某一斑块或生态系统的生物量越大,成熟度越高,其成为()可能性就越大。
A、源区B、汇区C、源区和汇区D、无法确定正确答案:A11.荷兰和德国的土地生态设计如佐讷维尔德Zonneveld和Haber国家公园景观规划,属于()。
A、欧洲景观生态学学派B、北美景观生态学学派vC、亚洲景观生态学学派D、中国景观生态学学派正确答案:A12.在城市景观中,可用()说明城市道路网络的连接程度。
A、α指数B、β指数C、γ指数D、三种指数都不能说明正确答案:C13.在城市景观中,公园和工厂在空间上的联系是()。
[0603]《景观生态学》第一批次[论述题]以城市林地为例,谈谈你对景观多重价值的认识?在规划城市林地景观时,该如何处理其自然价值的多重性问题?参考答案:答题要点:城市林地景观多重价值: 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景观价值。
根据规划目标、环境特点:选择发展方向。
[论述题]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景观是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组成的聚合体;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各种生态流或物质再分配;景观的形成受气候、地貌特征的影响;景观的特征与一定的干扰集合相对应。
[论述题]景观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答案要点:地貌、气候条件、自然干扰、人工干扰。
[论述题]论述美学、地理学、生态学的"景观”涵义,及其在园林规划中的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第一种是美学上的涵义,与风景同义。
第二种是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
第三种涵义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解,将景观视为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
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入地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
[论述题]分别解释自然景观、文化景观、经营景观、人工景观的含义?参考答案:自然景观:没有或很少受到人为干扰影响的景观称为自然景观。
文化景观:包括经营景观和人工景观,是附带有人类文化或文明痕迹或属性的景观。
如城市景观、农业景观。
经营景观:自然景观得到人为改变的景观。
如果园,农田。
人工景观:由人类活动而产生的景观称为人工景观。
第二批次[论述题]简述景观边界的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通道或廊道作用,过滤或屏障作用,源的功能,汇的作用,生境的作用。
[论述题]度量廊道特点的主要指标有哪些?试述其含义。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廊道及网络的度量指标主要有连接度、环度、曲度、间断。
连接度是廊道与廊道网络内所有结点的连接程度,也称网络连接度。
主观题
1、名词解释:斑块内缘比
正确答案是:
斑块内部和边缘带的面积比。
2、名词解释:景观连接度
正确答案是:
景观连接度是测量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一个指标,它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
3、名词解释:斑块
正确答案是:
与周围环境(基质)有所不同的非线形地表区域或地块。
4、名词解释:地理信息系统
正确答案是: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运算、显示和分析的管理系分。
5、名词解释:景观对比度
正确答案是:
景观对比度是指邻近的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是景观异质性的一个测度指标。
如果相邻景比度的景观,反之,则为低对比度景观。
6、名词解释:生态流
正确答案是:
景观中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生物流动。
7、名词解释:干扰斑块
正确答案是:
由于局部干扰而形成的斑块。
如森林中的农田。
8、简述生态流与景观功能、生态过程的关系。
正确答案是:
生态流是景观中毗邻生态系统间动物、植物、生物量、水和矿质养分的流动或运动,它是景观功能
9、简述景观异质性形成的原因。
正确答案是:
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异:异质的立地或生境条件。
生态演替:生态系统的演替,植被内源演替。
干扰:自然干扰、人类活动。
10、试述Forman理想景观总体布局模式的景观结构特点。
正确答案是:
(1) 包含大型自然植被斑块:作为物种生存和水源涵养所必需的自然栖息环境;
(2) 粗粒与细粒要素(大斑块与小斑块)相结合;
(3) 主要用地类型之间的边界过渡带有利于布局碎斑块,使周围的大型自然植被不显得支离破碎;
(4) 在建成区和农业区,小的自然植被斑块非常重要:作为物种扩散的中续点,为边缘种或局部灭流失,等;
(5) 有足够宽和一定数目的廊道,用以保护水系和满足物种空间运动的需要。
11、试述景观与文化的关系。
正确答案是:
景观有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之分。
农业景观、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都是不同程度的文化景观。
文化影响景观,人们根据自己对环境的感知、认识、美学准则、信念等文化背景来建造各种景观。
响。
景观反映文化。
如陕北的窑洞、福建土楼、广西竹楼等,这些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而展现的村寨景观也影响着文化。
如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特征与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密切相关。
12、根据人为干扰程度的不同,景观可分为哪些类型?
正确答案是:
自然景观、经营景观、人工景观
13、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是:
(1) 景观是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地区。
异质性是景观的基本属性。
(2) 各生态系统间存在物质流动和相互影响。
(3) 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
(4) 景观具有一定的地域文化特征。
(5) 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集合相对应。
14、简述河岸植被带的作用。
正确答案是:
答案要点:
沿河植被带的拦截吸收作用,对生态流的阻断或减缓。
15、土壤侵蚀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了减少土壤侵蚀园林规划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