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汽油机工作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111.00 KB
- 文档页数:5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第十三章内能第1 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 o( r o=10-10m )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 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 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 o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 节内能1 、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2)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3)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4)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笔记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1.物质由分子和原子构成。
2.扩散是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表明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的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3.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相关。
4.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第2节内能1.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总和称为物体的内能。
2.所有物体都具有内能,与温度无关。
3.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4.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称为热量。
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热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来描述。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必须存在温度差。
5.温度、内能和热量之间的关系:①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②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③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水沸腾和晶体熔化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凝固过程)。
6.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它们是等效的。
7.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机械能内能)。
②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内能机械能)。
8.地球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第3节比热容1.实验方法: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
①实验要控制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
吸热能力强的物质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升温,吸收的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相同的温度下,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③实验也可以控制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温度升高的程度。
温度升高程度低的吸热能力强,比热容大。
2.比热容是一定质量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之比。
单位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1kg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J。
4.水的比热容较大,对调节温度有很好的作用,例如加热和散热。
发动机工作原理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往复活塞或旋转活塞将空气与燃料混合物压缩,产生高温高压,使燃料在点火时燃烧,产生爆炸力,推动活塞或转子移动,从而输出机械功。
具体来说,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包括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在进气冲程中,空气或燃料混合物被吸入气缸,活塞从上止点移动到下止点,气缸内压力降低,产生真空度,气缸内压力降到进气压力以下,通过化油器或汽油喷射装置雾化的汽油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由进气道和进气门吸入气缸内。
在压缩冲程中,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气缸内压力逐渐升高,将可燃混合气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
在做功冲程中,可燃混合气被点燃,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移动,通过连杆、曲轴、飞轮等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
在排气冲程中,活塞向上移动,将燃烧后的废气从气缸内排出。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发动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按燃
料不同可以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按工作循环不同可以分为四冲程发动机和二冲程发动机;按冷却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水冷式发动机和风冷式发动机;按气缸数目不同可以分为单缸发动机和多缸发动机;按进气方式不同可以分为自然吸气发动机和强制进气发动机等。
总之,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是现代工业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动力设备之一。
第十三章内能本章知识结构图: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
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
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
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二、内能1.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
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
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
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
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2.物体内能的改变:(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2)热量:a.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2)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3)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4)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4.热机四冲程—比例计算问题热机四冲程的计算问题中有一个难点就是本节涉及到的“工作循环数”、“完成冲程个数”、“对外做功的次数”、“曲轴转动的圈数”“飞轮转动的转数”、等等的数量关系。
【题文1】一台单缸四冲程柴油机的飞轮转速是2400r/min,柴油机每秒内完成_________个工作循环,做功________次,活塞往复运动______次.解析:根据飞轮转速求出每秒内飞轮转动圈数,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动2周,做功1次.已知飞轮转速为2400r/min=40r/s,因为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动2周,做功1次,所以该柴油机1s内完成20个工作循环,对外做功20次,活塞往复运动40次.答案:20 20 40【题文2】一台单缸四冲程柴油机,它的转速为800转/分,做功冲程时推动活塞一次做功1500J,那么,每分钟完成_____次工作循环,功率为______kW.解析:飞轮转速为800r/min,因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动2周,做功1次,所以,该柴油机1min飞轮转动800圈,对外做功400次;该柴油机1min内做的总功W=400×1500J=6×105J,柴油机的功率P=W /t =6×105J/ 60s =1×104W=10kW.答案: 400 10【题文3】一台单缸四冲程柴油机,每分钟转1800r,每一个工作循环燃气做的功为500J,柴油的热值为4.3×107J/kg.问:(1)此柴油机在1h内做了多少功?(2)如果此柴油机的效率为30%,做这些功需要完全燃烧多少柴油?解析:(1)由于每四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一个工作循环为两转,所以,该柴油机每分钟有1800/2=900个工作循环,此柴油机在1h内做功:W=500J×900×60×60s=2.7×107J,(2)由η=W有/W总可得,W总=W有/30% =2.7×107J /30% =9×107J,此时W总=Q,由Q=mq可得,m=W总/q =9×107J/ 4.3×107J/kg ≈2.1kg.答案:2.7×107J 2.1kg【总结】以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为例:结合汽油机的四冲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经历的四个冲程,向外做功一次,飞轮(曲轴)转了2转,活塞往复运送两次。
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定义式:c =tm Q 3、单位:J/(kg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的强弱。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简述发动机工作原理
发动机是一种将燃料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常见的内燃机是一种发动机类型,它内部燃烧燃料,并通过爆炸推动活塞,进而产生动力。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步骤:吸气、压缩、爆炸和排气。
1. 吸气:活塞向下移动,拉开气门,使空气和燃料进入发动机的气缸。
气门关闭后,活塞开始向上移动,压缩混合气。
2. 压缩:活塞向上移动时,压缩混合气,使其体积变小,压力和温度增加。
3. 爆炸:当活塞到达顶点时,火花塞产生火花,引发混合气的燃烧。
燃烧会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移动。
4. 排气:活塞再次向上移动,推出燃烧产生的废气。
排气门打开,废气被排出到排气管中。
这个过程是循环进行的,每个气缸根据需求进行独立工作。
多个气缸的内燃机可以提供更大的输出功率。
总的来说,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进而产生机械能。
内燃机有很多种类,如汽油机和柴油机,但基本的工作原理是相似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四章内能第一节节热机最新教案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热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四冲程内燃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和能量转化情况。
●知道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
●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利用动画、图片或模型讲解四冲程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
●通过分析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及工作过程的异同,学习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实验养成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 ,了解现代汽车的一些常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养成学生的环保意识。
●了解这些内燃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和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教学难点】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和能量转化【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flash动画(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过程)、试管、水、橡皮塞、酒精灯、铁架台、火柴、四冲程汽油机模型(J2255型)和柴油机模型等。
学生每组准备:四冲程汽油机模型(J2255型)、四冲程柴油机模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同学们,汽车已经是我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18世纪第一辆汽车问世时,速度只有数千米每小时,而目前最快的汽车速度已经是声速的几倍,达到了1678千米每小时。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世界上最快的汽车你想知道汽车是如何获得这么大的机械能的吗?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热机,将会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倾听讲述。
听讲,愉快地进入新课学习。
板书课题:§14.1热机(设计意图:设置问题悬念,让学生感受热机的威力,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由生活走向物理。
)二、探究过程:(一)热机1、热机的原理【演示实验】如图:在试管内装少许水,用一层红色塑料薄膜裹着棉花塞在试管中上部,利用点燃的酒精灯对封闭试管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当水沸腾时,水蒸汽会慢慢推动塞子向试管口运动,让学生观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