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的文学成就
- 格式:ppt
- 大小:3.74 MB
- 文档页数:6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和鲁迅的现代杂文创作比较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和鲁迅的现代杂文创作比较》,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四时期的“随感录”是现代杂文的前身,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李大钊和鲁迅的现代杂文创作比较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李大钊和鲁迅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
他们在《新青年》的旗帜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共同致力于白话文运动的开展以及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虽然两人的文学理想和实践有所差别,但在时代的鼓动下却在现代杂文创作方面形成了共同阵线,不仅丰富了文学革命的成果,也代表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于政治和文学复杂关系的不同观念。
一杂文写作古已有之,但作为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文体登上文坛并被确认,还要归功于《新青年》“随感录”栏目的设立。
正是在这一栏目的引导下,作家们开始重视这种文体,并通过大量的创作实践逐渐证明了这种先锋性文体的存在意义。
杂文是以批评为主的文体,是现代作家通过现代媒介与所处时代有机联系的一种有效方式,它迅速渗入到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做出政治的、道德的乃至审美的评价与判断,并能得到及时的社会反馈,成为“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
在这一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首推鲁迅。
作为一个有明确自觉意识的杂文作者,他的杂文创作集中于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给现代杂文打上了鲜明的个人印记。
他的杂文创作超越了具体的时代和人物,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心理、民情民俗的一部活的历史。
同时,他对杂文题材、手法的开拓,对现代汉语运用的自由无拘,以及超越常人的逆向思维,都对现代中国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就文学本体而言,他的杂文创作也为评论性文体的独立存在提供了强大的依据,为学术界提供了讨论与研究的热点。
如果说,鲁迅的小说创作对于中国现代小说题材的开拓和主题的发掘有着不可替代的伟大贡献,那么他的杂文创作所具有的不可重复性,则为中国现代思想史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成为难以超越的巨擘。
中国革命的引路人——李大钊李大钊,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和其他二十位革命者在北京西郊民巷京师看守所内被奉系军阀张作霖秘密绞杀。
人物生平分析李大钊的选择从政的这一决定,并不偶然。
一个人在后期产生的思想一定与他的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位于乐亭县大黑坨村的李大钊故居,在设计上就非常不同。
三进宅院错落有致,一丈高的十字花墙透露出无华淡雅,两棵对称而植的丁香树花开正艳。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家是一个较为传统、保守的大户人家。
但可惜的是,李大钊的童年,并没有父母的陪伴。
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出生,而他身体羸弱的父亲已于7个月前病逝。
母亲周氏感伤过度、忧虑成疾,在李大钊不满一周岁半时也撒手人寰。
无奈之下,已是63岁高龄的大祖父李如珍接过了李大钊的抚养权。
祖父希望李大钊能够光宗耀祖,这给了李大钊很多学习的动力。
李大钊在私塾学习时,并不希望从商,于是在私塾老师的提议下,他走上了仕途,秉持着古代知识分子所具有的“达则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投身于挽救民族危亡的事业中去。
1907年,位于天津的北洋军医学校、长芦银行专修所及北洋法政专门学堂都在招生。
为了把握起见,李大钊同时报考了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和长芦银行专修所,结果这两所学校的考试,他都通过了。
毫无悬念,李大钊选择了前者。
选择研究法政,是李大钊18年人生经历的必然。
此后,无论是积极参与第四次国会请愿还是东渡日本求学,是拥袁还是反袁,是入主北京大学图书馆还是联合首倡建立中国共产党,无不是李大钊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的思想所致。
李大钊所学的正科课程,除了政治学、比较宪法、选举制论、外国贸易论、国际私法等内容,每周还有多达十几个小时的日语、英语课。
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的早期政治理念是从法政专门学堂学习现代的宪政思想开始起步的。
在参与1910年的四次速开国会请愿运动中,北洋法政专门学堂的两名学生断指写血书、断肘示决心的激烈之举令李大钊“终不能忘”,而运动最终的失败也使他坚定了对清朝封建统治“奋全力以颠掊之”的信念。
党史人物——李大钊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1907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春,担任北洋法政学会编辑部长,负责出版《言治》月刊。
1914年春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
同年11月发表《国情》,成为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先声。
1915年2月,代表中国留日学生总会起草《警告全国父老书》,反对日本提出的危害中国主权和独立的臭名昭着的“二十一条”。
6月编印《国耻纪念录》,积极开展反对袁世凯的宣传活动。
1916年春,撰写长篇论文《青春》,提出创造青春中华的理想,传诵一时。
同时主编《民彝》杂志,宣扬民主和自由。
同年5月回国后,曾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甲寅》日刊编辑等职,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
1918年初,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新青年》杂志编辑。
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他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讲演和论文,阐述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成为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先驱。
1918年底和陈独秀创办着名的《每周评论》。
1919年主编《晨报》副刊,同时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办《国民》和《新潮》杂志。
5月,积极支持和参与五四运动。
7月,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
随后又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重要文章,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批判改良主义思潮。
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等,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
同年秋发起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11月,建立北京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自1920年7月任北京大学教授,同时在女子高等师范、师范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等校任教。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创办《工人周刊》。
1922年8月在杭州参加中共中央特别会议,随后到上海会见孙中山,说明中共关于实行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
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
同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黄日葵、何孟雄、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建党作准备。
李大钊还在北京多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
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活动,扩大宣传,发展组织,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
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曾去北京拜访过李大钊同志的烈士陵园,淡青色花岗石纪念碑上,镌刻着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
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这简短的文字言简意赅的写出了李大钊同志一生的成就以及对国家对党的贡献,没错,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给旧中国带来了新思想,并且一生都在为了解放人民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和解放中国而作斗争,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因为家乡同样在河北,所以我小时候曾去河北乐亭县李大钊故居拜访,了解了李大钊同志的生平和他的生活环境,他有着深厚的革命热情,一生都在为革命做贡献,并且有着满清热血和一手好的文笔,在革命的时期写出了很多流传下来的作品。
读过李大钊的作品会发现,他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且结合中国国情,能够写出很多解放思想,提倡新文化的文章,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同志从小就有着深刻的爱国热情,并且一生都在为着救国的目标不懈奋斗,他努力的在思想上实现国家的解放。
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他被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
留学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之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他以敏锐的眼光,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
后来他又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李大钊同志还是青年人的良师益友。
李大钊的生平事迹及主要贡献李大钊的人物简介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在被军阀张作霖捕后,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于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是伟大的革命先烈。
李大钊的主要贡献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
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
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
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
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
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
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李大钊同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
李大钊同志生平事迹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
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
19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
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
在党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
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
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
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李大钊“妙手著文章”作者:辛远来源:《党史文苑》2018年第11期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同时,他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著名学者、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写了很多诗歌。
这些诗歌和他写的“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题诗中的一句)的雄文一样,曾被鲁迅先生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现把李大钊所写的一些诗歌类说如下,以飨读者。
忧国忧民,用诗抒发心声1908年,李大钊在“筑声剑影楼”写了两首七律《登楼杂感》。
“筑聲剑影楼”是李大钊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时自用的斋名。
筑声,出于战国时代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的故事。
李大钊将自己读书写作的小楼命名为“筑声剑影楼”,表现了当时他忧国忧民、崇尚侠义、立志推翻清王朝腐朽统治的强烈愿望。
这两首感慨悲歌的七律诗是李大钊的最早诗作,其一为:“荆天棘地寄蜉蝣,青鬓无端欲白头。
拊髀未提三尺剑,逃形思放五湖舟。
久居燕市伤屠狗,数觅郑商学贩牛。
一事无成嗟半老,沉沉梦里度春秋。
”其二为:“感慨韶华似水流,湖山对我不胜愁。
惊闻北塞驰胡马,空著南冠泣楚囚。
家国十年多隐恨,英雄千载几荒丘。
海天寥落闲云去,泪洒西风独倚楼。
”写这两首七律诗时,19岁的李大钊正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二年级读书。
此诗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感叹,以及对自己快到弱冠之龄却不能为国赴难的急切之情。
1909年冬,李大钊因想念友人写了两首五律《岁晚寄友》。
“友”即指蒋卫平。
蒋卫平1883年1月17日生于河北滦县。
1905年在永平府中学堂与李大钊结识。
后到东北从事革命宣传工作,积极投身抗俄运动。
1910年在黑龙江省黑河担任中方主要代表,与俄谈判四十八旗屯与红梦河金矿归属事宜。
8月5日在赴俄谈判归国登船时,被俄国西伯利亚总督戈毕莎尔密令士兵开枪杀害。
此时的蒋卫平,正在东北的长春任鼓吹捍卫国权、抨击清朝政府所谓“立宪”的《长春日报》编辑。
李大钊堪称一流书法家,手札真迹欣赏,致敬革命先驱“为了中国的老百姓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正在热播的《觉醒年代》里这段独白,不断激荡着所有人的心。
李大钊、陈独秀等人,是那个时代最先觉醒者,承担起了唤醒整个民族的责任。
一般说来,对李大钊的印象是:第一个引进真理火种的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思想家,革命家……其实,李大钊也是杰出的教育家、学者、诗人、书法家。
他饱读诗书,是从旧时代走出来的文人,但他也可以写出优美的新诗。
李大钊更是新时代的斗士,曾在北大任教,担任了图书馆主任,以学者身份介入和开启了中国现代革命的历程。
“言为心声”。
李大钊毕生撰写了大量的革命檄文,诸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讴歌革命,唤醒民众。
“字为心画”。
李大钊虽英年牺牲,因极其勤奋,仍留下了大量的手札。
这些与众多仁人志士的通信,细谈办刊事宜,商讨革命大计,可谓“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的自信和乐观!手札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性,也是李大钊堪称一流书法家的见证。
这些手札风格多变:或沉郁顿挫,或流利潇洒;或不相连属,或牵丝映带;或雄壮有力,或轻盈细致,不一而足。
既有时代烙印,能够看出他对清季大家赵之谦笔墨意蕴的借鉴,又能见个人心性,一札一式。
说明李大钊同志虽然为革命工作劳累奔波,却临池不辍,广收博取,故而应变能力极强,有明显的风格跨度。
从这些超妙的笔墨来看,那个时代的先行者,有很多过人之处!《墨缘》将辟出专版,以书法这一独特形式,发掘和展现李大钊同志的不同侧面。
谨以此文向李大钊这位革命先驱致敬!释文:辛白吾兄先生:兹有数事要同我兄说:(一)自二十一号起,寄二十份《每周评论》到山西大学李泰棻先生处,托他转托人代卖,有弟致李君一函,与报同发;(二)有二处与我们交换的报,我们应该各寄一份。
第四部分,倡导新文化运动1918年1月,李大钊应约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以后又兼任北京五所大学教授。
他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里辛勤开拓,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和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
李大钊的学术论著、与旧思潮激战的诗文,高扬了新文化的气势。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当世赞誉他为"道德文章之楷模"、"青年人的导师"。
第五部分,传播马列主义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李大钊更加坚信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到来,马克思的学说"真是拯救中国的导星"。
他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论著,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李大钊以先驱者的坚韧精神,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情形","并向实际的方向去做",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李大钊的革命实践,影响和教育了中国早期的一代共产党人。
第六部分,创建中国共产党"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组织上和思想上做了准备。
1920年,李大钊与共产国际联系,同陈独秀酝酿在地方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建立中国共产党。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李大钊在北京领导党的北方工作。
派出同志在冀、鲁、豫、晋、陕、内蒙和东北的广大地区发展党、团组织。
李大钊在党的创建时期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第七部分,促进国共合作1922年9月,李大钊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会见孙中山,商谈国共两党的合作问题。
孙中山十分赏识李大钊对时局的看法,对他倍加信赖,委以参与国民党改组和起草《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的重任。
1924年1月,李大钊参加了国民党"一大"。
在会上,他团结国民党左派,积极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他当选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负责北京执行部的领导工作。
第八部分,领导北方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主要负责北方地区党的工作。
李大钊同志生平简介(1889-1927)李大钊同志,字守常,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
七岁起在乡塾读书,一九0五年入永平府中学,一九0七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
一九一三年,含愤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
在日本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
这时,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一九一六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他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
他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
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
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在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九年,他发表了许多热情地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
他在一九一八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
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
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
随着大钊同志等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一九二0年三月,大钊同志在北京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
许多青年在他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有些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如邓中夏同志、高君宇同志等。
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也都受到过他的影响。
大钊同志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作者: 高擎洲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辑刊
页码: 87-94页
主题词: 李大钊;文学革命;积极作用;小资产阶级;平民主义;反帝反封建;封建思想;新文化运动;政治运动;革命运动
摘要: <正> “五四”运动是一个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又是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批判封建思想和制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化革命运动。
李大钊同志当时所发表的许多辉煌的政治论文、学术文章等,代表着“五四”文化思想战线上的最高水平,起到了树立旗帜、指引方向的积极作用。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简介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大钊的生平简介李大钊是早期共产党的领导人物,他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人际关系,他从小生活在兵荒马乱充满战争的环境中,造就他宁死不屈坚强的性格,导致他对战争的抵抗,总是以忧国忧民的心怀去治理国家,抗议战争的爆发,他出生于普通的家庭,从小认真学习从天津学校渡海去日本京东学习政治学,那时的他就已经开始关心国家未来的发展了。
李大钊回国以后的他把自己所闻所见一点一点的付出给国家,积极筹备新文化运动,只是想让当时的人们接受一些新的改变,改变自己的封建和不足。
这场运动让国民第一次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也算是成功了一半。
在很多人的鼓励之下李大钊不断的宣传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他不断地努力之下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忙,有许多的人在他的背后默默的支持,帮助着他。
在那么多人的帮助下新革命运动的战争打响了,爆发那么多新的文化革命,真正有效的是他为党献身的那年,38岁的他在刑场上毅然决然的走上刑场,他的所作所为只是想改变旧时的风俗习惯。
他说的一句‘我的死是因为反动派,代表着共产主义的灭亡,共产党万岁’然后就去世了。
他的死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新的诞生,不是说有的死重于泰山,他的死也是不断鞭策人们取得胜利的动力。
李大钊的事迹说到李大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也是个伟大的人士,小时候我们学习语文课文就已经对他有所了解,读了更多的历史对他的事迹有所崇拜,了解的更加清楚,知道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的事迹一直流传到现在。
李大钊生于河北省,自己从小就努力学习,长大后拷进了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自己也是学习政治学,加上自己的兴趣爱好还学习了经济学。
后来又去日本学习,参加一些爱国运动,自己编写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红遍中国,因为这成为中国出名的爱国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