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果原料验收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86.97 KB
- 文档页数:13
生干坚果质量等级要求扁桃核(带壳巴旦木)生干坚果质量等级要求扁桃核(带壳巴旦木)Almond inshell(征求意见稿)2013- ××-××发布 2013- ××-××实施发布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坚果炒货专业委员会前言本质量等级要求是行业自律,企业诚信经营的规范性技术文本。
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坚果炒货专业委员会组织,广东省南方坚果行业协会(筹)执笔起草。
本要求依据SB/T10671-2012《坚果炒货食品分类》和SB/T10670-2013《坚果与籽类食品术语》的规定,以及相关法规、标准,对生干坚果不同类别进行质量等级要求规定。
本要求文本参考了我国及美国和其他国家相关产品标准。
本要求主要起草单位:本要求参与起草单位:本要求的附录A、B为资料性附录本要求首次发布。
I扁桃核(带壳巴旦木)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干扁桃核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生干扁桃核的生产、检验和销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B 5009.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16326 坚果食品卫生标准GB/T 18979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SB/T 10670 坚果与籽类食品术语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令第75号(2005)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SB/T 10670中的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扁桃核 almond inshell带壳巴旦木指桃属科扁桃亚属植物的种子,拉丁文为:Amygdalus communis L.。
葡萄干引用标准:GB16325-1996 1感官要求:234需检项目:感观要求、理化指标(水分、总酸)5入库检验项目及推荐检验方法:5.1入库检验项目:色泽、外观、气味、滋味、组织状态5.2检验方法:目测外观和色泽,颗粒不应有破损,无虫蛀,无霉变,手感较柔软,品尝滋味,具固有醇甜味,并略带酸味,鼻闻其味,不应有异味。
小枣引用标准:1感官要求:果形饱满,具本品种应有的特征,个头均匀;肉质肥厚,身干;手握时不粘个;无霉烂,无浆头,无不熟果,无病虫。
炒馅枣要求不空,不烂,核小,应做到基本无杂质。
3需检项目:感观要求、理化指标(杂质、虫果、破头)4入库检验项目及推荐检验方法:4.1入库检验项目:色泽、组织状态、手感、杂质4.2检验方法:(1)感官检验:目测外观,果形、个头大小等;用手握时不粘个,身干,不应有霉烂,浆头,不熟果等。
(2)杂质检验:人工挑选杂质如树叶,砖瓦片等,计算杂质率是否符合要求;同样计算虫果、破头率。
花生仁引用标准:GB1533-861注:(1)纯质率:指花生净仁重量(其中不完美粒折半计算)占试样重量的百分率。
(2)不完美粒:指以下有食用价值的颗粒:未熟粒、破碎粒、虫蚀粒、生芽粒、损伤粒及超过规定限度的整半粒。
(3)杂质包括筛下物(通过直径3.0mm圆孔筛的物质)、无机杂质(泥土、沙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物质)、有机杂质(无食用价值的花生仁、异种油料及其他有机物质)。
3需检项目:感观要求、理化指标(杂质、水分)4入库检验项目及推荐检验方法:4.1入库检验项目:色泽、气味、滋味、杂质4.2检验方法:4.2.1色泽、气味、滋味检验:在自然光下,目测产品应具有的色泽,鼻闻其味,有无哈喇等异味;品尝滋味。
4.2.2杂质检验:选用直径3.0mm圆孔筛进行筛选,判断筛下物、无机杂质、有机杂质是否符合要求。
白芝麻仁及水洗芝麻引用标准:1感官要求:色泽鲜亮而纯净;籽粒大而饱满,皮薄,嘴尖而小,籽粒呈白色;具有芝麻固有的纯正香气和固有滋味。
核桃供应合同-确定供应商的质量检查和验收标准1. 质量检查标准外观:核桃应该没有明显的破损、变形或污渍。
尺寸:核桃的尺寸应该符合合同约定的要求。
湿度:核桃的湿度应该符合国家标准或双方协商的要求。
异味:核桃不应该有任何异味。
色泽:核桃应该有良好的色泽,并且不应该有任何色泽异常的情况。
2. 质量验收标准外观:核桃不应该有明显的破损、变形或污渍。
尺寸:核桃的尺寸应该符合合同约定的要求。
湿度:核桃的湿度应该符合合同约定的要求。
异味:核桃不应该有任何异味。
色泽:核桃应该有良好的色泽,并且不应该有任何色泽异常的情况。
若核桃不符合上述质量验收标准中的任何一项,采购方有权拒绝接收并要求供应商进行替换或返货。
3. 质量管理措施确保核桃的存储条件符合质量要求,包括温度、湿度等。
加强供应链管理,确保核桃的质量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
建立完善的检测机制,对核桃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和抽样检验。
定期培训员工,提高其对核桃质量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配备适当的设备和工具,以便进行质量检查和质量管理活动。
4. 不符合品处理若供应商所供应的核桃在质量检查或质量验收中被认定为不符合品,则供应商应:即时停止供货,并通知采购方有关不符合品的情况。
配合采购方的要求,进行初步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若需要,供应商应提供不符合品的样本供采购方进一步分析和评估。
供应商应进行整改,并与采购方达成一致,确定整改措施和时间节点。
供应商应对整改措施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并不再发生。
5. 管理变更和升级供应商如有任何管理变更或升级,应及时通知采购方,并重新确定质量检查和验收标准。
供应商提供的核桃质量应在升级前后保持一致,不得因管理变更或升级而降低质量。
6. 其他规定本合同中未尽事宜,双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商并书面确认。
双方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承担相应责任。
7. 争议解决双方如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应协商解决。
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向相关法院提起诉讼解决争议。
坚果原料验收标准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核准:日期:修订记录1、目的规范坚果原料技术标准,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及企业技术要求。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坚果原料验收。
3、术语及定义3.1 山核桃霉变籽:已霉烂变质的山核桃。
完善果仁:可食山核桃仁型三分之二以上完整的山核桃单瓣果仁。
完善果仁率:山核桃完善果仁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
3.2 腰果仁完整腰果仁:腰果仁仁型五分之四以上完整腰果仁。
3.3 夏威夷果仁整仁:果实脱壳后果仁完整不分开,果仁总受损或缺失部分小于整个果仁的五分之一。
半仁:果实脱壳后所得整仁的一半,其总受损或缺失部分小于整个半仁的五分之一。
碎仁:果实脱壳后所得碎片果仁,它是整仁或半仁的受损部分。
缺陷果仁:在果仁中出现以下特征的为缺陷果仁:-----表面褶皱-----被虫蛀蚀-----表面有病斑-----发生霉变-----果仁内油脂氧化酸败,挥发出异味,并出现果仁表面油化3.4 巴旦木仁整仁率:完整巴旦木仁粒数占抽检总巴旦木仁粒数的百分比,以“%”计。
异种率:形状和外观不同的其他品种或实生种,以“%”计。
杂质含量:果壳、外果皮或其他非巴旦木仁的外来异物所占的百分比,以“%”计缺陷率:本质上损害核仁外观、食用或装运的任何质量缺陷,包括发霉、腐烂、胶粒、变质、出油、虫蚀、干枯、褐斑、褪色,以“%”计。
胶粒:巴旦木仁在发育过程溢出淡黄色半透明的胶液,干燥后变成半透明的胶块,表面光滑发亮。
出油:因发育或贮藏不良(主要是高温高湿)导致巴旦木仁内的脂肪外渗,使种皮表面呈油渍状。
3.5核桃仁半仁:核桃仁的整半颗粒(一半子叶);如仁粒缺损,缺损部分不足整颗半颗粒1/4的仍为半仁。
大三角仁:半仁短缺部分约达整半颗粒的1/4以上,而未超过3/8的仁数。
四分仁:纵分的半仁,如仁粒缺损,余下部分小于纵分半仁的3/4仍为四分仁。
碎仁:小于或不符合四分仁,而又不能通过孔径10mm的圆孔筛的核桃仁。
米仁:通过孔径10mm圆孔筛,留在2mm圆孔筛上的核桃仁。
坚果食品卫生标准坚果,是指植物体内含有营养丰富的植物种子,如板栗、瞿麦、腰果、栗子、核桃、山核桃、花生、芝麻、开心果、杏仁、红枣等,是一种丰富的健康食品。
为保证坚果的质量、安全及卫生,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据行业标准和技术要求,结合当今坚果行业的发展及技术水平,我国制定并颁布了《坚果食品卫生标准》(GB 51021-2010)。
《坚果食品卫生标准》主要分为7个章节,分别是总则、技术要求、检验分析方法、标签要求、包装要求、特别要求、附则。
总则主要总结归纳了该标准的范围、定义、法律法规、术语及定义等内容。
技术要求主要围绕坚果的整体质量要求、物理性质指标、化学质量指标、微生物指标、毒理学指标及其他要求等内容进行规定,是判断坚果质量的重要依据,因而也是本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检验分析方法中的内容涉及标准样品的取样、仪器设备及试剂以及对坚果指标的检验方法,是国家核查坚果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因而也是本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签要求主要规定了坚果包装上的标签应当包含哪些内容,标签的字体大小、图案以及颜色应当符合要求,目的是为了使消费者更清晰的获取坚果食品的各项信息。
包装要求主要规定了坚果食品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包装,以及包装上应当具备哪些内容,目的是为了充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并且确保坚果食品的相关质量要求得到充分保障。
特别要求主要规定了有关进口坚果食品所应当满足的要求,以及坚果食品的食用安全性等要求。
附则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术语及定义、符号及缩略语、参考文献等内容,也是本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果食品卫生标准》的出台,既是对坚果既有的行业标准的修订和更新,也是对新型坚果加工工艺的展开,更是对行业质量把控及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举措。
它既提高了我国坚果食品卫生质量标准,又增强了消费者对坚果食品质量的信心,也为发展高素质坚果食品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干果的品质评价与质量控制干果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原料和营养补充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特点,干果在采购、加工、销售等环节中,都存在一些质量控制的问题。
为了确保干果的品质和安全性,进行科学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一、干果品质评价的指标在对干果进行品质评价时,我们通常会考虑以下指标:1. 外观特征:干果外观应具有良好的形态,颜色均匀且鲜亮。
同时,外观特征还包括果皮或果壳的完整性、坚固性等。
2. 水分含量:干果中的水分含量对保存寿命和风味有着重要的影响。
过高的水分含量容易导致干果变质,形成霉菌等问题。
因此,合适的水分含量是干果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3. 营养成分:干果富含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这些成分对消费者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干果的品质评价中,营养成分的含量是必须考虑的指标之一。
4. 风味特征:干果的风味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宗的干果应当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在品尝时令人回味无穷。
二、干果品质控制的措施为了确保干果的品质和安全性,我们应当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
1. 原料选择:干果的品质首先取决于原料的选择。
在采购干果原料时,应当选择外观完好、无虫害和霉变的干果。
同时,应当关注种植和加工的环境,确保无农药残留等问题。
2. 加工工艺:干果加工的工艺对最终的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适当的加工工艺能够保持干果的风味和营养成分,同时有效控制水分含量。
因此,确保加工工艺的科学性是干果品质控制的重要环节。
3. 质检与检验:在干果生产过程中,进行质检与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严格的质检和检验流程,可以排除一些潜在的质量问题,确保干果的安全和品质。
4. 包装和储存条件:包装和储存条件对干果的保存寿命和风味保持具有重要影响。
适当的包装和储存条件可以有效避免干果的氧化和变质。
合理选择包装材料和储存环境有助于保持干果的新鲜度和口感。
5. 客户反馈和持续改进:客户反馈是干果品质控制的重要参考依据。
核桃坚果质量标准(GB/T20398-2006)2013-8-28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核桃坚果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试验规则、分级、包装、标志、贮藏与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核桃(Juglans regia linne)坚果的生产和销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009.3—200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 5009.5--2003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T 5009.6—2003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 16325 干果食品卫生标准GB 16326坚果食品卫生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优种核桃 fine varietywalnut采用优良品种经无性繁殖所生产的核桃坚果。
3.2实生核桃seedling walnut采用种子繁殖所生产的核桃坚果。
3.3坚果横经crossdiameter of nut核桃坚果中部缝合线之间的距离。
3.4平均果重singlenut weight核桃坚果的平均重量,以克(g)计。
3.5出仁率 kernel percentage核桃重占核桃坚果重的比率。
3.6缝合线紧密度 shell seal scale核桃坚果缝合线开裂的难易程度。
3.7出油果率oil-oozing rate种仁内油脂氧化酸败,挥发出异味,并出现核桃坚果表面油化的果占共测果树的百分率。
3.8空壳果率no-kernel nut rate无仁或种仁干瘪的核桃坚果数占共测果树的百分率。
3.9破损果率 damaged nut rate外壳破裂的核桃坚果数占共测果树的百分率。
3.10黑斑果率dirty nut rate核桃坚果外壳上残留青皮或单宁氧化和病虫害造成的黑斑果数占共测果树的百分率。
坚果果干混合制品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榛子仁(10%以上)、扁桃仁(10%以上)、腰果(10%以上)、开心果(10%以上)、核桃仁(10%以上)、南瓜子(10%以上)、蔓越莓干(8%以上)、黑提干(8%以上)、蓝莓干(8%以上)为原料,以草莓干、山楂干、枣干、橘皮为辅料。
原辅料经挑选、按比例混合、杀菌、装袋、包装加工而成的坚果果干混合制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技术要求 3.1 原辅料要求原辅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标准和有关规定。
3.2 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
3.3 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3.4 理化指标坚果籽类部分应符合GB 19300的规定。
3.5 污染物限量坚果籽类部分应符合GB 2762中坚果与籽类的规定;果干部分应符合GB 2762中水果制品的规定。
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污染物限量3.6 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 2761的规定。
3.7 农药残留限量项 目 要 求检验方法色泽 具有该产品应有的色泽滋味、气味 具有该产品应有的滋味、气味,无异味状态具有该产品应有的状态,无霉变,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异物 取适量试样置于洁净的白色盘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和状态,检查有无异物,闻其气味,用温开水漱口,品尝滋味。
指 标项 目坚果籽类部分水果干部分检验方法 铅(以Pb 计)/(mg/kg ) ≤0.180.8GB 5009.12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 2763和国家有关规定和公告的要求。
3.8 微生物限量3.8.1 致病菌限量应符合GB 29921的规定。
3.8.2 微生物限量还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微生物限量采样方案a及限量(若非指定,均为CFU/g表示)项目检验方法n c m M大肠菌群 5 2 10 102GB 4789.3平板计数法霉菌≤25 GB 4789.15a样品的采集及处理按GB 4789.1执行。
葡萄干引用标准:GB16325-1996234需检项目:感观要求、理化指标(水分、总酸)5入库检验项目及推荐检验方法:5.1入库检验项目:色泽、外观、气味、滋味、组织状态5.2检验方法:目测外观和色泽,颗粒不应有破损,无虫蛀,无霉变,手感较柔软,品尝滋味,具固有醇甜味,并略带酸味,鼻闻其味,不应有异味。
小枣引用标准:1感官要求:果形饱满,具本品种应有的特征,个头均匀;肉质肥厚,身干;手握时不粘个;无霉烂,无浆头,无不熟果,无病虫。
炒馅枣要求不空,不烂,核小,应做到基本无杂质。
3需检项目:感观要求、理化指标(杂质、虫果、破头)4入库检验项目及推荐检验方法:4.1入库检验项目:色泽、组织状态、手感、杂质4.2检验方法:(1)感官检验:目测外观,果形、个头大小等;用手握时不粘个,身干,不应有霉烂,浆头,不熟果等。
(2)杂质检验:人工挑选杂质如树叶,砖瓦片等,计算杂质率是否符合要求;同样计算虫果、破头率。
花生仁引用标准:GB1533-861注:(1)纯质率:指花生净仁重量(其中不完美粒折半计算)占试样重量的百分率。
(2)不完美粒:指以下有食用价值的颗粒:未熟粒、破碎粒、虫蚀粒、生芽粒、损伤粒及超过规定限度的整半粒。
(3)杂质包括筛下物(通过直径3.0mm圆孔筛的物质)、无机杂质(泥土、沙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物质)、有机杂质(无食用价值的花生仁、异种油料及其他有机物质)。
3需检项目:感观要求、理化指标(杂质、水分)4入库检验项目及推荐检验方法:4.1入库检验项目:色泽、气味、滋味、杂质4.2检验方法:4.2.1色泽、气味、滋味检验:在自然光下,目测产品应具有的色泽,鼻闻其味,有无哈喇等异味;品尝滋味。
4.2.2杂质检验:选用直径3.0mm圆孔筛进行筛选,判断筛下物、无机杂质、有机杂质是否符合要求。
白芝麻仁及水洗芝麻引用标准:1感官要求:色泽鲜亮而纯净;籽粒大而饱满,皮薄,嘴尖而小,籽粒呈白色;具有芝麻固有的纯正香气和固有滋味。
坚果原料验收标准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核准:日期:修订记录1、目的规范坚果原料技术标准,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及企业技术要求。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坚果原料验收。
3、术语及定义3.1 山核桃霉变籽:已霉烂变质的山核桃。
完善果仁:可食山核桃仁型三分之二以上完整的山核桃单瓣果仁。
完善果仁率:山核桃完善果仁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
3.2 腰果仁完整腰果仁:腰果仁仁型五分之四以上完整腰果仁。
3.3 夏威夷果仁整仁:果实脱壳后果仁完整不分开,果仁总受损或缺失部分小于整个果仁的五分之一。
半仁:果实脱壳后所得整仁的一半,其总受损或缺失部分小于整个半仁的五分之一。
碎仁:果实脱壳后所得碎片果仁,它是整仁或半仁的受损部分。
缺陷果仁:在果仁中出现以下特征的为缺陷果仁:-----表面褶皱-----被虫蛀蚀-----表面有病斑-----发生霉变-----果仁内油脂氧化酸败,挥发出异味,并出现果仁表面油化3.4 巴旦木仁整仁率:完整巴旦木仁粒数占抽检总巴旦木仁粒数的百分比,以“%”计。
异种率:形状和外观不同的其他品种或实生种,以“%”计。
杂质含量:果壳、外果皮或其他非巴旦木仁的外来异物所占的百分比,以“%”计缺陷率:本质上损害核仁外观、食用或装运的任何质量缺陷,包括发霉、腐烂、胶粒、变质、出油、虫蚀、干枯、褐斑、褪色,以“%”计。
胶粒:巴旦木仁在发育过程溢出淡黄色半透明的胶液,干燥后变成半透明的胶块,表面光滑发亮。
出油:因发育或贮藏不良(主要是高温高湿)导致巴旦木仁内的脂肪外渗,使种皮表面呈油渍状。
3.5核桃仁半仁:核桃仁的整半颗粒(一半子叶);如仁粒缺损,缺损部分不足整颗半颗粒1/4的仍为半仁。
大三角仁:半仁短缺部分约达整半颗粒的1/4以上,而未超过3/8的仁数。
四分仁:纵分的半仁,如仁粒缺损,余下部分小于纵分半仁的3/4仍为四分仁。
碎仁:小于或不符合四分仁,而又不能通过孔径10mm的圆孔筛的核桃仁。
米仁:通过孔径10mm圆孔筛,留在2mm圆孔筛上的核桃仁。
坚果感官指标坚果感官指标一般包括其固有的色泽、气味、滋味、不得有酸败的异味,且应无霉变,无虫蛀,无异物。
但坚果种类不同,其相应的指标也有差别碧根果外壳色泽浅棕色,壳面亮洁,上手不着色果仁黄褐色或褐色果仁饱满气味碧根果特有香味,无哈喇味滋味香、甜、酥、脆无其他不良味道不合格率不得超过1%碧根果等级划分手剥山核桃外壳色泽壳亮光洁,棕褐色或黑褐色种仁褐色有光泽横径(mm)一级19.5+ -0.02 合格18.00+ -0.02气味手剥山核桃特有的香味无其他异味滋味手剥山核桃特有的风味,香,甜,酥、脆,无酸败和焦味等其他味道不合格率不得超过3%皮薄,易取种仁核桃外壳色泽自然黄白色,壳面洁净种仁饱满,色黄白或琥珀色气味核桃特有香味,无其他异味滋味涩味淡不合格率不得超过抽样数量一级2.2% 二级2.4% 三级3.6%缝合线紧密度紧密不露仁横径等级(mm):一级>=30, 二级>=28, 三级>=26易取出整颗果仁夏威夷果外壳色泽壳亮光洁,棕褐色或者褐色种仁乳白色或白色有光泽形状圆形气味夏威夷果特有的香味滋味香、甜、酥、脆,风味口感正常无酸败和其他不良味道横径等级(mm)大型25-28 中型22-25 小型18-22不合格率不得超过一级3% 二级5% 三级7%开心果外壳色泽淡黄色或乳白色,壳面洁净有光泽种仁淡黄色黄绿色并外裹浅黄色或咖啡色外衣形状开口椭圆形颗粒气味开心果特有的清香,无异味滋味脆,并有开心果特有的清香,无其他不良口味不合格率不得超过3%巴旦木外壳色泽黄色或金黄色果仁黄色气味巴旦木特有的香味无哈喇等其他异味滋味香、脆、甜、酥,具有巴旦木特有风味不合格率不得超过3%颗粒等级分类开口松子外壳色泽金黄色或红褐色,壳亮有光泽果仁褐色衣壳包裹,果仁为乳白色或浅黄色形状卵状三角形气味松仁油香,无哈喇味滋味油香,甜,酥,松子特有风味无其他变质异味不合格率不得超过3%腰果腰果等级标准。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坚果的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坚果(如核桃、松籽、榛子、开心果等)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炒制或烘烤而成的食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文件的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930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GB/T 22165 坚果炒货食品通则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3 要求3.1 感官3.2 理化3.3 微生物3.3.1致病菌限量应符合GB29921的规定3.3.2 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及直接食用的生干坚果与籽类食品的微生物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3.4污染物限量和真菌毒素限量3.5 食品添加剂3.4.1食品添加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3.4.2 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品种及用量要符合GB 2760的规定。
3.6 农药残留限量生干坚果与籽类食品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2763的规定。
3.7其它3.7.1 如产品标准执行的是地标、企标、地理标志等标准,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同时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3.7.2 产品如标明为绿色、有机、无公害,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3.7.3 净含量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75号令执行,定量包装食品净含量要符合JJF 1070及《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4.检验规则4.1 霉变粒检验方法4.2 判定规则4.5.1理化指标、安全卫生、食品添加剂指标、其他指标中有一项不合格时,即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其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及针对特殊情况的监督抽查可参考本规范执行。
1.葵花籽检验依据
原料外观检查卫生检验口感检验
苦子不得超过2%过氧化值微黄或乳白
b锈斑不得超过10%醮酥脆
c掉皮不得超过2%纯仁律
掉皮不得超过2%
比例
小籽不得超过3%
千粒重美葵不得150
d霉变不得超过1%
2.西瓜子检验依据
大片外观检查中片标准口感检验
翘版不能超过氧微黄或乳白
麻板不能超过2﹪话梅(酸甜香)
二青不能超过3﹪甘草(甜香)
断板不能超过2﹪不要过干容易嗑碎
低于10mm不能超过3﹪
平均宽度大于11mm
霉率不能超过1.5﹪
中片片外观检查中片标准口感及成品外观检验
翘版不能超过氧微黄或乳白
麻板不能超过3﹪话梅(酸甜香)
二青不能超过3﹪甘草(甜香)
断板不能超过2﹪光亮。
一嗑三瓣
低于8mm不能超过5﹪不要过干容易嗑碎
平均宽度大于9.5mm
霉率不能超过1.5﹪
3 原料抽样型号或规格
抽取装净含量每包不超过10kg的产品,根据进料原料吨位比例判定不良
4 成品抽样方法、基数及数量
在成品库抽样时,同一批次产品抽样基数应不少于20kg,从同一批次样品堆的4个不同部位抽取4个或4个以上的大包装,分别取出相应的小包装样品。
抽取样品量至少为2kg,且不少于6个单位包装。
5 包装检验处置
对包装外观是否有破损和是否有污染进行检验,净重量,合格证及日期编号是否正确。
坚果冻果原料验收标准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坚果冻果原料验收标准,以确保原料的质量和安全性,为生产高品质坚果冻果提供保障。
二、验收标准2.1 外观检查原料应具有均匀的颜色和外观。
不应出现明显的破损、变形或异物。
2.2 味道和味道原料应具有正常的味道,不应出现发酸、变味或其他不正常气味。
坚果冻果原料应具有清香的坚果味道,不应有任何异味。
2.3 湿度和含水量原料的湿度和含水量应符合标准要求,以避免过高的湿度导致产品变质。
湿度和含水量的检测应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进行。
2.4 酸度坚果冻果原料的酸度应符合标准要求,以确保产品口感和品质。
酸度的检测应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进行。
2.5 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原料应不含重金属超标或其他有害物质。
验收时应进行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的检测,结果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2.6 包装和标识原料的包装应完好无损,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包装上应有正确的标识,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商等信息。
三、验收流程1.接收原料时,检查外观是否符合标准,记录并汇报任何异常。
2.取样进行味道和味道的检测,确保原料没有异常的气味或味道。
3.进行湿度和含水量的检测,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4.进行酸度的检测,确保原料的酸度符合标准。
5.进行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的检测,确保原料不含超标的重金属或有害物质。
6.检查原料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并核对标识的准确性。
7.将检测结果记录并进行归档,汇总验收报告。
四、验收记录和报告1.每次原料验收都应有相应的记录,包括验收日期、原料名称、批次号等信息。
2.每次原料验收后,应编制验收报告,记录各项检测结果,并对异常情况进行说明和处理措施。
五、验收责任1.验收责任由专门负责原料验收的人员承担。
2.验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判断原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六、验收总结通过制定坚果冻果原料验收标准,能够确保原料的质量和安全性,为生产高品质坚果冻果提供可靠的保障。
各项验收标准和流程的严格执行,有助于减少品质问题和风险,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01出厂检验报告坚果
产品出厂检验报告检验依据
GB5009.3、GB 5009.37、GB 4789.3、 JJF 1070 检验项目标准规定检验结果单项判定色泽均匀,不同品种应具有色泽相应的色泽,不得有明显焦
色和杂色
颗粒形态颗粒形态饱满,不得有明显
感官
异常颗粒
香味、滋味与气味纯正,无口味
异味,烘炒类、油炸类带壳产品具有松脆口感
杂质无肉眼可见不可外来杂质
水分( g/100g )/ ≤
15 过氧化值 / (g/100g )≤
0.5 酸价(以脂肪计,
KOH ) / 3 (g/100g )≤
大肠菌群 / (CFU/g )
n=5 c=2 m=10 M=10 净含量, (g) 检验结论
该产品按 GB/T22165标准检验,出厂检验项目。
(检验专用章)检验日期:
年月日批准人:审核员:化验员: 2
编号: ( 坚果 ) 产品名称抽样数量生产日期型号/ 规格
抽样地点样品基数产品等级
检验地点抽样日期。
坚果原料验收标准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核准:日期:修订记录1、目的规范坚果原料技术标准,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及企业技术要求。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坚果原料验收。
3、术语及定义3.1 山核桃霉变籽:已霉烂变质的山核桃。
完善果仁:可食山核桃仁型三分之二以上完整的山核桃单瓣果仁。
完善果仁率:山核桃完善果仁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
3.2 腰果仁完整腰果仁:腰果仁仁型五分之四以上完整腰果仁。
3.3 夏威夷果仁整仁:果实脱壳后果仁完整不分开,果仁总受损或缺失部分小于整个果仁的五分之一。
半仁:果实脱壳后所得整仁的一半,其总受损或缺失部分小于整个半仁的五分之一。
碎仁:果实脱壳后所得碎片果仁,它是整仁或半仁的受损部分。
缺陷果仁:在果仁中出现以下特征的为缺陷果仁:-----表面褶皱-----被虫蛀蚀-----表面有病斑-----发生霉变-----果仁内油脂氧化酸败,挥发出异味,并出现果仁表面油化3.4 巴旦木仁整仁率:完整巴旦木仁粒数占抽检总巴旦木仁粒数的百分比,以“%”计。
异种率:形状和外观不同的其他品种或实生种,以“%”计。
杂质含量:果壳、外果皮或其他非巴旦木仁的外来异物所占的百分比,以“%”计缺陷率:本质上损害核仁外观、食用或装运的任何质量缺陷,包括发霉、腐烂、胶粒、变质、出油、虫蚀、干枯、褐斑、褪色,以“%”计。
胶粒:巴旦木仁在发育过程溢出淡黄色半透明的胶液,干燥后变成半透明的胶块,表面光滑发亮。
出油:因发育或贮藏不良(主要是高温高湿)导致巴旦木仁内的脂肪外渗,使种皮表面呈油渍状。
3.5核桃仁半仁:核桃仁的整半颗粒(一半子叶);如仁粒缺损,缺损部分不足整颗半颗粒1/4的仍为半仁。
大三角仁:半仁短缺部分约达整半颗粒的1/4以上,而未超过3/8的仁数。
四分仁:纵分的半仁,如仁粒缺损,余下部分小于纵分半仁的3/4仍为四分仁。
碎仁:小于或不符合四分仁,而又不能通过孔径10mm的圆孔筛的核桃仁。
米仁:通过孔径10mm圆孔筛,留在2mm圆孔筛上的核桃仁。
榛子验收标准一、范围本标准用于榛子原料生产使用前的验收和检验标准,规定了产品的技术要求、质量等级和检验规则。
二、引用规范文件GB 18406.2-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GB16326-2005坚果食品卫生标准GB19300-2003烘炒食品卫生标准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1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中最大农药残留限量GB/T 5009.3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22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三、术语与定义3.1不饱满籽(果仁皱瘪或大小不及果壳容量的3/4的颗粒)抽样样品中不饱满样品质量占抽样样品质量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为:不饱满率率=抽样样品中不饱满样品质量(g)/抽样样品质量(g)×100%3.2霉变籽(果仁呈现黑褐色或果壳呈现霉斑的颗粒)抽样样品中霉变样品质量占抽样样品质量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为:霉变率=抽样样品中霉变样品质量(g)/抽样样品质量(g)×100%3.3杂质(树枝、石头等非果物质和可通过直径3mm的碎壳)抽样样品中杂质质量占抽样样品质量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为:杂质率=抽样样品中杂质样品质量(g)/抽样样品质量(g)×100%3.4 外壳缺陷(裂果、外附附着物、外观有色差或外观有污点的颗粒)抽样样品中外壳缺陷样品(含色差)质量占抽样样品质量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为:外壳缺陷率=抽样样品中外壳缺陷样品(含色差)质量(g)/抽样样品质量(g)×100% 3.5 虫蛀(果壳或果仁上有虫眼且伤及籽仁的颗粒)抽样样品中虫蛀样品质量占抽样样品质量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为:虫蛀率=抽样样品中虫蛀样品质量(g)/抽样样品质量(g)×100%3.6颗粒均匀度(颗粒大小匀称)抽样样品中颗粒均匀样品质量占抽样样品质量的百分率。
坚果原料验收标准————————————————————————————————作者:————————————————————————————————日期:ﻩ坚果原料验收标准编制: 日期:审核:日期:ﻩ核准: 日期:修订记录批准人/日序号修改章节号修改内容修改人/日期期1、目的规范坚果原料技术标准,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及企业技术要求。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坚果原料验收。
3、术语及定义3.1 山核桃霉变籽:已霉烂变质的山核桃。
完善果仁:可食山核桃仁型三分之二以上完整的山核桃单瓣果仁。
完善果仁率:山核桃完善果仁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
3.2 腰果仁完整腰果仁:腰果仁仁型五分之四以上完整腰果仁。
3.3 夏威夷果仁整仁:果实脱壳后果仁完整不分开,果仁总受损或缺失部分小于整个果仁的五分之一。
半仁:果实脱壳后所得整仁的一半,其总受损或缺失部分小于整个半仁的五分之一。
碎仁:果实脱壳后所得碎片果仁,它是整仁或半仁的受损部分。
缺陷果仁:在果仁中出现以下特征的为缺陷果仁:-----表面褶皱-----被虫蛀蚀-----表面有病斑-----发生霉变-----果仁内油脂氧化酸败,挥发出异味,并出现果仁表面油化3.4巴旦木仁整仁率:完整巴旦木仁粒数占抽检总巴旦木仁粒数的百分比,以“%”计。
异种率:形状和外观不同的其他品种或实生种,以“%”计。
杂质含量:果壳、外果皮或其他非巴旦木仁的外来异物所占的百分比,以“%”计缺陷率:本质上损害核仁外观、食用或装运的任何质量缺陷,包括发霉、腐烂、胶粒、变质、出油、虫蚀、干枯、褐斑、褪色,以“%”计。
胶粒:巴旦木仁在发育过程溢出淡黄色半透明的胶液,干燥后变成半透明的胶块,表面光滑发亮。
出油:因发育或贮藏不良(主要是高温高湿)导致巴旦木仁内的脂肪外渗,使种皮表面呈油渍状。
3.5核桃仁半仁:核桃仁的整半颗粒(一半子叶);如仁粒缺损,缺损部分不足整颗半颗粒1/4的仍为半仁。
大三角仁:半仁短缺部分约达整半颗粒的1/4以上,而未超过3/8的仁数。
四分仁:纵分的半仁,如仁粒缺损,余下部分小于纵分半仁的3/4仍为四分仁。
碎仁:小于或不符合四分仁,而又不能通过孔径10mm的圆孔筛的核桃仁。
米仁:通过孔径10mm圆孔筛,留在2mm圆孔筛上的核桃仁。
不完善仁:包括不熟仁、虫蛀仁、损伤仁和污染仁。
异色仁:各色核桃仁允许混入的其他色泽的仁粒。
杂质:混入和附着于样品的非本物质。
3.6粒径粒径:单个果仁的最大外径。
4、职责品管部负责本标准的编制、组织评审、更新和下发。
5、技术标准(*标示“内部检验”;△“标示外检”)5.1感官指标序号项目技术标准检验方法COA进货检验1 包装内外包装完整、无破损、无灰尘、无污渍自然光下目测是*每批必检2 组织形态组织形态饱满,不得有明显异常颗粒随机抽取100g样品铺放在洁净白色瓷盘中,在自然光下目测是*每批必检3 色泽色泽均匀,不同品种应具有相同的色泽,不得有明显杂色随机抽取100g样品铺放在洁净白色瓷盘中,在自然光下目测是*每批必检4 滋气味滋味与气味纯正,无异味随机抽取100g样品铺放在洁净白色瓷盘中,品尝口味、嗅其气味是*每批必检5杂质烤花生仁: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自然光下目测是*每批必检5.2规格及质量等级要求5.2.1质量等级选择序号品项等级选择COA进货检验第一选择第二选择第三选择1碧根果仁一级:(550-660)粒/kg一级:(660-770)粒/kg 是*每批必检2 腰果仁w240 w320是*每批必检3 夏威夷果仁1号果:(17-21)mm 2号果:(13-17)mm 0号果:>21mm是*每批必检4 巴旦木仁NP(20-22)粒/盎司NP(22-24)粒/盎司是*每批必检5 核桃仁白头路(半仁;一等一级)浅头路(半仁;一等二级) 是*每批必检6 开心果(21-25)粒/盎司是*每批必检7烤花生仁中号,七分熟是*每批必检8白瓜籽仁(西瓜籽仁)粒径:(8-9)mm 是*每批必检9 松籽仁(650-960)粒/kg 是*每批必检10 葵瓜籽仁中/大颗粒是*每批必检11南瓜籽仁AA级(干净、均匀、色泽一致、饱满)是*每批必检12 红提干粒径:(10-20)mm是*每批必检13 绿提干粒径:(10-20)mm 是*每批必检14 黑加仑干粒径:(10-20)mm 是*每批必检单位换算:1盎司=28.3495g5.2.2碧根果仁质量等级要求产品种类项目指标特级一级合格碧根果仁完整果仁率/%≥9080655.2.3 腰果仁质量等级要求名称等级标志规格粒/kg(粒/lb)白整仁180头W180 265-395(120-180) 白整仁210头W210 440-465(200-210)白整仁240头W240 485-530(220-240)白整仁280头W280575-620(260-280) 白整仁320头W320 660-705(300-320)白整仁400头W400770-880(350-400)白整仁450头W450880-990(400-450)白整仁500头W500 990-1100(450-500)5.2.4夏威夷果仁质量等级要求级别名称果仁粒径(d)脂肪含量(f)A类B类0 A类特级整仁d≥21mmf≥76%76%>f≥66% B类特级整仁1 A类整仁21mm>d≥17mm B类整仁2 A类小整仁17mm>d≥13mm B类小整仁3 A类半仁13mm>d≥10mm,可以包含该粒径范围内的整仁B类半仁4A类小半仁10mm>d≥6mm,可以包含该粒径范围内的整仁B类小半仁5 A类碎仁d<6mm,可以包含该粒径范围内的整仁B类碎仁注:在同一等级中允许含有<3%(按重量计)的不是该等级的果仁。
5.2.5巴旦木仁质量等级要求项目标准要求特级1级2级基本要求核仁饱满;呈自然淡黄色或表现品种固有色泽;大小形状外观表现均匀;无霉变、虫蛀、胶粒、病斑、出油、异色、异味,风味可口、甜香平均单仁重/g 大果型品种≥1.401.20-1.39 1.00-1.19 中果型品种≥1.201.00-1.19 0.80-0.99小果型品种 ≥1.00 0.80-0.99 0.60-0.79整仁率% ≥90 ≥85 ≥80 异种率% ≤5 ≤7 ≤10 杂质含量% ≤0.1 ≤0.1 ≤0.2 缺陷率%≤2≤3≤45.2.6核桃仁质量等级要求等级规格 不完善仁/%≤杂质/%≤ 不符合本等级仁允许量/%≤ 异色仁允许量/%≤一等一级半仁,淡黄0.50.05总量 8, 其中碎仁 1 10 二级 半仁,浅琥珀 1.0 0.05 10 二等一级四分仁,淡黄1.00.05大三角仁及碎仁总量30,其中碎仁 510 二级 四分仁,浅琥珀 1.0 0.05 10 三等一级碎仁,淡黄2.00.0510mm 圆孔筛下仁总量 30,其中8mm 圆孔筛下仁 3、四分仁 5 15 二级 碎仁,浅琥珀 2.0 0.05 15 四等一级碎仁,琥珀3.00.0515 二级米仁,淡黄2.00.28mm 圆孔筛上仁 5,2mm 圆筛下仁 3-5.3 理化卫生指标 5.3.1 坚果及籽类:包含碧根果仁、腰果仁、夏威夷果仁、巴旦木仁、核桃仁、开心果、花生仁、西瓜子仁、松子仁、南瓜子仁、葵瓜子仁等序号 项目 技术标准检验方法COA进货检验1水分其他项:≤15%G B/T 5009.3是*每批必检烤花生:≤7%2过氧化值(以脂肪计) 坚果:≤0.08g/100g 籽类:≤0.4g/100g 烤花生:≤0.8g/100g GB 19300 GB/T 5009.37 是*每批必检3 酸价(以脂肪计)(K OH )≤3mg/gGB 19300 GB/T 5009.37是 *每批必检5.3.2 干果包含红提干、绿提干、黑加仑干等序号 项目 技术标准 检验方法COA进货检验1水分去皮:≤20%G B/T 5009.3是*每批必检带皮:≤30%2总酸(以苹果酸计)≤6% GB/T 12456是*每批必检5.4 微生物指标序号项目技术标准(参考值)检验方法COA进货检验1 菌落总数≤1000CFU/g GB 4789.2否*每周检验2 大肠菌群≤1000CFU/g GB4789.3 否*每周检验3霉菌≤50CFU/g GB 4789.15否*每周检验5.5食品安全指标5.5.1 坚果类序号项目技术标准检验方法COA 进货检验1 总砷(以As计)≤0.2mg/kg GB 5009.11 否△/6个月2 铅(以Pb计)≤0.2mg/ kg GB 5009.12 否△/6个月3 2,4-滴≤0.2mg/ kgNY/T 1434 否△/6个月4 苯醚甲环唑≤0.03mg/ kgGB 23200.8否△/6个月5 多菌灵≤0.1mg/ kg GB/T 20770 否△/6个月6 多杀霉素A/多杀霉素D≤0.07mg/ kgGB/T 20769 否△/6个月7 联苯肼酯≤0.2mg/ kg GB 23200.34否△/6个月8 磷化氢≤0.01mg/ kg GB/T 5009.36 否△/6个月9 氟氯氰菊酯≤0.01mg/ kg GB 23200.9 否△/6个月10 氟氯菊酯≤0.05mg/ kgGB/T 5009GB 23200否△/6个月11 唑螨酮≤0.05mg/ kgGB 23200.8 否△/6个月12 四螨嗪≤.5mg/ kgGB/T20769 否△/6个月13黄曲霉毒素B1 花生仁:≤20ug/ kg其他:≤5ug/ kgGB 19300 否△/6个月14 二氧化硫≤0.4mg/ kgGB/T 5009.34否△/6个月15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GB/T 4789 否△/6个月5.5.2 干果类序号项目技术标准检验方法COA 进货检验1 二氧化硫≤50mg/ kgGB/T 5009.34否△/6个月2 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不得检出(<1 mg/ kg) GB/T 5009.29否△/6个月3 糖精钠不得检出(<0.15 mg/kg)GB/T 5009.28 否△/6个月4 环己基氨酸硫磺钠不得检出(<2 mg/ kg)GB/T5009.97否△/6个月5 黄曲霉毒素B1花生仁:≤20ug/ kg其他:≤5ug/ kgGB 19300 否△/6个月6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GB/T 4789否△/6个月6、取样及留样6.1每批次取样件数:N0.2P⨯=,N为每批次总件数;6.2 每件取样100-300g;6.3每次到货取样量不得少于2件,取样总量不得低于500g。
6.4 留样:留样数量:每批次到货留样50--200g,留样时间:为该品相产品保质期顺延三个月储存环境:常温、阴凉、干燥7、包装包装袋应无毒、无污染、无异味,外箱用纸箱包装,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