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农业生态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 格式:doc
- 大小:54.54 KB
- 文档页数:4
生态农业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 生态农业的定义是指:A. 仅使用有机农药和化肥进行农业生产B. 使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农田生态系统C. 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D. 只种植对环境友好的作物答案:C2. 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农业的主要原则?A. 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B. 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C. 增加对土地的过度开发D. 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答案:C3.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农业的重要指标之一,以下哪项措施可以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A. 大规模的清除杂草B. 使用高效杀虫剂C. 种植多样的作物D. 过度利用农田土壤答案:C4. 生态农业的核心目标是:A. 增加农作物产量B. 保护农田生态系统C. 提高农产品质量D. 减少农业生产成本答案:B5. 以下哪项属于生态农业的具体实践措施?A. 大规模的农药喷洒B. 激进的土地开垦C. 精细管理农作物生长D. 过度使用化学肥料答案:C6. 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主要的区别在于:A. 生态农业采用有机种植方式B. 生态农业更注重农业效益C. 生态农业追求生态和经济的双重效益D. 生态农业只关注环境保护答案:C7. 生态农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污染土壤和水源B. 破坏生物多样性C. 减少土地利用效率D. 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答案:D8. 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农业的典型特点?A. 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B. 有效利用水资源C. 大规模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D. 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答案:C9. 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在于:A. 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B.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C. 减少农业用水量D.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答案:A10. 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以下哪个方面的支持?A. 政策和法规支持B. 科学研究的支持C. 农业企业的支持D. 国际援助的支持答案:B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 请简要介绍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
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农业生态学主要研究的是()。
A. 农业生产技术B. 农业生物多样性C.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 农业经济学答案:C2. 下列哪个不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A. 土壤B. 作物C. 农民D. 微生物答案:C3. 生态农业的核心理念是()。
A. 提高产量B. 增加农民收入C. 可持续发展D. 减少农业投入答案:C4. 农业生态系统中,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生物因素()。
A. 气候B. 作物C. 害虫D. 土壤动物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A. 实验模拟B. 统计分析C. 历史文献研究D. 市场调研答案:D二、填空题1. 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组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______整体。
答案:动态2. 生态农业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模拟______的自然生态系统,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关系协调的新型农业生态系统。
答案:自然3.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物链或食物链,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答案:太阳4.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是为了实现______、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的目的。
答案:生物多样性保护5. 农业生态学的实践意义在于促进农业生产与______的和谐发展。
答案:生态环境三、简答题1. 简述农业生态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答: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等。
研究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等。
2. 阐述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
答: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包括:(1) 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利用原理,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2) 强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3) 减少化学物质的投入,降低环境污染和农产品残留;(4) 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生态基础试题课程代码:02665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农业生态系统属于( )。
A.人工生态系统B.自然生态系统C.半自然生态系统D.封闭式生态系统2.棉红铃虫→金小蜂这一食物链属( )。
A.草牧食物链B.腐生食物链C.寄生食物链D.混合食物链3.下列哪一种能源属于生物辅助能( )。
A.种子B.降水C.风力D.蒸发4.蝗虫、蚱蜢在秋冬季杂草枯黄时会改变体躯颜色使之与草色相一致,这是由什么引起的?( )A.能流B.物流C.信息流D.价值流5.气相型循环的特点是( )。
A.速度快、循环比较完全B.速度快、循环不完全C.速度较慢、循环较为完全D.速度较慢、循环不完全6.磷循环属典型的( )。
A.气相型循环B.沉积型循环C.生物学循环D.地质学循环7.在物质循环过程中被暂时固定、贮存的场所称为库。
根据容积大小,物质交换活动快慢,库可分为交换库和贮存库两种,下列库中属于交换库的是( )。
A.大气库B.水体库C.动物库D.土壤库8.生态金字塔一般常用( )表示,因为这种表示方法不受个体大小、组成成分、代谢速度的影响,能准确地说明能量传递的递减特点。
A.数量金字塔B.生物量金字塔C.能量金字塔D.个体数量金字塔9.下列生物中,能进行次级生产的是( )。
A.果树B.小麦C.水稻D.牛10.土壤条件处于最适状态下的初级生产力为( )。
A.光合生产力B.光温生产力C.气候生产力D.土壤生产力111.大豆施钾量为4公斤时,大豆产量为100公斤,当施钾量为6公斤时,稻谷产量为110公斤,若大豆价格为2.5元/公斤,则边际产量为( )。
A.100公斤B.110公斤C.10公斤D.5公斤12.自然界中大多数自然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属于( )。
A.成群型B.随机型C.均匀型D.分散型13.在有环境限制的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一般呈( )。
农业生态系统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包括()A 农作物B 家畜C 野生动物D 农民2、以下哪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较小()A 土壤保持B 气候调节C 文化传承D 水分涵养3、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是()A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 双向流动、逐级递增C 单向流动、逐级递增D 双向流动、逐级递减4、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属于生物防治方法的是()A 使用农药B 引入天敌C 深耕土地D 燃烧秸秆5、以下哪项不是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A 减少化肥使用B 增加农田面积C 保护生物多样性D 合理利用水资源6、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碳循环主要通过()进行。
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 蒸腾作用和降水C 分解作用和合成作用D 吸收作用和排泄作用7、轮作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A 提高土壤肥力B 增加作物产量C 减少病虫害D 以上都是8、以下哪种农业活动对土壤结构破坏较大()A 免耕法B 深耕法C 间作D 套种9、生态农业的核心思想是()A 高投入、高产出B 资源最大化利用、环境最小化影响C 单一作物种植D 依赖化学肥料和农药10、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特点是()A 快速、准确B 缓慢、模糊C 多样、复杂D 单一、简单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农业生态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要素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
2、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层次。
3、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氮素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途径损失。
4、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类型。
5、生态农业中常见的生态工程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一、选择题1、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下列哪一项不是常见的食物链?(C) A. 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B. 植物→昆虫→鸟类 C. 植物→人类→熊 D. 植物→昆虫→寄生虫2、下列哪一种农业模式符合生态农业的理念?(A) A. 养殖业和种植业相结合 B. 大面积单一作物种植 C. 使用大量化肥和农药 D.大量使用外来物种3、农业生态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解决哪一类问题?(A) A.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B. 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C. 农业生态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D. 农业生态环境的评估和评价二、简答题 4. 简述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5.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它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6. 阐述化肥和农药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三、论述题 7. 请论述如何通过合理的农业生态模式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保护环境。
8. 阐述农业生态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性。
参考标准答案:1、C 选项违反了食物链的常见规律,即食物链中的生物种类应该是逐步减少的,从植物开始,到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而人类并不属于食物链中的一环。
2、A 选项符合生态农业的理念,即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相结合,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达到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
而 B 选项的大面积单一作物种植容易导致生态失衡和病虫害;C 选项的使用大量化肥和农药会破坏生态环境;D 选项的大量使用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本地生态平衡。
3、A 选项正确,农业生态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解决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即通过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能流和物质循环、互利共生和竞争等。
在农业生产中,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合理的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等。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生态基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最早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和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的科学家是()A.A·G·Tansley(坦斯列)B.C·Darwin(达尔文)C.E·P·Odum(奥德姆)D.H·HaecKel(海克尔)2.农业生态系统的组份比自然生态系统增加了()A.动物B.人类C.植物D.微生物3.现代农业发达的国家,其农业的共同特点是()A.单产高B.商品生产发达C.能量产投比高D.开放性低4.马——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A.捕食食物链B.腐食食物链C.混合食物链D.寄生食物链5.稻田养鱼、养鸭,这种现象属于食物链加环的()A.复合环B.减耗环C.生产环D.增益环6.早春和冬季采用塑料大棚、小弓棚栽培蔬菜,采用保鲜贮藏保存鲜果等,这属于农业结构的时间结构类型中的()A.人工设施型B.种群嵌合型C.种群密集型D.温度种植型7.铁芒萁、茶树都属于()A.酸性土植物B.碱性土植物C.水生植物D.湿生植物8.沉积型循环的主要贮存库是()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D.生物圈9.水生生物能量转化效率高的原因是()A.摄食量大B.排泄量少C.摄食量少D.呼吸量低10.群落的成层性是指()A.植物在季节上的变化规律B.群落中植物按高度的垂直配置C.植物的演替变化规律D.群落中光、温条件的垂直变化规律11.关于生物群落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是一个结构单位B.生物群落既受环境影响,又反过来影响和改造环境C.生物群落只是一个功能单位D.生物群落不是一个功能单位12.生物种内个体在其生存环境空间中的配置方式,称为()A.种群生态B.种群密度C.种群空间分布格局D.种群空间位置13.地衣中藻类与真菌的结合属于种间关系的()A.原始协作B.互利共生C.寄生D.中性作用14.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状,贮水组织发达,属于种群适应的()A.形态适用B.生理适应C.行为适应D.密度适应15.生态因子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称为()A.同化力B.生态作用C.互动D.刺激作用16.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经自然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A.生活型B.生态型C.生态位D.生理型17.农业上利用汞灯诱杀害虫,是利用光谱中的()A.红光B.蓝光C.红外线D.紫外线18.在农业资源分类中天然气属于()A.可更新资源B.可回收资源C.社会资源D.不可回收资源19.提高土壤自净能力,减轻土壤污染的有效措施是()A.提高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B.控制氮肥的施用,增施磷、钾肥C.增施有机肥D.不施用化肥20.中国生态农业具有的特点是()A.劳动与技术密集B.化石能投入程度高C.规模大投入少D.投入低效益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21年自考《农业生态基础》习题及答案(卷一)一、名词解释1. 信息流:以物理形态(光、电磁、声音等)、化学形态(各种化学物质)以及生物形态(行为方式)出现的自然信息以及以图像、数据、文字、语言等形式出现的人工信息都有一个产生、传输、接收的过程,这样的信息传输转化过程称为信息流。
2. 价值流: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输入含一定劳动的社会资源,经过劳动生产,成为新的产品输出,新产品含有更高的价值,并在销售之后得到实现,这就形成了价值流。
3. 资金流:在现实生活中,社会资源的输入要用一定的资金按价格购买,产品的输出也按价格换回一定的资金,这样及形成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
P193~194:4. 程序调控:生物的个体发育、群落演替都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不会颠倒,这种调控称为程序调控。
5. 随动调控:动植物的运动过程能跟踪一些外界目标,这种调控称为随动调控。
6. 最优调控:生态系统经历了长期的进化压力,优胜劣汰,使得现存的很多结构与功能都是最优或接近最优的,这种调控称为最优调控。
7. 稳态调控: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了一种发展过程中趋于稳定、干扰中维持不变、受破坏后迅速恢复的稳定性,这种调控称为稳态调控。
8. 人工直接调控:是指农民或经营者的决策和行动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直接调控。
9. 社会间接调控:社会的财政系统、金融系统、交通系统、通信系统、行政系统、法制系统、科教系统等影响农民或经营者的决策和行动,从而对农业生态系统的间接调控。
二、问答题1. 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信息流有哪些形式?人工信息流包括哪些?答: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信息流形式包括有:(1)环境与动植物的信息关系;(2)植物与植物间的信息联系;(3)植物与动物之间的信息联系;(4)动物与动物之间的信息联系。
人工信息流包括有:(1)人工仿自然信息;(2)用于调控生物的信息;(3)人类采集并供人类分析判断的信息。
2. 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基本构成包括哪些部分?答: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基本构成:农业生态系统所属的农户或农场拥有的资金,又可根据其不同的形态与用途分别称为资产、资本等。
2020年自考《农业生态基础》习题及答案(卷一)一、名词解释1.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氯氟碳(CFCs)、水蒸气等可以使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长波辐射,因此,这些气体有类似温室的作用,故称上述气体为“温室气体”,由此产生的效应称为温室效应。
2.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相对封闭、水流缓慢的水体,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水域的物理化学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3. 酸雨:是指pH低于5.6的降水。
4.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畜禽粪便污染等。
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在环境中因难以降解而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一类有机污染物。
二、问答题1. 了解全球水分循环的途径答:海洋、大气和陆地的水,在自身位能、太阳能、气象因子、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着连续的大规模的交换,使自然界中的水形成了一个随时间、空间变化的复杂的动态系统。
这种动态交换过程,就是水分循环。
由于太阳辐射,海面和陆面每年约有488000Km3水分蒸发到空气中。
自海洋表面蒸发的水分,直接降落海洋中,就形成海洋水分的内循环。
当海洋上蒸发的水分,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以雨雪形式降落到地面时,一部分通过蒸发和蒸腾返回大气,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土壤水或地下水,另一部分形成径流汇入河流,最终仍注入海洋,这就是水分的海陆循环。
内流区(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在内陆断流的河流构成的流域)的水不能通过河流直接流入海洋,它和海洋的水分交换比较少,因此,内流区的水分循环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立性。
农业生态学本科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农作物的产量B. 农业生物多样性C.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 农业机械化程度2.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A. 害虫B. 杂草C. 化肥D. 天敌3. 农业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是指什么?A.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空间位置B.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角色C.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D. 物种的生存环境4. 以下哪个概念与农业生态学中的“生态平衡”无关?A. 物种多样性B. 能量流动C. 物质循环D. 人口密度5.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次生生产力”是指?A. 农作物的产量B. 农作物的生物量C. 农作物的种植面积D. 农作物的经济效益6. 在农业生态学中,哪种农业模式被认为是最可持续的?A. 传统农业B. 有机农业C. 工业化农业D. 精准农业7. 下列哪种措施不属于生态农业的实践?A. 轮作B. 间作C. 单一作物种植D. 混合种植8. 农业生态学中的“生态足迹”是指什么?A.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B. 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程度C. 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D. 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9.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入侵”通常会导致什么后果?A. 生物多样性增加B. 农作物产量提高C. 生态平衡破坏D. 土壤肥力增加10.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生态学研究的方法?A. 实验模拟B. 观察记录C. 计算机模拟D. 文献回顾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2. 阐述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对环境的益处。
3. 描述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农业生态学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2. 分析当前农业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2. C3. B4. D5. B6. B7. C8. A9. C10. D二、简答题1. 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农业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生态服务、生态足迹以及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等。
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为了满足你的要求,我将为你撰写一个2000字的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文章。
由于题目是叙述性的,适合以问答的形式来呈现。
以下是文章的内容: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试题一:请选择下列哪项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要素?A. 植物B. 动物C. 土壤D. 空气答案:D. 空气试题二:农业生态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管理B. 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技术C. 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D. 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答案:A. 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管理,D.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试题三:以下哪种方式不属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A. 农药的合理使用B. 农业机械的高效利用C. 种植天然耐逆植物D. 大规模灌溉答案:D. 大规模灌溉试题四:什么是有机农业?答案:有机农业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质量为目标,采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生物技术,禁止或限制化学合成农药、化学合成肥料和转基因技术的农业生产方式。
试题五:请简要说明农业生态学的重要性。
答案: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和实践对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优化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可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试题六:请简述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土壤的相互关系。
答案: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动物提供氧气。
动物通过呼吸排出二氧化碳,为植物提供二氧化碳。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为生长提供养分;同时,动物的粪便和死亡体也为土壤提供养分,促进植物生长。
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残体释放养分,同时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帮助植物吸收养分。
试题七:请简要介绍有机农业的优点和挑战。
答案:有机农业的优点包括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提升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益。
《农业生态学》试卷及答案《农业生态学》试题一、是非题(15分)1、人是农业生态系统组成的中心成分。
()2、鸟类啄食有蹄类动物身上寄生虫并为该动物提供报警属于原始合作的关系。
()3、学生和椅子就组成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
()4、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与经济双重规律的支配。
()5、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污染基本上是由工业造成的。
()6、科技发展是农业生态学近30年大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7、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第二层次是经营者的直接调控。
()8、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
()9、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充足的营养物质。
()10、森林砍伐后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11、自然资源的种类、范围和用途通常是一成不变的。
()12、同一生境中没有任何两个物种会占据同一个生态位。
()13、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充分满足子孙后代的其需求能力。
()14、自然资源受人的影响较大,社会资源受人的影响较小。
()15、稻草→牛→蚯蚓→鸡→猪→鱼属于混合食物链类型。
()二、单项选择(15分)1、晚稻、中稻、早稻为()生态型A、温度B、光照D、水分2、全球绿色植物光能利用率平均为()A、0.01%B、0.4%C、0.2%D、0.1%3、N、P、B、Mg等元素对油菜的生长具有()A、同等重要性B、有主次之分C、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之分D、可替代性4、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类型食物链A、捕食B、腐食C、混合D、寄生5、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不符合下列哪条定律()A、热力学第一定律B、热力学第二定律C、十分之一定律D、限制因子定律6、农业生态系统是()A、自然生态系统B、人工生态系统C、驯化的自然生态系统D、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7、构成生态系统的核心是()A、人B、生物群落D、太阳辐射8、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A、原始协作B、偏利共生C、互利共生D、寄生9、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A、高生物产量B、高经济产量C、高生物多样D、输入输出特点10、能够决定地球上动物和人口生存数量的是()A、初级生产量B、次级生产量C、热量D、净生产量11、捕食性天敌的引入这一环节属于()A、生产环B、增益环C、减耗环D、复合环12、高投入、高能耗的农业为()A、有机农业B、生物农业C、石油农业D、自然农业13、金属矿产资源属于()A、可更新资源B、不可更新资源C、社会资源D、工业产品资源14、进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主要是解决()的严重失调问题。
全国 2018 年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生态基础试题课程代码: 0266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农业生态系统在环境方面的特点是()A. 经人工改造B. 使用畜力C.使用灌溉D. 使用机械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一定是指()A. 自养生物B. 异养生物C.好氧生物D. 异氧生物3.由植物到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的食物链属于()A. 捕食食物链B. 腐食食物链C.混合食物链D. 寄生食物链4.在我国的全国综合农业区划中,滇南农业亚区属于的大区是()A. 长江中下游区B. 西南区C.华南区D. 青藏区5.在农区发展畜牧业,畜牧业的规模决定于()A. 劳动力B. 土壤C.气候D. 种植业规模6.在下列作物间套种植时,明显起到作物之间对营养元素利用上互补的是()A. 玉米和高梁B. 玉米和大豆C.玉米和甘薯D. 玉米和马玲薯7.温度、水分、土壤等条件都处于最适状态下的初级生产力为()A. 光合生产力B. 光温生产力C.气候生产力D. 土地生产力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信息流是信息在信息网中不断被转换和传递中形成的B.信息流主要存在于自然生态系统中C.信息流是农业生态系统中较次要的基本功能1D.信息传递主要在生物之间进行9.氮的主要储存库是()A. 大气库B.土壤库C.水体库D.植物库10.群落中物种的个体数量不一定最多,但决定着该群落的内部结构和特殊环境,是主要层次的优势种,这个物种称为()A. 优势种B.常见种C.优势层片D.建群种11.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生物群落稳定,不受环境的影响B.生物群落既是一个结构单位,又是一个功能单位C.生物群落对环境不产生大的影响D.生物群落只是一个结构单位12.表述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中,参数K()A.指种群的增长率,用总和生育率表示B.指种群的增长率,用生物体的个数表示C.指种群增长的极限,用该种生物的个体数表示D.指种群增长的极限,用“面积×光能”表示13.风播型种子在侵入条件比较一致的新环境时,最容易出现的种群分布格局是()A. 均匀型B.随机型C.成群型D.复群型14.“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说的是()A. 耐性定律B.最小因子定律C.十分之一定律D.边际平衡原理15.在农业生产上最理想,能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矛盾的土壤结构是()A. 核状结构B.团粒结构C.片状结构D.柱状结构16.形成酸雾、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A. 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氟化物D.二氧化氮17.提高土壤自净能力,减少土壤污染的有效措施是()A. 提高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B. 控制氮肥的施用,增施磷、钾肥2C.增施有机肥D. 撩荒休闲18.在现代石油农业的发展中,单位农产品的能量消耗()A. 越来越低B. 基本不变C.越来越高D. 在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小19.利用轮作倒茬、秸杆粪便维持地力的农业为()A. 有机农业B. 原始农业C.立体农业D. 雨养农业20.20 世纪中叶,发展中国家农业产量和产值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采用了()A. 良种、化肥和灌溉B. 机械化C.农药、化肥D. 节水灌溉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农业生态基础试题课程代码:0266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按照生物的组织水平,生态学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最低的层次是(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2.以下叙述中,属于小型消费者的特点是( )A.动物个体很小B.动物的食量很小C.动物的食性狭窄D.其食物主要是动植物的残体3.以下叙述中,能概括生产者本质特征的是( )A.能进行有氧呼吸B.能进行光合作用C.是自养生物D.是化能合成生物4.稳定性较强的农业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的特征是( )A.生物组分简单B.营养层次少C.能形成食物网D.食物链单一5.水稻这样的湿生植物具有的根系特点是( )A.有根毛B.有通气组织C.有周皮D.有角质层6.绿色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积累的光合产量,就是( )A.叶面积系数B.光合势C.光合生产率D.净生产量7.在以下过程中,不能自发进行,而需要补充能量推动的是( )A.呼吸作用B.有机物氧化C.糖氧化D.光合作用8.一般来说,植物的光能利用率为( )A.1/1000B.1/100C.1/10D.109.不能..被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的光是( )A.红光B.蓝光C.紫光D.绿光10.生产某种农产品达到纯收入最大的时候,其投入产出状态为( )A.投入变动资源的边际费用和该种产品的边际收入相等B.投入的变动资源和产品的边际产量相等C.边际收入最大化时D.边际产出最大化时11.用分散度方法判断种群分布格局时,计算公式S2=∑(x—m)2/(n—1)中m的统计学意义是( )A.每个样方中该种个体数的均数B.拥有相同频度的样方数C.标准差D.方差12.从种群的年龄金字塔来看,下降型种群表现为( )A.金字塔的基部宽而顶部狭窄B.中年个体数与幼年个体数相等C.幼年个体数量远远多于中年个体D.幼年个体比例较小,老年个体比例较大13.假设种群是世代有重叠的,并处于有限制的环境条件下,种群增长模式可以表示为( ) A.N t=N0·e rt B.N t=N o·λtC.dN/dt=rN(1一N/K)D.N t+l=N0λ14.若群落中两个生物种群有相同的生长期,有很相似的资源需求,在两个生物种群间最可能的相互关系是( )A.原始协作B.互利共生C.偏利共生D.竞争15.在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之间的植物叶肉细胞所处的环境属于( )A.小环境B.内环境C.生境D.区域环境16.以下关于昼夜变温对植物的影响,错误..的说法是( )A.变温能促进种子萌发并提高种子的发芽率B.变温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变温不利于果实中有机物质的积累D.变温有利于开花17.不同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工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的,具有相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 ) A.生态型 B.生活型C.物种型D.群丛18.在以下植物中,属于酸性土植物的是( )A.茶B.甘草C.棉花D.柏木19.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A.200%B.127%C.100%D.27%20.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 )A.替代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都是自然农业的不同模式B.有机农业提倡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C.自然农业强调要顺应自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作用和自然过程D.生物农业的核心是在于促进农田土壤的生物学肥力,使作物从土壤的营养平衡过程中获得需要的全部营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A. 农业生产技术B.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C. 农业经济D. 农业政策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A. 人为控制B. 物种多样性C. 能量流动D. 自然循环答案:D3. 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形式是什么?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物质循环D. 能量转换答案:A4. 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是什么?A. 提高农作物产量B. 增加农业经济效益C. 维持生态平衡D.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A.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B. 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C. 农业生物的遗传改良D. 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系统分析B. 模拟实验C. 野外调查D. 实验室分析答案:ABCD2. 农业生态系统中,影响能量流动的因素包括哪些?A. 光照强度B. 土壤类型C. 植物种类D. 气候条件答案:ACD3. 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哪些方面?A. 结构稳定性B. 功能稳定性C. 物种多样性D. 环境适应性答案:ABC4. 农业生态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哪些?A. 病虫害防治B. 土壤肥力管理C. 作物轮作制度D. 农业废弃物处理答案:ABCD5. 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哪些因素?A. 经济效益B. 生态效益C. 社会效益D. 环境效益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绝对的。
(错误)2.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越高,其稳定性越强。
(正确)3.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不需要考虑经济因素。
(错误)4. 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正确)5.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可以完全依靠实验室模拟。
(错误)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农业生态学的定义是以下哪一个?a) 研究农业系统及其与环境、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b) 研究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生活方式的科学。
c) 研究农业发展对人口增长的影响的科学。
d) 研究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的科学。
答案:a) 研究农业系统及其与环境、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2.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土壤养分管理和农业废物处理b) 农田水利和排水系统c) 农作物种植和栽培技术d) 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与重建答案:a) 土壤养分管理和农业废物处理b) 农田水利和排水系统d) 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与重建3. 下面哪个是农业生态学的核心原理?a) 农田的持续耕作b) 农业系统的生物多样性c) 高产、高效、高质、高效益d) 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答案:d) 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4.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实地调研和观察b) 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c) 实验室实验和控制实验d) 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答案:a) 实地调研和观察b) 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c) 实验室实验和控制实验二、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什么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以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基础,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支撑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
其目标是不破坏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
2. 农业生态学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生态学通过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例如,通过改善灌溉系统、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等措施来适应气候变化。
此外,农业生态学还研究如何减少农业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贡献,如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等。
三、论述题农业生态学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农业生态学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农业生态学(A)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生物群落:2.农业生态系统:3.食物网:4.现存量: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自然界中食物链的长度一般宥多少级()A. 4-5 级B. 6-7 级C. 7-8 级D. 9 级2.以下哪些是初级生产的生产者()A.猪B.牛C.羊D.水稻3.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是()A.南方多于北方B.内陆多于沿海C.平原多于山地D.都是4.屈于可更新资源的是()A.磷矿资源B.钾C.钙D.水资源5.物质循环屮,属于沉积型循环的是()八.氮 B.氢 C.水 D.钾6.草食动物牛、羊属于()A.初级消费者B.次级消费者C,生产者D.分解者7.生物防治利用某一生物种群压制另一类生物种群,使其不能为害农作物,是利用生物种问的(A)A.负相互作用B.正相互作用C.屮性作用D.偏利作用8.消费者处于食物链的种间环节,属于异养生物,如下面的(D)A.草B.小麦C.水稻D.牛9.淼林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B)A.厄尔尼塔现象B.温室效应C.拉尼拉现象D.赤潮10.利用天敌来消灭害虫是生物种间的(C)A.原始合作B.互利共生C.捕食D.共栖11.生物学放大作用是指宥毒物质在食物链上的(A)A.浓缩B.降低C. Y•衡D.毒害12.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生命特征是因为其中包拈(A)A.生物组分B.环境组分C.太阳辐射D.水13我国现有耕地约为(八)A. 15亿亩B. 30亿亩C. 144亿亩D. 5亿亩14目前农业上最突出的生态危机是(A)A.污染危机B.粮食C.石油D.化肥15.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水平较高是因为增加了(B)A.腐食食物链B.捕食食物链C.寄生食物链D.其他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物种结构B.时空结构C.营养结构D.信息结构2.现代农业的辅助能投入仅拈()A.基因性投入B.科技性投入C.资源性投入D.设施性投入3.下列哪些元素的循环是气相循环()A.磷B.氮C.铁D.碳E.氧4.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调节途径有()A.常规投入B.结构调整C.措施优化D.信息投入5.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追求的口标是()八.生态效益 B.社会效益C.经济效益D.产量 E.产值6.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A.C02增多B.淼林减少C. 02增多D.淼林增多7.农业资源具有的特性包拈()A.整体性B.区域性C.有限性D.变动性E.多用性8.能量的主要形态冇()A. 口光能B.食物能C.化学能D.动能E.热能四、简答题(共19分)1.简述我W生态农业的特点。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生态基础试题课程代码:02665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 )A.狼B.森林C.食用菌D.鱼2.稻草→牛→蚯蚓→鸡→猪→鱼是一条典型的( )A.草牧食物链B.腐生食物链C.寄生食物链D.混合食物链3.下列哪种能源属自然辅助能( )A.降水B.石油C.天然气D.化肥4.夏天晚上昆虫向灯光群集这是什么引起的?( )A.能流B.物流C.信息流D.价值流5.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 )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B.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C.气相型和沉积型循环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6.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约是( )A.1/5B.1/10C.1/20D.30%7.下列生物中,能进行次级生产的是( )A.兔B.小麦C.水稻D.蔬菜8.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三个主要养分库是( )A.植物库、动物库、土壤库B.土壤有效养分库、土壤矿物库、土壤有机物库C.水体库、土壤库、生物库D.土壤库、岩石库、生物库9.沉积型循环的特点是( )A.速度快,循环比较完全B.速度快,循环不完全C.速度较慢,循环较为完全D.速度较慢,循环不完全10.能够决定地球上动物的人口生存数量的是( )A.初级生产量B.次级生产量C.热量D.三次生产量11.样方中种群个体分散度(S2)大于平均数(m),这种分布格局称为( )A.成群型B.随机型C.均匀型D.生态型12.气相型循环的特点是( )A.速度快,循环比较完全B.速度快,循环不完全C.速度较慢,循环较为完全D.速度较慢,循环不完全13.环境中的生物会发生竞争,凡在竞争中以其“量”取胜的,则称为( )A.r-对策者B.K-对策者C.r-K连续体D.CAM-对策者14.下面关于演替的说法哪个正确?( )A.演替就是一个物种取代另一个物种,无规律性B.演替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C.演替就是一个物种取代另一个物种,无方向性D.演替以先锋种为发展顶点15.华北地区不能栽培柑桔。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全国 2018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生态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 026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植物的花粉数量大大超过授粉所需要的数量的现象属()
A .反馈调控B.冗余调控
C.程序调控D.最优调控
2.农业生态系统的组份比自然生态系统增加了()
A .动物B.人类
C.植物D.微生物
3.在全国农业综合区划中,山东丘陵农林亚区属于()
A .东北区B.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
C.黄淮海区D.黄土高原区
4.作物在某一时期内,每亩土地上,每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叶面积的累计值称为()A .叶面积系数B.光合势
C.光合生产率D.光合生产量
5.食物链“稻草→牛→蚯蚓→鸡→猪→鱼”属于()
A .捕食食物链B.腐食食物链
C.混合食物链D.寄生食物链
6.在下列作物间种组合中,空间结构属于Ⅱ-2 型的是()
A .蚕豆与小麦B.棉花与芝麻
C.玉米与豆类D.果树与油菜
7.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一般模式是()
A .土壤—植物—土壤B.土壤—植物—家畜—土壤
C.土壤—植物—家畜—微生物—土壤D.土壤—植物—家畜—水体—土壤
8.下列生物中,能进行初级生产的是()
A .兔B.猪
C.人D.水稻
9.气相型循环的元素或化合物主要贮存在()
1
A .土壤圈B.岩石圈
C.大气圈D.生物圈
10.动物为适应其生长环境而分化形成了哺乳类动物、低等脊椎动物、昆虫及原生动物等繁多的不同类型,这叫()
A .生理适应B.形态适应
C.生态适应D.生存适应
11.凡生活周期短、个体小、死亡率高且无规律,终生仅繁殖一次,生殖消耗能量大的生物,称作()A . r-对策者B. K- 对策者
C. r-k 连续体D. CAM- 对策者
12.下列为生物种间负相互作用的类型是()
A .竞争B.原始协作
C.偏利共生D.互利共生
l3 .群落的成层性是指()
A .植物在季节上的变化规律B.群落中植物按高度的垂直配置
C.植物的演替变化规律D.群落中光、温条件的变化规律
14.接触生物个体表面或其表面不同..部位的环境为()
A .生境B.立地背景
C.小环境D.内环境
15.农业上利用汞灯诱杀害虫,是利用光谱中的()
A .红光B.蓝光
C.红外线D.紫外线
16.提高土壤自净能力,减轻土壤污染的有效措施是()
A .提高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B.控制氮肥的施用,增施磷、钾肥
C.增施有机肥D.增施化肥
17.下列为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是()
A .劳动与技术密集B.化石能投入程度高
C.规模大投入少D.高投入高产出
18.生物农业的核心原理在于()
A .发展农药防治B.改良作物品种
C.对能量多级利用D.促进农田土壤的生物学肥力
19.实行作物的合理轮作和秸杆还田,其生态农业原理主要是()
A .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B.生物种群相生相克原理
2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种群相生相克原理D.生物与环境协调进化原理
20.农田中有害物质的富集,受害最大的是()
A .农作物B.草食哺乳动物
C.草食昆虫D.肉食动物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按功能分,食物链加环的类型有()
A .增益环B.腐食环
C.生产环D.减耗环
E.寄生环
22.下列物质中能沿食物链传递,产生生物富集作用的是()
A . DDT B.六六六
C. CO2D. CO
E. SO2
23.农业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在()
A .农业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B .资源组合中最大因子是有限的
C.人们利用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
D .人们对资源的保护能力是有限的
E.资源组合中受到最小因子的限制
24.下列为工业辅助能的是()
A .化肥B.种子
C.燃油D.秸秆
E.农业机具
25.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包括()
A .生产力高B.抗逆性强
C.开放性大D.稳定性高
E.区域性明显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26.原始农业生态系统
27.反馈
28.农业生态学
3
29.初级生产
30.生活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7 分,共 35 分)
31.简述农业技术选择的原则。
32.简述食物链结构的特点。
33.简述能量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另一个营养级时有哪些损耗。
34.什么是小群落?小群落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5.捕食作用在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中起到什么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 20 分)
36.影响某一区域水分平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人类可以如何影响这些因素,从而调节一个地方的水分状况?37.阐述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五个基本规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