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及污染问题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及污染问题分析

1、规模化养殖场污染防治情况

通过对多家规模化养殖场的现场调研以及向环保、农业部门的咨询调查了解流域内禽畜业现状情况,总结出:流域内畜禽粪便的处理方式中主要以直接利用为主,占规模化养殖场比例30%左右。粪便污水直接利用易对农村环境产生污染,尤其是暴雨径流使附近河流甚至饮用水井受到污染风险;此外,粪便直接排入鱼塘,畜禽粪便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易使鱼塘成为传染病源;同时粪便废水也会在分解过程中消耗鱼塘里的大量氧,使鱼塘溶解氧浓度下降,容易导致鱼类死亡。

堆肥后农业利用的畜禽粪便处理方式所占比例为65%左右。简易堆肥的处理方式不仅能杀死畜禽粪便中的细菌和病原微生物,而且设备和场地投资少,是目前台山市畜禽粪便的主要处理方式。

现畜禽粪便直接排入自然水体的比例占5%左右,对台山市地表水体和农村生态环境存在严重的隐患。

流域内养殖场畜禽养殖废水处理主要以厌氧处理+农业利用方式为主,调研发现82%的养殖场都建有沼气池,但约有25%的沼气池未达到相关技术要求,在降雨和非种植季节不能满足储存要求、给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2、养殖者环境管理情况

清粪方式、有无雨污分离、水污分离、干湿分离、堆粪场所、堆粪场所防雨防渗所占比例、污水处理设施比率等都直接或间接反映畜禽养殖场自身实施环境管理情况以及环境投资情况。流域内规模化养殖场干清粪方式所占比例在85%左右,干清粪是减少环境压力,提高综合利用水平的有效手段,其水平的高低能够直接从一个侧面反映内部的环境管理水平。养殖场雨污分流设施的比例在75%左右,台山年降雨量较大,雨污合流增加了污水产生量,另一方面,由于雨水混入污水,导致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固体粪便堆放场所占比例在30%左右,少数养殖场由于没有固定的防雨防渗粪便堆放场,出粪时直接将粪便出售给当地农民用于农业种植或水产养殖。

3.7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分析

1、畜禽养殖空间布局不尽合理

一是区域和流域养殖分布不均衡,部分区域畜禽养殖污染负荷较重。部分养殖场距离地表水较近,或分布集中,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对区域水环境存在威胁。二是缺乏统筹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台山市于2015年7月初出台了《关于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的通告》(台府〔2015〕5号),《通告》中将城市(建制镇)建成区、饮用水水源保

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工业园区等一定范围区域纳入了禁养范围,并明确“三区”的养殖管理要求。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经验来看,已划定的“三区”示意图的比例尺远低于1:50000的精度要求,禁养区的范围未能明确体现其范围边界,造成管理上的不便;像三合镇、冲蒌镇、北陡镇、斗山镇全部划定为禁养区与限养区,没有划定适养区,与当地养殖需求存在较大制约;此外,部分工业区周边按500m 范围设置为禁养区也过于严格;已划定的三区范围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的空间。

2、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不到位

(1)部分畜禽养殖场对粪污综合利用的设施设备不健全,不利于粪污的资源化。是部分养殖场粪污处置设施运管措施落实不到位,运行效果差。干清粪方式是减少环境压力,提高综合利用水平的有效手段,其水平的高低能够直接从一个侧面反映内部的环境管理水平,干清粪所占比重不高,干清粪方式有待进一步推广;部分生猪养殖场存在水冲清粪方式,沼气池及污水处理设施配建比例较低;也有部分虽有污水处理设施和沼气池,但运行维护不善;部分养殖场污染防治措施落后,处理方式过于简单,未作沉淀、发酵处理,就直接将粪便、污水排入田间、鱼塘;有的养殖场将粪堆放在场外,未进行防雨防渗,严重影响周边环境。

(2)对病死尸体的处理与处置,部分养殖场尚无设置专

用处置设施。

(3)畜禽粪便没有形成工业化生产成为有机肥,污水的沼气化处理数量少,质量不高。

(4)台山市畜禽养殖以猪、鸡、鸭、鹅为主,其中水禽养殖场粪便清理仍以水冲形式为主,粪污部分直接排入附近沟渠,严重污染当地地表水,生态养殖床及粪污固液分离处理等技术推广难度大。

(5)散养户饲养观念相对落后,饲养管理缺乏科学性,没有规范的粪尿治理设施,粪便利用率低,污废水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6)畜禽粪便未有效利用。由于台山市农村人口大量减少,农作物大量使用化肥,农村普遍不再使用动物粪便作为肥料。

3、农牧脱节问题比较突出,急需向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方式转变

伴随着各区(市)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台山区域内整个农业生产体系中因缺乏规划布局导致农牧脱节

问题逐渐加剧。一般情况下,每亩土地年消纳粪便量不超过5头猪(出栏)、200只肉鸡(出栏)、50只蛋鸡(存栏),0.2头肉牛(出栏)、0.4头奶牛(存栏)的产生量,考虑到有些规模化养殖场配套有沼气池,将每亩土地年消纳粪便量翻一倍,但调研显示仅30%的规模化养殖场配备了足够的

消纳土地或鱼塘,说明台山市规模化养殖场缺配套耕地的现实情况,农牧生产脱节。

4、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资金来源缺乏保障

一是近几年畜禽养殖成本(饲料、人力)逐年升高,受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和疫病冲击影响很大,畜禽养殖已成微利行业;二是很多小规模畜禽养殖场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在价格低迷时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因此仅靠养殖场很难顾及或承担起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三是治污设施投入大且运行成本高。很多养殖场存在投不起、或投得起运行不起的尴尬局面;四是受政府财力制约,污染防治的专项资金又很难以做到“普惠制”,养殖场仍需自筹资金建设或长期配套粪污设施运行费用。

5、基层畜禽养殖业技术服务体系薄弱

全市畜禽养殖业主大多为农村个体户,其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较低,普遍存在“有设施、不会用、懒得管、缺维护”的“重建轻管”问题,而与之相对应的技术服务和第三方治理运行维护体系较薄弱,基层科技推广机构和技术人员不稳定,适合各地区自然及经济条件的污染防治技术不成熟,清洁养殖和污染减排设施运行管理不到位,难于正确指导养殖场因地制宜地开展污染防治工作,部分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不健全,部分治理设施管理不善、运行不稳定。

6、畜禽养殖长效管理机制体制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