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学 第三章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大地测量知识点复习第一章绪论1.1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和作用1.1.1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大地测量学的定义:时间和空间参考系下,测量和描绘地球形状及其重力场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地球空间信息的一门学科。
1.2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和内容1.2.1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1.量测学可分为两个分支,一是普通测量学,其研究范围是不大的地球表面。
二是大地测量学,其研究的是全球或相当大范围的地球区域。
其中现代大地测量学归纳为由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及空间大地测量学三个基本分支为主体所构成的基本体系。
2.几何大地测量学亦即天文大地测量学。
其基本任务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
3.物理大地测量学也称为理论大地测量学。
其基本任务是用物理方法确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
4.空间大地测量学主要研究以人造地球卫星及其他空间探测器为代表的空间大地测量理论、技术和方法。
1.2.2大地测量学的基本内容(1)确定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及其随时间变化,建立统一的大地测量坐标系,研究地壳形变(包括地壳垂直升降及水平位移),测定极移以及海洋水面地形及其变化。
(2)研究月球及太阳系行星的形状及重力场。
(3)建立和维持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国家和全球的天文大地水平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以及海洋大地控制网,以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4)研究为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仪器和方法等。
(5)研究地球表面向椭球面或平面的投影数学变换及有关的大地测量计算。
(6)研究大规模、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据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测量数据库建立及应用等。
第二章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2.1地球的运转2.1.1地球绕太阳公转1.开普勒三定律:(1)行星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行星运动中,与太阳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行星绕轨迹运动周期的平方与轨道长半轴的立方之比为常数。
2.黄道: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轨道。
第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1. 答:大地测量学是关于测量和描绘地球形状及其重力场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
2.答:大地测量学是一切测绘科学技术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的基础保证作用;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独具风貌的特殊作用;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当代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3.答: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由三个基本分支构成: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及空间大地测量学。
基本内容为:1.确定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建立统一的大地测量坐标系,研究地壳形变(包括地壳垂直升降及水平位移),测定极移以及海洋水面地形及其变化等;2.研究月球及太阳系行星的形状及重力场;3.建立和维持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国家和全球的天文大地水平控制网、工程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以及海洋大地控制网,以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4.研究为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仪器和方法等;5.研究地球表面向椭球面或平面的投影数学变换及有关的大地测量计算;6.研究大规模、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据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测量数据库建立及应用等。
4.答: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地球圆球阶段、地球椭球阶段、大地水准面阶段和现代大地测量新时期。
5.答:有:长度单位的建立;最小二乘法的提出;椭球大地测量学的形成,解决了椭球数学性质,椭球面上测量计算,以及将椭球面投影到平面的正形投影方法;弧度测量大规模展开;推算了不同的地球椭球参数。
6.答:有:克莱罗定理的提出;重力位函数的提出;地壳均衡学说的提出;重力测量有了进展,设计和生产了用于绝对重力测量的可倒摆以及用于相对重力测量的便携式摆仪。
极大地推动了重力测量的发展。
7.答:主要体现在:(1)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激光测卫(SLR)以及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惯性测量统(INS)是主导本学科发展的主要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2)用卫星测量、激光测卫及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等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建立大规模、高精度、多用途的空间大地测量控制网,是确定地球基本参数及其重力场,建立大地基准参考框架,监测地壳形变,保证空间技术及战略武器发展的地面基准等科技任务的基本技术方案;(3)精化地球重力场模型是大地测量学的重要发展目标。
大地测量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测量学的分支:分为普通测量学(简称测量学)和大地测量学。
2、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和作用定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参考系中,测量和描绘地球形状及其重力场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的一门学科。
作用:①大地测量学是一切测绘科学技术的基础。
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的基础保证作用。
②大地测量学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③大地测量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
3、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由几何大地测量学(天文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理论大地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构成。
4、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以及空间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内容①基本任务: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
主要内容: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精密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水准测量;地球椭球数学性质,椭球面上测量计算,椭球数学投影变换以及地球椭球几何参数的数学模型等。
②基本任务:是用物理方法(重力测量)确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
主要内容:包括位理论,地球重力场,重力测量及其归算,推求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的理论与方法。
③基本任务:主要研究以人造地球卫星及其他空间探测器为代表的空间大地测量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5、现代大地测量的特征答:①研究范围大(全球:如地球两极、海洋);②从静态到动态,从地球内部结构到动力过程;③观测精度越高,相对精度达到10-8~10-9,绝对精度可到达毫米;④测量与数据处理周期短,但数据处理越来越复杂。
第二章时间和坐标系统1、天球的概念概念:所谓天球,是指以地球质心O(或测站)为中心,半径r为任意长度的一个假想的球体。
在天文学中,通常均把天体投影到天球的球面上,并利用球面坐标来表达或研究天体的位置及天体之间的关系。
2、大地基准与大地基准的建立大地基准:指用以描述地球形状的参考椭球的参数,以及参考椭球在空间中的定位及定向,还有在描述这些位置时所采用的单位长度的定义。
大地测量学基础笔记第二章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2.1地球的自转2.1.1 地球绕太阳旋转(也称地球的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称为黄道。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圈的时间是由起轨道的长半轴的大小决定的,成为一恒星年。
2.1.2 岁差:地球瞬时自转轴在空间中不断的改变方向的长期性运动。
章动:地球瞬时自转轴在空间中不断的改变方向的周期性运动。
平极:有若干个极移监测站在一定时期内,大量持续的观测数据算得的平均地(北)极位置。
极移:它是瞬时自转轴在地球体内运动在地面上的反映。
2.2时间坐标系统时刻:时间坐标轴上的坐标点,指发生某一现象的时间。
历元:把观测时间即某一事件相应的时刻。
任何一个周期性的运动,如果满足如下的三项要求,就可以作为计量时间的方法:(1)运动是连续的(2)运动的周期具有足够的稳定性(3)运动是可观的。
研究时间的两个问题:时间系统的起点;所用时间的基准,即时间长度定义。
2.2.1 恒星时(以地球自转为基础)以春分点作为基本参考点,由春分点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恒星时。
2.2.2 世界时(以格林尼治子夜起算的平太阳时)以真太阳作为基本参考点,由其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真太阳时。
平太阳时:由假想的平太阳时以真太阳时的周年视运动的平均速度,作周年视运动所确定的时间。
平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同一子午圈的时间间隔,称谓一个平太阳日,分为24个平太阳小时。
未经任何改正的世界时表示为UT0,经过极移改正的世界时表示为UT1,进一步经过地球自转速度的季节性改正后的世界时表示为UT2。
时间框架是对时间系统的实现,是在某一区域或者全球范围内,通过守时、授时和时间平率测量技术来实现和维持统一的时间观念。
2.2.3 1960起开始以地球公转运动为基准历书时来度量时间,用历书时系统代替世界时。
根据广义相对论,太阳质心系和地球质心系的时间将不相同,分别定义为太阳质心力学时和地球质心力学时,称为“力学”。
2.2.4 原子时:是一种以原子谐振信号周期为标准,并对它进行连续技术的时标。
第三章大地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第一节国际平面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的建立37
1平面控制网的测量方法
A三角测量法:通视,构成三角网,精确测定一边长度一角,推算其余边角(控制面积大,作业方便,精度高)
B精密导线测量:点连成折线,精确一点坐标和一边方位角,推算其余坐标(灵活方便,边长精度均匀,工作较简单)
C三边测量:三角网,精确测量三边长度,推算其他边角
D边角同测:三角网,边长角度全测(精度高)
2布网原则:分级布网,逐级控制;保持必要的精度;应有一定的密度;应有统一的规格。
2我国天文大地网布设概况
A一等三角锁系:国家骨干,控制二等以下,沿经纬线方向,
B二等三角网:地形测土基本控制,三四等基础,国家高级控制网,
C三四等三角网:插网,插点
3国家高程控制网
A国家水准网:按照国家水准测量规范的技术要求建立的高程控制网,分四等水准网点
B水准网等级:一等:国家高程控制网骨干
二等:国家高程控制网全面基础
三四等:直接为地形测土和各种工程建设提供高程资料的高程控制网
B国家高程基准:
第二节用卫星定位技术建立国家大地测控网
1国家GPS A、B级网
2国家GPS 一二级网
3攀登计划GPS网:检测我国现今地壳运动
4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服务于地震预测预报,兼顾大地测量和国防建设
5 2000国家GPS网:
6用卫星定技术建立国家大地测控网
作用:检核和加强各地区天文大地网,建立统一的高精度大地基准。
建立地心参考系,精确确定参心坐标系与地心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
精化大地水准面。
检测研究地壳运动。
第三节国家重力网简介54
第四节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57
1工程控制网的分类
A测图控制网
B施工控制网
C变形监测网
2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A布设原则:分级布控,逐级控制;要有足够精度;要有足够密度;要有统一规格;
高程系统、平面系统。
哪些是参考系,哪些是地心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