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种植蔬菜.
- 格式:doc
- 大小:177.50 KB
- 文档页数:7
种植蔬菜知识点总结一、选址和准备1. 选择适宜的土地:蔬菜生长需要良好的土壤,选择富含有机质和营养丰富的土地,避免选择沼泽地或者过于干燥的土地。
2. 土地平整和排水:确保种植的土地平整,方便管理和灌溉,并且做好排水工作,避免积水影响蔬菜生长。
3. 土壤调理: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调理,包括施肥、翻耕、松土等工作,使土壤更适合蔬菜的生长。
4. 选择适宜的蔬菜品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选择适宜的蔬菜品种进行种植。
二、播种和育苗1. 选择优质种子:选择适宜的蔬菜种子,确保品质良好和繁殖力强。
2. 育苗方法:可以选择直播或者育苗盆播种的方式进行育苗,并且在育苗期间做好充分的管理工作,保证幼苗的生长良好。
3. 管理育苗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提供充足的养分,确保幼苗的健康生长。
4. 移栽:在幼苗长成后,及时进行移栽工作,保证蔬菜的正常生长。
三、施肥和管理1. 施肥方法:根据蔬菜的生长周期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进行施肥,包括有机肥和化肥的选择和搭配。
2. 灌溉管理:保证蔬菜生长期间的充足的水分供应,注意避免过湿和过干的情况。
3. 土壤保湿:可以采取覆盖草木灰或者秸秆等方式进行土壤保湿,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湿润度。
4. 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并防治蔬菜的病虫害,可以选择有机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方法进行管理。
5. 支架搭建:对于蔓生蔬菜,需要在生长过程中搭建支架进行支撑,保证蔬菜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四、采收和管理1. 采收时间:掌握不同蔬菜的采收时间和方法,避免过迟或者过早采收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 蔬菜保鲜:在采收后及时进行蔬菜的清洗和包装,采取适当的保鲜方法,延长蔬菜的保鲜期。
3. 病虫害处理:对于采收后出现的病虫害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蔬菜受到二次伤害。
4. 土地恢复:在蔬菜种植结束后,对土地进行适当的整理和恢复工作,保证下一季蔬菜的种植质量。
以上是关于种植蔬菜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蔬菜种植教案教案教案名称:蔬菜种植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蔬菜的种植过程与技巧;2.掌握蔬菜的常见种植方法及其适应环境;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蔬菜种植的基本知识1.1蔬菜的分类和特点;1.2蔬菜的种植环境要求;1.3蔬菜的营养需求。
2.常见蔬菜的种植方法2.1大白菜的种植方法;2.2萝卜的种植方法;2.3番茄的种植方法;2.4青菜的种植方法。
3.蔬菜种植实践操作3.1准备种子与土壤;3.2播种与灌溉;3.3日常管理和病虫害防治;3.4收获和处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蔬菜种植的基本知识1.教师向学生介绍蔬菜的分类和特点,如叶菜类、根菜类、瓜果类等,并讲解不同蔬菜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2.教师介绍蔬菜的种植环境要求,包括阳光、土壤、水分和温度等因素,并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蔬菜的需求来选择种植地点。
3.教师讲解蔬菜的营养需求,包括氮、磷、钾等养分的作用和蔬菜对养分的吸收方式。
第二课时:常见蔬菜的种植方法1.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大白菜的种植方法,包括种子的选择、播种时间、密植度、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
2.教师向学生介绍萝卜的种植方法,包括种子的处理、播种方式、肥料的施用和收获时间等。
3.教师讲解番茄的种植方法,包括育苗、移栽、支架搭建和疏果疏叶等操作要点。
4.教师介绍青菜的种植方法,包括育苗、播种时间、种植密度和施肥等注意事项。
第三课时:蔬菜种植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蔬菜种植实践,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蔬菜,根据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实践操作。
2.学生准备种子和土壤,根据所选蔬菜的要求进行浇水和施肥。
3.学生根据所选蔬菜的生长特点,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4.学生在蔬菜成熟后进行收获,并将蔬菜进行处理和整理。
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评估其对蔬菜种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评估小组实践操作的效果和团队合作能力。
3.针对学生的实际表现,教师进行个别评价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蔬菜种植的技巧和创新能力。
幼儿园中班种植蔬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蔬菜种植的基本知识,了解蔬菜生长的过程和需要的条件。
2. 通过亲身实践,学习如何储存土壤和管理蔬菜。
3. 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加幼儿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准备1. 播种土和肥料2. 蔬菜种子(如胡萝卜、番茄、黄瓜等)3. 种植工具(铲子、小铁锹等)4. 水培设备(可选)5. 书籍、照片等相关资料。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用实物和图片等教具展示蔬菜各生长阶段的特点,帮助幼儿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和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
2. 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参与种植蔬菜,实地观察和体验蔬菜的生长过程。
指导幼儿挖掘土壤、撒入肥料、播种等操作,并教育幼儿保持土壤湿润,管理蔬菜。
3.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幼儿思考,了解蔬菜的种类、形态、用途等。
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4. 鼓励幼儿交流,互相分享彼此的经验,互相学习,相互学习,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a. 蔬菜的叶、茎、根、花、果等部分的特征和功能。
b. 蔬菜生长所需的条件和过程。
c. 学习如何种植和管理蔬菜。
2. 教学难点:a. 植物的生命过程和蔬菜的生长特点,以及这些特点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和感官化的认识。
b. 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操作技能(如种植、管理和收获蔬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在幼儿园门口或教室里附近放置一些蔬菜(如红萝卜、黄瓜等),让孩子们看起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询问孩子对这些蔬菜感觉如何,让他们谈谈一些关于蔬菜方面的话题。
2. 学习相关知识a. 蔬菜的基本特征,如味道、颜色、形状等等。
母带着孩子们观察、感受蔬菜,让孩子们描述它们长什么样子,它们的颜色是什么样子的?b. 讲解蔬菜生长的气候、土壤、水分、光线等条件,并让孩子们猜测填写表格里面实际条件是否符合蔬菜生长的需求c. 让孩子回忆上次我们种植了什么蔬菜并展示图片、幼儿通过讨论和回忆加深对种植蔬菜的认知3. 实践学习a. 根据场地条件选择一种蔬菜种子,让孩子们植物幸福,我们幸福,根据需要为孩子准备适当数量的播种土和肥料。
蔬菜种植简介
蔬菜种植是指通过种植蔬菜的方式来获取食物或商业利益的农业实践。
蔬菜种植通常涉及在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种植各种蔬菜。
蔬菜种植可以在田间进行,也可以在温室、室内或垂直农场等环境中进行。
蔬菜种植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土壤准备: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并对土壤进行准备工作,如翻耕、施肥等,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2. 种子选择和播种:根据需求选择适宜的种子品种,并按照要求的间距和深度播种。
3. 浇水和施肥:蔬菜通常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适量的营养物质来生长和发育,因此需要定期浇水和施肥。
4. 病虫害防治:蔬菜植物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定期巡视,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5. 草地杂草管理:定期除草可以减少杂草对蔬菜生长的竞争,保持种植区域的清洁和卫生。
6. 收获和销售:根据蔬菜的生长周期,合适的时机进行收获,并进行处理和包装,并将蔬菜出售给消费者或市场。
蔬菜种植是一项复杂的农业实践,涉及多个因素的综合考虑,
如土壤质量、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合理的管理和科学的技术可以帮助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并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种植蔬菜》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蔬菜的种类、生长环境及种植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掌握蔬菜种植的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教案以《种植蔬菜》为主题,通过讲解蔬菜的种类、生长环境、种植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蔬菜种植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蔬菜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其种植方法了解不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蔬菜种植,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1. 蔬菜种子2. 种植工具3. 教学课件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蔬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蔬菜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蔬菜种植的兴趣。
2. 讲解蔬菜种植知识1. 讲解蔬菜的种类、生长环境及种植方法。
2. 讲解蔬菜生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浇水、施肥、除草等。
3. 学生动手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蔬菜进行种植。
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蔬菜种植实践。
4. 观察与分析1. 学生观察蔬菜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记录下来。
2. 学生分析蔬菜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
5. 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蔬菜种植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种植蔬菜的熟练程度。
2. 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建议1. 课前准备:提前为学生准备好蔬菜种子、种植工具等。
2. 课堂纪律:确保课堂秩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保持专注。
3. 教学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通过本教案,学生可以了解蔬菜种植的基本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种植蔬菜心得(5篇)种植蔬菜心得(精选5篇)种植蔬菜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种植蔬菜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种植蔬菜心得(精选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种植蔬菜心得篇1种植蔬菜心得体会我第一次接触蔬菜种植是在我家的阳台。
一直以来,我认为种植蔬菜是农村人才知道的技能,但在一次尝试之后,我深深爱上了这个过程。
种植蔬菜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
看着自己精心培育的植物茁壮成长,每一片叶子,每一颗果实都让我感到满足。
特别是当新鲜的蔬菜成为餐桌上的美食,那种喜悦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开始种植蔬菜时,我选择了一些易于种植且生长快速的品种。
例如,生菜、青菜和番茄。
这些蔬菜不仅容易种植,而且营养丰富,适合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种植过程中,我发现土壤的质量和排水情况非常重要。
优质的土壤可以提供蔬菜所需的养分,而良好的排水系统则可以防止过度浇水导致的根部腐烂。
此外,适当的日照和水分也是关键因素。
在种植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例如,我曾经遇到了一次严重的干旱,这导致我的蔬菜生长受到了影响。
但通过查阅资料和向专业人士请教,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也让我认识到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种植蔬菜让我学会了耐心和细心。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欣赏生命中的每一个过程。
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了蔬菜的营养价值和对健康的重要性。
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尝试种植蔬菜,享受这个过程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感。
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乡村居民,都可以在自己的家中找到种植蔬菜的乐趣。
种植蔬菜心得篇2种植蔬菜心得种植蔬菜,不仅可以为我们的饮食增添色彩,丰富我们的味蕾,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以下是种植蔬菜的一些心得,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
1.了解你的土壤: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合种植不同类型的蔬菜。
通过了解你的土壤类型,你可以选择最适合种植的蔬菜种类,并确保它们得到最佳的生长条件。
2.选择适当的种植时间:了解蔬菜的种植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认识、种植蔬菜》教学设计
参赛年级:
作者: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认识、种植蔬菜
一、教学目标
1、懂得种植蔬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培养劳动技能。
2、识别蔬菜,了解其生长习性及其特点;种植蔬菜,掌握种植方法及管理要点等。
3、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动手种植蔬菜的能力。
在实践中体现分工合作、团结互助的精神,培养耐心细致的劳动态度。
二、教学准备
实物葱等,种子、用具、课件。
三、教学重点:
了解蔬菜生长习性及其特点,种植蔬菜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1、菜种子的撒种种法。
2、玉米的点种法。
五、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虽然学生看过家长种植,但是亲手实践过的却很少。
课上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并亲自实践,掌握种植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并感觉到生动、有趣。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种植蔬菜的方法,希望学生们回家后帮妈妈种植蔬菜。
这节课在教室内讨论好各种植物的种植方法,而且严密地分好工作以后,再让学生行动。
否则,地里“农夫”过多会踩坏地不说,也可能会乱作一团,无法搞好生产劳动。
教室里受到老师的指导,地头还有老师在指点,学生更加热爱学习劳动知识。
对植物种多深,种子洒多少不好界定,全凭感觉,植物出来可能会稀稠不均匀,以后再慢慢改进吧,还有老师对种植的知识也几乎是门外汗,还须加强学习。
蔬菜种植知识
蔬菜种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品种:根据种植地区、气候、土壤等条件选取合适的品种。
同时要优先选择短周期的品种,以便提高种植效率。
2.准备好土地:种植前需要清理土地,去除草根、树根等杂物,并进行深翻、肥料施用等预处理工作。
3.掌握种植技巧:包括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注意浇水、防治病虫害等技巧。
4.保持土壤湿润:蔬菜生长需要水分,种植时要控制好浇水量,保证土壤湿度适宜。
5.及时采摘:蔬菜成熟后要及时采摘,防止耗费养分和影响品质。
同时,定期摘芽和揭叶也是保证蔬菜生长健康的重要措施。
6.施肥: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蔬菜需要的养分也不同。
因此,要根据生长周期进行科学施肥,控制肥料的种类和用量,避免过度施肥。
7.病虫害防治:蔬菜种植中容易发生各种病虫害,因此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防治,如定期喷洒农药、加强管理等。
总之,科学、合理的蔬菜种植管理可以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保证人们获得健康的膳食。
小学生学种蔬菜劳动课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生劳动教育》教材第三单元“种蔬菜,体验农耕乐趣”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蔬菜种子、学习基本的种植步骤、了解蔬菜生长的过程、体验亲手种植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蔬菜种植知识,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增强环保意识。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蔬菜种植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蔬菜种子、种植工具等)。
学具:小铁锹、种子、花盆、土壤、浇水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蔬菜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蔬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各种蔬菜种子的特点,让学生观察、认识。
(2)讲解种植步骤,包括:选种、翻土、播种、浇水、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蔬菜进行种植。
(2)教师示范种植步骤,学生跟随操作。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种植任务。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复述种植步骤,检查学习效果。
(2)针对种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1)让学生分享种植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2)教师点评学生的种植成果,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小学生学种蔬菜2. 内容:(1)蔬菜种子的认识(2)种植步骤:选种→翻土→播种→浇水→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3)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你学到的蔬菜种植知识,并尝试在家中种植一种蔬菜。
2.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操作情况,教师提供种植建议和注意事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开展“我种植的蔬菜”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种植成果,增强自信心。
种菜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精选4篇)1. 种菜社会实践心得体会:通过种菜社会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也是人民的衣食父母。
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耕耘、播种、施肥、浇水等基本农事技能,更加了解了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需求。
我明白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付出,也感受到了农产品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种菜社会实践,我对农业更加尊重和关注,也希望能为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种菜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种菜社会实践是一次锻炼自我耐心和毅力的过程。
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比如种子发芽不良、病虫害的侵袭等等。
但是在导师的帮助下,我不断尝试不断学习,并最终获得了一定的收成。
这个过程让我明白了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一次努力所带来的成果。
种菜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对农业知识的学习,更是一次对自我品质的磨练。
3. 种菜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种菜社会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力量。
通过亲手种植蔬菜,我见证了种子从发芽到成长的全过程,看到了土壤和阳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这些过程让我更加敬畏自然,也更加珍惜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
同时,种菜社会实践也提醒我要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因为只有保护好自然资源,才能让我们继续享受自然的恩赐。
4. 种菜社会实践心得体会:通过种菜社会实践,我对食物的成长和来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城市里,我们常常只关注菜市场上摆放的食物,对于它们的来源和种植过程知之甚少。
而通过亲手种植蔬菜,我了解到食物的生长需要耕耘,需要阳光和水分,需要保护和呵护。
这让我重新思考了食物的价值和珍惜程度,也让我更加注重饮食安全和食物的质量。
种菜社会实践让我更加珍惜每一块土地,更加感恩每一份美食。
认识、种植蔬菜
活动背景:
现在到处是楼房与马路,很多同学都没有见过蔬菜是怎样生长的,更别说蔬菜在生长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应该什么季节种什么菜,什么样的菜的收获期有什么不同,为了识别蔬菜,了解其生长习性及其特点;种植蔬菜,掌握种植方法及管理要点,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动手种植蔬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懂得种植蔬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培养劳动技能。
2、识别蔬菜,了解其生长习性及其特点;种植蔬菜,掌握种植方法及管理要点等。
3、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动手种植蔬菜的能力。
学情分析:
大多学生没有见过蔬菜是怎样生长的,所以他们会对本次活动充满热情,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劳动热情。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种植蔬菜的相关资料,蔬菜种子或秧苗。
学生准备:种植蔬菜的工具,如:水桶,铲等。
活动安排:
1、参观了解种植蔬菜的相关知识
2、了解蔬菜生长期如何种植,实践操作
3、了解蔬菜生长时期如何管理,实践操作
4、我的收获
5、评价总结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参观、认识
一、启发与引导:
同学们,你们所知道的蔬菜有哪些呢?学生纷纷回答:有青菜、白菜、萝卜、黄瓜……老师用温和的语气说:“你们知道得真多呀,那么,你们可知道这些蔬菜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听后随即回答:“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是呀,我们每天吃的各种蔬菜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参观一下农民伯伯的蔬菜园地。
”
二、认识蔬菜:
1、老师带领学生到附近菜市场去参观。
2、让学生识别各种蔬菜。
3、请菜摊主介绍这些蔬菜的种植方法。
(如:菠菜、水芹、大蒜、苋菜等是撒播种子,不要移栽;包菜、莴苣、青菜、黄瓜等可移栽。
)
三、认识几种常用的农具:
1、让学生说说你所知道的农具有哪些。
2、出示农具,让学生说出农具名称。
3、你能说出这些农具各有什么作用?
四、教师小结(略)
第二阶段学习种植
一、了解种植方法:
1、组织学生到附近蔬菜园地去采访。
2、请一位菜农介绍蔬菜的移栽方法。
⑴把土翻松;
⑵种植(左手拿住菜秧的茎,右手握住种菜工具刨一个小坑,把菜秧的根轻放在小坑里,然后盖上土压好。
)
⑶浇水(①水要浇在根部;②浇水要适量;③要连浇三天。
)
3、请一位菜农做种菜示范。
4、学生动手试一试,有所体验。
二、亲自种植蔬菜:
1、组织学生回校后在学校开辟的空地上先松土,分成6畦。
2、分成6个小组,每组20棵菜秧,指导学生分组实地动手种植。
(看谁种的方法正确,如有不会的同学可让会种的同学作示范。
)
3、每组派1个同学为菜秧浇水。
(教师可稍作提醒)
三、教师小结(略)
第三阶段实施管理
讲解学习蔬菜种植的相关信息:
1、严格选择生产基地
产地条件:无公害蔬菜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产地区域没有工业废气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土壤没有直接受到工业废弃物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低,土壤没有引发过任何疾病;产地区域及水源上游没有受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污染,水源没有引发过任何疾病。
土壤要求:土壤必须排灌方便、耕层深厚、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以粉砂壤土、壤土为宜,土壤肥力较高。
2、优化农田栽培措施
选择高抗多抗的优良品种。
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品种,对于防治病虫害、生产无公害蔬菜产品具有明显的效果;改变耕作制度,实行水旱轮作;垄作或高畦栽培;合理安排播种期;合理密植,优化群体结构。
3、进行科学施肥
控氮施肥:控制氮肥施用量是控制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的关键技术。
平衡施肥:叶菜类蔬菜的整个生长期需要较多的氮肥,但适当增施磷、钾肥有利于植株抗性的提高。
合理增施有机肥,重施基肥,轻施追肥:为减少污染,应尽量少施化肥,适当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一方面可以提高肥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
但有机肥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且要腐熟。
农家肥一般亩施3000—5000
公斤,且全部作基肥。
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2/3做基肥,氮肥1/3做基肥。
安全间隔期采收:最后一次追施氮肥应在采收前15—20天进行。
科学浇水:灌溉是蔬菜优质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环节,而且灌溉与病虫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如土壤水分过多,易造成徒长,植株组织柔嫩,抗性降低,容易得病。
如果土壤含水量适当,植株生产健壮,抗病能力增强。
在水分管理上切忌或旱或涝。
4、合理防治病虫害
叶菜类蔬菜常见主要病害有病毒病、软腐病、炭疽病、霜霉病、丝核菌腐烂病等;主要虫害有小菜蛾(吊丝虫)、菜青虫、黄曲条跳甲、蚜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的无公害蔬菜的目的。
物理防治:应用防虫网和遮阳网;应用黄板诱杀;使用频振式杀虫灯。
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要注意高度以高出作物50厘米为宜,同时要注意清洗装虫袋(2—3天要洗一次)。
二、结合本次实践活动制定管理措施:
1、高温消毒:
一是进行种子消毒,二是用石灰对土壤进行消毒。
1、在菜秧活后一星期可组织学生定期给它施肥。
2、发现田有杂草,组织学生带好除草工具进行除草。
3、定期给菜捉虫。
(①可喷洒除虫药水;②用筷子直接抓住虫子拈死。
)
教师小结(略)
第四阶段我的收获
活动内容:
评价总结
环节一:活动总结:
根据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写出此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经历了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进行了作品创作,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体会和感受,把它们写下来吧。
第五阶段活动评价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我的收获,并以此为依据,对每位同学做出评价。
(附评价表)
活动评价
评价包括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
(1)学生自评。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肯定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反思与评价,以简单的描述语言评价为主;同时,也可以发挥教室中墙壁的作用,使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成为学生展示的场所,让学生在交流、展示的同时,进行自我评价。
(2)生生互评。
建议由活动小组的组长为组员作活动表现的评价,而组长则由其组员评价,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督促完成工作,又可以树立起组长的威信,同时形成团体意识。
(3)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必须以前两者的评价为主体依据,客观地评价,并注意使用鼓励性、指导性的语言描述进行正面积极作用的评价。
学期总评一般由教师进行统计、把关。
(4)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