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公积金计划条例
- 格式:pdf
- 大小:162.36 KB
- 文档页数:8
住房公积⾦是否是强制缴纳的住房公积⾦是强制缴纳的吗?现在很多公司开始为员⼯购买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但我们公司只为员⼯买保险,不缴纳公积⾦。
我想问问,住房公积⾦是国家要求企业强制缴纳,还是企业⾃愿为其缴纳?我知道保险是企业必须为员⼯买的,⽽公积⾦缴纳要求很模糊。
陈⼥⼠是椒江⼀家私营企业的员⼯,公司规模不⼩。
⼯作了三年,并签订了合同,企业给陈⼥⼠交了社保“三险”,即养⽼、医疗、失业保险,却没有缴纳住房公积⾦。
陈⼥⼠和企业签订的合同上也没有提到公积⾦,她咨询过单位的⼈事部门,部门主管说:“我们只为员⼯交社保,由于住房公积⾦不是强制缴的,所以我们是不缴的。
”陈⼥⼠感到有点疑惑:“住房公积⾦是不是⼀种福利待遇,企业可以⾃主选择?”在劳动合同中,常常提到的“三险⼀⾦”中“⼀⾦”指的是住房公积⾦。
现在社会上有这样的观点:“三险”(养⽼、医疗、失业)是强制的,住房公积⾦只是⼀种福利待遇,不是强制的,单位可以根据⾃⼰的效益情况决定缴交或者不缴。
事实是这样的吗?台州市住房公积⾦管理中⼼椒江分中⼼⼯作⼈员回复,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管理条例》和《浙江省住房公积⾦条例》规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均应为单位职⼯缴存住房公积⾦。
这⾥所称企业,是指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在城镇的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合伙企业、私营企业。
⼯作⼈员说,公积⾦的缴纳必须是单位作为缴纳主体,单位到当地公积⾦中⼼开设账户,就可以给员⼯缴纳。
个⼈不能缴纳公积⾦。
“⽬前椒江⾏政事业单位编制外合同⼯、⼤企业员⼯基本缴纳了公积⾦。
⼩企业的话,由于企业要⽀出,很多还是没有缴纳的。
”⼯作⼈员介绍,公积⾦有最低额度和最⾼额度的限定。
最低缴存基数按市政府公布的上⼀年度最低⽉⼯资标准计算,椒江去年的标准是1160元,缴存⽐例为单位和个⼈各12%。
第485B章强制性公积金计划(豁免)规例七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第485B章强制性公积金计划(豁免)规例的主要内容。
(4)未达到退休年龄但已达到本条例附表7所指明年龄的有关计划的新成员,有当然权利获得由该计划的受托人以整笔款项形式支付他在该计划的最低强制性公积金利益的全数。
(5)为施行第(4)款,有关计划的新成员须采用管理局所提供或批准的格式─(a)向受托人提供令受托人满意的证据,证明该成员已达到本条例附表7所指明的退休年龄;及(b)提供一份符合本条例第15(2)条所提述的格式的法定声明,证明他已永久性地终止他的受雇或自雇。
(6)除第(7)及(8)款另有规定外,有关计划的新成员如已永久性地离开或行将永久性地离开香港,即有资格提取其最低强制性公积金利益。
(7)有关计划的新成员,如基于该成员已在某指明日期永久性地离开或在某指明日期行将永久性地离开香港的理由,而从一项注册计划获付累算权益或从一项有关计划获付最低强制性公积金利益,则该成员无权基于他宣称已在某较后的日期永久性地离开或在某较后的日期行将永久性地离开香港的理由,而从另一项注册计划获付该成员的累算权益或从另一项有关计划获付最低强制性公积金利益。
(8)为施行第(6)款,有关计划的新成员须采用管理局所提供或批准的格式─(a)向该计划的受托人提供令该受托人满意的证据,证明该新成员获准在香港以外的某个地方居住;及(b)向受托人提供一份由该新成员作出的法定声明,表示─(i)他已在或将会在某指明日期永久性地离开香港;及(ii)他从未曾基于永久性地离开香港的理由而从任何其他有关计划提取最低强制性公积金利益,亦从未曾基于该理由而从一项注册计划提取累算权益。
(9)有关计划的新成员如向该计划的受托人提交一份符合管理局所提供或批准的格式的申索书,并一并提交─(a)一份由注册医生签署的证明书,证明该成员永久性地不适合执行该成员过去为雇主所执行的一类工作;及(b)一封由该成员的雇主发出的信,证明就该类工作而订立的雇佣合约已被终止或将被终止,则有资格基于完全丧失行为能力的理由提取其最低强制性公积金利益。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2002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2.03.24•【文号】国务院令第350号•【施行日期】2002.03.24•【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房地产市场监管正文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1999年4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62号发布根据2002年3月2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的管理,维护住房公积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城镇住房建设,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使用、管理和监督。
本条例所称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
第三条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和职工所在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属于职工个人所有。
第四条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实行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决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运作、银行专户存储、财政监督的原则。
第五条住房公积金应当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
第六条住房公积金的存、贷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经征求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后,报国务院批准。
第七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中国人民银行拟定住房公积金政策,并监督执行。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住房公积金管理法规、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
第二章机构及其职责第八条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其他设区的市(地、州、盟),应当设立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作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决策机构。
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中,人民政府负责人和建设、财政、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占1/3,工会代表和职工代表占1/3,单位代表占1/3。
香港强积金,全称是强制性公积金。
该制度从2000年12月起正式实施。
按强积金条例的规定,除了豁免人士和受雇不足60天的雇员,所有年龄在18至65岁的雇员,以及自雇人士(指独资经营者或商业合伙人,或没有受雇于他人而靠自己工作来赚取收入的人士)都必须加入强积金计划。
与内地的养老金制度一样,强积金计划也是由雇主和雇员拿出每月工资的一部分。
强积金计划是雇主和雇员各拿出雇员有关收入的5%,自雇人士只需要交5%。
月薪少于5000港元的雇员可以不交,也可以交,但雇主必须按雇员收入的5%交。
不过,交强积金有个收入上限,为2万港元。
也就是说,如果月收入超过2万港元,雇主和雇员都只可以交1000港元,不能再多缴。
很多人认为,2万港元标准太低,建议提高,有关部门目前正在进行研究。
雇主及雇员的强制性交款全部属于雇员。
雇主和雇员也可以自愿在法定交款标准以上增加交款。
雇员的强制性交款可以抵扣税收,最高扣减额为每年1.2万港元;雇主的强积金交款也可以扣税,但扣减额不能超过雇员年薪的15%。
雇主和雇员每月交的钱放在专门的独立账户中。
根据规定,该账户必须由政府核准的受托人(通常是信托公司)参与管理。
目前有19家核准受托人。
雇主有责任为雇员选择受托人和强积金计划。
在雇主选定强积金计划后,雇员可自行选择投资方向。
每个强积金计划中都包含若干只基金,雇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及年龄等因素,订立投资目标,选择不同品种的基金,建立投资组合。
受托人会按照雇员的选择买入基金单位,强积金资产将随着基金价格的涨跌而变化。
根据规定,受托人必须给予雇员每年至少一次更改投资组合的机会,即卖出现有的基金,买入新选择的基金。
香港退休制度香港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特别行政区,拥有完善的退休制度,旨在为香港居民提供长期可持续的经济保障。
香港退休制度涵盖了三大支柱:强制性公积金、自愿供款计划和社会安全网,通过这些支柱的合作与互补,为个人的退休生活提供了全面的保障。
1. 强制性公积金香港的强制性公积金制度是香港退休制度的第一支柱,也是最根本的基础。
根据《强制性公积金条例》,雇员和雇主每月需向公积金账户缴纳基本薪金的5%作为公积金,上限为每月2,500港元。
这些公积金会在员工退休或提早退休时,作为养老金提供给其使用。
此外,公积金账户还可供个人用于购买住房或应对紧急情况。
2. 自愿供款计划除强制性公积金外,香港还设有自愿供款计划,为那些希望进一步增加退休金的人提供了额外的选择。
自愿供款计划允许个人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定期向特定的私人退休金计划缴纳额外的存款。
这些存款通常会投资于股票、债券和基金等金融产品,以增加退休金的价值。
3. 社会安全网作为退休制度的最后一支柱,香港建立了完善的社会安全网,以确保没有充足退休金的老年人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社会安全网由两部分组成:社会保险制度和社福制度。
社会保险制度包括老年津贴、生活援助等,为那些独居、无子女或无其他经济来源的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经济援助。
社福制度则通过提供医疗保健、居住安置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生活保障。
总结:香港的退休制度以强制性公积金为基础,通过自愿供款计划和社会安全网的补充,构建了一个全面的退休保障体系。
这个制度不仅鼓励个人提前规划和积累养老金,也为那些面临困境的老年人提供了基本保障。
香港退休制度的成功运行,有助于确保香港居民能够在退休后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
住房公积金是强制性必须缴纳的吗住房公积金是强制性必须缴纳的吗是的。
有关法规:“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不得逾期缴存或者少缴。
”第十五条法规:“单位录用职工的,应当自录用之日起30日内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缴存登记,并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或者转移手续。
”换言之,用户单位聘用员工的,包含试用期,应在自录用之日起30日内,给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
若用户单位在员工试用期不缴社保、公积金的,这种行为是不可以的。
对这样的企业,即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或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逾期不缴或者少缴住房公积金的,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住房公积金是公司交还是自己交?一般来说,住房公积金是公司代交的。
其中,单位和员工各缴纳一半,缴纳比例是5%-12%。
举个例子,某员工公司公积金缴费比例8%,缴费基数5000元,则员工每月公积金=5000__8%__2=800元。
退休住房公积金怎么提取1、需要准备的证件有职工住房公积金联名卡原件,退休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2、如果本人无法办理的话,可以委托配偶办理,但是须提交配偶的身份证、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3、也可以委托其他人办理,这时候须提交受托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并同时提交经公证机关公证的授权委托书原件;4、如果是本人首次办理,那么前面须到住房公积金签订住房公积金业务自助办理服务协议;5、办理银行的事情后,就可以凭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及密码登录网上办事大厅;6、退休的公积金提取,目前也可以直接找自己的单位,因为现在单位会根据本企业的情况,集体进行退休公积金的办理。
法律依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十三条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在受委托银行设立住房公积金专户。
单位应当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并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
每个职工只能有一个住房公积金账户。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建立职工住房公积金明细账,记载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等情况。
实施依据实施日期实施要求罚则备注财政部、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中国人民银行颁发《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暂行规定》的通知([94]财综字第126号)1994.11.23 所有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固定职工、劳动合同制职工以及三资企业中方员工,均应交纳住房公积金。
未经批准不按规定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单位,要如数补交,并罚缴滞纳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6]35号)1996.8.8 对宣告破产的企业欠缴的住房公积金和所欠管理中心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按国家有关规定优先予以偿还。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62号颁布)1999.4.3 本条例所称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单位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或者不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根据国务院令第350号《国务院关于修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后重新颁布)2002.3.24 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不得逾期缴存或者少缴。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单位逾期不缴或者少缴住房公积金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缴存;逾期仍不缴存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财政部《关于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职工住房制度改革中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1]647号)2001.10.24 从2001年1月1日起,外商投资企业(含新设的外商投资企业)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后,按《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为职工提缴住房公积金,不得再从成本中提取中方职工住房补助基金,有关财务处理按国家统一财务制度执行。
苏州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关于做好我市非公企业住房公积金催建催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苏府办[2004]93号)2004.6.22 凡在我市设立的外资、民资、改制等各类企业(含劳务公司),都应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办理住房公积金开户登记和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并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及有关条文释义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的管理,维护住房公积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城镇住房建设,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使用、管理和监督。
本条例所称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
【释义】本条第一款是对空间效力、行为效力的规定。
所谓空间效力是指法律、法规在哪些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
所谓行为效力是指法律、法规对哪些行为发生效力,即哪些行为必须按照《条例》(指《国务院住房公积金法管理条例》,下同)的规定实施。
本条第二款是对住房公积金概念的界定。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涵义:(一)住房公积金在城镇建立,农村不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二)只有在职职工才建立住房公积金。
无工作的城镇居民不建立住房公积金,离退休职工不建立住房公积金。
(三)住房公积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职工所在单位缴存,另一部分由职工个人缴存,职工个人缴存部分由单位代扣后,连同单位缴存部分一并缴存到住房公积金个人帐户内。
(四)住房公积金缴存的长期性。
住房公积金制度一经建立,职工在职期间必须不间断地按规定缴存,除职工离退休或发生《条例》规定的其他情形外,不得中止和中断。
这样规定,是为了保证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稳定性、统一性和规范性,具有强制性。
(五)住房公积金是职工按规定存储起来的专项用于住房消费支出的个人住房储金,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积累性。
住房公积金虽然是职工工资的组成部分,但不以现金形式发放,并且必须存入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受委托银行开设的专户内,实行专户管理。
二是专用性。
住房公积金实行专款专用,存储期间只能按规定用于购、建、大修自住住房,或交付房租。
职工只有在离退休、死亡、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或户口迁出原居住城市时,才可提取本人帐户内的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的定义是什么,公积⾦是否属于强制缴纳住房公积⾦是国家规定的重要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许多⽆房职⼯因为结婚、⼯作、上学等原因想要购买住房,却因为商品房居⾼不下的价格⽽⽆奈放弃,此时,选择⽤住房公积⾦贷款可以有效地解决购房问题,为⽆房职⼯购房提供了保障。
但是,⼀些⼈因为个⼈原因并不愿意缴纳住房公积⾦。
那么,住房公积⾦是否强制缴纳呢?下⾯,⼩编为你解答。
⼀、住房公积⾦的定义住房公积⾦是单位及其在职职⼯缴存的长期住房储⾦,是住房分配货币化、社会化和法制化的主要形式。
住房公积⾦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重要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强制性、互助性、保障性。
单位必须依法履⾏缴存住房公积⾦的义务。
职⼯个⼈缴存的住房公积⾦以及单位为其缴存的住房公积⾦,实⾏专户存储,归职⼯个⼈所有。
这⾥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
根据1999年颁布、2002年修订的《住房公积⾦管理条例》,住房公积⾦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在职职⼯缴存的长期住房储⾦。
⼆、住房公积⾦的性质及特点(⼀)性质(1)保障性,建⽴职⼯住房公积⾦制度,为职⼯较快、较好地为解决住房问题提供了保障;(2)互助性,建⽴住房公积⾦制度能够有效地建⽴和形成有房职⼯帮助⽆房职⼯的机制和渠道,⽽住房公积⾦在资⾦⽅⾯为⽆房职⼯提供了帮助,体现了职⼯住房公积⾦的互助性;(3)长期性,每⼀个城镇在职职⼯⾃参加⼯作之⽇起⾄退休或者终⽌劳动关系的这⼀段时间内,都必须缴纳个⼈住房公积⾦;职⼯所在单位也应按规定为职⼯补助缴存住房公积⾦。
(⼆)特点(1)普遍性,城镇在职职⼯,⽆论其⼯作单位性质如何、家庭收⼊⾼低、是否已有住房,都必须按照《条例》的规定缴存住房公积⾦;(2)强制性(政策性),单位不办理住房公积⾦缴存登记或者不为本单位职⼯办理住房公积⾦账户设⽴的,住房公积⾦的管理中⼼有权⼒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可以按《条例》的有关条款进⾏处罚,并可申请⼈民法院强制执⾏;(3)福利性,除职⼯缴存的住房公积⾦外,单位也要为职⼯交纳⼀定的⾦额,⽽且住房公积⾦贷款的利率低于商业性贷款;(4)返还性,职⼯离休、退休,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并与单位终⽌劳动关系,户⼝迁出或出境定居等,缴存的住房公积⾦将返还职⼯个⼈。
住房公积金计划住房公积金计划是指政府为鼓励个人购买住房,帮助个人解决住房问题,而设立的一项强制性、长期性的储蓄计划。
该计划由政府、用人单位、个人三方共同参与,旨在为职工提供住房资金支持,缓解住房压力。
下文将从住房公积金计划的概念、政策、缴纳标准及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住房公积金计划的概念住房公积金计划是指政府为鼓励个人购买住房,帮助个人解决住房问题,而设立的一项强制性、长期性的储蓄计划。
该计划由政府、用人单位、个人三方共同参与,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向住房公积金账户缴纳一定比例的工资、福利和奖金,并形成一定的储蓄基金。
政府则定期对住房公积金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确保住房公积金的安全有效。
二、住房公积金计划的政策政府对住房公积金计划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以保障职工的权益,如下:1. 缴纳比例: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单位和职工的缴纳比例应该分别为8%和12%,这是缴纳的最低比例,缴纳比例可以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20%。
2. 缴费基数:单位和职工的缴费基数,即缴纳住房公积金的金额,应该在最低工资标准到3倍最低工资标准之间。
3. 利率政策:住房公积金利率政策由国务院确定并公布。
目前的政策是,职工的住房公积金账户年利率不得低于1.5%。
4. 补贴政策:为提高公积金的实际收益,一些地方政府会对职工的住房公积金进行补贴,按照一定比例给予相应的奖励,例如,提高缴存额度、提高利率等。
三、住房公积金计划的缴纳标准住房公积金计划的缴纳标准是指缴纳住房公积金的金额和时间。
1. 缴纳金额:住房公积金的缴纳金额包括个人缴纳和用人单位缴纳两部分。
其中,用人单位根据职工的工资及福利支付一定比例的住房公积金,职工根据个人工资及薪金支付一定比例的住房公积金。
2. 缴纳时间:单位应在每月10日前将上个月的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汇缴至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
如果个人未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则应按照规定缴纳滞纳金。
四、住房公积金计划的现状目前,住房公积金计划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和推广。
決議
(根據《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條例》(第485章)第47條)
議決批准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於2000年5月8日訂立的《強制性公積金計劃規則》。
(由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根據《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條例》
(第485章)第47條並經立法會批准而訂立)
1.生效日期
本規則自2000年12月1日起實施。
2.釋義
(1)在本規則中,“《一般規例》”(General Regulation)指《強制性公積金計劃(一般)規例》(第485章,附屬法例)。
(2)如本規則所用的詞語屬《一般規例》第2條界定的詞語,則該詞在本規則中的涵義與在該條中的涵義相同。
3.為施行本條例第12(3)條計算累算權益
(1)為施行本條例第12(3)條,不時歸屬註冊計劃成員的累算權益的總額是下述兩的差額—
(a)第(2)款列出的所有項目的總額;及
(b)第(3)款列出的所有項目的總額。
(2)第(1)(a)款提述的項目是—
(a)(如計劃成員是有關僱員)該成員的僱主就該成員向計
劃支付的所有供款;
(b)該成員向計劃支付的所有供款;
(c)按照《一般規例》第XII部轉移至該成員在計劃中的
帳戶的任何款額;
(d)可歸因於該成員的累算權益的任何投資收入;
(e)計劃的各項投資的價值中可歸因於該成員的累算權益
的款額的增值額;及
(f)根據本條例須支付予該成員在計劃中的帳戶的任何其
他款項。
(3)第(1)(b)款所提述的項目是—
(a)已支付予該成員或已就該成員而支付的累算權益;
(b)由或可由計劃的核准受託人根據《一般規例》從該成
員在計劃中的帳戶內扣除的用於行政開支的費用;
(c)按照《一般規例》第XII部從該帳戶轉移的款額;
(d)根據本條例須由該帳戶支付的任何其他款額;及
(e)計劃的各項投資的價值中可歸因於該成員的累算權益
的款額的貶值額。
(4)註冊計劃的核准受託人沒有確保第(1)款得以就歸屬計劃成員的累算權益而獲遵守,即屬犯罪,一經定罪,可處第4級罰款。
34B B條申請管理局
4.根據本條例第34
同意註冊計劃合併
(1)為施行本條例第34B(3)(b)條,要求管理局同意將註冊計劃合併的申請必須載有下述資料—
(a)擬合併的各註冊計劃的名稱及註冊編號;
(b)合併建議的有關聯絡人的姓名、通訊地址及電話號
碼;
(c)建議合併的理由;
(d)在擬合併的各註冊計劃中的下述人士的數目—
(i)參與僱主;
(ii)屬有關僱員的成員;
(iii)屬自僱人士的成員;
(iv)持有保留帳戶的成員;
(e)一項陳述,說明根據該等計劃的管限規則,合併是否
必須取得參與僱主或計劃成員的同意;如必須的話,
則另須載有一項陳述,指明根據該等規則有關同意必
須於何時和如何取得;
(f)一項陳述,說明根據該等計劃的管限規則,參與僱主
或計劃成員是否需要(全數或部分)承擔合併的費用;
如需要的話,則另須載有一項陳述,指明根據該等規
則該費用是如何支付的;及
(g)符合第(2)款的合併方案。
(2)合併方案必須—
(a)指明建議的合併生效日期;
(b)指明建議給予參與僱主及計劃成員有關合併的通知書
的日期;
(c)包括如何進行有關合併的詳細計劃;
(d)包括顯示有關註冊計劃及其成分基金如何合併的圖
表;
(e)指明將計劃成員的累算權益轉移至新計劃的安排;
(f)指明補償計劃成員因合併而在累算權益上的潛在損失
的安排,以及處理計劃成員因合併而產生的不滿的機
制(如有的話);
(g)包括合併的費用估算;及
(h)指明該費用擬由誰承擔;如擬由參與僱主或計劃成員
(全數或部分)承擔的話,則另須指明他們需承擔的款
額和如何支付該款額。
(3)為施行本條例第34B(3)(b)條,該申請亦必須附有下述文件—
(a)完成合併及成立新計劃所需的所有文件的擬本;
(b)為尋求參與僱主及計劃成員同意合併而給予他們的通
知書擬本(如適用的話);及
(c)告知參與僱主及計劃成員合併一事、他們的權利和需
採取的行動、以及一切相關安排的通知書擬本。
34C C條申請管理局
5.根據本條例第34
同意註冊計劃分拆
(1)為施行本條例第34C(2)(b)條,要求管理局同意將註冊計劃分拆的申請必須載有下述資料—
(a)擬分拆的註冊計劃的名稱及註冊編號;
(b)分拆建議的有關聯絡人的姓名、通訊地址及電話號
碼;
(c)建議分拆的理由;
(d)在擬分拆的註冊計劃中的下述人士的數目—
(i)參與僱主;
(ii)屬有關僱員的成員;
(iii)屬自僱人士的成員;
(iv)持有保留帳戶的成員;
(e)一項陳述,說明根據該計劃的管限規則,分拆是否必
須取得參與僱主或計劃成員的同意;如必須的話,則
另須載有一項陳述,指明根據該等規則有關同意必須
於何時和如何取得;
(f)一項陳述,說明根據該計劃的管限規則,參與僱主或
計劃成員是否需要(全數或部分)承擔分拆的費用;如
需要的話,則另須載有一項陳述,指明根據該等規則
該費用是如何支付的;及
(g)符合第(2)款的分拆方案。
(2)分拆方案必須—
(a)指明建議的分拆生效日期;
(b)指明建議給予參與僱主及計劃成員有關分拆的通知書
的日期;
(c)包括如何進行有關分拆的詳細計劃;
(d)包括顯示有關註冊計劃及其成分基金如何分拆的圖
表;
(e)指明將計劃成員的累算權益轉移至新計劃的安排;
(f)指明補償計劃成員因分拆而在累算權益上的潛在損失
的安排,以及處理計劃成員因分拆而產生的不滿的機
制(如有的話);
(g)包括分拆的費用估算;及
(h)指明該費用擬由誰承擔;如擬由參與僱主或計劃成員
(全數或部分)承擔的話,則另須指明他們需承擔的款
額和如何支付該款額。
(3)為施行本條例第34C(2)(b)條,該申請亦必須附有下述文件—
(a)完成分拆及成立新計劃所需的所有文件的擬本;
(b)為尋求參與僱主及計劃成員同意分拆而給予他們的通
知書擬本(如適用的話);及
(c)告知參與僱主及計劃成員分拆一事、他們的權利和需
採取的行動、以及一切相關安排的通知書擬本。
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
行政總監
2000年5月8日
註釋
本規則補充《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條例》(第485章)(“主體條例”)的條文以配合其於年底的全面施行。
2.第3條為施行主體條例第12(3)條而規定如何計算不時歸屬註冊計劃成員的累算權益。
第3條亦就核准受託人沒有確保計劃成員的累算權益按照該條計算而訂定罪行。
3.第4及5條分別列出根據主體條例第34B及34C條申請將註冊計劃合併及分拆而須向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呈交的資料及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