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与当代大学生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长征精神给当代大学生的启示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胜利不止是历史的转折点同时它给我们留下了无比珍贵的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观念开放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当代大学生不仅要认真理解和领会长征精神,更要将其继承和弘扬,形成新的长征精神。
一、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其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
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人们行动持久的精神动力。
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动力,才能激励红军将士们克服种种困难,勇往直前。
在复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只有具有远大理想信念和坚定的事业追求,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动力,坚定自己的价值追求,奋发成才,奉献社会。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把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
二、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长征精神就是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的精神。
长征途中,红军在党的利益、民族利益和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士兵,无不表现出顾全大局,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的精神品质。
集体主义思想反对一切“个人至上”、“个人中心”和“个人神圣”的个人主义理论。
它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真正体现,当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先公后私,顾全大局。
也就是说,集体主义价值观使大学生们懂得自我价值只有在与他人、集体、社会发展的关系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否则,自我价值的实现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长征精神与当代大学生长征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红军将士在逆境中坚持理想信念英勇奋斗的历史.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新时期,长征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乐观、坚定。
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就业、考研、交往、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生活的自理问题……这种压力随着当前社会竞争的加大,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日益凸现。
很多大学生在这些压力中逐渐地退缩,甚至走入了迷途,出现了一出出的悲剧。
其实我觉得,生活和长征一样,并不轻松,但我们如果能像长征中的勇士一样,信念坚定,乐观向上,那么任何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够克服,再难的险阻我们都能跨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主席的这首诗将红军不屈不挠、乐观向上、英勇无畏的精神刻画得淋漓尽致。
红军长征途经11个省区,渡过22条大江大河、翻越22座大山,进行重要战役战斗380多次,突破了上百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千难万险。
面对如此多的困难,红军战士们尚且如此乐观,我们大学生的困难与之相比,可以说是极其轻微的吧,那我们更有理由去乐观的面对,勇敢的去挑战生活赋予我们的种种压力了。
(二)大胆的创新。
红军浴血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后,人员损失过半,部队中怀疑与不满的情绪达到顶点。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毛泽东力主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而改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
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理工学院15级10班薛福臣摘要: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工农红军于20世纪30年代创造的一种举世闻名的精神,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同时也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成为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关键词:长征长征精神大学生一:长征精神的起源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过半。
12月,黎平会议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
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
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
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
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二: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与精神实质中国红军长征途中铸造的伟大长征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
第一,理想科学、信念坚定。
革命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
长征的胜利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胜利,是无产阶级革命理想的胜利。
长征初期,由于党内的“左”倾错误,根据地丧失殆尽,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
长征开始后,主持中央工作的博古和领导红军的李德在战略退却中奉行逃跑主义,又造成湘江战役的惨重失败,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
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党和红军并没有停止步伐,而是“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
他们靠的就是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靠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昂扬斗志。
( 心得体会)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92028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Enlightenment of the spirit of the long march to contemporary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一)80年前,一次闪烁着革命理想光芒的远征,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长征情结。
80年后,我们穿越时空回望历次长征纪念活动,透过这扇特殊的窗口,感受到了长征宣传的与时俱进,感悟到了长征精神的历久弥新。
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最终走向胜利呢?是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珍藏着的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而长征精神,就像一座永远的丰碑,永远树立在人们的心中。
我不禁想起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长征故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一位首长把仅存的青稞面留给了战士,而那位战士最后又把青稞面还给了首长……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等多么宝贵的长征精神,它们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记得我刚学自行车时,爸爸老在车后面扶着。
一天,爸爸对我说:“你练了这么久了,该自己骑了吧。
”我很不情愿地大声喊:“不要啊!万一我摔下来怎么办?”“好了好了,不放就不放。
”爸爸笑着说。
我又骑了几圈,风在耳边呼呼地响,感觉特别爽。
这时,不知怎的,车头好像跟我作对似还有一次,我参加了校运会的几项比赛。
长征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主席的诗词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走过革命先辈们走过的路,体会革命先辈们创造的伟大的长征精神,让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好地为祖国的进一步富强贡献力量。
长征精神,是以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为内涵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1934年10月的赣南,一支濒临绝境的队伍从于都河边出发,迈开双脚,历经艰险,走草地、过雪山……中央红军在367天的长征中,进行了300余次战斗,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
两万五千里路程上,只休息了44天,日均行军74里……他们没有屈服,没有埋怨,他们始终保持着对党的忠诚,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
这就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的“大无畏”,体现红军战士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长征精神。
在长征精神的支持下,中央红军走出了革命根据地,走向了民族救亡前线,走出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胡锦涛主席曾对长征精神的内涵给予精辟论断: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及其当代意义(大学生演讲及写作素材)长征精神及其当代意义(大学生演讲及写作素材).txt14热情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从心灵内部迸发而出,激励我们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和活力;热情是一根强大的支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总能催生我们乐观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没有热情,生命的天空就没的色彩。
长征精神及其当代意义胡锦涛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今天,在这个新时代社会,最重要的就是弘扬长征精神,躬身践行长征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中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长征精神的形成长征精神的形成绝非偶然。
它而是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精神做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红军广大官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磨砺而成的。
任何一支军队的精神特质,都深深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
长征精神所体现的理想、信念、情操、气节、风格、作风等,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的体现和升华。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长征途中他们时时处处铭记国家民族的大义,牢记劳苦群众的疾苦和诉求。
红军长征正值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肩负起历史责任,率先高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并把这种深厚凝重的民族大义转化为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英勇行动。
长征精神所体现的这种为民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民族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正是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百折不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展现。
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长征的胜利从根本上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
在长征途中,尤其是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洞察中国革命实际,立足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着眼解决各种复杂矛盾,就加强党的建设、红军建设、根据地建设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创见的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也为长征精神得以形成提供了科学指南。
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大学生对长征精神的心得体会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一)80年前,一次闪烁着革命理想光芒的远征,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长征情结。
80年后,我们穿越时空回望历次长征纪念活动,透过这扇特殊的窗口,感受到了长征宣传的与时俱进,感悟到了长征精神的历久弥新。
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最终走向胜利呢?是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珍藏着的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而长征精神,就像一座永远的丰碑,永远树立在人们的心中。
我不禁想起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长征故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一位首长把仅存的青稞面留给了战士,而那位战士最后又把青稞面还给了首长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等多么宝贵的长征精神,它们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记得我刚学自行车时,爸爸老在车后面扶着。
一天,爸爸对我说:你练了这么久了,该自己骑了吧。
我很不情愿地大声喊:不要啊!万一我摔下来怎么办?好了好了,不放就不放。
爸爸笑着说。
我又骑了几圈,风在耳边呼呼地响,感觉特别爽。
这时,不知怎的,车头好像跟我作对似还有一次,我参加了校运会的几项比赛。
到最后一项长跑时,我箭一般地向前冲去,一路遥遥领先。
可是,才跑到一半,我就精疲力尽了,速度越来越慢,后面的两名同学也追上了我,得意地向我瞟了一眼。
我上气不接下气,真想停下来不跑了,可看到同学们那着急的样子,听到大家为我的加油声,我想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二万五千里长征都不怕,我怕什么呢?我顿时有了信心,带着全班同学的期望奋力向前跑去。
阐述伟大的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弘扬和集成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
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可以有不同的归纳、概括。
第一,理想科学、信念坚定。
革命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
长征的胜利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胜利,是无产阶级革命理想的胜利。
亲身参与长征的杨成武将军曾说过:“我们的指战员英勇善战,为了保卫党中央肯于牺牲一切。
长征初期,由于党内的“左”倾错误,根据地丧失殆尽,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
他们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靠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昂扬斗志。
在长征最困难的时候,红军官兵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
正是凭着这种理想信念,红军迅速从初期失利的阴影中摆脱出来,逐步走上胜利的坦途。
第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革命英雄主义是长征精神的集中反映。
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硝烟和自然环境下进行的,经历和承受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艰难险阻。
转战途中,天当房、地作床,日晒雨淋,风餐露宿,野菜充饥,篝火御寒。
几乎每天都有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名官兵献出生命。
第三,独立自主、唯实创新。
长征是实事求是精神的经典范例。
红军之所以被迫进行长征,最直接的是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种战略战术的实施,每一次战役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是我们党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硕果,使党和红军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四,顾全大局、紧密团结。
这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
作为一次涉及全国各支红军部队和各个根据地的大范围战略行动,全党能否始终保持高度的团结统一,几支红军能否完全置于党中央的绝对领导之下,是直接关系到党和红军命运和革命事业成败的大问题。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政治上志同道合,思想上同心同德,生活上互帮互助,把战友当做亲人,把部队当做自己的家,凝结成一个坚不可摧的革命集体。
精品—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长征精神_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2长征胜利80周年了,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好久远的一段时间,可是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却是永远不可遗忘的一段英雄岁月,是恢弘史歌般的荣耀,是我们获取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的重要历史记忆公元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离开江西瑞金进行战略大转移,至1936年10月止,红军走过了赣、闽、粤、湘等十一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行程达两万五千里。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极其伟大。
它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诗篇。
它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
它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早已成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
红军不怕长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万里长征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渡湘江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过草地、翻雪山等一副副鲜活的历史画卷,更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长征精神。
什么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战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富强的强大精神力量。
红军的长征精神带给我们当代大学生启发,它从其他方面给我们带来积极影响。
长征精神提高我们的爱国精神。
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将是祖国发展的新的源泉,我们肩负着祖国未来建设的重担。
爱国精神是体现了我们对国情深入的了解以及对事物整体看待并结合社会实际而选择的最明智的行动上,更体现在了我们的心中。
论长征精神对大学生的影响第一篇:论长征精神对大学生的影响论长征精神对大学生的影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80多年前毛主席的诗词至今还在传送。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的成功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
而长征的胜利,锻造出了不朽的长征精神。
而长征精神是老一辈的革命者对革命的的信仰的结果。
这种精神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深远持久的。
遵义会议对长征胜利的重要性说到长征,不得不说的就是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通过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指出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和危害,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新的正确路线。
遵义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的,并且取得了决定性成果,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应该说这次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的极其重要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实际上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
因此说,咱们讲遵义会议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上成熟的标志性事件,它是一个关节点,是中国革命在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道路的一个关节点。
今天我们仍然是一个道路选择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更大的理论勇气,实现理论突破,以此架构,建设我们的精神大厦,理论大厦,指引我们的行为,两个都不走,走好我们自己很重要的把这个自己的要理论上完善,这是我们今后要做的工作。
第二个内容,就是选好领导人很重要。
可以说,民族历史是由全民族的人民创造的,历史由全人类创造的,每一个先进的政治集团,也是这个集团所有成员创造的,但同时我们也得看到,一个民族有了民族英雄,你这个民族才有灵魂,一个政治集团有了站位更高更强的洞察力,思想领导力的领导人,这个政党才走向辉煌,所以我们说选好领导人很重要,遵义会议很重要的我觉得还不全是批判了什么,历史是多种道路的,虽然有的道路可能走的更顺,有的道路更曲折,但最后他总有力量把他校正到正确道路上来。
长征精神与当代大学生
《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相信大家对这首诗歌都很熟悉。
这首诗是毛泽东主席在长征途中写下的。
通过感悟这首诗,我们该感到骄傲。
因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长征已经过去了,长征的精神仍存。
我们被感动着,被这浩浩荡荡的的长征队伍感动着。
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仅能从史书中了解当时长征的故事。
但是,我们都应该知道:长征并不像写这诗歌那么简单,并不是就这么几个字就可以把长征中的艰难困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要是历史重演,要是让我们大学生去长证,我们能完成这壮举吗?难以给出肯定的答案。
前人之事,后事之师。
长征给我们留下了永垂不朽的精神---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是看你怎么看待她。
在我看来,每个人的一生都好比一场长征,我们常常要战胜自己,战胜竞争对手,最终赢得胜利。
我们在这长征的人生中,应一生奋斗,自强不息,冲锋不止,直到生命的尽头。
•再推而广之于全人类,任何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各自的一场长征•由此可以想见这个词语的幅射面,及博大丰富的意义了。
我认为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应不在话下,我们还应该有“即使失败一千次,也有一千零一次站起来的勇气”,为什么长征能成功?因为革命党人坚持到了最后。
从一次次的挫折中总结经验,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坚持,是人类最好的品质。
我们还应该有“活一分钟就要战斗六十秒”的斗志。
如果人类都不思进取,那么世界就
到了末日了。
活一分钟,就要战斗六十秒!永不止息地奋斗,永不停止追求。
在苦得感觉受不了时,想想这两句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
你会感觉到浑身都充满了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