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雾霾调查视频最新
- 格式:pptx
- 大小:67.98 KB
- 文档页数:4
观柴静苍穹之下雾霾纪录片心得体会观柴静苍穹之下雾霾纪录片心得体会首先我很敬佩像柴静这样的媒体人,之前就觉得她与众不同,尤其是她采访别人时呈现出来的那种端庄,淡定,稳重的表情和犀利的提问,都让我很看好她。
昨天看完这部她自费去拍的纪录片,更加深了对她最初的印象。
有意义的人生难道不就是去做一点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吗?从一个科研者的角度来看这部纪录片,觉得拍的很不错,就像一篇文章一样,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而且她花了一年的时间,就能呈现出这样的报告,和她扎实的电视编辑功底不无关系。
首先是表明她拍这部纪录片的起因:她的女儿没有出身就得了肿瘤,让她想知道为什么?到底是因为自己的身体素质原因,还是大气污染惹得祸。
这是一个母亲的本性使能。
因此她探访了很多专家学者,给出来近几年来中国雾霾天的统计数据,数据不仅有国内的(中科院)还有国外的(NASA),可见她调查数据的全面性和可信性。
在确认了雾霾的严重性以及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雾霾天数和急症人数成正比,每年有50万人死于大气污染,颗粒物污染是癌症的最大致病因素)之后,那么她开始分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才能消除雾霾。
1.什么是雾霾?2.雾霾的主要成因。
3.如何消除雾霾,我们能做什么?对于什么是雾霾这个专业的问题,她用了一个形象的动画片来阐述,描述了PM2.5是如何进入人体的各个器官,并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对于雾霾的成因,主要是大量煤炭的燃烧,汽车尾气的排放。
那么大家不禁要问,为什么其他国家也照样烧煤,大量汽车奔驰,不会有这么严重的雾霾呢?进一步探究,发现根本原因是腐败,存在很多汽车的造假,规定是一套,实施是另外一套。
为什么没有政府部门管呢?在利益的链条下,政府官员只能表示无奈。
很多事情,他们只能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
难道真的是这样吗?我个人认为还是因为中国人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作祟。
虽然从小就被教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真遇到什么事,都会避而远之,要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罪犯在大庭广众之下犯案都没有人出面制止。
谈谈雾霾调查报告昨日上午10时,前央视主持人柴静制作的纪录片《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出现在网络上之后,迅速在各大视频网站上蹿红。
有网友戏称,昨日的网络被柴静刷屏,几乎所用的社交网站上都在谈论这部纪录片,大部分视频网站的首页醒目位置都能找到柴静的新纪录片《穹顶之下》。
据初步统计,截至昨日20时13分,优酷网点播401万次,9088条评论;腾讯视频网站2620万,32760条评论;乐视网站305万。
新浪微博这一话题截至昨日21时25分,阅读数6616.2万,精准讨论16.5万。
调查的念头源于未出生已患肿瘤的女儿追溯上一次柴静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是在美国生下了一个女儿。
美国产女事件还一度引发轩然大波。
而在昨日的视频中,柴静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XX年初,柴静被爆与摄影师赵嘉结婚。
同年10月底,据《南都娱乐周刊》报道,柴静在美国生下了一个女儿。
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柴静透露当时未出生的孩子被检查出患有良性肿瘤,一出生就要进行手术,所以她从央视离职并谢绝了一切工作邀请打算陪伴照顾女儿。
但生活在一年竟有175天污染的北京,害怕女儿有一天会问“什么是蓝天”、“为什么老把我关在家里”。
拍摄《穹顶之下》的想法便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照顾她(女儿)的过程中,对雾霾的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我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所以就做了这个调查。
”《穹顶之下》全片长103分钟,柴静拿出她两年前出书所得的稿费,总共投资了差不多一百万用于该纪录片国内外的拍摄和后期制作。
她亲自走访中国、美国、英国多个污染现场,如伦敦、洛杉矶等曾经污染严重的城市等寻找雾霾根源,还拜访了研究大气污染的学术机构,并实地拍摄他们的治污经验。
事实上,柴静过去在央视也曾制作过污染治理报道,还曾获选了20XX“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
但柴静称,相比于《穹顶之下》,这些污染报道“就事论事,停留在监督某些排污企业和地方政府GDP冲动上,我自己也停留在一种‘要发展还是要环保?’的简单思维方式上”,《穹顶之下》则是对过去问题的再回访,这一次回访使柴静意识到,“环保与经济发展并无冲突。
雾霾柴静穹顶之下近年来,雾霾已经成为了中国许多城市的头号公敌。
在这片朦胧不清的土地上,人们的呼吸变得艰难,能见度变得极低,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让我们来聆听一位知名记者柴静,她为我们揭示了雾霾背后的真相,并呼吁人们共同努力,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追求更清洁的空气。
柴静的《穹顶之下》是一部备受关注的纪录片。
通过拍摄雾霾严重的北京,柴静向观众们展示了中国雾霾问题的根源和影响。
这部纪录片以生动的画面和真切的事例,深刻揭示了雾霾从何而来,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柴静告诉我们雾霾问题的根源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工业废气排放、汽车尾气排放和煤烟等污染物的释放。
这些污染物与自然条件相结合,形成了雾霾。
柴静通过对雾霾的起源和组成进行详细解释,让观众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雾霾问题的复杂性。
接下来,柴静向我们展示了雾霾的严重影响。
她采访了许多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他们讲述了雾霾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困扰和痛苦。
柴静还采访了一家医院的医生,详细介绍了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这些真实的故事让我们更加认识到雾霾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柴静还采访了许多专家学者和环保人士,他们分享了自己对雾霾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他们认为,除了政府应该加大环保力度外,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他们提到了减少煤烟排放、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改善交通状况等方面的解决办法。
柴静通过让这些专家发表自己的看法,让观众们了解到雾霾问题并非无解,只要每个人都能够为环保贡献一份力量,我们就能够战胜雾霾。
事实上,柴静的纪录片不仅仅是关于雾霾的问题。
它还引起了观众们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雾霾只是冰山一角,而全球变暖、水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同样需要我们的关注和行动。
柴静的《穹顶之下》通过雾霾问题,让观众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激发了观众们的环保意识。
2023年柴静穹顶之下的观后感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一今天周末正好有些空闲时间,就静下心来观看了最近网上疯传的,央视原主播柴静自费拍摄的关于雾霾题材的专题调查记录片穹顶之下,视频时长103分钟,比较长,但我并没感到枯燥乏味,而是认真耐心地看完了整个视频。
观后的感受有四:一是上了堂生动,翔实的有关雾霾来龙去脉的科学普及课;二是对雾霾的严重性和危害性非常震惊;三是对目前空气质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心情格外沉重;四是对柴静在离职之后,还愿意自己花一百万,花如此大精力调查拍摄了这么一部关系百姓生存环境,生存质量,关系子孙后代健康的记录片心生敬意,佩服之至!雾霾到底是什么?从哪儿来?又该怎么办?这不仅是柴静关心的,是她调查拍片的初衷,更是我们全国人民都想知道,都想弄明白的,以前我还不太清楚它的潜在危害,听到广播里播报:今天空气严重污染,还不以为然,看到不少人戴着口罩,还觉得有点小题大作,但有一次亲自体验后,我再不这么认为了,记得一天在外办事,整个一天喉咙就是不舒服,老想着咳嗽,本以为自己感冒了呢,想不到睡了一晚后,这种症状竟然完全消失,我这才意识到这恐怕是空气惹的祸吧。
看了这个记录片,更是上了一堂科普课,它以大量翔实的数据,科学的分析解说,历年空气质量的对比,和其它国家的对比,甚至用生动的动画形式把艰涩难懂的东西作了形象的说明,让我明白了雾霾来自哪里?为什么最近几年会特别严重?它有哪些明显的危害和潜在的危害?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看到他们调查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感觉心情特别沉重,有一句话印象深刻,柴静说:以前不清楚空气中是什么味道?现在清楚了空气中弥漫的是"钱,钱,钱"的味道(大意),其实很多减排措施通过努力是可以同步跟上的,但为了降低成本,追求一已的眼前利益,可以造假,可以蒙混过关,调查的事实触目惊心,再不引起重视,加强全民环保意识,制定措施,严格执法,那"现在的雾霾还只是开始"呢,发展下去贻害的不仅是当今的全国同胞,也包括我们的子孙后代。
前央视主播柴静: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柴静,是央视的一位美女主播,自从辞职后,鲜少在公众面前路面,而近日,柴静在网络上公开了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
此段视频,一度在微信朋友圈刷爆屏。
柴静作为记者,作为前央视主持人曾长期制作污染治理报道,如《山西:断臂治污》《事故的背后》《尘肺病人维权调查》等,获选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
而这一次,不做记者,作为母亲,作为调查者的她,再次回到雾霾的问题上。
柴静在网络发布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自费百万解决“私人恩怨”。
(完整视频)柴静在采访中表示,孩子生病使空气污染成为她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在一年的调查中,柴静作为一位母亲而不是调查记者,围绕“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进行了一系列调查。
《穹顶之下》全片103分钟,柴静走访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并多国实地拍摄治污经验。
这次关于雾霾的调查,被认为“是非机构、非记者所做的信源最权威、信息最立体、视野最开阔、手段最丰富、最有行动感的雾霾调查”。
在此前的交流现场,柴静综合运用当众演讲、现场演示、视频展示和网络传播这四大手段,剖析了给中国带来严重大气污染的燃煤和燃油存在的四大问题。
谈到选择雾霾这个题材的初衷,柴静说:“这不是一个计划中的作品”。
2013年初柴静怀孕,但未出生的孩子却被检查出患有肿瘤,一出生就要进行手术,因此她辞职打算用相当的一段时间照顾孩子。
一出生就接受手术的宝宝已经痊愈,但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柴静对雾霾的感受却越来越强烈,“生活在一年竟有175天污染的北京,害怕女儿有一天会问我'什么是蓝天''为什么老把我关在家里',加上全社会对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关心,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我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因此,才开始了这个调查。
柴静在访谈中表示:“一个人没有当妈妈之前,这个世界只跟你有几十年的关系,到此为止,我对我的一生负责任就可以了。
柴静关于雾霾的演讲:雾霾之上,穹顶之下,我们同呼吸共命运大雾霾后得知怀孕:女儿健康就好。
20xx年1月份北京,一个月里头25天雾霾。
那个月里头,我还去了四个地方出差:陕西、河南、江西、浙江。
回头看视频里的天空,当时的中国正被卷入一场覆盖了25个省市和6亿人的大雾霾,但有我的嗓子有意向,在西安那天晚上咳得睡不着觉,我就切了一只柠檬放在枕头边上。
回到北京之后,我知道我怀孕了。
听到她的心跳的那一瞬间,我觉得我对她没有任何别的期望了健康就好。
但是,她被诊断为良性肿瘤,在出生之后就要接受手术。
我还没有来得及抱她一下,她就被抱走的。
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后来我辞职陪伴她、照顾她,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平安就好、健康就好。
以前我从来没有对污染感到过害怕,去哪我都没戴过口罩。
现在有生命抱在你怀里,她呼吸、她吃、她喝,都要由你来负责,你才会感到害怕。
那场雾霾持续了差不多两个月(20xx年底),它让我意识到这件事情不是偶然发生,也不可能很快过去了。
这是20xx年整整一年的北京,只有空气和良的时候,我才能带她出门,但是这样的天能有多少呢?污染天数175天,这意味着一年当中有一半的时间我不得不把她像囚徒一样关在家里面。
十年前那个环保局长对我说了一句话,“孝义是山西的缩影,山西是中国的缩影”。
短短十年,我眼睁睁地看着它成为现实。
连续40天空气影像记录显示:天津20xx年空气污染天数197天,沈阳20xx年空气污染天数152天,成都20xx年空气污染天数125天,兰州20xx年空气污染天数112天,石家庄20xx年空气污染天数264天有的时候早上醒来我会看到女儿站在阳台前面用手拍着玻璃,用这个方式告诉我她想出去。
她总有一天会问我,妈妈,为什么你要把我关起来?外面到底是什么,它会伤害我吗?这一年当中我做的所的事情,就是为了回答将来她会问我的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雾霾是什么:这是一个看不见敌人的战争雾霾是什么呢?我有时候会把灯关掉,我想看一看,我知道PM2.5就存在这当中,它们是一些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所以它们才能折射大量的可见光,留给我们一个能见度很低的世界。
《柴静拍摄雾霾调查》观后感姓名:王丹学号:2014411086年级:2014级院系:历史学国学上课时间:周五下午上课地点:综合楼503看了《柴静拍摄雾霾调查》后,感触颇多,可以说是触目惊心。
新闻说这部时长103分钟的雾霾调查是柴静姐姐自费拍摄的,一方面我感动于柴静姐姐对女儿深沉的爱,另一方面就是对关于雾霾调查的深思,雾霾好可怕。
随后的第一个举动是买口罩,买了很多的一次性口罩,决定每天都要带口罩!开头柴静姐姐说,女儿未出生便患有肿瘤,刚出生就接受了手术,而自己还没有来得及看一眼女儿,真的很心酸,幸好手术成功了。
出生后,柴静姐姐也不敢带她出去,因为怕她受到伤害。
而这一切的祸源便是“雾霾”!于是,柴静姐姐便自费百万,耗时一年,跨越多国,展开调查雾霾的原因。
很感动柴静姐姐对女儿的爱,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其实,说实话,“雾霾”这个词我是最近几年偶尔听到的,我根本不知道它到底指什么,我脑中模模糊糊的觉得可能是很多的,不容易散开的雾就是“雾霾”吧?在片中,柴静姐姐主要向我们解释了“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这三个问题。
由此,我对雾霾有了深入的了解。
雾霾是什么?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
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
霾就是灰霾(烟霞)。
这样来说,雾霾是一些空气动力学直径小雨2.5微米的颗粒,而我们肉眼能看见的最小颗粒都是他的20倍,我们看不见它们,但是它们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当PM2.5值升高时,人群的死亡率会随之上升。
在片中,柴静姐姐列出了好多数据,虽然看不懂,但是知道我们的PM2.5是比较高的。
雾霾从哪儿来?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燃煤和燃油占了百分之六十,而在燃烧排放时大部分是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就直接排放到了大气之中,煤炭没有得到清洗,石油没有得到提炼,各种有毒物质随着排放来到大气之中,通过我们的呼吸进入身体。
想想就可怕。
我们怎么办?在片中,环保局的一位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现在都不敢开口,让人看到里面没有牙齿。
柴静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感悟体会近几日,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被广大网民争相转发,各大新闻网站也纷纷对此进行了报道,这位已经离职一年的前央视调查记者再一次以调查者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向人们讲述她与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
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这与我有关吗?曾几何时,每当我看到北、上、广等大城市空气污染的报道时,我都会为自己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从广州回到小县城而沾沾自喜。
不幸的是,通过手机软件对家乡空气情况几个月来的关注,我得出了一个是令人沮丧的结论——轻度污染已成常态,中度和重度污染时有发生!就这样一个还算山清水秀的山城,在几十年经济飞速发展之后,也已经潜移默化地被雾霾所笼罩,而生活其中的我们却浑然不知!闭上双眼,我依然记得儿时的天空是蔚蓝色的。
我试着在雨后的晴日里抬头仰望,我恍然发现,蓝天或许还可以称之为蓝天,只不过蔚蓝已经被朦胧的微蓝所取代。
作为一个个人,柴静的力量是有限的,虽然她在纪录片里说“这是我与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但是对于作为受害者的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雾霾已然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当我们抱怨、谴责有关部门和企业理应承担更多环保责任时,别忘了坚决对自己污染大气的行为说“NO”,哪怕只是燃放一个小小的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