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升华与凝华
- 格式:ppt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21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知识点及综合提升: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知识梳理】一、升华1.定义:物质从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2.物质发生升华时要热。
二、凝华1.定义: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凝华。
2.凝华过程中要热。
【注意】由固态向气态方向转化的都吸热,反过来都放热。
【激活思维】常见自然现象的成因①云、雨、雪:水蒸气遇冷成的小水珠和成的小冰晶的集合体飘在空中就是云;小水滴在空中大量聚集不能悬浮在空中下落就成为雨;云中的小冰晶大量聚集下落就成为雪;如果雪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也会形成雨。
②露:水蒸气成小水珠附着在草木砂石上就形成露。
③霜:水蒸气成小冰晶附着在草木砂石上就形成霜。
④冰花:水蒸气成小冰晶附着在窗户玻璃壁上就形成窗花。
【A双基巩固】知识点1 升华1.(现象)有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B.熔化C.升华D.蒸发2.(实验)如图所示在探究碘升华实验中,在碘锤中加入少量固态碘,加热后出现紫色的碘蒸气。
已知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
观察图片后,请思考该实验装置改进(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理由是。
知识点2 凝华3.(现象)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B.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C.冰冻的衣服也会干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4.(实验)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由经过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知识点3 升华吸热与凝华放热5.(实例)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_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________热,实现快速灭火。
6.(实验)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
第4节升华和凝华(泰安中考)如图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 ℃以下,不过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熔化C.汽化D.凝华【提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 ℃以下,达不到冰的熔点,故冰不会熔化;但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故是冰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成为水蒸气.【答案】 A【方法归纳】在解答这类题时:首先确定出物质的初始状态属于固态还是液态或气态,然后分析物质经历了物态变化后最终属于什么状态,最后由初始状态与终端状态根据物体变化的名称确定物体中间的物态变化.知识点1升华1.升华是指物质从______态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属于______热过程.2.人工降雨的原理:当干冰喷入冷空气时很快______,______大量的热,使周围的冷空气温度______,这时候冷空气中的________就会变成________,小冰晶变大后就会下落,假如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则会________而形成雨.知识点2凝华3.凝华是指物质从______态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属于______热过程.4.霜、雾凇、冬天窗户上的“冰花”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现象,直接变为______态.知识点3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5.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这六个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放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1.(桂林中考)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凝华的是()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 ℃时也能晾干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中“冰”“雪”的形成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汽化和液化B.升华和凝华C.凝固和凝华D.凝固和液化3.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准确的是()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______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____热.5.(河南中考)如图,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衡阳中考)在自然界中出现的露、霜、电闪、雷鸣、沙尘暴等现象中,其形成过程涉及液化的有______,涉及凝华的有______.7.(天津中考)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因为樟脑片发生了() A.凝固B.升华C.液化D.汽化8.(重庆中考)如下图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A.干冰变小B.树枝上霜的形成C.干手器将手烘干D.冰雪消融9.(镇江中考)舞台上经常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A.干冰升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D.干冰升华使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10.(杭州中考)以下相关物态变化的表达准确的是()A.冰熔化过程中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冰水混合物温外表的“霜”是由空气度高于0 ℃中水蒸气凝华而成C.通常采用降温的D.舞台上的云雾是方法将石油气液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储存有钢罐内化碳气体11.(临沂中考)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图是江涛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熔化,后液化B.先升华,后凝华C.先汽化,后液化D.先汽化,后凝固1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3.(莆田中考)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4.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下图,这层霜是___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挑战自我15.“打”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 ℃~-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__.(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测.猜测:霜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__和______.并在短文中找出支持猜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测,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测,请简要陈述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第4节升华和凝华1.固气吸 2.升华吸收下降水蒸气小冰晶熔化 3.气固放 4.凝华固 5.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体、凝华1.C 2.C 3.C 4.凝华吸 5.升华紫色会逐渐消失,瓶内出现碘固体 6.露霜7.B8.B9.A10.B11.C12.凝华放出13.升华凝华14.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会放热内侧15.(1)水蒸气凝华(2)气温在0 ℃以下空气湿润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 ℃~-10 ℃,也不会出现霜(3)不能,因为没有实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比照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基础知识讲解】1.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升华过程中要吸热。
升华吸热可以致冷。
如冰冻的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是因为冰直接升华变成了水蒸气。
放在衣箱内的樟脑丸会渐渐变小甚至消失,是因为升华变成了气体。
生活中常用升华吸热的现象得到低温,例如: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升华吸热来冷藏食物。
又如,舞台上用的“云”就是干冰的升华。
2.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冬天的早晨教室玻璃窗上会出现一层冰霜,是因为室内水蒸气遇冷凝华产生的。
【典型例题】【例1】图1.5-1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的是()图1.5-1[分析]从图中情景可以看出a c d中物质“雪、冰、樟脑”都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升华现象;而b图中则出现液态的“小水珠”属液化.答案 b.[例2] 冬天的早晨,常常看到霜,霜的形成是什么现象?卫生球放在箱子里,过几个月会变小或消失,又是什么现象?[分析]霜是小冰晶,是固态,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的,所以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卫生球是固态,放在箱子里过几个月变小或消失,是因为它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
[解]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卫生球变小或消失是升华现象。
[例3] 在严冬温度较低的时候,窗上可以结霜,这是水蒸气______现象。
霜应结在玻璃的室______(填:“内”或“外”)侧。
[分析] 霜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遇冷放出热量凝华成小冰晶而形成,是气体直接变成固体的过程。
[答] “凝华”、“内”[例4] 下列现象都是属于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B.江面上形成大雾C.水正在慢慢地结冰D.灯泡用了一段时间后,灯丝会变细[分析]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这是水的蒸发所致;江面上形成大雾,这是液化现象;水正在慢慢地结成冰,这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灯泡用了一段时间后,灯丝会变细,这是钨直接变成了钨的气体所造成的,应该是升华现象。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直接转化的。
2、知道升华和凝华,了解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能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物质三态变化的区分。
知识点一、升华和凝华1、升华(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变小了或者不见了;冬天晾晒的衣服也能干了。
(2)升华吸热。
例如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来降低温度,创造一个低温环境,便于食品在低温下储藏,防止腐烂变质。
升华也有致冷作用。
(3)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有两个途径:①先由固态变为液态,再变为气态。
物态过程为先熔化再汽化。
②不经过液态直接变为气态。
物态过程只是升华。
(4)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在升华,加之蒸发也是任何情况下都在发生,所以在0℃的环境下,有0℃水,有0℃冰,有0℃的冰水混合物,还有0℃的水蒸气。
2、凝华(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如:冬天树枝上的“雾凇”;窗户上的冰花;路面上的霜。
(2)凝华放热。
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就是因为下雪是凝华放热,化雪是熔化吸热。
3、人工降雨人工降雨是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打入冰云层,干冰很快升华,冰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小冰粒逐渐变大下落,下落中遇到暖气流熔化为雨滴降落到地面。
例题讲解:例1、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
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高度固定的。
(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
(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解析:(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酒精灯及其火焰高度固定的。
(2)由于研究的是碘的物态变化,所以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碘。
第4节 升华和凝华一、基础知识1、物质从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需要____热量;物质从____态直接变成____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需要____热量。
2、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冰冻衣服边干、樟脑丸变小、钨丝变细3、生活中的凝华现象:霜、雾凇、冰花4、水的三态循环二、典型例题1、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A .春天缥缈的雾B .夏天晶莹的露C .秋天轻柔的霜D .冬天凝重的冰 解析:A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A 错误;B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B 错误;C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C 正确;D 、冰是水凝固形成;故D 错误;故选C .2、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变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物态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 )A .先升华,后凝华B .先升华,后凝固C .先汽化,后液化D .先溶化,后凝固 解析:灯丝在高温下直接升华为气态,气态的钨遇温度低的灯泡壁后凝华.所以灯泡变黑. 故选A3、如图所示,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解析:A 、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冰变成水叫熔化;故A 错; A .B .C .D .B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叫凝华;冰变成水叫熔化;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故B 错、C正确;D、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叫凝华;冰变成水叫熔化;故D错.故选C.三、课后作业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2、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B.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小冰晶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D.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3、关于自然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初冬松花江畔“树挂”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放出热量B.冬天的室外,小雪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吸收热量C.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逐渐变小是升华现象,需吸收热量D.初春时节,哈市路面的冰雪逐渐消融是液化现象,需放出热量4、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①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上出现的“白霜”②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③水烧开时壶嘴处出现的“白气”④钢水浇铸成火车轮.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解;(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A.a c B.adf C.b c D.e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升华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汽化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凝华7、时令蔬菜在运输过程中利用干冰来进行保鲜的.初春早上的“白气”是现象(以上填物态变化名称).吃冰棍凉快是因为过程中冰棍(吸收/放出)热量.8、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表面(选填“内”或“外”),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9、下列事实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过程:(1)放在衣箱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这是现象.(2)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看到有很多“白气”,这是现象.(3)冬天,嘴里呼出“白气”,这是现象.(4)深秋晚间会“下霜”,这是现象.(5)戴眼镜的人,冬天从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眼镜变得模糊不清,这是现象.(6)出炉后的钢水又会变成钢锭,是现象.(7)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会干了,这是现象.10、“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而形成的;“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融化时要热量,导致环境温度降低.11、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中要热量,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无霜”.12、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A.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凝固B.树上的雾凇--凝华C.草叶上的露珠--熔化D.雪糕周围的“白气”--升华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夏天吃棒冰时,棒冰在嘴里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C.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D.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14、“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15、刚从冰箱中取出的硬邦邦的冰棒上粘着白花花的“粉”,剥去纸,冰棒冒“白雾”,若把冰棒放进茶杯,不一会茶杯外壁会“出汗”,冰棒放在嘴里变成“糖水”,这四种物态变化依次是()A.凝华、汽化、液化、熔化B.凝华、液化、液化、液化C.凝华、汽化、液化、液化D.凝华、液化、液化、熔化16、随着科技的发展,“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颗粒状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并向空气吸热,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粒或成小液滴,冰粒或液滴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冰粒熔化成水滴,和原有水滴一起降落就形成了雨.17、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物态变化的名称、、.(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一项节约用水的措施.。
第4节:升华和凝华(人教版)知识点精析一、升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升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升华时要吸热。
如: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3.常见升华现象: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⑤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二、凝华1.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凝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凝华时要放热。
3.常见凝华现象: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考点概览1.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包括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物态变化在中考试卷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是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必考题;当然,升华好凝华与其他物态变化一样属于常考内容。
升华和凝华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干冰的利用、樟脑片的利用、灯管和灯泡发黑现象等均是升华现象;二、霜、雪、雾凇、冬天窗花的形成均是凝华现象;三、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物态变化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地球上大量能源来自太阳,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就是物态变化的体现。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与物态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要特别注重将所学知识用于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常考热点升华与凝华的判断、吸放热选择题或填空题较多一般考点用升华、凝华解释自然现象简单题、填空题较多,用规律解释现象冷门考点升华、凝华的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升华、凝华的规律,出现概率较低典例精析★考点一:升华与凝华◆典例一:(2017•广元)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