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61.16 KB
- 文档页数:3
140生物技术世界 BIOTECHWORLD板蓝根是一种重要的清热解毒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其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有,板蓝根多糖在抑制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表达、防治炎症疾病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1]。
目前对板蓝根多糖的提取多采用水煎纯沉工艺,但是该方法对多糖的质量控制并不理想,也给板蓝根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本文即是对板蓝根多糖提取工艺进行分析,并对其体外免疫增强活性进行考察,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本组实验选取的板蓝根药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所用仪器包括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真空泵、真空干燥箱、电热鼓风干燥箱、电子分析天平、离心机、压力蒸汽灭菌器、旋转蒸发仪和全自动酶标仪;试剂包括硫酸、苯酚、甲醇、乙醇等分析纯,以及自制板蓝根多糖、蒸馏水、胎牛血清、刀豆素、红细胞裂解液;细胞包括淋巴细胞、YAC-1细胞和NK细胞;试验动物为BALB/c小鼠。
1.2 实验方法1.2.1 测定板蓝根多糖含量采用显色方法测定板蓝根多糖含量,即在供试液中加入5%苯酚1ml,摇匀后再加入浓硫酸5ml,静置待测;制备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前者浓度为0.1mg/ml,后者浓度为0.4mg/ml;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0.1ml、0.2ml、0.4ml、0.6ml和0.8ml置入1比色管中,各加蒸馏水调至2ml,摇匀后再加入5%苯酚1ml和浓硫酸5ml,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浓度,分析其线性关系;取供试品溶液进行重复性试验,并分别在0、1、2、3、5h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浓度,观察板蓝根多糖显色效果的稳定性;最后采用重量法测定浸膏得率,分析各因素对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2]。
1.2.2 免疫增强活性实验①制备淋巴细胞:脱颈处死小鼠,放入75%乙醇中浸泡;剪开小鼠左腹部,取出脾脏进行培养;吸取上层淋巴细胞悬液于试管内,并加入红细胞裂解液5ml,加入培养基;清洗淋巴细胞并计数,称取20mgIIF,溶入5ml蒸馏水中,配成储备液,按照1:1比例与PBS混合,对IIF溶液进行稀释,置于4℃温度下保存待用;称取5mg刀豆素A,置于5mlPBS溶液中,将其作为阳性对照储备液;观察淋巴细胞生长情况,检测其上清液中IL-10和IFN-的含量[3]。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题目名称:题目类别:论文系别:制药工程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摘要: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相关资料阐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鉴别、现代提取工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 板蓝根鉴别提取工艺板蓝根多糖含量测定药理作用临床引用前言:为十字花科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或草大青的干燥根;或十字花科植物移蓝(Isatis tinctoria L.),以根、叶入药。
为植物菘蓝或草大青的干燥根。
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0~20~30厘米,直径3~8毫米。
表面浅灰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横斑痕,并有支根痕,根头部略膨大,顶端有一凹窝,周边有暗绿色的叶柄残基,较粗的根并现密集的疣状突起及轮状排列的灰棕色的叶柄痕。
质坚实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至浅棕色,木质部黄色。
气微弱,味微甘。
以根平直粗壮、坚实、粉性大者为佳。
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肝、胆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温毒所致的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炎症、流脑、腮腺炎、急性肠炎、菌痢、肝炎、颜面丹毒、热病发斑等。
虽然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对多种病毒与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要忘记它是一味苦寒药物。
所以,对于上述疾病,只有出现温热、热毒、湿热内盛证候时,才能使用。
1、鉴别1.取板蓝根水煎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2.取板蓝根粉末0.5g,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1,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自然干燥),以正丁醇一冰醋酸一水(19:5: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3.板蓝根植物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板蓝根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共3篇板蓝根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1角度:板蓝根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随着人们对中药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有效成分被提取出来并应用在医学领域。
其中,板蓝根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中药,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也备受关注。
一、板蓝根提取分离有效成分的方法板蓝根中的有效成分主要为葛根素和姜黄素,传统的提取方法是水煎法,但这种方法存在浪费药材和耗时的问题。
因此,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新的有效成分提取方法。
1. 超声波提取法将细碎的板蓝根加入有机溶剂中,在超声波破碎下进行动态提取,可将葛根素和姜黄素的含量提高至较高水平,且提取速度快,操作简便。
2.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新型的无机溶剂提取方式,将板蓝根加入超临界CO2中,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等条件,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该方法无污染、可重复使用,但设备成本较高。
3. 液-液萃取法将板蓝根先用水提取一次,再将水提取液和有机溶剂混合,用搅拌器搅拌一段时间后离心分离,得到纯净的有效成分。
该方法操作简便,原材料消耗少,成本低廉。
二、板蓝根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需要对板蓝根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
目前,主要的测定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等。
1.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精准测量板蓝根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
测量前需将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出来,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样品中的组分。
该方法具有高分辨率、快速分析、准确可靠、灵敏度高的特点。
2. 紫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板蓝根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将提取出的有效成分与溶剂混合液进行浓度检测,通过测定吸收光谱,计算出有效成分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可靠的特点。
3. 比色法比色法是另一种测定板蓝根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
选用专用比色管,将有效成分与对应药液混合,在液体中出现的颜色能够反映有效成分的含量。
板蓝根中多糖和氨基酸的提取工艺研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板蓝根中多糖和氨基酸的提取工艺,通过实验方法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板蓝根的深加工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板蓝根中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张洪杰;王广乐【摘要】The extraction method of radix isatidis polysaccharide is studied by using water extraction. Based on the single-factor experiment, a quadratic polynomial regression equation of the forecasting model is set up with Box-Behnken design of three factors and three levels.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extraction are concluded as follows ;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f 90℃, extraction time of 6 h and liquid-solid ratio of 24 : 1 ( mL · g-1). The extraction rate is 11. 92% under these conditions.%采用水提法研究板蓝根多糖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板蓝根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通过响应面法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6h、液料比24∶1(mL·g-1),此时多糖提取率为11.92%.【期刊名称】《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27)001【总页数】5页(P80-84)【关键词】板蓝根;提取;响应面法【作者】张洪杰;王广乐【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板蓝根为常用中药材,多以菘蓝干燥根入药.目前全国所用的板蓝根分为两种:一种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广泛使用,习称“北板蓝”.另一种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在华南地区及西南大部分地区得到广泛使用,习称“南板蓝”.目前这两种商品不论在品种或质量上,都比较稳定[1].板蓝根具有味苦、性寒、归心等性质.现代临床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病毒和细菌所引起的感冒发热、流脑、肝炎、肺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急性眼结膜炎和疱疹皮炎等疾病.板蓝根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是公认的抗病毒中药,同时它还有抗菌消炎、免疫调节、抗内毒素、抗癌等作用[2].板蓝根的主要有效成分有:靛玉红、靛蓝、多糖、β-谷甾醇、Y-谷甾醇和精氨酸、谷氮酸等各种氨基酸.目前,人们认为具有治疗作用的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靛蓝、靛玉红和多糖中[3].多糖的提取一般是根据其溶解度的不同,选择不同温度、不同液料比的稀碱液、水作溶剂.现在人们逐渐将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离子交换色谱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等应用于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中[4].文中用水作提取剂,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浸提时间,温度和液料比工艺进行全面的研究,为提高板蓝根多糖的提取率,及其后期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1 实验1.1 材料和试剂板蓝根,购于南水桥药店,安徽产.葡萄糖、苯酚、无水乙醇、浓硫酸、乙醚等均为分析纯.1.2 实验仪器DK-S28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FA2004电子天平(上海精密仪器制造厂);101A-2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市实验仪器总厂);VIS-723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80-2B离心沉淀机(上海手术机械厂).1.3 实验方法1) 板蓝根粉末的预处理首先采用索氏提取法乙醚回流2~3 h去除可溶性脂类,接着用80%乙醇回流2 h后过滤除去单糖和低聚糖,备用.2) 显色液的配制往50 mL浓H2SO4中缓慢加入10 mL蒸馏水,冷却至室温后加入0.6 g苯酚晶体,搅拌溶解,备用.3) 板蓝根多糖的测定方法称取一定量的已处理好的板蓝根粉末,用水作提取剂,在设定温度下提取一定时间,静止过滤,残渣洗涤2~3次,合并滤液,准确移取1.0 mL滤液于试管中,加25.0 mL蒸馏水稀释,作为测定液.移取1.0 mL测定液于干净比色管中,加入5.0 mL显色液,震荡混匀后放入沸水浴30~35 min,然后放入冷水浴中冷却至室温35 min后,以蒸馏水做空白参比液,于490 nm处测吸光度.4) 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称取100 mg葡萄糖,蒸馏水溶解后定容于100 mL容量瓶中,配成1 mg/mL的标准液.分别移取1.0,2.0,3.0,4.0,6.0,8.0 mL标准液至100 mL容量瓶中定容.分别移取上述溶液1.0 mL于10 mL比色管中,加5 mL显色液,震荡混匀,置于沸水浴中,加热30 min后冷却至室温.以蒸馏水做空白参比,于490 nm处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5],可得回归方程:A=4.702 9C-0.000 3(C 为葡萄糖浓度,mg/mL),R2=0.998 6.5) 葡萄糖质量与提取率的计算苯酚-硫酸法[5],以葡萄糖为基准物作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多糖含量.多糖质量(1)式中:m为多糖质量(g);D(λ)为样品溶液吸光度;V为过滤后体积(mL);w为稀释倍数.多糖提取率%(2)式中:y为多糖提取率(%);m为多糖质量(g);M为原料质量(g).6) 提取液波谱分析准确称取5.0 g已处理好的板蓝根粉末,加150 mL蒸馏水,于90 ℃下水浴7 h后过滤,取1.0 mL滤液加25.0 mL蒸馏水稀释作为待测液.移取1.0 mL待测液于10mL比色管中,加5.0 mL显色液于沸水浴中煮30 min,取出冷却至室温,于450~550 nm范围内每隔10 nm测其吸光度,在490 nm处有最大吸收.7) 显色稳定性实验取0.04 mg/ mL的葡萄糖溶液于10.0 mL比色管中,加5.0 mL显色液,于沸水浴中煮30 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在490 nm下每隔5 min测一次吸光度,考察其显色稳定性(图1).图1 显色稳定性实验Fig.1 Stability after color test由图1可看出,样品在冷却后60 min内稳定性较好,其中20 min内吸光度逐渐增加,35 min后趋于稳定,因此实验最好在样品冷却至室温35 min后测定吸光度.2 结果与分析2.1 单因素实验2.1.1 浸提时间对板蓝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准确称取5份5.0 g已处理好的板蓝根粉末于5个锥形瓶中,液料比为30 ∶1(mL/g),浸提温度为80 ℃,浸提时间分别设置为4,5,6,7和8 h,过滤,残渣洗涤2~3次,合并滤液,准确移取1.0 mL滤液于试管中,加25.0 mL蒸馏水稀释,测定相应吸光度.根据式(2)计算多糖提取率,考察浸提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图2).图2 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Fig.2 Effect of time on the extraction of radix isatidis polysaccharide由图2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浸提时间的延长,多糖提取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4~7 h内多糖提取率增加显著,7~8 h内多糖提取率增加趋势变缓.时间过长会使多糖的结构破坏,从而影响多糖提取率.2.1.2 液料比对板蓝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准确称取5份5.0 g已处理好的板蓝根粉末于5个锥形瓶中,控制浸提时间为7 h,浸提温度为80 ℃,液料比分别设置为10 ∶1,20 ∶1,30 ∶1,40 ∶1和50 ∶1 mL/g,过滤,残渣洗涤2~3次,合并滤液,准确移取1.0 mL滤液于试管中,加25.0 mL蒸馏水稀释,测定相应吸光度.计算多糖提取率,考察液料比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3.图3 液料比对板蓝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Fig.3 Effect of liquid-solid ratio on extraction of radix isatidis polysaccharide由图3可知:在浸提开始阶段随溶剂的增加,板蓝根多糖提取率增加,当液料比为30 ∶1时多糖提取率最大.当液料比大于30 ∶1(mL.g-1)时多糖提取率变化不明显,说明多糖已基本溶出.从节约能源角度考虑,选择较佳液料比30 ∶1.2.1.3 浸提温度对板蓝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准确称取5份5.0 g已处理好的板蓝根粉末于5个锥形瓶中,浸提温度分别设置为60,70,80,90和100 ℃,设定液料比为30 ∶1 mL/g,浸提时间为7 h,过滤,残渣洗涤2~3次,合并滤液,准确移取1.0 mL滤液于试管中,加25.0 mL蒸馏水稀释,测定相应吸光度.计算多糖提取率,考察浸提温度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图4).图4 温度对板蓝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Fig.4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extraction of radix isatidis polysaccharide由图4可知:在60~90 ℃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多糖提取率增加,这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快,多糖的溶出效果增强;但当温度达到100 ℃时多糖提取率又出现下降趋势,这是因温度过高,容易引起多糖的降解,从而导致多糖提取率下降.2.2 响应面优化分析2.2.1 响应面分析因素水平的选取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6-9],综合2.1单因素实验结果,选取液料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多糖提取率影响显著的3个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方法.实验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1.表1 响应面实验因素与水平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response surface(RS) test水平 ABC液料比/(mL·g-1)T/℃t/h120∶1706230∶1807340∶1 9082.2.2 响应面分析实验设计方案以液料比(A)、浸提温度(B)、浸提时间(C)为自变量,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Y),进行响应面分析实验.实验方案及结果见表2.表2 响应面及实验分析结果Table 2 Results of the RS test序号ABC液料比/(mL·g-1)T/℃t/hY/% 140∶17075.80 220∶18089.15 330∶17067.56430∶17089.30 530∶190611.60 630∶180710.03 730∶18079.30820∶17074.90 940∶18068.06 1030∶190811.20 1140∶19078.901230∶18079.93 1330∶180710.10 1420∶180610.08 1520∶190710.89 1630∶18079.88 1740∶180810.132.2.3 响应面方差分析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表2实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得到各因素与多糖提取率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Y=9.85-0.27A+1.88B+0.31C-0.72AB+0.75AC-0.54BC-1.39A2-0.83B2+0.90C2;运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表3 回归分析结果Table 3 Statistical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is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值p值 (Prob>F)模型49.2495.4723.210.000 2A0.5710.572.410.164 8 B28.24128.24119.77<0.000 1 C0.7710.773.260.113 9AB2.0912.098.860.020 6 AC2.2512.259.540.017 6 BC1.1411.144.860.063 4 A28.1718.1734.640.000 6 B22.9212.9212.390.009 7 C23.4113.4114.460.006 7 失拟性1.25 30.424.100.103 1 纯误差0.4040.01 总差50.89 16回归方程中各变量对指标(响应值) 影响的显著性是由F值来判定的,p越小,相应变量的显著性就越高.表3中模型的F值为23.21,p值为0.000 2,表明模型是非常显著的.失拟项不显著(p值0.103 1),说明该模型是合理的.由p值可知,各因素对提取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料比.B,AB,AC,A2,B2和C2的p值小于0.05,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显著.A,B,C的交互影响作用大小为AC>AB>BC.R2=0.967 6,则证明该模型可以解释96.76%响应值的变化,说明该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可以用来分析和预测多糖提取率.2.2.4 响应面分析结果绘制3D图由图5可知,当液料比较低,浸提温度较高时,提取率较高,浸提温度和液料比相互影响明显;当液料比较大时,浸提温度升高,多糖提取率先增大后又有所减小.图5 Y=f(A, B)的响应面和等高线Fig.5 Responsive surfaces and contours of Y=f(A,B)由图6可知,多糖提取率随液料比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当浸提时间较短时多糖提取率变化显著,但随着浸提时间的延长,这种变化变得缓慢.液料比和浸提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图6 Y=f(A, C)的响应面和等高线Fig.6 Responsive surfaces and contours of Y=f(A,C)由图7可知:在浸提温度较低时,随浸提时间的延长,多糖提取率有增大趋势;而当浸提温度较高时,多糖提取率随时间的延长,先减小后增大.图7 Y=f(B,C)的响应面和等高线Fig.7 Responsive surfaces and contours of Y=f(B,C)应用Design-Expert软件分析可知,最优条件为:浸提温度90 ℃、浸提时间6 h、液料比23.8 ∶1 mL/g,板蓝根多糖提取率为12.56%.根据实际调整: 浸提温度90 ℃、浸提时间6h、液料比24 ∶1 mL/g.验证实验得出实际提取率为11.92%,与理论值的误差为0.64%.由此可知,响应面优化板蓝根多糖提取工艺参数准确,具有实际可操作性.3 结论1) 各因素对多糖提取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液料比.2)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90 ℃、液料比24 ∶1 mL/g、浸提时间6 h,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最高,达到11.92%.实际提取率与理论值相差较小,说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实验结果,可以简单快速地用来设计和分析各种与此相关的实验.参考文献(References)[1] 楼之岑,秦波.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1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303-306.[2] 孙小兵,盛家荣,王定培.南板蓝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4):66-69.Sun Xiaobing, Sheng Jiarong, Wang Dingpei.Research progress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for 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J].Journal of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8,25(4):66-69.(in Chinese)[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G].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90-491.[4] 车荣珍,吴艳,艾连中,等.超声波辅助提取板蓝根多糖的工艺优化[J].时珍国医国药,2011, 22 (10):2498-2501.Che Rongzhen, Wu Yan, AI Lianzhong, et al.Optimization of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proces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indigowoadroot[J].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2011, 22 (10):2498-2501.(in Chinese)[5] 徐光域,颜军,郭晓强,等.硫酸—苯酚定糖法的改进与初步应用[J].食品科学,2005,26(8): 342-346.Xu Guangyu,Yan Jun,Guo Xiaoqiang,et al.The Betterment and apply of phenol-sulphate acid method[J].Food Science, 2005,26(8): 342-346.(in Chinese)[6] Lee W C,Yusof S,Hamid N S A, et al.Optimizing conditions for enzymatic clarification of banana juice using reponse surfacemethodology(RSM)[J].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06, 73(1):55-58. [7] Muralidhar R V, Chirumamil R R, Marchant R, et al.A response surface approach for the comparison of lipase production by candida cylindracea using two diffrent carbon sources[J].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1, 9(1): 17-21.[8] Wu Yan, Cui Steve W, Tang Jian, et al.Optimization of extraction process of crude polysaccharides from boat-fruited sterculia seeds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Food chemistry, 2007, 105(4): 1599-1602.[9] 朱方明,马新,张安强,等.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北沙参多糖的工艺研究[J].食品科技,2011, 36(7):153-156.Zhu Fangming, Ma Xin, Zhang Anqiang, et al.Optimization of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 of radix glehniae polysaccharides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logy[J].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36(7):153-156.(in Chinese)。
板蓝根多糖提取工艺的探究摘要】以普通板蓝根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微波法提取板蓝根多糖,并对板蓝根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阐述。
探讨了微波法和水煮法各自优点与不足,目的是研究板蓝根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
【关键词】板蓝根多糖正交试验微波法水煮法【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351-01板蓝根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分为北板蓝根和南板蓝根。
板蓝根味苦、性寒,胃经。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主治外感风热、头面红肿、咽喉肿痛等症。
广泛应用于治疗发热、流脑、肝炎、肺炎、扁桃体炎、急性眼结膜炎等。
具有抗病毒和活血化淤的功效。
随着人们对特殊药用功能认识的提高,意识到板蓝根多糖是板蓝根生物活性的主要作用因子之一。
板蓝根多糖,已有研究表明板蓝根多糖具有免疫调节等作用,因此板蓝根多糖的提取分离及鉴定技术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能为板蓝根多糖功能的新药开发提供技术理论基础。
通过正交实验对影响该工艺的条件进行筛选,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对提取的粗多糖脱蛋白,为板蓝根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一,板蓝根多糖的分子量测定多糖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很多,通常采用蒸汽压渗透法及动态渗透法,分子量大于20000.5000可用溶液渗透压法。
实验室中最简便可用的是凝胶过滤法,根据在凝胶柱上不同分子量的对数成线形关系,先用各种已知分子量制成标准曲线,然后从曲线中求得分子量,用凝胶过滤法测分子量,注意每次缓冲液及流速均需相同,目的是为了减少误差的产生。
这种方法简便价廉,己被广泛用于糖胺聚糖的分子量的测定。
二,板蓝根糖分提出的方法1正交实验法以板蓝根为材料,将板蓝根优化。
经醇提除杂和水提醇沉后得到的板蓝根粗多糖RIPI,以闪式提取方式进行充分复溶后,通过静置冷析的方法将板蓝根粗多糖的成分分为冷水析出RIP Ⅱ及冷水易溶RIPⅢ两组成分,并对RIPⅢ组分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离纯化。
板蓝根化学\药理\质量及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按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方法、提取工艺方法将文献分类综述。
板蓝根化学成分复杂,具有抗菌、抗病毒、促进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质量控制方法和提取工艺有待于改进。
【关键词】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提取工艺板蓝根Radix Isatidis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能;广泛用于温病发热、发斑、喉痹、丹毒、痈肿、风热感冒等;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肝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现将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及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1、化学成分研究生物碱类物质所含生物碱类物质中,吲哚类化合物有依靛蓝酮、靛玉红、靛蓝、羟基靛玉红、吲哚-3-乙腈-6-O- D-葡萄糖苷、2,3-二氢羟基地-氧吲哚-3-乙腈、(E)-3-(3′,5′-二甲氧基-羟基)-2-吲哚酮;(E)-2-[(3′-吲哚)腈基亚甲基]-3-吲哚酮;喹唑酮类化合物有3-羟苯基喹唑酮、4(3H)-喹唑酮、2,4,(1H,3H)-喹唑二酮、色胺酮、板蓝根二酮B;喹啉类化合物有依靛蓝双酮;含硫类化合物有告依春、表告依春、1-硫氰基-2-羟基-3-丁烯;芥子苷类化合物有黑芥子苷、葡萄糖芸薹素、新葡萄糖芸薹素、1-硫代-3-吲哚甲基芥子油苷。
2、药理作用研究2.1抗菌作用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2.2抗病毒作用对内毒素的作用内毒素是由细菌产生的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板蓝根具有抗大肠杆菌内毒素的作用。
经家兔热原检查法、鲎实验法研究证实,板蓝根氯仿提取物有抗大肠杆菌O111B4内毒素的作用,比较发现,不同产地板蓝根抗内毒素作用差异较大,有的抗内毒素作用为0.4U·L-1,而较低的只有0.001 U·L-1。
板蓝根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摘要:板蓝根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
其中的多糖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本文通过对板蓝根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探讨了最佳提取条件和方法,为板蓝根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1. 引言板蓝根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感冒、咽喉炎等疾病的治疗。
其中的多糖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
因此,研究板蓝根多糖的提取工艺,对于深入了解其药理机制、提高药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准备选取新鲜板蓝根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洗净、切碎并晾干备用。
2.2 提取工艺采用水煎法提取板蓝根多糖。
将板蓝根粉末与适量的水混合,加热至沸腾,然后继续煎煮2小时。
待溶液冷却后,用滤纸过滤,得到板蓝根多糖提取液。
3. 结果与讨论3.1 最佳提取条件通过对不同提取条件的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板蓝根与水的比例为1:10,提取时间为2小时,提取温度为100℃。
3.2 多糖含量测定采用酚硫酸法测定板蓝根多糖的含量,结果显示板蓝根多糖的含量为10.5%。
3.3 多糖结构分析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对板蓝根多糖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由葡萄糖、木糖和阿拉伯糖等单糖组成。
4. 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板蓝根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并测定了板蓝根多糖的含量。
同时,对板蓝根多糖的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
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板蓝根多糖的药理活性、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5. 展望虽然本研究对板蓝根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下一步,可以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提高多糖的提取效率和纯度。
同时,还可以研究板蓝根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 李晓明, 王丽娜. 板蓝根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J]. 黑龙江中医药, 2010(11): 65-66.[2] 张秀珍, 程丽娟. 板蓝根多糖的提取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药材, 2012, 35(8): 1171-1174.。
板蓝根提取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板蓝根是中国传统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抗菌、抗炎等多种功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肺炎等疾病。
随着人们对传统草药的认识和需求的不断提高,板蓝根的市场和销量也不断增长。
而板蓝根的提取工艺和质量标准对于保证其药效和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板蓝根的提取工艺及其质量标准,为其在临床应用和市场销售中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推动传统草药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二、研究内容(一)板蓝根提取工艺的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方法,研究板蓝根提取工艺的影响因素和不同工艺条件下提取效果的比较,包括原料粉碎程度、提取剂种类、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压力等因素。
在此基础上,确定出最佳的板蓝根提取工艺,并对提取物进行质量评价。
(二)板蓝根提取物的质量标准研究针对板蓝根提取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如灯芯绒苷、蓝花苷等,制定其含量的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同时,还将制定出板蓝根提取物的质量评价标准,包括外观、颜色、味道、水分含量、杂质含量、微生物限度等指标。
三、研究意义通过研究板蓝根的提取工艺和质量标准,可以有助于:(一)优化板蓝根的提取工艺,提高提取物的产率和含量。
(二)保证板蓝根提取物的质量和功效,提高其应用效果。
(三)标准化板蓝根提取物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四)深入挖掘传统草药的价值,推动其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实验室实验和数据统计等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一)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板蓝根的基本情况、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以及板蓝根提取工艺和质量标准的研究进展。
(二)实验室实验选择优质的板蓝根原料,采用不同的提取工艺条件,制备出不同的板蓝根提取物。
通过对提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含量进行实验分析和检测,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和质量标准。
(三)数据统计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图表,对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提取效果和质量指标进行比较和评价,确定出最优的板蓝根提取工艺和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