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理论常识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12
音乐常识知识音乐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能够传递的情感和表达的意义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如果要深入探究音乐,需要了解一些音乐常识知识,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一、音乐元素音乐由许多基本元素组成,包括旋律、和声、节奏和音色。
它们共同构成了音乐的结构和质感。
1. 旋律旋律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它是由一系列的音符组成,行成有规律的音乐段落。
旋律可以产生出听众的感情共鸣,是音乐中最常被听众记住的部分。
2. 和声和声是指多个不同的音乐声部在同一时间演奏出来的组合效果。
和声有丰富的形式和变化,它能够增强旋律的意义,产生出更为高级的音乐效果。
3. 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重要元素之一,它是指音乐中的强弱节拍的变化。
节奏可以将音乐分为不同的段落,控制着音乐的速度与韵律。
一个好的节奏能够让音乐更加有感染力,让听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4. 音色音色是指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音符时的声音的特质。
音色可以让听众感受到音乐的情感色彩,也可以让乐曲更加富有个性。
二、音乐类型音乐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型,每种类型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这里列举一些常见的音乐类型:1.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指那些源自欧洲古典音乐传统,存在至少有一个世纪的音乐形式。
古典音乐通常采用乐谱编写,具有曲式严谨、演奏精良的特点。
2. 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也被称为流行歌曲,是指能够赢得大众广泛喜爱的音乐。
流行音乐通常较为简单易懂,节奏明快,歌词情感直接。
3. 摇滚音乐摇滚音乐是诞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一种音乐类型,它具有高亢的音色和强烈的节奏,通常表达着青春活力和对社会现实的反叛。
4. 电子音乐电子音乐是由电子声源创造出来的音乐,通常利用计算机和数字合成器生成声音。
它往往充满了未来主义和科技感,是现代流行音乐中的一种。
三、音乐理论音乐理论是研究音乐的基本规律和结构的一门学科,它包括音乐历史、音乐科学、音乐教育等方面。
在学习音乐理论时,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1. 音高音高是声音的高低程度,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
一、音乐的定义和特点音乐是由一系列有组织的声音所组成的艺术形式,它可以用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和传承文化。
音乐的特点包括节奏、旋律、和声和表达力。
节奏是音乐中的基本元素,它由强弱、快慢和持续时间等因素组成。
旋律是音乐中的主旋律,它是由一系列连贯的音符所组成的。
和声是旋律和旋律之间的关系,它能够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表达力是音乐所具有的情感和精神内涵,它能够引起听众共鸣并产生情感共鸣。
二、音乐的分类音乐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按照演出形式可以分为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按照音乐风格可以分为古典音乐、摇滚、爵士、民谣等;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声乐、器乐等。
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音乐的起源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人类社会的早期,最早的音乐是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进行传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开始使用乐器、歌曲和舞蹈等形式来表达音乐。
古代的音乐主要以宗教仪式、庆祝活动和娱乐为主,它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化、信仰和情感。
四、音乐的发展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各种历史时期和风格的变迁,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和创新。
古典音乐是音乐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它包括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等。
这些音乐风格对后世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音乐创作的重要参考。
流行音乐是20世纪以来兴起的一种音乐形式,它包括摇滚乐、流行乐、爵士乐、大师乐等。
流行音乐的特点是简单易懂,易于传播和接受,它受到了全球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五、音乐的艺术表现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能够通过声音、旋律和表达力来产生情感共鸣,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思考。
音乐可以用来表达生活和人生的各种情感和情绪,例如快乐、悲伤、愤怒、幸福等。
音乐家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够创造出具有深刻内涵和感染力的作品,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六、音乐的教育和传承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的一种教育形式,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大一乐理知识点总结归纳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一的乐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音乐理论和基本常识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大一乐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音符与音程1. 音符的记谱法:音符分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通过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不同音符的时值。
2. 音程的概念:音程是两个音高之间的距离,分为纯音程和变化音程。
常见的音程有纯一度、纯五度、纯八度等。
三、调式1. 自然大调与自然小调:自然大调由全全半全全全半的音程组成,自然小调由半全全半全全全的音程组成。
2. 调式的转调:通过升降音来改变调的音阶,实现转调的目的。
四、节奏与速度1. 节拍与拍号:节拍是音乐中的基本单位,用拍号来表示。
常见的拍号有2/4、3/4、4/4等。
2. 速度记号:用来标识音乐的速度,常见的速度记号有快(fast)、慢(slow)、中等速度(moderato)等。
五、和弦与和声1. 常见的基本和弦:包括三和弦、四和弦、五和弦等。
常见的主要和弦有C大调的C和弦、D大调的D和弦等。
2. 和声的基本原理:包括和声的音乐规律、声部的运动方式等。
六、乐谱与演奏技巧1. 乐谱的元素:乐谱包括五线谱、谱号、调号、节拍线等元素,通过乐谱可以准确地演奏音乐。
2. 指法和演奏技巧:不同乐器有不同的指法和演奏技巧,如吉他的和弦按法、钢琴的手指技巧等。
七、音乐理论基础1.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符、节拍、旋律、和声、节奏等是音乐的基本构成要素。
2. 调性与调感:通过调性来确定音乐的基调,调感则体现出不同调的音乐所传达出的情绪和感觉。
八、音乐史与作曲家1. 音乐史的发展:音乐史分为古代音乐、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音乐等不同的时期。
2. 作曲家与作品:学习乐理还要了解一些著名的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等。
这些大一乐理的知识点都是我们理解和学习音乐的基础,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巩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音乐常用乐理知识点总结一、音乐的基本元素1. 音高:音乐中的音高是指音的高低,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
在西方音乐中,音高通常用音名(A、B、C、D、E、F、G)来表示,不同音名之间的间隔叫做半音。
2. 音长:音乐中的音长是指音符的持续时间,它决定了音的时值。
3. 音色:音色是指不同音源产生的声音的特征,它是由音波的谐波结构决定的。
4. 节奏:节奏是音乐中的时间秩序,它由不同时值的音符和休止符组成。
以上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了解这些元素对于学习乐理知识至关重要。
二、音乐的节奏1. 拍子:音乐的节奏是由拍子组成的,拍子是音乐的基本时间单位。
常见的拍子有2/4拍、3/4拍、4/4拍等。
2. 节拍:在音乐中,每个拍子可以分成不同的时值,这些时值决定了音符的持续时间,这些时值的组合就构成了节拍。
3. 时值:时值是音符的持续时间,常见的时值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
4. 休止符:音乐中还有一些没有音高的符号,这些符号被称为休止符,它们用来表示音符之间的静止和停顿。
了解音乐的节奏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了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三、和声1. 和弦:和弦是由三个或更多个音同时发声所组成的音响单位。
和弦的种类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有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和属七和弦等。
2. 和声进行式:和声进行式是指和弦的排列和组合规则,它决定了和声的进行和变化。
3. 和声学:和声学是研究音乐和声理论的科学,它主要包括对和声进行式和和声音程的研究。
和声是音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掌握好和声的基本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作曲和和声演奏。
四、音阶1. 音阶是音乐中的一组音的有序排列,它是音乐的基本材料之一。
常见的音阶有大调音阶、小调音阶、旋律小调音阶等。
2. 音程: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的音高关系,音程分为纯音程、大音程和小音程等。
3. 音程的组成和性质:音程是由音阶中的音符组成的,它还有很多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音阶是音乐的基本材料之一,掌握音阶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构成和变化。
音乐理论基础教程音乐理论是音乐艺术的基石,是帮助我们理解音乐的语言和规律的重要学科。
通过学习音乐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音乐,提高音乐表演和创作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音乐理论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建立起对音乐的深入理解。
一、音乐的基本元素音乐由多种基本元素组成,包括音高、音长、音色和音响。
音高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决定了音符的高低。
音长指的是音符的持续时间,不同的音符可以持续不同的时长。
音色是音乐的质地和特点,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音符时会有不同的音色。
音响是指音乐的响度和音量,通过控制音响可以表达音乐的强弱变化。
二、音乐的音阶和调性音阶是音乐中一组有序的音高,常见的音阶包括大调音阶和小调音阶。
大调音阶具有明亮欢快的特点,而小调音阶则更加深沉哀伤。
调性是指音乐作品所采用的音阶和调式,不同的调性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
熟练掌握各种音阶和调性对于音乐创作和演奏至关重要。
三、音乐的节奏和节拍节奏是音乐中的时间组织,它决定了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
节奏可以分为拍子和节拍,拍子是音乐中的基本时间单位,而节拍则是拍子的重点位置。
通过掌握节奏和节拍,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提高音乐演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四、和声和和弦和声是指多个音符同时响起时产生的音乐效果,和声可以增强音乐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和弦是由多个音符组成的和声单位,常见的和弦包括三和弦和七和弦。
通过学习和声和和弦,我们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
五、音乐的形式和结构音乐作品通常具有一定的形式和结构,包括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等。
不同的音乐形式有着不同的组织结构和发展规律,通过学习音乐形式和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在逻辑和表现手法。
六、音乐的分析和欣赏音乐理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音乐的基本原理,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通过对音乐的和声、旋律、节奏等要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提高音乐欣赏的水平和品味。
音乐考试小学知识点总结一、音乐基本常识1. 音乐的定义:音乐是用声音来表达情感、表达思想、传达信息的艺术。
2. 音乐分类:音乐可以分为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间音乐等不同类型。
3. 音乐的作用:音乐可以舒缓情绪、激发激情、增强记忆力等。
4. 音乐的元素:音乐的元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
二、音乐的基本理论1. 音调:音乐中的音符有高低之分,这种高低关系就是音调。
2. 节奏:音乐的有规律的时间性叫做节奏,包括拍子、节拍等。
3. 调性:音乐音阶的区分系统叫做调性,主要分为大调和小调。
4. 音乐符号:音乐符号包括音符、休止符、拍号、调号、记号等。
5. 音乐节奏记号:包括如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
三、音乐的发展历史1. 古代音乐:古代音乐主要是古希腊音乐和古罗马音乐,古希腊音乐以合唱形式为主,古罗马音乐以器乐表演为主。
2. 中世纪音乐:中世纪音乐主要是教会音乐,以教会合唱为主。
四、著名音乐作品1. 交响乐:贝多芬交响乐《第九交响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
2. 歌剧:威尔第《茶花女》、布托尼《蝴蝶夫人》等。
3. 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D大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等。
4. 钢琴独奏曲:肖邦《夜曲》、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等。
五、著名音乐人1.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是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音乐之神”。
2. 莫扎特:维也纳古典乐派大师,作曲家、钢琴演奏家,被誉为“音乐天才”。
3. 柴可夫斯基:俄罗斯浪漫派音乐大师,作曲家、指挥家,被誉为“俄罗斯音乐大师”。
4. 肖邦:波兰浪漫主义作曲家,钢琴家,被誉为“钢琴诗情诗意的诗人”。
六、中国音乐1. 京剧:中国传统戏曲之一,被誉为“国粹”,是中国戏曲的代表作之一。
2. 古琴:中国传统乐器,古琴是中国古代的七大雅乐之一,因为琴弦的共鸣与发声原理,所以有“精病”的说法。
3. 著名曲目:《茉莉花》、《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
乐理常识⾳乐知识点1. 三⼤安魂曲是指哪三⾸呢?三⼤安魂曲是指莫札特的D⼩调安魂曲、威尔第的安魂曲和佛瑞的安魂曲2. 三⼤神剧是指哪三⾸呢?三⼤神剧是指韩德尔的弥赛亚、海顿的天地创造和孟德尔颂的伊利亚3. 中国乐器有哪⼏类呢?中国乐器依⼋⾳分类法分为⾦、⽯、丝、⽵、匏、⼟、⾰、⽊⼋种4. 中国传统⾳乐如何分类呢?国传统⾳乐分为器乐、民歌、曲艺及戏曲四类5. 西⽅乐器如何分类呢?西⽅乐器总括分为擦弦、⽊管、铜管及敲击四⼤类6. 五⼤纲琴协奏曲是指哪⼏⾸呢?贝多芬的第五号降E⼤调钢琴协奏曲“皇帝”、柴可夫斯基的第⼀号降B⼤调钢琴协奏曲、拉赫曼尼诺夫的第⼆号C⼩调钢琴协奏曲、舒曼的A⼩调钢琴协奏曲和李斯特的降E⼤调钢琴协奏曲合称为“五⼤纲琴协奏曲”7. 六⼤交响曲是指哪⼏⾸呢?六⼤交响曲包含了贝多芬的⽥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德佛札克的新世界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和⽩辽⼠的幻想交响曲8. 四⼤⼩提琴协奏曲是哪⼏⾸呢?贝多芬的D⼤调⼩提琴协奏曲、孟德尔颂的E⼩调⼩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D⼤调⼩提琴协奏曲和布拉姆斯的D⼤调⼩提琴协奏曲并称为四⼤⼩提琴协奏曲9. 什么是⾃然⾳呢?指的是⾃然⾳阶上的⾳,包括(⾃然)⼤调和⾃然⼩调上的⾳!10. 什么是声⾳的基本要素呢?声⾳的基本要素包括了⾳⾼、⾳量、⾳长与⾳⾊11. ⾳乐史上的3B(4B)是指哪些⼈呢?布拉姆斯、巴赫与贝多芬三⼈并称为⾳乐史上的3B,4B就要另加巴尔托克12. ⾳乐的要素有哪些呢?⾳乐的精髓透过⾳乐的要素来传达与表现,⽽⾳乐的要素包含了节奏、旋律与合声13. ⾳乐的新旧约是指什么呢?在⾳乐史上,通常我们会把巴哈的⼗⼆平均律⽐喻为旧约圣经,且把贝多芬的三⼗⼆⾸钢琴奏鸣曲⽐喻为新约圣经14. 绝对⾳感与相对⾳感是指什么呢?能瞬间听出某个⾳⾳⾼的能⼒称为绝对⾳感;相对于绝对⾳感⽽⾔,在某⾳的⽐较下才能听出⾳⾼的能⼒称为相对⾳感15.圆舞曲之⽗指的是⼤约翰史特劳斯16.圆舞曲之王指的是⼩约翰史特劳斯17.奥地利的舒伯特因为留有超过六百⾸的歌曲⽽被称为歌曲之王18.伦敦国际会议(1939)决定“标准A”⾳⾼为440,现今国际上普遍使⽤此规则19. ⾳乐理论中的“乐⾳”与“噪⾳”如何定义呢?有⼈定义⾳乐作品中所使⽤的⾳称为乐⾳其余皆称为噪⾳;也有⼈定义钢琴键盘上⼀个周期所包含的⼗⼆个键为“乐⾳”,其余为“噪⾳”;也有不少书籍定义“乐⾳”为震动有规则的⾳响,“噪⾳”为震动⽆规则的⾳响20. 什么是乐谱呢?凡是使⽤符号或⽂字来记载⾳的⾼低、⾳的长短、⾳的强弱、速度、表情、演奏法…。
基本乐理常识普及音与音高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在自然界中能为我们人的听觉所感受的音是非常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材料。
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特意挑选出来的。
这些音被组成为一个固定的体系,用来表现音乐思想和塑造音乐形象。
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四种性质。
音的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折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
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
音的长短是由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
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则短。
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音的振动范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
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音色则由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等不同。
音的以上四种性质,在音乐表现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音的高低和长短则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
试以《社会主义好》这首歌为例,不管你用人声来演唱或用乐器来演奏,用小声唱或是大声唱,虽然音的强弱及音色都有了变化,仍然很容易辨认出这支旋律。
但是,假如将这首歌的音高或音值加以改变的话,则音乐形象就会立即受到严重的破坏。
因此,不管创作也好,演奏演唱也好,对音高和音值应加以特别的注意。
由于音的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
音乐中所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但噪音也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民族音乐里,噪音的使用具有相当丰富的表现能力。
如在戏曲音乐中,打击乐器在其他艺术表现手段的配合下,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各种思想情感方面,其作用是异常明显的,这是世界音乐文化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和学习的。
我们平时所听到的某一个音,都不只是一个音在响,而是许多个音的结合,这种声音叫做复合音。
复合音的产生是由于发音体(以弦为例)不仅全段在振动,它的各部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也分别的同时在振动。
由发音体全段振动而产生的音叫做基音,也就是最易听见的声音,由发音体各部分振动而产生的音叫做泛音。
基本乐理知识100条1. 音乐是一种抒发情感、表达意念的语言。
2. 音符是一种音乐符号,表示长度和高低。
3. 音程是指两个音符之间的距离。
4. 音符头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决定了它所代表音符的时值(即持续时间)。
5. 音符与休止符一起组成乐谱。
6. 唱名是一种表示音高的方式,如do、re、mi等。
7. 音阶是一组按照音高顺序排列的音符。
8. 调式是一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组成的音符组成的体系。
9. 音系是指一系列音程的排列。
10. 音符的时值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如四分之一音符、八分之一音符等。
11. 节拍是指乐曲中的基本节奏。
12. 拍子是指乐曲中的一组节拍的组合形式。
13. 连线可以把两个相同音高的音符连在一起,表示它们的时值相加。
14. 换调是将一个乐曲的调式变换到另一个调式中。
15. 调号是表达用调式的符号,用于表示在该调式中用哪些音符和哪些音程。
16. 音程的大小和质量决定了音乐的情感和气息。
17. 中央C是指钢琴键盘上的C4键,其频率为261.63Hz。
18. 音乐是由不同频率的声音组成的。
19. 频率越高,音符越高。
20. 音乐的节奏和较短的重复嵌套形成了乐曲的复杂度。
21. 节奏的强弱、长度和位置是决定节奏感的关键因素。
22. 乐器是创造声音的工具,如钢琴、小提琴、吉他等。
23. 人声是最传统和原始的乐器之一。
24. 唱歌是利用人的喉咙和呼吸系统创造声音。
25. 音色是指同前提下,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质感不一样。
26. 音韵是语音学上的术语,指口腔和喉咙结构造成的声音质感。
27. 唱法是指不同风格下演唱声音的不同形式,如滑音、颤音等。
28. 音程包括大调和小调,每种调式包括七个音符。
29. 音阶按照音程的间隔分为大调和小调两种。
30. 调式中的主音是调式的核心音。
31. 单旋律是由一个音乐线条构成,如旋律、主题等。
32. 和声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构成的音乐组合体。
33. 值幅是音乐音量(强度和音色)的相对大小和形状。
音乐乐理基础知识大全音乐乐理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掌握好音乐乐理知识对于学习音乐、提高音乐素养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音乐乐理的基础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音乐。
首先,我们来谈谈音乐的基本要素。
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高、音长、音色和音量。
音高是音乐中最基本的要素,它决定了音符的高低。
音长指的是音符的时值,即音符持续的时间长短。
音色是指不同乐器或声音的独特音质,它使我们能够区分不同的乐器和声音。
音量则是指音符的响度,也就是音符的轻重强弱。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音符和音程的概念。
音符是表示音高和音长的符号,它们分为不同的音名和音符类型。
音程是指两个音高之间的距离,包括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和增减音程等。
接着,我们来讨论音阶和调式。
音阶是一组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音高,包括大调音阶、小调音阶和旋律小调音阶等。
调式是指以某个音为音名,按照一定的音程规律排列出来的一组音符,包括大调、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等。
然后,我们需要了解和弦的构成和分类。
和弦是由三个或更多音符同时演奏而成的音响结构,包括三和弦、七和弦、属和弦、减和弦等。
和弦按照音程的不同可以分为清和弦、属和弦、减和弦等。
最后,我们来谈谈节拍和节奏。
节拍是音乐中的基本时间单位,它决定了音符的时值。
节奏是指音符按照一定的时间关系排列而成的乐曲节奏感。
在音乐中,节拍和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直接影响到音乐的整体感觉和表现力。
总结一下,音乐乐理基础知识包括音乐的基本要素、音符和音程、音阶和调式、和弦的构成和分类、节拍和节奏等内容。
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学习音乐理论和演奏乐器都非常重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音乐乐理,提高音乐素养,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基础乐理全部知识点总结乐理是指音乐的基础理论,包括音高、音程、音符、节奏、和声等各种基本概念。
学习乐理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音乐,提高音乐素养,提升演奏和创作水平。
下面将对乐理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音高和音名音乐中的音高是指音高的高低,人耳感觉到的音高与音波的频率成正比。
在西方音乐中,音名由A、B、C、D、E、F、G七个字母标识,分别代表了七个基本音符,其间的音符用升号(#)和降号(b)来表示半音阶的变化。
在五线谱中,每个音符代表一个音高,通过不同的位置和符号来表示不同音高。
二、音程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的距离,按照音高的高低可分为纯音程和变化音程。
纯音程包括纯八度、纯五度和四度,而变化音程包括大、小度、大、小三度、大、小六度以及其他各种复合音程。
音程的距离对于和声以及旋律构成都有重要的影响。
三、节奏音乐中的节奏是指音符的时值和排列顺序,包括单拍、复拍、三拍、四拍等不同的拍子。
在乐谱中通过不同的音符和音符间的连接线来表示节奏的变化。
此外,音乐中还有各种不规则节奏、节拍和小节等概念,要求演奏者要严格按照乐谱上的节奏要求进行演奏。
四、和声和声是指同时发生的两个或多个音的组合。
和声中的音符的排列顺序和音程的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和声方式有和弦、音阶、半音对、分解和弦等多种。
和声的使用可以将音乐中的旋律更加丰富多彩,使得音乐更加动听。
五、调式调式是音乐中常见的旋律和和声的组织方式,包括大调、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等多种。
调式中的音阶、大小调的关系以及不同调式的特点都是音乐创作和演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六、音阶音阶是指一系列音符按照特定的音程顺序排列而成的一种旋律形式。
音阶分为大调音阶、小调音阶、和声小调音阶、旋律小调音阶等不同类型,可以通过不同的音程排列顺序来构成不同的音阶。
音阶在音乐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它不仅能丰富音乐的旋律,还可以成为构成和声的基础素材。
七、节奏型节奏型是指音乐中固定的节奏模式,通常用以表示不同音符的时值排列顺序。
关于音乐知识点总结一、音乐的基本概念1. 音乐的定义音乐是指通过声音的组合,利用旋律、和声和节奏等元素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艺术形式。
它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能够超越语言和国界,触动人心。
2. 音乐的元素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
旋律是由一系列音符按一定顺序组成的,是音乐的主题内容;节奏是音符的时值和强弱的组合,在音乐中起到节奏感的作用;和声是不同音符同时发声所产生的和谐效果;音色是不同乐器或声音的特色。
3. 音乐和文化音乐是文化的载体,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音乐形式反映了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传统。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音乐具有不同的特质和风格。
二、音乐的发展历史1. 古典音乐时期古典音乐时期大致从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500年,主要包括希腊古典音乐、中世纪音乐和文艺复兴音乐。
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受到了宗教和宫廷的赞助,以合唱和器乐为主,被广泛运用于宗教仪式和宫廷娱乐。
2. 浪漫音乐时期浪漫音乐时期大致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音乐家们开始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音乐作品的个性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交响曲和舒伯特的钢琴曲。
3. 现代音乐时期现代音乐时期始于20世纪初,包括了20世纪初至今的音乐形式。
这一时期,音乐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创新,出现了爵士乐、摇滚乐、流行音乐等多种不同风格的音乐,音乐技术和音乐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三、音乐理论1. 音乐的基本理论音乐的基本理论包括音程、调性、节奏等概念。
音程是指两个音符之间的音高关系,包括纯音程、小、大音程等;调性是音乐中的基本组织原则,包括大调、小调等;节奏是音乐中的时间组织,包括拍子、节拍、速度等。
2. 和声学和声学是研究音乐中和声的规律和变化的学科,包括了和弦、和声进行等内容。
和声学是音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理解和分析音乐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3. 音乐形式音乐形式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形态,包括了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等不同形式。
音乐学院音乐理论必背音乐常识大全1. 音乐的定义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元素的组合来表达情感和观念,包括声音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
2. 音乐的元素- 旋律:由一系列音符按照时间和音高的顺序组成。
- 节奏:音乐中的时间流逝和强弱变化的规律。
- 和声:多声部音乐中不同音符之间的关系。
- 音色:不同乐器或嗓音的独特特点。
- 动态:音乐的响度变化。
- 性格: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氛围。
3. 音乐的分类- 古典音乐:音乐历史上形成的传统音乐,如巴洛克、古典和浪漫音乐。
- 流行音乐:大众喜爱的音乐,如摇滚、流行、爵士等。
- 民族音乐:不同地区或民族独有的音乐风格。
- 电子音乐:通过电子合成器等电子设备产生的音乐。
4. 音乐符号- 谱号:用于标示音符所代表的音高。
- 音符:用来表示音乐的基本音符。
包括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
- 节拍:音符的时间长度。
- 调号:标示音乐作品的调性。
5. 常见的音乐形式- 奏鸣曲:一种多乐章的器乐曲形式,常用于古典音乐。
- 弦乐四重奏:由两个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组成的演奏团体。
- 交响曲:多乐章的管弦乐曲形式,常用于古典音乐作品。
6. 音乐史上的重要音乐家- 贝多芬:著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作品包括《第九交响曲》。
- 巴赫:巴洛克音乐时期的作曲家,作品包括《平均律钢琴曲集》。
- 莫扎特:古典音乐时期的作曲家,作品包括《交响曲第四十号》。
7. 常见的音乐术语- 卡农:一种音乐形式,是由一个声部开始,其他声部跟进并以逆行或变调进行演奏。
- 前奏曲:一首乐曲的开场部分,通常用来引入主题和创造情绪氛围。
- 赋格:以主题不断进行变奏和衍生的音乐形式。
以上是音乐学院音乐理论必背音乐常识的大致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想学音乐的知识点总结一、音乐的基本理论1. 音符和节奏音符是音乐的基本元素,它代表了音的高低和时长。
音符的种类有整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
节奏是音符按照时间分布的长短和强弱的规律,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节奏型,比如拍子、拍子的组合和变化等。
2. 音阶和调式音阶是音乐中的音高顺序,主要包括大调音阶、小调音阶和和声音阶等。
调式是以特定的音符为起点和终点的音阶,它是音乐中的基本元素之一。
3. 和声和声是指不同音符的组合,包括和弦和音的关系等。
了解和声的基本规律对于理解音乐的复杂性和美感有很大的帮助。
4.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音乐的基本原理之一,包括音源的振动、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声音的品质和特点等。
5. 音乐的形式和结构音乐的形式和结构是指音乐中的节拍、主题、变奏、对位、赋格、复调、交响曲、协奏曲、咏叹调、奏鸣曲等形式和结构,它们对于理解音乐的艺术特点和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音乐的历史和风格1.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指西方音乐的广义分类之一,它包括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等。
古典音乐以其严谨的构成、高雅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对于现代音乐有着深远的影响。
2. 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它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文化和思想。
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既有原生态的传统音乐,也有融合外来文化因素的当代音乐。
3. 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是指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它包括摇滚乐、流行乐、爵士乐、蓝调乐等。
流行音乐通常具有简洁的旋律、明快的节奏和深刻的情感,深受大众的喜爱。
4. 电子音乐电子音乐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型音乐,它包括电子合成音乐、电子舞曲和实验音乐等。
电子音乐的特点是音色多样、音效丰富、创新性强,对传统音乐形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 现代音乐现代音乐是指当代音乐发展的最新趋势,它包括了实验音乐、后现代音乐、跨界音乐等。
现代音乐追求创新、求异求新,注重音乐和视听的融合。
高考乐理必背知识点总结高考乐理作为音乐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需要仔细准备的学科。
在备考过程中,背诵和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音乐基础理论、音阶与调式、乐谱常识和音乐史四个方面进行总结,为大家提供高考乐理必背知识点的参考。
一、音乐基础理论1. 音符与音名音符是音乐记谱法中的一种记号,包括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等。
音名是指音符所代表的音高,如C、D、E等。
2. 节拍与拍子节拍是音乐中的基本单位,通常用拍子的长短来表示。
拍子是指音乐中规律的强弱关系,常见的拍子有四分拍、三分拍和二分拍等。
3. 调性调性是指音乐作品中所采用的音阶和音高的体系。
常见的调性有大调和小调,区别在于音阶的音程结构和音阶起始音。
二、音阶与调式1. 大调音阶大调音阶是由全全半全全全半音程所组成的音阶,共有7个音。
以C大调为例,音阶为C-D-E-F-G-A-B。
2. 小调音阶小调音阶是由全半全全半全全音程所组成的音阶,共有7个音。
以A小调为例,音阶为A-B-C-D-E-F-G。
3. 升降号与变音记号升降号是音乐中用于升高或降低音的记号,分别用#和♭表示。
变音记号是用来修饰某个音符升高或降低半音的记号,分别用♯和♭表示。
三、乐谱常识1. 音符的时值与延音音符的时值指的是音符所占据的时间长度,不同类型的音符代表不同的时值。
延音是指音符的音长可以持续延续。
2. 渐强渐弱记号渐强渐弱记号是音乐中用来表示音量逐渐增强或减弱的记号,分别用<和>表示。
3. 速度记号速度记号是用来表示音乐演奏的速度的符号,常见的有快速(Allegro)、慢速(Lento)和中速(Moderato)等。
四、音乐史1.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指欧洲17世纪末至19世纪末的一种音乐风格,具有严谨的结构和曲式。
代表作家有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等。
2. 浪漫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音乐风格,注重表达情感和主观感受。
音乐小知识1 .三大安魂曲三大安魂曲是指莫札特的D小调安魂曲、威尔第的安魂曲和佛瑞的安魂曲2 .三大神剧三大神剧是指韩德尔的弥赛亚、海顿的天地创造和孟德尔颂的伊利亚3 .五大纲琴协奏曲贝多芬的第五号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皇帝、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降B 大调钢琴协奏曲、拉赫曼尼诺夫的第二号。
小调钢琴协奏曲、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和李斯特的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合称为“五大纲琴协奏曲”4 .六大交响曲六大交响曲包含了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德佛札克的新世界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和白辽士的幻想交响曲5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孟德尔颂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6 .音乐史上的3B(4B)布拉姆斯(Brahms,Johannes)、巴哈Bach,JohannSebastian)与贝多芬(Beethoven,Ludwigvan)三人并称为音乐史上的3B,若是4B就要另加巴尔托克(Bartok,Bela)7 .圆舞曲之父是谁呢圆舞曲之父指的是大约翰史特劳斯(Strauss,Johann(Vater))8 .圆舞曲之王圆舞曲之王指的是小约翰史特劳斯(Strauss,Johann(Sohn))9 .歌曲之王奥地利的舒伯特(Schubert,Franz(Peter))因为留有超过六百首的歌曲而被称为歌曲之王10 .“交响曲之父”交响曲之父指的是海顿(Haydn,FranzJoseph)。
由于当时的人们总把音乐会当作打瞌睡的场所,海顿创作了在漫长的宁静之后突然钟鼓齐鸣的“惊愕”交响曲11 .“协奏曲之父”协奏曲之父就是因一头红发而被称为红发教士的韦瓦第(Vivaldi,Antonio)12 .“音乐之父”音乐之父就是出身于音乐世家的巴哈(Bach,JohannSebastian)13 .“音乐神童音乐神童就是从小就到处旅行演奏并创作的莫札特(Mozart, WolfgangAmadeus)14 .“神剧之父”神剧之父指的是神剧弥赛亚的作者韩德尔(Handel,George Frideric)15 .音乐史上的“乐圣”乐圣是指丧失听力的贝多芬(Beethoven,Ludwigvan)16 .“钢琴诗人”波兰作曲家萧邦(Chopin,FryderykFranciszek)被视为钢琴音乐最伟大的作曲家,通常被誉为“钢琴诗人”。
音乐理论与常识/index.htm音乐理论与常识-对位 (1)音乐理论与常识-曲式 (1)音乐理论与常识-民间音乐中的曲式 (2)音乐理论与常识-其他曲式 (2)音乐理论与常识-和声 (6)音乐理论与常识-旋律 (7)音乐理论与常识-乐理 (7)合唱声音训练 (8)怎样呼吸才能保持足够的气息 (9)如何练好声乐 (10)如何运用气息 (11)音乐理论与常识-对位对位——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声部在和谐的织体中的结合。
各声部在旋律和节奏上都有独立性,节奏上的独立性尤为重要;但从加一方面来说,没有旋律性格的节奏上的独立性也不足以构成对位。
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旋律线的结合形成一系列相互关边的和弦。
每个和弦中的各音关系之间的关系以及和弦与和弦之间的关系构成和声。
因此对位与和声是密不可分的;但是既然可以写出一系列和弦,其中第个声部在旋律上和节奏上都没有独立性,那第六和声还是可以脱离对位而存在的。
另一方面,和声的传统规律从历史上来说是对位的产物,亦即对位写作的某些规律造成常见的和声关系,使它们定型而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
因此和声是对位的结晶。
如果对位作品写得声部可以互换位置,如高声部变成低声部,低声部变成高声部,就叫转位对位。
两个声部之间的转位对位叫二重对位。
三个声部也可以互换位置,每个声部都可以成为其余两个声部的合适的低声部,这就叫三重对位。
四个或更多的转位声部也是如此(四重对位、五重对位,以此类推)。
简单的计算就可以显示出按照声部数迅速增长的可能的排列:二重对位有二种可能性的排列:原位和转位;三重对位有六种,四得对位有二十四种,以此类推。
音乐理论与常识-曲式曲式——在音乐中曲式意味着易于理解的形式,和其它艺术中的形式一样。
曲式的基本要素是(1)重复(2)变奏(3)对比(素材、速度或力度的对比)。
重复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音乐材料是一发即逝的,不能象用眼睛看图画那样用耳朵捕捉它们。
变奏之所以需要因为不加变化的重复会使人难以容忍。
对比是必要的,因为同样的素材的重复即使有变化也会感到单调。
这三条原理在(a)旋律,(b)和声,(c)节奏,(d)音色等领域中起作用,而且可以是分别起作用,例如节奏始终保持不变而变化其旋律,和声改变而旋律不变,旋律与和声时同重复而用改变其音色。
在音乐中效果甚佳而在诗歌中没有等同物的一种特殊的旋律重复形式是交叠重复或模仿,一丝不苟的交叠重复称为卡农,它在赋格中也起重要作用。
和声的特殊功能是建立调性对比。
对曲式的形成起推动作用因素有:(a)舞曲,(b)歌词,(c)即兴表演。
有些箅曲只是由简单的重复或略加变化的重复构成。
但大量箅曲有形成对比的段落并显示简单的对称。
这些自然地出现在创作的舞曲中,又转而影响并非专为舞蹈而写,但根据相同原则构成的音乐。
常见的曲式还有:定旋律、处长空舞曲、众赞歌、幻想曲、赋格、牧歌、经文歌、序曲、前奏曲、利切卡尔、交响诗、托卡塔、康塔塔、协奏曲、弥撒曲、歌剧、清唱剧、奏鸣曲、交响曲。
音乐理论与常识-民间音乐中的曲式广东音乐流行于广东地区的丝竹音乐。
是从广东戏曲中的“过场”和民间“小调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早期的乐队由二弦、提琴、横萧(即笛子)、月琴和三弦组成,称为“五架头”,又称“硬弓”。
约在1920年后,因受江南丝竹的影响,改用高胡为主奏乐器,辅以扬琴和秦琴,称“三件头”,又称“软弓”。
此后,乐队组合又有了种种发展。
广东音乐的音色清脆明亮,曲调流畅优美,节奏活泼明快。
《雨打芭蕉》《旱天雷》《双声恨》、《赛龙夺锦》《鸟投林》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优秀传统乐曲。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苏南、浙江一带的丝竹音乐,以上海地区最具特点,影响最广。
著名的传统乐曲有《欢乐歌》《云庆》《行街》《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慢六板》和《四合如意》八大曲。
音乐格调清新、秀丽,曲调流畅、委婉,富有情韵。
合奏时各个乐器声部既富有个性而又互相和谐,演奏效果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江南丝竹丰富的支声性复调织体写法得到音乐工作者的普遍注重。
福建南曲亦名“南音”、“南管”或“弦管”。
曲调典雅古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音乐。
它包括“指”、“谱”、“曲”三大部分。
“指”是有词、有谱、有指法的套曲,如《刘智远》《王月英》等;“谱”是无词而有指法的器乐演奏谱,最著名的有《四时景》《梅花操》《八骏马》和《百乌归巢》“曲”即散曲,亦称“草曲”。
乐队组合形式分“上四管”和“下四管”。
上四管又分“洞管”(洞萧、二弦、琵琶、三弦、拍板)和以品萧(即笛子)替换洞萧的“品管”两种。
下四管又称“十音”,乐器有南嗳(小唢呐)、琵琶《三弦、二弦、响盏、狗叫、铎、四宝、声声(铜铃)和扁鼓等。
潮州弦诗流行于广东省潮安、汕头的古乐“诗谱”。
演奏时常以二弦领奏,以木板击拍,不用锣鼓。
乐曲通常是将一首诗谱用头板、二板、三板等板式变化,以及“拷拍”和“催”等节奏变化的技法,发展成为一首由慢速而逐层加快的套曲,如《昭君怨》《柳青娘》《双狮戏球》等。
弦诗乐采用“轻三六”、“轻三重六”、“重三六”和“活五”等调式、调性变化的手段,使旋律色彩丰富多变,富有特色。
二人台牌子曲流行于内蒙、晋北、河北张家口一带的地方戏曲“二人台”音乐中的牌子曲部分。
它经过艺人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的加工发民形成了由慢板、二流水和捏子板联合乐章(第一乐章)的结构。
它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呈示部之前往往有一慢速引子,再现部之后有结尾。
呈示部由第一主题(主调)、经过句、第二主题(多为属调)与结尾等部分组成,两个主题往往有对比;展开部运用呈示部的材料作为主要素材,通过各种手法(如转调等)展开,形成高潮;再现部类似呈示部,但一般两个主题均为主调,以求得调性统一。
浪漫派以后的作曲家已不严格遵守上述程式和原则,多为自由的奏呜曲式了。
音乐理论与常识-其他曲式变奏曲式,先奏出一自成段落的主题,然后以一系列的主题变形(即变奏),使主题通过多次不同的变奏而得到多方面的发挥。
其图式为:主题--变奏1---变奏3--……变奏8……少则三五次,多则数十次。
变奏之主题,大都较优美动人。
常有用变奏曲式写成的独立乐曲,也有用于奏鸣曲等大型乐曲中(通常用于慢乐章)的,如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
回旋曲式起源于欧洲民间的轮舞曲,十八世纪初叶法国古钢琴曲多用之。
以一再反复的基本主题与若干各不相同的“插段”交替出现为原则。
其图式为:A《基本主题)+B(第一插段)+A+C (第二插段)+A…。
这种曲式适宜于表现活跃欢腾的情景,奏鸣曲、交响曲等大型乐曲的末乐章常用之,以热烈的气氛结束音乐。
在歌曲中也有回旋曲式性质的作品,如洗星海的《到敌人后方去》等。
分节歌用同一曲调的反复配多段歌词的歌曲形式。
其中各段歌词在字数、韵律等方面均大体相同,在民歌中尤为常见,如《四季歌》、《蓝花花》等。
群众歌曲创作也常以分节歌形式出现,如生茂的《学习雷锋好榜样》等。
副歌在某些分节歌中,往往有一个部分歌词每遍所唱都不同,而另一部分则每遍相同,这歌词相同的部分即为副歌,通常为二段式歌曲中的第二段,与第一段常成节奏、拍子、速度、调性上的对比,并集中概括全曲中心思想,也有第一段为副歌的。
如王宰的《歌唱祖国》中自“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起的部分。
引子乐曲为主题呈示前的乐句或乐段,借以导引出主题或呈示部分的出现,且有酝酿某种情绪、渲染某一特定场景等作用。
尾声指乐曲的结束部分,用以引伸未尽之意并加强结束感;在大型乐曲中快板乐章的尾声,常带有发展,形成曲终的高潮。
华彩段原指意大利正歌剧中咏叹调末尾处由独唱者即兴发挥的段落。
后来在协奏曲乐章的末尾处也常插用此种段落,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术。
这部分的演奏较自由,难度也较高,因而也较引人注目。
华彩段最初由独奏者即兴创作,后来,作曲者也开始写作,成为作品中的有机部分和独县特点的段落。
宣叙调,歌剧、清唱剧中的一种独唱曲体裁,也称"朗诵调"。
旋律近于说白,节奏比较自由。
咏叹调又叫“咏唱”。
原意是抒情独唱曲。
最初是意大利的歌剧、清唱剧中常以歌谣体裁出现的独唱曲,通常篇幅较大,且富于戏剧性,集中体现剧中某一人物形象或心理上的刻划。
常利用三段曲式或变奏曲式、回旋曲武。
由于其旋律性强,表现力丰富,可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唱。
清唱剧又译作“神剧”、“圣剧”。
大型声乐套曲。
包括独唱、重唱及合唱,有的也用管弦乐队伴奏。
内容富于戏剧性和史诗性。
十六世纪末起源于罗马,最初以《圣经》故事为题材,表演形式与歌剧相似。
十七世纪中期始发展成为在音乐会上演出的声乐作品,并以合唱为主。
如海顿的《创世纪》等。
现代作曲家常用以表现重大历史或现实题材。
康塔塔大型声乐套曲,最初是一种独唱的世俗叙事套曲,以咏叹调和宣叙调交替组戌。
十七世纪初产步于意大利,中叶传入德国,遂发展成为一种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的声乐套曲,以世俗或《圣经》故事为题材。
这种“康塔塔”与清唱剧相似,内容往在偏重抒情,故事内容较简单,并与中国的大合唱相近。
大合唱,大型多乐章的声乐套曲。
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有时穿插朗诵)等,常用管弦乐队或钢琴伴奏。
弥撒曲是一种天主教堂所用的复调风格声乐套曲。
十七世纪前,是没有伴奏的清唱曲。
分普通、特别、安魂、婚礼、主教等弥撒类型。
其中普通弥撒曲用途较广,通常包含《天主矜怜颂》《荣福经》、《信经》《三呼圣哉》《祝福经》《羔羊经》六个乐章。
十七世纪起采用管弦乐伴奏,插入独唱、重唱等,著名的弥撒曲有巴赫的小小调弥撒曲》、贝多芬的《庄严弥撒曲》等。
牧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世俗歌曲,盛行于意大利。
十四世纪的牧歌由田园风的独唱歌曲演变而成,伴奏部分有一个或两个声部,歌词大多以爱情或自然景物为题材;十六世纪的牧歌由一种多声部的复调歌曲伏罗托拉演变而成,为无伴奏合唱曲,具有四个或五个声部,其高声部最为突出,在实际演出时往往由一人独唱,其余声部则由乐器奏出,有时甚至各声部均由乐器演奏。
此种牧歌常被改成键盘乐曲等。
意大利牧歌全盛时期的代表作曲家有玛兰齐渥、拉索等。
十七世纪后,牧歌渐趋衰竭。
众赞歌,一种基督教会众人合唱的赞美诗。
十六世纪后,作曲家常将它加以改编,用管风琴伴奏。
在十七、十八世纪德国宗教音乐中它占有重要地位。
阿勒曼德,十六世纪后半叶起源于德国的一种舞曲,十八世纪上半叶,在巴赫等人的创作中,发展成为纯器乐曲。
其特点为:中速,四拍子,以一短时值的音符作为起拍;旋律流畅,伴奏简单,常由两段组成,各重复一遍。
在德国古典组曲中,它是固定的四首舞曲的第一首。
库朗,起源于法国的一种舞曲。
盛行于十七世纪,以后成为复调音乐的器乐曲。
其特点为:速度较决,三拍子,常用附点节奏,以一短时值的音符作为起拍,由两段组成,各重复一遍。
每段以长音结束,并将变成拍子。
另外还有一种意大利式的库朗,节奏活泼生动,常为或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