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概论_第一章_茶的起源与传播(2学时)
- 格式:ppt
- 大小:4.51 MB
- 文档页数:34
茶的起源与发展一、茶的起源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
相传,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树的存在。
茶树原产于中国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山区。
茶叶的制作最早是将茶叶晒干,然后将其煮沸,制成茶汤饮用。
二、茶的发展1.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茶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逐渐形成为了独特的茶文化。
在唐朝时期,茶叶的制作工艺逐渐改进,开始有了炒制和揉捻的步骤。
宋朝时期,茶的品种和制作工艺进一步发展,茶叶的品质得到了提升。
明清时期,茶叶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浮现了龙井茶、碧螺春等名优茶。
2. 茶的传播与发展茶的传播与发展离不开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
茶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和欧洲,成为当地人民爱慕的饮品。
在日本,茶叶的传播和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推动,茶道文化成为日本的传统文化之一。
3. 茶的种植与制作技术的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也得到了提升。
茶叶的种植采用了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如有机肥料的使用、防虫害的控制等,使茶叶的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制茶技术的进步也使茶叶的加工更加精细化,茶叶的口感和香气更加出色。
4. 茶的品种多样化随着茶叶种植和制作技术的进步,茶的品种也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
除了传统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还浮现了白茶、黄茶、黑茶等新品种。
每一种茶叶都有独特的风味和特点,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
5. 茶的国际化发展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份。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茶叶的出口量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茶文化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爱慕并品尝茶叶。
6. 茶的保健功效的研究近年来,茶叶的保健功效引起了广泛关注。
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等成份,具有抗氧化、防癌、降血脂、抗衰老等多种保健功效。
茶叶的保健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
总结:茶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历经千年的故事。
从中国古代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开始,茶叶的制作工艺逐渐改进,种植和制作技术不断提升,茶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样化。
茶学概论南京农业大学朱世桂第一章序言绪论一、茶,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一,也称茶树。
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
茶叶:山茶科属常绿灌木上采摘的新梢,加工制成的一种低热、无酒精饮料。
新梢:茶树萌发生长的嫩梢,通常包括顶芽、顶芽往下的第1-4叶以及着生嫩叶的梗。
又称之为鲜叶、茶青。
不发酵茶类:绿茶、黄茶半发酵茶类:乌龙茶、白茶全发酵茶类:红茶后发酵茶类:黑茶(后氧化或微生物作用)二、茶学:茶自然科学和茶社会科学。
中国古代的《茶经》。
三、学习目的与意义:1、我国是茶树原产地,茶文化发祥地。
茶作为生活必需品,饮茶艺术修身养性茶文化陶冶情操。
2、茶产业日益发展,世界日消费量30亿杯,人年均消费量0.5kg,全球茶叶产值380亿美元,全球产量320万吨,我国茶园面积119万公顷,茶叶产量75.2万吨,茶叶及相关产业的产值350亿元,茶农8000万户,我国农业重点发展的产业,茶区的主导产业,农业增效,茶农致富。
3、新世纪天然健康产品(饮品)茶叶功效归纳如下: 1.安神除烦2.清脑明目3.提神醒睡4.下气消食5.醒酒解酒6.利尿通便7.祛风解表8.生津止渴9. 清肺去痰10.去腻减肥11.清热解毒12.疗疮治瘘13.治痢止泄14.疗饥生精15.养生益寿16.涤齿坚齿4、国际茶文化交流、茶叶科技与产业发展需求 .世界对东方茶文化兴趣日浓,茶叶科技与茶业贸易发展。
第二章茶树的生物学等基本知识第一节茶树的植物学分类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组印度大叶种及中国小叶种第二节.茶树形态特征东晋•郭璞《尔雅注》载:“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羮饮”。
陆羽•《茶经》“茶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茎如丁香,根如胡桃。
”形态特征:茶树植株自然性状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生态型,其树型可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
乔木型茶树:根、茎、叶、花、果、种子根:轴状根系,由主根、侧根、细根、根毛组成。
《茶艺概论》电子教案第一章:茶的起源与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中国茶叶的分类及特点。
3. 了解世界茶叶的分布和主要产茶国家。
教学内容:1. 茶的起源:传说与历史文献。
2. 茶的发展历程:唐代、宋代、明代、清代等。
3. 中国茶叶的分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等。
4. 世界茶叶的分布: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
教学活动:1. 观看茶的历史纪录片。
2. 讨论茶叶的起源和发展。
3. 品尝不同种类的茶叶,感受其特点。
第二章:茶叶的种植与制作教学目标:1. 了解茶叶的种植条件和技术。
2. 掌握茶叶的制作工艺。
3. 了解茶叶的品质评价标准。
教学内容:1. 茶叶的种植条件:气候、土壤、种植方式等。
2. 茶叶的制作工艺:采摘、杀青、揉捻、发酵等。
3. 茶叶的品质评价标准:外形、色泽、香气、滋味等。
教学活动:1. 观看茶叶的制作过程视频。
2. 讨论茶叶的种植与制作技术。
3. 品鉴不同品质的茶叶,提升品鉴能力。
第三章:茶文化的内涵与表现教学目标:1. 了解茶文化的内涵。
2. 掌握茶文化的表现形式。
3. 了解茶文化的现代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茶文化的内涵:茶道、茶德、茶礼等。
2. 茶文化的表现形式:茶艺表演、茶画、茶诗等。
3. 茶文化的现代发展趋势:茶馆、茶艺比赛、茶文化旅游等。
教学活动:1. 欣赏茶艺表演视频。
2. 讨论茶文化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3. 参观茶馆或茶文化旅游景点,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第四章:茶叶的饮用与保健教学目标:1. 了解茶叶的饮用方法。
2. 掌握茶叶的保健作用。
3. 了解茶叶的适宜人群和禁忌。
教学内容:1. 茶叶的饮用方法:泡茶工具、泡茶技巧等。
2. 茶叶的保健作用:抗氧化、提神、降脂等。
3. 茶叶的适宜人群和禁忌:不同体质、疾病等。
教学活动:1. 学习茶叶的泡饮技巧。
2. 讨论茶叶的保健作用。
3. 调查茶叶的适宜人群和禁忌,分享调查结果。
第五章:茶叶的品鉴与选购教学目标:1. 掌握茶叶的品鉴方法。
茶学概论第一章绪论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有最悠久的茶叶种植及饮用史,世界各地茶叶的种植、采制等技术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过去的;世界各国“茶”的发音,也是由中国各地不同的方言演变而来的。
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资源十分丰富,产茶区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
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咖啡和可可)之一。
茶是属于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茶种(Camellia sinensis)。
茶树拉丁学名: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 sinensis表示种名:中国种。
历代“茶”的别称:槚(gu);荈(chuan);蔎;荼;茗;苦荼。
世界各国关于茶的读音(ti)是来源于茶字粤语的发音:英文Tea;拉丁语Thea;法文Thé;德文Thee或Tee。
西班牙语Cha。
茶字解析茶字是象形文字,茶字有十笔划,字形构成:上部为廿,像茶的芽叶;中部是人,像树冠;下部为木,代表树干,是木本植物。
象征意义:人应该根植于大地,就能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茶字也是寓意文字,有长寿之意。
茶字分解三部分上部为廿,中部为八,下为十八,廿加八十八,合计为一百零八岁,寓意:人常喝茶健康长寿,可以活到108岁。
米寿:八十八,88岁。
百(白)寿:99+1 =100(谐音),99岁。
茶寿:二十+ 八十八,108岁。
(茶)人在草木中——人远离喧尘,呼吸草木的清气,自然健康长寿。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陆羽本人也因此书而被世人誉为“茶圣”。
《茶经》分为上、中、下三卷,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就;十之图。
《茶经》标志着茶知识系统化的开始,茶学学科的雏形已经形成。
第二章茶的起源与传播我国西南三省,是我国茶树变异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
(一)、茶在国内的传播秦汉以前:巴蜀是中国茶业的摇篮。
第一章茶的起源与传播一、有哪些证据说明中国是茶的发源地1、中国西南地区野生大茶树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2、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近缘植物的地理分布中心;3、茶树生物学的研究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起源中心;4、古地质学、古气候学的研究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5、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6、云南高原发现茶籽化石;7、汉代陶土茶碗,中国最早茶具,甲骨文“茶”。
二、茶的利用经过了哪些阶段1、食用阶段2、药用阶段3、饮用阶段三、历代的饮茶的方法有哪些1、原始煮茶法2、煎茶法3、宋代点茶法4、泡茶法四、茶叶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饮料的原因有哪些1、来华的僧侣和使臣将茶叶带往周边国家和地区,从而使中国茶叶和茶叶的生产技术、饮用方法、文化形态得以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传;2、茶叶作为礼品,通过派出的使节,以馈赠的形式与别国或各地的上层交换;3、贸易往来,将茶叶作为商品输到了国外五、简述中国茶叶生产技术传播到国外的过程191、我国茶叶生产技术传去日本较早,805年,日本僧人最澄在我国浙江学佛后回国时带去茶籽,种植于日吉神社旁;2、1684年,印度尼西亚已经引种中国茶树成功,1827年由爪哇华侨第一次试制茶成功;3、1833年,爪哇茶第一次在市场上出现;4、1780年欧洲人在印度提倡植茶;5、1870-1875年英国人推动将原来的咖啡园改植茶树,并雇佣印度移民垦殖新茶园,茶叶生产便迅速发展起来。
六、目前世界上主要茶叶生产国和进口国有哪些?消费茶叶较多的国家有哪些?1、世界五大茶叶进口国是英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美国和埃及;俄罗斯是当今世界第一茶叶进口国2、世界十大出口国依次是肯尼亚、中国、斯里兰卡、印度、阿根廷、越南、印度尼西亚、乌干达、马拉维、坦桑尼亚;中国是世界第一绿茶出口国,2005年成为世界第一茶叶出口国3、茶叶人均消费最多的是欧洲,其次是亚洲和非洲;世界茶叶主要消费国是中国、印度、俄罗斯、土耳其、日本、英国、美国等。
茶的起源及传播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下面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茶的起源及传播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
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
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茶的传播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以致遍及全国。
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
所以,茶的传播史,分为国内及国外两条线路。
宋朝的茶区,基本上已与现代茶区范围相符。
明清以后,只是茶叶制法和各茶类兴衰的演变问题了。
2.茶在国外的传播中国茶叶、茶树、饮茶风俗及制茶技术,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开展而传向全世界的。
最早传入日本、朝鲜,其后由南方海路传至印尼、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16世纪至欧洲各国并进而传到美洲大陆,又由北方传入波斯、俄国。
唐代中叶,中国茶籽被带到日本种植,茶树开始向世界传播。
据文献记载,公元805年,日本高僧最澄,从天台山国清寺师满回国时,带去茶种,种植于日本近江。
这是中国茶种向外传播的最早记载。
后又经日僧南浦昭明在径山寺学得径山茶宴、斗茶等饮茶习俗,并带回日本,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日本自己的茶道。
《茶学概论》复习纲要第一章绪论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有最悠久的茶叶种植及饮用史,世界各地茶叶的种植、采制等技术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过去的;世界各国“茶”的发音,也是由中国各地不同的方言演变而来的。
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资源十分丰富,产茶区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
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咖啡和可可)之一。
茶是属于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茶种(Camellia sinensis)。
茶树拉丁学名: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 sinensis表示种名:中国种。
历代“茶”的别称:槚(gu);荈(chuan);蔎;荼;茗;苦荼。
世界各国关于茶的读音(ti)是来源于茶字粤语的发音:英文Tea;拉丁语Thea;法文Thé;德文Thee或Tee。
西班牙语Cha。
茶字是象形文字,茶字有十笔划,字形构成:上部为廿,像茶的芽叶;中部是人,像树冠;下部为木,代表树干,是木本植物。
象征意义:人应该根植于大地,就能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茶字也是寓意文字,有长寿之意。
茶字分解三部分上部为廿,中部为八,下为十八,廿加八十八,合计为一百零八岁,寓意:人常喝茶健康长寿,可以活到108岁。
米寿:八十八,88岁。
百(白)寿:99+1 =100(谐音),99岁。
茶寿:二十+ 八十八,108岁。
(茶)人在草木中——人远离喧尘,呼吸草木的清气,自然健康长寿。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陆羽本人也因此书而被世人誉为“茶圣”。
《茶经》分为上、中、下三卷,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就;十之图。
《茶经》标志着茶知识系统化的开始,茶学学科的雏形已经形成。
第二章茶的起源与传播我国西南三省,是我国茶树变异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
(一)、茶在国内的传播⏹秦汉以前:巴蜀是中国茶业的摇篮。
第一章茶的起源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茶的原产地、起源及发展。
教学重点:了解“茶”,茶的制作,饮茶的起源与发展教学难点:各个朝代关于茶的各种形态与发展历史。
教学用具:多媒体,PPT课件教学用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茶叶的起源与原产地(板书)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
(板书)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根据植物学分类的,茶树是山茶科山茶属的一个种。
发源时间大约在100万年以前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一带。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茶的故乡。
第二节饮茶的起源与发展(板书)1.生吃药用(板书)在4700多年前的神农时代还是母系氏族社会,茶树的鲜叶最初被发现具有解毒作用,人们将用作疗疾之用。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2.熟吃当菜(板书)在《尔雅》的“释木篇”和“释草篇”中都有“荼”字,前者指木本的茶树,后者指草本的苦菜。
把茶叶当菜吃,至今云南少数民族仍有吃“竹筒茶”的习惯。
3.烹煮饮用(板书)最古老最原始的饮茶方法称为“焙茶”。
至今云南南部产茶区的佤族和傣族同胞仍有饮用“焙茶”的习惯。
如佤族的“烧茶”;傣族的“竹筒茶”。
4.冲泡饮用(板书)唐代盛行蒸青团饼茶,明代以后发展为炒青散茶。
饮用方法也有烹煮改为冲泡。
这是茶叶史上的两个飞跃----“龙团凤饼”和“六大茶类”。
第三节“茶”的起源与发展(板书)“茶”字在8世纪初,或者是在7世纪末,才被用来专指茶树及叶子加工成的饮料。
我国古代没有“茶”字而只有“荼”字,最早出现于《诗经》和《尔雅》等书,指的是苦味的植物叶子。
唐代陆羽《茶经》列举了五种茶字形音:“茶(cha)”、“槚(jia)”、“蔎(sha)”、“茗(ming)”、“荈cha”。
到现在,世界各地茶的读音都源自中国。
英语中的“茶”字来自厦门方言;受闽南方言影响的有德语thee、英语tea、法语the、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te、拉丁语thea等;粤方言或北方方言中“茶”字读作cha,茶读音源于粤方言或北方方言的语种有:日语cha、朝鲜语sa、俄语chai、印度语cha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