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分析与计算课程学习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1005.00 KB
- 文档页数:12
《水力学》学习指南第一章绪 论(一)液体的主要物理性质1.惯性与重力特性:掌握水的密度ρ和容重γ;2.粘滞性:液体的粘滞性是液体在流动中产生能量损失的根本原因。
描述液体内部的粘滞力规律的是牛顿内摩擦定律 :注意牛顿内摩擦定律适用范围:1)牛顿流体, 2)层流运动3.可压缩性:在研究水击时需要考虑。
4.表面张力特性:进行模型试验时需要考虑。
下面我们介绍水力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二)连续介质和理想液体假设1.连续介质:液体是由液体质点组成的连续体,可以用连续函数描述液体运动的物理量。
2.理想液体:忽略粘滞性的液体。
(三)作用在液体上的两类作用力第二章 水静力学水静力学包括静水压强和静水总压力两部分内容。
通过静水压强和静水总压力的计算,我们可以求作用在建筑物上的静水荷载。
(一)静水压强:主要掌握静水压强特性,等压面,水头的概念,以及静水压强的计算和不同表示方法。
1.静水压强的两个特性:(1)静水压强的方向垂直且指向受压面(2)静水压强的大小仅与该点坐标有关,与受压面方向无关,2.等压面与连通器原理:在只受重力作用,连通的同种液体内, 等压面是水平面。
(它是静水压强计算和测量的依据)3.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基本公式(水静力学基本公式)p=p 0+γh 或 其中 : z —位置水头,p/γ—压强水头(z+p/γ)—测压管水头请注意,“水头”表示单位重量液体含有的能量。
4.压强的三种表示方法:绝对压强p ′,相对压强p , 真空度p v , ↑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p= p ′-p a p v =│p │(当p <0时p v 存在)↑相对压强:p=γh,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要求掌握绝对压强、相对压强和真空度三者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1pa(工程大气压)=98000N/m 2=98KN/m2下面我们讨论静水总压力的计算。
计算静水总压力包括求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受压面可以分为平面和曲面两类。
学习单元二 静水压强与静水压力计算【教学基本要求】1.正确理解静水压强的两个重要特性和等压面的性质。
2.掌握静水压强基本公式和物理意义,会用基本公式进行静水压强计算。
3.掌握静水压强的单位和三种表示方法:绝对压强、相对压强和真空度;理解位置水头、压强水头和测管水头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
4.掌握静水压强的测量方法和计算。
5.会画静水压强分布图,并熟练应用图解法和解析法计算作用在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6.会正确绘制压力体剖面图,掌握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计算。
【学习重点】1.静水压强的两个特性及有关基本概念。
2.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基本公式和物理意义。
3.静水压强的表示和计算。
4.静水压强分布图和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的计算。
5.压力体的构成和绘制以及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计算。
【内容提要和学习指导】本章研究处于静止和相对平衡状态下液体的力学规律。
2.1 静水压强及其特性静止液体作用在每单位受压面积上的压力称为静水压强,单位为(N/ m 2),也称为帕斯卡(P a )。
某点的静水压强p 可表示为:(2—1) 静水压强有两个重要特性:(1)静水压强的方向垂直并且指向受压面;(2)静止液体内任一点沿各方向上静水压强的大小都相等,或者说每一点的静水压强仅是该点坐标的函数,与受压面的方向无关,可表示为p = p (x ,y ,z )。
这两个特性是计算任意点静水压强、绘制静水压强分布图和计算平面与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理论基础。
2.2 等压面液体中由压强相等的各点所构成的面(可以是平面或曲面)称为等压面,静止液体的自由表面就是等压面。
对静止液体进行受力分析,导出液体平衡微分方程和压强全微方程,根据等压面定义,可得到等压面方程式:X d x+Y d y+Z d z = 0 (2—2) AP p A ∆∆=→∆0lim式中:X 、Y 、Z 是作用在液体上的单位质量力在x 、y 、z 坐标轴上的分量,并且(2—3) 其中:U 是力势函数。
水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水力学是土木工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水的运动规律
及其对各种工程结构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地介
绍水力学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
中运用水力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水的运动规律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熟悉水力学基本概念和影响水流的因素。
3. 能够应用水力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水力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水力学基础知识
- 水流基本性质:流速、流量、压力等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 流动方程: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 流动状态:定常流动和非定常流动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2. 水力学实验室
- 水流测量实验:流量计测量、流速测量和压力测量实验。
- 进水和排水实验:水泵、水坝和排水管道等实验。
- 水力力学实验:水力学模型的设计、搭建和测试。
3. 水理计算方法
- 水流管道计算:水流压力和流量的计算方法。
- 水流阻力计算:临界流速、流态转变和水流阻力公式的应用。
- 水尺控制计算:水流调节和水位控制的计算方法。
4. 应用案例分析
- 水力工程案例:水电站、水坝和水渠工程的水力学问题分析。
- 自然界水力学现象:洪水、地下水流和波浪等自然界中的水
力学问题。
- 环境水力学: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水力学应用。
四、教学方法。
《水力分析与计算》静水压强计算水力分析与计算中,静水压强计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计算工作,它是水力学领域中一项基础性的计算方法。
静水压强计算是指在水静止的情况下,根据流体的密度和高度差等参数,计算出水产生的压力。
本文将从静态压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静态压力的定义。
静态压力是指流体在静止的水体中产生的压强。
当水不流动时,水的重力作用于水体上,会产生压力。
这个压强是由水的密度和水深决定的。
单位面积上的压强可以用公式P=rho*g*h来计算,其中P表示压强,rho表示水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水的高度(即深度)。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静水压强计算的具体公式。
根据上面的定义,静水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rho*g*h。
在这个公式中,我们需要知道水的密度、重力加速度和水的高度。
水的密度是一个可以查得到的常数,大约为1000千克/立方米。
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的一个固定值,约为9.8米/秒的平方。
而水的高度就是我们需要测量的水深。
将这些数值代入公式中,就可以得到静水压强的数值。
静水压强的计算在很多工程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水库的设计中,需要计算水库底部的最大静水压强,来判断水库底板的稳定性。
在水闸的设计中,需要计算水闸底部的静水压强,来确定水闸的尺寸和材料的选择。
此外,在水电站、水泵站等水力工程中,静水压强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因此,准确计算静水压强对于工程设计和安全运行非常重要。
在实际计算中,除了使用上述的基本公式外,还需要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和修正因素。
例如,如果水不是静止的,而是有一定的流动速度,那么需要考虑动态压力的影响。
此外,在计算静水压强时,还需要考虑水的温度、溶解氧等因素对水密度的影响。
通过引入这些修正因素,可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水力分析与计算》中的静水压强计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计算水的密度、重力加速度和水的高度,可以得出静水压强的数值。
水力分析与计算教学设计引言水力学是研究液体运动规律的学科,是水力工程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之一。
水力分析与计算是水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工程实践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水力学专业课程中,对于水力分析与计算的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针对水力分析与计算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应用水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1.掌握水力学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和样例,以及掌握基本的水力学理论。
2.了解水力场、势流和真实流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在水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3.掌握水力学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如管流计算、渐进管流、水力喷射、泵和水轮机等。
4.了解和分析各种流体力学现象,如水力瞬变、凝聚、空蚀、脱燃、水槽波等。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水力学基础这部分主要介绍水力学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的水力学概念、流量、速度、压力、水头、流量公式等。
通过这部分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流体的基本性质和力学原理,理解水力学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水力场和势流分析这部分主要介绍水力场和势流分析的基础知识,包括矢量场、势函数、势流和势面等。
通过这部分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水力场中的物理现象和数学模型,并能够应用势流分析方法进行水力学计算和应用分析。
第三部分:真实流和管流计算这部分主要介绍真实流的概念和特点,以及管流计算方法和基本公式。
通过这部分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真实流的计算方法和技巧,理解管道系统中的重要参数和特点,并能够应用基本公式计算水力学问题。
第四部分:水力喷射和泵水轮机分析这部分主要介绍水力喷射和泵水轮机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
通过这部分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水力喷射和泵水轮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理解各种参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计算方法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第五部分:水力学中的流体力学现象这部分主要介绍水力学中的流体力学现象和分析方法,包括水力瞬变、空蚀、水槽波等。
水力计算书水力计算是涉及到水流、水体运动以及水力学原理的一门学科,广泛应用于水力工程、水资源管理、水利规划等领域。
水力计算的目的是通过各种计算方法来研究水体流动的各种参数,如流速、水位、水压等,并对水力结构和工程进行设计和优化。
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表明,在封闭的系统中,流入的水量必须等于流出的水量,即入流=出流。
能量守恒定律则表明在流体运动中,流体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包括动能和势能。
根据这两个基本原理,可以推导出一系列水力计算的公式和方法。
在水力计算中,常用的参数包括流量、流速、水位和水压等。
流量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水量,通常用Q表示,单位为m³/s或m³/h。
流速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水流速度,通常用v表示,单位为m/s。
水位是指水面的高度或者压力水头,通常用H表示,单位为m。
水压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水力作用力,通常用P表示,单位为P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流量计算公式:Q = Av,其中A 是横截面的面积,v是水流的速度。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水位和流速之间的关系:v = (2gH)^(1/2),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
通过这些公式,可以相互计算不同的水力参数。
在水力计算中,还经常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如管道阻力、水库泄洪等。
管道阻力是由于水在管道内运动而产生的阻力,可以根据Darcy-Weisbach公式来计算。
水库泄洪是指水库在超过一定水位后,通过泄洪口排放多余水量,通常需要根据水库的形状和放水能力来进行计算。
除了上述基本原理和方法,水力计算还涉及一些复杂的计算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如有限元法、计算流体力学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来模拟和计算复杂的水力现象,如水力振荡、水波传播等。
总之,水力计算是研究水流、水体运动以及水力学原理的一门学科,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一系列水力计算的公式和方法。
水力计算在水力工程、水资源管理、水利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水力分析与计算》静水压强计算水力学是研究水的运动规律和水力力学性质的学科,其中水力分析与计算是水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际工程中,对于水力压力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静态水压力的计算方法。
一、静水压强的基本概念静水压强是指在静止的水体中,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产生的压力。
它是依据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得出的。
静水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所处的深度有关,一般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P=γ*hP为静水压强,单位为帕斯卡(Pa),1Pa等于1N/m²;γ为液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kg/m³);h为液体所处的深度,单位为米(m)。
二、静水压强计算的基本步骤静水压强的计算步骤如下:1.确定液体的密度,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材料或实验数据来获取。
2.确定液体所处的深度,通常是从液体的表面到研究点的垂直距离。
3.将液体的密度和深度代入公式,计算静水压强。
三、静水压强计算的实例分析以一个长方形水箱为例,假设水箱的长为4米,宽为3米,高为2米。
求在水箱底部边缘的静水压强。
1. 确定液体的密度:假设液体是水,其密度为1000千克/立方米(kg/m³)。
2.确定液体所处的深度:水箱底部边缘到水面的垂直距离为2米。
3.计算静水压强:P=γ*h=1000*2=2000帕斯卡(Pa)四、考虑水压力分布的进一步分析上述的静水压强计算假设液体的密度均匀分布,并且压力在液体中是均匀分布的。
然而,在实际的工程中,由于液体的运动和空气的存在,水压力分布并不是均匀的。
对于了解水压力分布情况,可以通过简单的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来进行。
例如,可以使用有限元方法对水压力进行模拟计算,进而得到水压力的分布图。
此外,还可以通过风洞实验等手段对水压力进行实际测量,以验证计算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水力分析与计算》中静水压强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掌握静水压强的计算方法,可以准确地评估工程中液体压力对结构的影响,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水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水力学(Hydraulics)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范围选修课学时:72学时,4.5学分适用对象: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本科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程要求水力学是水利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水力学的任务是研究液体(主要是水)的平衡和机械运动的规律及其实际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流运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理解不同水流的特点,学会常见水利工程中的水力计算,并具备初步的试验量测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本课程教学重点:水静力学,水动力学理论基础,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有压管路,明渠均匀流,明渠非均匀流。
难点:液体的相对平衡,作用在平面、曲面上的力,实际液体的运动微分方程,恒定总流伯诺里方程,恒定总流动量方程,紊流沿程损失的分析与计算,复杂长管的水力计算,管网的水力计算,无压圆管均匀流水力计算,断面单位能量、临界水深,恒定明渠流动的流动型态及判别标准,明渠非均匀渐变流微分方程,棱柱体渠道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的计算.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应具备高等数学中有关微分、积分、简单微分方程等高等数学基础;还应具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中有关静力学、动力学、应力与应变、面积矩等方面的工程力学基础。
后续课程为水资源管理、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与水电站。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液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及研究液体运动规律的一般方法,掌握液体的主要物理性质.重点:.液体的主要物理性质难点:液体粘性产生原因及作用第一节水力学的任务及其发展概况1、水力学的任务2、水力学发展简史第二节液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其作用在液体上的力1、液体的质量和密度2、液体的重量和容重3、液体的粘滞性4、液体的压缩性5、液体的表面张力6、作用于液体上的力第三节液体的基本特征和连续介质1、液体的基本特征2、连续介质假设3、理想液体的概念第四节水力学的研究方法1、科学试验2、理论分析3、数值计算第二章水静力学(8 学时)基本要求:掌握静水压强的特性,压强的表示方法及计量单位,掌握液体平衡微分方程与水静力学的基本方程,掌握液柱式测压仪的基本原理,能熟练计算作用在平面、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第一篇水力计算基础第一章水流运动形态及液体的物理性质根据以下观点对水流运动形态进行分类:1.根据水流运动要素(如流速、压力等)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状态,将水流分成不同的类型。
2.根据水流的内部结构及影响水流形态的内在因素进行分类。
3.根据水流局部发生的特殊水流现象进行分类。
第一节水流运动类型水流流速:一般可分为瞬时流速u、时均流速ū、脉动流速u’及断面平均流速v。
压力:分为瞬时压力、时均压力、脉动压力。
本书中没有特别说明就是指时均值。
一.根据压力在空间的特征进行分类无压流:凡过水断面的周界不全部被固体边界所限制,具有自由表面的水流。
动力主要是重力(促使流动)。
1个工程大气压为10t/m2。
有压流:水流充满封闭的固体边界,没有自由表面的水流。
动力主要是压力(促使流动)。
二.根据水流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进行分类恒定流(又称稳定流):流场中每一固定点的水流质点的运动要素(如时均速度、时均压力、密度等)不随时间而改变的水流。
非恒定流(又称非稳定流):流场中每一固定点的水流质点的诸多要素中,至少有一个是随时间而改变的水流运动。
(注:由于非恒定流中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计算时比恒定流要复杂的多,因此当观察到水流运动要素虽然随时间变化,但变化不大,而忽略这种变化又对工程实践的精确度影响不大时,往往按恒定流处理。
)三.根据水流运动要素在空间上的变化进行分类均匀流:各个过水断面中相应点(即位于同一流线上的点)的流速(包括大小和方向)相同的水流。
在恒定流情况下,离进口一段距离的过水断面大小及形状不变的直线管道中的水流。
或离进口一段距离的过水断面大小和水深及表面糙率沿程不变的直线正坡长渠中的水流。
非均匀流:同一流线上的点流速沿程发生变化的水流。
非均匀流有两种,即渐变流和急变流。
渐变流就是一种流线之间近乎平行的水流,它的极限情况便是均匀流。
满足两个条件:1.流线之间的夹角很小2.流线的曲率半径r很大或曲率很小。
渐变流中的过水断面可近似看作平面,动水压强在过水断面上按静水压强分布规律分布。
《水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参考学时60)1、课程性质水力学是水务管理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2、课程目的水力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液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会必要的分析计算方法和一定的实验操作技术,为学习专业课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坚实基础。
3、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学生学习水力学以前必须学完高等数学、工程力学等课程。
这样,对于有关内容,如微分、积分、矢量、偏导数、泰勒公式、微分方程、液体的物理特性、动能定律、动量定律具有一定的基础,在水力学中主要是运用这些知识,不必详细讲解。
水力学的后续课程是节水技术、水利工程概论、水文学原理等,本课程只讲述各种典型情况下的水流现象及必需的水力学计算方法。
4、课程内容(1)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水力学的任务及其历史的发展,液体的连续介质模型,液体的主要物理性质,作用在液体上的力。
第二章、水静力学静水压强及其特性,质量力为重力的静水压强基本方程,静水压强的量测,作用于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作用于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第三章、液体运动的基本原理水流运动的基本概念,液体运动分类,恒定流连续性方程,恒定流沿流束的能量方程,实际液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实际液体恒定总流动量方程。
第四章、水流阻力与水头损失阻力和能量损失问题概述,沿程阻力与局部阻力,沿程水头损失与切应力的关系,液体内部的运动形态──层流,紊流,紊流运动要素的脉动及附加切应力,层流流速分布及阻力系数,紊流流速分布及阻力系数,实际明渠与管道中沿程水头损失与阻力系数的实例及实验。
第五章、孔口、管嘴出流和有压管路液体薄壁孔口的恒定出流,液体经管嘴的恒定出流,短管的水力计算,长管的水力计算,管网的水力计算基础,直接水击和间接水击的压强计算。
第六章、明渠恒定均匀流明渠水流,水利工程中的明渠均匀流问题,明渠边壁几何特性和水力特性,明渠水流特性及产生均匀流的条件,明渠均匀流的水力计算,明渠水力最佳断面,复式断面明渠均匀流水力计算。
水力分析与计算期末总结一、引言水力分析与计算是水资源工程中的重要内容,用于研究水流运动规律、结构物水力性能以及水力参数的计算。
本文将对水力分析与计算进行总结,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计算方法的掌握以及实践操作的经验等方面。
二、理论知识的学习水力分析与计算涉及的理论知识较为广泛,包括水流动力学、水力力学、流体力学、河道与水工建筑物等多个方面。
在课程学习中,我通过系统学习了这些理论知识,对水力分析与计算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水流动力学是研究水流运动规律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流量、流速、水流压力等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水流运动的因素。
在水力分析与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流量和流速的变化来分析水流的运动规律,确定不同水力参数的计算方法。
其次,水力力学是研究液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的学科,它包括静水力学和动水力学两个方面。
静水力学主要研究流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力平衡的规律,而动水力学则研究流体在运动状态下受力平衡的规律。
在水力分析与计算中,我们需要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分析水流受力情况,进而计算水压力、水动力等参数。
最后,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以及与固体界面的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是水力分析与计算的理论基础。
在水力分析与计算中,我们需要运用流体力学的知识,分析水流的流动特性,计算液体的流速、流量等参数。
三、计算方法的掌握在水力分析与计算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如曼宁公式、莱明公式、水力半径法、韦伯算法等。
这些计算方法可以用于计算水流的流量、流速以及水流对结构物的冲击力等参数。
比如曼宁公式是一种用来计算开放渠道中的流量的方法,它基于曼宁公式的流量与渠道横截面积和水流速度之间的关系。
莱明公式则是一种用来计算管道流量的方法,它基于管道断面积和流速的关系。
水力半径法用于计算河道中的水流速度,它基于水力半径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韦伯算法则是计算水流对结构物冲击力的一种方法,它基于韦伯数与流体力学对结构物冲击力的关系。
水力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学时数:80学分数:5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水力学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水力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水流运动的一般规律和与之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水力计算的基本方法与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①正确理解水力学基本概念(如恒定流与非恒定流、均匀流与非均匀流、层流与紊流、缓流与急流等)。
②掌握水力学基本理论,如连续方程、能量方程、动量方程等。
③掌握分析水流运动的总流分析法。
(2)对工程中的一般水流问题具有分析与计算的能力。
如静水总压力的计算;管道及明渠断面尺寸的确定;堰闸过流能力的分析与计算等。
(3)掌握测量水位、压强、流量、流速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具有分析实验数据和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绪论水力学的定义、任务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情况、发展前景;液体基本特征和主要物理性质;连续介质与理想液体的概念;作用于液体上力。
要求重点掌握液体基本特征和主要物理性质(惯性、万有引力特性及粘滞性)。
教学难点是粘滞性及作用于液体上的力。
(二)水静力学静水压强及其特性;液体平衡微分方程及其积分;等压面概念;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基本公式;压强的度量与量测;水头与单位势能的概念;平面与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要求重点掌握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基本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度量与量测、平面与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的求解。
教学难点是液体平衡微分方程及其积分、压力体的绘制以及平面与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的求解。
(三)液体运动的流束理论描述液体运动的两种方法;恒定流与非恒定流、流线与迹线;流管、微小流束、总流、过水断面、流量与断面平均流速、一元流、二元流、三元流、均匀流与非均匀流等水动力学基本概念;不可压缩实际液体一元恒定总流的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动量方程以及这些方程式的应用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