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特色小镇案例集锦
- 格式:pptx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53
小学作文推荐一个好地方精选世界那么大,总一些地方令人心神驰往,可以忘却生活中的一切苦恼,静静地享受自我。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有关小学作文引荐一个好地方精选【16篇】,盼望大家喜爱。
小学作文引荐一个好地方篇1泾阳县的茯茶小镇是一个漂亮的小镇,占地约2200亩。
它是由茯茶文化产业园、商业展示区和美丽小镇组成的。
茯茶镇的交通特别便利,北客站那里有去茯茶镇的公交直达车,全程只需两元钱,自驾也只有一小时的车程。
一到这里,首先看到的是茯茶镇的铜群雕,群雕中的铜人铜马雕塑的活灵活现,特别壮丽。
接下来映入眼帘的是古朴的青砖建筑,有砖雕、城楼、长长的回廊,还有光滑的拴马桩。
赶快在这儿留个影吧!茯茶镇是一个集吃、住、游、娱、购为一体的关中民俗小镇。
来到这里就要品尝各种美食哦!卷着菜的滋卷,飘着红油的辣子羊血,还有菜豆腐、炒凉粉、羊肉泡馍、辣子锅盔、荞面饸饹、浆水鱼鱼等,都是地地道道的农家美食。
在这里还可以亲自制作自己的茯茶,体验制茶的乐趣。
走累了,就可以在农家茶馆坐下来,听农家老板聊聊茶文化,聊聊家常,感知茶马古道的繁华。
再品尝品尝那浓浓的茯茶,真是其乐融融!离开时,还可以带上这里的特产:石子馍和茯茶,不要忘了哦!这就是我给大家引荐的休闲好地方。
小学作文引荐一个好地方篇2西安的夏天总是热浪滚滚,让人大汗淋漓。
在这炎炎夏日里,去哪里避暑好呢?暑假期间,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位于浐灞的华夏文旅水世界,这里会聚了各种惊险与刺激的水上工程,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儿童水上滑梯。
我刚走到水池里,突然,“哗”的一声,水花四溅,一大桶水从天上洒落下来,忽然,水花声、叫喊声融合在一起,汇成快乐的海洋。
虽然每个人都成了落汤鸡,但过瘾极了!我坐在滑梯口,深吸一口气,滑了下去,几秒钟后,有水迎面扑来,我紧闭双眼,“扑通”一声弹到了水里,太好玩了!最刺激的是大喇叭滑道了。
“大喇叭”是四个人一个皮划艇,在蜿蜒曲折的滑道里滑行,然后在一个形态像大喇叭的滑道里左摇右晃。
区域治理城市治理与规划生态化、地域特色的城市规划设计探究——以十家子镇玛瑙特色小镇为例李凯1 方婷婷2 沈瑞利31.西安有界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2.咸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咸阳 712000,3.西安有界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摘要:现今,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节能是城镇发展过程中必要部分,生态化、带有地域特色的小镇已然走俏,本文将以玛瑙小镇十家子镇为例进行介绍特色城市规划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玛瑙小镇;十家子镇;城市规划;生态规划我国在城市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也会着重加入这些“特产”,让“特产”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源动力,凸显城市的地域特色,成为城市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以我国的玛瑙特色小镇——十家子镇为例,在此进行探究生态化、地域特色城市的规划和设计。
一、十家子镇城市规划情况十家子镇玛瑙文化历史悠久,玛瑙原料加工多以中国的原产为主,玛瑙做成摆件的销量占比较大,在全国占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每年可创造20亿元的产值。
不过目前,我国的其他地区也在积极发展和布局玛瑙产业,这会对十家子镇的玛瑙产业造成较大的冲击和影响,进一步稳固和打造成全国性、世界性的玛瑙交易集散地是十家子镇接下来需要做的。
从区位上来看,十家子镇全镇总面积270多平方公里,位于京沈高铁路线上,是东三省众多特色小镇中位置较为优越的一个,位于北京高铁2小时辐射圈内、沈阳高铁站30分钟辐射圈内。
距离最近的高铁站还有直通的干道连接。
与阜新市距离为74里、与沈阳市距离为163里,包括有省道211辅助,交通条件得天独厚。
十家子镇与阜新、沈阳等重要城市短途交通紧密相连,又高速直通,道路条件便利。
凭借便利的交通条件十家子镇未来可以吸引两地更多的客商、游客旅游度假,开发和挖掘休闲旅游资源。
京沈高铁为十家子镇通开了京津冀乃至全国的旅游市场,强化了十家子镇与沈阳和京津冀的联系。
十家子镇从城镇规划布局来看,城镇面积约8.1平方公里。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探索---以陕西地区为案例摘要:在新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城镇与乡村是一种既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也是一种命运共同体,城镇化的目的在于培育和发展城市,而乡村振兴则是以发展与建设乡村为目的,二者具有异质性,同时,也存在着自然的耦合与内在的联系,使得它们可以在现代化的实践中实现共同的发展。
本文以陕西地区为案例,对其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新时期两个战略的协同推进提出了对策。
1.陕西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探索陕西省近几年来对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建设的探索,为推进两者的协调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1.1新型城镇化引导乡村产业发展城市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促进了我国的工业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而现代化的农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第一,指导和推动农产品供应体制的变革。
根据城市居民的消费喜好,促进和指导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渭南市华州区与城市集市紧密结合,以蔬菜为主,时令水果和干果为副的产业,成为全国蔬菜基地、中国蔬菜生产十大品牌。
第二,服务业带动的非农得到了快速发展。
农村三产发展是我国农村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陕西省安康市为了解决农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和共性问题,提高农业农村信息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安康市科技局主动组织指导市场主体与高等院校院校联合申报科技项目,联合研究开发,定位堵点,聚焦难点,在畜牧、核桃、水产等主导产业上突破了一大批技术难题,并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一系列先进、实用技术,为农业生产提升质量和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石泉县在农旅融合方面取得新突破,成功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1.2城市辐射带动乡村发展通过对当地的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村进步。
第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带动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以渭南葡萄园、牒吴农业博物苑、下邽古镇为中心的贤乡紫韵农庄建设循环农业、农业体验、农业观光等,将其提升为4 A旅游景区,带动周围村庄葡萄种植、旅游观光等优势产业得到发展。
袁家村案例分析报告一.袁家村:1。
袁家村概况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文娱中国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袁家村周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袁家村座落在举世闻名的唐太宗李世民陵山下,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唐昭陵旅游专线从附近经过,交通十分便利,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度假体验胜地。
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过袁家村。
被誉为中国最有魅力的休闲乡村.2.交通区位分析袁家村位于咸阳市礼泉县,距离咸阳国际机场较近,空运便利,有利于吸引国际旅客前来观光体验。
附近机场高速、武银高速、312国道、107省道、关中环线等道路密布,交通发达,西安至礼泉、西安至袁家村、咸阳至袁家村的客运大巴发车频率高,游客无论是成大巴还是自驾游很便利。
3.袁家村发展历程4。
运营模式投资管理模式多样化,众筹、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并存农业:1)通过集体经济模式,采用免租金,统一经营和管理方式2)袁家村村委会将商品按照经营品类和所处位置分成若干组3)每组设立经营组长4)组长负责统一管理卫生、品质、产品特色灯5)开设打分和淘汰机制6)对外进行土地租赁7)免费提供地皮,经营方收回成本后,利润部分五五分成5.产业构成1) 农业:小麦等基本农作物2) 林、果业:有大规模的苹果园、梨园,及特色采摘园(包括樱桃和草莓)3)工业、水泥厂、运输队等村办企业4) 旅游业---——--支柱产业6。
主导产业:旅游业“关中印象体验地”在明清古村落旧址上恢复重建,再现了古代民居、传统手工作坊和民间演艺小吃等关中民俗的历史原貌。
集中展示了关中农村从明清至今的农村生活文化的演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7。
特色旅游1)特色美食:袁家村自制酸奶、豆腐、辣子。
以及关中地区的各种小吃。
2)艺术长廊:全手工作品,葫芦雕刻及石刻画。
3)酒吧一条街:将现代化产业与仿古建筑进行完美的结合,各家店都极具特色,个性的标语也反映现代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农家乐:以村民原住地四合院为主的农家风味饮食。
谷衂菔游/唐甜由P箱:395726543®q q.c o m编者按: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体系,要求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乡村旅游产业借助国家政策东风发展得如火如荼,乡村旅游也成为实现农业经营化、农村产业化、农民富裕化最具代表性的方式。
本栏目从本期起将每期推荐一个乡村旅游案例,从“看景”和“说景”两方面详细解读“案例”特色,希望读者朋友能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学到一些适用的做法。
爵家财:“幵中生有”的天中EU爵I f f l◎本刊记者唐甜【看景】“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二千万人 民吼叫秦腔,调一碗黏面喜气洋洋,没 有辣子嘟嘟囔囔。
”这句出现在陕西作家贾平凹小说中的陕西民谣,真真切切 地展现了陕西关中平原的风土人情。
作 为一个陕西人,我自然是听得惯秦腔、吃得了油泼辣子的。
但长年工作在外,自己的“老陕胃”也被“折磨”的够6农村酬谷肺菔游/2021.01呛。
2019年回乡探亲,老爸说在咸阳市礼泉县新建了一个叫袁家村的关中印象体验村,里面的小吃街上都是纯正的陕西小吃。
老妈也随声附和,说:“那儿有你爱吃的搅团、柿饼、漏鱼……”还等什么,说走就走。
袁家村,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隶属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
从西安市区出发,驾车约一小时就可到达,游客也可在西安南客站和北客站乘坐到袁家村的直达高速客车,全程大约一个半小时。
尽管不是周末,但车子一驶进村口,就能看到络绎不绝的游人和车辆。
我们沿着主路来到了停车场,让我惊奇的是,这样的一个 小村子竟然有一个能同时容纳1万辆旅游 车的停车场。
在通往游览中心的路上,有几户村民摆着一些时令蔬菜和水果在 售卖,我们买了几个西红柿和杏子,老妈将粉白粉白的西红柿一掰两半,看着 中间那沙沙的果肉,一下子把我的思绪 带回到了儿时看着动画片、吃着白糖拌 西红柿的夏天。
陕甘宁特色小镇之照金经验作者:张永军来源:《西部大开发》2014年第08期今天的照金革命老区,通过一体化可持续开发这个思路,实现了一次性让乡镇城镇化,一次性让村民市民化,一次性让农村变城镇,一次性解决居住、培训、就业问题,一次性解决社会保障问题,一次性解决经济循环发展问题,彻底改变老百姓的生活、生产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照金的一体化可持续开发,一次性全面转型,将成为陕甘宁革命老区特色小镇一体化振兴共赢的典范。
这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这是一座红色遗迹赋予了现代文化色彩的优雅小镇。
这更是一座陕甘宁革命老区一体化可持续共赢发展的典范。
现代化的建筑风格,清新畅快的自然氧吧,倍感亲切的精细化服务,淳朴厚实的人文素养,悠闲的生活节奏,快乐的音乐盛宴,绝无仅有的户外体验……青山绿水之间,给您的感受一切都是那么的舒坦、那么的亲切、那么的踏实。
这就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
照金地处铜川市耀州区西北部,地处桥山山脉南端,北倚子午岭,南俯渭北高原,东临咸榆大道,西通陕甘腹地。
1933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组建了红二十六军,成立了中共陕甘边特委,诞生了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从而使照金成为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
如今,来到这里,不细细品味,很难想象出一个红色旅游景区能与现代的展现手法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不细细品读,很难想象出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能在短短三年内有如此大手笔的彻底改变;不细细追索,很难知道在这改变的背后付出的是什么。
这一切得益于国家对陕甘宁革命老区的政策支持,得益于各级政府的统筹协调,得益于红色照金的创造性理念,得益于创造出如此成就的年轻团队,更得益于长期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位老百姓。
在陕甘宁革命老区一体化振兴的今天,笔者带您走入照金,去了解和感受照金的往昔与今日。
照金往昔对于照金的记忆,许多人或许还停留在七十多年前的历史记忆里;或许停留在那种贫穷与落后的画面中。
往昔的照金,是一个人均收入低下、生产生活方式落后、消费能力不足的集镇,经济落后,人均收入在5000元左右,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当地煤矿,经济作物较为单一,农业现代化程度低下,农业收成完全“靠天吃饭”。
根据材料,陕西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特色小镇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 缺乏独特性: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在传承和展示地方独有的文化和特色上下功夫。
然而,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在这方面存在不足,缺乏独特的文化元素和特色,难以吸引游客和提升知名度。
2. 营销推广不足:特色小镇的成功离不开有效的营销和推广策略。
然而,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宣传力度相对不够,未能充分展示其特色和吸引力。
缺乏针对不同目标群体的精准定位和宣传手段,导致知名度和吸引力的提升受限。
3. 服务设施不完善:特色小镇作为旅游目的地,需要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然而,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在这方面存在欠缺,如停车场、卫生间、餐厅等设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4. 缺乏创新和活力: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在此方面欠缺,缺乏新的活动和体验项目,使得游客体验和吸引力相对单一和缺乏亮点。
5. 城乡融合不足:特色小镇建设应注重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然而,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在与周边乡村的融合上存在不足,未能有效整合当地资源和社区参与,限制了其发展空间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综上所述,陕西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在特色小镇建设中面临独特性、营销推广、服务设施、创
新活力以及城乡融合等方面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文化挖掘、提升宣传推广、改善基础设施、创新体验项目和加强与周边乡村的合作,以推动特色小镇的持续发展和成功。
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案例解析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处集传统文化、艺术创作、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街区。
以下是对该文化街区的案例解析:1. 文化街区的地理位置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位于西安市中心的一个繁华地段,交通便利,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
2. 街区内的传统文化展示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以展示传统文化为主题,街区内有各种传统文化艺术表演,如京剧、民乐演奏等,让游客能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艺术创作的空间街区内设有艺术创作工作室,供艺术家和创作者们使用。
这里不仅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还有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作品和交流的平台。
4. 街区内的休闲娱乐设施为了满足游客的休闲娱乐需求,文化街区内设有各种娱乐设施,如茶馆、书店、音乐酒吧等。
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味传统文化,也可以在休闲娱乐设施中放松身心。
5. 街区的规划和设计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的规划和设计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特色,同时也加入了现代的元素,使整个街区充满了时代感和艺术氛围。
6. 街区内的特色产品文化街区内还有一些特色产品的销售,如手工艺品、传统服饰等,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购买纪念品或礼品。
7. 街区的活动和展览为了丰富游客的体验,文化街区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和展览,如传统文化节、艺术展等,让游客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和艺术创作。
8. 街区的文化教育文化街区还设有一些文化教育机构,如传统文化学校、艺术培训机构等,为感兴趣的人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9. 街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通过多年的运营,已经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也成为西安市的一张名片。
10. 街区的经济效益文化街区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也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总结起来,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以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展示、艺术创作、休闲娱乐等功能,成为了一个集文化、艺术、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街区。
陕西特色小镇示范模式研究作者:暂无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2020年第2期许肖琳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近年来,特色小镇的发展进入了规范和高质量发展阶段。
特色小镇是文旅融合重要的创新实践平台之一,陕西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决定了其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应将“文化内涵”和“旅游产业”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此背景下,研究陕西特色小镇示范模式,对文旅融合以及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梳理了陕西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陕西建设特色小镇的优势及存在问题,通过研究陕西省特色小镇的典型发展模式,探讨模式的适用性,推出一批可复制的陕西特色小镇开发模式,为进步一推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提供参考和建议。
发展基础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陕西省一共有14个全国特色小镇。
陕西特色小镇最有代表性的有3大类型:关中民俗风情村、特色产业小镇和红色革命小镇。
关中民俗风情村是以山西关中地区民俗为载体的一种特色小镇模式,特色产业小镇是以某一特色产业为发展着力点,基于产业衍生出旅游产品的特色小镇模式,并最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红色革命小镇主要依托红色革命资源,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存在的问题。
一是特色小镇文化内涵单一。
陕西共有14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其中9个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在文化的发掘上,普遍采用“旅游+民俗”的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无可厚非,但许多小镇不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复制模仿袁家村、马嵬驿的发展模式,只模仿了“小吃”而不挖掘“文化”,形成了一个个内容重复、特色不明显的小镇。
究其原因还是对本地资源禀赋、特色产业、文化等优势资源认识不足,缺乏深度系统地对特色小镇的开发模式进行研究。
二是特色小镇自我包装意识缺乏。
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全国范围内的特色小镇纷纷讲自己小镇吸引人的故事,通过新媒体手段吸引年轻消费者前往,对比之下陕西很多已经入选全国特色小镇名单但却连百度百科也未及时更新,更谈不上更新的渠道宣传,特色小镇“走不出去”就很难深度融合。
乡村艺术振兴失败案例
乡村艺术振兴的失败案例,在国内外都可能存在,但是因为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这里提供一个国内的例子。
比如在浙江海宁皮革城,尽管该地被推向全国各地,但并未因此成为特色小镇,既没有成为皮草时尚中心,也没有皮草定价权。
这主要是因为其经济发展制约了产业升级,流水线作业缺乏特色基因。
此外,还有陕西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景区。
这个景区在2017年11月前后
游客数量锐减,每天游客不足千人,许多商家关门大吉,开始衰败。
到了2019年8月9日,陕西蓝田县人民政府通告,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景区即日
起暂时关闭,进行升级改造。
主要原因是缺乏市场调研、管理机制混乱、缺少与原住民生活的融入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乡村振兴专家。
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案例解析【导语】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作为古城西安一张亮丽的名片,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创新发展模式,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本文将对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进行案例解析,探讨其成功之道。
一、项目背景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地处古城核心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街区以易俗社为中心,包括周边的碑林、关中书院等历史文化景点,是西安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项目特色1.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易俗社成立于1912年,是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之一,被誉为“中国话剧的摇篮”。
街区内的碑林、关中书院等景点,也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创新发展模式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在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如引入现代演艺、文创产业、特色餐饮等多种业态,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3.旅游产品多样化街区围绕易俗社这一核心,开发了多种旅游产品,如话剧表演、碑林书法体验、关中书院讲座等,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三、成功之道1.政府支持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街区进行规划、改造和提升,为街区的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街区在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注重创新,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
3.业态丰富,满足游客需求街区内的业态丰富多样,满足了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求,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充分感受西安的历史文化魅力。
4.品牌营销,提升知名度街区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参加旅游推介会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四、总结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的成功,为我国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陕西省杨凌区五泉镇特色小镇建设纪实--后稷故里农科小镇刘薇
【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
【年(卷),期】2016(000)011
【总页数】4页(P94-97)
【作者】刘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特色小镇建设纪实--京南水乡基金小镇 [J], 王帅
2.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特色小镇建设纪实--丝绸之路明星小镇[J], 王珊珊
3.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李哥庄镇特色小镇建设纪实--空港小镇生态新城 [J], 王珊珊
4.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卓尼县木耳镇建设特色小镇实践与启示[J], 甘肃行政学院课题组
5.农业特色小镇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以浙江省余杭市春风长乐小镇和陕西省杨凌区五泉镇为例 [J], 余茜;李冬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