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选修3《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5
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能力目标: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总结历史规律。
教学重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史实和意义【教学过程】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和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促使人们觉悟。
2.第一届:(1)时间、地点: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布拉格同时举行。
(2)主要内容:选举法国和平人士约里奥.居里为大会主席,并提出举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倡议;1950年3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会议的“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又发表了“斯德哥尔摩宣言”。
3.第二届:(1)时间:1950年11月。
(2)主要内容:成立了世界和平理事会,其原则是“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相处;解决各国间争端应该通过协商和大家都可以能接受的协议来实现;遵照民族自觉的权利,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国家的公民。
”(3)影响:反对侵略战争、渴望世界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问题探究】观察下图:宋庆龄(1893——1981)在世界人民和平大会上发言请从历史上找出人们举行“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原因?答案:(1)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促使人们觉悟,反思战争给人类留下的教训。
(2)二战后冷战兴起,威胁着人类的和平生活。
(3)美苏争霸,尤其是核军备竞赛给人类生存发展造成巨大威胁。
二、《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1、背景:1954年罗素发表了《人类的危机》的著名演说。
2、发表:1955年7月,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3.内容:宣言强调了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建议东西方的科学家召开一个世界性会议,敦促各国政府做出承诺,不再把他们的科学成果用于战争目的。
4.实践活动:①领导英国的禁止核武器运动,倡导成立了“和平反抗核战争百人委员会”,②倡议成立的“罗素和平基金会”③专门创办了“国际战犯审判法庭”,对发动越南战争的战犯罪证进行调查。
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斯德哥尔摩宣言”;世界和平理事会及其原则;罗素发表《人类的危机》演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发表;罗素的反战行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行动;联大确定“国际和平日”、“国际和平年”等。
通过学习、了解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材料解析、讨论探究和情景再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二战后一系列反战和平运动,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制造的深重灾难,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罗素致力于反战和平运动的努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
难点:人类对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认识和反思。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给和平一个机会》歌词,教师讲授:约翰•列侬是英国著名的甲壳虫乐队的主唱,1969年,他发表的第一首个人单曲就是《给和平一个机会》,这首地地道道的反战歌曲在当时的社会上大受欢迎,在多次反战活动中被人们反复高唱。
那么这首歌的歌词大意如何?它反映出世界人民怎样的共同心声?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一、反战和平之源★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美苏冷战下的核军备竞赛的巨大威胁教师讲授:请大家看一组图片(略)和材料(如下),战争留给我们什么?美丽的蘑菇云背后带给我们的又是什么?材料一:美苏之间军备竞赛从战后就开始了,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美苏拥有的核弹头达5 万枚,约占全世界核弹头总数的 97 %,爆炸量达 130 — 160吨 TNT ,足以把人类和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毁灭 20 次,使世界上每个人头上顶着 3 吨炸弹过日子。
材料二:1945年8月6日, 美国轰炸机在日本广岛投掷了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造成8-10万人当场死亡,另有10万人逐渐死于烧伤和辐射,60%广岛市区被摧毁。
清单一反战和平运动的开端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缘由两次世界的浩劫和核武器消灭性的破坏力,促使人们觉悟。
2.召开(1)第一届:①召开:1949年4月在巴黎、布拉格同时进行。
②内容:选举约里奥·居里为大会主席,提出进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建议。
(2)其次届:①召开:1950年11月召开。
②内容:成立了世界和平理事会并提出原那么。
3.影响反对侵略战斗、渴望世界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化人心。
[深化认知]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兴起有着历史必定性:两次世界的浩劫促使人们觉悟,反思战斗给人类留下的深刻教训;二战后冷战兴起,威逼着人类的和平生活;美苏争霸,尤其是核备竞赛给人类生存和开展造成巨大威逼。
清单二反战和平运动的开展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背景1954年,罗素发表?人类的危机?的演说;1955年2月写信给爱因斯坦,盼望与其联合发表宣言。
2.发表1955年7月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3.内容强调了核战斗将导致的严峻后果,要求各国政府不再把科学成果用于战斗目的。
4.罗素等保卫世界和平的行动(1)领导英国的禁止核武器运动,特殊是反对英国制造氢弹。
(2)成立了“和平对抗核战斗百人会〞。
(3)建议成立了“罗素和平基金会〞。
(4)创办了“国际战犯审判法庭〞,对发动越南战斗的战犯罪证进行调查。
清单三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20世纪六七十年月的反战运动1.背景侵越战斗不断升级,陷入泥潭。
2.表现(1)同学:①高校生拒绝服兵役、燃烧征兵卡或逃往国外。
②更多的青年把反战思想带入队。
③1970年抗议美侵入柬埔寨。
(2)国会:对越南战斗的正确性持疑心观点的人越来越多。
(3)民众:1967年华盛顿20万人进行了向五角大楼的抗议进。
[深化认知]20世纪六七十年月,以反对侵略越南为中心内容的反战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对社会乃至欧洲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次运动给政府的侵越政策造成了巨大压力。
清单四反战和平运动的深化国际和平年1.国际和平日(1)1981年,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二,即联合国大会开幕之日正式定为国际和平日。
6.2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斯德哥尔摩宣言”;世界和平理事会及其原则世界大战后,爱好和平的有识之士为人类的和平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一系列反战和平运动对当今世界和平的维护带来的启示材料解析分析讲解通过二战后一系列反战和平斗争的讲述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制造的深重灾难和人类对自身共有家园的依赖和共同维系的责任,从而更深层次地体会维护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罗素发表《人类的危机》演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发表;罗素的反战行动材料解析情境再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青年学生、士兵、国会内部的反战行动和观点;国内民众大规模的反战示威游行;美莱村惨案美国侵越战争受到本国民众的反对和声讨,从而导致了国家对外政策的调整;无论国家的实力如何强大都无法坚持长期的对外战争讲述过程材料解析情境再现国际和平年联大确定“国际和平日”;联大确定“国际和平年”;联大确定“纪念国际和平日”联合国以和平主题确定的一系列纪念日正反映了世界人民期盼和平的真诚愿望情境再现史料研习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罗素致力于反战和平运动的努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
难点人类对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认识和反思。
教材内容分析和建议本课教材主要阐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的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包括民间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的国际组织的建立以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界精英罗素和爱因斯坦在维护和平的斗争中所做的努力;教材还特别择取了战后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美国背离人民意愿发动侵略越南战争在国内引发的大规模反战运动,以此更加深刻地体现民众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和行动;此外,教材最后介绍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在反战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确立的经常性的、具有启迪和警示作用的一系列纪念日。
最新人教版选修3《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教案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
分析二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重点:罗素致力于反战和平运动的努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
难点:人类对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认识和反思。
【导入新课】本课引言通过非常形象而贴切的内容指引主题——西班牙绘画大师毕加索为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创作的宣传画——和平鸽,通过对和平鸽内涵的说明体现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讲授新课】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主题:40、5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形成战后第一个高潮(一)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一个高潮大事件:1、第1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49,巴黎和布拉格——呼吁和平合作;要求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派代表徐悲鸿参加了1949年的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2、第2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0,华沙——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出“和平共处”原则。
3、《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1955年——指出核战争的危险;倡导和平解决争端。
【探究学习】1970年2月2日,英国哲学家伯兰特·阿瑟·罗素逝世。
罗素(1872-1970)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
他一生中完成了40多部著作,涉及哲学、数学、科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历史、宗教以及政治等各个方面。
罗素的首要事业和建树是在数学和逻辑领域,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罗素的趣闻轶事:报复记者。
罗素于1920年曾来过。
可到后生了一场大病。
病后,他拒绝任何报人的采访,一家对此很不满意的日本报刊谎登了罗素已去世的消息。
后虽交涉,他们仍不愿收回此消息。
在他回国的路上,罗素取道日本,这家报社又设法采访他。
作为报复,罗素让他的秘书给每个记者分发印好的字条,纸上写着:“由于罗素先生已死,他无法接受采访。
世界人民追求的主: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史料研习;问题探究;民为维护和平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
】1955议召开科学家会议,制止政府把(;民众维护世界和平意识的增强。
年代美国等国内反战和平运动高涨。
昨天我所在学校期中考试成绩,有个别同学考的不太理想,跟我发微信,自己在期中考试前已经非常努力的做题了,但最后的成绩却很差。
部分家长也反映孩子很努力,却始终考不出成绩,问到底如何才能学好物理?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讨论以下,努力和好成绩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好成绩?答案是否定地!按照这个逻辑,如果有学生24小时不断地学习就得保送清华北大;中国足球只要训练的足够刻苦,就一定能踢赢巴西;我作为老师只要足够的努力就能当上教育局局长?很显然,努力和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必然的关系,在努力和结果之间,还有存在一桥梁,那就是方法。
高中生普遍认为物理难。
一遇到多过程的物理问题头就疼,其实是因为他不会学物理。
高中所有课程,每一门都有自己的特点,都需要大家根据这些特点,60制定相应的方法。
那学物理有什么方法呢?方法是根据特点制定出来的。
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物理这门课的特点。
物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多数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都是形象的,是可以在我们脑海呈现出来并且通过图像画出来。
不管是学习新的物理概念还是平时做题,只要你试着把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在脑海中显现出来并能够通过图像把物理过程描绘出来,那么你的物理不可能差。
以上这些是学好物理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抛开这个方法去谈物理学习都是扯淡!有了上面的那个前提,才是考虑高中物理的具体内容。
高中物理体系其实特别清楚,80%的高中物理内容就是研究运动,小到微观,大到宏观,并且所有运动都可以用下面三个观点解决:1.牛顿定律的观点2.功和能的观点3.冲量和动量的观点。
掌握这三个工具,你就可以用这些观点去分析高中物理的典型模型了。
高中物理学习的几个典型的模型有匀加速直线运动、抛体、圆周(天体和原子)、机械振动。
人教版历史选修3《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word学案【使用讲明】1.课前:利用约15分钟通读课本,完成导学案的预习内容,将预习中的疑咨询填写在我的疑咨询处。
学科小组长负责检查初改,并于当天晚上收齐上交给科任老师。
3.课后:整理导学案,练习限时完成,当天收交。
【学习目标】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缘故、特点和意义。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第二课,完成1.列举二战后显现了哪几次反战和平运动。
2.列举罗素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的要紧奉献。
【课内探究】合作探究一:你认为哪些因素促成了二战后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合作探究二:阅读材料,回答咨询题。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in any future world war nuclear weapons will certainly be employed, and that such weapons threaten the continued existence of mankind, we urge the Governments of the world to realize, and to acknowledge publicly, that their purpose cannot be furthered by a world war, and we urge them, consequently, to find peaceful means for the settlement of all matters of dispute between them."“有鉴于在未来的世界大战核子武器肯定会被运用,而这类武器肯定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我们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发展成世界大战,而我们号召它们,因此在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应该用和平手段。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本课是高中《历史》选修第三册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的第一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有以下几大构建:1、世界保卫和平大会;2、《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4、国际和平年。
本课是第六单元第二课,介绍了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这些运动是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所做的贡献。
课本课内容丰富,知识点难易适中。
战争与和平问题一直是引人关注的重大问题,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促使人们觉悟,世界各国人民为了和平进行反战运动,形成一种强大的制约战争的力量。
通过学习,使学生们认识到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重大意义,培养自觉保护和平的意识。
1、识记: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斯德哥尔摩宣言”;世界和平理事会及其原则;罗素发表《人类的危机》演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发表;罗素的反战行动;美国国内民众大规模的反战示威游行;美莱村惨案;联大确定“国际和平日”;联大确定“国际和平年”;联大确定“纪念国际和平日”。
2、理解:世界大战后,爱好和平的有识之士为人类的和平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联合国以和平主题确定的一系列纪念日正反映了世界人民期盼和平的真诚愿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问题探究:通过美国对越南战争的不断升级,分析美国各界人民反战运动的表现,探究反战运动与美国政策调整的关系及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向往。
3、运用:了解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人物评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如罗素、爱恩斯坦的和平理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二战后一系列反战和平斗争的讲述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制造的深重灾难和人类对自身共有家园的依赖和共同维系的责任,从而更深层次地体会维护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2、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学案导学【课程标准】1、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
2、分析二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三维目标】【重点难点】重点:罗素致力于反战和平运动的努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
难点:人类对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认识和反思。
【学习建议】1、本课主要介绍了二战后兴起的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学习时要注意总结分析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2、认真阅读、研习教材中提供的材料、史料、图片、加深对本课内容理解、认识和掌握。
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梳理掌握本课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思考感悟】本课引言通过非常形象而贴切的内容指引主题——西班牙绘画大师毕加索为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创作的宣传画——和平鸽,通过对和平鸽内涵的说明体现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知识梳理】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主题:40、5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形成战后第一个高潮1.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一个高潮大事件:①第1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时间地点1949,巴黎和布拉格——呼吁和平合作;要求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中国派代表徐悲鸿参加了1949年的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②第2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时间地点:1950,华沙——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出“和平共处”原则。
③《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1955年——指出核战争的危险;倡导和平解决争端。
2.世界和平运动第一个高潮形成的原因和影响:①原因:二战劫难的影响;核武器阴影的笼罩;美苏“冷战”加剧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②影响:推动了50年代的和平运动;推动科学家投身运动。
二、60、70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主题:世界和平运动形成战后第二次高潮,中心在美国1.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二次高潮大事件:①由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抵制征兵,反对侵略战争开始②多种多样的反战形式——游行示威、拒缴战争税,召开宣讲会,极端自焚等③特点——阶层多,时间长,规模大2.世界和平运动第二次高潮形成的原因和影响:①原因: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并使战争不断升级②影响:与当时的黑人民权等运动相结合,构成美国历史上罕见的社会浪潮;运动波及到欧亚大洋洲等地三、8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的高涨——主题:世界和平运动形成战后第三次高潮,由欧洲兴起并迅速波及整个世界1.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三次高潮大事件:①“1983年的炎热秋天”:欧洲上千万人的反核和平运动②运动核心内容——反对美苏的核军备竞赛、要求裁军,强调欧洲建立“无核区”2.世界和平运动第三次高潮形成的原因和影响:①原因:北约准备在西欧部署美国中程导弹以对抗苏联②影响:运动波及到世界各地;推动联合国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确立“国际和平年”;(补充人教)联合国决定从2002年开始,每年9月21日为纪念国际和平日。
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课程标准]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背景:两次____________的浩劫和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促使人们觉悟,在战后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制约战争的力量。
2.第一届(1)1949年,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举行。
(2)会议选举法国和平人士____________为大会主席,并提出举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倡议,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__”,要求“无条件禁止____________”。
3.第二届(1950年)(1)内容: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提出的原则是“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________相处;解决各国间的争端应该通过协商和大家都可能接受的协议来实现;遵照____________的权利,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国家的公民”。
(2)影响:反对侵略战争、渴望________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背景:在众多文化界人士保卫世界和平的行动中,英国著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罗素积极参加维护__________的活动最为世人瞩目。
1954年圣诞节前夕,罗素发表《__________》的著名演说,1955年,他在给__________的信中,希望他与几个著名科学家联合发表宣言,避免毁灭人类的战争发生,爱因斯坦立即表示支持。
2.内容:1955年7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表,宣言强调了核战争导致的严重后果,建议东西方科学家召开一个世界性会议,敦促各国政府做出承诺,不再把他们的科学成果用于战争目的。
3.实践活动:罗素还用大量时间领导了英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反对英国制造氢弹;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和平反抗核战争百人委员会”。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教案主备:苏霞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国际和平年和国际和平日;反战活动;【教学难点】对《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理解;二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发展历程;教材内容详解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和核武器的破坏力使有识之士觉悟。
、第一届保卫和平大会召开()召开:年月,在巴黎、布拉格同时举行。
()主要内容:选举法国和平人士约里奥·居里为大会主席,并提出举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倡议。
()年月发表“斯德哥尔摩宣言”。
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有五亿多人在宣言上签字。
、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召开()年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成立了世界和平理事会,位理事由各国著名文学艺术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宗教界人士担任。
()原则和内容:理事会提出的原则是“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相处;解决各国间的争端应该通过协商和大家都可能接受的协议来实现;遵照民族自决的权利,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国家的公民。
”反对侵略战争、渴望世界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拓展】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
()从历史上看,二战之前苏联是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在帝国主义汪洋大海的包围之中,仍然能够和平共处。
()冷战开始后,美国宣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水火不容,是因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称霸世界,视苏联和反帝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敌手而采取遏制政策。
所谓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相容,其实质上是社会主义与美国的霸权主义水火不相容。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不仅能够和平共处,在面临共同威胁时还可能结盟,就像二战中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一样。
()今天我国就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
国家之间能否和平共处不在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是否相同,而在于是否有共同的利益。
【学思同步探究】历史纵横:宋庆龄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世界什么会议?为什么她的发言深受欢迎?提示: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微课程设计方案:
本微型课设计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六单元第2课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
首先我把要讲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课件,课件内容简短精炼,图文并茂,即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后在把讲课内容录制成视频,制成微课了,本微课设计的特点是简洁、高效、精彩,突出了历史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微课既可以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最新人教版选修3《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教案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
分析二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重点:罗素致力于反战和平运动的努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
难点:人类对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认识和反思。
【导入新课】
本课引言通过非常形象而贴切的内容指引主题——西班牙绘画大师毕加索为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创作的宣传画——和平鸽,通过对和平鸽内涵的说明体现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讲授新课】
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主题:40、5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形成战后第一个高潮
(一)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一个高潮大事件:
1、第1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49,巴黎和布拉格——呼吁和平合作;要求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派代表徐悲鸿参加了1949年的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2、第2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0,华沙——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出“和平共处”原则。
3、《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1955年——指出核战争的危险;倡导和平解决争
端。
【探究学习】1970年2月2日,英国哲学家伯兰特·阿瑟·罗素逝世。
罗素(1872-1970)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
他一生中完成了40多部著作,涉及哲学、数学、科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历史、宗教以及政治等各个方面。
罗素的首要事业和建树是在数学和逻辑领域,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罗素的趣闻轶事:报复记者。
罗素于1920年曾来过。
可到后生了一场大病。
病后,他拒绝任何报人的采访,一家对此很不满意的日本报刊谎登了罗素已去世的消息。
后虽交涉,他们仍不愿收回此消息。
在他回国的路上,罗素取道日本,这家报社又设法采访他。
作为报复,罗素让他的秘书给每个记者分发印好的字条,纸上写着:“由于罗素先生已死,他无法接受采访。
”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955年2月中,爱因斯坦收到了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的信,告诉他由于制造核武器的竞赛,人类的前途实在令人担心,希望以爱因斯坦为首团结几个著名的科学家发表宣言避免毁灭人类战争发生。
爱因斯坦在收到信后马上回信表示:“你熟悉这些组织的工作。
你是将军我是小兵。
你只要发出命令,我就随后跟从。
”于是出现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有鉴于在未来的世界大战核子武器肯定会被运用,而这类武器肯定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我们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发展成世界大战,而我们号召它们,因此在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应该用和平手段。
”
(二)世界和平运动第一个高潮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二战劫难的影响;核武器阴影的笼罩;美苏“冷战”加剧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2、影响:推动了50年代的和平运动;推动科学家投身运动。
二、60、70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
——主题:世界和平运动形成战后第二次高潮,中心在美国(一)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二次高潮大事件:
1、由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抵制征兵,反对侵略战争开始
2、多种多样的反战形式——游行示威、拒缴战争税,召开宣讲会,极端自焚等
3、特点——阶层多,时间长,规模大
(二)世界和平运动第二次高潮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并使战争不断升级
2、影响:与当时的黑人民权等运动相结合,构成美国历史上罕见的社会浪潮;运动波及到欧亚大洋洲等地
三、8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的高涨
——主题:世界和平运动形成战后第三次高潮,由欧洲兴起并迅速波及整个世界
(一)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三次高潮大事件:
1、“1983年的炎热秋天”:欧洲上千万人的反核和平运动
2、运动核心内容——反对美苏的核军备竞赛、要求裁军,强调欧洲建立“无核区”(二)世界和平运动第三次高潮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北约准备在西欧部署美国中程导弹以对抗苏联
2、影响:运动波及到世界各地;推动联合国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确立“国际和平年”;(补充人教)联合国决定从2002年开始,每年9月21日为纪念国际和平日。
四、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和作用(意义)
(一)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
1、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2、范围上:参与阶层广泛,遍及各大洲,具有全球性;
3、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
(二)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作用(意义):
1、对制止战争、对限制军备竞赛、对裁军起了积极作用;
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制定;
3、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有助于提高广大民众对侵略战争的警惕,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探究延伸】20世纪下半期,世界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归纳:
1、二战劫难使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
2、核武器阴影的笼罩,严重威胁人类文明;
3、美苏“冷战”加剧,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及军备竞赛的升级,造成世界不安宁;
4、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等局部战争的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5、众多文化名人的推动,如罗素和爱因斯坦;
6、世界各国民众维护世界和平意识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