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静推方式效果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2
地塞米松的研究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地塞米松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重要药物,被认为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它主要通过影响体内的转录过程来发挥其药理效应。
随着对地塞米松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其研究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以下方式组织。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地塞米松的背景和重要性。
紧接着,第二节将详细介绍地塞米松的研究方法,包括研究对象、数据收集与整理以及实验设计与操作步骤。
然后,在第三节中将重点讨论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并进行数据统计与描述、实验结果解读以及结果比较与讨论。
接下来,在第四节中将评述地塞米松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明确其局限性和可改进之处。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文章主要结论,并提出后续研究建议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系统概述和解释地塞米松的研究方法,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指南。
通过深入分析地塞米松的研究方法,我们希望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对其药理机制和应用领域的理解。
此外,通过评估其优缺点,我们也可以为今后改进该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最终,本文将为地塞米松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并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以上即是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描述。
2. 地塞米松的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类固醇激素,常用于治疗各种炎症和免疫相关性疾病。
它通过抑制体内的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功能来发挥治疗作用。
因此,对地塞米松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其药效、副作用和安全性等方面。
2.2 数据收集与整理在地塞米松的研究中,首先需要收集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地塞米松在不同条件下对目标细胞或组织的影响,例如对白细胞数量、体重、血压等指标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收集患者接受地塞米松治疗后的临床资料,如药物使用剂量、治疗时长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实验观察、问卷调查和医学记录等方式获得。
收集到数据后,需要进行整理和编码,以便于后续分析和解读。
这份地塞米松使用总结,看过的人都收藏了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很广,但它效果好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的不良反应,而且它的种类很多。
短效、中效、长效,各有不同的适应证。
地塞米松临床应用地塞米松属于长效糖皮质激素,它的抗炎、抗过敏和抗毒作用较泼尼松(中效)更强;水钠潴留不良反应更小,适合短期使用(长期应用可导致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可用于其他糖皮质激素反应不佳或无效的场合。
1. 过敏性休克在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过程中,首先是肾上腺素,其次便是扩容和激素。
而在激素选择地塞米松或是甲强龙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甲强龙起效时间快,而地塞米松起效时间慢,应选择甲强龙,但临床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却是地塞米松,关键在于在皮肤小血管分布浓度高,分布体积大,组织穿透力强,可有效减少渗出,缓解皮肤充血症状,对过敏性休克尤为适用。
用药方法:地塞米松10~20 mg静脉推注,可重复使用。
2. 严重感染大量抗菌药物配合使用可有良好的降温、抗毒、抗休克及促进症状缓解的作用,在应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感染的同时可用地塞米松作辅助治疗;但是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激素。
用药方法:一般剂量静脉注射每次 2~20 mg;静脉滴注时,应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可2~6 h重复给药至病情稳定,但大剂量连续给药一般不超过72 h。
3.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1)午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试验当日8am测血皮质醇作为对照,12pm服地塞米松1 mg,次晨8am再测血皮质醇作为抑制值;2)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主要是筛查皮质醇增多症(即库欣综合征),属于定性试验,临床主要用于单纯性肥胖者与皮质醇增多症患者的鉴别诊断。
3)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属于定位试验,即对已确诊的皮质醇增多症(即库欣综合征)患者,进一步明确究竟是由垂体瘤所致的皮质醇增多症,还是由肾上腺肿瘤以及异位肿瘤所致的皮质醇增多症?前者为ACTH依赖性,后两者为非ACTH依赖性。
4. 血液病血液系统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地塞米松40 mg/d连用4 d治疗属大剂量冲击治疗;其单独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MM、ITP、淋巴瘤和ALL的疗效确切,近年来已逐渐被纳入相关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中。
欢迎阅读地塞米松的不良反应1:变态反应:1〉致过敏性休克:2例因“食物中毒“给予50%葡萄糖40ML,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出现面色苍白,脉细弱,出冷汗,血压下降,立刻停止推药,给予0.1%肾上腺素1mg肌肉注射,吸氧,等抗休克治疗,上述症状消失。
2〉致过敏性哮喘:1例因”急性气管炎“给予抗炎及对症处理,并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约5分钟患者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双肺布满哮鸣音,经抗过敏及。
,平喘治疗后好转。
并确认有两次用“地塞米松”诱发支气管哮喘现象。
3〉致药疹:1例因关节痛口服地塞米松1。
5mg每日3次第2天上肢出现2~5分钱币大小的淡红色斑7个,渐变成紫红色斑局部瘙痒。
诊断为固定性药疹。
给予口服赛庚啶,甲氰咪胍,外擦炉甘石洗剂,1周后淡红色斑消退。
4〉尾骨部皮肤奇痒:1例输新鲜血前15分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静注时病人突然诉说骶尾部皮肤奇痒,持续1~2分钟,自行缓解。
此后又输新鲜血2次,仍给同样剂量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出现同样反映,第四次输血前未用地塞米松患者无上述表现。
2:神经系统反应:3例:患者均否认既往有精神病或精神病家族史。
一例患者因哮喘给予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出现欣快感,多语不安等精神症状。
后减至10mg/日静脉滴注,于第十天夜间患者突然从床上跃起,破窗跳出,坠楼身亡。
一例患者因“支气管哮喘肺性脑病”,给予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
次日出现幻听,烦躁不安,欣快,拒绝治疗等精神症状,并各破颈部血管、一例患者因高热,腹泻,神志不清1天,给予地塞米松40mg静脉滴注,约四小时后患者意识清醒,出现烦躁不安,拒绝治疗,并打人骂人等严重狂躁症状,经停止使用激素,并肌注安定和鲁米那纳,抗感染,补液支持治疗后患者恢复正常。
考虑糖皮质激素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可影响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尤其是阻碍5—色胺系统的活动,并促进儿茶酚胺系统的活动,延长中枢神经突触传导的潜伏时间,致使失眠,欣快,激动,幻觉,狂躁等够精神失常。
使用地塞米松需谨慎!盘点常见适应症及6个使用误区地塞米松自1959 年上市以来,已成为最受欢迎的两种口服生物可利用的糖皮质激素之一(另一种是泼尼松)。
现已发现其对风湿性疾病、严重过敏、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等均有一定疗效。
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地塞米松不乏存在一些使用误区,需要不断的进行论证探索。
01地塞米松的常见适应症1、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目前感染相关疾病中,推荐地塞米松主要用于常见的两大类感染: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
(1)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对于怀疑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如果没有病原学证据,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又像是链球菌感染时,在开始抗生素治疗前或首剂抗生素应用后的短时间内可给予地塞米松辅助治疗。
一旦病原学确定不是肺炎链球菌感染应立即停止激素治疗。
对于耐药肺炎链球菌,仍然建议使用地塞米松减轻炎症。
但地塞米松辅助治疗不用于已经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成人患者,因为它不太可能改善患者结局。
【用法用量】:推荐的方案为:静脉给予地塞米松0.15 mg/(kg·d),1 次/6 h,持续 4 d。
(2)结核性脑膜炎(TBM):各大国际指南一致推荐对 TBM 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患者无论病情轻重都应该接受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地塞米松成人用量:0.3 ~ 0.4 mg/(kg·d),持续2 周,然后在第 3 周给予0.2 mg/(kg·d),第 4 周给予0.1 mg/(kg·d),此后 4 mg/d,并且每周将日剂量减少 1 mg;总疗程约 8 周。
2、在过敏/自身免疫性相关疾病中应用(1)系统性红斑狼疮:存在危象时通常需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
甲泼尼龙500 ~ 1000 mg/d × 3 d,序贯泼尼松0.5 ~ 1 mg/(kg·d),疗程4 ~ 8 周。
对重症神经精神狼疮,包括横贯性脊髓炎在内,在排除中枢感染的情况下,可鞘内注射地塞米松10 mg/甲氨蝶呤10 mg,每周 1 次,共 3 ~ 5 次。
地塞米松静推注意事项地塞米松静推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药物,对于很多患者来说,使用地塞米松静推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炎症。
然而,在使用地塞米松静推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以确保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性。
首先,使用地塞米松静推前需要咨询医生的指导。
地塞米松静推是一种需要处方才能购买的药物,不可以自行决定使用。
只有经过医生的诊断和建议,才能确定是否需要使用地塞米松静推以及使用的剂量和频率。
如果有其他药物或过敏史,或者患有一些特定的疾病,在使用地塞米松静推之前更应该咨询医生的建议。
其次,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地塞米松静推。
根据医生的建议,我们需要按照规定的剂量和频率使用地塞米松静推。
一般来说,地塞米松静推是通过注射的方式给药,需要确保正确的注射部位和注射技巧。
使用地塞米松静推时,也需要遵循严格的使用规程,比如消毒注射部位和注射器的使用,以确保无菌操作和避免感染等问题。
另外,使用地塞米松静推时需要注意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地塞米松静推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包括皮肤瘙痒、红肿、疼痛等。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或副作用,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咨询处理方法。
此外,地塞米松静推也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地塞米松静推时,需要告知医生所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不必要的问题。
最后,地塞米松静推使用后需要注意观察疗效。
地塞米松静推是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的药物,因此在使用后需要注意观察症状是否有改善。
如果使用地塞米松静推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者出现新的问题,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地塞米松静推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药物,但在使用前需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
通过咨询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注意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观察疗效,可以确保地塞米松静推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问题。
CT增强检查常规使用地塞米松静脉注射的思考作者:张孝刚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12期【摘要】目的:提高CT增强检查患者在扫描前的地塞米松静脉注射使用率。
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4月我院就诊需进行CT增强的患者80例,把2018年1月-2月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把2018年3月-4月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为40例。
对照组仅对具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在扫描前进行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在扫描前进行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增强扫描前的静脉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的使用率明显提高(P【关键词】CT;地塞米松;预防;增强扫描;过敏反应【中图分类号】R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2-03--01CT增强扫描是CT检查的常用手段,它是在静脉内注射一定剂量的含碘造影剂后进行CT 扫描检查的方法。
CT增强扫描是必需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造影剂增强的目的是增强病灶和血管与周围组织的对比,以利于发现病灶或更清晰地显示病灶的范围和性质,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CT扫描(不注射造影剂)虽然能够发现一些病变,甚至可以诊断一些疾病,但CT扫描不能或不易发现有些病变如血管畸形、早期癌症和转移瘤等,CT扫描也不能反映病变血液供应的情况,对某些恶性病变不能准确地判断病灶的范围和分期情况。
因此,为了提高病变的显示率,发现平扫时未发现的等密度病变,更好地明确病变的性质,确定病灶的范围和临床分期,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CT增强扫描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虽然,目前的造影剂是非离子型的造影剂,但是,CT增强扫描后极少数患者由于特异性体质,易引起过敏反应的发生,因此,在进行在进行CT增强扫描前常规使用地塞米松进行预防就显得特别重要。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2018年4月我院就诊需进行CT增强的患者80例,把2018年1月-2月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把2018年3月-4月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为40例。
小儿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致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讨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属多发病症,发病速度极快,临床治疗方式中除利用感冒药物及抗生素外,通常还会辅助使用地塞米松静脉注射以缓解患儿的咳嗽、发热、喉咙肿胀、哮喘等症状。
地塞米松属临床常用药物,具有良好的抗内毒素、抗炎症、抗休克、抑制免疫、增强应激反应作用,通常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然而在患儿进行注射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如胸闷、心悸、眩晕等,对患儿的身体伤害极大,因此在注射地塞米松的过程中观察患儿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非常有必要。
本文将针对我院患儿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过程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探讨临床护理对策,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XX 年6 月- 20XX 年6 月儿科门诊中接收的行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并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68 例,其中男32 例,女36 例; 年龄8 个月~ 7 岁,平均年龄( 3. 5 0. 5) 岁; 其中由于鼻塞、发热、咽喉肿痛、咳嗽等接受静脉注射地塞米松42 例,由于肺炎接受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7例,由于支气管炎接受静脉注射地塞米松9 例。
1. 2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于输液前行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剂量为4 ~6mg,同时联合抗生素治疗,每天1 次,1~ 4d 为1 个疗程。
1. 3 护理方法1. 3. 1 评估药物护理: 对患儿行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前,护理人员应对药物实施不良反应的评估,询问患儿的药物过敏史,以及患儿应用该类药物的既往史等。
在对患儿行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患儿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嘴唇、面部颜色,同时要对患儿的哭声进行细致地判断,若发现患儿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及时降低静脉注射速度,或停止给药,在静脉注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 3. 2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及家长对地塞米松及激素等药物的作用原理不甚了解,因此在对患儿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前对患儿及家长介绍地塞米松药物的药用原理、预期效果、相关作用、注射后可能发生的不良药物反应等,关心患儿,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确保患儿在注射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能有效地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
治疗总有效率97.5%(39/40);对照组24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82.5%(33/40),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χ2=5.000,P=0.025。
2.3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出现1例轻微头痛、2例咳嗽、1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10%(4/40),对照组出现2例轻微头痛、3例咳嗽、1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15%(6/40),所有不良反应给予正确处理后,有效缓解,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χ2=0.457,P=0.499。
3讨论H型高血压是以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异常升高为主的一种疾病,高Hcy会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伤,从而导致机体内血脂紊乱,进而增加风险事件发生概率[7]。
故尽早发现,尽早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对确保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在临床治疗H型高血压时,不仅需要降血压治疗,还要降低机体内Hcy水平。
目前,临床常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此药物中的叶酸可有效降低Hcy水平,同时还可降血压。
其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治疗效果仍不能达到预期,在降Hcy水平、降压中仍有待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需要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
目前,中医对高血压有着深入研究,认为高血压属于肝风、肝火范畴,主要病理机制为阴虚阳亢,是由于肾气不足,肝阳上亢,在治疗中,应以滋阴补肾、泻肝火为主要措施[8]。
因此,选用调压汤治疗H型高血压,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调压汤中的杜仲可以调节机体内分泌、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同时还会发挥降压作用;决明子可调节机体内免疫功能,同时还具有抑菌的作用;菊花具有抑制真菌的效果,存在于血管中,可发挥扩张血管的作用;牛膝可扩张血管,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同时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发挥抗炎作用。
以上药物联合后,可熄肝火,从根本上改善机体功能。
将调压汤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协同作用较高,能进一步降Hcy水平、降血压,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促使病情尽快好转。
综上,H型高血压应用调压汤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效果显著,其对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地塞米松不同静推方式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静推地塞米松对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58例静推地塞米松的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A组28例、B组30例),静推地塞米松均为5mg。
地塞米松5mg 静推;将地塞米松5mg直接从茂菲氏滴管注入。
比较静推前及静推后的变化。
结果:A组静推前后心率、胃肠反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B组静推前后心率、胃肠反应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
结论:直接静推地塞米松可引起患者心率加快,心慌明显,恶心、呕吐明显。
采用B组静推地塞米松,既可保证患者安全,又可减轻护士劳动强度。
【关键词】地塞米松静脉注射不良反应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3年10月~2014年5月我科收治需行静推地塞米松的患者58例。
男32例,女26例,年龄26~78岁,将患者随机分成A、B二组,采用不同的静推方法静推地塞米松。
1.2方法:A组(20例)用2ml空针直接静推地塞米松5mg;B组(22例)用2ml空针将地塞米松5mg直接注入茂菲氏滴管内,至滴完。
静推时间均选择在每天同一时段(8:00~10:00)进行。
1.3观察指标:分别与静推前及静推后观察心率、胃肠道等反应。
心率次数均测1分钟。
2.结果表1 两种静推地塞米松前后患者情况的比较组别心率恶心心慌[次/分] [例] [例]A组静推前72 0 0静推后78 9 19B组静推前68 0 0静推后70 0 0A组静推地塞米松前后心率、胃肠反应、心慌及面色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B组静推前后心率、胃肠反应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
说明采用A组静推地塞米松会引起患者心率、呼吸加快及恶心、呕吐,患者感觉注射部位疼痛明显,而B组静推对患者心率、呼吸、疼痛、胃肠反应、疼痛均无影响。
讨论临床上地塞米松常配合其他药物一起使用,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的作用,但只能减轻或抑制炎症的表现,所以在临床用药时一定要注意,一般不单独使用,要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早产孕妇产前应用地塞米松的效果分析马新平【摘要】探讨早产孕妇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母儿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孕周使用地塞米松的临床疗效。
对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本院产科分娩的198例早产孕妇及出生的213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产前是否应用地塞米松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并比较不同孕周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出生体重。
治疗组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于34周的早产儿其Apgar评分明显高于相应孕周早产儿评分(P<0.05),各孕周早产儿出生体重治疗组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产妇的产褥期感染的发生率两组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
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可以促进胎肺成熟改善早产儿的肺功能,对34周前的早产儿尤其重要。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6(027)011【总页数】3页(P2029-2031)【关键词】早产儿;地塞米松;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作者】马新平【作者单位】东莞市虎门医院妇产科,广东东莞 523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1在妊娠晚期时可能会因为撞击、胎盘功能不良等多种因素造成新生儿早产,早产的比例可占所有妊娠的15%左右,并且这一比例仍在上升。
对于早产儿,最常见的同时也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1~3]。
其主要还是因为早产儿的肺部发育尚不成熟,临床上常用地塞米松促进胎儿肺部成熟,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但对于地塞米松对母儿的影响及适用的孕周尚有争议,本研究中就这一问题做了比较,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本院产科分娩的198例早产孕妇及出生的213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为双胞胎。
初产妇为135例,经产妇为63例,年龄20~38(27.6±4.1)岁,孕周为28+2w至36+5w,早产儿中男婴112例,女婴101例。
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用药效果观察及评估梅翎【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用药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取抗生素等常规治疗,52例)和地塞米松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地塞米松辅助治疗,52例).比较两组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效果;退热时间、白细胞计数正常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后遗症发生率.结果地塞米松组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地塞米松组退热时间、白细胞计数正常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地塞米松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用药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惠儿病情,促使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值得推广.【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21【总页数】2页(P74-75)【关键词】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用药效果【作者】梅翎【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辽宁沈阳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4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为儿科常见多发病[1],属于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发病急,以化脓性病原菌为致病菌,治疗不及时可出现发热、颅内压升高、脑膜刺激征等症状,还可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导致患儿死亡。
传统采用抗生素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抗菌力度较低,效果欠理想,需配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2]。
地塞米松为常见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抑制炎性反应,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对局部过敏反应进行抑制,减少脑脊液生成,降低颅内压,对预后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本研究分析了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用药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104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根据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52例)。
地塞米松不同静推方式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静推地塞米松对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58例静推地塞米松的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A组28例、B组30例),静推地塞米松均为5mg。
地塞米松5mg 静推;将地塞米松5mg直接从茂菲氏滴管注入。
比较静推前及静推后的变化。
结果:A组静推前后心率、胃肠反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B组静推前后心率、胃肠反应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
结论:直接静推地塞米松可引起患者心率加快,心慌明显,恶心、呕吐明显。
采用B组静推地塞米松,既可保证患者安全,又可减轻护士劳动强度。
【关键词】地塞米松静脉注射不良反应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3年10月~2014年5月我科收治需行静推地塞米松的患者58例。
男32例,女26例,年龄26~78岁,将患者随机分成A、B二组,采用不同的静推方法静推地塞米松。
1.2方法:A组(20例)用2ml空针直接静推地塞米松5mg;B组(22例)用2ml空针将地塞米松5mg直接注入茂菲氏滴管内,至滴完。
静推时间均选择在每天同一时段(8:00~10:00)进行。
1.3观察指标:分别与静推前及静推后观察心率、胃肠道等反应。
心率次数均测1分钟。
2.结果
表1 两种静推地塞米松前后患者情况的比较
组别心率恶心心慌
[次/分] [例] [例]
A组静推前72 0 0
静推后78 9 19
B组静推前68 0 0
静推后70 0 0
A组静推地塞米松前后心率、胃肠反应、心慌及面色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B组静推前后心率、胃肠反应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
说明采用A组静推地塞米松会引起患者心率、呼吸加快及恶心、呕吐,患者感觉注射部位疼痛明显,而B组静推对患者心率、呼吸、疼痛、胃肠反应、疼痛均无影响。
讨论
临床上地塞米松常配合其他药物一起使用,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的作用,但只能减轻或抑制炎症的表现,所以在临床用药时一定要注意,一般不单独使用,要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地塞米松的不良反应较少见,主要见于大量用药或长期用药突然停药时引起的糖尿病、高血脂、向心性肥胖及电解质紊乱等。
短期应用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皮疹、严重呼吸困难、四肢肌无力、低血钾、诱发精神症状如感觉异常及失眠等[1]。
在工作中常会遇到高热不退、明显气喘、严重感染等特殊情况,需应用地塞米松静脉推注,但在使用过程中会立即出现心慌、恶心,甚至面色苍白等不适[2]。
对于因生病而住院的患者而言,其对各种应激的适应力低下,护理操作中应尽量让病人的生命体征在一定水平上保持平衡,在给患者静推地塞米松时,找出一种对患者影响最小或无影响的静推方法至关重要。
因此,在进行静推地塞米松时最好能减少病员的不良反应,以致将危险因素降致最低水平;而B组虽患者无
影响,但因在静推过程中需加强病情观察,这无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强度。
综上所述,静推地塞米松时,采用B组的静推方法既保证患者的安全,又能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对临床护理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蔡虎英援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主要不良反应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2):1500。
[2]陈金莲,王琰,龚素茹,等援。
地塞米松在CT增强中两种不同给药方法效果的观察[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2,11(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