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第十三章 环境评价
- 格式:ppt
- 大小:2.73 MB
- 文档页数:20
1、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研究了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危害之后,出版了《寂静的春天》。
2、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3、影响近地层空气质量的因子主要包括:污染源因子、气象因子和地形因子。
4、生产者、消费者 _________ 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
5、按监测目的分,环境监测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 _________ 和研究性检测。
6、典型物理污染包括:噪声污染、电磁辐射、光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热污染。
7、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环境先恶化后改善的情况,称为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8 按照处理原理除尘装置主要分为机械除尘、湿式除尘、过滤除尘和电除尘。
9、根据不同的原则,环境划分也不同。
按环境主体,环境可分为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
10、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递减二是能量流动是—不循环___________ 的,—不可逆____ 的。
11、根据大气的物理性质差异和垂直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圈分为五层,分别是__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 ________ 和逸散层12、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水汽、—液体颗粒_________ 和—悬浮固体杂质_________ 成的混合物。
其组分可分为稳定组分______ 和不稳定组分 _______013、人工环境根据空间分布特点可分为___点状环境_、—■面状环境—和—线状环境一。
14、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包括引起呼吸道疾病、致癌_______________ 、传染病暴发流行____ 和_损伤遗传物质_015、水中所含的杂质,按其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_悬浮物____ 、—胶体、溶解物。
16、水体中的污染物按其种类和性质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即一无机无毒物_、_无机有毒物____ 、—有机无毒物—和—有机有毒物—0仃、土地退化包括_土地荒漠化_ 、一土地盐碱化_ 、___土壤污染_____ 种形式。
一、名词解释环境:以人类或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法律上的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系统: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即从环境整体出发,从各个部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联系出发,用系统思想和方法重新考察、分析、处理环境问题,寻求以人类或人类为中心的环境整体的最优化。
环境质量: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概念。
环境影响:指人类或人类社会的各种环境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作用和所引起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对人类或人类社会的效应,环境影响包括了人类社会的各职能搞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两个方面。
环境质量变异: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力作用下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动及演化过程,这种环境变动及演化过程所遵循的客观规律称为环境质量的变异规律。
环境评价:一般指对一切可能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异的人类社会行为产生的环境影响,从保护环境和建设环境的角度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定。
具有系统性、客观性、价值性、主观性和变异性特点。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根据近期环境质量监测资料以及区域背景环境资料,对一定区域内人类社会近期和当前的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异所进行的描述与评定。
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流动、信息流的传递,达到互相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这种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盲目活动而导致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失衡,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环境基准: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不具法律效力。
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指定的标准的总称,一般来说是有关保护环境、控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
环境定义: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工环境环境科学定义: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动与环境演化规律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的科学。
方法的的科学。
它提供了综合、它提供了综合、定量和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环境系统。
由于大多数环境问题涉及人类活动,因此活动,因此经济经济、法律和社会科学知识往往也可用于环境科学研究。
环境容量(环境容量(Environment Environment capacity capacity)):指在人类生存与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
环境要素(环境要素(Environment Environment factor factor)):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
——包括水、大气、阳光、岩石、土壤——包括水、大气、阳光、岩石、土壤等非生物环境要素以等非生物环境要素以 及动物、植物、微生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环境要素。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了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产生了影响。
了影响。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气候变暖,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大面积酸雨污染,淡水资源的耗竭及污染; 大面积的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壤退化及荒漠化,森林面积锐减;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故和化学品的污染及越境转移境转移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第一,强调公平性原则,强调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第二,强调持续性原则,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能力;第三,强调共同性原则,即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而实现这一。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考试大纲的性质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考试内容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环境及其组成;近代环境科学及环境学。
第二章当代世界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经。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生态学的含义及其发展;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功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第四章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全面考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解决近代城市中的环境问题;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在环境保护其他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任务与方向;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人口的增长与控制人类人口的增长;未来一百年的世界人口;环境保护与人口控制;我国人口的控制问题。
第七章粮食问题粮食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目前世界粮食的供应情况;农药污染的防治与发展方向;利用生态学原理提高粮食产量。
能源与环境当前世界能源的消耗情况;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未来的能源供应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太阳能的利用;未来的核能;地热能。
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问题我国能源的现状;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第十一章水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关于水资源的一些基本概念;世界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十二章海洋污染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海洋污染的现状;海洋污染的特点;海洋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海洋污染的控制。
第十三章大气的污染大气的组成;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污染源;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各论;空气污染和人体健康。
第十四章大气污染气象学地球大气圈的结构;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空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
第十五章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与其防治对策全球变暖与防治对策;臭氧层破坏与防治对策;酸沉降与防治对策。
环境科学环境影响评估环境影响评估是环境科学中的重要领域,它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潜在影响,并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以减少或避免这些影响。
本文将介绍环境影响评估的定义、目的以及常见的评估方法。
一、环境影响评估的定义环境影响评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一种系统研究和预测特定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的过程。
它旨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确保人类活动在环境方面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二、环境影响评估的目的1. 识别潜在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估通过调查和研究,识别特定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包括生态系统、水资源、大气质量、土壤等各方面。
2. 评估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影响的目的之一是判断特定活动是否会引发环境风险,如水污染、土壤侵蚀、生态系统破坏等。
3. 保护环境可持续性:环境影响评估是保护环境可持续性的有效手段。
它能够揭示人类活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并通过提供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建议,以减少或避免环境影响。
三、环境影响评估的常见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类似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情况,从而预测特定活动的环境影响。
2. 实地调查法:对特定地点进行实地考察,采集环境数据,分析和评估该地点可能受到的环境影响。
3. 数学模型法:利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建立适当的模型来预测特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空气质量模型、水质模型等。
4. 专家咨询法:通过请教相关领域的专家,获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辅助环境影响评估的过程。
四、环境影响评估的应用领域1. 建设项目:在进行大型建设项目时,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确保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减少。
2. 自然资源开发:如矿区开发、森林伐木、水电站建设等,都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评估开发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3. 政策制定:政府部门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时,往往需要依据环境影响评估的结果来调整政策内容和方向。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嘿,朋友!咱今儿来聊聊环境评价这档子事儿。
你知道不,环境就像咱们生活的大舞台,而环境评价呢,就是给这个舞台打分的裁判员。
先说这空气吧,它可不是看不见摸不着就无所谓的。
你想想,要是天天呼吸着浑浊不堪,满是灰尘和怪味的空气,那日子能好过?这就好比你在一个充满烟雾的房间里吃饭,能有好心情吗?所以对空气质量的评价可重要啦!再瞅瞅水。
水是生命之源啊,要是喝的水不干净,那身体能吃得消?就像你给花浇水,用的是污水,那花能开得娇艳吗?对水质的评价,就是要保证咱们喝的、用的水都清清亮亮,没那些乱七八糟的污染物。
还有土壤呢!咱种庄稼得靠它,盖房子也得在它上面。
要是土壤被污染了,庄稼长不好,房子也不牢固。
这就跟盖房子打地基似的,地基不稳,房子能结实?所以对土壤的评价,关系到咱们的温饱,也关系到住得安不安心。
噪声也是个大问题!你想想,要是天天被刺耳的声音包围,睡觉都睡不好,工作也没心思,那得多烦躁啊!这就像有只蚊子在你耳边不停地嗡嗡叫,能不闹心?生态环境也不能忽视。
一片森林,一群鸟儿,一条清澈的小溪,这都是大自然的宝贝。
要是这些都被破坏了,那世界得多单调,多无趣?就好像一幅美丽的画被泼上了墨水,多可惜!环境评价可不只是专家们的事儿,和咱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比如说,咱少用一个塑料袋,就是在为环境评价加分;多坐一次公交,少开一次车,也是在为环境变好出一份力。
你说,要是大家都不关心环境评价,都随意破坏环境,那咱们的未来会变成啥样?咱们的子孙后代还能看到蓝天白云,还能呼吸到新鲜空气,还能喝到干净的水吗?所以啊,咱得重视环境评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让咱们生活的这个大舞台,永远美丽,永远精彩!。
第一章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有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类:可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
环境系统: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是能够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环境评价:就是对环境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给予定性和定量的说明与描述。
环境标准(Environmental Standard,ES):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与人群健康,改善环境质量,有效地控制污染源排放,以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由政府所制定的强制性的环境保护技术法规。
1、环境质量标准: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因素的容许浓度所作的规定。
2.污染物排放标准(Emission Standard of Pollutants):国家或地方为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浓度和数量所做的限量的规定。
3.环境保护基础标准:是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指南、名词术语、代号、标记方法、标准编排方法、导则等所作的规定。
4.环境保护方法标准:是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对臭氧、分析、试验操作规程、误差分析、模拟公使等方法制定的标准。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环境质量的价值包括(健康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
2.环境评价的对象是(环境质量及其价值)。
3.按照评价的时间,环境评价分为(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4.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国家法律中肯定下来的国家是(美国)。
5.东欧与前苏联的环境评价主要侧重于(地理)和(河流)。
6.我国的环境评价经历了(初步尝试)、(广泛探索)、(全面发展)和(环境影响评价)四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