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药害的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常见药害的症状和药害的处理药害是我们每个人谈之色变的问题。
但是农药的安全性都是相对的,我们只能说去宣导正确的用药方式,避免药害的发生。
但是全国发生药害每年都有。
有人开玩笑说,出药害就像东北人喝酒一样,每年都会有,就是数量多少会不同罢了。
所以,药害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去发现药害,正确的处理药害,将损失降为最低。
我们先来看下什么叫做药害:农药药害是指因施用农药对植物造成的恶伤害。
产生药害的环节是使用农药作喷洒、拌种、浸种、土壤处理等;产生药害原因有药剂浓度过大,用量过多,使用不当或某些作物对药剂过敏;产生药害的表现有影响植物的生长,如发生落叶、落花、落果、叶色变黄、叶片凋菱、灼伤、畸形、徒长及植株死亡等,有时还会降低农产品的产量或品质。
农药药害分为畸形药害和慢性药害。
施药后几小时到几天内即出现症状的,称急性害;施药后,不是很快出现明显症状,仅是表现光合作用缓慢,生长发育不良,延迟结实,果实变小或不结实,籽粒不饱满,产量降低或品质变差,则称慢性药害。
按照农药的性质来分,又可分为除草剂药害、杀虫剂药害、杀菌剂药害和调节剂药害除草剂药害,除草剂一般都有限制的作物即使用范围,使用范围出现问题,就很容易造成药害。
网上曾有一篇新闻报道说,我国河北有个地方的一个苗圃地,因为听信国内一个知名农药企业的技术人员推荐,将一种除草剂应用在国槐苗圃里面用于除草。
这个除草剂是一个很著的名大豆田防治阔叶类杂草的除草剂,而这个厂家业务经理和当地的经销商一知半解,认为同一科的植物应该通用,就将这个除草剂卖给了苗圃地老板。
结果,一百多亩的国槐叶子全部掉光,后期这些国槐肯定是活不成了。
它们虽然都属于大农业范畴,但是了解的一知半解和全面了解是天差地别的。
只有专业的才会全面了解,才能把握方方面面。
否则一旦出现问题,那可能是巨大的损失。
一百多亩国槐出了问题,势必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厂家回复说我们这个产品从头到尾只推广在大豆上,从来不建议用在其他作物上。
药害是指农药使用不当而引起植物发生的各种病态反应,包括由药物引起植物的组织损伤、生长受阻、植株变态、减产、绝收、甚至死亡等一系列非正常生理变化。
根据药害症状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急性药害和慢性药害。
急性药害是指施药后短时间内(一般10天内)表现出的症状,多为出现退色(斑点、失绿)、器官脱离(落花、落果)、枯死等。
慢性药害一般在施药后10天以上才表现出来,一般为叶片黄化、器官畸形(小果、劣果)等。
根据药害程度,有轻、中、重之分,轻度药害一般只使作物生长稍受影响,产量损失少;中度药害则使作物生长受到阻碍,管理得当,有可能恢复,可减少损失;重度药害可使作物受到严重危害,甚至提早枯死,颗粒无收。
1作物药害的症状1.1 斑点斑点药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有时也在茎秆或果实表皮上。
常见的有褐斑、黄斑、网斑等。
如用井岗霉素喷西瓜苗,叶部会出现小黄斑;波尔多液在苹果表面上可产生木栓组织的棕色网斑等。
药斑与生理性病害的斑点不同,药斑在植株上分布没有规律性。
整个地块发生有轻有重。
病斑通常发生普遍,植株出现症状的部位较一致。
药斑与真菌性病害的斑点也不一样,药斑大小,形状变化大,病斑具有发病中心、斑点形状一致。
1.2 黄化黄化可发生在植株茎叶部位,以叶片黄化发生较多。
引起黄化的主要原因是农药阻碍了叶绿素的正常光合作用。
轻度发生表现为叶片发黄,重度发生表现为全株发黄。
叶片黄化又有心叶发黄和基叶发黄之分。
如氰戊菊酯药害在西瓜上表现新梢发黄,小麦受绿麦隆轻度药害时,表现为基叶发黄。
受西玛津药害的小麦叶片,先从叶尖边缘开始发黄,然后扩展至全叶乃至全株发黄枯死。
敌草隆可使棉苗叶片出现黄化型退绿症状。
扑草净接触麦种芽后,在麦苗2—3叶期出现整株黄化,严重时枯死。
药害引起的黄化与营养元素缺乏引起的黄化有所区别,前者常常由黄叶变成枯叶,晴天多,黄化产生快,阴雨天多,黄化产生慢。
后者常与土壤肥力有关,全地块黄苗表现一致。
与病毒引起的黄化相比,后者黄叶常有碎绿状表现,且病株表现系统性症状9在田间病株与健株混生。
上百起药害发生原因总结原来药害都是这样打出来的!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如不谨慎就极易产生药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严重时会颗粒无收。
一、常见药害发生原因1、药剂本身质量有问题一些小厂家的产品中含有其他杂质或其他成分,导致对作物产生药害,或者一些产品中含有隐形成分,在复配后容易产生药害。
2、气候条件低温喷药引起药害。
夏季高温喷药易引起农药药害。
一般情况下,夏季喷药发生药害数占全年药害80%以上,或在降雨后,晚间湿度大,夜间果面有水珠,喷药后易产生药害。
3、喷打不均匀,操作有问题有多起药害事件是由农药喷洒不均匀、重喷、喷用过多造成的药害。
4、选择的施药器械错误或者其不够洁净如果使用一些给果树喷施农药的大型高压器械给玉米、小麦等作物喷施农药来防治病虫害是不合适的。
器械施过除草剂就不能再给敏感作物施药。
所以打药的药桶尽量要和除草剂的药桶分开。
5、用药量过大引起药害有些作物对药剂有安全限用剂量,如果超过太多,用药量重极易导致药害的发生。
6、由药剂本身产生的药害药剂本身对作物有不同程度的药害,包括药剂成分产生药害,和药剂剂型产生的药害。
如虫螨腈对瓜类(吊瓜、丝瓜等)比较敏感,施用后会有明显药害。
一般乳油制剂中含有甲苯和二甲苯等化学物质,在某些幼果期使用会污染果面造成药害。
7、农药混配产生药害包括农药混配种类过多和不正确混配等,农药混配过多会造成浓度过大,增加药害风险。
不当混配如我们使用的大部分药剂都是偏酸性的,不能和蓝矾、硫酸铜混用,混用会降低药效,也会增加药害风险。
二、药害分类1、急性药害一般在喷药后2~5天出现严重的数小时后即表现出症状。
如:种子发芽能力下降、发根少、子叶叶片有灼伤、变黄、严重时产生叶斑、果斑、调萎、畸形。
这样的植株生长的叶片、花、果都少。
有时幼嫩组织发生褐色焦斑、徒长乃至枯萎死亡这种药害多为施用农药不当或受邻近田块喷施农药影响所致。
从受害株看损害明显发生在嫩叶、花、果等生长较快的部位一般上部叶片重于下部叶片嫩叶重于老叶。
农药中毒的分级
农药中毒的分级通常是根据中毒的程度和症状的不同进行分类的。
常见的农药中毒分级包括以下几种:
1. 轻度中毒:中毒者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口干、心慌等症状,但这些症状通常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且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
2. 中度中毒:中毒者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呼吸困难、肌肉疼痛、抽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昏迷、休克等症状。
3. 重度中毒:中毒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昏迷等症状,甚至会导致死亡。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农药中毒分级,如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根据中毒的时间长短和症状的不同进行分类。
在使用农药时,应注意保护自己的健康,避免农药中毒的发生。
如果出现中毒症状,应及时就医。
常用除草剂及药害随着除草剂广泛使用,药害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其危害仅次于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
所谓药害,就是人们在利用农药对农业有害生物防控过程中,因不良环境和使用不当而对药效和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导致减产、绝产和品质下降等。
药害产生的原因一是农药质量问题,二是使用技术问题。
一、药害的分类除草剂的药害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由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引起的药害称为隐性药害。
药害症状在施药后短时间内不明显,需要经过相当时间才表现症状。
在低温条件下表现抑制作物生长,叶色浓绿,遇高温时徒长,造成贪青晚熟,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明显;通常表现在播后苗前除草剂和激素类除草剂。
药害在新叶及生长点发生,轻的影响生长,严重的导致绝产。
第二种是由触杀型的除草剂引起的药害称为显性药害。
药害症状明显,容易辩认,常在高温条件下表现作物叶片有灼烧斑点,叶枯焦,不传导,一般不影响作物生长,对产量和品质影响甚小;但在作物病害严重,或受不良环境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不良,或施药过晚在高温条件下药害严重,有的难以恢复,或贪青晚熟而减产,在病害发生严重时也可造成绝产。
通常表现在苗后除草剂。
常见药害有漂移药害和残留药害。
一次性漂移药害包括喷幅间漂移和远距离漂移,二次漂移包括挥发漂移。
二、常见除草剂药害症状与诊断1、咪唑啉酮类咪唑乙烟酸药害产生条件:温度低于10℃持续2天及多雨光照少的条件下有药害。
常见的药害有飘移和残留造成敏感作物药害。
飘移药害最敏感的是甜菜、玉米、小麦、油菜、高粱、谷子度过高可使大豆致死。
咪唑乙烟酸每公顷用有效成分75克:种玉米、小麦、大麦、烟草需间隔12个月,种棉花、向日葵需间隔18个月,种水稻、高粱、谷子需间隔24个月,种马铃薯需间隔36个月,种油菜、苜蓿、番茄、洋葱、南瓜、西瓜、辣椒、茄子、白菜、萝卜、胡萝卜、卷心菜、黄瓜等需间隔40个月,种甜菜、亚麻需间隔48个月。
2、二苯醚类氟磺胺草醚(虎威)、三氟草醚(杂草焚)、乙氧氟草醚(果尔)等。
常用农药药害一览表常见农药敏感作物一、除草剂1、乙草胺乙草胺在草莓、西瓜、莴苣上禁止使用。
因为草莓、西瓜、莴苣对乙草胺极度敏感,使用后会发生药害甚至死亡。
乙草胺在很多作物上不建议推荐,除非有登记,而且在已经取得登记的作物上使用时,也要注意不能有积水,否则也容易产生药害。
比如90%的乙草胺,它在油菜、棉花上都有登记,但如果有积水,油菜、棉花也会发生药害甚至死亡。
2、扑草净虽然扑草净登记可以用于水稻,但由于用量药很难把握,一般不推荐在水稻田上使用。
二、杀虫剂1、毒死蜱不能在瓜类、莴苣的苗期使用,特别是西瓜苗期,绝对不能用毒死蜱。
2、有机磷农药辛硫磷、三唑磷不能在瓜类上使用,吡虫啉也不推荐使用。
菊酯类农药、阿维菌素等相对安全一些,但要严格控制浓度。
另外高粱上用药要特别注意,因为高梁对许多杀虫剂敏感,比如敌百虫、敌敌畏等。
三、杀菌剂1、无机铜制剂氢氧化铜、硫酸铜禁止在桃李上使用,否则会造成落花落果;铜制剂、含硫制剂尽量不要在作物开花期和幼果期施用。
2、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酮,戊唑醇,氟硅唑,丙环唑等,使用时一定要严格掌握浓度,不能随意加大用量,否则会抑制作物生长。
四、杀螨剂炔螨特等杀螨剂在柑桔新梢使用时要严格控制浓度,不能低于3000倍使用,在南方蜜柚上尤其要注意,非常容易产生药害。
另外,应注意在高温时或在棚室里时,或者是在作物开花、幼果时期,注意药剂浓度,以免药害发生。
药害常见症状1、黄化:一般较轻,主要是过量农药阻碍了叶绿素的正常合成所引起。
按药害轻重,有叶片发黄和全株发黄之分。
叶片发黄又有心叶发黄和老叶发黄二类。
2、斑点:主要表现在作物叶片和果实皮上。
常见的药害斑有褐斑、黄斑、网斑等几种。
3、畸形:大部分是由激素类农药导致,作物茎、叶、果实和根部均可表现畸形,常见的畸形有卷叶、丛生、根肿、畸形穗、畸形果等。
4、生长停滞:大部分是由三唑类农药或抑制类激素类农药引起的,表现为抑制了作物的正常生长,使植株生长缓慢。
常用农药药害1、保护剂:波尔多液:白菜、桃、李、杏在生长期对其敏感,不论何种配方都易产生药害;可在苹果、梨、葡萄上使用。
春季防治柑桔疮痂病,气温超过30℃,芽长超过“1cm”长,喷0.8%等量式波尔多液会产生严重烧芽,应改喷0.5%倍量式波尔较安全;梨对铜离子敏感,要用倍量式波尔多液;葡萄对石灰敏感,应用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比如夏天中午前后的高温期、阴雨天、早晨雾水未干及大风气喷药都易造成药害。
代森锰锌(非络合态代森锰锌):不宜用于毛豆、荔枝、葡萄的幼果期、烟草、葫芦科作物、某些梨树品种慎用,梨小果时施用代森锰锌易出现果面斑点。
使用浓度过高时,在枣树上易产生药害。
石硫合剂:对葡萄、桃、梨、李、梅、杏等果树的幼嫩组织易发生药害,使用要慎重,最好在落叶季节喷洒,切勿在生长季节或花果期使用。
对猕猴桃、葡萄、黄瓜及豆科的花卉均有一定的药害。
2、菌剂、杀螨剂、除草剂2,4滴丁酯:棉花、豆类、蔬菜、油菜等双子叶植物,大、小麦、水稻苗在4叶期前及拔节后不宜使用。
丙环唑:在苗期使用易使苗率降低,幼苗僵化,抑制生长,灼伤幼果,尽量在作物中后期使用;对瓜类、葡萄、草莓、烟草等作物敏感,请严格控制用量,在坐果后使用。
春雷霉素:对大豆、藕有轻微药害,在邻近大豆和藕地使用时应注意。
春雷氧氯铜(加瑞农):苹果、葡萄、大豆和藕等作物的嫩叶对该药敏感,会出现轻微的卷曲和褐斑,使用时要注意浓度,宜在下午4时后喷药我。
恶霉灵:不能与强酸性药剂混用,100倍液对麦类可能有轻微药害,使用时要注意。
机油乳剂:萌芽期和花期喷机油乳剂150倍+40%水胺硫磷1200-1500倍,引起药害,喷过机油乳剂后10-15天才能喷石硫合剂、波尔多液;喷过松碱合剂1周内不得使用有机磷农药,20天内不得喷石硫合剂。
硫磺:黄瓜、豆类、马铃薯、桃、李、梨、葡萄等作物对该药敏感,易发生药害。
使用时应适应降低浓度或减少施药次数,高温季节应早、晚施药,避免中午施药。
农药基本知识及安全使用农药是用于防治农、林、牧以及环境卫生的病、虫、草、鼠等灾害的化学药剂的总称。
农药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使用不当或误食,就会造成药害、环境污染和人畜中毒。
为了更好地使用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农药,下面对农药的基本知识及常用农药作一些介绍。
一、农药分类农药种类很多,为便于识别和使用,常根据原料来源、用途、作用方式等进行分类。
(一)按用途分类1、杀虫剂。
防治害虫的药剂,如乐果、敌敌畏、万灵。
这类药剂只能用来杀虫,不能用来防病。
2、杀螨剂。
用来防治螨类的药剂,如克螨特、双甲脒等。
3、杀菌剂。
用来防治植物病害的药剂,如瑞毒霉、百菌清、代森锌、粉锈宁等。
4、杀线虫剂。
用来防治线虫的药剂,如铁灭克、克线磷等。
5、杀鼠剂。
用来防治鼠害的药剂。
6、除草剂。
用来除草的药剂。
7、植物生长调节剂。
用来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的药剂。
(二)按作用方式分类按作用方式分类,可把杀虫剂(杀螨剂)分为下列几类:1、胃毒剂。
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虫体使其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敌百虫、杀鼠剂等。
2、触杀剂。
通过接触表皮或渗入虫体使其中毒死亡的药剂,如除虫菊等。
3、熏蒸剂。
以气体状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虫体使其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敌敌畏、溴甲烷等。
4、内吸杀虫剂。
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在植物体内输导、散布、存留或产生代谢物,害虫在取食植物组织或汁液时,使其中毒死亡的药剂,如乐果等。
5、特异性杀虫剂。
对害虫有特殊的作用,但无毒,如拒食剂、不育剂、驱避剂等。
同样按作用方式分类,可把杀菌剂分为下列几类:1、保护剂。
在植物感病前,喷布覆盖于植物表面,能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或杀死萌发的病原孢子,以保护植物免受病原物侵染危害的药剂。
如波尔多液等。
这类药剂应在发病前施用,发病后病源物已侵入植物组织内部,再施药就无效。
2、治疗剂。
在植物感病后,施用药剂能从植物表皮渗入植物组织内部,但不能在植物体内输导、散布,能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或杀死萌发的病原孢子,以消除病症的药剂。
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是指根据农药的毒性对其进行分类和评定的标准。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物质,但其毒性也给人类和环境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因此,对农药的毒性进行科学的分级和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主要分为高毒、中毒和低毒三个级别。
其中,高毒农药指的是对人体和环境有较大危害的农药,使用时需要特别小心,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中毒农药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次之,使用时也需要谨慎。
而低毒农药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较小,使用相对较为安全。
其次,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是根据农药的毒性试验结果和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评定的。
毒性试验是评定农药毒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动植物的毒性试验,可以客观地评价农药的毒性大小。
同时,还需要考虑农药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产生的影响,比如对人体的接触、食用和环境的污染等因素。
另外,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在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农药的毒性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销售企业和经销商也必须根据农药的毒性级别进行合理的销售和宣传。
农民在使用农药时,也需要根据农药的毒性级别选择合适的防护措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最后,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型农药不断涌现,其毒性特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农药毒性分级标准需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型农药的评定和管理需求。
总之,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民健康的重要措施,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应该加强对农药毒性分级标准的学习和了解,做到科学使用农药,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
草甘膦药害分级标准
草甘膦(Glyphosate)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但长期以来也引起了人们对其潜在的药害性的关注。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其他机构已经进行了草甘膦的毒性评估,制定了相应的药害分级标准。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草甘膦药害分级标准的示例:1. 急性毒性:草甘膦被认为是急性毒性较低的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通常,急性毒性评估主要考虑草甘膦的LD50值,即半数致死剂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草甘膦被归类为III类,即轻度毒性物质。
2. 慢性毒性:草甘膦的慢性毒性主要涉及长期接触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评估,草甘膦被归类为2A类可能对人类致癌物质,即可能对人类有致癌风险。
此外,草甘膦还与一些慢性疾病如肾脏疾病、肝脏损伤、内分泌紊乱等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草甘膦的药害分级标准可能因国家和机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此外,草甘膦的使用量、浓度和暴露途径等因素也会影响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因此,在使用草甘膦或其他农药时,建议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指南,并遵循当地相关法规和规定,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健康风险。
使用农药发生药害怎么办记住这几条解决办法春末夏初,各种作物都进入旺盛生长期,农药也进入使用旺季。
但由于使用不当,每年都会发生许多不同程度的药害,一旦发生药害又该如何处理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作物发生药害后怎么处理。
常见药害症状1、植株枯萎:由于药害较重,这类药害往往整株表现症状,表现为叶片枯焦,植株萎缩,以致死苗。
2、叶片黄化:这类药害一般较轻,在植株叶片部位均有表现,以叶片黄化发生较多,主要是农药阻碍了叶绿素的正常光合作用所引起。
按药害轻重,有叶片发黄和全株发黄之分。
叶片发黄又有心叶发黄和老叶发黄二类。
3、出现斑点:这类药害主要表现在作物叶片和果实皮上。
常见的药害斑有褐斑、黄斑、网斑等几种。
4、畸形:这类药害大部分是由激素类农药导致,作物茎、叶、果实和根部均可表现畸形,常见的畸形有卷叶、丛生、根肿、畸形穗、畸形果等。
5、生长停滞:这类药害大部分是由三唑类农药或抑制类激素类农药引起的,表现为抑制了作物的正常生长,使植株生长缓慢。
6、导致不孕:这类药害是在作物生殖生长期用药不当而引起,造成雄性不育或无法授粉,从而无法结果(结籽)而减产。
7、脱落:这类药害大多表现在果树及部分双子叶植物上,药害后出现大量的落叶、落花。
落果现象。
出现药害后如何补救1、喷水:由于喷洒某种农药使植株和叶片发生药害,可反复喷洒大水2~3次,尽量把植株表面上的药物冲洗掉。
还可在喷洒的清水中加入0.2%的小苏打或0.5%的石灰水,由于目前大多农药遇到碱性物质易分解减效,因此可加快药剂的分解。
2、浇水:施药过量造成作物受害,要足量浇水,加大作物根系吸水量,增加作物细胞含水量,降低作物体内药物的相对含量。
3、喷洒调节剂:对由于药害,抑制植株生长的,可喷施赤霉素、芸薹素内酯等植物激素,促进作物恢复生长,增加抗药力。
4、喷施叶面肥:由于根系受损,植株吸收营养的能力降低,可及时喷洒磷酸二氢钾或氨基酸叶面肥,补充叶面营养,加速植株恢复生长。
容易产生药害的农药有哪些常用农药药害一览表现在正是春耕农忙之际,很多田地里的杂草都需要农药进行清理,但是有些农药是很容易产生药害的,下面火爆农资招商网为大家整理了一下常用农药药害一览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容易产生药害的农药有哪些一、除草剂1、乙草胺乙草胺在西瓜、草莓、莴苣上绝对不能使用。
因为乙草胺在西瓜、草莓、莴苣上使用会发生药害甚至使这些作物死亡。
另外乙草胺在很多作物上不要去推荐,除非乙草胺在这种作物上登记,而且在已经取得登记的作物上使用时,不能有积水,否则也容易产生药害。
比如禾耐斯,它是90%的乙草胺,它在油菜、棉花上都登记了,但如果有积水,那么油菜、棉花也会发生药害或死亡。
2、扑草净一般不能在水稻上使用,虽然扑草净标签上写着可以用于水稻上,但由于用量药很难把握,所以不推荐在水稻田上使用扑草净。
二、杀虫剂1、毒死蜱不能在瓜类、莴苣的苗期使用,以免药害的发生。
特别是西瓜苗期,绝对不能用毒死蜱。
2、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如辛硫磷、三唑磷不能在瓜类上使用,吡虫啉也不推荐使用。
菊酯类农药,阿维菌素等相对安全一些,但要严格控制浓度,否则很容易引起药害。
另外高梁对许多杀虫剂敏感,比如对敌百虫、敌敌畏很敏感,所以高粱上用量要特别注意。
三、无机铜制剂如氢氧化铜、硫酸铜,禁止在桃李上使用,否则会造成落花落果;铜制剂,含硫制剂(比如硫磺复配的多菌灵)尽量不要在作物开花期和幼果期施用。
四、三唑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即有个“唑”字杀菌剂,如三唑酮,戊唑醇,氟硅唑,丙环唑等,使用时一定要严格掌握浓度,不能随意加大用量,否则会抑制作物生长或产生药害。
五、杀螨剂杀螨剂如炔螨持等杀螨剂在柑桔新梢使用时要严格控制浓度,不能低于3000倍使用,在南方蜜柚上尤其要注意更容易产生药害。
另外,应注意酸性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一般的农药,大部分都是弱酸性,只有少数农药是碱性的。
碱性的农药有无机铜类,比如氢氧化铜(即可杀得)、硫酸铜,还有石硫合剂等少数几个。
易发生药害农药及解救方法农药对植物的药害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药害在喷药后几小时至数日内即表现出来,如叶面(果实)出现斑点、黄化、失绿、枯萎、卷叶、落叶落果、缩节簇生等。
慢性药害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才会表现出来,如光合作用减弱、花芽形成及果实成熟延迟、矮化畸形、风味色泽恶化等。
一、部分常见易发生药害的杀菌剂代森锰锌不宜用于毛豆、荔枝、葡萄的幼果期、烟草、葫芦科作物高浓度易产生药害,梨小果时施用代森锰锌易出现果面斑点。
使用浓度过高时,在枣树上易产生药害。
波尔多液易发生药害,在萌芽前使用,白菜、茄科、葫芦科、桃、李、杏在生长期对其敏感,不论何种配方都易产生药害。
降雨前禁止施用石硫合剂对葡萄、桃、梨、李、梅、杏等果树的幼嫩组织易发生药害,落叶季节喷洒,切勿在生长季节或花果期使用。
对猕猴桃、葡萄、黄瓜及豆科的花卉均有一定的药害。
春雷氧氯铜不易用苹果、葡萄、大豆和藕,浓度大会产生褐斑含硫磺制剂黄瓜、豆类、马铃薯、桃、李、梨、葡萄、甜瓜等作物对该药敏感,易发生药害恶霉灵不能与强酸性药剂混用,100倍液对麦类可能有轻微药害。
百菌清高浓度对梨树、柿、桃、梅易产生药害。
苹果落花后20天内也不能使用。
烯唑醇西瓜、大豆、辣椒(高浓度)有药害丙环唑抑制生长,苗期使用易使苗率降低,幼苗僵化机油乳剂萌芽期和花期慎用,不能与石硫合剂混用春雷霉素对大豆、藕有轻微药害五氯硝基苯和五氯酚钠作物的幼芽接触时易产生药害2,4滴丁酯棉花、豆类、蔬菜、油菜等双子叶植物,大、小麦、水稻苗在4叶期前及拔节后不宜使用二、部分易发生药害的杀虫剂乐果、氧乐果浓度大会使叶片夜间不合拢,禁止在果树上使用马拉硫磷番茄幼苗、瓜类、豇豆、高粱、樱桃、梨和苹果忌用辛硫磷黄瓜、四季豆、西瓜黄瓜、四季豆、西瓜忌用毒死蜱对烟草、莴苣十分敏感,对瓜类幼苗应禁止使用,某些樱桃品种敏感丙溴磷十字花科蔬菜和核桃花期不能用,对苜蓿和高粱有药害,浓度高时对棉花、瓜豆类有药害敌百虫(敌敌畏)高粱、豆类特别敏感,瓜类幼苗、玉米、苹果早期易产生药害噻嗪酮药液如接触到白菜、萝卜等作物上叶片会出现褐斑或白化等药害杀虫双豆角、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幼苗禁用氟啶脲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菜苗期禁用炔螨特作物幼苗和新梢嫩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对该药敏感,易出现药害三唑磷甘蔗、菱白、玉米等作物易产生药害三唑锡使用浓度以1500-2000倍液为宜,低温期对春梢嫩叶有较轻的药害,也会造成落花,落叶、落果等,对橙的新梢10-15公分使用易引起药害。
农药药害的分类
按药害症状表现时间划分为3种。
1)急性药害。
一般发生很快,症状明显,施药后几小时到几天之内出现症状为急性药害。
一般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斑点焦灼、穿孔或失绿、黄化、畸形、变厚、卷叶甚至枯萎、脱落等症状;果实上出现斑点、畸形、变小、落果等症状;花上表现枯焦、落花、变色、腐烂、落蕾等症状;植株生长迟缓、矮化甚至全株枯死。
2)慢性药害。
施药后数十天才出现症状,且症状不明显为慢害。
多在长时间内表现生长缓慢,发育不良,开花结果延迟,落果增多,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3)残留药害。
喷药时,有多数农药落在地面上,撒毒土或土施时药剂基本上都留在土壤里。
这些农药有的分解较慢,在土壤中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果树生长,此为残留药害。
其症状与慢性药害类似。
按药害表现症状可分为以下几类。
1)斑点。
主要表现在叶片上,有时也发生在茎秆或果实表皮上。
有褐斑、黄斑、枯等几种。
2)黄化。
表现在植株茎叶部位,以叶片发生较多。
3)畸形。
植物的各个器官都可能发生这种药害,常见畸形有卷叶、丛生、根肿、畸形穗、畸形果等。
4)枯萎。
此药害大多因除草剂使用不当造成5)生长停滞。
药害常引起生长缓慢,往往有药斑或其他药害症状。
6)脱落。
表现在果树及部分双子叶植物上,有落叶、落花、落果等症状。
7)不孕。
引起这类药害的原因是花期用药不当。
8)劣果。
果实出现药害有时表现为果表异常、品质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