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尊称、谦称和文明习惯用语.doc
- 格式:doc
- 大小:21.51 KB
- 文档页数:10
中国敬语谦辞大全中国敬语、谦辞大全一、常用语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扰”;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赠送作品用“斧正”;归还原物说“奉还”;请人批评说“指教”;向人祝贺说“恭贺”;求人看稿说“赐教”;赞人见解说“高见”;宾客到来称“光临”;陪伴朋友用“奉陪”;无暇陪客说“失陪”;请人别送用“留步”。
二、亲友间礼貌称呼父母同称高堂、双亲、膝下。
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称昆仲、手足。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
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别人父母称:令尊、令堂。
虽人兄妹称:令兄、令妹。
虽人儿女称:令郎、令媛。
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
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称:寒舍、舍下、草堂。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一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先生、师傅。
学生称:门生、学生、徒弟。
学校称:寒窗。
同学称:同窗。
三、日常用语谦称自己的,用“在下、鄙人、晚生”等;当言行失误时,说“很抱歉”、“对不起”、“失礼了”、“不好意思”等;请求他人谅解时,可说“请包涵”、“请原谅”、“请别介意”等。
称呼长辈或上级可用“老同志、老首长、老领导、老先生、大叔、大娘、叔叔、伯伯”等。
称呼平辈可用“兄、姐、先生、女士、小姐”等;询问对方姓名可用“贵姓、尊姓大名、芳名(对女性)”等;询问对方年龄可用“高寿(高龄)、贵庚、芳龄(对女性)”等。
四、在日常生活中习惯用的敬语:初次见面说“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向人祝贺说“恭喜(恭贺)”;请人批评说“请指教”;请人指点说“请赐教”;请人帮忙说“劳驾”;求人办事说“拜托(敢烦或敢请)”,别人好心称“雅意”;别人批评称“雅正”;请改文章说“斧正”;送人礼物说“笑纳”;请求人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赞人见解说“高见”;等候客人说“恭候”;未及迎接说“失迎”;看望别人说“拜访”;宾客来到说“光临(惠临)”;我接客人为“恭迎”;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勿送说“留步”;欢迎购买说“光顾(惠顾)”;归还原物说“奉还”;对方来信说“惠书”;归还物品说“奉还”;请人赴约说“赏光” ;请人决定说“钧裁” ;陪伴朋友说“奉陪”;人送物我称“惠赠”;送物于人称“惠存”;邀友做客曰“恭请”;施爱于我称“垂爱”;看重于我称“垂青”;友人念我称“垂念”;问我问题称“垂询”;请人任职称“屈就”;问人任职曰“高就”;降低身份曰“屈尊”;请人谅解曰“海涵(见谅)”;来客登门称“贵宾”;赞人学生曰“高足”;称指对方为“大驾”;父母可以曰“高堂”;老人故去称“登仙”;“敬谢不敏”推辞人。
常用的敬辞与谦辞(2019年汇总)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礼”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
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
作为一名中国人,怎能不知礼,不明礼呢?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些我国古代常用的一些敬辞和谦辞。
让我们一起来重温经典,学习礼仪,提升自身!一、敬辞类:“令”字一族: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指对方父亲;令堂,指对方母亲;令郎,指对方的儿子;令爱,指对方的女儿。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如:惠顾、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多用于商店对顾客的敬称,如欢迎惠顾,感谢惠顾等,但与欢迎光临有一定区别;欢迎光临,即热情地欢迎客人到来,适用于多种场所,表达对对方到来的一种热情的感情);惠存,用于自己向别人赠送物品,如相片、书籍等,请对方保存的敬辞(多用于向他人赠送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惠赠:指对方赠予自己礼物,向赠予方表达感谢之意的敬辞(比如,收到一位朋友的礼物后,复信可以这样写:足下惠赠精美土产,十分感谢!);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垂爱、垂怜,称对方对自己的关爱(主要用于书信);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
“赐”字一族:用于敬称别人对自己的指示、光顾、答复等。
如:赐教,表示请求对方给予指教;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复,包括口头的、书面的等等。
“高”字一族:用于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称别人的见解;高论,称别人的议论;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高龄,称老人(多指六十岁以上)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朋,对朋友的敬称;高邻,对邻居的敬称;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
古代尊称、谦称、敬称词语集释古代尊称、谦称、敬称词语集释一、表尊称的词令尊:尊称对方父亲。
令堂:尊称对方母亲。
令正:尊称对方的妻子(专指嫡妻)。
令亲:尊称对方亲戚。
冰翁:尊称对方的妻子的父亲。
令郎(嗣):尊称对方儿子。
令爱、令媛:尊称对方女儿。
令坦:尊称对方女婿。
令阃:尊称对方妻子。
令兄(尊兄):尊称对方的兄长。
令弟:尊称对方的弟弟。
阁下:尊称对方(古时多用于书函中)。
足下(大驾):对朋友的敬称。
陛下:对君主的尊称。
诸君:对多人的尊称。
夫子:对学者的尊称。
先烈、先哲:尊称死去的人。
公: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
夫人:对一般人妻子的尊称。
贤弟:对对方弟弟的尊称。
贤侄:对对方侄子的尊称。
奉告: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
告诉。
二、表敬称的词惠存:敬辞,请保存。
惠临:惠顾: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允:敬辞,对方允许做某事。
惠赠:敬辞,对方赠予。
惠顾、莅临、光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先生:敬辞,对知识分子的敬称。
高足:敬辞,对别人学生的敬称。
高见(高论):对别人见解的敬称。
高寿:敬辞,问老年人年纪。
高论(见):敬辞,指对方的言论和见解。
高就:旧时指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贵庚:敬辞,问对方年龄贵恙:问对方病。
贵姓(国、府、处、校、刊、报):敬辞,问对方姓氏、国家、家庭、住处、学校、报刊贵干:敬辞,问对方事宜。
贵宾、贵客:贵宅:问对方住处。
钧旨:敬辞,指对方说话。
大作:敬称对方的作品。
大札:敬称对方的书信。
大人:对长辈或地位高的官长的敬称大驾:大驾:称对方。
对来访者的敬称。
芳名:问对方姓名(多用于女子)。
斧正:敬辞,让对方帮助修改文章。
雅正:敬辞,表示请对方指正。
奉告(还、劝、送、陪、达、复):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奉陪:陪伴。
奉托:拜托。
奉还:归还。
奉送:赠送。
奉达:回复(多用于书信)。
奉劝:劝告。
)。
赐示(爱、教):敬辞,称对方给予指示、厚爱和指教。
(赐教:敬辞,指别人指教自己。
)赐膳:敬辞,指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
古代常见的尊敬称谓与谦称
尊敬称谓
1. 大人:用于对身份崇高、地位高的人表示尊敬,如官员、贵
族等。
2. 大人之名:用于对高级官员或地位显赫的人表示尊敬。
3. 太守:用于对地方行政长官表示尊敬。
4. 都督:用于对统领军队、掌握一方武权的将领表示尊敬。
5. 公子:用于对家世显赫、出身尊贵的人表示尊敬。
6. 夫人:用于对已婚女性表示尊敬,特别是身份地位高的女性。
7. 敬称:用于对长辈、学者、名人等表示敬重。
谦称
1. 小人:用于对自己表示谦虚,表达对他人的尊敬和自己的低调。
2. 谦谦君子:用于对自己或别人的优秀品质表示谦虚。
3. 愚兄愚弟:用于对同辈或好友表示谦让。
4. 敢问尊姓大名:用于对陌生人表示恭敬,表达对对方身份的重视。
5. 公子台:用于对同辈或朋友表示谦逊。
以上是古代常见的尊敬称谓与谦称,这些称谓和称呼在古代社会中起到了表达尊重和彼此间礼节的作用。
虽然现代社会使用的称谓方式有所变化,但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节仍然是重要的价值观。
1. 咱先来说说“令尊”,这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呢!就像你见到朋友,问“你令尊大人身体可好?”那多有礼貌。
就好像给对方父亲戴上了一顶高贵的帽子,让对方感觉你很尊重他家人,这词儿妙不妙?2. “令堂”也是个尊称,是用来称呼别人母亲的。
比如说,“你令堂做的饭菜肯定很好吃吧!”这就像你在轻轻抚摸朋友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对他母亲表达敬意。
朋友听了,心里肯定暖暖的,你难道不想用用这个词?3. 自己谦称自己用“在下”。
嘿,就像武林高手过招前,抱拳说“在下不才,愿讨教一二。
”感觉既谦虚又有范儿。
这“在下”一说出口,就像把自己放低了,给对方留出高位,是不是很有古人的韵味?4. “犬子”是称自己儿子的谦称。
你要是和别人聊起孩子,说“我那犬子调皮得很。
”这就像你笑着说自家孩子的小毛病,带着一种亲昵和谦虚。
就像把自家孩子当个小顽皮,没那么完美,你有没有用过这个词呢?5. “拙荆”是对自己妻子的谦称。
想象一下,你和朋友聊天,说“我拙荆最近迷上了刺绣。
”这就像你在轻轻揭开自家生活的一角,带着对妻子满满的爱意和尊重,还有一丝谦虚。
这种说法,就像给妻子披上了一件温柔的纱衣,很有味道吧?6. “家严”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要是有人问你父亲情况,你说“家严一向严厉,不过都是为我好。
”这就像你打开了一扇通往家庭故事的门,让对方了解你和父亲的关系。
这词里有敬畏,有亲情,像不像一个情感的小盒子?7. “家慈”用来称呼自己母亲,比如“家慈总是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
”这就像你捧出一颗感恩之心,把母亲的爱展示出来,同时又很谦虚。
感觉这个词就像温暖的阳光,照在你和母亲的故事上,温馨不?8. “舍弟”是称自己弟弟的谦称。
你可以说“我舍弟读书可用功啦!”这就像你在夸自家弟弟,又带着一种低调。
就像你把弟弟藏在身后,悄悄展示他的好,这种感觉是不是很特别?9. “令爱”是对别人女儿的尊称。
要是看到朋友女儿可爱,你说“你令爱真是个小天使。
”这就像你给小女孩送上了一束鲜花,让朋友开心得不行。
中国文化常识之常见敬谦词语(2020高考语言表达之“得体”)谦辞和敬辞(1)谦称窃:私下、擅自。
愚:不伶俐。
鄙:学识浅薄。
敝: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行。
家:对他人称在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如家父。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如寒舍、舍妹。
官吏谦称:下官、末官、小吏。
念书人谦称:后学、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佞、不肖等其他谦称:在下,晚辈或地位低下的人谦称;小可,有必然身份的人的谦称;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长辈的自谦。
其他谦辞:过誉:谦辞,过度称赞赏光:客套话,用于请对方同意自己的要求或赠品斗胆:形容斗胆(多用作谦词)(2)敬称枉驾:有劳大驾。
惠赐:指对方给以了益处。
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尊称:令,美好的意思,用于称号对方的亲属,如令爱、令尊、令堂等;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尊府、尊驾、尊命等;贤,用于称同辈或晚辈,如贤弟、贤郎等;仁,表示爱重,如称同辈友人中必自己年长的仁兄,称地位高的为仁公;称年老的为丈,如丈人。
称号前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先帝、先父、先贤等。
其他敬辞:惠,表示对方的行为对自己是一种恩惠,如惠赠、惠存、惠允等;借,表示自己要依托对方的力量,如借光,客套话,用于请他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垂,表示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为,如垂询(表示他人对自己的询问)、垂爱(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惜,多用于书信)等;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第一次见面时说)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泰山、泰水:岳父、岳母劳步:敬辞,用于谢他人来访劳驾:客套话,用于请他人做事或让路赏光:客套话,用于请对方同意自己的要求或赠品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集体等给个人的函件)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台驾:敬辞,旧称对方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号以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托福:客套话,依托他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敬词一、“令”字一族:尊称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相当于“你的”。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
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
令弟:尊称对方的弟弟。
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
二、“尊”字一族: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
尊上:敬称对方父母或者对地位至高者的尊称。
尊亲:称对方亲戚。
尊驾:称对方。
尊命:对方的嘱托。
尊意:对方的意思。
三、“高”字一族:敬称别人的亲属或事物。
高堂:尊对方父母。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职位。
高论:称别人的议论。
高见:称对方的见解。
高龄:称老人(多指60岁以上)的年龄。
高寿:用于询问老人的年龄。
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
高论:称别人的议论。
四、“拜”字一族:用于动词之前表示尊敬,用于人事往来。
拜访:访问对方。
拜望:指探望对方。
拜托:指委托对方办事情。
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
拜辞:指与对方告辞。
拜服:指佩服对方。
拜贺:指祝贺对方。
拜识:指结识对方。
五、“先”字一族:表示已死,用于尊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先帝:称已死皇帝。
先考、先父:称已经死去的父亲。
先慈、先妣:称已死母亲。
先贤: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
六、“华”字一族:称美之词,通常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
华诞:称对方的生日。
华堂:称对方的房屋。
华翰:称对方的书信。
华宗:称同姓人。
七、“谨”字一族:多用于署名下。
谨禀:用于祖父母及父母。
如:儿子国藩谨禀。
谨肃:用于尊长。
如:护院会谨肃。
谨启、谨白:用于平辈。
如:吴将军长白谨启。
谨复:用于复信。
八、“台”字一族:表示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行为。
台驾:旧称对方。
如:怎奈台驾见了圣上。
台甫: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如:见面问我台甫。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台端: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九、“垂”字一族: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为。
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中国谦辞敬语大全中国乃文明之国,礼仪之邦,古代人与人之间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有许多规矩,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免不了互相称呼,也免不了在谈话中涉及他人。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的传统是对对方或他人的称呼上就是一个大的讲究,通常有“尊称”和“敬称”之分,对自己则使用“谦称”。
如:1、古代旧时使用尊称、谦称简介:君:尊称对方是才德出众的人。
君子:(1)同“君”。
(2)妇女对丈夫的尊称。
明公:对位高权重的人的敬称。
老:对年岁大的人的尊称。
父老:对德高望重的人的尊称,也作为对一般老者的尊称。
丈:尊称长者,也作平辈人之间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尊称。
长:尊称父兄、长兄,以有显贵和德行高尚的人。
先辈:(1)封建时代科举时同时考中进士的人互相尊称为先辈。
(2)对年长者的尊称。
(3)对京官的尊称。
先达:对前辈的尊称。
方家:对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尊称。
老夫子:对老师或年长博学的人的尊称。
足下:犹如先生。
对人的尊称。
阁下:不论尊卑,皆可尊称对方阁下。
老师父:对僧侣的尊称。
老太太:对年老妇女的尊称。
师傅:本指老师,有专门技艺的人或传授技艺的人,今也作对一般人的敬称。
同志:古人用称志同道合的人,今指为共同的理想、同一目标奋斗的人,并引申为对一般人的通称。
姑娘:对年轻女子的通称。
鄙人:鄙陋之人。
谦称自己。
小生:旧时士子对自己的谦称。
小子:本指学生、晚辈、后作自谦之称。
小可:自谦之称。
学生:明清时读书或官场中自称的谦词。
又称后学。
同学生:旧时同官之间自谦之称。
同官,又称侍生、侍第、晚学生、晚侍生、晚辈。
小人:臣下、百姓的自谦之称。
又;对人的蔑称。
老朽:老人自谦之称。
2、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常常要用自称、对称、他称,例如:朕:最早古人皆自称为朕,后仅为皇帝自称。
我:自称。
台、吾、余、印均为自称。
咱:俗称自己。
其他自称还有:我等、我辈。
你:称对方,也称为侬。
(侬又作自称)。
而:你称对方等…1.敬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敬所用的词叫“敬辞”。
尊称和谦称大全1. 老师。
尊称,敬称老师、师长。
谦称,师傅、师父、师弟、师妹。
2. 领导。
尊称,尊称领导、长官。
谦称,领导、长官、上级。
3. 父母。
尊称,父亲、母亲。
谦称,爸爸、妈妈、父母。
4. 朋友。
尊称,朋友、知己。
谦称,朋友、知己、兄弟、姐妹。
5. 老人。
尊称,长者、长辈。
谦称,老人、老伯、老姐。
6. 孩子。
尊称,小朋友、孩子。
谦称,宝贝、孩子、小家伙。
7. 医生。
尊称,医生、大夫。
谦称,医生、大夫、师傅。
8. 警察。
尊称,警察、民警。
谦称,警察、民警、同志。
9. 商务场合。
尊称,先生、女士。
谦称,先生、女士、客人。
10. 老板。
尊称,老板、总经理。
谦称,老板、总经理、领导。
11. 老师。
尊称,教授、老师。
谦称,老师、师傅。
12. 客户。
尊称,客户、顾客。
谦称,客户、顾客、朋友。
13. 亲戚。
尊称,亲戚、亲属。
谦称,亲戚、亲属、家人。
14. 同事。
尊称,同事、同僚。
谦称,同事、同僚、朋友。
15. 邻居。
尊称,邻居、街坊。
谦称,邻居、街坊、朋友。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尊称和谦称大全,正确使用尊称和谦称可以彰显出我们的修养和教养,增进人际关系。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注意使用恰当的尊称和谦称,展现出我们的礼貌和尊重。
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的社交更加和谐,也能够提升我们的个人魅力和修养。
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让我们的社交更加美好!。
常用敬语大全一、尊称对方先生、尊兄、老兄、兄台、仁兄、尊驾、阁下、君、您:都是对“你”的尊称,多称师长、有德行的人、尊敬的人。
老伯、大爷、老大爷、父老:称呼比自己辈分更大的人。
二、称呼对方亲属令尊:对方父亲。
令堂:对方母亲。
尊夫人:对方妻子。
令郎:对方儿子。
令爱(或令嫒):对方女儿。
令兄、令妹:分别指对方的兄长和妹妹。
三、描述对方行为或事物的敬辞1. “令”字一族令名:称对方的好名声。
令闻:称对方的好名声、好名望。
2. “惠”字一族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存: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
惠赠:指请求对方赠送(财物等)。
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3. “垂”字一族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
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
垂爱: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
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
4. “赐”字一族赐教:别人指教自己。
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
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5. “高”字一族高见:指别人的见解。
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
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
高寿、高龄: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6. “华”字一族华翰:称对方的书信。
华堂:称对方的房屋。
华宗:称人同姓。
7. “贤”字一族贤弟、贤侄:尊称比自己平辈或晚辈的朋友。
8. “奉”字一族奉送:赠送。
奉还:归还。
奉劝:劝告。
奉陪:陪同。
奉告:告诉。
9. “拜”字一族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
拜访:指访问对方。
拜服:指佩服对方。
拜贺:指祝贺对方。
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
拜望:指探望对方。
10. “贵”字一族贵干:问人要做什么。
贵庚:问人年龄。
贵姓:问人姓。
贵恙:称对方的病。
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
贵国:称对方国家。
贵校:称对方学校。
11. “薄”字一族(多用于谦称)薄技:微小的技能,常用来谦称自己的技艺。
薄酒:味淡的酒,常用在作待客时的谦辞。
薄礼:不丰厚的礼物,多用于谦称自己送的礼物。
薄面:为人求情时谦称自己的情面。
古代谦让敬称礼仪用词大全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着称于世,古人大多比较谦虚,所以古人在言谈和文字当中就有很多谦词,现在很多人知其名而不知其意,其实,知道谦词的含义也是蛮有趣的.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妻子,有一个传统的谦称叫“拙荆”.“荆”本为一种落叶灌木的名称,这里指用荆枝做的髻钗.据《列女传》记载,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后人因以“荆妻”或者“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僧人、道士以“贫僧”“贫道”自称,不是出家人自叹贫穷.晋、南北朝时,僧人自称“贫道”;唐以后僧人改称“贫僧”,道士谦称“贫道”.这里的“贫”不是指生活的贫穷,而是指学识、道行的不足,是修为不够、功德未满的谦辞.人们常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作品为“涂鸦之作”.唐代诗人卢仝有一子,孩提时喜欢以蘸了墨水的笔在纸上或书本上恣意涂抹.卢仝作诗叹曰:(这孩子)“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后来人们便以“涂鸦”一词戏称随意的创作,或用来比喻书法的稚拙,而更多的则是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水平不高.在文章的标题中,常用到“刍议”一词,如胡适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刍”音chú,本义为割草,也指喂牲口的草料,又引申指割草之人.古时割草打柴者地位低贱,故“刍议”常用作谦辞,指自己的言论浅陋、不成熟.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谓之刍议,犹云未定草也,伏惟国人同志有以匡纠是正之.”“鄙人”常用作自称,“鄙”本义指都邑四周的土地,后引申指郊野、边远的地方.边远地区远离文化中心,往往消息闭塞.自称“鄙人”是谦称自己的识见、修养均不如人.书画家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他人时,常会谦虚地说一句“聊供补壁”.“补壁”的字面意义就是修补墙壁,书画家说的那句话,潜台词就是自己的作品价值不高,至多用作修补墙壁的材料.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补壁”只能用于赠送方,不能用于受赠方.在表示谦虚的时候,做学生的,常会说“忝列门墙”,做朋友的常会说“忝在相知之列”,做作者的常会说“忝为着者之一”.“忝”,从心,天声,本义为羞辱.“忝列门墙”指自己不是够格的学生,辱没了老师.“忝在相知之列”有谬托知己之意,辱没了朋友.“忝为着者之一”,指自己的水平不高,辱没了其他作者.不知道芹菜的人很少,可知道“芹献”一词的不多.人们在送礼的时候,常把自己的礼品谦称为“芹献”.《列子·杨朱》里有个故事:从前有个人认为大豆是美味,卷耳茎、芹菜等味道十分香甜,还向乡豪夸赞.乡豪拿来一尝,嘴巴里像被蜇了一样难受,还闹了肚子.乡里人都嘲笑、怪罪这个人,这个人很惭愧.后来人们就以“芹献”作为菲薄的礼品的代称.古代君王自称“寡人”不是“单独一人”的意思,而是“寡德之人”的简称,即谦称自己的德行还有所欠缺.人们常把自己的文章称为“急就章”,意谓自己匆忙完成,难免粗疏.“急就章”和《急就篇》有关.《急就篇》又名《急就》,是汉代学童的教科书,全书无一字重复.传为汉代史游作,魏晋时期颇为盛行.该书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成三言、四言、七言韵语.因首句有“急就”二字,后因以为名.另有一说是遇到难字,缓急可就而求.后来人们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缺乏深思熟虑.在谦辞中,“窃”也常用于自称.如:“窃闻”“窃思”“窃以为”.“窃”显然不是盗窃义,该怎样正确理解呢?“窃”本义为盗贼.引申为偷盗,又引申为私下和私自.《辞海》对“窃”这一义项的解释是“犹言私,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窃闻”即“我私下里听说”,“窃思”也即“我私自忖度”,而“窃以为”则可以理解为“我个人认为”.与“盗窃”的“窃”没有关系.“续貂”用于谦称续写别人的着作.“续貂”,也叫“狗尾续貂”.“貂不足,狗尾续.”貂,一种毛皮珍贵的动物.古代近侍官员以貂尾为冠饰,晋代朝廷任官太滥,貂尾不足,以狗尾代之.因以讽刺封官爵太滥.后比喻用差的续在好的东西后面.归还别人的东西,我们可以礼貌地称作“璧还”.这一说法和《史记》中的一则故事有关.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当时秦强赵弱,赵惠文王恐给予璧而不得城,蔺相如愿意奉璧前往,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后用“完璧归赵”比喻物归原主,简缩为“璧还”.请托他人或表示感激他人时,常会用到一个敬辞“鼎力”,比如“多蒙鼎力协助”.“鼎力”的“鼎”的意思是大.“鼎”,本是古代煮东西的器物,同时也是古代社会很重要的礼器,象征着王位和权力.由此“鼎”字引申出重大、重要等义项,含有明显的褒扬色彩,用来指称对方行为时,也就具有了尊敬的意味,如“鼎力”“鼎言”.外交场合常用的一个敬辞是“阁下”,如“总统阁下”“主席阁下”.“阁下”之称由来已久,本义指楼阁之下,借指在楼阁之下待命的下属人员.为了表达对在上者的敬意,古人在称呼对方时,不直呼其人,而转呼其侍从者转告之,“因卑以达尊”.这样,“阁下”就逐渐泛化成了一般的敬称.尊称别人的妻子,最常见的称呼是“夫人”.“夫人”一词在古代有特定的含义,《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诸侯的妻子称作“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员的妻子封为“夫人”.后来用“夫人”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有抬高对方身份的意味.形容别人的言论、教诲使自己获益匪浅,有一种说法叫“如聆梵音”.“梵”来自古印度的梵语,对应的词是brahma,意为清净.佛教谓大梵天王所发出的声音为“梵音”,亦泛指佛、菩萨的声音.《三藏法数》卷三二:“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而有五种清净之音也.”由“佛”入“俗”,俗语中把别人的言论、教诲等比作“梵音”,是一种美誉.在祝贺别人搬家或者官职升迁时,常常会用到“乔迁”一词.“乔迁”语本《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乔木,义为高大的树木.后因以“乔迁”“迁乔”贺人迁居或升迁.在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关注或者照顾时,有一种礼貌的说法叫“垂青”.“垂青”一词中的敬意,来自“垂”字.垂,本谓挂下、悬挂,引申为伏、俯;用“垂”来称说对方的动作(比如“垂青”“垂问”“垂察”等),就隐含着对方的品德、学问等比自己高,对方施加于自己的动作是“上”对“下”的行为.“垂青”的“青”即青眼,与白眼相对而言.眼睛正视、眼珠在中间表示对人尊重或喜爱;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现出眼白,表示轻蔑或憎恶.与人初次见面或结识时,为了表示礼貌,可以用敬辞“识荆”.“识荆”的“识”,义为认识;“荆”,指韩荆州,即韩朝宗,唐代荆州长史.语本唐代诗人李白的文章《与韩荆州书》:“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后因以“识荆”为初次识面的礼貌用语.某一事业或派别的首创者,常被人们尊称为“鼻祖”,指某一事业或学问的首创者.“祖”,本指始祖、祖宗,比喻创始人.那么这里的“鼻”字怎么理解呢?这里的“鼻”和“祖”是同义语素.“鼻”,本指呼吸及嗅觉的器官,不过在汉语方言中,至少在汉代就有将其当作“创始、开端”义的用法.扬雄《方言》第十三:“鼻,始也.”“尊”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敬辞,“尊兄”“尊亲”“尊夫人”等即是.“尊”的本义是“酒器”,即后来的“樽”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酒必实于尊以待酌者……凡酌酒者必资于尊,故引申以为‘尊卑’字.”古人饮酒,十分讲究礼仪,敬酒往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酒席上,辈分、身份低的人向辈分、身份高的人敬酒,必定要举“尊”.敬酒这一动作和酒器“尊”之间的关联性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了固定的联想,于是“尊”字也就引申出了“尊敬”义,进一步抽象化,获得了敬辞的语用功能.旧时社交场合或书信往来,常会用到“台甫”“台驾”“台鉴”等词语.敬辞“台”,来源于星宿名.《晋书·天文志》:“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东二星曰下台.”古代喜以星官象征人事,朝廷的最高官吏三公因而被称为“三台”.通过借代引申,中央政府的官署也有被称为“台”的,比如御史台.由称呼官署进而引申,用来指称地方政府的高级官吏,如“抚台”“藩台”等.再后来,对没有官职的人也称其为“台”,如“兄台”“台端”等,是有意抬高对方身份的一种尊敬说法,这时“台”就虚化成了一个敬辞.“斧正”是用于请人修改文章的敬辞,意谓对方动笔删改,有如巧匠运斤,能使原稿生色.这一词语的出现,与《庄子》中的一则寓言有关.“斧正”出自《庄子·徐无鬼》:楚国郢都有个人在自己的鼻尖抹了一层白粉,让一个名叫石的巧匠用斧把粉削去.石便挥动斧呼呼生风,削掉了白粉,郢人的鼻子却丝毫无损伤.后来用“斧正”喻指请人修改诗文,隐含着对方有匠石一样高超技艺的意思.中国古代常用敬词:1、“拜”字族: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拜读:读对方作品;2、“奉”字族:奉告:告诉对方;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奉送:赠送对方礼物;3、“高”字族: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高见:指对方的见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高堂:称对方父母;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4、“贵”字族:贵姓:询问对方的姓;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5、“惠”字族: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6、“令”字族: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7、“宝”字族:宝号:称对方的店铺;宝眷:称对方的家眷;8、“呈”字族: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9、“垂”字族: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10、“光”字族:光临:称对方到来;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11、其它敬词:壁还:用于归还对方物品;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某一职务;斧正:请对方修改文章;恭候:用于等待对方;借问: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雅正:把自己的书画等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鼎力:用于向对方表示感谢;华诞:称对方的生日;海涵:称对方写的字或画的画;中国古代常用谦词:1、“家”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严: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称自己的兄长;2、“舍”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舍侄:称自己的侄子;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亲:称自己的亲人;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3、“鄙”字族: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自己的意见;鄙见:自己的见解;4、“愚”字族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自己的见解;5、“敝”字族: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6、“拙”字族:拙笔:谦称自己的父亲或书画;拙着、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7、“小”字族: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8、“敢”字族:表示冒昧地请示别人:敢问: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9、“家”字族: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10、“见”字族: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古代的生活雅语: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提问说“请教”得人惠顾说“借光”,归还物品说“奉还”,未及迎接说“失迎”,需要考虑说“斟酌”,请人勿送说“留步”,对方到场说“光临”接受好意说“领情”.与人相见说“您好”;问人姓氏说“贵姓”;问人住址说“府上”;请改文章说“斧正”;接受好意说“领情”;求人指点说“赐教”;得人帮助说“谢谢”;祝人健康说“保重”;向人祝贺说“恭喜”;老人年龄说“高寿”;身体不适说“欠安”;自己住家说“寒舍”;女士年龄称“芳龄”;称人女儿为“千金”;送礼给人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欢迎购买说“惠顾”;希望照顾说“关照”;请人赴约说“赏光”;对方来信说“惠书”;需要考虑说“斟酌”;无法满足说“抱歉”;请人协助说“费心”;言行不妥“对不起”;慰问他人说“辛苦”;迎接客人说“欢迎”;宾客来到说“光临”;等候别人说“恭候”;麻烦别人说“打扰”;客人入座说“请坐”;陪伴朋友说“奉陪”;临分别时说“再见”;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勿送说“留步”;送人远行说“平安”;请人决定说“钧裁”;接受教益说“领教”;谢人爱意说“错爱”;受人夸奖说“过奖”;交友结亲说“高攀”;祝人健康说“保重”;书信结尾说“敬礼”;问候教师说“教祺”;致意编辑说“编安”.与人相见说“您好”;问人住址说“府上”;初次见面说“久仰”;长期未见说“久违”;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询问说“请问”;请人解答说“请教”;求人办事说“拜托”;称人夫妇为“伉俪”;尊称老师为“恩师”;称人学生人“高足”;平辈年龄问“贵庚”;“别”之雅语分手辞别曰“告别”;握手告辞曰“握别”;拱手辞别曰“揖别”;挥手告辞曰“挥别”;亲吻离去曰“吻别”;叩拜辞行曰“拜别”;设宴送行曰“饯别”,致谢告辞曰“谢别”,临别赠礼曰“赠别”;离别留言曰“留别”;前往送行曰“送别”;丢开离去曰“抛别”;不愿分别曰“惜别”、“恋别”;长久分别曰“阔别”、“长别”;永久分别曰“永别”、“诀别”.“笔”之雅语开始写作叫“动笔”,提笔撰文和作画叫“命笔”,轻松自如的文字叫“逸笔”,写作过程的中断叫“辍笔”,文章臃肿的文字叫“赘笔”,个人亲自动手写叫“亲笔”,对上写信的谦称叫“谨笔”,本人口授他人写叫“代笔”,对下写信的谦称叫“草笔”,文章韵味风格叫“文笔”,皇帝书写的文字叫“御笔”,读后感写的文字叫“随笔”,与题旨无关的话叫“闲笔”,结束后补充文字的话叫“余笔”,细致的文字绘画叫“工笔”,请人书画的稿酬叫“润笔”,无聊庸俗的文字叫“歪笔”,动手拟订集体名义的文稿叫“执笔”,文章写得好的地方叫“妙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愉快地作文或作画叫“欣然命笔”,好的文章或语句叫“成功之笔”.在前段文章中为后段文章埋伏的线索叫“伏笔”.中国古代其他谦词敬词雅语: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大号;台驾:敬辞,旧称对方;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台安、台祺、台馁:您安好、吉祥、平安;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钧谕:书信中称尊长所说的话.还有钧裁、钧安等;玉成:成全.例:深望玉成此事.玉体、玉音:指对方身体或言行;违教:指离开某人后未见面(多用于书信);雅教:称对方对自己的指教;拜教:恭敬地接受教诲;昆玉:对别人弟兄的敬称;稽迟:拖延、不及时;潭府:尊称他人的宅第.如潭第多福;惠鉴、钧鉴、雅鉴、台鉴、台览:请您审阅、审查、指教;谨悉:恭敬地知道;谨启:恭敬地陈述;兹有:现在有;顷按、顷奉:刚刚接到;奉箴:接到来信;鉴于:考虑到;本拟:本来打算;业示:已经在;迳与:直接地同;赓即:接着立即;不日:不久,不多天;不时:随时;歉难:因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而表示歉意;孔殷:十分急切;售罄:卖完;鉴宥:请原谅;不克:不能;瑕疵:微小的弱点;迭函:屡次发信;为荷、是荷:接受你的恩惠(如复函为荷).寒门:称自己贫寒的家庭;寒舍:谦辞,称自己的家;惠纳、笑纳:接受;卓夺:高明的决断;时祉、近祉:现在幸福、近来蛮不错;商安、教祺:经商、教书安好;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内眷:指女眷;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泰山、泰水:岳父、岳母;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当轴:旧时指政府领导者;挡驾:婉辞,谢绝来客访问;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高堂:(书)指父母;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父执:父亲的朋友;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更衣:婉辞,上厕所;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合卺(jǐn):成婚;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归省:(书)回家省亲;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红案:厨工的分工上指做菜的工作;白案:厨工的分工上指蒸饭之类的工作;候光:敬辞,等候光临;候教:敬辞,等候指教;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麾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之见:称自己浅陋的看法;过奖、过誉:用于自己受到表扬或夸奖;马齿徒增:称自己白白增增长年岁;涂鸦:称自己字写得不好或画画得不好;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托福: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更衣:婉辞,上厕所;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割席:指与朋友绝交(典出管宁、华歆);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晋见:即进见.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觐见:(书)朝见(君主);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外舅:(书)岳父.代字:女子尚示定亲,如“代字闺中”;当轴:旧时指政府领导者挡驾:婉辞,谢绝来客访问.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父执:父亲的朋友;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桂冠:光荣的称号。
古代常见的尊敬用语与谦词
古代社会中,尊敬用语和谦词的运用是人们交际礼仪的重要组
成部分。
以下是古代常见的尊敬用语和谦词:
1. 公:用于对男士的尊称,表示对他的敬意和崇敬。
如“公子”、“公爵”等。
2. 夫人:用于对已婚女性的尊称,表示对她的尊重和敬仰。
如“夫人”、“夫人”等。
3. 公主:用于对公主的尊称,表示对她的尊重和崇敬。
4. 大人:用于对地位高的人的尊称,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
如“大人”、“大人”等。
5. 老前辈:用于对年长者的尊称,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谦逊。
6. 令郎/令女:对受到尊敬的男子和女子的尊称,表示对他们
的尊敬和仰慕。
7. 敝人:自谦之词,表示自己地位低微,用于对他人的尊称。
如“敝人愚见,不敢妄言。
”
8. 陛下:用于对君王的尊称,表示对他的尊崇和顺从。
如“陛下”、“殿下”等。
9. 爷爷/奶奶:对年长的男性和女性的尊称,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亲近。
10. 高人:对技艺高超、贤能出众的人的尊称,表示对他们的敬佩和崇拜。
以上是古代常见的尊敬用语和谦词,人们在交际中使用这些词语,不仅能够表达对他人的尊重,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和礼仪观念。
连云港市板浦初级中学时明来辑录口语交际中,要注意恰当地使用一些常见的尊称、谦称和文明习惯用语。
在尊称对方亲属时,多用“令”字冠首: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对方的母亲称“令堂”,对方的兄弟称“令兄”、“令弟”,对方的儿女称“令郎”、“令爱”。
谦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大的用“家”字冠首,如:称自己的父亲为“家严”、“家尊”、“家君”;比自己小的用“舍” 字冠首,如:称自己的弟弟妹妹为“舍弟”、“舍妹”,称自己的侄儿为“舍侄”。
这就“家”大“舍”小“令”外人。
一些传统的而现在仍在用的文明习惯用语有: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未见说“久违”,对方不适说“欠安”,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请人给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道“恭喜”,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托人办事用“拜托”,赞人见解用“高见”,看望别人用“拜访”,未及迎接说“失迎”,宾客来到用“光临”,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说“失陪”,等候客人说“恭候”,请人勿送说“留步”,欢迎购买说“光顾”,归还原物说“奉还”,对方来信叫“惠书”,读人文作叫“拜读”,老人年龄称“高寿”,一般年龄问“贵庚”,小姐年龄称“芳龄”,问人姓名说“贵姓”,答说己姓先“免贵”,称人住处叫“府上”、“贵府”,称己住处叫“敝处”、“寒舍”,请入修改叫“斧正”,欢迎咨询用“垂询”。
“令爱”。
谦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大的用“家”字冠首,如:称自己的父亲为“家严”、“家尊”、“家君”;比自己小的用“舍” 字冠首,如:称自己的弟弟妹妹为“舍弟”、“舍妹”,称自己的侄儿为“舍侄”。
这就“家”大“舍”小“令”外人。
一些传统的而现在仍在用的文明习惯用语有: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未见说“久违”,对方不适说“欠安”,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请人给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道“恭喜”,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托人办事用“拜托”,赞人见解用“高见”,看望别人用“拜访”,未及迎接说“失迎”,宾客来到用“光临”,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说“失陪”,等候客人说“恭候”,请人勿送说“留步”,欢迎购买说“光顾”,归还原物说“奉还”,对方来信叫“惠书”,读人文作叫“拜读”,老人年龄称“高寿”,一般年龄问“贵庚”,小姐年龄称“芳龄”,问人姓名说“贵姓”,答说己姓先“免贵”,称人住处叫“府上”、“贵府”,称己住处叫“敝处”、“寒舍”,请入修改叫“斧正”,欢迎咨询用“垂询”。
自谦语和尊敬语列表一、令:敬辞,有“美好、善”之意,尊称别人亲属【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嗣:对方的儿子;令媛:对方的女儿;令妹:对方的妹妹;令兄:对方的兄长;令正:对方的妻子;令婿、令倩:对方的女婿)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惠顾】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惠存】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垂问】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垂爱】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四、赐: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指示、光顾、答复等【赐教】请求对方给予指教;对他人指教或来信的敬称【赐复】请别人给予回复五、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明的见解(多用于尊称对方的见解【高论】见解高明的言论(多用于称对方发表的意见)【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或询问别人在哪里工作【高朋】高贵的朋友,常指贵宾、好友【高邻】古代人对邻居的敬称(高足:尊称对方的学生)六、贤:敬辞,多用于平辈或晚辈【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性【贤侄】称对方或亲戚的儿子七、奉: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原物~/如数~【奉劝】郑重劝告,有时含警告之意【奉陪】陪伴:~朋友;陪伴做某事:我还有点急事,不能~了。
八、【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赏光】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已的要求或赠品【贵姓】问人姓氏【贵庚】问人年龄【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驾】称对方:恭候~九、尊: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尊夫人:尊称对方的妻子;尊府、府上:尊称对方的庭院:)谦辞,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辞,常用于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一般用于自称。
中国古代的尊称、谦称有哪些一、尊称尊称,也叫敬称,主要是对他人的称谓,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
按敬辞的词性分三种情况:(一)是直接用表敬称的代词,一般是单音节词,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这些均可译作“您”。
(二)是用名词来代替代词称呼对方,这种词都是双音节词,这种称呼又有三中形式: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还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
这些名词也都可译为“您”。
陛下是专称君主皇帝,可不译,官职身份的也可不译。
(三)是用形容词来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物行为,这种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前一个为形容词(如贤、爱、贵等),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常见的有: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贤:贤弟、贤妻仁:仁兄、仁弟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大:大礼、大作、大驾。
令尊\令严:尊称对方父亲令堂\令慈:尊称对方母亲令爱\令媛:尊称对方女儿令郎:尊称对方儿子令兄\令妹:尊称对方的兄弟姐妹这些敬辞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有的在现在基本不用了,有的还普遍仍用,这些称呼既很尊重对方,又有亲切感,语言气氛也很和谐。
二、谦称谦称,表示谦虚的自称。
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
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握。
一种是用某些名词来代替代词“我”。
又可分以下四类: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
”(《赤壁赋》)用姓;“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
”(《祭十二郎文》)用名。
二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表示歉下。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报任安书》)“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道、贫僧”,一般人自称“鄙人”。
三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
论古代常见的敬辞和谦辞祁东初中语文教师工作坊C1905第五组彭丽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许多地方都能体现出这个文明古国的谦敬之风。
古人在说话时非常注意称谓,说自己时用谦恭之词,呼对方时用尊敬之语,例如《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其实在古代有很多常见的敬辞和谦辞,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它们分别用于指称谁。
古人在说自己时的谦称因身份而有所不同。
一般人说自己可以说“鄙人”、“在下”、“小可”、“不才”、“愚兄”,单个字可以说“仆”,如“仆窃不逊,近自托自无能之辞”(司马迁《报任安书》),可以说“愚”,可以说“窃”,“愚以为”“窃以为”都是“我以为”的意思。
大臣们在君主面前可以说“臣”、“微臣”,甚至说“奴才”(何绅不是经常说吗?),犯了罪了说“罪臣”。
下级官吏在上级面前说自己“下官”、“卑职”。
下级将领在统帅面前称自己“末将”。
君主自己称呼自己时说“寡人”、“孤”、“朕”。
丫环在主子面前自称“奴婢”。
百姓在官员面前说“小人”“贱民”。
古代女子谦称自己为“妾”、“妾身”、“贱妾”。
出家人称自己“贫僧”、“贫道”、“贫尼”。
所有这些都是古人对自己的谦称。
古人不但说自己用谦称,说自己家里人时也用谦称。
说自己的儿子“犬子”、“不肖子”、“贱息”(“老臣贱息舒祺”《触龙说赵太后》)。
说自己的女儿“小女”。
说自己的父母为“家父”、“家母”、“家严”“家慈”。
说自己的妻子“内人”、“贱内”。
说自己的东西时也用谦称,自己的房子“寒舍”、“蓬荜”、“舍下”。
自己的文章为“无能之辞”、“鄙贱之语”、“拙作”。
自己的意见主张为“管见”、“浅见”。
表演技艺时说“献丑”,自己的功夫为“三脚毛”。
在别人之前发言不忘说“抛砖引玉”。
像这样的例子当然还有很多很多。
我们通过对上面的分析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谦称都是用表示身份低、见识浅、品德低的一类词。
比如“愚”是愚蠢的意思;“仆”原意是“仆人”,仆人身份多低。
常见尊称、谦称和文明习惯用语连云港市板浦初级中学时明来辑录口语交际中,要注意恰当地使用一些常见的尊称、谦称和文明习惯用语。
在尊称对方亲属时,多用“令”字冠首: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对方的母亲称“令堂”,对方的兄弟称“令兄”、“令弟”,对方的儿女称“令郎”、“令爱”。
谦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大的用“家”字冠首,如:称自己的父亲为“家严”、“家尊”、“家君”;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冠首,如:称自己的弟弟妹妹为“舍弟”、“舍妹”,称自己的侄儿为“舍侄”。
这就“家”大“舍”小“令”外人。
一些传统的而现在仍在用的文明习惯用语有: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未见说“久违”,对方不适说“欠安”,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请人给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道“恭喜”,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托人办事用“拜托”,赞人见解用“高见”,看望别人用“拜访”,未及迎接说“失迎”,宾客来到用“光临”,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说“失陪”,等候客人说“恭候”,请人勿送说“留步”,欢迎购买说“光顾”,归还原物说“奉还”,对方来信叫“惠书”,读人文作叫“拜读”,老人年龄称“高寿”,一般年龄问“贵庚”,小姐年龄称“芳龄”,问人姓名说“贵姓”,答说己姓先“免贵”,称人住处叫“府上”、“贵府”,称己住处叫“敝处”、“寒舍”,请入修改叫“斧正”,欢迎咨询用“垂询”。
连云港市板浦初级中学时明来辑录口语交际中,要注意恰当地使用一些常见的尊称、谦称和文明习惯用语。
在尊称对方亲属时,多用“令”字冠首: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对方的母亲称“令堂”,对方的兄弟称“令兄”、“令弟”,对方的儿女称“令郎”、“令爱”。
谦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大的用“家”字冠首,如:称自己的父亲为“家严”、“家尊”、“家君”;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冠首,如:称自己的弟弟妹妹为“舍弟”、“舍妹”,称自己的侄儿为“舍侄”。
这就“家”大“舍”小“令”外人。
一些传统的而现在仍在用的文明习惯用语有: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未见说“久违”,对方不适说“欠安”,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请人给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道“恭喜”,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托人办事用“拜托”,赞人见解用“高见”,看望别人用“拜访”,未及迎接说“失迎”,宾客来到用“光临”,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说“失陪”,等候客人说“恭候”,请人勿送说“留步”,欢迎购买说“光顾”,归还原物说“奉还”,对方来信叫“惠书”,读人文作叫“拜读”,老人年龄称“高寿”,一般年龄问“贵庚”,小姐年龄称“芳龄”,问人姓名说“贵姓”,答说己姓先“免贵”,称人住处叫“府上”、“贵府”,称己住处叫“敝处”、“寒舍”,请入修改叫“斧正”,欢迎咨询用“垂询”。
连云港市板浦初级中学时明来辑录口语交际中,要注意恰当地使用一些常见的尊称、谦称和文明习惯用语。
在尊称对方亲属时,多用“令”字冠首: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对方的母亲称“令堂”,对方的兄弟称“令兄”、“令弟”,对方的儿女称“令郎”、“令爱”。
谦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大的用“家”字冠首,如:称自己的父亲为“家严”、“家尊”、“家君”;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冠首,如:称自己的弟弟妹妹为“舍弟”、“舍妹”,称自己的侄儿为“舍侄”。
这就“家”大“舍”小“令”外人。
一些传统的而现在仍在用的文明习惯用语有: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未见说“久违”,对方不适说“欠安”,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请人给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道“恭喜”,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托人办事用“拜托”,赞人见解用“高见”,看望别人用“拜访”,未及迎接说“失迎”,宾客来到用“光临”,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说“失陪”,等候客人说“恭候”,请人勿送说“留步”,欢迎购买说“光顾”,归还原物说“奉还”,对方来信叫“惠书”,读人文作叫“拜读”,老人年龄称“高寿”,一般年龄问“贵庚”,小姐年龄称“芳龄”,问人姓名说“贵姓”,答说己姓先“免贵”,称人住处叫“府上”、“贵府”,称己住处叫“敝处”、“寒舍”,请入修改叫“斧正”,欢迎咨询用“垂询”。
连云港市板浦初级中学时明来辑录口语交际中,要注意恰当地使用一些常见的尊称、谦称和文明习惯用语。
在尊称对方亲属时,多用“令”字冠首: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对方的母亲称“令堂”,对方的兄弟称“令兄”、“令弟”,对方的儿女称“令郎”、“令爱”。
谦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大的用“家”字冠首,如:称自己的父亲为“家严”、“家尊”、“家君”;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冠首,如:称自己的弟弟妹妹为“舍弟”、“舍妹”,称自己的侄儿为“舍侄”。
这就“家”大“舍”小“令”外人。
一些传统的而现在仍在用的文明习惯用语有: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未见说“久违”,对方不适说“欠安”,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请人给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道“恭喜”,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托人办事用“拜托”,赞人见解用“高见”,看望别人用“拜访”,未及迎接说“失迎”,宾客来到用“光临”,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说“失陪”,等候客人说“恭候”,请人勿送说“留步”,欢迎购买说“光顾”,归还原物说“奉还”,对方来信叫“惠书”,读人文作叫“拜读”,老人年龄称“高寿”,一般年龄问“贵庚”,小姐年龄称“芳龄”,问人姓名说“贵姓”,答说己姓先“免贵”,称人住处叫“府上”、“贵府”,称己住处叫“敝处”、“寒舍”,请入修改叫“斧正”,欢迎咨询用“垂询”。
连云港市板浦初级中学时明来辑录口语交际中,要注意恰当地使用一些常见的尊称、谦称和文明习惯用语。
在尊称对方亲属时,多用“令”字冠首: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对方的母亲称“令堂”,对方的兄弟称“令兄”、“令弟”,对方的儿女称“令郎”、“令爱”。
谦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大的用“家”字冠首,如:称自己的父亲为“家严”、“家尊”、“家君”;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冠首,如:称自己的弟弟妹妹为“舍弟”、“舍妹”,称自己的侄儿为“舍侄”。
这就“家”大“舍”小“令”外人。
一些传统的而现在仍在用的文明习惯用语有: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未见说“久违”,对方不适说“欠安”,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请人给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道“恭喜”,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托人办事用“拜托”,赞人见解用“高见”,看望别人用“拜访”,未及迎接说“失迎”,宾客来到用“光临”,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说“失陪”,等候客人说“恭候”,请人勿送说“留步”,欢迎购买说“光顾”,归还原物说“奉还”,对方来信叫“惠书”,读人文作叫“拜读”,老人年龄称“高寿”,一般年龄问“贵庚”,小姐年龄称“芳龄”,问人姓名说“贵姓”,答说己姓先“免贵”,称人住处叫“府上”、“贵府”,称己住处叫“敝处”、“寒舍”,请入修改叫“斧正”,欢迎咨询用“垂询”。
连云港市板浦初级中学时明来辑录口语交际中,要注意恰当地使用一些常见的尊称、谦称和文明习惯用语。
在尊称对方亲属时,多用“令”字冠首: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对方的母亲称“令堂”,对方的兄弟称“令兄”、“令弟”,对方的儿女称“令郎”、“令爱”。
谦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大的用“家”字冠首,如:称自己的父亲为“家严”、“家尊”、“家君”;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冠首,如:称自己的弟弟妹妹为“舍弟”、“舍妹”,称自己的侄儿为“舍侄”。
这就“家”大“舍”小“令”外人。
一些传统的而现在仍在用的文明习惯用语有: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未见说“久违”,对方不适说“欠安”,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请人给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道“恭喜”,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托人办事用“拜托”,赞人见解用“高见”,看望别人用“拜访”,未及迎接说“失迎”,宾客来到用“光临”,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说“失陪”,等候客人说“恭候”,请人勿送说“留步”,欢迎购买说“光顾”,归还原物说“奉还”,对方来信叫“惠书”,读人文作叫“拜读”,老人年龄称“高寿”,一般年龄问“贵庚”,小姐年龄称“芳龄”,问人姓名说“贵姓”,答说己姓先“免贵”,称人住处叫“府上”、“贵府”,称己住处叫“敝处”、“寒舍”,请入修改叫“斧正”,欢迎咨询用“垂询”。
连云港市板浦初级中学时明来辑录口语交际中,要注意恰当地使用一些常见的尊称、谦称和文明习惯用语。
在尊称对方亲属时,多用“令”字冠首: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对方的母亲称“令堂”,对方的兄弟称“令兄”、“令弟”,对方的儿女称“令郎”、“令爱”。
谦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大的用“家”字冠首,如:称自己的父亲为“家严”、“家尊”、“家君”;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冠首,如:称自己的弟弟妹妹为“舍弟”、“舍妹”,称自己的侄儿为“舍侄”。
这就“家”大“舍”小“令”外人。
一些传统的而现在仍在用的文明习惯用语有: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未见说“久违”,对方不适说“欠安”,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请人给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道“恭喜”,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托人办事用“拜托”,赞人见解用“高见”,看望别人用“拜访”,未及迎接说“失迎”,宾客来到用“光临”,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说“失陪”,等候客人说“恭候”,请人勿送说“留步”,欢迎购买说“光顾”,归还原物说“奉还”,对方来信叫“惠书”,读人文作叫“拜读”,老人年龄称“高寿”,一般年龄问“贵庚”,小姐年龄称“芳龄”,问人姓名说“贵姓”,答说己姓先“免贵”,称人住处叫“府上”、“贵府”,称己住处叫“敝处”、“寒舍”,请入修改叫“斧正”,欢迎咨询用“垂询”。
连云港市板浦初级中学时明来辑录口语交际中,要注意恰当地使用一些常见的尊称、谦称和文明习惯用语。
在尊称对方亲属时,多用“令”字冠首: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对方的母亲称“令堂”,对方的兄弟称“令兄”、“令弟”,对方的儿女称“令郎”、“令爱”。
谦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大的用“家”字冠首,如:称自己的父亲为“家严”、“家尊”、“家君”;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冠首,如:称自己的弟弟妹妹为“舍弟”、“舍妹”,称自己的侄儿为“舍侄”。
这就“家”大“舍”小“令”外人。
一些传统的而现在仍在用的文明习惯用语有: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未见说“久违”,对方不适说“欠安”,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请人给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道“恭喜”,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托人办事用“拜托”,赞人见解用“高见”,看望别人用“拜访”,未及迎接说“失迎”,宾客来到用“光临”,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说“失陪”,等候客人说“恭候”,请人勿送说“留步”,欢迎购买说“光顾”,归还原物说“奉还”,对方来信叫“惠书”,读人文作叫“拜读”,老人年龄称“高寿”,一般年龄问“贵庚”,小姐年龄称“芳龄”,问人姓名说“贵姓”,答说己姓先“免贵”,称人住处叫“府上”、“贵府”,称己住处叫“敝处”、“寒舍”,请入修改叫“斧正”,欢迎咨询用“垂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