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形态结构及功能—放线菌
- 格式:pdf
- 大小:4.48 MB
- 文档页数:28
第二章微生物类群形态、结构和功能原核微生物:不具有真正细胞核的微生物。
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蓝细菌(有人将属于螺旋状细菌的螺旋体单独列出)。
第一节细菌细菌(bacteria,单数为bacterium)是一大类群结构简单、种类繁多、主要以二分裂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不少细菌对人类有害,可使人和动物致病,使食品和物品腐烂变质;很多细菌对人类有益,如能生产味精等。
所以细菌与人类关系密切。
一、细菌细胞的形态(一)细菌的基本形状细菌有三种常见形状: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分别称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杆菌最多,球菌次之,螺旋状细菌最少。
1.球菌(coccus,复数为cocci):球状的细菌。
据细胞的分裂面和子细胞分离与否有不同的排列状态:单球菌(尿素微球菌)双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酿脓链球菌、溶血链球菌)四联球菌(玫瑰色微球菌、四联微球菌)八叠球菌(藤黄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杆菌(bacillus,复数为bacilli):杆状的细菌。
形态多样:短杆状:短杆菌或球杆菌(甲烷短杆菌属)长杆或棒杆状:长宽差别较大(枯草杆菌、北京棒杆菌、白喉棒杆菌)梭状:两端稍尖,(梭菌属:鼠疫巴斯德氏菌)分支杆状:有分支(结核分支杆菌)平截杆状:两端平截(炭疽芽孢杆菌)3.螺旋状细菌(有人称为螺菌,spirillum,复数为spirilla):螺旋状的细菌。
弧菌(vibrio):螺旋不到一周,菌体呈弧形或逗号状,霍乱弧菌。
螺菌:螺旋1-6周,外形坚挺的螺旋状细菌,红螺菌。
螺旋体(spirochaete):螺旋6周以上,由原生质柱、轴丝、外鞘组成,柔软易曲的螺旋状菌体。
钩端螺旋体,梅毒密螺旋体。
4.特殊形状的细菌菌体分叉:双歧杆菌菌体末端有柄:柄杆菌菌体有附器:臂微菌(二)细菌的大小细菌大小一般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单位为微米(μm)1μm=10-3mm=10-6m病毒多用纳米(nm)为单位,1μm=103nm细菌的大小不一,球菌直径0.5-2μm,杆菌1-5×0.5-1μm螺旋菌大小差别较大,大肠杆菌平均长2μm,直径0.5μm,150个大肠杆菌细胞头尾相接等于3mm长的一粒芝麻;120个大肠杆菌捆在一起才有一根头发粗细(人发平均直径60μm),109个大肠杆菌才有1mg重(1个大肠杆菌10-12g)。
显微镜观察结果描述化药1105刘佳兴110150139摘要:微生物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和病毒,本文主要介绍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酵母菌、病毒和霉菌。
关键词:形态,结构,功能1、微生物的分类系统这里仅简述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分纲体系。
1.1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1)光能营养原核生物门Ⅰ蓝绿光合细菌纲(蓝细菌类);Ⅱ红色光合细菌纲;Ⅲ绿色光合细菌纲(2)化能营养原核生物门Ⅰ细菌纲;Ⅱ立克次氏体纲;Ⅲ柔膜体纲;Ⅳ古细菌纲1.2真核微生物(Eucaryotic microbes)真菌可分以下四纲:Ⅰ藻状菌纲菌丝体无分隔,含多个核。
有性繁殖形成卵孢子或接合孢子;Ⅱ子囊菌纲菌丝体有分隔,有性阶段形成子囊孢子;Ⅲ担子菌纲菌丝体有分隔,有性阶段形成担孢子;Ⅳ半知菌纲包括一切只发现无性世代未发现有性阶段的真菌。
粘菌也可分为四纲,即Ⅰ网粘菌纲自细胞两端各自伸出长的粘丝并接连形成粘质的网络——假原质团;Ⅱ集胞粘菌纲分泌集胞粘菌素,形成假原质团;Ⅲ粘菌纲形成原质团,腐生性自由生活;Ⅳ根2.1形态结构DNA、核糖体、鞭毛、纤毛、荚膜、细胞壁、质膜2.2基本形态(1)球菌:按其排列方式又可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2)杆菌:细胞形态较复杂,有短杆状、棒杆状、梭状、月亮状、分枝状。
(3)螺旋状:可分为弧菌(螺旋不满一环)和螺菌(螺旋满2~6环,小的坚硬的螺旋状细菌)。
此外,人们还发现星状和方形细菌。
3、古细菌古细菌(archaeobacteria)(又可叫做古生菌或者古菌)是一类很特殊的细菌,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
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内膜系统;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如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此外还具有既不同于原核细胞也不同于真核细胞的特征,如:细胞膜中的脂类是不可皂化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有的以蛋白质为主,有的含杂多糖,有的类似于肽聚糖,但都不含胞壁酸、D型氨基酸和二氨基庚二酸。
什么是放线菌繁殖⽅式以及⽣理作⽤ 放线菌是⼀类与⼈类⽣活密切相关的微⽣物,其在⼯业上具有重⼤的利⽤价值,为⼈类做出了巨⼤的贡献。
什么是放线菌呢?下⾯是店铺整理的什么是放线菌,欢迎阅读。
什么是放线菌 放线菌(Actinomyces)是⼀类主要呈菌丝状⽣长和以孢⼦繁殖的陆⽣性较强⼤的原核⽣物。
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长⽽得名。
⼤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
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
可分为:营养菌丝,⼜称基内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不同的⾊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菌丝,叠⽣于营养菌丝上,⼜称⼆级菌丝。
综述编辑 放线菌[1] 是⼀群⾰兰⽒阳性、⾼( G + C) mol% 含量( >55% ) 的细菌。
放线菌因菌落呈放线状⽽的得名。
它是⼀个原核⽣物类群,在⾃然界中分布很⼴,主要以孢⼦繁殖,其次是断裂⽣殖。
与⼀般细菌⼀样,多为腐⽣,少数寄⽣。
放线菌与⼈类的⽣产和⽣活关系极为密切,⼴泛应⽤的抗⽣素约7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
⼀些种类的放线菌还能产⽣各种酶制剂(蛋⽩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等)、维⽣素(B12)和有机酸等。
弗兰克菌属(Frankia)为⾮⾖科⽊本植物根瘤中有固氮能⼒的内共⽣菌。
此外,放线菌还可⽤于甾体转化、烃类发酵、⽯油脱蜡和污⽔处理等⽅⾯。
少数放线菌也会对⼈类构成危害,引起⼈和动植物病害。
因此,放线菌与⼈类关系密切,在医药⼯业上有重要意义。
放线菌在⾃然界分布⼴泛,主要以孢⼦或菌丝状态存在于⼟壤、空⽓和⽔中,尤其是含⽔量低、有机物丰富、呈中性或微碱性的⼟壤中数量最多。
放线菌只是形态上的分类,属于细菌界放线菌门。
⼟壤特有的泥腥味,主要是放线菌的代谢产物所致。
放线菌分类地位 放线菌在形态上分化为菌丝和孢⼦,在培养特征上与真菌相似。
然⽽,⽤近代分⼦⽣物学⼿段研究 结果表明,放线菌是属于⼀类具有分⽀状菌丝体的细菌,⾰兰染⾊为阳性。
主要依据为:①同属原核微⽣物:细胞核⽆核膜、核仁和真正的染⾊体;细胞质中缺乏线粒体、内质⽹等细胞器;核糖体为70S;②细胞结构和化学组成相似:细胞具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并含有DPA;放线菌菌丝直径与细菌直径基本相同;③最适⽣长PH范围与细菌基本相同,⼀般呈微碱性;④都对溶菌酶和抗⽣素敏感,对抗真菌药物不敏感;⑤繁殖⽅式为⽆性繁殖,遗传特性与细菌相似。
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真菌与细菌之间,但又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1) 放线菌与细菌都属于原核微生物,没有核膜、核仁,DNA未形成染色体;而丝状真菌是真核微生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2)放线菌的细胞细小,宽度与细菌相似,通常为0.2~1.2微米,而丝状真菌的菌丝则较宽,一般比放线菌宽几倍甚至几十倍。
(3)放线菌和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均是肽聚糖,而丝状真菌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几丁质构成。
(4)放线菌与大部分细菌一样,适于中性或微碱性条件下生长,而丝状真菌一般适于偏酸性条件下生长。
(5)放线菌与细菌样,细胞可被溶菌酶溶解,也可被特异性噬菌体所感染,凡能抑制细菌的抗菌素也多能抑制放线菌,而抑制真菌的抗菌素(如多烯类抗菌素)对放线菌无抑制作用。
(6)放线菌的菌丝体无横隔膜,是多核的单细胞微生物,而丝状真菌一般是多细胞微生物,而细菌也是单细胞微生物。
放线菌与细菌的区别在于,放线菌有真正分枝的菌丝体,而细菌没有菌丝体。
另一方面,放线菌会形成纤细的、没有横膈膜的、多核的分枝菌丝体,在固体培养基上有基质菌丝和气生菌丝的分化,在气生菌丝的顶端会形成分生狍子等,这些特点与丝状真菌相似。
放线菌虽然是介于细菌和丝状真菌之间的一类微生物,但是它在微生物的分类位置应在细菌之中,而不属于真菌。
放线菌的菌体由菌丝体沟成。
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菌丝体分化成两部分。
一部分菌丝体在培养基内部扩展,吸取营养,称为基内菌丝,文称营养菌丝,一般没有隔膜,直径0.2~0.8微米,另一部分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称气生菌丝,较基内菌丝粗,直径1~1.4微米,直形或弯曲状而分枝。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在它上面形成孢子丝,然后形成孢子。
孢子丝着生形式有互生,丛生和轮生。
轮生又有一级与二级轮生之分。
孢子丝形状有直、波曲、螺旋之分。
螺旋有松、紧、大小之分,其螺旋的方向又有左旋与右旋之分。
孢子有球形、椭圆形、柱状等。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时,孢子表面有各种纹饰,如光滑、粗糙、颗粒长刺、短刺或毛发状。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名称:放线菌与真菌形态结构观察学生姓名:专业:环境工程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8 年10月16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并掌握放线菌(链霉菌),真菌(酵母、霉菌)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2.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放线菌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大的原核生物。
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
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
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
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内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
2.真菌[1]酵母菌:为单细胞真核生物。
呈圆形、卵形、椭圆形或柠檬型。
各体直径比细菌大几倍到几十倍。
菌落大而厚,湿润光华,颜色多为乳白色、灰白色、似细菌落。
繁殖方式包含无性繁殖(芽殖或裂殖)与有性繁殖(形成子囊与子囊孢子)。
[2]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在细胞的一端初生小突起,如芽状,逐渐增大。
细胞核一分为二,其中一个进入小突起,经细胞壁缢缩。
芽体与母细胞脱离,形成新个体。
若芽体不脱离母体而有继续生出新芽,而芽细胞聚集形成芽簇,芽簇细胞伸长呈丝状或藕节状,称做假菌丝。
[3]美兰染色法:美兰是一种无毒性染料,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
活细胞具有较强还原能力,使美兰由蓝色变成无色。
染色后,酵母活细胞无色,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
[4]酵母菌肝糖粒碘液染色:肝糖粒是酵母细胞的内含物,属于碳源及能源性贮藏物。
用碘液染色,菌体呈淡黄色,肝糖粒呈红褐色。
[5]霉菌:由菌丝体构成,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
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和孢子的宽度比细菌和放线菌大几倍到几十倍。
制片时滴加乳酚油,防止干燥,可保持菌丝体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