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地理课程最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文通过分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初中学生提高地理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对策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地理课程最重要的教学内容。
加强学生对读图能力的培养,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地理课程的学习效率。
其次,让学生掌握利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还能不断加强学生判断、探析、思辨的能力。
一、地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何把地图和地理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是摆在学生面前的第一道门槛。
学生往往无法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地图概念,不能将地图与地理知识串联理解,导致部分学生的地理学习进展得比较困难。
此类问题是由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特点和初中生学习阶段的特点共同造成的。
(一)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首先,与初中各学科相比,地理学科的概念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关于时区、地形地貌等方面的知识,需要教师精准表达和学生通过空间想象进行理解;其次,部分地理知识与生活环境差距较大,学生难以通过日常生活加深印象,例如陆地地形示意图、等高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知识,学生难以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因此也较难形成对相关知识的深刻理解。
(二)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对简单、直观的知识能够进行理解和学习,但是面对抽象、复杂的知识,学习能力就稍显匮乏。
对初中地理的学习,学生是完全没有经验的,面对抽象的知识、难以理解的概念,学生理解和记忆的难度较大。
本人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并通过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大量问卷调查分析得出:造成学生地理学习效果不佳的最大原因,就是没有深刻理解和把握地理的学科特点。
二、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对策(一)开展地图教学,培养学生读图兴趣,读懂地图是初中地理教学重要的一项内容,对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有很好的作用效果,通过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的了解,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地图是地理学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和手段之一,也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环境、发展文明和科技的重要思维工具。
地图具有语言简单、形象生动、信息丰富、易于保存和传播等特点,是初中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
本文将从地图的类型及特点、地图的运用、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地图的展示方式等角度,对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进行浅谈。
一、地图的类型及特点地图分类方法很多,一般可以按表现地体现的方式分类(如等高线地图、气候地图、地质地图等)、按表现地理要素的范围大小分类(如大比例尺地图、中等比例尺地图、小比例尺地图等)、按表现地理要素的种类分类(如自然地图、人文地图、综合地图等)等等。
总体来说,地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地图是一种抽象、符号化的信息表达工具几乎所有地图记录下来的都是现实的模型,但是地图的表现方式和要素的符号化程度因地区、数据来源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要解读地图必须具有一定的常识和背景知识。
2.地图的表达形式多样地图不仅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柱面、圆柱面、球面等形状,因此,地图的表现形式也有很多种。
3.地图的范围可以大到全球,也可以小到某个小区域地球由于不同的比例尺,甚至各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等都有所不同,所以要有不同区域规模的地图。
4.地图不是完全客观的地图中某些“符号”,往往体现了制图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如编图的方法、要素的标则、符号的颜色、社会意义等等。
二、地图的运用地图可以用于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如人口分析、社会经济调查、灾害危险评估等等。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具有极其重要的运用价值。
1.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地图可以使地理现象更加清晰明了,例如:影响降水量的地形、降水带的季节性变化等等。
2.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知识地图能够直接呈现地球表面的形态、分布情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基本地理知识,如地球的构造、地球上气候的分布、地球资源的分布、地球人口的分布等等。
浅谈地理教学中如何巧妙应用地图要:本文从提高教学质量出发,结合本人教学实践,阐述了地理教学中通过采用以图导课,以图析文和巧用板图,以及在选图上突出主题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地图;地理教学;应用结合地图进行地理教学,是完成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必要手段,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教学方式。
地理知识的大部分内容,都能在地图上明确具体地表现出来,因此结合地图讲解教材,学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够牢固记忆。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又是不可缺少的教具,对地图运用得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地图运用恰当,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对学生的形象思维、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以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应用地图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以图助教,紧密结合地图进行地理教学在课堂上紧密结合地图进行地理教学,使教材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学生能接受理解。
如我在讲中东部分的“三洲五海之地”和“世界油库”两个内容时,就充分利用地图册并有计划的运用课本插图用谈话法进行教学。
指导学生首先在中东地图上,找出中东的三洲(亚洲、欧洲和非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的位置,接着再指导学生找出苏伊士运河的位置,就很自然地使学生把中东处在联系三大洲、沟通两大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地理位置弄清楚了。
接着,再讲“世界油库”。
首先讲中东是世界上的石油宝库,以波斯湾为中心的巨大石油带,接着就引导学生在课本上“中东石油分布图”看石油分布的主要国家。
在启发提问中,学生很容易答出:中东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除伊朗、伊拉克有富饶的石油宝藏外,向西北延伸到叙利亚东部、土耳其南部;向东南一至延伸到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
在讲到中东石油输出问题时,指导学生在图上参看石油矿区的石油管道,大都通到地中海沿岸。
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华宁县第六中学杨美花摘要:苏联经济地理学家巴朗斯基曾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更经济更容易理解的语言。
地图使人很容易了解许多在正文里往往必须用许多篇幅来叙述,但完全得不到充分效果的东西。
”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地图作为地理教学中的最重要的直观教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地图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作用正文: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及两者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系统是个整体,它既包括人文内容也包括自然内容,地理学所研究的不是这两个方面的机械集合,而是作为系统的整体规律。
地理学是研究“地”的“理”,更具体的说,就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的规律和法则的。
揭示这些规律和法则,地理学是从区域和环境这两个视角来进行的,因而它们自然也就成为学习地理学所追求的两个目标。
即认识和掌握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地域的结构和规律,科学合理利用空间资源;认识和掌握人与环境关系的规律和法则,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协调问题。
因此,其最大的特点之一是探索地理事物的地域分布规律。
这就使得地理知识具有空间分布的广泛性,而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又不可能对每一件事进行实地考察,但地图把广泛的地理空间压缩在一张小小的图上,正好迎合了我们的需要。
因而读图,应用地图对我们学习地理知识来说至关重要。
正所谓"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地图汇集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对比鲜明等特点。
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特殊功能。
地图是根据特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球)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通过制图综合,并以符号和注记缩绘在平面上的图像。
这种图像能反映各种物体或现象在时空上的分布、组合与联系,揭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因此,地图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具有特定的数学法则,地图有严密的数学数据,保持了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几何特征,地图有了这数学法则,不仅提高了它的科学性,而且使使它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运用简易地图进行地理教学摘要:地理的教学与地图是密不可分的,许多时候地理的教学更多地是强调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
初中地理强调的是学生兴趣的培养,作为老师也要懂得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所接触的事物入手,运用简易地图进行地理教学,促进地理教学的图文结合。
关键词:地理简易地图教学一、引言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随着温室效应、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各种问题的呈现,初中地理教学也更加强调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其中图文结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知识掌握的关键。
二、简易地图妙处多(一)地图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地图是地理教学的关键内容,在平时的上课中,地图更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通过一些简单的图形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方说在初中地理课本上有母亲苦难的地图,这个漫画就让学生感触颇多,也能更加深刻的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而教师将复杂地图简单化的方式也让学生意识到地理并不是宏大的世界地图与反复的中国地图,而是许多简易地图的构成。
(二)地图能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学生知识的掌握,在地理方面很多时候是与背诵分不开的,而且一些填图题有的时候也给学生带来很多的困难,作为老师,要通过简易地图让学生记忆知识,让地理的学习更加的轻松,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
三、地理教学中简易地图的运用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表达方式。
若是解决了学生对读图的困难,地理学习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地图教学,通过多看、细读、描图、填图、绘图、说图几个方面提高学生们的读图能力,真正掌握地图这个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
现在的许多学生在学完地理之后都不知道各大洲的具体分布位置,这是极度可悲的事情,作为老师要运用其身边的地图,并且懂得使用简易地图进行教学,促进学生了解世界、掌握知识并促进其的记忆。
浅谈图表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摘要】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教学的第二语言,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及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和地理图表,它包括:地理教学挂图、黑板略图、多媒体、模型教具等,适时恰当地运用这些直观手段辅助教学,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地理图表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使学生能够更轻松、更容易长久地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
【关键词】图表新课标技能兴趣综合能力【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9-0095-01众所周知,地图和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教学的第二语言,是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与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理图表,它包括:地理教学挂图、黑板略图、多媒体、模型教具等,适时恰当地运用这些直观手段辅助教学,能够优化地理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材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加深印象、巩固记忆等,在具体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地理图表,在以下几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优化地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图激趣是广大地理教师经常采用的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可利用教学挂图、教材插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模型等,让学生通过接触一张张五颜六色的彩图,一幅幅精美流畅的板图板画,一件件生动逼真的地理教具模型,产生欢愉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乐于学、积极主动地去思维。
此时,如果再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形象生动、灵活多样的悬念和疑问,学生会产生迫切的探根究源的心理,思维活动也会迅速地进入活跃状态。
如在学习等高线时,用山体模型及据其绘制的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就很形象直观,在模型上可讲述山体各部分名称,如哪儿是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边演示边讲解,学生很容易看明白,由它是怎么绘制成等高线地形图的,这时再提出山谷、山脊等高线各有什么特征,学生们兴趣很浓,观察模型和相应等高线地形图,能得出结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而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也很容易记住。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探讨发表时间:2018-05-18T16:12:57.300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3期作者:刘鸿飞[导读] 学会熟练地使用地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禹村镇初级中学271000摘要:地图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重要的工具,关于地图的使用,可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地图可以传达大量的有效地理信息。
学会熟练地使用地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对于学生吸收与理解地理知识具有推动的作用,可以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图使用地图应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地形地貌等概念,如果单凭教师口述以及课本的概念展示,学生往往不能直观地去感受、去理解。
所以,地图使用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大幅度地提高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了教学进程,能更好地迅速地完成教学目标。
对于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方面上,是否具备很好的看图识图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理学习的难易程度。
学好地图的使用并学会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进行地图的应用,将地图与地理知识教学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地图对于地理知识吸收的辅助作用,让整个地理课堂效率提高,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整节地理课的教学质量。
对于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对地图合理应用,笔者通过翻阅文献、教学实践发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讨总结。
一、课前导入中的地图应用我们都知道,一节课的好与坏,从课堂导入开始。
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本节课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兴趣。
所以,笔者认为,要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应用地图这一教学工具,就要从课前导入开始入手,在课堂导入中就应用地图。
对于本节课的新知,教师可以通过地图进行知识导入,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看地图,再提出引导问题,将地图作为一种依托工具,激发学生思考,提出疑问。
这种利用地图进行课前导入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对本节课知识学习内容大概,以及教学内容目标有了直观性的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之后,更容易理解,因为有了地图的铺垫,所以在本节课的地理知识学习上,学生也轻松容易许多,不会感觉到太大的学习压力。
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发布时间:2021-04-30T14:03:58.250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期作者:姚隆艳[导读]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生命和灵魂,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姚隆艳安岳县白塔九义校摘要: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生命和灵魂,是地理的“第二语言”[1]。
地图具有直观性,在地理教学的进程中通过对地图的认知分析,可以直接的反应地理知识的基本特征,也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能够调动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参与性等等……以达到学习预期的目的。
关键字:地图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地图在实际生活中有非常大的应用,例如旅游线路图、城市交通图、房屋建筑图、天气预报等等,因此学好地图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初中地理知识点中,几乎每个知识点都要求“地图中能够识别某个地方的自然环境特征、地理位置”等等。
因此,在教学方法中或多或少的都要运用对其进行讲解,那么,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怎样来操作这一方法使地图更好的配合地理教学,是我们目前所学习的重点内容。
一、认识学习地图的前提“地理三要素”在运用地图教学之前,最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学会怎样看地图,从而分析地图。
地图三素是认识和学习地图的必要前提,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第一,在地图中对于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一般的地图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判断方法;如果地图当中含有指向标,就利用指向标进行判断,一般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如果是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中,则利用经纬网来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第二,地图中的比例尺,其重点要求是对比例尺进行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计算过程中知道公式是前提,关键是在计算过程中单位的换算。
第三,对图例和注记的认识,特别是经常出现的内容,有山峰、河流、城市、铁路……在对每种方法进行讲解时需配一幅相应的地图,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
除了对地图三要素的掌握之外,还应注意读图的方法。
第一个是先读图的题目,这是一幅地形图还是交通图,或者是政区图……有些题目是在地图的上方或者是下方,还有一些是在题干当中所给出,还有一些是几道题的地图绘制在一起,此时需要读的是题的标号;其次是对图例和注记进行识别,如地形图中黑色的三角形表示的是山峰,而在矿产资源图中黑色的三角形表示的是铁矿,地形图中绿色一般表示的平原,蓝色表示海洋;最后是地图的内容,如果是地形图一般就分析山地的地形部位,如果是中国政区图那么就要提取中国政区的相关信息[2]。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如何进行地图教学发表时间:2017-03-24T14:46:23.85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3月总第223期作者:崔甜甜[导读] 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266700摘要: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图教学兴趣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普遍认为地理复杂难学,常常会出现“恐地症”,给教师教学带来相当大压力的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学习地理的乐趣和兴趣。
巴朗斯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更经济、更容易理解的语言。
”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应该重视地图的教学,以学习地图为中心,把作图和读图当作一种重要的技能培养是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地图教学?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研究地图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大动力。
因此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地图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读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从地图上获得想要的信息。
此外,要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促使学生把地图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地图对我们生活的实用性,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
再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册、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模型、黑板略图等,带动学生产生欢愉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
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四十中学任长荣摘要:地图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一个源泉,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的基本手段。
本文作者通过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在教学中有效的地图教学策略。
从激发读图兴趣、养成用图习惯、指导用图方法三方面来提高学生用图能力,最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适合本校学情的有效地图教学模式,并以课例的形式阐述了地图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
在此模式的训练下,学生读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地图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含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
地图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一个源泉,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的基本手段。
所以在教学中地图的使用是打开地理学科大门的一把最关键的钥匙。
但是我在教学中却发现,很多学生并不会使用这把金钥匙,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需要使用这把金钥匙来解决地理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展开了对地图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
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我找到了我在地理课上切实可行的办法,主要分成四个方面:一、有兴趣读图1、激发学生主动用图的动力。
教师的态度、技巧和艺术都对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兴趣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首先用好图,然后才能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兴趣。
(1)利用板图板画: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使教学内容清晰、重点明确,学生一目了然。
并且学生看到老师熟练的板图都会很钦佩,这样,学生会因为敬佩老师而增加了学习地理的兴趣;(2)运用多媒体手段:让抽象的地理符号、图表声像俱全,形象具体,增强动态效果,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对地图的兴趣和理解。
2、地理问题生活化地理学科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情境化,创设贴近生活的地理问题,把抽象的地理学科变得具体,学习地理变成了了解身边的事情,学生自然就对这个学科有兴趣了。
二、有习惯读图1、有地图教师和学生手中都有着大量的地图,的地理教材,图册、填充图册、练习册等都有着大量的地图,所以解决地理问题时,要手中有图。
Teachingseafaring 教海探航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281浅谈如何运用趣味法进行核心素养之地图教学文/邓惠美摘要:在地理学科中,最基本的核心素养就是地图素养,同时地图技能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识别、阅读、分析、填绘地图等技能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地图素养;地图教学;趣味法地理学科素养素四项基本指标主要为人地关系、地图技能、空间思维以及地理位置。
初中地理教学不但要“授之以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同时也要“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此, 做好地图教学一直都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做好地图的教学呢?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通过趣味的地图教学,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运用趣味法培养学生地图素养的意义如果教学中的趣味地图教学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图素养,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 推理,概括,综合,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读图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还能培养学生其他地理核心素养,学生喜欢学习地理,钻研地理的兴趣,从而能运用地理 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1 弃旧换新,转变教学模式,实施趣味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陈旧的教学模式造成的。
“教师说—学生被动听”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教学发展需要。
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弃旧换新,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采取多角度、多方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十足的新鲜感,吸引学生的眼球,培养学生对地图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上做到“学”和“乐”的结合。
从而使学生由熟悉地图到看懂地图,进而能分析、运用地图,并逐步建立起有确切空间概念的知识系统。
运用地图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清远市第一中学杨玉华摘要: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应用地图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从而达到高考的四个能力要求。
关键词:地图教学学习能力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地理图示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也奠定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位,学好地图,用好地图也就成为学习地理的法宝。
地图在地理学习和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看,是先有地图然后才有系统的地理学理论知识。
地图集中了客观世界大量的信息,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还可以概括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又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有人把地图比作一副骨架,学生需要记住的地理知识,就如砌墙的砖,都要附在这副骨架上,这样,学生头脑中零碎的知识不仅系统化,更易记住,并且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利于知识的再现。
本人认为地理的教学,地图与课文应并重,并突出地图的教学功能。
一、通过读图,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地理课本、地图册,要求上课时力争每节课都使用地图册。
我们在高一时就要求学生认真读好书及配套地图册中的每幅图表,弄清图表的基本构成要素及绘制方法,图表所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的特征是什么,以及此类图还可以表现其他的哪些地理要素以及此类图的一些变式。
地理图象包括地图、地理原理示意图、统计图、地理事物的因果联系图等,其提供的信息广泛,以地图为例,其呈现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经纬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表格信息包括数字资料信息以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单位等。
而让学生去认识这些东西,就必须使他们掌握有关地图的知识,正确牢固的掌握这些知识,对每一个学生的读图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
虽然在初中地理7年级上册中就讲解了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以及在地图上辨认地面高低起伏的知识等,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忘记或仅有很少印象,所以我在上“地球运动”相关内容之前,一定会让学生复习一下有关初中地图和地球仪的知识。
浅谈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
地图是一种按一定数学原则,运用符号系统、概括地将地图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缩小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形。
简单来说,地图是地形任一平面上的缩影,是经过简化概括了的再现客观世界的空间模型。
人类的活动范围有限,不可能将地理事物尽收眼底,借助地图进行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俄国地理学家巴朗斯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更经济、更容易理解的语言。
地图使人很容易了解许多正文里往往必须用许多篇幅来叙述,但完全得不到充分效果的东西。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所呈现出来的地理信息远比用语言叙述的要丰富得多,所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地图正受到日益空前的重视和更广泛的应用,军事、交通、旅游要运用地图,政治、商业、科研等也要运用地图,掌握一定的读图能力也是每个人应具备的生存的能力。
地理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终生有用的地理。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也非常重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新课标下的地理教材更加重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功能。
在整个初中地理教材中,各类图像有800多幅,其中地图是图像的主体,是教材的“骨架”,很多地理知识则依附在这“骨架”上,新教材中的文字叙述较之以前的教材少了许多。
所以地图不仅是教材内容的补充、说明,也是教学内容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地图来实现的,可以说,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没有地图的地理教学不能称其为地理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地图,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还可以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深入浅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是我在地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一、运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长期以来,地理教学往往与地图相分离,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比较普遍,但地理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对于它们的空间分布学生则较难掌握。
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使用
结合地图实行地理教学,是完成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必要手段,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教学方式。
地理知识的绝大部分内容,都能在地图上明确具体地表现出来,所以结合地图讲解教材,学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够牢固记忆。
如何巧妙地使用地图实行地理课堂教学呢?
在课堂上紧密结合地图实行地理教学,使教材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学生能接受理解。
如我在讲世界地理西亚部分的“五海三洲之地”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两段,就充分利用地图册并有计划的使用课本插图用谈话法实行教学。
指导学生首先在西亚地图上,找出西亚的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三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位置,接着再指导学生找出苏伊士运河的位置,就很自然地使学生把西亚处在联系三大洲、沟通两大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地理位置弄清楚了,然后,再指导学生在西亚地图左上角土耳其海峡小图上,查找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的位置,学生就很自然地懂得土耳其海峡是从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了。
接着,再讲西亚“富饶的石油资源”,教师首先讲西亚是世界上的石油宝库,以波斯湾为中心的巨大石油带,接着就引导学生在课本上“西亚石油分布图”看西亚石油分布的国家。
在启发提问中,学生就很不费解的答出: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除伊朗、伊拉克有富饶的石油宝藏外,向西北延伸到叙利亚东部、土耳其南部;向东南一至延伸到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
在讲到西亚石油输出问题上,指导学生在图上参看石油矿区的石油管道,大都通到地中海沿岸。
接着再引导学生参看“世界石油的海上运输路线图”从图上粗细箭头的指向,学生们就能准确的指出:从石油矿区的石油管道输送到地中海沿岸的石油是少量的;从波斯湾到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输出的油量是较大的;而大量的输出则是向西,从波斯湾以巨型油轮航行印度洋,绕道非洲南端好望角,横渡大西洋,分别运送到西欧和美国去;向东,是从波斯湾以巨型油轮,横渡印度洋,通过马六甲海峡输送到日本或澳大处亚去。
从而引伸到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超级大国激烈争夺的地区,就不言而喻了。
因为充分利用地图,本节这两个重点知识,教师不费多少唇舌就能迎刃而解。
把教学挂图和课本中的地图、插图三者紧密配合,在教学上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讲中国“地形”时,教材中指出中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形类型齐全,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
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丘陵、山地、盆地的名称和位置,接着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和图下面的文字说明,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弄清高原与平原,山地和丘陵的区别。
讲“长江”一节时,在挂图上指出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湖泊的名称和位置之后,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长江水系干流剖面图”和“长江三峡略图”两幅插图,并阅读文字注释,这样,学生对长江上游特点(地势高、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和长江三峡的位置、排列次序、峡谷、宽谷情况及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位置等,不但一目了然。
而且容易理解和掌握。
再如:讲世界地理“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及其成因”和大西洋“墨西哥湾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一段,如果只凭空口说教,放弃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和课本插图,是很难讲解清楚并让学生理解的。
至于讲各大洲气候类型分布和形成等知识,更不能忽视教材和地图,课本插图三者的紧密配合。
因为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学生对学过的地理知识,较易接受和掌握。
所以,在每节课的检查提问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作出准确无误的答案;在两个学期的期终测验中,75%以上的学生都获较优良的成绩。
三、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
通过以上使用地图讲授地理课的实例和收到较好效果的证明,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习惯,使用地图的技能,不但能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如:讲完中国地理“西南三省”后,为了检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我把西南三省的教学挂图挂在课堂上,指名学生在挂图上“举例说明西南三省地势和气候的关系”,他们就能在地图上熟练地指出:“贡嘎山、峨嵋山和重庆都在北纬30°稍南的地方,但因为贡嘎山海拔7556米,峨嵋山海拔3099米,而重庆海拔仅200多米,根据地势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6°的原则,所以贡嘎山气温比峨嵋山低20°,峨嵋山比重庆又低20°,所以说地势同气候是有密切关系的,这不但西南三省如此,其它地区也同样”。
这个答案基本是准确的,而且完全是根据地图情况答出来的,这是理解记忆,决不是机械记忆。
又如:“西南三省”一章后面有三道综合练习题(①使用地图,指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东西铁路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各经过哪些地形区、温度带、干湿地区,主要河流和重要城市。
②使用地图,指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所经过的地形区、温度带和干湿地区以及沿岸的重要城市。
③使用地图,联系地形、河流水文特征,分析上海、武汉、广州、重庆四个城市交通位置的特点)。
这个练习难度较大,既要求学生根据地图做作业,又需要根据以往掌握的基础知识作答案,同学们经过一番努力之后,终于作出来了。
事后,检查结果,完全作对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0%,绝大部分作对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1%。
这说明学生们对地图的理解和使用还是比较熟练的,同时也提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因为教师经常使用地图实行教学,学生也认真使用地图学习和复习地理知识,养成了使用地图的习惯,一旦离开地图,就觉着无法复习和做作业。
正象有些学生所言:“离开了地图,学习地理就觉得捞不到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