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64.00 KB
- 文档页数:3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1.1 教学目标了解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的基本概念。
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的定义和特点。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在教育中的应用和效果。
1.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和挑战。
案例分析: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小组分享: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学习成效的影响。
第二章:学习者分析2.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
理解学习者分析对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的识别方法。
学习者分析的步骤和工具。
学习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2.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实践练习:使用学习者分析工具进行学习者分析。
小组分享:学习者分析对教学设计的启示和应用。
第三章:学习目标设计3.1 教学目标学会设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理解学习目标对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学习目标的定义和特点。
设定学习目标的原则和方法。
学习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设定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的重要性。
实践练习:制定一份学习目标明确的教学计划。
小组分享:学习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和效果。
第四章:教学策略设计4.1 教学目标学会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习。
理解教学策略设计对教学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定义和种类。
选择教学策略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选择适合不同学习目标的教学策略。
实践练习:设计一份教学策略计划。
小组分享: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和效果。
第五章:教学评估设计5.1 教学目标学会设计有效的教学评估方法。
理解教学评估对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教学评估的定义和目的。
设计教学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教学评估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模式图学教并重是一种教学设计模式,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展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
该模式注重将教学与学习相结合,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应用。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模式图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要素。
下面将从这四个要素逐一进行阐述:1. 教学目标:学教并重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
认知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情感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行为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2. 教学内容:学教并重的教学内容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
教师应将学科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3. 教学方法:学教并重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讨论式教学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教学评价:学教并重的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自主评价和多元评价。
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元评价方式,如作业评价、考试评价、课堂观察评价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困难和问题。
综上所述,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模式图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通过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种不同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及异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主要面向教师的传统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三类。
1、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它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播,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重要作用。
理论基础代表为: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
包含以下几个环节:(1)教学目标分析(2)学习者特征分析(3)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方法、策略(4)选择教学媒体(5)进行施教,并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6)根据形成性评价得到的反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策略加以调整2、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它让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题、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让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它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题,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代表人物: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批判和发展,认为学习不仅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更主要地是受学习者本身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等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却往往被传统教学观忽略。
包含以下几个环节:(1)情景创设(2)信息资源提供(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4)组织协作学习(5)组织与指导自主发现,自主探索3、“学教并重”教学设计,是在兼取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以学为主教学设计两者的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兼取两理论之所长,弃之所短,也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两者的结合。
包含以下几个环节:(1)教学目标分析(2)学习者特征分析(3)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活动设计(4)学习情景设计(5)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6)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对内容与策略进行调整。
1.6 “学教并重”的教学系统设计主讲:安素平1.6.1 “学教并重”的教学系统设计的学与教理论基础1. “以学为主”教学系统设计的学与教的理论基础2. “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的学与教的理论基础3. 两种理论的互补性——“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的学与教的理论基础上位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高于当前所学的新内容,即组织者为上位观念,新学习内容为下位观念。
新学习内容类属于组织者,两者存在类属关系。
下位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低于当前所学的新内容,即组织者为下位观念,新学习内容为上位观念。
组织者类属于新学习内容,两者存在总括关系。
并列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既不高于也不低于当前所学的新学习内容,但两者之间具有某种相关的,甚至是共同的属性,这时在组织者与新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的不是类属或总括关系而是并列组合关系。
动机可以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由于动机并不参与新旧知识之同的联系,所以从表面看,似乎并不能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但是动机却能通过使学习者在集中注意、加强努力学习持久性和挫折忍受力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潜能,来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起催化剂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动机可以影响习得意义的保持由于动机并不参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所以从表面看,似乎也不能影响习得意义的保持,但是保持总是要通过复习环节来实现,而在复习过程中动机仍可通过使学习者在集中注意、加强努力和学习持久性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潜能,来提高新获得意义的清晰性和牢固性,从而有效地促进习得意义保持。
动机可以影响对知识的提取(回忆)动机过强可能产生抑制作用,使本来可以提取的知识提取不出来(回忆不起来)。
学习者考试时由于心理紧张(动机过强),影响正常水平发挥就是一个例子。
反之,有时动机过弱,不能调动起学习者神经系统的全部潜力,也会减弱其对已有知识的提取。
——“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的学与教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优点是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缺点则是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因而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甚至可能偏离教学目标。
以学定教以学为主先学后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教材分析:教材首先说明什么是圆,并结合周围物体说一说,这样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通过画圆、折圆、测量等活动,展现圆的特征,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圆中的各部分关系,从而掌握圆的特征并解释生活中相关问题。
学情分析:圆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圆这一平面上的曲线图形,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它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点,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自己获取一些有关圆的特征的知识,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导学流程:一、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拿出圆的学具,师:认识这个图形吗?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那么圆还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的目标1、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圆规画圆。
3、知道圆的特征以及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师:清楚了吗?为了达到目标,得靠大家的自学,有信心学好吗?二、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56-57页,边看边动手操作。
思考:1、怎样画圆?(画圆需要几步?)2、什么叫圆心?什么叫半径?什么叫直径?3、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5分钟后,比谁最先掌握。
三、先学自学时,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下面,自学开始。
(1)看一看生认真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5分钟)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
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你们的自学效果。
(2)画一画、说一说在练习本上随意画一个圆、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三类主要的教学设计及特点三类主要的教学设计即为: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学教并重”式教学系统设计(一)、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也称传统教学设计,设计的焦点在“教学”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因而这种理论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领域中有很大的影响;不足之处是,按这种理论设计的教学系统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教师是教学系统的中心,教师是主动,教师利用讲解,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知识灌输对象。
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
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
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结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学生是知识意义建构主动建构者。
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
教学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主动认知工具。
(二)“以学为主”教学系统设计:是围绕如何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而实施的一种设计,是教师提出创意和决策的过程;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科学的计划性和有序的系统性,而不是一般的教学经验和案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检测、反馈、修正及再实施的认识深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讲究科学性和创造性。
具有以下特点:(三)“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由于“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不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实际的设计方法上看,都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要想理解和掌握“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不困难,只需了解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理论基础,再把前面所介绍的有关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具体设计方法与步骤结合起来,并加以适当的补充就可以了。
我比较喜欢“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
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的对比
常见的教学设计包括三种:
1、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
这是传统的面向教师的教学设计;
2、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
这是构建主义下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
3、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案。
这是目前比较新兴的教学设计。
(一)传统教学设计通常也称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主要面向教师的“教”,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如何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其教育思想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
按这样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出来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展,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程的监控,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对于学生全面打好各学科知识基础是有利的;不足之处是由于长期“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对书本、对权威的迷信,且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和想像力。
(二)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也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教育思想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有利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但却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掌握。
(三)“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
在理论、方法和过程上都兼取以上两者之长并弃其之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
用。
这种教学设计既强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利,对于学生健康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的。
所以是目前比较完善的一种教学设计。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