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八下历史知识点总结此书名为“知识不是力量”,目的不是要宣扬知识无用论,而是希望借此名重新思考学习的本质。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八下历史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八下历史知识点1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召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政府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开国大典三、西藏和平解放1、背景: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过程: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3、意义: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抗美援朝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原因:1950年美国派兵侵略朝鲜,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目的: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概况: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1、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5课钢铁长城知识点1陆、海、空军的建设陆军:新中国成立后,由单一兵种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此后相继建立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行制造的核潜艇(1974年)。
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xx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空军: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飞机由从国外购买到仿制再到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
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改革开放后,空军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知识点2导弹部队的发展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主要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目前装备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
xx年,该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知识点3新时代强军之路xx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
军队改革取得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知识点1陆、海、空军的建设陆军:新中国成立后,由单一兵种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此后相继建立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第五单元:农耕文明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知识点一:明清帝国的兴替(1)明朝建立:朱元璋(2)【明初统治措施及作用】:i)政治:强化皇权:①废丞相②创内阁③设厂卫特务机构ii)经济:经济恢复发展:①奖励垦荒②轻徭薄赋③提高手工匠身份iii)改革赋役制度,刺激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
(3)明朝强盛的表现:①朱棣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成为中国古代历史又一强盛时期。
②【郑和下西洋】: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在世界范围的先进地位。
(4)明末农民起义: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闯王)】·为什么明末农民起义能够迅速发展,并得到农民支持?·因为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口号,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劳役负担;起义军赈济贫穷,“平买平卖”等措施得到农民的支持,从而迅速发展。
(5)清朝建立:女真努尔哈赤建立“大金” 皇太极改族名“满州” 改国号为“清”清初各民族抗清斗争促使统治者调整政策,制止社会经济倒退,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世,社会经济发展。
■知识点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抗倭——戚继光——日本海盗——东南沿海(2)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殖民者(熟记P5 图5-4,已备考查)【设立台湾府作用】: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我国东南海防。
(3)雅克萨之战——中俄(4)明:防御政策(明长城作用):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长城北部的蒙古族积极与中原地区发展贸易,从而出现长期稳定的和平交往局面。
(5)准噶尔叛乱、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新疆!新疆!新疆!)★(6)清:★【怀柔政策】★修承德避暑山庄、喇嘛庙。
作用:接见……联络感情,加强民族感情,以巩固统治。
【一系列措施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知识点三:农耕文明的繁盛【农耕文明达到鼎盛!】(1)农业:①精耕细作②新品种(甘薯、玉米)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国因人口带来的粮食紧张问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课钢铁长城 1、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2、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不断补充新型舰艇,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3、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
4、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
5、导弹部队的发展:导弹部队时现代化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
1957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则分别是什么?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在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在中、印、缅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955年,众多非亚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指明注意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针对帝王注意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列举5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⑴周恩来在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⑵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一致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⑶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⑷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1952)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筹建新中国)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内容: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国徽没有确定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鸣炮28响的含义: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经历28年的艰苦斗争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的成立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951年10月概况: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①唐朝文成公主入藏②元朝设宣政院③清朝设驻藏大臣)第2课“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1950、10---1953、7)★★★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还领导过百团大战)★★★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掌握其事迹)结果:1953年7月美国克拉克将军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习笔记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年月,地点在。
(2)、主要内容:①会议通过了(简称《共同纲领》);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大会决定以为国旗,以为国歌,以为首都并改名为,改用纪年。
④会议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以表示。
(3)、历史意义:①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②从此,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思考: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答: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集中体现了当时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在当时起到了的作用。
★思考:第一届政协会议为什么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新中国的为国歌?答:《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它在当时传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斗志,代表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新中国以它为国歌,就是要激励中国人民继承革命传统,居安思危,奋发图强。
2、开国大典:(1)、时间..:年月日。
★思考:开国大典中“54门礼炮齐鸣28响中”有什么含义?答:“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代表。
(也有人认为“54门礼炮”代表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
★思考: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是什么含意?答:是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1、手工工场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手工工场的特点规模较大,雇用了很多工人,工人之间实行分工合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2、西欧早期的手工工场集中在纺织、采矿、冶金、造船等行业中。
3、16世纪以后,西欧各国为了富国强兵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手工工场出现后发生变化的阶层是商人阶层,新的阶层资产阶级。
4、中国手工工场出现的时间明清时期,地点景德镇。
5、被称做“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是达・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剧作家是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
6、被称为“教皇的奶牛”是德国人,宗教改革家是路德,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是培根,提出“日心说”的是哥白尼,“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牛顿的突出成就是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提倡天赋人权的思想家是伏尔泰,被称为启蒙运动的旗手,提出人民主权思想的是法国的思想家卢梭。
7、首先发现新大陆的是航海家哥伦布,美洲原有的居民是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首先发现西欧通往印度的航线是达•伽马,首先完成环球航行是麦哲伦。
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是荷兰人。
8、新航路开辟的原因:①15世纪末,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和交换的不断扩大,使黄金成为商品贸易中最重要的支付手段,东方各国的黄金成了西欧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②但这时奥斯曼帝国控制着东西方贸易要道,阻隔了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那些炽烈追求东方财富(黄金、珠宝、香料、丝绸等)的西欧各国贵族和新兴商人,急切需要探求一条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
③地处欧洲西南部濒临大西洋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因较早开始了海外冒险和殖民活动,掌握了较先进的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拥有了一定的财力,成为开辟新航路的起航地。
总的来说,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追求财富获得利益;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产生的影响:①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经济生活发生变化,从此使欧洲市场扩大,发展到世界范围,流通商品种类增多。
八年级历史五单元知识点在八年级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五个单元,分别是“探索新大陆”、“从封建到资本主义”、“文化与科技的转化”、“民主革命”和“世界两极分化”。
一、探索新大陆1. 大航海时代的起源:15世纪初,欧洲国家开始探索新航道,寻找东方的贸易之路。
2. 神奇的新大陆:哥伦布在1492年抵达了新大陆,群岛也被西班牙人发现。
3. 殖民化的起源:欧洲国家意识到新大陆的财富和资源,开始大规模殖民,从而开始殖民化时代。
二、从封建到资本主义1. 封建社会的固定等级:中世纪的欧洲社会被划分为三个等级,维持着封建等级制度。
2. 货币经济的兴起:14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出现银行,随着贸易和工业的发展,货币经济取代了封建等级制度。
3. 资本主义的兴起:随着贸易和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得以形成,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
三、文化与科技的转化1. 文艺复兴运动:14至16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强烈的文艺复兴运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希腊罗马时代的文化和艺术。
2. 科学革命的兴起:16至17世纪,欧洲人开始研究和实验科学,强调实证主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3. 工业革命的爆发:18世纪末期,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以机械工业为主导,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四、民主革命1. 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美国取得了独立和自由。
2. 法国大革命:1789年至179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结束了欧洲的绝对君主制度,开启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3. 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人阶级的实力逐渐增强,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改革。
五、世界两极分化1. 冷战的爆发:1945年至1991年,美国和苏联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冷战事件,分裂了世界。
2. 发展中国家的兴起:第三世界国家逐渐崛起并成为主要力量,引发了世界经济的重大变化。
3. 全球化的趋势:全球化取代了冷战时期的政治争斗,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1949年至今)【明确考纲】识记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八下P77);知道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八下P88);知道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的史实(八下P80-81)。
了解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的史实(八下P83);知道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八下P74);了解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梳理知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各族人民的努力下,新中国在国防建设和外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一、国防建设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不作考试要求)1、导弹部队的发展八下P74导弹部队(1)主要任务: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
(2)组建时间:1966年。
(3)发展历程:我国导弹部队在几十年中不断发展壮大,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4)意义:标志着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科技强军之路。
2、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而现代战争比的是科技含量,而不是数量。
只有科技强军才能构筑起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才能起到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作用。
二、外交成就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八下P76-77(1)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八下P76(2)新中国建立后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年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以便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八下P76(3)新中国建立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对华政策: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八下P76(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八下P77①提出时间和提出者:1953年,由周恩来在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
②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知识梳理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那可是个充满故事和风云变幻的篇章!咱先来说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那时候,咱们就像一个刚刚踏入新学校的孩子,小心翼翼又充满期待地和其他“同学”打交道。
周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像是我们手中的友好旗帜,向世界展示着咱们的真诚和善意。
这五项原则,简单说就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你想想,要是在一个班级里,大家都能做到这些,那得多和谐呀!再讲讲万隆会议。
那场面,那叫一个热闹!众多国家的代表聚在一起,各有各的想法和诉求。
咱们的周总理在会上那可是大放异彩,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就好比在一堆杂乱的拼图中找到了关键的那几块,一下子把大家的心思都拢到了一起,共同为了和平与发展努力。
这方针不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合作的大门?还有,那时候咱们国家努力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孤立,积极与亚非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这就好比在困难的路上,咱们一个一个地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并肩前行。
说到中苏关系,那也是有起有落。
起初,苏联老大哥给了咱们不少帮助,就像一个热心的学长,带着咱们学习进步。
可后来,关系变得复杂了,就像两个好朋友偶尔也会有闹别扭的时候。
这一单元的知识啊,就像是一部精彩的电影,每个情节都扣人心弦。
咱们学习历史,不就是为了从过去的故事里吸取经验,让未来的路走得更稳更好吗?想想看,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历史,怎么能明白国家发展的不容易,怎么能懂得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繁荣?所以,好好掌握这单元的知识吧,让历史的智慧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第十四课钢铁长城
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人民海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建成北海、东海、南海舰队;研制多种舰艇(如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组成海军部队的多兵种。
人民空军:人民空军在陆军基础上建立,在抗美援朝中取得辉煌战绩;自行研制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等。
导弹部队的发展
初步建立: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1966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发展壮大: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
第十五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成立初期的外交
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初期成就;建国的第一年里,与苏联等17国建交;美国等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内容,周恩来首次提出。
周恩来与印度、缅甸领导人一
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五项原则内容的变化完善: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后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历史意义: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时间地点:1955年,印尼的万隆。
主要内容: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历史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第十六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美关系正常化
背景条件:美国敌视中国政策的失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基本过程: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会见毛泽东,与周恩来会谈,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历史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基本过程: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重大意义:从此,五星红旗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
中日建交: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外交事业的发展: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时间地点:2001年10月,上海。
主要内容: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会议通过《上海共识》。
主要特点: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