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一).
- 格式:ppt
- 大小:138.00 KB
- 文档页数:40
教育心理学-----物理2班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实验研究:是指创设一定的情景,对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以揭示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研究。
这种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4. 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5. 客体永久性:亦称“客体永恒性”,“永久性客体”。
系瑞士儿童心理学家J·皮亚杰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使用的一个概念。
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如和乳儿做“藏猫儿”游戏时,你藏起来,不见了,他还用眼睛到处寻找。
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网上查出来的)6. 支架教学:教师或其他助学者通过和学习者共同完成蕴含了某种文化的活动(如数学活动、语言活动、科学活动等),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立自主无法完成的任务。
7. 智慧技能的学习: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
(p32)8. 动作技能的学习:指通过身体动作的质量的不断改善而形成的整体动作模式的学习。
9.练习律:(law of exer。
ise)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定律之一,指学习需经过多次重复才能完成,它包括应用律(使用律)和失用律(不用律)。
应用律是指个体对刺激一反应间的可变联结应用的次数越多,则刺激一反应间的联结就越强。
失用律则是指应用的次数越少,则刺激一反应间的联结就越弱。
10.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研究对象和作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
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是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包括教学之前对教学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这一要素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别差异。
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3、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4。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1、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1、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2、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指导地位,关键作用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填空题1、1903年,______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2、1924年,________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廖世承)3、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学与教》4、教育心理学是__________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
(应用心理学、心理学与教育学)5、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和来体现的。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教一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和_ 、_ 、_等五种主要的要素。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7、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_ ____、预测和_____的作用。
(解释、控制)8、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_ _、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__ 等基本的心理特性.(敬业精神、教学风格)9、教学环境包括___ __和_ ____。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__ _,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
(预测和评判、监视和分析、检验和反思)二、名称解释1、教育心理学2、学习过程三、单选题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的科学.CA。
基本教育规律 B。
基本教学规律 C.基本心理规律 D。
基本身心规律2.学校教育中的互动系统由()等核心因素构成。
AA。
教与学 B.教与环境 C.学与环境 D.教、学与环境3.()是学习的主体因素。
AA。
学生 B。
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4。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传递信息的工具.DA。
学生 B。
教师 C。
教学内容 D。
教学媒体5.( )不属于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
AA.课堂纪律B.温度C.桌椅D.座位的排列6。
( )不属于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
DA.课堂纪律B.同学关系C.校风 D。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本章的重点较少,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基本是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较少有论述题.重点是: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
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2.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育心理学大一试题及答案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教育心理学大一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教育方法B. 学习者的心理过程C. 教学内容D. 教育评价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学习动机B. 认知发展C. 教学策略D. 学校管理答案:D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A. 3个B. 4个C. 5个D. 6个答案:B4. 根据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学习过程包括哪些阶段?A. 感知、理解、记忆B. 记忆、理解、应用C. 编码、组织、存储D. 编码、存储、提取答案:D5. 以下哪个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A. 个体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B. 个体在指导下解决问题的能力C. 个体在同龄人中解决问题的能力D. 个体在社会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7. 描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将人的道德判断能力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
从低到高依次是前习俗水平(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工具性相对主义定向阶段)、习俗水平(人际和谐与一致性定向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定向阶段)和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原则定向阶段)。
8. 什么是学习风格,简述其类型。
答案: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偏好使用的信息处理方式。
常见的学习风格类型包括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和读写型。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答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了解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适合其认知特点的教学内容;其次,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风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再次,运用动机理论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最后,通过评估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适当的挑战性任务,促进学习者的能力提升。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一).txt我们用一只眼睛看见现实的灰墙,却用另一只眼睛勇敢飞翔,接近梦想。
男人喜欢听话的女人,但男人若是喜欢一个女人,就会不知不觉听她的话。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一)/ 来源:教师招聘信息网浏览次数:3053《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一)1~50道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3、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4、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5、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6、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7、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8、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9、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0、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1、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2、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1.学与教的过程从宏观上说包括5个要素,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 B )。
A.学生与教师B. 教育行政部门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B.加涅C.乌申斯基D.桑代克4. ( C )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A.杜威B.鲁宾斯坦C.罗杰斯D.布鲁纳5.负有理论发展与实践指导双重使命的研究范式是( B ).A.教育行动研究B. 设计型研究C.质性研究D.定量研究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如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 C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自我中心是哪一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 B )A.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在2~3岁孩子的房间内,所有的桌子、椅子、水金和壁柜都是儿童尺寸的,以便孩子尽可能自己做事。
在这种房间的孩子可能发展( A )。
A.自主性B.主动性C.勤奋感D.信任4.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个体能正确建构自我,知道如何用这些意识察觉做出适当的行为,并规划、引导自己的人生。
这种能力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 D )。
A.语言智能B.逻辑——数学智能C.空间智能D.内省智能2.某学生喜欢通过接触和操作物体来学习,并对能动手参与的活动更感兴趣,那么他最可能属于以下哪种学习者?( C )A.视觉型学习者B.听觉型学习者C.动觉型学习者D.触觉型学习者3.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4.以下测验中,常被用来测量场依存型——独立型的是( B ).A.大五人格测验B. 镶嵌图形测验C.房—树—人测验D.瑞文推理测验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 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 ( C )A.人类学习B.机器学习C.网络学习D.动物学习3.下列哪种学习的复杂程度比概念学习高? ( A )A规则学习 B.信号学习 C.辨别学习 D.连锁学习4.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 ( B )A.态度B.习惯C.言语信息D.运动技能5.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 C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1.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笼实验证明了学习是(A)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规程B.认知同化的过程C.产生顿悟的杖程D.信息加工统程2.“一时遭蛇唬,十年伯外绳”反映了条件作用的( C )A.消退B.分化C.泛化D.维特3.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为( B )。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30分).1.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A.自我意识B.自我认知C.性格特征D.能力1.A[解析]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
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2.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归属学习.A[解析]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高的命题,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
3.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B.斯金纳C.弗洛伊德D.马斯洛3.C[解析]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4.手段一目的分析属于问题解决策略的( ).A.计划式策略B.规则式策略C.启发式策略D.算法式策略4.C [解析]手段一目的分析是纽厄尔和西蒙提到的最重要的通用的问题解决启发式策略。
5.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A.前运算阶级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A[解析]自我中心是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典型特点6.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当遇到相类似的刺激也能作出条件反应,称为( )。
A.刺激分化B.消退C.刺激泛化D.获得6.C[解析]题干所述是刺激泛化的定义7.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
A.附属内驱力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欲望内驱力.C [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成就动机的组成因素之一.是个体想通过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第三章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一)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二)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
2、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为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2)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3、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知识学习的结果总是以某种方式储存于大脑中,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及其网络或图示等方式在头脑里进行表征的。
(一)命题表征命题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它由系词将主词和宾词联系而成。
命题在心理学中是指由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元。
它一般由一个简单的句子来表达。
(二)命题网络表征若干个命题彼此联系组成命题网络。
它表现为较为复杂的句子或由多个句子围绕一定的意义组成的段落。
(三)图示表征心理学家把有关许多属性组合的知识储存方式称为图式。
图式分两种:一种为事件图式;另一种为做事图式。
图式是一种组织化的认知结构。
图式理论认为,记忆系统是由大量的图式构成,因此,图式是陈述性知识表征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种类(一)表征学习这种学习又称词汇学习,它是指学习单个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单个符号代表什么。
奥苏泊尔认为,对于个人来说,他开始是不知道某个词代表什么,它的意义如何。
他必须学会这些符号代表什么。
(二)概念学习概念学习是将具有共同特征的同一类事物或现象以一名词来加以概括。
学习概念就是获得概念的一般意义,即掌握概念的共同关键属性。
(三)命题学习命题是由若干概念、词汇等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
学习者必须先了解组成命题的有关概念的意义,才能获得命题的意义。
三、陈述性知识的习得(一)陈述性知识同化的条件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获得的最终表现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中学生期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A、0~2岁B、2~7岁C、7~11岁D、11~15岁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A、男优于女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C、女优于男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A、准备律B、刺激律C、失败—成功律D、成功—成功律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A、斯金纳B、巴甫洛夫C、加涅D、苛勒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A、完形—顿悟说B、认知—结构学习论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A、可能选择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A、也是中等B、不利C、关系不大D、最有利1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
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A、知识巩固B、知识运用C、知识提起D、知识迁移1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率。
这是运用了()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交式法C、比较法D、直观法12、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元认知策略、包括制定认知计划(计划策略)、监视计划执行(监视策略)和()A、调节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实施策略D、价值性13、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独创性和()A、多样性B、迅速性C、流畅性D、价值性1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A、道德理念B、道德行为C、道德品质D、道德意识15、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创优,即依从、认同和()A、内化B、行为C、实行D、反馈16、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