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作业24高考热点专题 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90.50 KB
- 文档页数:4
课时作业241.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但现行的历史教育,把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研究的范畴。
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A.文明史观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D.近代化史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传统史学体现英雄史观,现行史学注重观察社会,关注人们的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体现的是社会史观。
A项是从社会文明发展演进的角度去记录历史。
C项主要从全球一体化的角度去了解和认识世界。
D项是从民主化、工业化的角度记录历史。
答案:B2.观察下图中四种饮食现象,它们在我国开始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解析:吃粽子最早开始于春秋战国,主要为纪念伍子胥和屈原。
中国引入欧亚种葡萄开始于汉武帝建元年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将西域的葡萄及酿造葡萄酒的技术引进中原,促进了中原地区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发展。
明代由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晚清咖啡传入中国。
答案:B3.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
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京剧属于“国粹”艺术,不是中西交融的产物。
答案:C4.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①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②社会变革的推动③“欧风美雨”的影响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注意关键词:社会原因。
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属于服装自身的原因,不是社会原因,故排除带①的选项,所以本题选C项。
答案:C5.鸦片战争以后,中西合璧成为中国居室建筑的典型特征,以下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建筑是()解析:A项为北京传统的四合院;B项为西式教堂建筑;C项为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D项为现代高层建筑。
答案:C6.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
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
2016届元月联考历史答案24-----35 BCDDD\ADDDA\AB40.【参考答案】(25分)(1)清除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大臣,大权独揽;化解满汉矛盾,主动学习和保留汉文化;大兴文字狱;以德辅刑;用武力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
(8分)(2)提出“朕即国家”,加强思想专制;实行宗教迫害政策;依靠武力对外征服。
(6分)(3)背景:清朝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很不充分,而法国工场手工业较为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清初出现了具有启蒙色彩的民主思想,但没有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理学思想仍为社会主流,而法国经历了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思想运动呼之欲出。
(8分)结果:中国长期徘徊在农耕文明的藩篱,最终在鸦片战争的打击下被动地进入工业文明,而法国不久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主动地步入了工业文明时代。
(3分)41.(12分)答案:时间:第一次1840——1842鸦片战争;第二次1858——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三次1894——1895中日甲午战争分析1:斯塔夫里阿诺斯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开始时间认定为是1839年,这一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而教材中1840年开始鸦片战争是以英国实际发动侵略战争的时间为准。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这场战争是一场通商战争,英国人以虎门销烟事件作为借口发动了战争。
该说法有掩饰侵略本质之嫌,作者也受到了西方话语霸权的影响。
分析2:斯塔夫里阿诺斯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时间认定为1858年,因为这一年中英中法签订了《天津条约》,而教材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时间是1860年,这一年签订了《北京条约》。
西方学者认为《天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战争结束了,西方殖民者获得了更多得通商口岸,尤其是汉口南京的开放便利了西方的商品输出与原料掠夺,后来因换文路线之争引起的火烧圆明园等事件不过是保证条约的履行而已;中国教材视英法联军侵略北京火烧圆明园为英法扩大侵略权益而进行的进一步侵略行为。
分析3:斯塔夫里阿诺斯将中日甲午战争的时间局限于1895年,这一年发生了辽东之战、威海之战;教材强调1894年丰岛牙山海面之战、平壤之战中日已处于战争状态。
24. 英国历史学家埃尔顿说:“历史学家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千万不能降低到布道者的水准;一个好的布道者必须有某种信仰,而一个好的历史学家则必须质疑自己的信仰,并承认他人的信念也有价值。
”他强调历史学家A.不能拥有宗教信仰B.应具有全面客观的眼光C.尽量避免价值判断D.应尽可能多地占有史料25.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
”材料表明秦朝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C.中央集权政治考试出现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26. 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的“仁”和“欲”皆是为了“生”。
“生”并没有善恶之别,只是当“欲”过分泛滥以至于妨害了“仁”,这才称其为恶。
但是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 ,导致了人性的差别。
这种差别使得阳气即“本心”常被阴气即“人欲”所遮蔽,进而把“人欲”归结为恶。
由此可知A.董仲舒借鉴了道教的阴阳五行说B.程朱理学否定了董伸舒的人性观C.两者皆认为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D.两者皆认为三纲五常为万物本源27. 1748年乾隆的一道上谕说:“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籍江西、湖广客贩米船,由苏州一路接济。
”这反映出当时A.江浙地区出现产业转型B.苏州已经成为交通枢纽C.经济作物开始广泛种植D.经济重心移至湖广江西28.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29. 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政治,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
课时作业(二十四)1.(2015·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模拟题)李鸿章在奏章中说:“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长。
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
”通过上述材料可知()①北洋水师缺乏政府大力支持②中国海军在整体上落后于日本③日本海军力量获得长足发展④李鸿章正确指出中国战败根源A.①③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④答案 A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北洋水师多年未购一船,体现出了其缺乏政府的大力支持,故①正确;此材料并未将中国海军与日本海军的整体实力做比较,故②错误;日本海军的力量在逐年增长,故③正确;失败的根源在于政治制度的腐败和落后,而不在于船速不及日本,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2.(2015·福建省高考集结号模拟题)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示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变法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
”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C.提倡民主科学D.推动实业救国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中列举的一系列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反映的共同的主题是救亡图存,所以推动近代中国历史“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挽救民族危亡,故A项正确。
3.(2015·福建省高考集结号模拟题)“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
此话最有可能出自()A.薄伽丘 B.莎士比亚C.马丁·路德D.孟德斯鸠答案 C解析材料认为信徒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就能得救,不必通过教会和教皇。
这和宗教改革的领袖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一致,故选C项。
4.(2015·福建省高考集结号模拟题)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
衡水万卷周测十六综合选择题及史观题专项训练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保证国民有自由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封建特权。
以上思想体现在A.《十二铜表法》B.《汉谟拉比法典》C. 《民国民法典》D.《钦定宪法大纲》2.近代中国某一报纸刊登过如下文章:《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瓜分说》、《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该报纸是、A.《时务报》B.《国闻报》C. 《申报》D.《民报》3.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4.在历史学科的研究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5.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
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春秋繁露》、《理想国》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7. “万能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
当瓦特研制成功这项动力技术时,中国正值A.开元盛世 B.戊戌变法 C. 康乾盛世 D.清末新政8.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9.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10.唐宣宗时,韦宙出任永州刺史,见当地俚民之俗:俚民婚,出财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娶),至私奔者。
湖北省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思想解放的潮流)本资料主要汇编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黄冈市、荆州市、宜昌市、荆门市、孝感市、武昌市等市以及重点名校2015-2016学年高中阶段模拟考试、期末考试、诊断性考试、联考等历史试题,根据2016年最新高考考纲分类整理而成,资料题目较新,分类清楚,排版整齐,是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的补充材料。
一、选择题1.(2016·湖北优质高中高三2月联考·29)章开沅在《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中探讨了传统文化与近代化的关系,提出“离异”与“回归”的命题,强调?“离异不可忘本,回归不可复古”。
章开沅所说的“离异”是指( )A.寻觅本民族的主体意识 B.拒绝西方近代文明C.模仿西方近代文明 D.对传统文化的完全否定2.(2016·湖北荆门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6)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利用外国传教士、商人、船长和报纸编辑到镇口参观销烟的机会,询问各种鸦片、英国海军、汽船等情况;利用英船“杉达”号遇风沉没,受难船员逗留广州的机会了解英、美、土耳其等国的地理、文化知识。
林则徐此举目的是( ) A.促使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学习西方的历史和地理知识C.为反侵略的外交活动提供参考 D.从思想领域抵制列强的侵华3.(2016·湖北江汉平原部分重点高中教研协作体高三1月联考·8)蔡元培在《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中说:“我进去了,想稍稍开点风气,请了几个比较有点新思想的人,提倡点新的学理,发布点新的印刷品……哪知道旧的一方面,看了这点新的,就像‘洪水猛兽’一样。
”材料反映出( )A.当时新思想落后于世界潮流 B.立宪派与革命派矛盾尖锐C.当时新旧观念冲突比较激烈 D.政府对新文化运动予以打压4.(2016·湖北武昌高三元月调研·27)梁启超曾说:“海禁既开,外侮日亟,曾文正……创制造局首以翻译西书为第一义……同文馆及西士设教会于中国者,相继泽录,至今二十余年……故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
云南省曲靖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24.基于材料得出恰当的结论,体现了历史学的求真意识。
下列由材料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最严密的是25.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
这一变化表明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B.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D.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26.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
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度最“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分科考试B.以德(文)治国C.公平竞争D.学而优则仕27.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B.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D.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8.“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下面对该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新兴的近代文明战胜了腐朽落后的封建文明B.简单的学习西方的器物不足以挽救国家的危亡C.甲午战争使东方开启了近代化时代D.甲午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29.《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
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
”这反映了辛亥革命A.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B.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C.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D.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30.据史料记载,1955年6月,全国的初级社有65万个,10月达到130万,年底达到160万。
湖北省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本资料主要汇编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黄冈市、荆州市、宜昌市、荆门市、孝感市、武昌市等市以及重点名校2015-2016学年高中阶段模拟考试、期末考试、诊断性考试、联考等历史试题,根据2016年最新高考考纲分类整理而成,资料题目较新,分类清楚,排版整齐,是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的补充材料。
1.(2016·湖北黄冈一模·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府兵制是和均田制紧密结合的兵役制度。
军人按均田令受田,免除租调,平时生产,每年有一定的时间轮番宿卫。
府兵需要自备一部分装具和兵器,因为可以分配到足够的土地,有一定的经济保证,能够以优良的装备出现在战场上。
材料二自(唐)高宗以后,国有土地不足,立功将士又日益增加,使府兵得不到足额田地,经济地位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难以自备资粮和武器服役,国家不能保证按规定加以奖赏,打击了军人的战斗积极性。
中唐以降,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民免除了兵役,部分地分担了农民的劳役负担。
士兵由朝廷招募而来,长期服役,军器衣粮均由朝廷供给,一旦为兵,终身仰食官府,由专门将领统御,改变了府兵制下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现象……——摘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朝兵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募兵制可能导致的的问题。
(5分)2.(2016·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3月联考·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各方面的具体工作逐渐展开,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金融调整。
中国是个银本位国家。
美国在三十年代前期采用的白银政策,严重地危害了中国金融。
美国高价收购白银,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中国金融界受到世界白银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动荡不稳,从而直接危害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共计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作为三行的基金。
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吕思勉先生说:“在大同之世,物质上的享受,或者远不如后来,然而人类最亲切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
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
”对这一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复古情绪在先秦已经形成一种社会思潮B.韩非的法治理论体现对和谐社会的赞美C.老子的无为体现对朴素人际关系的向往D.孔子的仁和礼体现了对社会伦理的追求2。
乾隆年间,太湖地区出产的生丝-—“湖丝”经由商人之手大量出口,致使国内市场丝价日趋昂贵。
于是,乾隆帝谕旨:“中明限制(出口),俾裕官民织衽”。
后在商民呼吁之下,朝廷宣布废除上述规定.上述现象反映了A.清政府顺应民意实行了短暂的开放B.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经济侵略C. 清政府限制湖丝出口保护国内市场D.商贸活跃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3.下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由此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A.巩固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B.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C.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D.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4.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材料中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A.手工工场生产形式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C.机器大工业生产D.城市化生活方式5。
“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
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
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
四川省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思想解放的潮流)本资料主要汇编四川省成都市、宜宾市、内江市、乐山市、眉山市、南充市、广安市、遂宁市、资阳市、德阳市、绵阳市、巴中市等地级市以及重点名校2015-2016学年高中阶段模拟考试、期末考试、诊断性考试、联考等历史试题,根据2016年最新高考考纲分类整理而成,是二轮复习不错的资料.〖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2016·四川遂宁高二上学期期末·10)据统计: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
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A.中国民族危机的困境B.文学革命的直接影响C.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D.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2.(2016·四川南充一模·32)“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这则材料反映了()A.近代学校广泛开展女权运动B.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D.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3.(2016·四川南充一模·31)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
这折射了当时中国()A.民众普遍认同西方民主政治B.经济变革向政治变革的转变C.走立宪道路成为历史的主流D.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大众共识4.(2016·四川德阳一模·16)下图内容摘编自1908年《图画新闻》。
这反映了当时()A.官府任意干涉社会生活B.社会舆论关注男女问题C.媒体报道比较客观公正D.传统观念影响司法判决5.(2016·四川德阳一模·12)下图照片是1920年燕京大学学生俱乐部成员合影.该图能够反映()A.学生服饰已经完全西化B.英美控制中国高等教育C.平等观念在教育上实践D.中国教育的平民化倾向6.(2016·四川内江三模·29)2015年10月4日,有网友爆料称,在青岛市乐凌路”善德活海鲜烧烤家常菜"吃饭时遇到宰客事件:点菜时已向老板确认过”海捕大虾”是38元一份,结账时却变成了38元一只,一盘虾要价1500余元。
2016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24——35:BCCDA BCCCC BB40.(1)条件:政府重视,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空前繁荣;天文地理知识的先进或掌握季风变化);指南针的发明并用一于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等(6分)特点:主要有亚欧之间的太平洋一印度洋海上贸易线、亚欧大陆贸易线和地中海贸易线;阿拉伯人、中国商人、意人利商人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
中国的商业受到东西各国的欢迎。
(4分)(2)特征:以英国为中心,西方国家在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
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
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
(4分)应对:从清统治者的夜郎自大,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到受到西方侵略,被迫打开国门,被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
(4分)(3)发展:地域范围更广,开放性更强,合作范畴更大。
联系更密切,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实现利益共享。
(4分)因素: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外交政策的调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3分,3点即满分)41.(12分)评分说明:不同之处:指出的不同之处表述明确清楚。
(4分)分析原因:从多角度分析合理充分。
(8分)示例1:内容:中国政治改革围绕扩大资产阶级参政权,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
(2分)英国议会改革围绕调整议席分配,扩大选举权范围,推进政治民主化。
(2分)原因: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4分)英国工业革命后阶级结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完善代议制,发展民主;民众民主意识增强。
(4分)示例2:结果:中国政治改革失败,英国议会改革成功。
(4分)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封建势力强大,清政府缺乏对政体变革的诚意;改革措施缺乏连续性;改革的外部环境恶劣。
热点题型专练(四) 比较分析型选择题(15分钟48分)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1.(2016河南郑州二模,25)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
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羡(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
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
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沴之乡,所乏粮耳……(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散入村闾”。
他们共同强调( )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调节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市场矛盾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管子认为,国君应根据国内市场物资的余缺状况控制国内市场的财物。
粮食贱就将货币投放于粮食,布帛贱就将货币投放于布帛。
刘晏也认为,受灾的地方,缺乏的只是粮食……(政府)可以多支出粮食,让商人贩卖,分散进入村镇。
据此可知,二人都强调通过调节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故选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府提供补贴”,排除A项;B项中的“消灭经济危机”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强调了市场调节的作用而非增加粮食生产,故D项错误。
答案:2.“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通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B.“生民在勤,所宝惟谷”.“工农商虞本为一体,皆富民之政”D.“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解析:材料信息的大意是:商业借助农业而存在,农产品依赖商业而流通,互相辅助依存,而不是互相毁伤……各地之间互通有无,不论是官吏、百姓、农夫、商人,都应该各自安居乐业,这才是最好的社会。
这体现了农商并重思想。
A、B、D三项均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项体现了对商业的重视。
故选项。
答案:3.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中俄两国文史上的丰碑。
这两部巨著的共同意义是( )A.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B.批判和揭露了社会矛盾.开创了新的文流派D.宣传了人文主义思想解析:《红楼梦》主要表现了封建婚姻、文、道德、教育的腐朽、堕落,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历史命运。
考向1东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与差异1.B[材料中“‘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显然强调的是维护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属于宗法制的范畴,故选B。
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排除A;材料中没有体现分封制和礼崩乐坏的信息,排除C、D。
]2.B[依据材料中“命先茅之县赏胥臣”“楚子县陈”“吴王发九郡兵伐齐”的信息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可能已经出现了郡县制度的雏形,故选B。
A不足以从材料中概括出;C没有体现;D不符合史实;皆排除。
]3.B[商鞅变法开始行县制,秦始皇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设36郡,汉武帝基本上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郡县制得以巩固,故选B。
] 4.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下,中央设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最终集权于皇帝,保证了君权的专制;故选C。
A是秦朝制度,丞相还是个人独断;B项指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以削弱宰相为首的“外朝”的权力;D项是元朝的中央行政制度,与材料中“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不符;皆排除。
]5.C[材料中“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是指西周实行分封制;而“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是指汉代实行察举制,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故选C。
]6.D[从材料“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可以看出这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实行村民自治的形式,故选D。
A、B、C三项都不是直接民主的形式。
]7.B[考查雅典民主的独特性。
雅典民主为直接民主,产生于独特的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这在世界历史是独特的、偶然的。
]8.B[郡县制使地方的管理权直接掌控于中央;克里斯提尼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部落则打破了之前以贵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部落。
由此可见两者共同的进步意义是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故选B。
]9.B[“光荣革命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表明其和平方式,“一步一步进行制度改革”表明英国代议制特点的渐进性,故选B。
课时作业(二十四)1.(2015·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模拟题)李鸿章在奏章中说:“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长。
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
”通过上述材料可知()①北洋水师缺乏政府大力支持②中国海军在整体上落后于日本③日本海军力量获得长足发展④李鸿章正确指出中国战败根源A.①③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④答案 A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北洋水师多年未购一船,体现出了其缺乏政府的大力支持,故①正确;此材料并未将中国海军与日本海军的整体实力做比较,故②错误;日本海军的力量在逐年增长,故③正确;失败的根源在于政治制度的腐败和落后,而不在于船速不及日本,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2.(2015·福建省高考集结号模拟题)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示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变法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
”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C.提倡民主科学D.推动实业救国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中列举的一系列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反映的共同的主题是救亡图存,所以推动近代中国历史“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挽救民族危亡,故A项正确。
3.(2015·福建省高考集结号模拟题)“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
此话最有可能出自()A.薄伽丘 B.莎士比亚C.马丁·路德D.孟德斯鸠答案 C解析材料认为信徒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就能得救,不必通过教会和教皇。
这和宗教改革的领袖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一致,故选C项。
4.(2015·福建省高考集结号模拟题)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
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答案 C解析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建立,工厂之间需要自由的竞争,使得过去的特权公司逐渐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了,经济思想因为工业革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选C项。
A项说法错误,材料主要是说的本国的经济的思想的变化,并未涉及到国际竞争;B项说法错误,生产组织的变化指的是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D项科学技术并未体现其作用。
5.(2015·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模拟题)《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
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 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答案 B解析《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此时不强调变法思想,故A项错误;由“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可以看出其反对迷信,将其与新文化运动的反封建结合起来,故B项正确;自由和民主与此题无关,故C项错误;此题没有涉及到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
6.(2015·广东省深圳市一模试题)1948年,美国在巴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和“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巡展,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此举意在()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缓和两极对峙的紧张局势C.应对欧洲一体化的趋势D.策划建立北约组织答案 A解析由题干所示时间信息和巡展内容可以推断,美国所举办的一系列巡展和马歇尔计划有关,A项正确;两极对峙是指美苏两国之间的关系,题干只反映了美国与西欧的关系,B项错误;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与题干所示时间不符,C项错误;北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而题干中的信息只与经济相关,D项错误。
7.(2015·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模拟题)2014年11月21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博纳宣布,众议院已于当天正式向华盛顿联邦法院起诉奥巴马政府。
起诉书列举了“两宗罪”,包括奥巴马政府“两次推迟实施”医改法案中关于雇主必须为雇员购买医疗保险的条款,奥巴马政府违规使用联邦账户资金向保险公司支付1 750亿美元。
材料说明()A.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B.国会弹劾总统的标准为是否违宪C.总统拥有支配国家财政的权力D.国会决议未经总统许可直接生效答案 B解析材料主要讲述了国会对总统的起诉,没有涉及到总统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故A项错误;总统的行为违反了宪法,是国会起诉总统的标准,故B项正确;由材料内容可知总统无权支配国家财政,或者说总统的支配是建立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的,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国会的决议要经过总统的许可才可以生效,故D项错误。
8. (2015·福州市高考适应性考试)右图是《新周刊》2008年11月期的封面。
若为该封面选取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A.化干戈为玉帛——中美关系的解冻B.峰回路转——伟大的历史性转折C.弄潮儿向涛头立——经济特区的实验D.百舸争流——中国入世的选择答案 B解析注意日历中提供的时间:1978年12月18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标志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排除;C项是1979年以后,排除;D项是2001年,排除。
B项是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使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故选B项。
9.(2015·广东省梅州市总复习质检试题)费正清的《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提到:“1978年所不同的是:邓现在要走的是一条既要扶持首创精神,又要重建党和政府的新路子。
”“重建党和政府”的措施包括()①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平反“文革”时期的冤假错案④健全和完善民主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C解析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是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建设的措施,故①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属于材料里体现的“扶持首创精神”,故②错误;平反“文革”时期的冤假错案是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建设措施,故③正确;健全和完善民主制度是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建设措施,故④正确,选择C 项符合题意。
10.(2015·河北省正定中学模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我们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正在于我们……开始作战略上的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
(1921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1922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
”材料二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底,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
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保障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材料三西方史学家认为,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退却”在农业方面的具体表现?如何理解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不同阐释。
(2)关于材料二中的“新政”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3)结合你对市场经济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认识,驳斥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的观点。
(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1)表现: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
理解:列宁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从政策实施的策略角度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迂回过渡”。
从政策实施的目的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巩固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
从政策实施的内容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社会经济。
总之,新经济政策在保证无产阶级掌权的前提下,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2)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的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3)转变的必要性:转向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提出的客观要求;转向市场经济,是吸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训的必然结果;转向市场经济,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转变的结果: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结论:中国转向市场经济,是共产主义模式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共产主义模式的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