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标考试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26
化学学科新课标试题一、填空题1、化学是在 _______、 ___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_________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和辩论等都是积极的学习方式。
3、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用_________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本主题的教学应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入手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理解有关物质构成的微观概念。
4、科学设计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应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______________来确定,应关注学生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使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全面体现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
5、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___________,其内容包括__________评价和__________评价,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6、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分别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认识化学物质具有多样性,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要求用________的观点看物质及其变化,用_________的观点看物质之间的关系,用________的观点和_________的观点初步认识化学变化,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等。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答案)B.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成正比C.化学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D.化学反应速率是一个恒定的值,不会随时间改变2.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₂和SO₂,发生反应:NO₂ + SO₂⇌NO + SO₂。
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答案)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C.SO₂、N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D.每消耗1mol SO₂的同时生成1mol NO₂3.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答案)B.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一定能够完全电离C.酸、碱、盐都是电解质D.电解质导电的过程就是电解质被电离的过程4.下列关于原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B.原电池的正极是电子流出的一极C.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答案)D.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阴、阳离子都不移动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中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无关(答案)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6.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B.共价键只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C.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D.化学键是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答案)7.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平衡常数只与反应温度有关(答案)B.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C.化学平衡常数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低D.化学平衡常数可以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但不能预测反应的方向8.下列关于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B.金属腐蚀一般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C.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更易腐蚀(答案)D.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有涂油漆、电镀、喷砂等,但不能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来保护所有金属。
精品】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卷(含答案)1.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层次共有多少个?A: 3 B: 4 C: 5 D: 62.化学新课程教学应该运用以什么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A: 启发式教学 B: 讲授式 C: 讨论式 D: 探究式3.只以实验类活动为主的模块是哪一个?A: 化学1 B: 化学2 C: 化学与生活 D: 化学与技术4.《课标》中对减少污染使用的是哪个词?A: 防止 B: 预防 C: 治理 D: 防治5.科学探究的核心是什么?A: 问题 B: 解释 C: 证据 D: 假设6.STS教育中,STS三个字母不包括哪一项?A: 科学 B: 技术 C: 社会 D: 生活7.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什么?A: 简约性原则 B: 安全性原则 C: 科学性原则 D: 绿色化原则8.属于体验性研究目标中领悟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哪一个?A: 感受 B: 关注 C: 珍惜 D: 养成9.下列行为动词中,哪一个属于认知性研究目标中掌握水平的?A: 知道 B: 辨认 C: 解释 D: 证明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认知性目标的水平划分?A: 了解水平 B: 理解水平 C: 应用水平 D: 反应水平11.科学领域的必修学分为20学分,其中化学科目的必修学分为多少?A: 4学分 B: 5学分 C: 6学分 D: 7学分多项选择题:1.技能性研究目标中的学会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哪些?A: 模仿 B: 完成 C: 掌握 D: 迁移 E: 测量2.《课标》中的化学基础知识主要是按化学学科的哪三个核心概念来建构的?A: 物质 B: 性质 C: 结构 D: 变化 E: 用途3.《课标》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A: 前言 B: 课程目标 C: 内容标准 D: 活动探究 E: 实施建议4.侧重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课程模块是哪些?A: 实验化学 B: 化学与生活 C: 化学与技术 D: 有机化学基础 E: 化学反应原理5.高中新课程由哪三个层次构成?A: 研究领域 B: 科目 C: 单元 D: 模块 E: 章节6.一般来说,课程目标的陈述包括哪几个基本要素?A: 主体 B: 行为 C: 行为条件 D: 表现程度 E: 环境7.属于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的八个课程模块是哪些?A: 化学1 B: 化学2 C: 化学与生活 D: 实验化学 E: 化学反应速度8.任何新课程的研制,一般都要经过哪几个阶段?A: 准备 B: 研制 C: 编写 D: 实验 E: 推广9.侧重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课程模块是哪些?A: 实验化学 B: 化学与生活 C: 化学与技术 D: 有机化学基础 E: 化学反应原理10、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检测题(含答案)实验中学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检测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学校:________________ 教师姓名:____________ 考试成绩: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中的化学课程目标共有几个层次?A.3.B.4.C.5.D.62.化学新课程教学应运用以什么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A.启发式教学B.讲授式C.讨论式D.探究式3.只以实验类活动为主的模块是?A.化学1.B.化学2.C.化学与生活D.化学与技术4.《课标》中对减少污染使用的是哪个词?A.防止B.预防C.治理D.防治5.科学探究的核心是?A.问题B.解释C.证据D.假设6.STS教育中,STS三个字母不包括那一项?A.科学B.技术C.社会D.生活7.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A.简约性原则B.安全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绿色化原则8.属于体验性研究目标中领悟水平的行为动词是?A.感受B.关注C.珍惜D.养成9.下列行为动词,哪一个属于认知性研究目标中掌握水平的?A.知道B.辨认C.解释D.证明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认知性目标的水平划分?A.了解水平B.理解水平C.应用水平D.反应水平二、填空题(每空题2分,共20分)1.高中化学选修课程的6个模块分别为化学与生活、化学实验、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计算。
2.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3.自主研究是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特征。
4.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注重协调统一,强调评价与教学并重。
5.实验探究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6.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考试的命题依据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标准。
7.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模块的目标包括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研究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思维和实验技能,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主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化学新课标测试题一、填空题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2、科学研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中单独设立主题,明确地提出发展科学研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
3、科学研究是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4、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5、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逐步成为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都获得迅速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
6、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主题包括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等内容。
7、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
8、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9、纸笔测验能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操作方便,是常用的学业评价方法。
10、活动表现评价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活动成果。
11、教材内容的组织应体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12、目前,在课程编制中课程目标的取向方式有:预期行为取向,身心发展取向,演进过程取向。
13、制定课程目标体系时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即根据社会需要课程目标,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确定课程目标,从课程内容(或其载体)的逻辑和系统性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14、《标准(2011年版)》确定的课程目标不但突出了基础性、发展性、综合性、时代性和针对性,而且注意了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全面性和针对性的统一,时代性和继承性的统一。
高中化学新课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矿泉水C. 蒸馏水D. 氯化钠溶液答案:C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而空气、矿泉水和氯化钠溶液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蒸馏水只含有水分子,是纯净物。
2. 根据摩尔质量的定义,1摩尔任何物质的质量都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
下列物质中,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数值相等的是:A. 氧气(O2)B. 二氧化碳(CO2)C. 水(H2O)D. 葡萄糖(C6H12O6)答案:C解析: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u。
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摩尔质量为32g/mol;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摩尔质量为44g/mol;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摩尔质量为18g/mol;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摩尔质量为180g/mol。
因此,只有水的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数值相等。
二、填空题1.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根据化学方程式CaO + H2O → Ca(OH)2,若要制得100g氢氧化钙,需要氧化钙的质量是_________。
答案:56g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1摩尔氧化钙(CaO)与1摩尔水(H2O)反应生成1摩尔氢氧化钙(Ca(OH)2)。
氧化钙的摩尔质量为56g/mol,氢氧化钙的摩尔质量为74g/mol。
设需要氧化钙的质量为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 \frac{56}{74} = \frac{x}{100g} \)解得 \( x = 56g \)。
三、简答题1. 什么是化学键?请简述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
答案: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电子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稳定的连接。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形成的化学键,通常在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
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通常在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
绝密★启用前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文房四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羊毛可用于制毛笔,主要成分为蛋白质B.松木可用于制墨,墨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碳C.竹子可用于造纸,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大理石可用于制砚台,主要成分为硅酸盐8.一种点击化学方法合成聚硫酸酯(W)的路线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双酚A是苯酚的同系物,可与甲醛发生聚合反应B.催化聚合也可生成WC.生成W的反应③为缩聚反应,同时生成D.在碱性条件下,W比聚苯乙烯更难降解9.实验室中利用如图装置验证铁与水蒸气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为23423Fe(s)4H O(g)Fe O (s)4H (g)++高温B .酒精灯移至湿棉花下方实验效果更佳C .用火柴点燃肥皂泡检验生成的氢气D .使用硬质玻璃试管盛装还原铁粉10.对于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相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试管壁上的银镜用稀硝酸清洗:322Ag NO 2H Ag NO H O-++++=+↑+B .工业废水中的2Pb +用FeS 去除:22Pb S PbS +-+=↓C .海水提溴过程中将溴吹入2SO 吸收塔:22224SO Br 2H O SO 2Br 4H--+++=++D .用草酸标准溶液测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22424222MnO 16H 5C O 2Mn10CO 8H O -+-+++=+↑+11.我国科学家最近研究的一种无机盐[]362Y Z(WX)纳米药物,具有高效的细胞内亚铁离子捕获和抗氧化能力。
高中化学课标考纲说明综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中的化学课程目标共有几个层次 AA : 3B : 4C : 5D : 62 、化学新课程教学应运用以什么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DA:启发式教学B:讲授式C:讨论式D:探究式3、只以实验类活动为主的模块是 AA: 化学1 B: 化学2 C: 化学与生活D: 化学与技术4、《课标》中对减少污染使用的是哪个词 DA: 防止B: 预防C: 治理D: 防治5、科学探究的核心是 BA: 问题B: 解释C: 证据D: 假设6、STS教育中,STS三个字母不包括那一项 DA: 科学B: 技术C: 社会D: 生活7、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 CA: 简约性原则B: 安全性原则C: 科学性原则D: 绿色化原则8、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中领悟水平的行为动词是AA:感受B:关注C:珍惜D:养成9、下列行为动词,哪一个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中掌握水平的CA:知道B:辨认C:解释D:证明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认知性目标的水平划分DA:了解水平B:理解水平C:应用水平D:反应水平11、科学领域的必修学分为20学分,其中化学科目的必修学分为AA:4学分B:5学分C:6学分D:7二、多项选择题1、技能性学习目标中的学会水平的行为动词是CDA: 模仿B: 完成C: 掌握D: 迁移E: 测量2、 <课标〉中的化学基础知识主要是按化学学科的哪三个核心概念来建构的ACDA: 物质B: 性质C: 结构D: 变化E: 用途D:求是与创新E:活动与探究3、课标是哪几部分构成的ABCEA:前言B:课程目标C:内容标准D:活动探究E:实施建议4、侧重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课程模块是BCA:实验化学B:化学与生活C:化学与技术D:有机化学基础E:化学反应原理5、高中新课程由哪三个层次构成ABDA:学习领域B:科目C:单元D:模块E:章节6、一般来说课程目标的陈述包括那几个基本要素ABCDA:主体B:行为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E:环境7、属于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的八个课程模块的是ABCDA :化学1B :化学2C :化学与生活D :实验化学E :化学反应速度8、任何新课程的研制,一般都要经过哪几个阶段ABCDEA:准备B:研制C:编写D:实验E:推广9、侧重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课程模块是BCA:实验化学B:化学与生活C:化学与技术D:有机化学基础E:化学反应原理10、化学课程标准中把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划分为哪三个维度ABC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求是与创新E:活动与探究11、<课标〉中的化学基础知识主要是按化学学科的哪三个核心概念来建构的ACDA:物质B:性质C:结构D:变化E:用途12、技能性学习目标中的学会水平的行为动词是CDA:模仿B:完成C:掌握D:迁移E:测量三、判断题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高中教师化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一)一、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包括、、、四大部分,整个内容体现了以培养人为宗旨,以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
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6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每个课程模块学分,学时。
3、学生在高中阶段学完、之后,再从中选学一个模块,修满学分,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
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个学分;有志于向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个学分。
4、、课程模块的内容是高校招生化学考试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
报考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个模块;报考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个模块;报考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个模块。
二、选择填空(本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共15分)5、下列行为动词中全部属于描述认知性学习目标水平的是()A、说出、区分、判断B、分类、完成、参与C、比较、说明、理解D、辨认、模仿、养成6、下列行为动词中全部属于描述体验性学习目标水平的是()A、评价、区分、迁移B、学会、重视、参与C、认识、说明、遵守D、经历、关注、形成7、下列行为动词中全部属于从低到高描述体验性学习目标水平的是()A、设计、预期、迁移B、交流、认识、树立C、测量、掌握、遵守D、经历、保持、关注三、简答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8、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体现了哪些要求?9、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哪几方面?四、论述题(15分)简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教学理念和目标上的变化。
高中教师化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二)一、填空题(30分,每题3分)1、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______、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化学课标考试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2、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中单独设立主题,明确地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
3、科学探究是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4、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5、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逐步成为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都获得迅速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
6、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主题包括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等内容。
7、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
8、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9、纸笔测验能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操作方便,是最常用的学业评价方法。
10、活动表现评价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活动成果。
11、教材内容的组织应体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12、目前,在课程编制中课程目标的取向方式有:预期行为取向,身心发展取向,演进过程取向。
13、制定课程目标体系时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即根据社会需要确定课程目标,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确定课程目标,从课程内容(或其载体)的逻辑和系统性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14、《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不但突出了基础性、发展性、综合性、时代性和针对性,而且注意了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全面性和针对性的统一,时代性和继承性的统一。
15、“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
16、“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是化学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
17、探究式学习一般有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交流发表五个基本的构成要素。
18、表述教学目标时一般要仔细考虑的五个因素有: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可行性。
19、探究方案设计的原则有探究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合作性原则,量力性原则。
20、常见的重要的探究策略有:利用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利用化学史料进行探究,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进行探究,利作调查访问法进行探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行探究。
21、新的化学课程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建立了新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2、化学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23、课程内容目标陈述基本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采用结果性目标的方式,二是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 A )性。
A、基础性B、科学性C、整体性D、综合性2、( B )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认识和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A、化学性质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物理变化3、下列选项中不是化学概念内容的编写要体现的特点的是( D )A、直观性B、关联性C、发展性D、整体性4、(A )既是课程的出发点,又是课程的归宿。
A、课程目标B、课程内容C、课程结构D、课程实施建议5、( A )学习是学习者以获得一定的科学经验为核心目的与基本内容的学习活动和过程。
A、科学B、自主C、合作D、探究6、新课程强调的“面向学生”包含四层含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B、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达到要求,获得成功C、三是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D、四是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感觉、困惑、疑难等7、学生的各项发展中不是课程的落脚点的是( D )。
A、全面发展B、终身发展C、个性发展D、身心发展8、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点是( C )改革。
A、教学方法B、教学手段C、课堂教学D、实验教学9、课程实施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难点。
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D )。
A、实验能力评价B、教学方法评价C、教学手段评价D、学业评价10、下列选项中不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 C )。
A、主体性原则B、渐进性原则C、静态性原则D、可测性原则。
三、简答题(27分)1、制定新课程目标体系应该遵循哪些原则?答:体现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体需要的统一注意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期望发展水平的统一发挥学生特殊功能与课程整体功能的统一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为新课程目标体系的制定依据2、新课程从哪三个方面对“课程性质”进行了阐述?答:第一,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第二,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第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资源、人类健康等方面的联系,要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化学课程内容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强化实验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功能重视收集资料4、化学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哪四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答: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3.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4.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四、问答题化学课程标准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哪些建议?答: 1.加强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2.提倡因地制宜合理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3.编制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指南4.编写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5.及时总结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践经验6.重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信息7.善于发掘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学习素材8.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学习环境一、填空题1、化学是在__原子___、_分子__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___和创造物质__。
2、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和辩论等都是积极的学习方式。
3、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用_微粒_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本主题的教学应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从_身边的现象和__简单的实验_入手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理解有关物质构成的微观概念。
4、科学设计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应根据__具体教学内容___的特点和_学生的实际_来确定,应关注学生的__学习过程__和__学习活动_,使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全面体现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
5、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__学业评价_,其内容包括__形成性__评价和__终结性_评价,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6、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分别是(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3)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4)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7、认识化学物质具有多样性,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要求用__元素_的观点看物质及其变化,用__转化_的观点看物质之间的关系,用__定量__的观点和__能量的观点初步认识化学变化,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等。
8、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_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_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__基础知识_和__基本技能_;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__合作精神__和__社会责任感_,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_学习_,学会__生存_,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选择题1、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 ABC )A.认知性学习目标 B.技能性学习目标 C.体验性学习目标 D.拓展性学习目标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的是( C )A.身边的化学物质 B.化学与社会发展 C.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D.物质构成的奥秘3、身边的化学物质包括的二级主题是( ABCD ) A.我们周围的空气 B.水与常见的溶液 C.金属与金属矿物 D.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4、新课标中对技能性学习目标要求达到的水平是( ABCD )A. 模仿操作B.初步学习C.独立操作D.初步学会5、实施学业评价所涉及的学习任务不同,评价的方式也有差异,常见的评价方式有( BCD )A.德育档案 B.学习活动表现 C.建立学习档案 D.纸笔测验6、《标准(2011年版)》与《标准(实验稿)》相比,新增的二级主题是( B )A、认识几种化学反应B、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C、物质组成的表示D、保护好我们的环境7、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正确的是( AD )A.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B.科学探究可以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C.探究活动中各要素呈现的顺序是固定的D.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8、《标准(2011年版)》对认识几种化学反应的标准是( ACD )A.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B.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C.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D. 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9、全面体现三维目标理解正确的是( ABCD )A. 基于全面发展观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按照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来重新构建教学目标。
B. “知识与技能”目标只是三维目标之一,应注意挖掘化学知识中所蕴涵的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
C. 三个维度目标之间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D.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
10、《标准( 2011 年版)》与《标准(实验稿)》相比,进一步明确要求的课程内容是( ABD )A.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B.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