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第1课 第1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精品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 格式:ppt
- 大小:2.87 MB
- 文档页数:3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一)基础巩固1.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下列属于感性认识的是( )A.侦探抽丝剥茧寻找出案件的真凶B.舌头品尝出柠檬的酸涩味道C.为了防止“雪盲”,人们滑雪时会戴上墨镜D.由动物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答案】B【解析】A、C、D均都需要通过人的理性思考作出判断或推理,属于理性认识,与题意不符合,应排除;B是人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属于感性认识,符合题意。
故选B。
2. 当我们在书中看到动物、植物等某一个具体概念时,就会在大脑中立即出现一个感性的形象与此概念相对应。
这表明(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B.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为重要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D.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为重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人们读书是理性认识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大脑中出现的感性形象属于感性认识。
当在书中看到动物、植物等某一个具体概念时,表明人们在大脑中思考理性认识概念的时候,会有感性认识的相应的形象与这一概念相对应,从而表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有人按照衣夹的样子,用金属材料制作了一个巨大的“衣夹”,竖立在一座大厦的前面。
这种思维( )A.不是创新思维,衣夹是晒衣时用的,放在大厦前面不伦不类B.不是创新思维,它仅仅是将衣夹放大了很多倍,算不上创新C.是创新思维,因为它是艺术家做的,就是创新D.是创新思维,因为它与众不同,而且颇具视觉冲击力,有欣赏价值【答案】D【解析】创新思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即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未知成分进行探索活动,是人脑发现和提出新问题,设计新方法,开创新途径,解决新问题的活动;创新思维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材料中有人按照衣夹的样子,用金属材料制作巨大的“衣夹”,属于创新思维,D正确;A、B、C均没有正确理解创新思维的含义及作用,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