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图和简单二分图的判定
- 格式:pdf
- 大小:207.09 KB
- 文档页数:77
目录第一章图的基本概念 (1)二路和连通性 (3)第二章树 (3)第三章图的连通度 (4)第四章欧拉图与哈密尔顿图 (5)一,欧拉图 (5)二.哈密尔顿图 (6)第五章匹配与因子分解 (9)一.匹配 (9)二.偶图的覆盖于匹配 (10)三.因子分解 (11)第六章平面图 (14)二.对偶图 (16)三.平面图的判定 (17)四.平面性算法 (20)第七章图的着色 (24)一.边着色 (24)二.顶点着色 (25)第九章有向图 (30)二有向树 (30)第一章图的基本概念1.点集与边集均为有限集合的图称为有限图。
2.只有一个顶点而无边的图称为平凡图。
3.边集为空的图称为空图。
4.既没有环也没有重边的图称为简单图。
5.其他所有的图都称为复合图。
6.具有二分类(X, Y)的偶图(或二部图):是指该图的点集可以分解为两个(非空)子集X 和Y ,使得每条边的一个端点在X 中,另一个端点在Y 中。
7.完全偶图:是指具有二分类(X, Y)的简单偶图,其中X的每个顶点与Y 的每个顶点相连,若|X|=m,|Y|=n,则这样的偶图记为Km,n8. 定理1 若n 阶图G 是自补的(即),则n = 0, 1(mod 4)9. 图G 的顶点的最小度。
10. 图G 的顶点的最大度。
11. k-正则图: 每个点的度均为 k 的简单图。
例如,完全图和完全偶图Kn,n 均是正则图。
12. 推论1 任意图中,奇点的个数为偶数。
13.14. 频序列:定理4 一个简单图G 的n 个点的度数不能互不相同。
15. 定理5 一个n 阶图G 相和它的补图有相同的频序列。
16.17.18. 对称差:G1△G2 = (G1∪G2) - (G1∩G2) = (G1-G2)∪(G2-G1)19. 定义: 联图 在不相交的G1和G2的并图G1+G2中,把G1的每个顶点和G2的每个顶点连接起来所得到的图称为G1和G2的联图,记为G1∨G220. 积图:积图 设G1= (V1, E1),G2 = (V2, E2),对点集V = V1×V2中的任意两个点u =(u1,u2)和v = (v1,v2),当(u1 = v1和 u2 adj v2) 或 (u2 = v2 和 u1 adj v1) 时就把 u 和 v 连接起来所得到的图G 称为G1和G2积图。
第3章图的基本概念与性质一、概念图——图可以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即图可以表示为一个三元组,包含结点集、边集,以及边与结点对集间的映射.如果用结点对来表示边,则图可以表示成一个由结点集与边集组成的二元组.定义3.1.1图G是一个三元组<V(G),E(G),ϕG>,其中V(G)是一个非空的结点集(或称顶点集),E(G)是边集,ϕG是从边集E(G)到结点偶对(无序偶或有序偶)集上的函数.图定义中的结点偶对可以是有序的,也可以是无序的.有向边、端点——若图中的边e所对应的结点偶对是有序的,记为<a,b>,则称e是有向边(简称弧).a,b分别称为弧的始点与终点,并均称为e的端点.称e是关联于结点a 和b的,结点a和结点b是相、邻的,或称结点a和结点b是邻接的.无向边、端点——若图中的边e所对应的结点偶对是无序的,记为(a,b),则称e是无向边(简称棱).a,b称为e的端点.称e是关联于结点a和b的,结点a和结点b是相、邻的,或称结点a和结点b是邻接的.有向图——每一条边均为有向边的图称为有向图.无向图——每一条边均为无向边的图称为无向图.底图——如果把有向图中每条有向边都看作无向边,就得一个无向图,此无向图称为原有向图的底图.底图只表示出结点间的连接关系而没有表示出连接边的方向.弧立结点——图中不与任何相邻的结点称为弧立结点.零图——全由孤立结点构成的图称为零图.自回路(环)——关联于同一结点的一条边称为自回路或环.重边(平行边)——在有向图中,两结点间(包括结点自身间)若多于一条边,则称这几条边为重边或平行边.多重图——含有重边的图称为多重图.线图——非多重图称为线图.定义3.1.2(简单图)无自回路的线图称为简单图.定义3.1.3(结点的度数、最大度、最小度)图G=<V,E>中,与V中结点v(v∈V)相关联的边数,称为该结点的度数,记作为deg(v).记∆(G)= max{deg(v)| v∈V(G)},δ(G)= min{deg(v)| v∈V(G)},分别称为G=<V,E>的最大度和最小度.定义3.1.4(出度、入度、度数)在有向图中,对于任何结点v,以v为始点的边的条数称为结点v的引出次数(或出度);以v为终点的边的条数称为结点v的引入次数(或入度);结点v的引出次数和引入次数之和称为v的次数(或度数).定义3.1.5(二部图)设G=〈V,E>是n阶无向图,若能将V分成两个互不相交的子集V1与V2使得G中任一边的两端点都不在同一个V i(i=1,2)中,则称G为二部图.记G=<V1,V2,E>.定义3.1.6(完全图)简单图G=<V,E>中,若每一对结点间都有边相连,则称该图为完全图.有n个结点的无向完全图记为K n.定义3.1.7(k-正则图)若无向简单图中,每个结点的度均为某个固定整数k,则称该图为k-正则图.定义3.1.8(赋权图)赋权图G是一个三重组<V,E,g>或四重组<V,E,f,g>,其中V是结点集合,E是边的集合,f是定义在V上的函数,g是定义在E上的函数.定义3.1.9(补图)设图G=<V,E>有n个顶点,图H=<V,E’>也有同样的顶点,而E’是由n个结点的完全图的边删去E所得,则图H称为图G的补图,记为H=G,显然,G=H.定义3.1.10(子图、真子图、生成子图)设G=<V,E>和G’=<V’,E’>是两个图.(1)若V’⊆V且E’⊆E,则称G’是G的子图;(2)若V’⊂V或E’⊂E,则称G’是G的真子图;(3)若V’=V和E’⊆E,则称G’是G的生成子图;(4)若子图G’中没有孤立结点,G’由E’唯一确定,则称G’为由边集E’导出的子图;(5)若子图G’中,对V’中的任意两个结点u,v,当u,v∈V’时有[u,v]∈E’,则G’由V’唯一确定,则称G’为由结点集V’导出的子图.定义3.1.11(补图) 设G’=<V’,E’>是G=<V,E>的子图,若给定另外一个图G’’=<V’’,E’’>,使得E’’=E-E’,且V’’中仅包含E’’的边所关联的结点,则称G’’是子图G’的相对于G 的补图.定义3.1.12(同构) 设G=〈V,E>和G’=<V’,E’>是两个图,若存在从V到V’的双射函数f,使对任意[a,b]∈E,当且仅当[f(a),f (b)]∈E’,并且[a,b]和[f(a),f (b)]有相同的重数,则称G和G’是同构的.定义3.1.13(路径) 在图G=<V,E>中,设v0,v1,…,v n∈V,e1,e2,….,e n∈E,其中e i是关联于结点v i-1,v i的边,交替序列v0 e1 v1 e2…e n v n称为联结v0到v n的路径(或称路).v0与v n分别称为路的起点与终点,边的数目n称为路的长度.孤立点——长度为0的路定义为孤立点.简单路径——若序列中所有的边e1,e2,…., e n均互不相同,则称此路径为简单路径.基本路径——若序列中所有的点v0,v1,…,v n均互不相同,则称此路径是基本路径.回路——若v0=v n,即路径中的终点与始点相重合,则称此路径为回路.简单回路——没有相同边的回路称为简单回路.基本回路(圈)——各结点均互不相同的回路称为基本回路(或圈).奇圈(偶圈)——长度为奇(偶)数的圈称为奇(偶)圈.定义3.2.1(可达、连通)在图G=<V,E>中,设有结点v j与v k,若从v j到v k存在任何一条路径,则称结点v k从结点v j可达,也称结点v j与v k是连通的.定义3.2.2(连通图、非连通图、分离图)若G是平凡图或G中任意两个结点都是连通的,则称G是连通图,否则称G为非连通图或分离图.定义3.2.3(连通分支)设G=<V,E>是图,连通关系的商集为{V1,V2,…,V m},则其导出的子图G(V i)(i=1,2,…m)称为图G的连通分支(图),将图G的连通分支数记作W(G).定义3.2.4(短程线)设u与v是图G的两个结点,若u与v连通,则称u与v之间的长度最短的路为u与v之间的短程线,短程线的长度可作为结点u与v间的距离,记作d(u,v),其满足下列性质:d(u,v) ≥ 0,u=v时,d(u,v) =0 (非负性)d(u,v) = d(v,u) (对称性)d(u,v) + d(v,w) ≥d(u,w) (三角不等式)若u与v不连通,则通常记d(u,v) = ∞.定义3.2.5(单向连通、强连通、弱连通)在简单有向图中,如果在任何结点偶对中,至少从一个结点到另一个结点可达的,则称图G是单向(侧)连通的;如果在任何结点偶对中,两结点对互相可达,则称图G是强连通的;如果图的底图(在图G中略去边的方向,得到无向图)是连通的,则称图G是弱连通的.定义3.2.6(极大强连通子图、极大单向连通子图、极大弱连通子图、强分图、单向分图、弱分图) 在简单有向图G =<V ,E >中,G’是G 的子图,如G’是强连通的(单向连通的,弱连通的),且没有包含G’的更大的子图G’’是强连通的(单向连通的,弱连通的),则称G’是极大强连通子图(极大单向连通子图,极大弱连通子图)又叫强分图(单向分图,弱分图).定义3.2.7(点割集、割点) 设无向图G =<V ,E >为连通图,若有点集V 1⊂V ,使图G 删除了V 1的所有结点后,所得的子图是不连通图,而删除了V 1的任何真子集后,所得的子图是连通图,则称V 1是G 的一个点割集.若某个结点构成一个点割集,则称该结点为割点.定义3.2.8(点连通度) 若G 为无向连通图且不含Kn 为生成子图,则称k (G )=min{|V 1| ∣V 1是G 的一个点割集}为G 的点连通度(简称连通度).规定:完全图Kn 的点连通度为n ,n ≥1.非连通图的点连通度为0.若k (G ) ≥k ,则称G 为k -连通图.定义3.2.9(边割集、割边、桥) 设无向图G =<V ,E >为连通图,若有边集E 1⊂E ,使图G 删除了E 1的所有边后,所得的子图是不连通图,而删除了E 1的任何真子集后,所得的子图是连通图,则称E 1是G 的一个边割集.若某个边构成一个边割集,则称该结点为割边(或桥). 定义3.2.10(连通度) 若G 为无向连通图,则称λ(G )=min{|E 1| ∣E 1是G 的一个边割集}为G 的边连通度.规定:非连通图的边连通度为0.若λ(G ) ≥k ,则称G 为k 边-连通图.定义3.3.1(邻接矩阵) 设G =<V ,E >是一个简单图,其中V ={v 1,v 2,…, v n },则n 阶方阵A (G )=(a ij )称为G 的邻接矩阵.其中各元素⎪⎩⎪⎨⎧==ji v v v v a j i j i ij 不相邻或与相邻与01 定义3.3.2(可达性矩阵) 设G =<V ,E >是一个简单图,|V |=n ,假定G 的结点已编序,即V ={v 1,v 2,…, v n },定义一个n ⨯n 方阵P =(p ij ).其中⎪⎩⎪⎨⎧=不存在一条路与从至少存在一条路到从j i j i ij v v v v p 01 则称矩阵P 为图G 的可达性矩阵.最短路径的数学模型——给定一个网络N (有向或无向赋权图),u 0与v 0是N 中指点的两个顶点,在N 中找一条从u 0到v 0且权最小的路.规定N 中的一条路P 的权w (P )称为p 的长度.若N 中存在从u 到v 的路,则将N 中从u 到v 且权最小的路称为u 到v 的最短路,其长度称为u 到v 的距离,记为d N (u ,v ).二、定理定理3.1.1(握手定理) 设G 是一个图,其结点集合为V ,边集合为E ,则∑∈=V v E v ||2)deg(定理3.1.2 图中次数为奇数的结点有偶数个.定理3.1.3 在任何有向图中,所有的入度之和等于所有结点的出度之和.定理3.1.4 有n 个结点的无向完全图K n 的边数为n (n -1)/2.定理3.1.5 在具有n 个结点的简单图G =<V , E >中,若从结点v j 到结点v k 有一条路,则从结点v j 到结点v k 有一条长度不大于n -1的路.定理3.1.5推论在一个具有n个结点的图G=<V, E>中,如果从结点v j到结点v k有一条路,则从结点v j到结点v k必有一条长度小于n的通路.定理3.1.6在具有n个结点的图G=<V,E>中,如果经v有一条回路,则经v有一条长度不超过n的回路.定理3.1.6推论在具有n个结点的图G=<V,E>中,如果经v有一条简单回路,则经v 有一条长度不超过n的基本回路.定理3.2.1一个有向图是强连通的,当且仅当G中有一个回路,其至少包含每个结点一次.定理3.2.2在有向图G=〈V,E〉中,G的每一结点都在也只在一个强(弱)分图中.定理3.2.3在有向图G=〈V,E〉中,G的每一结点都处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单向分图中.定理3.2.4(Whitney)对于任何一个图G,有k(G) ≤λ (G) ≤δ(G)其中k(G)、λ (G)、δ(G)分别为G的点连通度、边连通度和最小度.定理3.2.5一个连通无向图G中的结点v是割点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两个结点u与w,使得结点u与w的每一条路都通过v.三、方法1.两图同构的必要条件:(1)结点数相等;(2)边数相等;(3)度数相同的结点数相等.2.邻接矩阵运算特征(1)图G=<V,E>的邻接矩阵不唯一,而与V中的元素标定次序有关.对V中各元素不同的标定次序可得到同一图G的不同邻接矩阵.但这些邻接矩阵经过适当地交换行和列的次序,就从一个邻接矩阵变到另一个邻接矩阵.根据不同邻接矩阵所作的有向图都是同构的.因此,可选V元素的任一种标定次序所得出的邻接矩阵.(2)当有向线图代表关系时,邻接矩阵就可看作是一种关系矩阵.有向图是自反的,矩阵的对角线元素全为1.有向图是非自反的,矩阵的对角线元素全为0.有向图是对称的,对所有i和j,矩阵是对称的.有向图是反对称的,对所有i和j,矩阵是以主对角线对称的元素不可能同时为1.(3)零图的邻接矩阵的元素全为零,并称其为零矩阵.(4)图的每一顶点都有自回路而再无其它边时,图的邻接矩阵是单位矩阵.(5)设有向线图G=<V,E>的邻接矩阵是A,则A的逆图的邻接矩阵是A的转置矩阵.3.可达性矩阵的计算方法一般地,可以由图G的邻接矩阵A得到可达性矩阵P.即令B n=A+A2+…+A n,在从B n中将不为0的元素改为1,而为零的元素不变,这样改换的矩阵即为可达性矩阵P.也可以将矩阵A,A2,…,A n分别改为布尔矩阵A,A(2),…,A(n),简化计算,故P= A∨A(2)∨…∨A(n),其中A(i)表示在布尔运算下A的i次方.4.求最短路径的Dijkstra算法步骤(1)置l(u0)=0,对v∈V-{ u0},l(v)= +∞,S0 ={ u0},i=0.(2)对每个v∈ N G-Si(u i),用min{ l(v),l(u i)+ w(u i,v)}代替l(v).若l(v)取到l(u i)+w(u i,v),则在v旁边记下(u i).计算min(v∈G- S i ){ l(v)},并将达到最小值的这个顶点记为u i+1.置S i+1= S i⋃{ u i+1}.(3)若i=|G|-1,则算法停止,否则用置i 为i+1,并转入第(2)步.算法结束时,从u0到v的距离由最终的标号给出l(v),并且可根据各个顶点旁边的(u i)追回出从u0到v的最短路径.若为求某个特定的顶点v时,则可以在u j= v时使算法停止即求得结果.。
图序列判定的三个简单方法综合理科062班 张芳芳摘要:图的度序列是图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至今有很多学者对其性质及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而简单图的度序列是图论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具体介绍了两个图序列的判定和例题应用,并给出了图序列的另外6个判定。
关键词:图;度序列;图序列1.引言图论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内容非常丰富的数学分支,这里所讨论的图并不是几何学中的图形,而是客观世界中某些具体事物间联系的一个数学抽象。
下面给出图的定义:定义1 用顶点(小圆点)代表事物,用边表示各事物间的二元关系,若所讨论的事物之间有某种二元关系,我们就把相应的顶点连成一条边,这种由顶点及连接这些顶点的边所组成的图就是图论中所研究的图。
定义2 度序列:设图G,其顶点的集合为123(){,,,,}n V G v v v v =⋅⋅⋅,iv 的度为(),1,2,G i d v i n =⋅⋅⋅,则称非负整数序列n ϕ12((),(),,())G G G n d v d v d v =⋅⋅⋅为图G 的度序列;若图G 是简单图,则称之为图序列或可图序列。
2. 图序列问题及判定首先不妨设,i j ∀,若i j <,则()()G i G j d v d v ≤记为条件(1),而一个边数为q 的图G ,其各点的度数的和12nii dq ==∑,显然是偶数。
所以对给定的一个非负整数序列n ϕ12(,,,)n d d d =⋅⋅⋅,若12,n i i d k k =≠∑为自然数,则n ϕ一定不是度序列,从而不是图序列,记为条件(2),且对于一个简单图而言,必有1}1:)(max{-≤≤≤n n i v d i G 记为条件(3),将1()2,nGi i dv k k N ==∈∑记为条件(4)。
本文在以上条件成立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将其称为前提条件。
对于这些条件成立的图的度序列对应的图的一个实现有很多,例如,图1所示的12G ,G 的度序列均是(7,3,1,4,6,5)。
习题91. 设G 是一个(n ,m)简单图。
证明:,等号成立当且仅当G 是完全图。
证明:(1)先证结论:因为G 是简单图,所以G 的结点度上限 max(d(v)) ≤ n-1, G 图的总点度上限为 max(Σ(d(v)) ≤ n ﹒max(d(v)) ≤ n(n-1) 。
根据握手定理,G 图边的上限为 max(m) ≤ n(n-1)/2,所以。
(2) =〉G 是完全图 因为G 具有上限边数,假设有结点的点度小于n-1,那么G 的总度数就小于上限值,边数就小于上限值,与条件矛盾。
所以,G 的每个结点的点度都为n-1,G 为完全图。
G 是完全图 =〉 因为G 是完全图,所以每个结点的点度为n-1, 总度数为n(n-1),根据握手定理,图G 的边数 。
■2. 设G 是一个(n ,n +1)的无向图,证明G 中存在顶点u ,d (u )≥3。
证明:反证法,假设,则G 的总点度上限为max(Σ(d(u)) ≤2 n ,根据握手定理,图边的上限为max(m) ≤ 2n/2=n 。
与题设m = n+1,矛盾。
因此,G 中存在顶点u ,d (u )≥3。
■3.确定下面的序列中哪些是图的序列,若是图的序列,画出一个对应的图来: (1)(3,2,0,1,5); (2)(6,3,3,2,2) (3)(4,4,2,2,4); (4)(7,6,8,3,9,5)解:除序列(1)不是图序列外,其余的都是图序列。
因为在(1)中,总和为奇数,不满足图总度数为偶数的握手定理。
可以按如下方法构造满足要求的图:序列中每个数字ai 对应一个点,如果序列数字是偶数,那么就在对应的点上画ai/2个环,如果序列是奇数,那么在对应的点上画(ai-1)/2个环。
最后,将奇数序列对应的点两两一组,添加连线即可。
下面以(2)为例说明:(6 , 3, 3, 2, 2 ) 对应图G 的点集合V= { v 1,v 2,v 3,v 4,v 5}每个结点对应的环数(6/2, (3-1)/2, (3-1)/2, 2/2,2/2) = (3,1,1,1,1)将奇数3,3 对应的结点v 2,v 3一组,画一条连线其他序列可以类式作图,当然大家也可以画图其它不同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