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东台ppt
- 格式:ppt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8
我的家乡——东台,地处江苏中部,是南通、泰州、盐城三市交汇处,东临黄海,隶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城市总面积23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8万亩,辖23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人口117万人,境内一马平川,气候宜人,物产丰饶,拥有被联合国认可的太平洋西岸唯一一块未被污染的沃地,全市海岸线长85公里,滩涂面积156万亩,占江苏22%,且每年以150米左右的成陆速度向大海延伸,后备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素有“金东台”的美誉和“黄海明珠”之称。
我是喝家乡水,吃家乡粮,走家乡路长大的,家乡的一切我都非常熟悉,家乡的一草一木我都印象深刻。
随着家乡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像芝麻开花般——节节高,我的周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东台到处是泥泞小路。
晴天,一阵风刮来,就会刮起一阵小型沙尘暴。
如果当时你很不巧地走在路边,那你不久便会被那阵尘土所吞噬。
沙尘暴过后,你会发现你的全身都沾满了灰尘,准会变成一个活生生的“土人”,眼睛里落满了风留给你的“纪念品”。
现在,泥泞小路变成了又宽又长又平坦的柏油马路。
小汽车、计程车、公交车、摩托车……都在马路上疾驶。
道路两旁长满了花草树木,微风拂过,便能闻到一股扑鼻的清香。
空气因为有了这些“绿色小精灵”的存在,才变得如此新鲜,猛地一吸,顿感心旷神怡。
过去,人们住的都是有许多破洞的茅草房或是低矮破旧的小瓦房。
下雨时,还会漏雨。
如果下的是暴雨,那可就麻烦大了∶外面下暴雨,里面下小雨。
住在里面的人得一边手里撑着伞,一边要往外排水,否则不被水淹掉才怪呢!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逐渐好起来了。
家家户户不是住平房,就是住楼房。
周围根本见不到一座茅草房或小瓦房。
看到的都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每一座楼房里的装扮都很新颖时尚,每一座大厦里的设施都很齐全,可以说是要什么有什么,缺什么买什么。
以前人们吃的都是自己种的瓜果蔬菜,穿的都是粗衣麻布,生活极度没有规律,也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好的学习用品。
东台班级:2010级公共事业管理一班学号:03710117姓名:李晓丹东台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县,中国沿海城市之一,东抵黄海,南望长江,黄海明珠金东台之最,"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隔江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南地区相依。
东台的西溪古镇是神话传说“天仙配”的发祥地,属于长江三角洲沿江经济开发带。
东台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
走进东台的大门,一颗有着几千年的富安白果树正向你迎来!东台滨临黄海,滩涂广阔,海产丰富,生态多样,环境优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西溪古迹、海春轩塔、泰山古寺、宋代三相、董永故里、溱东水乡、海滩沙洲、二分海潮、海滨渔村、万亩森林等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
东台西溪,北宋年间,朝廷在西溪设立盐仓监管理沿海各盐场,西溪盐业生产进入鼎盛时期,杰出的文人、政治家晏殊、吕夷简、范仲淹相继在此任盐仓监的盐官,与西溪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众多的古迹和传说。
吕夷简在这里亲手栽培牡丹并赋诗:“开向东风应有恨,凭谁移入五侯家”,范仲淹亦有诗句“莫道两溪小,西溪出大才”,在西溪的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一页。
从北宋晏殊在这里创办江苏最古老的书院——西溪书院,到明代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在这里讲学,西溪便是文人雅士汇聚之地。
更具文化色彩的是,《天仙配》故事的原型出于此处,这里有董贤祠、七仙湖、老槐树等景点,流传千年,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明清古街、鲍氏大楼及其它古巷,安丰历史悠久,成陆于汉代,古称东淘,意为东去淘金之地。
东晋时隶属于海陵郡宁海县(县城位于东台西溪),建镇在唐开元盛世。
北宋范仲淹在西溪任盐官,筑成捍海堰(后人敬称范公堤),遂更名安丰,寓民安物丰之愿。
明清时期安丰盐业极盛,灶丁达48000人,雄居闻名天下的“淮南中十场”之首,八方商贾云集,很多安徽盐商慕名而来,安盐远销全国各个省区。
串场河内运盐船、各种货物船川流不息、繁忙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