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教案复习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5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模块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和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之后,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通过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的学习,分析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从而体会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结合教材及生活实际分析蛋白质的功能,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本书其他章的学习及高中生物课程其他模块的学习做铺垫。
2、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蛋白质的相关内容,明确了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了解了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并能回答出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及蛋白质的功能。
但是部分学生对脱水缩合反应的原理理解不到位,导致相关计算问题在进行解答时出现障碍。
虽然能举例说明蛋白质的功能,但因掌握不全面,不能从根本上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针对这种现状,本节课重在构建蛋白质形成过程的知识网络,解决相关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3、教学条件P P T课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蛋白质的相关计算题,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三、教学策略: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P P T课件辅助教学。
完成导学案预习填空,学生对蛋白质的相关内容并进行初步独立复习。
课上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计环环相扣的为题,引领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先独立完成典型例题,然后小组合作,最后个别展示,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突破难点。
四、重点、难点: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五、教学设计思路(一)创设情境:上节课已经学习过了蛋白质是细胞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本节课来探究蛋白质的合成及其结构与功能,导入复习。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轮复习教学设计1、教材与教学策略分析“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模块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第二节内容,包括了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三个主要内容,其中氨基酸的结构、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及相关计算、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尤为重要。
本节课为复习课,教师在帮助学生回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将其他章节中与之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2、教学目标1.运用归纳和概括的思维方法,说出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辨别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明确氨基酸与蛋白质的关系、探讨蛋白质形成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解释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的原因;2.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角度,解释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形成“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的自然观;3.了解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养成关注人类健康的意识和责任,通过理性分析胶原蛋白进入人体后的变化,科学而客观地看待广告。
3、教学重难点重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难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及相关计算。
4、设计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发展学生的主题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个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节课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以提高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5、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与用具: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课件等导入:播放“胶原蛋白”广告片,创设情景:胶原蛋白肽口服以后,能快速补充肌肤的胶原蛋白,达到美容养颜之神奇功效,这是真的吗?从而导入本节课的课题。
设计意图:应用广告视频汇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直切本节课主题。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分析综合能力。
(2)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二、教学重点: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三、教学难点: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2、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有关图片、资料和教学课件等。
五、教学方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讨论等手段,采用“提出问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
利用图解、多媒体等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加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六、课时安排:1课时组成:三.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四.氨基酸及其种类:课件展示:P20“思考与讨论”P21图2—3P21“与生活的联系”:五.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P21相关信息P21图 2—4 (展示说明书,让学生分析讨论:蛋白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主要由C、H、O、N 4种元素组成的,有的还含有P和S,有些蛋白质还含有Fe、Cu、Mn、I、Zn(佟铁鑫,猛点(头)!)等元素。
三.相对分子质量:(展示H20、H2SO4、C300H4816O872N280S8Fe4,计算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或生物大分子)。
相对分子质量可从几千~100万以上。
课件展示,学生计算,分析思考,得出结论。
四.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如此之大,说明构成它的原子数是很多的,那么这些原子是如何形成分子量很大的蛋白质的呢?我们知道蛋白质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那么它们之间有何关系呢?)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蛋白质的构成和特性。
2.了解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和分类。
3.了解蛋白质和人类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三、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教师先向学生讲述蛋白质的重要性,可以举例说明蛋白质在人类身体中的重要作用,如骨骼、肌肉、皮肤等都需要蛋白质的支持。
2.讲授(约35分钟)(1)蛋白质的构成和特性1)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氨基酸结构一般为氢原子、羧基(-COOH)和氨基(-NH2)三部分组成。
2)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线性聚合物。
3)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可以是四级结构,即原始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2)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有机物之一,具有非常多种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1)结构功能:细胞骨架、骨骼、毛发、指甲、角质等,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2)运输功能:血浆中的铁结合蛋白、血红蛋白等,都是通过蛋白质来完成物质在体内的输送。
3)催化功能:酶是一类蛋白质,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4)抗体功能:抗体是由免疫细胞分泌出来的特异性蛋白质,能够与病原体结合并起作用。
(3)蛋白质的分类根据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将蛋白质分为多种类型,主要有:1)结构蛋白质:细胞骨架、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等。
2)运输蛋白质:血浆中的铁结合蛋白、血清白蛋白等。
3)酶:能够加速反应速度的蛋白质。
4)激素:生物体内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4)蛋白质和人类健康的关系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需要充足的蛋白质来支持生命活动。
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引起肌肉、骨骼和免疫系统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同时,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也会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负担。
此外,一些疾病也与蛋白质有关,如免疫性疾病、神经性疾病等。
3.练习(约10分钟)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如:1)蛋白质的构成单位是什么?有哪些氨基酸?2)蛋白质的结构有哪几级?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3)蛋白质有哪些生物学功能?举例说明。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蛋白质合成的基本过程。
二、教学内容1.蛋白质的概念和分类2.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3.蛋白质合成的基本过程三、教学重点1.了解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蛋白质合成的基本过程。
四、教学难点1.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2.掌握翻译和转录两个阶段。
五、教学方法1.讲述法2.示范法3.实验演示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次我们讲到什么内容?2.引出主题:今天我们要讲到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分子——蛋白质。
二、讲授(30分钟)1. 蛋白质的概念和分类(1)什么是蛋白质?(2)蛋白质的分类2. 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蛋白质在细胞内的作用(2)蛋白质在细胞外的作用3. 蛋白质合成的基本过程(1)翻译和转录两个阶段(2)蛋白质合成的起点——密码子三、实验演示(20分钟)1.实验目的:观察蛋白质合成过程中RNA和DNA之间的关系。
2.实验步骤:(1)将DNA分离出来。
(2)将RNA加入到反应体系中。
(3)观察RNA和DNA之间的关系。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蛋白质?(2)蛋白质有哪些分类?(3)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有哪些作用?2.老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
七、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任务:1.了解更多关于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知识。
2.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研究进展。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同学们对蛋白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蛋白质合成的基本过程。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同学们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RNA和DNA之间的关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让同学们进行实践操作和探究式学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第一单元细胞的概述及其分子组成第3课时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课标要求阐明蛋白质通常由21种氨基酸分子组成,它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序列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细胞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完成。
1.蛋白质的功能2.蛋白质的结构(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源于必修1 P30“与社会的联系”:组成人体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有8种,巧记为甲(甲硫氨酸)来(赖氨酸)写(缬氨酸)一(异亮氨酸)本(苯丙氨酸)亮(亮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
(2)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①氨基酸的脱水缩合a .图中产生的H 2O 中H 来源于氨基和羧基;O 来源于羧基。
b .一条肽链含有的游离的氨基(或羧基)至少是1个,位于肽链的一端;其余的位于R 基(或侧链基团)上。
②蛋白质的结构层次C 、H 、O 、N 等元素――→组成氨基酸――→脱水缩合多肽(链)―――――→一条或数条盘曲、折叠蛋白质①源于必修1 P 30“图2-11”:胰岛素由两条肽链构成,通过二硫键(—S —S —)相互结合在一起,其中共含有3个二硫键。
②源于必修1 P 30“正文”:由于氨基酸之间能够形成氢键等,从而使得肽链能够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③源于必修1 P 31“图2-12”:血红蛋白是一种由57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含有4条多肽链。
③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提醒 不同生物及同一生物不同细胞中蛋白质不同的原因:同一生物不同细胞蛋白质不同的直接原因是mRNA 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生物蛋白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 (基因或遗传信息)的特异性。
源于必修 1 P 32“与社会的联系”①熟鸡蛋更容易消化的原因是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②蛋白质变性后还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吗?并说明理由:能。
因为蛋白质变性后空间结构改变,并没有破坏氨基酸之间的肽键。
考向一蛋白质的功能1.下列生理过程中没有蛋白质直接参与的是()A.DNA进行半保留复制B.内环境中O2进入线粒体C.组织细胞识别生长激素D.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答案 B解析DNA进行半保留复制时,需要DNA聚合酶等酶参与,需要蛋白质,A不符合题意;氧气进出细胞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蛋白质,B符合题意;组织细胞识别生长激素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需要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参与,它们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不符合题意。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二、情感态度方面1.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关注蛋白质的新进展。
[教学重点]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ppt幻灯片、蛋清、试管、熟鸡蛋、食盐、清水。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目标]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尝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解决生活中和糖、脂相关的实际问题。
3、养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1、糖类的种类和作用2、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教学难点]1、多糖的种类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或媒体展示)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细胞中的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1.化学组成: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多数糖类的化学组成符合C m(H2O)n2.概念: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
如葡萄糖。
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糖。
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肝糖原、淀粉等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
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3.分类、分布及主要功能二、细胞中的脂质1.化学组成:主要是C、H、O,有的还含N、P;2.溶解性:通常都不溶于水,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乙醚等。
3.分类、分布及功能:三、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1.单体构成:单体均为碳原子构成的基本骨架连接而成。
2.形成的基本方式:脱水缩合。
一、教案主题: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二、教学目标:1. 了解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3. 探究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蛋白质的基本概念:蛋白质的定义、组成元素;2. 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的结构、多肽链的盘曲折叠;3. 蛋白质的功能:催化功能、结构功能、运输功能、免疫功能等;4. 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等;5. 实验操作: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直观展示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 结合实例讲解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3. 开展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 组织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价: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蛋白质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的操作和观察能力;3.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蛋白质知识点的掌握情况;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材料和仪器;3. 相关学术资料和论文。
七、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元素;3. 讲解蛋白质的结构,展示氨基酸和多肽链的结构;4. 讲解蛋白质的功能,举例说明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5. 组织学生进行蛋白质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实验现象;7. 布置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
八、教学反思:九、教学拓展:1. 介绍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和应用领域;2. 探讨蛋白质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3. 引导学生关注蛋白质工程和生物制药的发展。
十、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介绍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元素;2. 第二课时:讲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3. 第三课时:探讨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4.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蛋白质提取和分离实验;六、教案主题:生命的遗传物质——DNA与RNA七、教学目标:1. 理解DNA与RNA的基本概念;2. 掌握DNA与RNA的结构和功能;3. 了解DNA与RNA在生命遗传中的作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一、教案基本信息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对象:高中生物课程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功能。
3. 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蛋白质相关实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功能。
3.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难点:1.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 分析生活中的蛋白质相关实例。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互动讨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蛋白质的奥秘。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图片,引发学生对蛋白质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蛋白质的基本概念:介绍蛋白质的定义、组成元素和基本单位。
3. 介绍蛋白质的特性:讲解蛋白质的多样性、可变性和功能多样性。
4. 讲解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功能:介绍蛋白质在酶、结构、运输、免疫和调节等方面的作用。
5. 分析生活中的蛋白质相关实例:以食物中的蛋白质为例,让学生了解蛋白质在饮食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理解蛋白质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功能,并能分析生活中的蛋白质相关实例。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下一节课中,将继续深入讲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生物基础知识。
六、教学拓展与实践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查阅资料了解蛋白质在医学和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2.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进行展示。
3. 组织实验活动:安排一次实验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深入了解蛋白质的提取、分离和检测方法。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
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教材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而是让学生观察4种
氨基酸的结构,通过思考与讨论,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点,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
这种让学生通过主探究得出结论的处理方式,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落实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
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教材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丰富的信息的同时,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重要性。
“认同蛋白
质是生命活动的要承担者”。
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诞生,是我国科学家在生物学史上创造的奇迹。
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又一项大规模的国际性科技工程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领衔国际重大科研协作计划。
科学史话和科学前沿分别介绍了这两项大科研成果,让学生在了解蛋白质研究有关的科学史和前沿进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链、蛋白质的过程。
2、难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三、教方法学:讲授法、问答法、导论法
四、课时:2个课时
五、板书
一、基本单位:氨基酸
二、氨基酸的种类及其结构
1、氨基酸的通式:
2、元素组成:C H O N S
3、种类:20 必需氨基酸8种,非必需氨基酸12种
三、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1、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
2、多肽的形成:
3、蛋白质的多样性
(1)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
(3)氨基酸的排列方式不同
(4)多肽盘曲折叠的方式及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四、蛋白质的功能: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课了,在上课之前,老师问一下大家,今天早上同学们吃早餐的时候有喝牛奶了么?
学生:有/没有
老师:那同学们有自己买过牛奶么?同学们平时买牛奶或喝牛奶的过程中有没有多那么一点用心,注意到牛奶列表上大量含有那些物质么?
学生:蛋白质
老师:很好,同学们都是很细心的人,牛奶是一类含高蛋白的物质,那么除了牛奶之外,同学们还有没有留意的到生活中哪些物质含有高蛋白的吗?
学生:鸡蛋,豆浆,瘦肉等
老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每天都摄入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我们生命活动中一类中要的物质,同学想一下我们摄入的蛋白质能不能被我们人体直接吸收?
学生:能/不能/不知道
2、新授
老师: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需要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那么氨基酸又是一种什么物质呢?它有具有什么结构特点呢?
(老师板书: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
(学生思考,讨论。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几种氨基酸的结构)
老师:现在同学们观察黑板上这几个氨基酸有什么特点?
学生:中心都有一个碳原子,与碳原子相连的三个共价键都含有相同的基团,但一个共价键所含的基团不同。
老师:同学们都观察的很仔细。
结构的中心是碳原子,-NH2称之为氨基,-COOH 称之为羧基,-H 为氢原子,那么与另一个键连接的那个不同基团我们用一个-R 基来表示。
其实不仅这些氨基酸有这个结构特点,其它氨基酸也符合这个结构。
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通式来表示。
下面同学跟老师写这个通式。
通过这个通式同学们可以蛋白质有哪些基本元素么?
学生:C H O N
老师:对,但是有些蛋白质还含有P S,有些含有Fe Zn M n 等微量元素
(老师板书:组成元素:C H O N P S)
老师:同学们在学校或在家里,父母和老师都有要求同学们不要挑食,那同学们知道他们的良苦用心么?
学生:不知道
老师:因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 种,这20 种氨基酸分为必须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但是这里的划分并不是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的。
必须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需要从外界来获得的,它含有8种,非必需氨基酸是人体可以合成的,它含有12种。
所以同学们不要挑食才能获得不同的氨基酸,我们身体的营养才会协调。
(课堂练习:老师在黑板上写几个结构,让同学们识别它们是否为氨基酸)
老师:我们学习了氨基酸的结构,那么它又是怎样合成蛋白质的呢?
学生:不知道
老师:其实它是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那么什么又是脱水缩合呢,同学们看书然后后告诉我。
学生: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
(老师板书:脱水缩合)
老师:那么老师以两个氨基酸为例,解释二肽的形成过程
(老师板书
:)
老师从这图中,同学们能看出水的氢原子与氢氧根离子分别来自那个基团么?学生:氢氧根来自羧基,氢离子来自氨基
老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对。
二肽是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那么三肽就是三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依次类推,四肽,五肽也同理。
很多氨基酸相连就形成链状,我们称之为肽链,同学有没有注意到一条肽链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学生:嗯。
老师:现在我们来梳理一下蛋白质的形成过程,首先由化学元素C,H,O,N,P,S等形成氨基酸,再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经过一定的加工形成蛋白质。
我们知道蛋白质是千差万别,那构成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呢?
(老师板书:蛋白质多样性形成的原因:与此同时老师拿一条有20 种不同的珠子形成的绳子代表肽链,折叠成不同的形状)
师生共同归纳: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1)组成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不同
(2)组成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
(3)每种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
讨论:蛋白质的结构多种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是多样的,下面同学们看课本图2-7我们一起来了解蛋白质的功能。
(老师板书:蛋白质的功能,学生讨论)
老师:加以归纳,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结构蛋白)
(2)有些蛋白有催化作用(酶)
(3)有些蛋白有调节作用(激素蛋白)
(4)有些蛋白有运输作用(运输蛋白)
(5)有些蛋白有免疫作用(抗体)
六、总结:今天我们不仅学习了有关蛋白质的基础知识,而且了解了蛋白质的重
大作用,所以同学们不要挑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是本章的重难点,下面我们通过做一些练习来进一步加深对今天学的知识理解。
七、作业
一、选择题
1.胰岛素和血红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 )
A.核苷酸和氨基酸B.氨基酸和核苷酸C.氨基酸和氨基酸D.单糖和核苷酸
答案:C 解析:胰岛素和血红蛋白都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单糖。
2.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B.蛋白质是由许多核苷酸分子相互连接而成的C.有的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D.有的蛋白质是调节细胞和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
答案:B
3.一条肽链共有76个肽键,则它所含有的氨基和羧基的数目至少是( ) A.77和77 B.76和76 C.6和6 D.1和1
答案:D
解析:依题意,这条肽链有76个肽键,则是有77个氨基酸,每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但是处于肽链中间的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参与形成了肽键。
多肽两端的两个氨基酸,一个含有一个氨基,一个含有一个羧基,但对于氨基酸来说,除了主链上碳原子上的氨基和羧基外,R基上还可能含有氨基和羧基。
因此对一条多肽链来说,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4.下列关于氨基酸种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氨基酸约有20种B.生物体内的氨基酸有20种C.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氨基酸约有20种D.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
答案:C
解析:自然界中的氨基酸目前已知约有200余种,所以A不正确。
由于人类不断从自然界中摄取营养物质,所以说生物体内的氨基酸有20种的说法也不正确。
“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氨基酸约有20种”,“主要”是强调常见的主要氨基酸,“约有”是强调常见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并不是“只有”20种。